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投票推荐
此书,传说中是天师降世点化世人,为世人演化天道奥秘的第一部圣典,其中内容博大精深之极,非有缘人不可得解。而真正能够钻研出其中奥秘的,都能有机会明了天地间的大道,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及大地上风雨雷电之间蕴藏着的大道真髓。
此书一出,洛阳纸贵,即使是李哲命令自己初具规模的文教产业全力以赴的保证这本书的印刷和发行事业,仍然是保证不了人们的需要。不仅是李哲治下的天师道传教、文人士子和普通读书人们的研究,甚至大江南北,都有无数人们的暗中窥探,想要从中了解李哲此人的神秘背景和诸般奇迹的人们都是争先恐后踊跃的抢购,一时间,各地背景的间谍们的第一要务也都变成了务必要保证这本世间第一奇书的获得。
盛况空前!
而这本号称的世间第一奇书,其中的道理。也确实是一举震惊了三国时代的所有读书人,包括传统的文人士子,还有李哲治下的正在被普及教化的普通民众们。
一股本质思想上的涌动,随着这本书的公开发行,广泛流传,开始深入人心。
……
《日月星辰论》,当然是李哲的伪作。其核心内容主要是现代时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时期的著名论著——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所涉及的内容。
当然,也仅仅是涉及而已,后世的研究很清楚的表明。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哥白尼文中的逻辑并不比托勒密的行星运动更加先进,甚至是某种程度上严整性的倒退。但是哥白尼的研究。却是第一个人类思想上的突破。使人类从宇宙观的认识上,真正摆脱了人类中心说的这种心理暗示,开始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认识我们的周围,这无疑是近代人类理智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其意义,无论怎么样强调重视都不过分,直接导致了欧洲中古世纪宗教压制的全面崩溃,第一次开辟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先声。
而李哲的日月星辰论,却是暂时的搁置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更深远的认识,将眼光仅仅驻足于太阳系和少量人类可以观测到的星辰运动,从中揭示了行星运动定律的规律性。其内容和天体运行论的内容涉及范围相同。但是先进性却是更进一筹,完全是近现代研究的结果。
因为此时微积分还没有出现,经典力学太过艰深,李哲没有使用大规模的文字论述,也不可能全面论及万有引力这个宇宙中最深远的基本原理。而是仅仅用最粗浅的方式,将太阳、月亮、金星、水星等和我们最为相近的星球之间的互相运动描述了一番。
其中论证了岁差现象,地球的公转和自传,月亮的公转,以及太阳系所有行星围绕着太阳椭圆形旋转形成的庞大的星辰体系,和由此而来的。对地球的各种影响。还有地球的南北极,磁极的影响,和指南针司南这个古老发明的关系。
所有的星辰都是毫无疑问的近似圆型,地球也不例外,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形成的近日点和远日点,还有赤道黄道的夹角,造成了地球的四季变化和不同维度间的温度气候的不同。
季风、洋流、高气压、低气压,虽然是很简单的概念,但是却令三国时空的人们备感艰深,而其中真正的佼佼者,却无疑从中感觉到了天道的奥妙。这些都是可以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互相验证的。
月球公转引起的日食月食,潮汐现象,更是和普通人们的经验以及历史上的记载完全想和,古代人得农历,更是基本就是这种日月星辰运动引起的地球本身的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规律的总结。
这天下大道,日月星辰互相之间的运动影响,竟至于斯!
以此书观之,此时的天文历法农学等书,尽可废矣,而就是其他的阴阳五行术数,也有很多,得到了更清楚基本的解释,再不复以前的玄奥,被此书的内容包括。
一书之论,叙尽天人之道,近乎将人间的视觉,推延到了极致……
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被这种浩瀚深邃,渊源博大的视觉所震撼!一种强烈的因果律影响的感觉抓住了人们的内心。
这本书,李哲真正的是殚精竭虑,运用公理化的方法,全盘从头至尾,认真的论证引申了一番,几乎是李哲这个现代的二流大学生,一生所学的最完整的检验,这许多的资料整理,因果关系的安排,逻辑性的推导,都是十分考验人的东西。
不知不觉间,李哲突然发现,不知从何时起,自己竟已经有了如此的耐性,如此的严谨,如此的目光长远、考虑周详。这本《日月星辰论》,虽然其内容对一个现代人来讲,并不见得很艰深,但是其中内容的完全参透,篇幅的删减安排,也是一个真正的学者程度才能够做到的事情。如今,李哲竟已经进步到了这种程度了么?
而所有的观看人们,也从中感受到了这种东西。这种公理化的写作论证体系,从某种程度上。也让人耳目一新,一种感染力,一种确凿无疑的说服力,扑面而来。
《日月星辰论》的出版,毫无疑问是三国时空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对三国时空的影响将是一个本质性的颠覆,其影响同样是源远流长。到了此步。李哲天师的头衔,才变得有些渐渐的名符其实,世间人等。对天道的艰深浩瀚,开始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而李哲本人的神奇经历。无疑也是呼唤着无数胸怀大志的人们一个个的迈步攀登,发誓要篡取天道殿堂中的一个个璀璨的明珠!
……
伴随着《日月星辰论》,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开始,电影这种宣传效果极佳的媒体李哲当然不会放过。和圣典同名的电影《日月星辰》开始在不同的地方流动播放。
这是李哲在现代时空香港的摄影公司制作的电影,将bbc,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等负有盛名的有关太阳系的科教纪录片收集起来,反复的研究、剪辑,最终制作出了时长达六个多小时的科教电影,配音,则是李哲本人。根据日月星辰论中的文字做出的旁白。
这部电影的内容和《日月星辰论》相契合,完全是对书中内容的同步视频介绍,但是毫无疑问,细节上更加突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画面的效果比文字却是强了太多太多,再加上雄厚的旁白声音,整体构成了一个类似于宗教的感化堂一样的环境,影响直指人心!太阳、月亮、地球的不同纬度的地区的那些能够打动人的灵魂的那些景观,现代摄影科技的震撼效果,其说服力比贫乏的文字千百倍的扩大化了。
大多数的普通人。虽然对日月星辰论觉得艰深,看不太懂,但是一经电影的播放,几乎是立刻的就接受文中的解释。天师**,奥妙无穷,这样大火球一般的太阳,寂静幽深的月亮,还有无数星球运行的轨迹,地球上的地震,火山,海啸,还有无穷的地球奇景,彻底撼动了人的内心!
很多被这部电影震慑了的普通民众,也去千方百计的去找到原书,如饥似渴的钻研其中的道理,一方面为其中的道理震撼,一方面和电影中的画面印证,无形之中,让书中的艰深道理被领悟至深。很多年以后,无数的后日的科学家们、天师道徒们,以及在社会各阶层活跃着的杰出人才,在谈到了自己的人生历程的时候,都是异口同声的提及了这一部电影,认为是它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
这部圣典和电影的影响还不仅仅是此,几个月之后,三国时空本土的玻璃行业也借着这个风潮获得了大幅度的扩张,由李哲引导,将原始的玻璃工业在三国时空山寨出来的这个小小行业,刚刚的形成拙劣粗糙的生产力,就被大量的订单严重刺激,急剧的爆发开来。这个缘由,却不是因为军事望远镜,而是民间的天文望远镜的大量销售。
无数的看过了这本书和电影的人们,迫不及待的想要亲自证实,但是除了远古时期的记载之外,唯一方便的手段,就是天文望远镜,直截了当的观看天上的星辰,岂不是最佳的验证方法?
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各种人直接或者间接的动作,都直接的刺激了天文学、地理学的产生,这两门学科,就是三国时空思想启蒙运动中最早诞生的近现代自然科学学科。打一开始,就借鉴了李哲在书中的公理化体系研究方法,蓬勃开展起来。几年之后,大批的天文地理学家踊跃而出,带动了三国时空近现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大潮。
这次大潮,促生了理性的产生,智慧的启蒙,客观唯物主义视觉的真正形成,人类思想获得了第一次真正的革命性的突破,从懵懂的中古时代一次性跃进到了近代,天道的第一批真正的忠实信徒,就从这里面产生。
而随后,随着自然科学理性视觉的突破,人文主义的思想热潮也随之兴起。
史称,第一次天道启蒙思想运动。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一百四十九章 武器、军事、进化
第一部天道圣典——日月星辰论的颁发,和随后引起的一系列风潮,是李哲处心积虑已久的东西,结果整个计划完成的完美无缺,其效果甚至是比李哲原先想象的还要好,让李哲大感满意。
人类社会的变化过程,庞大而又笨重,而某些时候的反作用力又极其具有毁灭性。身处漩涡中心,每一步都要行的小心谨慎,动辄就有可能对历史造成反影响,甚至祸及到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这,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所必须拥有的自觉。
从五月份到六月份,李哲一系列的手段使出之后,朝局开始渐渐稳定,朝政也走入了正规,即使是反对者仍然是层出不穷,但已经是形不成大的风浪,天师道的逐渐深入人心和民兵制度的扩张,会取代长时间流行的士族代表的社会舆论,逐渐的将这些时代的杂音逐渐淹没,从而变成历史背景中永远消失的音符,再也没有任何的回音。
必须说明,李哲的朝政运行,是建立在大量耗费的基础上的,不管是天师道的大规模宣传,军饷制度和民兵制度以及趋于复杂化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规模化集群化生产的基础之上。粮食食盐等基础生产资料的耗费,在同样的社会人口和自然条件下,李哲政权是曹操政权的两到三倍有余,而且随着一日三餐制度从军政体系向民间的自然扩散,整个社会的生活条件在迅速的改善。逐渐的时日长久的深入人心。
但是与此同时,通讯、交通以及官僚制度的改善,却又使得李哲政权的效率大大增加,纸笔等文具的使用,标点符号等有助于表达的文字方面的进步,又进一步的增加了大大增加了李哲的朝政的效率。
总之,这是一个和旧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体系。不管是官吏和民众都需要长时间来适应。
……
习惯了大视觉,有些时候也要有些小菜来开开口味。
七月初,刚刚登上王位的明王李哲驾临襄城。视察了襄城特区,查看此处的工业建设进展。此时的襄城特区,已经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建设。开发出良田无数,道路纵横,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建筑泾渭分明,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的竖在平原之上,显示出工业社会的典型特色。
在工业区中,竖起了一排排的高炉,无数的失败试验之后,第一批架设起来的炼焦炉和玻璃炉成功了一部分,已经开始试生产。生产出的合格产品已经能够满足使用。这样的效率无疑是大大超出了正常工业进展的可能。
但是细想一下,其实也可以理解。那就是三国时空的所有工业进展,本质上,只是在照葫芦画瓢而已,都是现代时空的缩水版和拙劣版,并没有真正实质上的科技进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现代科技的探讨,对天道的管中窥豹,经验的积累、工序的标准化以及培养出了大批的山寨工匠和产业工人也算是真正的收获。
但是炼焦炉和玻璃出来了,炼铁高炉却还没有搞定,这个过程其中所经历的挫折就是让工业区之内的这些山寨之神们叫苦不堪了。虽然有起重机等辅助工具,但是关键性的工艺问题却没那么容易解决。从视频上和设计图上看出来的东西到了实际的搭建中就错漏百出,工匠们先期搭建起来的十几个高炉无一成功,尽皆报废。这个问题,工匠们也只有不断的实验和深入领悟,用最大耗费的人力物力去堆积,以求获得成功的经验。
除了这些以外,真正比较好的情况是竟然是坩埚炼钢,这个真是让李哲大为费解。后来深入一想才明白,原来此时的工匠们手工艺水平其实很高,甚至超过现代的老工人们。
古代的工业历史说白了就是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而早期的百炼钢技术其实根本就是长期的数十年如一日的手工锤炼过程,这些手工业工匠们,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惊人的毅力耐力和意志简直能让世人为之惊叹。就是从这种拙劣的炼钢工艺中他们锤炼出了过硬的手艺,其制造出的东西就连后世也自叹弗如。这种长期的手工作坊经验让他们对坩埚炼钢这种小规模的经验型过程领悟飞快,但是对原理就是不甚了了了。
这时候的坩埚炼钢当然是从别处收集来的生铁原料进行生产,虽然量很小,但是钢质还是相当不错。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兵器质量提升的需要。李哲开始构思某些预谋已久的注意。
在汝南的时候,其实灌钢法出产的钢铁就已经开始试着生产兵器,所生产的东西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重型陌刀,长达两米六,光刃长就有一米多,因为钢质比较拙劣的原因,重量达到三十斤,但是依旧锋利无比。这种东西,炼钢工艺达不到的话是根本没可能的,对钢质的要求很高,耗费也很厉害,是真正的钢铁工业才能出现的产品。在汝南的时候,过程就很不成功,成品率很低,如今有了坩埚炼钢,就可以考虑真正扩大规模了。
与之配套的还有全复式重甲和马甲——具装甲骑的出现在所难免,这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战力,是冷兵器战术中最有效的重锤,砸开坚阵精兵毫不费力,拿来用以开拓西方北方,是李哲的构想中预谋对付四方蛮夷轻骑兵的主要战力。
只是这东西的量却不可能很大,因为对马匹和人的要求都太高,而且战术应用很受限制,只能是小规模装备。
陌刀加重骑,弩阵配上追击的轻骑兵,就是李哲下一段时间的主要战术。
敌骑来袭,先用箭阵射之。然后是具装甲骑冲击敌人骑兵,打乱阵型,迟滞冲势。陌刀手跟进劈砍,给予重大杀伤。敌退后,轻骑兵追击,完成整个战役。这一套战术,在大唐能够纵横天下无敌手。不能不说是有很强的生命力。
所有的这些都已经开始小规模的列装和进行试验性的训练演习,未雨绸缪,什么事都有计划性和预见性。这是李哲从现代时空带来的经验。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提的是,在李哲军的所有和马匹有关的骑乘中。不管是民用还是军用,高桥马鞍、双马镫和马蹄铁都已经开始大规模的生产装备,这是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将马匹的作用发展到了极致。没有这个,重骑兵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很多骑兵战术也不可能成功。
之前,李哲之所以一直捂着不装备,其实是因为缺马,装备了之后扩散开了只能是造成敌人的强大,而对己方却没有太大实质性的进步。无形中相当于帮了倒忙。但是如今进了许都,吞并了曹操的地盘,拥有了黑山军,这情况就已经改变。
曹操手下还是有一些马匹的,军用存栏马匹有两万匹之多。只有这样,他才能支撑的起虎豹骑这样的精锐骑兵的消耗。而黑山军就更是了不得,这个时候的黑山军中有相当多的匈奴人骑兵在其中,其中甚至是有一个小帅于氏根则根本就是南匈奴的王,因为在南匈奴的王权争夺失败无处可去才投奔了黑山军。
总之这个时期的南匈奴根本就是大汉朝廷募养的打手,早已经和大汉密不可分。大汉的北校五军就专门有全匈奴人建制的军队。指挥权还是在汉人手上。
有了这些作为基础,李哲才可以考虑进行骑兵〖革〗命,这些东西,就算是扩散开也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而那个时候,李哲的势力就早已经席卷大河南北了。
以上的这一些,就是李哲的下一阶段的军事工业计划,足以造成整个军事系统的全面进步,也会让李哲的敌人们叫苦不堪。
只是这些还都没有完结,到了襄城工业时代,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和进步,就使得之前的很多限制都已经自动破除了,李哲预期中更加具有毁灭性的东西要登场了。
火炮,就是李哲的下一步想法,也是李哲第三次军事工业〖革〗命的内容。
不得不说,这个技术跃进乍听起来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但是细细想想,以李哲现在的工业基础,下一步高炉炼铁和坩埚钢形成规模以后,却又是必然的结果。
钢铁工业大规模开展之后,以重弩为主要输出火力的西班牙大方阵,其自然进化方向只能是火枪火炮这样的结果。而以李哲的工业化社会快速跳跃性进化的结果,也只能是走人海战术和火力覆盖这样的现代时空的火器发展方向。
从此以后,战场战术的发展方向也是一定向着李哲所主导的方向转变。那些兢兢业业的勤学苦练者,那些数十年如一日的精锐冷兵器兵种则只能被悲哀的淘汰。勇气、武功、谋略等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要素,则会被逐渐演变的秩序、后勤和大规模工业生产能力所取代。而可爱的威武的陌刀和具装甲骑,只能和李哲说拜拜了!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技术储备,却要从很早就已经开始。
发展火炮,许多人认为是很难,实际上对于汉代时候的冶金工业来说没有任何的难度,火炮发展历史上最早期的青铜火炮,其实以秦朝时期的冶金工业就足以对付。毕竟秦朝时期就有能够铸造数十吨重的大型器具的经验,比如十二金人,比如那些大型的青铜编钟。其对于铸造工艺的渴求甚至要超过早期的青铜火炮,否则铸成后其音质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以至于破坏,最早的声波探测验伤用于冶金工业的记录就出现了华夏古代的编钟铸造之上。
对于此时的李哲来说,唯一欠缺的就是黑火药的发明和工业化生产了。而如今这个技术壁垒,在汝南郡几个月时间的摸索中,已经被李哲手下的方士们很轻易的突破了。
黑火药这个东西,可以承担发射药,爆破药,延期引信药等多种用途,在李哲的作弊器和方士们的炼丹经验之下,突破起来毫不费力,现成的最佳配方比,现成的工艺经验,唯一需要的只是规范化操作过程,更加专业和细密的分工,更有效率的大规模工业生产,但是有了经历过工业化训练的工匠和民兵们,这个也成功的解决。
提纯、分离、碾碎,研磨,重新干结,整个火药生产过程高度的流水线化机械化,各种原始的机械也运用到其中,由于其巨大的威力,中间出了很多次事故,从而也导致了三国时空工业生产历史上第一种系统性的安全生产条例的出台。最终生产出来的是不同用途的黑火药颗粒和粉末,已经接近欧洲近代十七世纪的军事火药标准。
紧接着,就是火炮的铸造问题。
李哲要发展的,可不是原历史上早期的青铜火炮,那种火炮体积巨大,重量夸张,移动起来异常的麻烦,根本难以适应李哲的战术需求。他所需要的是,直接跃进到铁质火炮,也就是现代时空历史上最早期的前装滑膛炮。
相对来说,这样的火炮对于钢铁工艺的要求相对较低,李哲的钢铁工业进化完成之后,就足以完成这个目标。甚至坩埚钢的工艺还会超过其的需求。
这样,大量的前装滑膛炮进入军中,就将彻底改变战斗的模式,笨重的配重式投石机将完成他的使命,推出历史舞台,更加轻便,威力更强大的火炮将成为战场上的统治级利器,从而沿着火力覆盖的方向上延展下去,一直到新的武器产生。
从今之后,火炮、重弩、轻步兵和轻骑兵,就将成为李哲军队的基本构成,火力输出的主要任务将从重弩转到火炮身上,继而成为所有敌军的噩梦,开辟轰轰烈烈的拿破仑式火炮骑兵时代,为未来的大明帝国开辟新的战场和无限的疆土。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一百五十章 内阁
黑火药的发明当然不仅仅是军事的用途,在民用上,甚至比军事上的前景更加前途远大,有了这个,每一个工匠都将立刻化身为缩水版天师,施展雷法,炸山开路,引水修渠,在采矿业、交通业、建筑业上的用途更加宽广,这绝对是一个彻底的改变时代的工业发明。
……
许都,内阁枢密院联席会议,贾诩、郭嘉、徐庶、华歆、苏散、廖化、糜竺等人济济一堂,商量近期朝廷的战略发展方向。
大堂中央,是巨大的沙盘地图,重臣们围着,做出各种判断和讨论。
“镇海军的夏侯元让部已经攻下下邳,威临广陵,估计不久就可以彻底收服,陈元龙此人,一定要将他押回许都,否则任他留在徐州,徐州早晚还要生乱。”糜竺说道,同样作为徐州土生土长的重要人物,他在徐州的影响却远远不如陈登,毕竟他出身商贾,虽然因为超卓的财力和个人魅力使他能够进入顶级士族的圈子,但是在真正的战略大事上,他却很少有发言的机会,一直被陈登这样的人压着,是他数十年人生中的主要痛苦经历。此时此刻,岂能不落水下石一把。
贾诩似笑非笑的看了糜竺一眼,说道:
“夏侯元让这一路,却不需多想,徐州从北至南一马平川,陈元龙很难有所作为,面对江东他还可以抵抗一下,但是面对我军来自北方的攻击。他却只能束手就擒,无需多虑。现在要想的却是昌豨这一路。”
李哲顺着贾诩的手指,看着大地图上标出的地方,立刻,口水几乎都要流下来,山东半岛啊!黄金之地,又是重要的优良港湾聚集的地方。对他未来的发展方向来说何其重要!
急吼吼的说道:“不错!昌豨必须尽快解决,发电给黄汉升!让他赶快完成此项要务,怎么总是拖拖拉拉。臧宣高呢。怎么总是动工不动力,他以为还是从前吗?若再如此,孤看他的编制就可以缩编了。趁早回家了事!哼!一群畏首畏尾之徒!”要说青州的土豪,臧霸才是真正的首领人物,如今投降了李哲,却一直没有亲自上京俯首,这诚意未免有些不足。如今昌豨之事迟迟未决,李哲借机发些牢骚,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