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东方好莱坞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一品黄山
要说在林孝智开了嘴炮之前,他王京虽然天不怕地不怕的,但多少还是比较忌惮彻底得罪金像奖的。可是这一次一看到这位业界大佬站出来吸引仇恨了,再加上本届金像奖他还是连个提名也没得到,新仇旧恨之下王京也是憋不住火气,公然在为新电影《鹿鼎记》搞宣传时在媒体面前向金像奖开炮:“……前天林生对金像奖开炮,对此我是十分赞同的。我不知道《电影双周刊》想搞什么,但这几年金像奖一届不如一届是不争的事实。年年都要捣鼓出一两匹黑马出来,其中一部必然票房大卖的电影。可最后的结果千篇一律,得奖的是谁呢?是观众喜欢跟支持的热卖电影吗?不,最后得奖的一定是评委会喜欢的‘有艺术性,的电影。我可以理解金像奖出于照顾性心理,对票房普遍不高的文艺电影进行一些提携,但这种提携不应该是建立在打压商业电影的发展之上。”
好友对金像奖开炮,刘镇伟尽管对金像奖并没有什么芥蒂,依旧站了出来力挺与他关系莫逆的林孝智。
他在《明报》上登载了一篇亲自撰写的稿子,说:“无怪别人指责金像奖,这几年金像奖确实一直在走下坡路。商业电影尽管每年都能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电影”、“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编剧”等提名,但真正的重量级奖项上几乎与商业电影无缘,得到最多的就是些作指导,、‘最佳剪辑,之类的奖项。诸如影帝、影后、最佳导演、最佳电影等,多半都是颁发给更文艺的电影。如果评委会真认为出演文艺电影所需要的演技跟用心度比商业电影更高,那我无话可说,只能用林生的一句原话来反驳—难道我们的电影就是蒙着脸、闭着眼睛拍得,没用一点心、不用琢磨演技?”
“文艺片在艺术表达上也许比大多数商业电影要好一些,但一个现实的话题摆在眼前,观众大多不买账也看不懂电影里面的深意,导致多数文艺电影都是赔钱赚个吆喝。比如我认识的一个电影导演王家卫,前年他拍摄的河飞正传》拿了去年金像奖的最佳导演、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共四项大奖,但邓生邓光荣,这部电影是由他的影之杰投资拍摄)上台去领奖时却苦着一张脸。原因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因为这部电影投资三千多万,最终票房却只有一千多万,不但把邓生气得住进医院打点滴,公司也险些因此倒闭,还是林生帮忙张罗卖了外埠回了点本,才不至于太难看。”
刘镇伟跟王家卫是铁兄弟,他在文章里把老兄弟拉出来一番,未尝没有借机让‘死性不改,还准备继续拍文艺片坑新老板的好友王家卫转性拍商业片的意思。
因为就在月前王家卫又闭关弄出了一个名为《东邪西毒》的剧本准备拉投资,刘镇伟在提前看过了剧本之后很为老友担心。他是香港最好的商业片导演之一,自然一眼就看出了这部电影的商业卖点不够,观众很难买账,而且要拍出王家卫想要的效果,至少也得有个四五千万的投资,这种规模的投资除非是《黄飞鸿》、《黑侠》那种要大场面有大场面、要燃情的打斗戏有打斗戏,摸准了观众胃口的商业电影,否则别提赚钱了连回本都难。
而且,在成功坑倒,了前老板邓光荣之后,别看王家卫拿了不少大奖,但他本人在香港电影圈里的名声已经臭了。若是再弄出一部坑倒投资者的电影出来,估计好友以后的日子更难混。所以才有了他的这么一说……
作为掀起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徐可徐老怪一直都是香港最好的电影导演之一。然而他本人虽然在第四届跟本届各自获得过一个最佳导演提名,却一直没能拿到“最佳导演”这个奖项,也因此他的《黄飞鸿》虽然在本届金像奖上大出风头,但徐可对于金像奖的不满也是溢于言表。
他这人虽然脾气古怪,但也是出了名的敢作敢当,否则去年也不会为叶倩文挡下了所有的骂名。根本不需要别人联系他,徐可自己便站了出来抨击金像奖:“我从金像奖组建之初到现在,一直关注这个本土电影奖项的发展。但也不得不承认,从第六届引入了影评人协会跟其他组织之后,金像奖就是变了味道。每年都要推几部连回本都困难的电影上位,真要是观众喜爱的电影,怎么可能连剪辑师都要饿死?还是真如林生所说的那样,现在的金像奖大奖全看评委喜好跟口味了?”
不奇怪这么多的大牌商业片导演站出来支持林孝智,自己耗费数千万巨资拍摄的大片,虽然席卷港澳台及东南亚,斩获无数票房,奈何就是不得金像奖评委会的喜欢,这几年来连连败于一些名声不显的导演手中,屡次被票房扑街到了姥姥家的文艺片黑马上演撞翻大船的戏份,早就有人憋了一肚子火气。
只是香港电影圈就这么大点,早前大家都不愿意撕破了脸皮,得罪了金像奖官方跟评委组织,所以只能忍着。如今有人率先站出来炮轰金像奖,自然引起一片喝彩声跟掌声。
说到底香港电影本来就是建立在商业片的基础上的,这几年金像奖评委会却大走欧美学院派,偏向于文艺色彩较重的电影,大量商业味道浓郁的电影被人为限制在金像奖之外,虽然还未令香港电影伤筋动骨,却也开始动摇了港片的根本。
不少导演跟艺人,一看自己难以接到大片、或者很难拍出什么热卖电影一举成名后,为了能够获奖增加知名度,转而走捷径跑去拍那些观众不爱看的文艺电影,除了少数精品还能给人带来眼前一亮外,观众大多不买账。但这些文艺片更容易得奖更容易成名,长此下去才是港片的灾难。





东方好莱坞 第五百三十三章 深圳台与西游记(上)
“老板,你可是真是把我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郑丹瑞给林孝智冲了一杯红茶端到他面前,抱怨连连:“也不知道这一次我们亚视跟金像奖的合作会不会黄了
“谢谢”
林孝智接过茶杯只抿了一口就放下了,闻言脸上并无太多表情变化。
因为之前跟h签的三年电视直播协议到今年结束,年初时《电影双周刊》主动找上门来,想跟最近风头无两的亚视合作。
说起来他一直怀疑,以金像奖评委会的尿性,自己这样的纯商业片导演很难入他们的法眼,过去几届金像奖里虽说他每一届都能获得多个提名,其中不乏重量级奖项,但最终真得到的也就只有两座小奖奖杯而已,本届他能得到‘最佳导演,提名,说白了还是金像奖评委会甚至可以说是《电影双周刊》的故意为之。
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自己释放的善意,但心高气傲如他看来,却不下于施舍。
这也是缘何林孝智虽然批准了亚视这边跟金像奖谈合作,另一边却给他们上上眼药的原因之一。
《电影双周刊》还有金像奖评委会的一些人把持着金像奖的评选权,看似十几个组织一起选拔很公平实际上不仅不对外吸纳意见,内里更充斥着各种交易,这些绝不是一个希望做大做强的电影大奖所该有的,别人不愿意也不敢来曝光,他林孝智就只好自己赤膊上阵。
本不准备回答这个问题的,奈何见郑丹瑞反复念叨,他也只好开口回答几句:“别跟我说在颁奖典礼前,你没听说影评人协会跟导演协会为了《婚姻勿语》跟《双城故事》闹起来的事。87年之前金像奖的评选虽然是内部进行,但有众多影评人跟电影人的监督,每一届都是兢兢业业,每一个奖项都非常合理且公平。可自那一年一下子扩增了影评人协会、摄影师协会等多个组织后,金像奖就完全变了味道。我可是听说一条潜规则,不是导演协会的人不可能被提名为最佳导演、同理不是摄影协会的人也不可能得到最佳摄影奖。还有那些影评人,光靠喜好这几年盲目推文艺片上位,这算是什么,把金像奖当成自己的玩具吗?”
郑丹瑞嘴巴动了动,却没有接话。
他跟金像奖协会内不少高层私交莫逆,当然比外人知晓的更多,也很清楚林孝智说得不假。只是这些都是些潜规则,为了这个跟金像奖那边闹了,在他看来多少还是得不偿失的。
只是看了一眼他的表情,林孝智就猜到了他心里并不赞同自己的意见,对于郑丹瑞这员大将他还是比较看中的,只好继续点拨说:“金像奖的确在香港很有影响力,但我们并不惧它,别忘了这一次是他们主动找上门来的。依托亚视跟寰亚,我们真要摒弃金像奖重新弄一个电影大奖出来,金像奖那边也只能于瞪着眼。而且这才是年初,距离下一届金像奖开幕还有将近一年呢,该急的绝不该是我们”
给他这么一点拨,郑丹瑞皱眉回味了一会儿,突然抬头看向了他,心中恍然大悟。
是了,正如林孝智所说的。如果对手只是亚视一家电视台,又或者只是寰亚一家电影公司,金像奖绝对不会只听外界传了点林孝智对他们不满的风声,就主动上门来有意谈合作。因为他林孝智不仅手握香港最大的电影集团,在电影圈里拥有巨大人脉,同时还是香港传媒巨头,真要甩开金像奖单于,只靠《电影双周刊》这个财政状况一直不好的后台,金像奖血拼他们铁定财力跟广告宣传上远不能与他们相比。
现在金像奖那边就算是气恼林孝智捅娄子的举动,恐怕也更应该担心他对金像奖的不满态度。距离下一届的金像奖看似还有一年时间,不过考虑到月就会停止收录本年度入围电影,并进行广告、造势、内部评选、对外公布提名等等,实际上留给金像奖那边的时间其实只剩下半年左右。更应该着急的是他们才对……
金像奖当初找上门来要跟亚视合作,最先联系的就是他郑丹瑞。而这也是他担任亚视副总以来的首次运作,所以郑丹瑞还是非常希望两家最终能走到一起的。
明白了这些,他才把心中的烦恼给压了下去。跟林孝智说起了今天请他来的事儿……
大陆的电视台比整整迟了十数年后才开放的电影高门槛不同,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就引进了大量的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电视剧、动画片。
比如美国的电视剧《海底游记》改名《大西洋底来的人》在央视台上映,结果形成万人空巷。
《大西洋底来的人》剧中的时尚墨镜“麦克镜”也就是蛤蟆镜,居然成为了当时仅次于香港电子表的暴利产品。几毛钱在沿海地区进货的墨镜,在“麦克镜”热潮中,甚至能够卖到几十块钱要知道当时大陆很多居民一个月的收入也不过几十块甚至十几块钱而已。
随后引入《加里森敢死队》一经放映也是大火,这部在美国反响一般般的电视剧,登陆大陆后立刻成了国民电视剧,原本全集有集,但是播放到16集的时候。因为引发了一些社会事件被勒令停播,结果让央视打上了“全剧终”字幕,引得观众哗然,纷纷给央视写信,质疑为什么放了一半就不放了,还打上全剧终字幕欺骗观众。(有兴趣的自己去查,不多谈)
而央视当时引进《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这样美剧,仅仅是用了几千美元至一两万美元的超低代价引进的。后来,美剧仍然小范围地传播着。
因为大陆当时居民对于精神需求逐渐增大,央视引进播放的海外影视剧,引进一部,红一部
上海台在19ru年便与专门拍摄电视剧的美国劳里玛影视公司签订了合同,每年固定引进3到4部美剧,由上海电视台译制并在当地播出。系列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在该台首播之后,成为经典之作。
《成长的烦恼》给中国观众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美国家庭教育方式,也带来了“肥皂剧”的概念。“他们可以跟孩子承认错误,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断然不可能的。”
日本的《血疑》、巴西的《女奴》、墨西哥的《诽谤》在内地相继播放,轰动一时,持续了外来电视剧的冲击热潮。
在八十年代初,亚视也是那个时候曾经跟大陆有过一段时间的合作,靠半卖半送的超低价,向大陆输出了《霍元甲》、《陈真》这几部电视剧,尽管没赚到什么钱,但亚视却因此在大陆赢得了不菲的口碑跟潜在影响力。这可以说是亚视当时的新老板邱德根入主亚视后,为亚视带来的改变。
可惜的是,这项合作却没能够坚持下来。主要原因还是当时邱德根只买下了亚视部分股权,另一半还掌握在澳洲财团手上,而这些大鼻梁的傲慢白人一看邱德根把亚视的优质电视剧低价卖给大陆登时不乐意了,抱起团来在董事会议上找他的麻烦。当时邱德根才刚入主亚视不久,不愿意跟那帮澳洲佬闹起来导致亚视内部动荡,加上大陆食髓知味后再找上亚视想要购买更多电视剧时,开出的价钱依旧是白菜价,最终断了亚视跟大陆之间的合作。
反而是邵一夫的h趁机联系上了大陆,接连对大陆输出了《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多部电视剧,影响力逐渐超越了亚视,而邵一夫跟他的h也因此捞到了不少政治资本,自香港回归谈判以来,他跟他的无线便一直是大陆积极拉拢的对象。
不过八十年代的大陆,还没有完全走出政治时代的影响。因此电视台看似开放,实际上政策也是朝令夕改,上半年批准引进,下半年很可能广电就要卡文了。
美剧跟一些其他国家引进的电视剧,因为可能引起恶劣的社会影响,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后便减少了引进。港片也随着越来越多的政治因素影响,于同一时期遭砍。
不过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这几年林孝智的不断幕后推动,今天亚视终于再一次迎来了这么一个机会,一水之隔的深圳丨台找上门来了,想跟亚视合作从亚视引进几部电视剧。




东方好莱坞 第五百三十四章 深圳台与西游记(中)
这几年虽然没太关注大陆的电视剧市场,但他终归还是知道,其实就在刚刚过去的1990-91年,一部深度影响到了大陆电视格局的电视剧诞生了。
这部电视剧名叫《渴望》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主旋律电视剧,善恶分明地讲述了一个集所有倒霉事件于一身的女人伴生的悲欢离合,而放映时一度高达90%以上空前绝后的收视率,却意外让审查部门对“主旋律电视剧”似乎找到了一个标准,而它也成功靠着一集又一集的揪心剧情,成功让大陆进入了纸巾肥皂剧的时代。
正是这部电视剧,重新唤醒了大陆对于更多更好电视剧的热情,不仅促进了本土电视剧的发展,同时也重新打开了封闭多年的引进外剧之门,让大陆沉寂多年的电视剧引入重新活跃了起来。
大陆有实力的电视台自然选择自己拍片或者重金引入,以求获得更高的收视率来吸引广告商。深圳电视台说起来身份也比较尴尬,一如深圳市一样。
虽然号称是‘大陆改革的窗口’,但在如今的大陆,深圳仍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
众所周知早在改革之前,深圳只是一个破落渔港,别说要跟一水之隔的香港比较,就是比之其他大陆沿海城市也毫不显眼。唯一要说的出彩之初,大概就是它距离国际知名的自由港--香港太近了。
独特的地理位置,令深圳从南中国沿海诸多省份的城市中脱颖而出,不仅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东方奇迹之城,更是直接得到来自最高权力中心的关注。
然而成也因此败也因此,赶上了改革春风的深圳虽然冲在了大陆改革的最前沿,从一个破落渔港一跃成为广东的省辖市。但它的特殊地位注定了要发展起来是必要跟广东全省尤其是省会广州抢资源,而来自中央的直接关注干脆让广东省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将深圳排除在自身体系之外,偏偏国家要管要顾的太多了,能从中央得到多大资源倾斜,已经成了制约这座城市发展的关键。所以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历任深圳领导班子都在谋求‘直辖市’的地位,得到了就一飞冲天彻底摆脱广东省对它的影响。奈何四九城在这一点上表现的非常谨慎,以至于深圳这座位于大陆改革最前沿的城市,只能在光鲜的背影下独自忍受着被排挤出广东省核心圈的事实。远的不说,比如深圳电视台作为广东省内的一家地方电视台,它没有独立的电视剧制作能力,广东台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跟tvb交好,也先后买下了不少电视剧的版权,但从来都是自己播放即使深圳台想跟它买,也多半是得到断然的拒绝。
也不奇怪,广东台毕竟是省台,而广东则作为大陆改革开放最全面的省份,受到一水之隔的香港几家电视台的商业化经营手段影响,市侩一点也很正常。
只是却因此苦了深圳这些地方台,因为同样是主打粤语节目,深圳台被广东台压得根本抬不起头。这也是深圳电视台这次主动找上门来联系亚视的原因,就在不久之前,林孝智曾派人北上去跟大陆买断了包括《西游记》、《红楼梦》在内的几部大陆电视剧播放权,这事在大陆传播的很广。深圳台那边也是考虑到林孝智跟深圳市有不少合作,因此希望能从他们这里引进一些电视剧,改变目前的不利局面,所以才主动派人联系了亚视这边探个底。之前亚视多位高管被开,林孝智事后就不止一次在内部会议上强调开拓大陆市场,所以这次深圳那边一派人过来联系,负责接待的郑丹瑞立刻就把他给过来了。跟深圳台合作,对这事他是恨不得举十只手赞成,要知道他之前可是不知道眼馋了多久tvb跟广东台之间的关系。奈何广东台是省台财大气粗又素来跟tvb多有合作,79跟89年甚至还一起搞了两届‘羊城春晚’,甚至连tvb拍记者入大陆采访,都能得到广东台的一些帮助,根本没有亚视的插足之处。这一次深圳台主动送上门来,对他跟亚视而言无疑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了。
当下立刻便批准了亚视跟深圳台的合作,同时他还要求亚视上下要郑重对待此事,并让亚视总裁乐进亲自对深圳台高层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够派人赴港详谈!
深圳台本来就是主动联系方,一开始还有些担心港人一贯的傲慢,并不会重视自己这个地方台呢。
如今一看亚视积极回复,难得效率高了一回很快就秘密地派出了以深圳台台长邹光林、总编辑林泽等多位高层赶赴香港,进行电视剧的引进跟其他合作的谈判。
林孝智的身份摆在那里呢,所以在深圳台一干人抵达后,并未出现与其接触,不过他虽然让乐进跟郑丹瑞负责接待跟谈判,但时刻关注着这边的事,以至于连拍戏时很多人剧组的很多人都感觉到了他明显心不在焉,平白浪费了一些菲林。
深圳台自84年开播以来,在广东省内一直被省台压得抬不起头,自然上来就直奔主题。
“……深圳、仅隔一水,但是每每看到香港这边电视工作者们的成果,我们深圳电视台上下都是十分感慨跟佩服。因为我们深圳电视台几年前才刚建台,所以实力跟影响力上都较大陆不少电视台要差一些。但深圳作为大陆改革的窗口,我们虽然只是一个地方电视台,却享受着很多内地省级电视台都没有的自主权。这一次主动联系贵方,一来是想从亚视引进一些电视剧满足内地喜爱香港电视剧的观众,二来也是想跟亚视进一步的加强合作、希望贵方能够帮助我们培训一些专业制片跟主持人!”
本来他们就是有求于亚视,所以邹光林虽然是深圳台台长,态度却放得很低。
当然,到底是常年跟政治打交道的人,话里也藏着话儿,不忘暗示亚视这边‘深圳电视台’的特殊性。
乐进、郑丹瑞早就得到了林孝智的指示了,所以根本没有为难的意思。见他上来直奔主题,两人对视一眼就听乐进笑道:“邹台长太客气了,其实说起来我们亚视很早之前就跟大陆有过合作。八十年代初,亚视就曾向大陆输送过《霍元甲》、《陈真》等一批爱国题材的电视剧,据说也获得了不少大陆同胞的喜爱,这让我们这些香港电视工作者也倍感欣慰。所以贵台希望跟我们亚视建立更多合作,这是互利共赢的好事,我们当然举双手赞同了,帮助贵方培训一些专业制片跟主持人也没问题。只是不知道贵方这次都准备跟我们引进什么作品?”亚视这边爽快地答应让深圳台上下喜出望外,倒是在引进剧集上邹光林等人有些迟疑,“《霍元甲》跟《陈真》,这两部电视剧我们是希望能够引进的,粤语版也行。至于其他电视剧,不知道贵方能不能安排人让我们挑选下……”说到底,他们之所以迟疑,还是因为很多港剧的‘尺度’太大,放在大陆别说想过广电的审核了,估计送上去就得被毙掉甚至追责,一些在香港看来再寻常不过的黑道片、赌片什么的,甚至稍微血腥一点深圳台肯定是不能买的,自然要好好选选。
【嘿,想免费读此书?快关注微信:和阅读】




东方好莱坞 第五百三十五章 深圳台与西游记(下)
深圳丨台这边的要求并不过分,根本不用再跟林孝智请示,乐进直接就笑着答应了,立刻就安排带他们前去选片。
亚视的片库位于电视台一楼西南角,是由三间打通的办公室跟一间原中型会议室组成的,共有15uu多平方尺的空间。
许是跟早期香港这边的电影、电视人多是草根出身有关,香港业界普遍没有国外那么重视自己的节目跟片库资源。这一点便是h嘉禾也一样,听说前几年嘉禾曾经出现过电影母盘遗失的情况,边更糟糕,87年时曾传过他们早期拍摄的戏剧电影胶片被虫蛀、老鼠咬坏的新闻,不重视的态度可见一斑。
当然,自己挫也没资格说别人长得丑,之前的亚视也是一个鸟样子。
无论是最早的澳洲财团主政时期,又或者是邱德根入主之后,甚至林建明时代,亚视对于自己过去录制的节目跟片库资源都谈不上任何重视,从总部被搬到了广播道的亚视大厦后,亚视的片库就一直被随意置放在四楼的一间储备库里,根本谈不上什么维护。直到前几年亚视那场大火时,险些烧到自己的片库之后,邱德根跟亚视总算才长了个记性,把片库储放室从四楼挪到了最方便搬运的一楼,但也仅此而已。
1...236237238239240...2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