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生之北洋巨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虫虫帅
北京大学成立时,孙家鼐向叶之魁推荐此人担当西学总教习,叶之魁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民国的大学教育水平才相当于列强的中学水平,丁韪良来当教习总比那些官僚气息浓重的酸儒们要强。
不过一些风言风语还是不可遏止的被有心人炒作了起来,什么又要被洋人骑到头上了,中国的文明之种即将灭绝。
最终在北京大学开学那天,丁韪良当着全体中外来宾的面,向中国的圣人孔子鞠躬致意,此举才使得那些风言风语消失,而丁韪良也被一些***徒视为神的叛徒。
叶之魁既然来到了北京大学,当然是先要参观一番了,不久前刚得知消息的许景澄连忙放下手头工作,急急忙忙的迎了出来。
“许公!”
叶之魁一脸笑意的拱了拱手,行礼道。
“大总统您这是微服私访,打了老夫一个措手不及啊。”许景澄打趣的说道。
叶之魁莞尔一笑,顺着许景澄的话说道:“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炼嘛,不过叶某今日也只是路经此地,前往农学试验场。”
两人边走边说,不多时便经过教学楼旁边,叶之魁眼尖,见其中一间教室内气氛尤为浓烈,学生分成几个小团体正在讨论什么,连教习也参与其中,甚至一些学生还和他争论起来。
中国的学生公认的是世界上最乖的学生,为何?或许小学的时候调皮会踊跃提问发言,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大学的时候,提问释疑的已经寥寥无几,大多是拿着笔在下面沙沙的死记,学术气氛很是淡薄。
轻轻往里面一瞥,叶之魁心下好奇教习是谁,看到是蔡元培,这才露出一丝微笑来。
民国政府成立前,蔡元培是翰林院编修,翰林是传统社会中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里面的人物大多都是进士出身。
像是李鸿章,李鸿藻,张之洞,徐世昌以及蔡元培等人都出自翰林院。
不过,叶之魁却不怎么待见这群人,翰林院不可避免的被撤销,翰林群体或加入国家智囊院,或被聘为大小学堂的教习,或到学部任职,或自谋出路。
当时叶之魁看到蔡元培的名字,就自作主张的将他调往北京大学任教,并且先让其去欧美国家进修考察了一年时间,估计如今刚回国没有多久。
因为他不久前刚向学部递了一份意见书,孙家鼐可是知道蔡元培是叶之魁钦点去国外考察之人,对他的意见书,虽不置可否,还是交给了叶之魁处理。
叶之魁看了之后,有些好笑,因为蔡元培竟然提议男女同校,想到自己不久前要求开办女校,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烦,那里还会自寻苦吃,于是对蔡元培的意见书批上: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痛。
估计蔡元培看到叶之魁的批示后铁定会蛋痛。
叶之魁之所以不待见翰林院的翰林,是因为他们当中虽有一两位才德皆备之人,但是大多却缺失气节,患有政治软骨症。
遥想秦汉时期,皇帝据法统而南面称尊,君临华夏;士人倚道统而安身立命,承传文明。
皇帝可操利刃而生死、荣辱士人;士人可搦秃笔而臧否、褒贬君主。
皇帝授士人以官爵,士人扶君主以智力。
对士人之需求与对历史之敬畏的双重因素使得君主不敢过于骄纵,为所欲为;而士人亦可售才学于朝廷,待价而沽。
人主或为寻求智力支持而礼贤下士,如刘备之三请诸葛;或为不留千载骂名而强压怒火,如曹操之不斩弥衡。
士人或为保持自然天性而辞官高蹈,如陶潜之采菊东篱;或因注重享受生命而放浪形骸,如杜牧之江南落拓,由汉至唐,士人之地位虽有沉浮,但基本稳定,中华文化于稳定中走向昌盛。
遗憾的是随着君权的越来越集中,君臣关系从汉唐之坐而论道,经宋代之立而听命,发展为明清之跪而请旨,尊卑关系绝对而僵硬。
而清朝尤甚,有清一代,共罗织***160余起,终于使知识界形成了万马齐喑,上下失语的可悲局面。
探究清帝心灵深处,文化上以低制高带来的自卑感与人数上以少至多带来的恐惧感交织一处,致使他们终日惶惶,变态过敏。
他们倚重满蒙翰林尤其是满洲翰林,视为心腹,并通过他们带动、改造汉族翰林,使之最终几乎不知气节为何物,死心塌地甘当帝王之鹰犬。
其所作所为,不仅使明代时士大夫尚存留着的东林党之气节至清代已无从寻觅,乃至对近现代乃至当代不少知识分子的政治软骨症与气节缺失症的形成,亦负有不容推委的责任。
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等人终期一生都不敢造反,与此也不无关系。
甩了甩头,叶之魁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抛之脑后,好在翰林院还是出了一些人才的,看到自己倚重的蔡元培果然不负己望,叶之魁的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
叶之魁这一站着不动不要紧,倒是急坏了旁边的许景澄。
他心里一咯噔,看着吵吵闹闹的教室,不由在心中暗骂蔡元培,蔡阿培啊蔡阿培,早就叫你行事教书不要太出格,这下好了吧,被大元帅逮了个正着。
许景澄尴尬一笑,对叶之魁说道:“蔡元培刚从国外回来,还不是很习惯国内的师生之道,让大元帅见笑了。”
叶之魁一愣,随即明白许景澄这是怕自己对蔡元培作风暗中不喜,为他开脱。
摇摇头,叶之魁说道:“许公何出此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甚好,甚好!”
这下轮到许景澄愕然了,转念一想,叶之魁是造反的出身,有些叛经离道,那是十分正常的。
叶之魁并没有惊动学堂里的师生,而是与许景澄悄然的离开。
聊得越多,叶之魁越觉得许景澄此人思想有些僵化,官僚气盛隆,也许他作为一名外交官员是合格的,但是充任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学总教习,还是稍逊一筹。
哎,在中国要找当官的,一抓一大把,但想找一两个正儿八经的科学家,却比登天还难,还是金钱开路,多从国外聘请一些人才吧,因为,这个时代是科学无国界的时代。
叶之魁心情稍微有些低落,一路沉默不语,不多时就与许景澄、杨度等人来到了农事试验场。
农事试验场较为偏僻,却十分巨大,良田十亩,其上种植着小麦,高粱,玉米等作物,金灿灿的果实,让叶之魁板着的脸终于松弛了下来。
今年是个丰收年啊。
许景澄暗自松了一口气,悄悄擦了擦额际的冷汗,伴君如伴虎啊,一路走来,他的心情也是随着叶之魁的脸色波荡起伏。
“大总统,试验场南北各设一处,北在此处,南在海南岛。南北作物,尽皆收集,最终配选出优质高产的农作物来。”许景澄在旁解释道。
叶之魁点点头,他其实看重的是南方那个,希望杂交水稻能够尽快被配选出来,奈何虽然他知道袁隆平这个人,却没有详细了解杂交水稻配选的过程,只是知道袁隆平经过反复试验,在海南找了一株野生雄花败育株,与一般的稻子配种,最后弄出了杂交水稻。
叶之魁扼腕叹息,暗恨自己学习不努力之下,只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让北京大学又在海南搞了一个农事试验场,并且要求他们四处搜寻野生不育稻,而且从东南亚各国引进不同种类的水稻,进行杂交试验,袁隆平以一个学校的力量,能够发现并且配种成功,叶之魁就不相信,以一个国家的力量会毫无希望。
“不错,自古民以食为天,田地有限,亩产量却在不断的摸索下不断增加,要是试验场能够加快这种速度,则是国家之福。”叶之魁毫不掩饰自己对农事的看重。
“小心点,这颗小麦说不定价值万金啊。”
叶之魁左瞧瞧,右看看,甚至脱下鞋子来,光脚踩在微湿的田埂上,转过高粱地后,忽然看见小麦地里有三位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小心翼翼的围在一颗小麦旁边,一边轻声讨论,一边小心的记录着。
至于自己的到来,专注于小麦的那几位显然没有看见。
“众位,何事如此惊喜?”叶之魁踮着脚尖,走了过去,忽然出声问道。
啊!
其中一位捧着小麦的汉子受此惊吓,手一抖,差点将小麦种子掉在地上。
“这位兄台,这可是我的宝贝啊,差点就给你弄没了。”那汉子嗔怪的看了叶之魁一眼,施施然责怪道。
地上散落着大量的小麦,要是他这一捧掉下去,还真是不好再分开。
“你是?”
三名男子这才缓过神来,抬起头来,好奇的看着叶之魁,虽然觉得此人眼熟,但也没有料到他会是叶之魁。
叶之魁尴尬一笑,道歉道:“见兄台围在一起,还以为有甚怪事,好奇之下,有所惊吓,还望见谅。”
“无妨,无妨!”为首那人还要再说,被叶之魁甩在身后的许景澄等人却及时出现。
“宪鬯,快见过大总统!”许景澄隔老远,就伸长脖子叫道。
“大总统?!”三名汉子张大嘴巴,脑袋有点短路,方才给自己等人赔礼道歉之人竟然是大总统。
许景澄连忙跑上前来,为叶之魁介绍道:“大总统,这是试验场场主钟观光钟宪鬯,其他二人是他的同乡好友虞祖辉、虞和钦。他们在故乡镇海柴桥创办“四明实学会”,并且着手试验制造出了磷,宪鬯周历京内外各山,寻觅植物,悉心于植物学研究,李善兰李老翻译的《植物学》被他翻了个稀巴烂,近来对奥地利人孟德尔的遗传学又开始痴迷。”
要是叶之魁历史知识再渊博一些,一定会知道钟观光是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奈何,清末民初的中国科学家注定要被外国科学家的光芒所掩盖,默默无名于历史,甚至连一些杀人如麻的军阀都比他们出名,这是中国的悲哀。
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大名叶之魁倒是听说过,初中生物课本里面写满了他的成就。只是他逝世几十年后才被人重新看重,当然,算一下,也就是这一两年开始,才重新被科学界看重,估计身处天堂的他,也没有料到在遥远的东方,还有一个他的忠实信徒。
“大总统!”钟观光等人有些尴尬的施礼道。
叶之魁摆摆手,笑道:“叶某行事素来随便,你等都为国家之栋梁,就不用那么多虚礼了,你这个宝贝是?”
说到自己的研究,钟观光一改方才的拘谨,面带笑容,口如悬河的说道:“大总统,这是我们发现的一种新的小麦品种,比原小麦产量估计能够提高一倍有余。”
叶之魁虽然有所预料,但是现在从钟观光口中得到亲自证实,不由大喜道:“提高一倍,就能多养活一倍的人,君等之才,利国利民,天下之幸。”
钟观光继续说道:“我们还发现,一些小麦只开花不结果,我们称之为公种,与母种杂交之后,有极大之可能提高产量,以在下估计,自然界中,水稻,高粱等作物,必与其类似。”
叶之魁只有绞尽脑汁,开始死命回忆起初高中的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识来,不是蹦跶出一两个专业术语,倒是给了钟观光等人很大启示,惊为天人。
“这个,天色已晚,叶某还有公事要办,就先行告退了,望你等能够再接再励,为我中华之植物学贡献一份心力。”叶之魁一股脑将自己有限的知识轰炸完毕后,看到钟观光等人眼中越来越浓烈的崇拜之情,并且深挖广扩,开始像好奇宝宝一般追问,叶之魁就觉得自己头皮慢慢发麻。
哥脑袋已经被你们炸干了,实在是再也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出来了,只好找了一个借口告辞。
“从云,哦,大总统,在下实在是佩服万分,要是大总统能够弃官从学,必定能大放异彩,扬名海内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往日一些难题,在下如醐醍灌顶,茅塞顿开。”钟观光连声惋惜的说道。
杨度在旁边憋住笑意,然后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许景澄缓了缓神,擦掉嘴角惊得流出来的哈子,正色道:“宪鬯,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丰功伟绩,上下五千年,也只有几位开国之君能比,切莫再说糊涂话。”
马屁不但拍得叶之魁飘飘然,也正好解决了他的尴尬之情。
生怕自己这个伪科学家的身份被凿穿的叶之魁连忙起身告辞,一路之上,杨度以及其他官员看向叶之魁的眼光都有一些异样。
觉得浑身不舒服的叶之魁只有暗暗发誓,以后一定不装逼了,接着又自嘲的想道:要是钟观光以后弄出了杂交小麦,杂交水稻,然后在学术期刊上面写上那么一句:杂交水稻是在大总统叶之魁的指引之下,我钟观光花费多少年时间,才终于取得了突破。
估计某些人一定会深深鄙视自己吧,说自己以权压人,什么东西都要往自己身上扯。





重生之北洋巨擘 第三百一十四章 借刀杀佛以绝后患
第三百一十四章 借刀杀佛以绝后患
原本心情不错的叶之魁一回到颐和园就开心不起来了。
“你是说,驻藏帮办大臣凤全率领五百人马竟然被土司给伏击杀害了?”叶之魁压住心中的怒火,脸色阴沉的问道。
总参谋部的气氛很是凝重,众***多静若寒蝉,不敢出声。
最后还是王士珍回话道:“是驻藏大臣张荫棠发来的电报,起因是孙中山、詹天佑等人勘察铁路路线,要经过莫西土司的祖坟,詹天佑等人经过反复劝说无效后,正准备离开,谁知土司不但缴了他们的器材,还将随行官兵的枪械一并缴获了,凤全得知消息后,便领着五百人马前去讲理,不过对方显示是早有准备,占着地利,攻之不备,竟然胆大包天的杀害了凤全以及五百将士。”
“他们确实是狗胆包天。”叶之魁冷冷的说道。
“大总统,吴大山也上报,一些喇嘛和臧军调往频繁。张荫棠怀疑这是噶厦政府暗中作梗,背后有人撑腰,那些土司也才会如此猖獗。”王士珍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坐了下来。
想不到改土归流政策竟然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弹,叶之魁还真是始料不及,他以为自己有军队在***,那些人还不任由自己把捏,叶之魁小看了人的贪婪之心,百分之百的利益足够他们铤而走险。
“让吴大山保护好张荫棠,新政决不可废除,***绝不了成为国中之国,这是对***民众负责,对敢于反抗中央的,要绝不手软,即刻歼之,灭之。绝不姑息!”叶之魁缓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另外,让张荫棠在民众之间多多宣传一下新政的好处,取得底层民众的拥护,还有,查出幕后黑手,无论是谁,严惩不贷。”
虽然幕后指使呼之欲出,但是没有证据,加上对方(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以后在书中就称为***那位。)在***地区的威望盛隆,动之必定会引起******,叶之魁只好先抓一些小鱼小虾了。
废除土司制度,其实对***普通民众来说,是好事一件,最简单也最明了的是他们会减轻赋税,不用再给土司缴纳税赋。
得到叶之魁明确信息的各位参谋一个接一个的走出门去,准备着手此事。
不过,走在最后的杨士琦却故意落后一步,等到别人都走了,他反而转身回来。
“杏城,还有何事?”叶之魁诧异的看了他一眼,出声问道。
杨士琦心计高深莫测,为世之稀,加上心狠手辣,叶之魁虽然表面上对他礼遇有加,其实在心里还是对他有些疏远。
“大总统,”杨士琦欲言又止,眼光闪烁不定,显然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没有下定决心。
“杏城,你跟随我也不断时间了,明白我的个性,有话就说,不以言论治罪。”叶之魁见此,反而是更为好奇,有什么事能够让这位智囊支支吾吾。
杨士琦咬了咬牙,重重的吸了一口气,方才下定决心说道:“大总统,相信您与诸位同僚都能猜到刚才那件事幕后指使是***布达拉宫那位。”
叶之魁无言的点点头,能猜到又如何,没有丁点的证据在手,即便是有证据在手,也不是好动的。
“大总统,你身经百战,与德人斗,与俄人斗,与倭人斗,与英人斗,从未有丝毫胆怯之情,如今大总统为了***大局,却顾虑重重,依属下之见,不必如此,***即便再乱,也不会比现在乱到哪里去,釜底抽薪,要想完全控制***,只有顺手牵羊,打扫干净房子,才好重新布置。”杨士琦眼中不时闪过一道精光。
釜底抽薪,顺手牵羊,叶之魁心中一震,是啊,自己到底是在顾虑什么,害怕******血流成河吗?推翻满清,杀***人,那一次不都是集尸累累。
叶之魁忽然之间恍然大悟,说来说去,自己其实是被后世的***之策给束缚住了,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后世的政策,后世都还没有搞定,按照那个政策去办,又顶个鸟用。
“杏城有何妙计?”叶之魁冷静下来,淡淡的问道。
看到没有花多少时间就明白过来的叶之魁,杨士琦不由在心底暗暗赞叹了一声。
“大总统,***初定,现在又出现动荡,正是浑水摸鱼的大好时机,反客为主我们做到了,现在只要瞒天过海,使用借刀杀人之妙计,就能一举而定乾坤。”杨士琦缓缓说道。
“借刀杀人?”叶之魁喃喃说道。
“不错,杏城听说廓尔喀兵团已经投靠我军,所以,”杨士琦没有明说,继续道:“***那位又不是自古以来就长存的,万物有始有终,既然他不识相,就是该终止的时候了。”
“廓尔喀人刚投靠我等,只怕消息会走露,到时叶某就成为***民众万夫所指之人了。”叶之魁虽然已经心动,还是猫哭耗子假慈悲的说道。
“大总统,这是为***之百年计,即便消息走漏,愚民不懂大总统之心,但是百年后,民众必定会明白过来的。何况杏城后面还有连环计。无毒不丈夫,为免消息走漏,影响大总统名声,杏城以为廓尔喀人留不得,这样一来,只有对大总统忠心耿耿寥寥几人能够窥得一鳞半爪。如果消息还有泄漏,大总统就不用手软,连这些人一起处理了。”
杨士琦果然是心狠手辣之徒,为了取得叶之魁的信任,成为叶之魁的心腹,连自己的性命也毫不犹豫的交了出来。
他出的谋划的策,对此事最为了解,要追究,叶之魁肯定是最先追究他的责任了,或把他当作替死鬼交出去。
叶之魁异样的看了杨士琦一眼,在他看来,这杨士琦就好比三国时的贾诩,计计狠毒,都是取人性命之策,依照他的计谋,不但***那位要死,就是刚归附不久的廓尔喀兵团也会身遭毒手,而且***那位死了之后,整个***肯定会有一段时间的动荡,因此而死的人又不知有凡几。
不过,这还真是一条永绝后患之计。
9月15日,一骑飞快奔入拉萨城外的吴大山兵营,那人进了营帐之后,直奔吴大山的主帐而去。
帐外的兵士刚要伸手阻拦,那人拿出一块令牌来,喝道:“吓了你的狗眼,紧急军务,耽搁了你担当得起吗?”
嚣张跋扈的样子还真是吓住了守门的小兵,看着这个满脸粗犷的大汉进去之后,不由暗骂一声晦气。
吴大山正在大帐内批改公文,没办法,兵营正在建造当中,现在只有暂时住在帐篷里面了。
“他妈的,这些土司还真是不怕死,杀了一个来了一双。”吴大山看到又有土司***的情报,自言自语骂了一句。
“吴将军好雅致啊,学起人武笔弄墨来了。”大汉一进门,便笑着说道。
吴大山听到声音,警惕的站起来,看了对方一眼,出声道:“你是谁?”
来人话中带着淡淡的讽刺,当然不可能是自己的手下了,因此吴大山才会警惕。
大汉嘿嘿一笑,将脸蛋一抹,一张胡子脸马上变成了大白脸。
“你是王小生,你个狗日的搞什么鬼,还装神弄鬼的,你来***干嘛?”吴大山先是一阵好笑,接着诧异的问道。
嘘!
王小生轻声说道:“隔墙有耳,你小声点,这是大总统的亲笔命令,交给你之后,我就可以回去交差了。”
亲笔命令,不通过电报,还需要王小生亲自送来,看来是绝密级别的啊,吴大山皱着眉头问道:“什么命令?”
“还没有打开,我那里知道,你自己看!”王小生递给他,然后将胡子抹上脸蛋,笑着打趣道:“此地不宜久留,小生我告辞了。”
言罢还真的长身而出,显然是不想踩这趟污水,他先搭乘火车至四川,接着一路换马,马不停蹄的直入***,而且是化装改性格,生怕别人认出自己来,现在连休息都不愿意,马上就回去了,可见此事之重要。
吴大山郑重其事的拆开书信,仔细看了一遍,心中不由大震,接着划了一根火柴,书信在火中化为一片灰烬。
9月16日,吴大山在大帐宴请廓尔喀兵团的各位将领,有兵士听到吴将军与这些廓尔喀人似乎有些争端,传出了争吵声。
当然,这都是小事一件,如果随后不发生那件事的话。
廓尔喀兵团驻地,几名廓尔喀将领汇集一堂,商议事情。
“那位吴将军把这个月的军资发了下来,看来中国人是真心雇佣我们了。”一位将领笑着说道。
“中国如今是世界大国,又是我们的宗主国,为中国人办事,对我们的国家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另外一名将领说道。
“对了,上次吴将军还交给了我们一件事,好像让我们帮他们解决内乱。”那位将领喝了一口酒,笑着说道。
另外一名将领马上接口道:“这是我们受雇佣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一定要办的漂漂亮亮,让中国人看到我们的价值,我们廓尔喀人就是天生的战士。”
1...126127128129130...1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