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夕烟
张沁儿呵呵笑了起来,低喃了一句:“傻丫头。”
县城里的宅子给晗生永安他们住,至于张沁儿她们只不过是偶尔去小住一段日子,这乡下还有一大堆事情呢,哪能甩手就去县城里去,
一路说着话,时间倒也容易过,不知不觉驴车就进了县城了,张沁儿先是直奔繁花街,打算先去看看宅子如何了。
一向安静的繁花街因为张沁儿家大兴土木,显得有些热闹,车来车往的,黄大安正在那里指挥着泥土匠把车上的青砖卸下,堆在一个角落备用着。
宅子的地基和地下排水系统都已经弄好了,工匠们正在忙碌着和土法水泥和搬运着青砖,丝毫不懈怠的干活着。
张沁儿左右看了进展,又找了总负责的工匠师傅当面聊了一下进展,觉得很是满意,也就离开繁花街去西市那边采购白糖等物品。
刚把这些事情办妥,就遇到一人,那人看见张沁儿就咋呼起来:“沁儿姑娘,可巧着了,上次凯小子还吩咐我去给你送口信,让你到县城的时候去见见他,没想到你今儿个就来了。”
张沁儿定睛一看,这才认清眼前的人正是以前郑成凯的跟班之一,现在一些生意也是交由他打理的,于是就问着:“他找我做什么?”
“这我哪能知道呢!不过今儿得贤书院不休沐,你得去书院走一趟。”那人说着,自来熟的拉着张沁儿就要朝得贤书院走去,他兀自抢夺了赶车的事情,张沁儿就进了车厢,因为这人是熟人,再者走的路也是朝得贤书院,张沁儿也就放心了,只是在心里猜测着这郑成凯急着找她去做什么。
等到了得贤书院,就将驴车停在一旁,张沁儿她们都下了车,那人则利落的说:“沁儿姑娘你等着,我这就进去通知凯小子。”
刚说完,人就不知道哪里去了。
福儿和黄小丫都是第一次来得贤书院,以往都是只听过这个名字了,就连张沁儿,也不过来了一两回,并且都没有进去走动过的。
福儿好奇的张望着,问:“姐,哥哥他们就在这里读书吗?”
“不是,晗生哥在这里读书,永安则在另外一个地方呢。”张沁儿回答着,想着福儿难得来一次县城,于是拉着福儿就在得贤书院附近随意走动着。
整个得贤书院很大,山门口被木栅栏围住,有专人守着,外来人很难进不去的,那人也是因为常来常往,和守门的人早已经熟悉了,这才嬉皮笑脸一番一溜儿就进去了。
不多久,郑成凯就走了出来,他身后跟着那人,一副要居功的样子,笑着说:“可巧了,我刚在王婆豆花摊喝豆花呢,就瞧见沁儿姑娘过来买东西了。”
郑成凯没有理他,见了张沁儿就笑着说:“你家里砌宅子,怎么还来的这么不勤快?”
“宅子的事情自然有黄叔叔和我爹他们照看着,我一个女孩子哪里懂。”张沁儿笑着说,当然这事借口,真正的原因就是元绣娘生病了,她忙着在家里照顾元绣娘,加上山里又出蘑菇,急着培育菌丝等事,这才疏于到县城里来了。
“好端端的,你这么急着找我做什么?”蹙眉,张沁儿她有些不解。
“还不是你什么事情都不跟我说!”郑成凯先是埋怨了她一顿,见她面露不解,这才仔细的说:“我听说你和赏墨轩那边解除墨汁分红契约了?”
“你都听说了,还问什么?”既然郑成凯这么说,那么这件事想必郑成凯已经知道的一清二楚了,张沁儿顿时没好气的说着。
郑成凯白了她一眼,她就这点不可爱,太聪明了!“我找你是想告诉你那位墨染姑娘的事情。”
“她是望门寡,所以才不喜欢别人称呼她为‘李姑娘’,其实这人也奇怪的很,没当望门寡的时候,倒不显山露水,直到她定下的夫家突然暴毙,夫家以已经定下亲,给了聘礼为由,让她举行冥婚,要么就退双倍聘礼,并且说她是克夫命之类的,这件事在徽州一带闹的动静很大,墨染姑娘一度上吊自杀,等救活之后,她性情大变,只肯当望门寡,不肯举行冥婚也不肯退亲。”
张沁儿听到这里时,眼皮忽然一跳,她似乎敏锐的察觉到某点了,于是忙问:“后来呢?”
“后来墨染姑娘养好身体之后,她的制墨天赋就显露了出来,经过李家长辈的培养,已经成长为有名的制墨师了,只是她的脾气也是出了名的奇怪。”
张沁儿在心中暗暗计较着,莫非这位墨染姑娘也是她同乡?不过随即又否认了,如同真是同乡,又怎么会不知道墨汁的配方!
“大灾大难之后,性子难免有些变化,我不也是如此,听我娘说,我家没有遭水灾的时候,我也呆呆笨笨的呢,遭了水灾,一路逃荒,我想呆笨都不行,这不就成了今天这般。”张沁儿笑笑,故意轻松的说着。
郑成凯倒是不追究这点,他笑着说:“我打听之后,就急着想告诉你,也省的你心里气不顺,伤了身体就不好了,不过你可真够厉害的啊!居然敢开口要那么大的一笔钱!”
说到这里,郑成凯都忍不住翘起大拇指,表示对张沁儿的佩服。
“哪里哪里,要是郑小少爷你愿意,再多的银子,郑小少爷也是能弄到的。”张沁儿表面谦虚的说着,实际上却是在揶揄郑成凯,只惹的他瞪眼不悦。
“一次性买断了也好,省的总是跑赏墨轩的,我听说你可忙着,就算那账面上有钱,也往往两个月才跑一次呢。”郑成凯也开口笑话着,转眼间就将张沁儿的揶揄抛之脑后了。
他就是这点好,不管张沁儿怎么和他瞎闹,他从来不记仇,性子虽然大大咧咧,但是却又有心细的一面。
“陆家那些要是想买断,只要开的价钱合意,那也是可以的。”经过墨染姑娘一事,张沁儿对陆家的肥皂蜡烛也放宽了心。
分红这种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因为配方的缘故,东家赚了大钱,不介意分一部分给配方持有者,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东家免费替配方持有者干活了,这心态自然也会逐渐发生变化,想要吞了配方,利益独享的也是有大把的在。
墨染姑娘虽然是打着不希望她玷污墨业的招牌,算是半强迫她让出配方分红权利,实际上不就是无法忍受她只拿银子不干活么?
如今墨汁的销路已经完全打开了,也占据了一壁江山,虽然价钱不贵,却也是长长远远的利益,谁又肯这般无止境的把钱给人呢。
幸好她抛出去的这些都是不算压箱底的东西,即使被买断了,拿着这笔钱她也好开始逐渐置办出不菲的家产来,再谋图以后的事情。
两个人说笑了一番,因为毕竟在得贤书院门口,多有不便,郑成凯还是偷跑出来的,要是被夫子发现,少不得又是一顿教训了,于是就挥手告别了。
正要各自离开,郑成凯又忽然叫住让张沁儿,让她过半个月去郑家做客。
张沁儿不明所以:“为什么啊?”
“半个月后是我爹的生辰,他生辰从来不大办,今年也只打算请几个亲戚熟人置办几桌酒席热闹热闹罢了,你和我娘投缘,她自然是希望你来的。”
张沁儿囧,那这岂不是属于家宴?让她一个外人去,真的好吗?
看见她明显的迟疑,郑成凯赶紧加了一句:“我娘说了,不让你费心置办什么生辰礼品,人来了就好了。”
紧接着又说:“我娘这是不知道你的小金库数目呢!还以为你是庄户人家的女儿,身上没有几个钱的。”
张沁儿当即就说:“我本来就是庄户人家的女儿,身上还真没有几个钱,谁会把所有的钱都放在身上的啊!”
郑成凯听了这话,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190.第190章 :待遇优渥
因为郑成凯还得赶紧回得贤书院,张沁儿也就拉着他闲聊了,挥手让他进了得贤书院,自己则准备驾车离去,而带她们过来的人则赶紧抢过驾车的差事,嘴里却说着:“这里可偏僻着呢,沁儿姑娘好心搭我一程吧。”
等到了热闹的街道时,那人果断一溜儿就下了车,作揖说着:“沁儿姑娘,我还有事,先忙活着去了。”
福儿和黄小丫鲜少到县城,没见过这般二流子,不觉看的目瞪口呆,等人离开之后,才忍不住抿嘴笑着。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初跟着郑成凯的人大多是这般性情,瞧着是赖皮,其实也心细的很,很多时候这些人都是忽然串出来,又忽然就走了,弄的张沁儿现在都分不清谁叫谁来着。
该办的事情,大多已经办好了,张沁儿就随着福儿她们的意愿,专门朝热闹的地方走去,即使什么都不买,也图个热闹好玩。
十字街算是热闹的地方,两旁商铺不断,间或有不少摆着摊子的小贩,或者挑着担子的货郎,你吆喝一句,我吆喝一句,显得十分的热闹,街道上满是爱俏的大姑娘小媳妇的。
黄小丫如今也算是小姑娘了,家境逐渐好了之后,爱美的心思就开始活泛起来,尤其她常常和福儿在一块儿玩,总是见福儿会带着一些绢花之类的,显得十分的好看。
张沁儿见她一个劲的盯着一个卖绢花的摊子,不由得拉着两个人的手,上前仔细挑选一番,这些绢花做工好的不过五文钱,做工一般的也就二三文,张沁儿任由黄小丫和福儿各选一个,付钱走人。
黄小丫心里又是欢喜,又是担忧,支吾着说:“我娘不准我要沁儿姐给买东西的。”
“没事,不值当什么钱,和福儿一块儿戴着玩吧。”许氏说这话,无非就是不让黄小丫不占他人便宜罢了。
除了小女孩喜欢的绢花之类,又买了一些甜食零嘴,张沁儿看到有人挑着苹果来卖,瞧着挺新鲜的,又买了一堆回去慢慢吃。
逛到中午的时候,更是在一家混沌摊子吃过一碗混沌之后,这才准备回去,一路上福儿和黄小丫因为逛街兴奋的缘故,吱吱喳喳的说个不停,你看着我的绢花,我把玩着你的绢花,笑声不断。
张沁儿不紧不慢的赶着车,面上一派风轻云淡,从容不迫。
待到了家中,杨氏和元绣娘出来帮着提东西,福儿就缠着杨氏叽叽喳喳说着自己这回儿买了些什么东西,一一拿出来给杨氏看过,杨氏夸一句好看,她才心满意足的和黄小丫一块儿去玩去了。
杨氏把车厢卸了,把驴子牵到树下吃草歇着,然后对张沁儿说:“这几日瞎忙,也该去林子村把租子收回来了。”
因为崔家小麦割了之后,种了一季花生,这会儿正好已经成熟收割了,因为崔家没有牛马,这来往运输不便,而换成银子给的话,对于崔家也是一种负担。
“嗯,那就现在去一趟吧,反正还早。”张沁儿打定主意要和杨氏一起去的,因为她得问崔家父子是否愿意和他们签订长工,不愿意的话,还有许多事情都还等着尽快解决呢。
杨氏没有阻止她,这些事情张沁儿处理起来的手段,可比她强上许多。
于是喝过水润口,杨氏就去套板车,方便装花生一些。
家里就交给元绣娘照看,元绣娘满口答应,拿出针线坐在桂花树底下做起针线活来。
等到了林子村,照旧是先要去属于自家地上转悠一圈的,发现两块地都是空着的,因为没有种东西,地里长了不少的野草来,不过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张沁儿打算冬天的时候再弄一些农家肥过来堆在地里养地,只等明年大干一场才知道是否能够顺利榨糖了。
家中种植的甘蔗并不多,张沁儿只做了一次实验,虽然外形上不是特别好看,但是方法和过程都很成功,按照这个法子来,绝对是能够榨出糖的,就是外形上还需要法子改善一下。
驴车继续前进,一直到村尾才停住,不过半路上倒是遇到赵倩儿,赵家就是那二十亩地的前任主人,张沁儿也甚是喜欢她爽利性子,也就停下和她聊了几句,却见她已经改做妇人装扮了。
“上个月成的亲。”初为人妇,泼辣的赵倩儿也有些不好意思,低垂着头,两颊绯红。
“恭喜恭喜。”张沁儿忙道喜。
赵倩儿也就害羞了一会儿,随即就说:“卖地的时候,我就说过,等我日后嫁出去,定要帮着我哥嫂翻新一下屋子,这会儿就为这事回来呢。”
张沁儿也想起这件事了,其实就魄力而言,赵倩儿还是不错的,如今看样子她也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
“那感情好啊,你们打算什么时候翻新?用青砖的话,到我们村子找里正家说一句就行了。”
“正是惦记着你这句话呢,我打听过了,还是富足村的青砖最便宜,我哥嫂的意思是趁着现在有空,赶紧翻新,赶在今年年前住上新房子,我家的那个得了我们家的银子之后,还清了债务,又做了一笔生意,如今也渐渐起来了,我和他一说,就拿出二十两银子给我操办这事。”
赵倩儿利落的说着,脸上有着藏不住的笑意,她拼着一股劲劝说爹卖地拿钱给未婚夫还债,如今未婚夫安然渡过危机,又体面的迎娶了她,还这般体谅她照顾娘家人,任何女子遇到这般事情,都得高兴的不行了。
“二十两都可以砌一幢大气的宅子了,看来你爹娘哥嫂可就有福气了。”张沁儿笑着恭喜着,在乡下这种地方,能够拿出二十两来,确实是可以置办出一幢大气的宅子。
谁知张倩儿摇了摇头,说:“哪能呢,这有了新房子,不得新家具来配?我嫂子这人最是讨厌,说她好,她又不好,说她不好,又还行,总之我多受累,尽量满足她了。”
张沁儿就抿嘴笑了,并不再接话,毕竟这是别人的家事了。
和赵倩儿又说了几句话,就各自离开办事了。
到了崔家门口,只见屋子附近的丝瓜架子已经枯败了,不过还有两个架子的叶子鲜绿着,黄色的花朵和嫩绿的丝瓜看起来生机盎然,这些应该是后面种的,破烂不堪的屋中看起来没人,张沁儿就唤了一句:“有人在家吗?”
不多时就从厨房走出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都是七八岁的模样,浑身黑黑的,沾了不少灰尘的样子,他们的手里还拿着一个被炭火烤的黑漆漆的红薯。
张沁儿认出这是崔家的儿女,崔老汉的婆娘在生了这对兄妹之后,由于产后身子虚,家里又穷困的很,所以疾病缠身,前两年就已经没了。
如今家中只有一个十六岁的女儿在主持着家务,地里的活则是崔老汉和崔老大崔老二在干。
“你们父亲和哥哥呢?”张沁儿温和的问着。
这两个孩子也认得张沁儿她们,只是显得有些怯懦,低声说:“爹和哥哥在地里挖红薯,姐姐在山里捡板栗。”
“那你们谁去地里叫一下你们爹和哥哥?就说张家来人收租子了。”张沁儿话音刚落,那个男孩就撒腿跑了,女孩则怯懦的站在那里看着张沁儿,手里不安的捏着烤成炭般的红薯。
张沁儿想起身上还带着几颗糖丸,这是今天在县城里买的,因为和福儿她们玩闹,就随手放在身上了,此时正好拿出来。
“来,给你吃好不好?”张沁儿拿出用油纸包着的糖丸,这会儿的糖丸并没有单独包装,都是散装的,女孩子看见糖丸时,就狠狠的咽了咽口水,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糖丸,忍不住上前想拿。
“先去洗手吧。”杨氏是有孩子的人,对这可怜的孩子自然语气慈祥,她带着女孩去打水洗手,又细细问了女孩的名字,因为她是在田里出生,所以她叫田妹子,而刚才的男孩则叫小山。
嘴里吃着甜甜的糖丸之后,田妹子就显得不那么怕生,杨氏问她话,都能够乖巧的回答。
不多时,崔家兄弟就回来了,崔老汉则还在地里干活,因为大家猜测着东家除了拿租子,还是要问上次说过的那件事,崔老汉人老了,脑筋也不甚灵活,干脆让崔家兄弟自己做决定。
果然,张沁儿和杨氏点清了租子之后,就开始旧话重提了。
“崔大哥,上次我爹他们的提议,你们想清楚了吗?”
崔家兄弟对视一眼,最后崔老二先开口了,他说:“上次东家说做长工每年十两银子,还算数吗?”
这个数目张沁儿听张志仁说过,也就比现在的长工价钱稍微高上一些,她当然是可以接受,于是点头:“当然算数,如果这地种的好,逢年过节我们做东家的也会送些猪肉红包什么的。”
一听还有这等好处,崔老大也不再犹豫了,忙不迭声的说:“那好,我们兄弟两个愿意做东家的长工了!”
张沁儿见他们愿意了,心里也高兴,不过还得把话说清楚:“这长工的银子,要从明年春天开始算起的,嗯,就从二月开始算吧。”
如果现在就签订契约算长工的话,就白白多给了几个月的闲钱了。
好在崔家都是老实人,自然不会打这个主意,忙点头,纷纷说着:“这个自然应该的。”
说好了这些,张沁儿又好奇的多问了一句:“你们怎么忽然想清楚了,我听爹说你们当初不是很乐意。”
崔家兄弟一愣,似乎有些难以启齿,过了一会才支支吾吾的说:“如果我们兄弟两个都做长工,一年就有二十两的收入了,家里日子也好过了,妹妹也不用委屈的换扁担亲了。”
崔家打算用那儿女换扁担亲,这事张志仁和张沁儿提过一句,不过当初是因为张沁儿不知道何为扁担亲,张志仁才细细解释了一下。
话说出口,崔老大也感念自己家穷,耽误妹子了,感慨着说:“要不是家里穷,又没个女人操持家务,也犯不着把妹妹留到十六岁啊!要是还拿妹妹去换扁担亲,就更对不起她了。”
“我们兄弟两个都想好了,第一年得到的钱,就风风光光的把妹子嫁出去,第二年再慢慢找自己的亲事,总之男人年纪大点也不算什么。”
说起钱,崔老大又不好意思、又颇有些期待的看着张沁儿:“这个……要是我们兄弟两个都去做长工了,这工钱是怎么给的?一年尾才结算吗?”
张沁儿自然也考虑过结算工钱的事情,拖到一年尾结算对家里有负担的长工可不太好,所以就说:“你们两个想怎么给才好呢?”
崔老大和崔老二都愣住了,哪里还有东家问长工的呢,于是神态紧张的说:“我们……我们当然是希望一月一月的结。”
张沁儿点头,觉得这个法子可以接受,略微一算,就说:“那也行,每个月发八百文,年底两个月就发一两银子,你们看怎么样?”
崔老大面上一喜,只觉得这东家也太好说话了,忙激动的点头:“要得要得。”
这事就算是说好了,于是按照规矩拿租子,租子崔家早已经分开准备好了,崔家兄弟帮着把花生搬运到车上,然后说:“都是晒干的,东家就放心吧。”
杨氏为人很细心,特意打开一袋子,伸手抓了一把花生,见果然已经甩干净泥土,晒的很干的了。
“你们做事,我们放心。”杨氏笑着夸赞了一句。
临走时,张沁儿又吩咐了崔家兄弟一句:“这林子村或者附近的人家但凡有想卖地的,你们都要先问清楚,然后到富足村告诉我家,良田最好,山地和坡地如果土质好也是可以的。”
知道东家这是想买地呢,于是崔家兄弟点了点头,就说:“现在地里活少了,我们兄弟就替东家在附近多走动走动。”
听了这话,张沁儿就放心了,跟着杨氏一块儿赶着驴车慢悠悠的回到富足村,如今已然黑的早了起来,刚走到富足村,天色就暗沉了下来。
刚进家门,就看到厨房已经升起了烟火,杨氏就有些急了,还以为是福儿饿了,自个儿去厨房煮东西了呢,等进了厨房,却见元绣娘和福儿都在,福儿这会儿正在帮着烧火,而元绣娘则在砧板上切菜。
“元婶子,你身体还没有大好,怎么可以到厨房这种烟火味重的地方呢,快放下吧。”张沁儿忙说着,元绣娘身子骨底子不行,虽然病已经好了,还得再养一段时日。
元绣娘却摇了摇头,说:“我自己身体我自己知道,我可不是什么千金小姐的身体,这动一动反而好,今儿你们都别动手,我给你们做几个菜出来尝尝。”
说罢,又有些骄傲的说:“当初我在员外府服侍员外小姐,这些菜品和点心什么的,可没有少做,府里请的厨娘可都是有手艺的,这么些年,我也学到许多。”
元绣娘很是感慨,出了员外府之后,自己独身生活,很多时候怕麻烦,反而很少做饭,能在外面吃,几乎都在外面吃,就算不在外面吃,那也是胡乱下碗面或者贴几个饼子解决了事。
有多少年没有这样下厨房,高高兴兴的做东西给自己在意的人吃了?
这些伤感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元绣娘依旧兴致勃勃的很,她欢快的说:“今天时间不早了,就先做几样菜品,你们要是觉得好吃,明天我再给你们做几样点心来吃,我的手艺可比店铺里卖的还要好还要精致呢。”
大户人家不缺吃喝,所以特别讲究点心的材料和外形,对于点心铺来说,太麻烦的点心可费功夫的很,做的大多是简单、适合大众口味的。
“真的吗?比我今天买的点心都要好吃?”福儿立马问着,一双眼睛里写满了期待,火光倒影在她的两眸之间,熠熠闪闪。
“当然是真的。”元绣娘笑吟吟的点头。
杨氏见元绣娘这是真心想下厨做饭的,也就不再阻止她,自己出门把花生都搬进库房放着,这才进了厨房,给元绣娘打下手。
当天晚上的饭菜果然得到张家上下的一致好评,福儿吃的差点连舌头都想吞下去了,恨不得要求元绣娘天天给她做饭吃。
就连张沁儿都说:“元婶子这手艺可真是好啊,我还以为你只刺绣好呢。”
元绣娘淡笑,凭借绣活可以在绣庄或者绣铺找一个绣娘的活干,但是若是凭借厨艺,岂不是又要进入大宅门给人做厨娘或者灶娘了么?
1...101102103104105...2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