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夕烟
于是驾驭着驴车,一路颠簸着朝城外走去,出了城外就笔直朝富足村走去。
车内除了张沁儿她们带着的包袱,还堆着一些东西,一看是一套模子,是上回元绣娘说要定制做点心的模子,一共有两种花色,一种是花开富贵,一种是福寿齐全,两种都是较为常用的,寓意很好。
“这模子已经做好啦,挺好看的,等回去就让元婶子给做些点心来吃吃。”张沁儿高兴的说着。
“明儿再做吧,你们两个也学着点,女红厨艺样样不能不精,日后出阁之后,日子才好过。”女孩子出嫁了,自然会的东西越多,才会受公婆喜欢,日子也就越过的好。
“不为了出阁我们也得学啊,元婶子的手艺一般人是学不到的呢。”张乐儿欢快的说着,倒是心里急,就拆开了包裹,想去看看宋漪凝的信。
找到信之后,一共是两封,一封是给张沁儿,一封自然是给张乐儿的,两个人各自拿着自己的信,展开阅读起来。
宋漪凝的字迹清秀,却有劲头,说明她的书法很不错,这一点是张沁儿远远不及的。
信中无非说些回苏州路上以及到了苏州之后的事情,另外就是隐晦的说了明年十月就要出阁了。
宋漪凝已经及笄,又因为前头那等不良亲事,自然拖不得,早早出嫁也是正常的。
“漪凝姐竟然就要嫁人了,看来以后就要关在家里绣嫁衣了。”张乐儿叹息着,估计这辈子都见不到面了吧,这来往通信又能够维持到何时?
“我们该祝福才是,有了先头的事情,想必宋家定会仔细打听好男方的事情。”
“那也是,漪凝姐那般好的人物,必定要过的幸福才行。”看过信之后,又将包裹中的小玩意一一拿了出来,这些东西在信中也有说明,是宋漪凝以前把玩过的小玩意,现在送给她们姐妹,权当是一个念想。
虽说是小玩意,但是大户人家的小玩意和庄户人家的小玩意岂是一样的?看着包裹中那些金银首饰和名贵木料手珠,张乐儿不禁咂舌。
而张沁儿则在心里计较着该随信送些什么礼物才好。
到了富足村中,时辰果然已经不早,已经是傍晚十分了,因为此时逐渐夜长日短,天黑的越发早了。
元绣娘已经煮好了饭,菜也切好了,就等着张沁儿她们回来时,再炒菜,这样吃着香些。
杨氏把驴车卸了,牵着驴子到后院关着,这才进了厨房,要抢炒菜的活干,说:“这些东西你放着,我来做就好了,你身体好没有好利落,可不能累着。”
元绣娘躲开,说:“一会儿就好,你去歇会儿吧,就是炒个菜,能累到哪里去?”
杨氏没了法子,只好站在一旁,说:“你上回要定制的模子已经好了,待会你去悄悄,看行不行。”
元绣娘应了一声:“哎。”
吃过饭后,大家就想问问张沁儿在郑家的事情,张沁儿可不是爱说这些话的人,忙把大家赶到张乐儿家去,说:“乐儿这会儿没准正在说着呢,我还得赶紧给漪凝姐写信呢。”
说着,就进了实验室,独自一人捣鼓着东西,除了回信,自然还要准备回送的礼物才行,看着架子上的东西,已经所剩不多,乌桕籽还没有送到榨油坊榨出油来,一箩筐一箩筐的堆在边上,除了乌桕籽榨油的部分,还有白色的种皮,这是拿来制作蜡烛用的。
思考了一会,张沁儿就决定动手了,她打算制作蜡烛,当然这不是普通的蜡烛,而是加入精油的情调蜡烛。
除了加入精油,还可以加入一些有颜色的染料,将蜡烛染色等等。
当然除了准备做些蜡烛,还得做一些香皂,张沁儿仔细算了算,虽说香皂做好之后,需要冷却一个月左右才能够使用,但是从临川到苏州路途遥远,都需要半个月左右,等到了之后,吩咐宋漪凝再放置一段时日便可。
没有乌桕油,只好用茶油了,其实比起乌桕油,茶油更好,因为茶油本身就有一定的美容功效,只不过因为茶油能吃,这才没有多用。
正在张沁儿一个人忙碌个不停时,杨氏推门进来了,看见她,张沁儿不禁讶然:“娘你没去三婶家啊。”
杨氏看着她,心疼的说:“我就知道你这孩子又得忙碌大半天了,你说吧,看有什么是我可以帮着做的。”
张沁儿不由得咧嘴笑着,最疼她的,果然就是杨氏了,于是忙说:“那感情好,做蜡烛倒罢了,做香皂的时候可是要搅拌好久呢。”
于是把油和碱以及水按照一定的比例加热调好,然后控制着小火,让杨氏在一旁搅拌,这一搅拌,就得半个时辰多才能停下。
张沁儿自己则开始逐步添加精油和中药粉末,和杨氏一同配合着忙了近两个多时辰,才把这些事情一一做好,而这时夜已经完全黑了,推开门,两个累惨的人彼此对视一眼。
夜风冷清,秋天的萧瑟已经初见端倪,张沁儿洗把脸之后,就去睡觉了,明天还有不少善后的事情等着她去做呢。
第二日的上午,自然又是一通忙碌,直到下午的时候,张沁儿才把手头的事情一一做好,却还要在赶车到县城,将信和礼物都送去。
除了张沁儿特意准备了礼物,张乐儿自然也不会空手,她特意准备了几块手帕和喜庆的荷包,另外还准备了四对乌桕蚕种,随信说是因为乌桕蚕蛾异于寻常桑蚕,特意送过去给宋漪凝看个新鲜的。
到了郑家,林氏已经在家等候着了,瞧见她大包小包的,新生好奇,问着:“你这丫头还有些什么稀奇玩意?”
张沁儿想起昨天郑成凯对自己说的话,不由得不好意思了,说:“伯母,家里的香皂快没有了,你得再等些日子才能送你。”
仅剩的那些存货被张沁儿一股气送给宋漪凝,自然就没有林氏的份了,林氏倒也想的通,忙说:“我倒是不急,你记在心里就好。”
说着倒也好奇,于是便当着张沁儿的面打开了包裹,除了一封信,其他便是熟好的香皂以及才做好脱模不久的生皂,还有一些颜色造型奇怪的蜡烛和一个胭脂盒装着的面霜,自然还有一个布艺抽纸盒了。
林氏看着那个抽纸盒,心就动了,她说:“你送的这个抽纸挺好用的,就是一盒太少了些,用不了多久就没有了,你要是还有的话,就多送我一些吧,不只是我,其他的夫人小姐们估计也喜欢这样事物,你不如考虑开一个作坊如何?”
林氏提议开作坊,那么这个作坊自然就表示有郑伯景罩着,一些小麻烦就不会有了,不过张沁儿还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开作坊,把声势弄的过大,她知道如果顺利的话,明年郑伯景和知县大人都要调任他地,届时谁来罩着她?
“其实这些纸倒不算是我做出来的,原本是想造纸,纸药却出了问题,这才误打误撞造出这样柔软的纸出来。”张沁儿找了一个借口把事情圆了过去,随即又说:“伯母要是真心喜欢,倒是可以再送些的,不过伯母也知道我们家人手不多,这抽纸还得每张裁剪对折,挺费时间的,不如我送一些大纸张过来,伯母叫府上的丫头们裁剪一下吧。”
“这自然可以,不过倒也不急,我听成凯那小子说,你事情可多着呢。”林氏掩嘴笑着,她打量着落落大方的张沁儿,这个姑娘虽然出身不高,却没有半点小家子气,更难得的是自己的儿子对她很是上心。
于是半开着玩笑说:“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胳膊朝外拐,其实儿子不也一样?我才念着你的那些玩意,他就说让我别给你添麻烦,你看看,有这样做儿子的吗?”
张沁儿囧的不行,郑成凯会这么好心?
因为是下午赶过来的,时间上有些晚了,张沁儿不欲多留,说了几句话,就告辞离去了。
林氏倒是挽留她住在这里一夜,明儿再回,但是张沁儿出门时可没有和杨氏说,怕杨氏担心,就没有答应了。
谁知出了郑家不久,程掌柜就派人找上了,说请她去赏墨轩坐坐。
张沁儿心想自己以后和赏墨轩解除了墨汁的分红,昨天虽然表示原谅程掌柜,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找自己有事吧?
心里这么猜测着,不多时已经到了赏墨轩,程掌柜亲自过来迎接她往二楼走去,伙计则把张沁儿的驴车拉到一旁去。
“不知道程掌柜找我有何事?”
“先坐下。”程掌柜热情的招待着,又吩咐伙计快点端出茶水点心来。
“是这样的,我知道沁儿姑娘是个爽朗的人,我就有话直说了。”程掌柜说了句开场白,这才开门见山,说起了抽纸盒的事情。
“若是那软纸是沁儿姑娘捣鼓出来的,不知道打不打算以配方分红?”刚说了这话,程掌柜又连忙补充一句,说:“这次分红是我全权负责,我保证再也不会发生墨汁那等事情了。”
张沁儿嘴角微翘,今儿倒是挺巧的,没想到林氏才怂恿她开作坊,程掌柜就过来让她以配方分红了。
又想到自己一开始弄出软纸时,完全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问题,当然,若不是张志廉忽然起意造纸,估计她也不会这么早就想起要折腾软纸出来吧,毕竟造纸挺折腾人的。
说起来倒也算是张志廉的功劳了,有句话怎么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见张沁儿迟迟没有说话,程掌柜不由得急了,心想恐怕张沁儿心中还是恼怒他了。
“这件事我还没有想好,毕竟其中有些问题……”虽说张志廉并没有看出软纸的商业价值,但是毕竟这几批软纸都是张志廉他们帮着做出来的,其中最重要的配方也不过是她研制出来的纸药而已。
若是她现在以软纸配方入股分红,那日后张志廉他们知道了,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呢。
所以一时间张沁儿也没有想到到底要不要把抽纸盒商业化。
因想着时间不早了,而自己对于这件事还没有下定决定,于是就说:“抽纸的事情容我再考虑考虑,时间不早了,我还得早些赶回家去,就先告辞了。”
敏锐的捕捉到程掌柜眼中的失落,张沁儿想起程掌柜的为人总体算是不错,于是便开口说着:“除去墨汁的事情,程掌柜的为人我还是很敬佩的,这件事的确还有些东西没有想好怎么处理才好,所以还得容我考虑一阵子。”
话说到这一步,程掌柜还能说什么?只好送张沁儿出门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196.第196章 :图谋
一路紧赶慢赶回到家中,时辰已经不早了,西边最后一抹彩霞犹自挂在虚空之中,将一小片方寸之地染红,放眼望去,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林中倦鸟回巢,车轮声惊起一阵鸣叫,远处还有人家于黄昏之间到田地里牵着牛慢慢的走回家去,张沁儿眼尖的看到张俊杰,他独自一人坐在一块山石之上,背对着她,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张沁儿眉峰一蹙,如今的张俊杰虽说依旧毫无大脑可言,但是时间总是慢慢的流逝,人也是慢慢的成长,家中生活好了之后,此时正是男孩子长身子的时候,张俊杰原本就比晗生高,此时又长高了不少。
没有理会那人,张沁儿如今的心态已经平和了许多,反正他以前欺负原主的恩怨,早已经回敬了不少。
如今纵然是张俊杰想欺,也得看他是否有这个本事了。
到了家中,杨氏她们已经将饭菜都做好,福儿正在给院子里的果树浇水,一心惦记着果树早些长大开花结果呢。
复又过了几天平静的日子,就到了晗生他们休沐的时候了,大清早杨氏就起床赶车去接人了,顺便将几箩筐的乌桕籽全部带过去,打算送入赵倩儿的榨油店中榨油。
家中还有一些茶油,也不缺猪油,所以等过些时日才送茶树籽去榨油。
快到中午时,大家才一齐回来,原来上午还去繁花街看了宅子的进展。
“宅子已经快好了,二楼都快封顶盖瓦了,剩余的都是一些细活,看来年底之前是可以入住的了。”永安欢快的说着,他老早就盼着宅子早些造好呢。
“家中有没有红布?上梁盖瓦的时候是要披红呢。”新房子披红,这是习俗。
杨氏说:“早就准备好了,你这么个小小的人,也知道关心这些。”
“我知道的可多了。”永安挺了挺胸脯,表示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小大人了。
晗生一如既往的安静,他坐在院子里,认真的神色仿佛时时刻刻在默诵诗书一般。
元绣娘则因为家中多了男主人,一下子有些尴尬起来,时常躲在屋子中做绣活,鲜少出门。就连吃饭都恨不得在房间中吃,按理说元绣娘的年纪颇大,倒不用像未出阁的姑娘家一样,不过元绣娘独身一人,心理上倒和未出阁的姑娘差不多了。
吃过饭后,杨氏就忙碌起来了,她要去地里摘辣椒,如今辣椒是最后一批了,已经变成红色的,等打过霜之后,辣椒树就得拔掉。
这一年中最后一批辣椒,大家都喜欢做成剁辣椒,留着慢慢吃,剁辣椒有两种口味,一种是多放盐,是咸的,一种是少放盐,那么味道偏酸,如今盐价贵,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做酸的。
摘回来的辣椒不能见水,所以要用干净的抹布把辣椒的表面擦拭干净,然后再剁成碎末,加入食盐搅拌,然后密封。
除了做剁辣椒,杨氏早就拔了一些萝卜,将它们切片晾晒了一天,水份略失,然后切条和剁辣椒一起搅拌,密封存放着,等熟了之后,就是辣萝卜条了。
整整大半日,都在做这些活计,永安是闲不住的,偶尔帮帮忙之后,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直到杨氏说地窖里还有甘蔗时,他才欢快的跑到地窖中抱了几根甘蔗出来,拿着砍刀仔细的刮皮。
晗生捧着一本书坐在挂花树下安静的读着,如今他越来越像个书呆子了,但凡有空,必定手中捧书,杨氏也不愿意晗生看书,越发不叫他做什么事情,倒是偶尔叫永安做,永安也很是乐意的很。
时辰不早,西边的彩霞绚丽可爱,傍晚的风也颇显凉意。
杨氏打算早早吃过饭,饭后张志仁他们还要去张家老宅一趟,这是张志仁的习惯,但凡回家,总是想去那边看望看望。
张沁儿前些日子种植的蘑菇已经长大了,于是特意挑出一篮子,打算送人尝鲜,张沁儿看着屋内长势颇好的蘑菇,心想过几天就可以拿去县城里卖钱了。
这会儿虽然山里偶尔还能够捡到一些蘑菇,但是毕竟不多了,倒是冬笋还可以在雨后挖到一些,张沁儿喜欢吃笋子,尤其是干笋子炒肉,那味道简直太美味了。
正当杨氏准备淘米煮饭时,张俊峰过来了,他是叫张志仁一家去老宅吃饭的。
杨氏不由得愕然,这不过节也不过年,好端端的,怎么忽然起意让他们去老宅吃饭?随意问着:“三弟一家也一同过去吗?”
问到这个,张俊峰显然很不好意思,只说:“没有,只叫了二叔你们一家。”
张志仁也是有些迟疑的,虽说听到老宅叫过去吃饭,心里顿时是很开心的,但是为何只叫自己一家,却不叫三弟一家?
心中有着疑问,却也带着一家老小一同朝张家老宅走去,杨氏的手里则拿着一条五花肉和一条鱼,五花肉是县城里买的,而鱼则是自家池塘中钓的,足足有三斤多。
至于客居家中的元绣娘,则吩咐可以去张志礼家吃饭。
张沁儿的手中提着早就准备的一篮子蘑菇,晗生不忍她受累,主动接了过去,永安则因为要去爷奶那边吃饭,而显得有些没精打采的,去那边吃饭,就别指望能够吃饱了。
不多时就到了张家老宅,张志廉和谢氏他们都在家,看见张志仁,就热情的上前迎接,张志廉拉着张志仁的手,进了堂屋说话,而谢氏也满脸笑容的走向杨氏,笑吟吟的说着:“哎呀,来吃饭就直接来,犯不着提肉提鱼的,二弟媳啊,这做一家子人的饭可累着呢,你可得帮帮我。”
说着就将杨氏拉进了厨房,自去说话了,这一幕幕看的张沁儿他们目瞪口呆。
张俊峰似乎知道些什么,面对自己爹娘的态度变化,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客气的说:“你们都随意,我先去后头清理兔舍。”
呆在这里也无趣,张沁儿就和晗生说:“放些蘑菇到厨房里去,剩下的送给黄叔叔家和周叔叔家。”
晗生应着,提着篮子走进厨房,立刻传来谢氏夸张的声音:“你们读书的人可不能轻易进厨房,都说君子远庖厨的,你还是赶紧出去吧。”
晗生面皮抽了抽,他如今虽然是书呆子,却因为自幼的经历,对君子远庖厨之类的话不屑一顾,说起来晗生也会弄些简单的饭菜呢。
于是淡淡的说:“就放些蘑菇而已。”
说着将一份蘑菇放在厨房里的篮子里,然后才走了出去,和张沁儿一同出门去周光勇家去,永安和福儿也都是不太喜欢呆在老宅,自然跟着一同前去。
到了周光勇家,周光勇并不在家,只有陈氏带着孩子,才几个月的孩子,只会吃喝睡,不知不觉倒也长的颇快,此时小石头正躺在床上睡着,陈氏坐在床边给小石头缝制肚兜。
看见张沁儿他们来了,忙起身招待,留下部分蘑菇,又说了一会儿话,因为小石头睡着了,也没有多说,省的说话的声音把小石头弄醒了就不好。
随后又去了黄大安家,黄大安照例是不在家的,只有许氏和黄小丫在家中,两个人正在一人拿抹布擦红辣椒,一人拿刀将红辣椒切碎,看来也是打算做剁辣椒了。
黄小丫看见张沁儿和福儿,忙高兴的放下手中的活,露出笑容:“沁儿姐和福儿来啦。”
永安不高兴,瘪嘴说:“那你没有看见我哥和我么?”
黄小丫扮了一个鬼脸,俏皮的说:“你是男孩子,我又不和你玩。”
男女七岁不同席,这大了自然也玩不到一块儿去,何况女孩子喜欢文静的玩意儿或者坐着刺绣什么的,而男孩子则调皮的很,上山下水,到处闹腾着。
许氏因为手中沾满了辣椒汁水,怕辣着她们,倒没有去厨房倒水,只问他们渴不渴。
张沁儿回答说不渴,让许氏别费心,又说了一些话儿,权当是打发时间。
许氏见他们在这里磨蹭着,倒不像急着回去的样子,不由得问:“你们今天在爷奶这边吃饭?”
永安闷闷的点头,直肠子说:“好端端的叫过来吃饭,没的回去还要再煮饭吃。”
晗生不悦,永安这随意说话的性子怎么就是改不了!
永安见自家哥哥板着脸,心想他越来越像老学究了,便收敛了心思,不再说爷奶那边的坏话。
许氏抿嘴笑着,权当没有听到。
眼见逗留了一会,张沁儿和晗生他们就要告辞了,也得回到老宅去,不管这次吃饭是否会发生些什么,都得面对不是吗?
也就是他们到外边这么一逗留,老宅中的形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其一就是张志仁在大哥的逼迫和说服下,投诚了!其二就是杨氏在谢氏不断的笑脸下,心生疑惑,觉得这一顿晚饭做的十分的艰难,以往两个人谁也不理谁,只闷头做事就行了,如今除了做事,还要回应谢氏的问话,反而难受的很。
张沁儿他们才到老宅没多久,张老头就扛着锄头回来了,今天下午他去挖地栽萝卜了。
下午张老头出门前,张志廉就提议让二弟一家到这边吃晚饭,为此张老头很是欣慰,做父亲的自然是希望儿子们相处融洽。
看见福儿永安就笑着说:“饿了吧?估计饭还要一会儿,我叫你奶奶拿些点心出来。”
福儿忙乖巧的说:“爷爷,不用了,我们还不饿。”
让连氏拿点心,她可不敢啊!
没有和张老头多说几句话,张沁儿就被张志仁叫到堂屋里去了。
才进去,张志仁一句话就让张沁儿惊呆了。
他说:“沁儿,你把那纸药给大伯吧。”
“什么纸药?”张沁儿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这说的是什么事。
“就是做那种软纸的纸药,我今天用那软纸如厕之后,发现果然好用,所以也想自己做些软纸出来用着。”张志廉说着,眼眸中却藏着一丝算计,心想自己从田家兄弟那里听到的消息肯定是真的,没想到张沁儿这丫头真是城府深啊,知道那软纸是个好东西,别的都告诉自己,就那关键的纸药不肯告诉自己。
想起先前的事情,张志廉又有些后悔,当初就应该把那纸药的配方弄到手才行的!哎,真是错失良机啊!
不过好在张志仁是个傻的,从他身上下手最好了。
张志廉打的满盘算计,张沁儿并不知道,只是对张志廉以往的了解,以及他神色的奇怪,张沁儿觉得这其中必定有诈,索性把话直接说清楚了:“沁儿不知道大伯在说什么,那软纸是大伯做出来的,怎么还问我?”
张志廉愣住了,心想这张沁儿在自己爹面前还要装?这是不打算把配方给自己了?
“二弟,沁儿这孩子……”张志廉聪明的没有直接对张沁儿发问,而是看着对面的张志仁。
张志仁也觉得汗颜的很,事情的经过张志廉已经都和他说了,结果张沁儿居然当着他的面说谎!
读书人最恨的是什么?其中就有说谎!于是张志仁的面色立刻沉了下去,不满的说:“就一个纸药配方,告诉你大伯又何妨?那软纸我也用过,的确比树枝好用的多。”
张沁儿无奈的叹息,忽然想明白为什么张志廉会请自己一家过来吃饭了,摆明这是鸿门宴啊!
只是自己的老爹那迂腐的性子,也不知道何时何日才能够改了,当下就直接说:“爹,我要和大伯谈事,你要么出去,要么在一旁听,却不能说话,这样好吗?”
一个女儿用这样的口吻和父亲说话,张志仁是有些下不了面子的,尤其在面对张志廉的目光时,更是难堪的咳嗽了一声。
1...105106107108109...2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