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夕烟
晗生和永安洗漱之后就捧着书在院子里各自背诵着,郎朗的读书声给整个宅子添了一份儒雅。
张沁儿利落的生火淘米把粥煮上,趁着煮粥的功夫,则开始找一块空地做一套体操,舒展筋骨,随即又拿出她特制的呼啦圈。
诸如羽毛球、乒乓球、排球之类的张沁儿都不是很擅长,在这里也折腾不出来,只有呼啦圈算是最方便,找一家铁铺让打造出空心的薄铁圈,里面则倒入部分干净的河沙,密封之后,用棉布包裹铁圈,一个简易的呼啦圈便做好了。
转了一百圈左右,锅里的粥就好了,此时时间还早,但是张沁儿已经运动的差不多,于是就朝厨房走去,把下粥的小菜也一并弄好。
吃过饭后,大家就要各自出门了,却听到门外远处有哒哒的马蹄声,渐行渐近,将繁花街安宁的清晨打破。
马蹄声在张家门外停下,随即就响起郑成凯那充满朝气的声音:“晗生,我们一块去书院!”
晗生正在默念着书,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就黑了下去,心想,别以为你叫我的名字,我就不知道你打什么主意!
平常都没见你过来叫我一同读书,今天突然来了,我会信你?
但终究还是上前开了门,一眼就看到郑成凯依旧骑在高头大马上,脸上的笑容清澈又干净,让人完全想不到其实他以前是比混混还混混的人。
“沁儿,今天下午我家请了戏班子唱戏,你到时候去看看热闹,是苏州那边过来的春熙班,还挺不错的。”郑成凯立在门外,背着光,朝阳的光芒从他背后射过来,他佛刚从太阳中走下来的少年一般。
张沁儿被这耀眼的光芒刺了眼,不由得愣了愣,刚想说自己不喜欢听戏,郑成凯却已经一挥马鞭,声音明快的说:“晗生你还是慢慢走吧,我先去打一套拳先!”
等张沁儿反应过来,少年英挺的身姿早已经渐行渐远了,只有那哒哒的马蹄声,犹自绕在耳边,证明其主人到来过。
晗生的紧抿着嘴,深呼吸一口,压抑着愤怒的情绪,不言不吭拎着自己的书闷闷的出了门去,永安正在吃最后一个鸡蛋,见状赶紧咽下去,追出去说:“哥,等等我。”
眨眼间就连张志礼都已经准备好出门去了,偌大的院子只剩下呆愣的张沁儿和笑的格外暧昧的张乐儿。
这个郑成凯……
张沁儿无奈的苦笑着,虽说第一句和第三句都和晗生有关,但是最重要的是为了第二句吧?这算什么?这丫的脸皮太厚啦!
“哎,你去不去?人家特意过来请你呢。”张乐儿打趣的看着她,眼睛一眨一眨,心里却有了思量,她可是记得郑成凯的娘林氏和刘康盛的娘李氏是闺蜜好友,如今刘康盛到临川来了,莫非他娘也一起过来了?
不然现在又不是过年过节的,郑家怎么想着请戏班子?
十有八九是这样了!心中想法已定,张乐儿的笑容更甚了,不等张沁儿说话,就已经抢先说:“我想听戏呢,刚好借你的光!”
“又没有请帖我才不去,大热天的,咿咿呀呀的戏曲有什么好看的!”张沁儿才不管张乐儿的心思,一想到大热天的坐在花园里看戏,她整个人都觉得不舒服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246.第246章 :听八卦
就算张沁儿再不想去,她还是去了,没法子,谁叫身边有个张乐儿呢!
虽说下午唱戏,但是总不会是大中午的,所以在吃过午饭之后,两姐妹才略作打扮,精精神神的到郑家去。
张乐儿猜的不错,刘康盛的母亲李氏果然一同到了临川,所以郑家才特意请了戏班子和临川有名望的人家过来听听戏说说话。
原本这也算是临川较为高端的交际场合了,可偏偏来了张沁儿和张乐儿两个乡下姑娘,好在她们两个也来了郑家数次,和这些夫人小姐们也算面熟,还不算太尴尬。
其中吕大奶奶最会做人,待张沁儿姐妹居然比林氏还要热情,好像你和她熟的不能再熟了一样。
平日里张沁儿是鲜少打扮的,就算有不少首饰,也基本是放在首饰盒中,偶尔把玩一二,好在今天出门时就已经换了一件较好的衣裳,又插着一根银簪,银簪的端头则镶嵌着一个小小的红宝石,在阳光反射下,也略有光彩,双耳戴着梅花造型的金耳环,手腕上则戴着珍珠手链,这一番装扮在一大堆夫人小姐中不算显眼,倒也不算寒酸。
张乐儿早有准备,所以非但把自己所有的首饰都戴上,还画了一个淡妆,显得整个人的气色十分的好,眉眼如画,瘦肩峰腰,年纪虽小,自有一股风流韵味,惹的一众小姐打量的目光。
“沁儿乐儿,过来坐。”林氏是早就知道她们会过来的,自然也给她们留了位置,就在吕大奶娘附近,方便吕大奶奶和她们说话。
这样的安排,也算是对张沁儿她们的照顾,毕竟除了吕大奶奶这个自来熟的,又惯会来事说话,其他的夫人小姐们轻易不太肯和不是自己圈子的人说话。
戏班子设在花园中,正是盛夏时节,花园里的花卉争相妍放,淡淡的花香随风飘散着,但是终究不及夫人小姐们身上熏的香味浓。
看戏的座位都设在檐下,屋檐斗拱设计,遮住了大部分阳光,又是背阴的方位,人坐在这里,倒也不会被太阳晒着,加上茶几上摆着好几个冰盆子,冰盆子旁边又放着被冰湃过的水果和清凉祛暑的点心。
张沁儿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着大家互相寒暄,说的话大多是她不懂的,但是她却听的格外的认真,要知道现在消息十分的闭塞,流通很慢,一些时事动态都是掌握在有权有势的人家手中,听她们说话,就能够大略了解整个临川上流社会的情况了。
谁家老太太的寿宴办的怎么样,得不得体,然后谁家子女的嫁娶如何,聘礼多少,嫁妆又多少,这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但是仔细一听,不但能够知道本地的风俗习惯,还能够从话语间知道各家的情况,以及他们的关系人脉网络。
张沁儿眼睛一瞟,发现众多小姐们并没有吕彩音,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年纪,一个个打扮的十分精神体面,时不时低声交流着几句,那声量小的除了对方,第三人是不太能够听到的。
林氏正在和相熟的夫人说话,戏班主就捧着点戏的册子恭恭敬敬的过来了。
林氏是主人,自然要照顾客人,就推托着让客人们先点,客人们自然又是一番推让,吕大奶奶银铃般的笑声已经响起了:“刘夫人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自然刘夫人先点。”
其余的夫人奶奶们也附和着,刘家虽然是商户,但是底子深厚,可算得上是富商了,刘氏商会的渠道和店铺多不胜数,不止是在临川有名气,就是在府城那也是排得上名头的,更何况整个临川的夫人奶奶们都是知道刘夫人和郑夫人林氏那是极好的关系。
林氏也让李氏点,李氏便不再推脱,点了一出自己喜欢的热闹戏,笑着说:“以往我倒是喜欢那些才子佳人的戏,可是我家老太太喜欢热闹戏,这听久了,也不知道是我老了,还是听习惯了,如今我也是喜欢这些热闹戏了。”
当即就有夫人接口打趣说着:“你家大少爷早已经成家立业,你都是当婆婆的人了。也不知道你家二少爷可定下亲事了吗?”
不得不说,刘康盛如今在临川也算炙手可热,看他行事越来越成熟沉稳,临川县很多人家都开始打听着,家中有年纪适宜的人家,更是起了结亲的心思。
这话就是侧面提了提这个意思,李氏一听自然就明了,都说一家有女百家求,但是自家儿子也让人惦记上了,做娘的自然得意。
于是笑着说:“别说当婆婆,我都快要当奶奶了,我家大媳妇已经有了,再过半年就能生,至于康盛这孩子我倒是不强求,多在外头历练历练也好。”
言下之意就是刘康盛并未定亲,把这个讯息透露出去之后,其余想结亲的人家待李氏越发客气了,一来二往的试探下,彼此该知道的,就已经全部知道了。
这次来了不少夫人奶奶小姐们,林氏虽然喜欢张沁儿,也没有多和她说话,点戏这种事情自然更是轮不到她一个小孩子的。
等戏点好,戏台子上的帷幕就拉开了,一阵锣鼓声响,紧接着老生小旦的一一出来吟唱,唱念做打,无一不精。
戏开唱之后,大家说话就逐渐少了,就算有说的,那也是小声说上一两句,在场的人,修养都是极好的,张沁儿先是听了一耳朵的八卦,随即又努力的看戏,从含含糊糊的咿咿呀呀中猜测着每句台词,随即又猜测着戏剧的内容,整个过程十有八九都是半猜半蒙,好不苦恼,好在旁边的小几上摆着各色水果点心,倒也可以吃着打发时间。
水果中就有一种味道十分甜美的葡萄,按理说现在葡萄都没有正常结果,郑家能够弄出葡萄摆着,可见其财力是很厉害的。
葡萄很新鲜,所以应该不是去年放在地窖收藏的,而是一种早熟的品种,或者是用类似大棚环境种植出来的。
被冰湃过之后,吃起来十分的爽口,整个看戏的过程,别人看戏,张沁儿吃东西,倒也和谐,而郑家的丫头则站在后面伺候着,一旦哪位夫人小姐面前的茶水点心不足了,就赶紧补上,绝不显得小家子气。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247.第247章 :求而不得
“沁儿,刚才她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张乐儿忽然把头凑了过来,小声的说着。
“呃,什么?”张沁儿脑海中还是咿咿呀呀的声音,一下子没有回过神来。
张乐儿瞪了她一眼,干脆直白的说:“就是那位夫人问刘夫人的话,刘夫人的意思是刘少爷还没有定亲?”
张沁儿还给她一个白眼,说:“你都听出来了,还问我做什么?至少有三户人家想和刘家结亲。”
含着深意的目光让张乐儿一下子尴尬起来,伸手扯了扯她的衣袖,小声说:“回去再和你说,看戏!”
说完,不肯再理张沁儿,眼睛直直的盯着戏台子,但是眼珠却动都没动,让人一看就是在发呆,哪里在看戏呢!
倒是张沁儿,经过一下午的半猜半蒙,倒也逐渐适应唱戏的腔调,一句话已经能够听出具体的台词,知晓具体的意思了,就连老生小旦武生的一些动作,也能够看出韵味来,这一旦看的懂了,倒也觉得坐在这里看戏不是那么的难受了。
这个时代的娱乐十分缺乏,男人们尚且可以在市井喝酒吹牛,还能够上青楼春风一度,更可以去赌场以小博大,而能够让女人们光明正大去享受的娱乐,那就更少了,在屈指可数中,就以唱戏最深得大家的喜爱。
唱了一出《白蛇记》之后,天色就逐渐暗沉了下来,郑家的丫头们早已经在林氏的吩咐下将准备好的灯笼点亮,整个屋檐隔几步就挂一盏,而花园院子里更是明亮动人,花木扶疏在灯火的映衬下,显得朦胧而梦幻,和白日里的景色恍然不同。
时间已晚,而戏也唱完落幕了,戏班主捧着铺着红绸的盘子出来说喜庆话,林氏则让丫头把准备好的赏钱和请戏班子的钱一并放在盘子中,其他的夫人奶奶们也趁势给了些许赏钱。
有格外喜欢的戏子,在给钱的时候就得说一句:“这是给玉老板的。”“这是给小凤仙的,唱的不错。”“我倒是喜欢白老板,那一口嗓子才好。”
在戏班主刻意的恭维下,大家也尽兴了,纷纷起身,林氏自然得挽留大家吃饭,不过因为这次明面上是请客看戏的,所以大家也很配合的找了借口带着自家的千金回家去了。
林氏身为主人,一一送着,等人都走完了,张沁儿和张乐儿也上前告辞。
“以前没怎么听戏,都听不懂,今天倒是听的懂了。”张沁儿实诚的说着。
“看戏便是如此,看的多了,自然就懂了,春熙班的就很不错。”李氏还没有走,站在林氏的身边,看样子这是打算留下聊天的了。
“我看的也少,但是一看就懂呢,倒是借刘夫人的光,让我白白看了一下午的戏。”张乐儿笑吟吟的说着,她看着李氏,一脸的赤诚,姣好的脸庞在灯光下,越发显得眉目清丽。
李氏便多看了她一眼,心想这个姑娘一年不见,倒更加美艳了不少,看来真是一个美人胚子,嘴里却笑着说:“你这丫头就不会说话,哪里是借我的光?这戏班子可不是我请来的!”
“要不是刘夫人你到我们这临川来了,郑夫人又怎么会无缘无故请戏班子来呢!”张乐儿依旧笑眯眯的,要把这好处强加在李氏的身上。
李氏便抿唇笑着,林氏故作无奈的叹气,惹的大家相视一笑。
相比起美艳的张乐儿,林氏一向是喜欢长相稍微普通些的张沁儿,这孩子看着就沉稳,又入郑成凯的眼,说话行事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心下十分欢喜,想着也几个月没有见了,便说:“沁儿乐儿今晚留下吃饭吧?你们两个到县城来了,也不晓得来陪陪伯母我。”
“昨天才来的呢!今儿不就厚着脸皮来蹭戏看了?之前乡下农忙,这几日倒是清闲,伯母要是不嫌烦,我就来叨扰叨扰。”张沁儿淡淡笑着,又婉拒了留下吃饭的提议:“县城只有我哥哥和弟弟,以及三叔,都是大男人的,平日里吃饭都愁,好不容易等着我们姐妹来了,就盼着我们给他们做饭呢!”
在林氏李氏的眼中,男人自然是不会做饭这种事情的,于是也不好再留,让丫头提着灯笼把张沁儿姐妹送到门口
出了灯笼极多,光芒极明的郑家,外头一下子就暗了不少似的。
下意识的闭着眼一会,这才适应了街道的光亮,此时倒也不算特别晚,街道上还是有行人和小贩的,接着微弱的黄昏光芒,两姐妹一同朝家中走去。
路上的时候,张乐儿的情绪显得闷闷的,时不时就能够听到她的叹气声,弄的张沁儿想忽视都是不成的。
“乐儿你在想什么呢?”没法子,张沁儿主动发问。
走到一个街的尽头,就该转个弯,插入繁花街那边了,街道两旁的住宅大多亮着微弱的烛光,厨房则飘散着香味,走在其中,各种香味杂糅,让人能够轻易知道哪家的饭菜更好一些。
张乐儿没有马上回答,她抬眼看着这看似繁华热闹的街道,远处是一户人家门口挂着两盏红色的灯笼,那光芒在朦胧的光线中显得十分的宁静无奇。
她动了动嘴,想说出许多话来,但是真的开口的那一瞬间,又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叹息了一声,她闷闷的说:“我懂。”
这模糊的两字,张沁儿却听懂了,她转头看着张乐儿,张乐儿低垂着头,一张侧脸写满了忧伤,不由得心软,伸出手拍了拍她的肩膀,给她鼓气:“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我懂,可是总忍不住……我总想着……”张乐儿欲言又止,她从宋漪凝那里就大略知道了大户人家的内宅阴私,以她的身份,真想攀高枝,明媒正娶是不可能的,除非委身为妾,她自然是不肯为妾的,但是又总是忍不住羡慕着、憧憬着。
没有人知道,她很想进入那个圈子,但是就算她能够进入郑家,她还是进不去千金小姐们的圈子,她很想和谁搭话,但是那些小姐们却一个也不愿意理她,这种无声的鄙视,已经将她内心险些冲溃了。
随着天黑了下去,街道上的人越来越少,直到只有她们两个人,空旷的街道上,两个人的脚步声很轻,如猫掠过,不留声响。
张沁儿陪着沉默了一会,她一向是知道张沁儿的心思的,更是因为早就知道,而不知道该怎么劝解,该怎么劝解呢?你要劝解的话,她其实都是知道的,只不过是放不下去心中的虚荣心罢了。
等到家之后,张沁儿的脚步才急切起来,深怕晗生永安他们饿着了,等她进了院子,却看到永安正在啃鸡腿,嘴里还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因为嘴里嚼着肉,说话声都含糊不清,仔细一听才知道,这是说临江楼的鸡腿就是好吃之类的。
“你们倒也聪明,知道去外面买菜来吃。”看见晗生永安没有饿着自己,张沁儿也就松了口气。
谁知永安却说:“哪里是我们买的,这是郑哥哥买的!他说你们两个看完戏肯定很晚了,怕我们没有晚饭吃,这才从临江楼定了四个菜,菜刚到,还热乎着呢,姐,你赶紧来吃!”
张沁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心底也有些感动,没想到郑成凯这小子居然把这种事情都想好了。
又想到自己从郑家出门的时候,并没有看到郑成凯,想必他那会儿正在临江楼定菜吧。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248.第248章 :被人盯上
第二日一大早,林氏就派人过来请张沁儿姐妹去郑家聚聚,两个姐妹略做装扮,就随林氏派人的车一同去了郑家。
刚进了车子,顿时觉得内里十分的清凉,比起自家的驴车可是好了不少,并且车帘子用料都是极好的,外头的太阳挡的严严实实,里面却不显得闷热,仔细一瞧,才发现这个车子竟然是改装过的,不比寻常车那般普通。
在车厢座位底下,有一道暗口,车子行动时,风便从这下面的暗口里面灌进来,自然就不会显得车厢里头闷热了。
“这风竟然还带着一丝凉意呢?”张乐儿很惊讶,就算有暗口,如今盛夏的风大多也是炎热的,很难像这样带着凉意。
反正车帘子是放下的,两个人也顾不得形象,在里头寻摸了好一会,才发现原来车座底下的暗口并非只是纯粹的暗口,而是一个长条半圆的管道,在里头放了冰块,这样一来,外头的风吹进来时,就带着冰块的凉意了。
看着这般精致的小设计,张沁儿也只得感慨,就算在条件有限的古代,有钱人家的享受那也是十分好的。
因为天热,林氏吩咐把接人的车子直接驾驶进宅子后院里,省的大热天一走动,就得流不少汗水了。
这般打算真是让人打心底感动,等下了车,张沁儿她们就在丫头的带领下,到了荷塘的亭子中。
除了林氏在,李氏也是在的,她们二人穿着一件藕荷色的薄丝绸料子,宽大的袖口随风飘动,全然不会贴着身子而让人显得难受。
张沁儿和张乐儿一进去,就先给林氏和李氏打了招呼,见过礼。
“现在天热,大早上的吧你们叫来,没打扰吧?”林氏温婉的问着,大早上接人来,是有些不好的,不过现在天气太热,中午和下午就算有冰块降温,人也是疲倦嗜睡的很。
“哪能呢,原本我和沁儿就打算在过来打扰郑夫人你们呢。”张乐儿笑着说,林氏便让她们坐下,桌子上已经摆着两碗冰镇过的银耳莲子羹。
“现在天热,人容易上火,所以特意煮了银耳莲子羹,你们也吃吃看。”
银耳莲子羹熬得火候极好,又用冰镇过,吃起来凉丝丝的,张沁儿觉得这味道好,便把一大碗都吃下去了。
林氏看她吃的喜欢,心里也高兴,说:“苦夏最是难熬,你道你李婶子为什么大老远到我这里来?还不是府城今年夏天实在太热了,过来这边躲夏的呢。”
提起这事,张沁儿便把碗放下,拿帕子擦了擦嘴角,说:“我们是才来不久的,不太知道临川这边的气候,只是觉得今年的夏天的确比去年热的多,好几个月没有下雨了,我们乡下的地都干得不行,要不是先前修了水库,怕是今年就得歉收了。”
林氏点了点头,说:“往年是没有这么热的,我听成凯他爹说,前年发生蝗灾的几个村子,今年似乎有爆发的征兆,这几日他忙的不行,大热天的也不得闲,天天带着一批人在临川附近村子转着。”
李氏接口说:“你也别担忧,反正等过了中秋,伯景就该升了。也就忙着阵子罢了,再说前年这里虽然有蝗灾,也不是没有爆发?我看今年也是没事的。”
“久旱必有蝗,再不下雨,就实在不好说了,再说就算没有蝗灾,今年大旱,也得歉收。”林氏依旧有些担忧,毕竟今年是郑伯景升迁重要的一年,虽说上下都已经打点好了,也内定了日子,只是事情没有完全落实的时候,总是让人担忧不已。
张沁儿低头沉思着,她知道林氏说的这话必然就是近日郑伯景操办的事情,想了想,便说:“其实去年冬天时,我就起了疑心,听说前年临川险些发生蝗灾,所以今年春天就养了五百多只鸭子,我听人说,鸭子吃蝗,要是蝗灾并不严重,驱赶鸭子下地,倒也可以防止蝗灾的蔓延。”
林氏吃了一惊,就连李氏听了这话,也不由得侧眼去看她,林氏方才之所以说这些话,只不过是日有所思,所以才忍不住嘀咕了几句,却没有想到张沁儿居然这般敏锐。
这样敏锐机灵的女子,不管放在哪方面都是一个好的贤内助,只可惜出身实在低了些。
林氏上下看了她一眼,惊喜的笑着说:“没想到你居然比大多数人看的还远,居然早早的就养着鸭子了!”
“哪能呢,只不过村中老人感慨说冬天下雪不多,怕地里的虫子没有冻死,来年怕有虫灾,我又想着鸭子能够吃虫,就算没有虫灾,养这么些鸭子一年下来也能够赚不少钱了。”张沁儿笑着说,虽说她早有准备,但是实在不希望真有蝗灾,要走到今年可是她买下大批地,种植甘蔗,尝试榨糖的第一年,要是真有蝗灾,那些甘蔗肯定也会遭灾。
“既然这样,等今年伯景回来了,我也和他说一声,不管今年会不会有蝗灾,都去买大批鸭子,发放给各个蝗虫增多的村子,让他们驱鸭下地,以防万一。”
林氏有了点子,眉宇间似有所无得忧思便松懈了不少。接下来也不再谈这些略显沉重的话题,而是说了不少城里的新鲜事情。
李氏也好心情的将府城的一些事情说出来,又说了府城有哪些精致,哪些繁华,又看着张沁儿,笑着说:“府城可比临川大上许多,城里也繁华不少,你要是有机会,也该去府城看一看才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