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夕烟
等自家清闲些了,张沁儿就想起自己曾经答应林氏请她吃糖软的,糖软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但是必须得热糖浆才能够制作,于是趁着田家兄弟休沐回家时,就托他们带话给郑成凯,问一问林氏是否想吃这个糖软,想吃的话,得自己来了。
又过了几天,郑成凯休息无事时,就带着林氏下乡了。
自然郑伯景到鄱阳县上任之后,林氏本来就没有多少事情,一天到晚都嫌闷的很,一听张沁儿邀请她去乡下吃糖软,立即就答应了,只等郑成凯休息有空就动身。
对于林氏和郑成凯的到来,张沁儿一家自然是欢迎的,张沁儿不爽约,亲自制作了糖软,郑成凯去年吃过,还记得这个味道,如今能够再吃,竟然吃了一大碗。
看的林氏瞠目结舌,要知道郑伯景自从十岁之后,就不怎么吃甜食了,看着自家儿子吃的这么痛快,林氏也吃了一小碗,结果一尝味道,发现果然不错。
何况此时天气已经微冷,能够吃上这么一碗温热的甜食,令人整个身体都暖和起来了。
“果然不错,这味道挺特别的。”林氏夸赞了几句,因为觉得口感不错,又吃了一小碗,这才拿水漱口,省的满嘴的甜味。
接下来,林氏在张沁儿的带领下,参观了榨糖作坊,但是刚走到榨糖作坊前面时,一双秀气的眉头就忍不住蹙起。
张沁儿自然知道缘由,去年榨糖的时候还好,虽说榨糖机的下面也有不少牛粪,但是毕竟不多,每天又都清扫干净了,味道也没有那么重,结果今年因为甘蔗太多,实行轮班之后,地上的牛粪简直不要太多啊!
走到门口,就能够闻到里面那股味道了,对于乡下人来说,这些都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林氏这辈子怕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所以张沁儿只让林氏远远的瞧了一眼,就带去后面的糖寮了,只是糖寮又添了五口大灶后,里面简直炎热如同夏天,人在里面干活,只需要穿一件薄长袖就行了。
张沁儿知道之后,就在糖寮的里放置了两个干净的箩筐,给这些干活的人放置大棉衣的,基本上大家进来脱衣服,出门穿衣服,穿着棉衣在里面,不到一刻钟,必定满脸通红,汗流浃背了。
所以,整个榨糖作坊林氏都只是略微瞧了一眼热闹而已,就随着张沁儿到家中休息了。
趁着林氏来了自家,张沁儿就将如何销售红糖的事情说了出来:“去年我家榨糖不多,悉数送给刘氏商会,但是今年榨糖是去年的百倍,我怕刘氏商会是吃不下这么多糖的。”
林氏早已经大致了解富足村一共种植多少亩甘蔗,又大致能够榨多少糖,心里就有数了,刘氏商会虽然是大商会,但是毕竟不以杂货为主,确实是吃不下去这么多红糖的。
林氏点头应着:“的确,刘氏商会顶多能够吃下一万斤,再多是不能了。”
一万斤听起来很多,但是这却是整个刘氏商会能够吃下的数目,如果张沁儿家想要卖一万斤给刘氏商会,刘氏商会虽然能够吃下,却要将以前供货关系断掉才行。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333.第333章 :去府城
刘氏商会合作的供货商,肯定也是多年合作,或者有所关系的,如今因为张家的缘故,让他们彻底断了这条供货,实在是强人所难了,张家也会被人视为眼中钉,日后想将生意做大,无形中又困难了许多。
况且就算刘氏商会愿意,张沁儿家这次所榨的糖肯定会超过一万斤,不说自家的,其余人家榨的糖也得有个几千近万斤了。
届时让大家挑着红糖满大街去卖,还不知道得费多少功夫,临川一个小地方也没有办法需求这么多红糖,到时候供大于求,糖价势必会受到影响。
种种考虑之下,张沁儿和村里的红糖到时候应该也会一并以进价卖给大商人的。
“我们打算去府城寻找能够吃下大量红糖的商人,因为我们对府城也不是特别熟悉,所以还请伯母指点下,府城哪家能够吃下这么大量的红糖?”张沁儿开口请求着。
张志仁也一脸殷切的看着林氏,他已经被张沁儿说服了,决定上府城寻找大商户合作,再这之前,若是能够从林氏这里先打听府城的一些情况,也好提前做好准备了。
林氏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仔细想了想,她并不是特别关注这点,不过好在闺蜜是刘氏商会当家夫人的缘故,倒也知道一些。
“要说府城最大的商会还是刘氏,只不过他们主要经营布匹和酒楼以及药铺,杂货铺并不多,除了刘氏商会,还有宏记,宏记主要是做杂货和点心铺子,他们家做出来的点心算是府城特产了,生意格外的好,且无论是杂货铺还是点心铺子,都需要用不少红糖,倒可以去谈一谈,另外还有赵、陈、王等三家也算是有本事的,不过具体的,我却不太清楚了。”
林氏提供的消息并不多,张志仁也尽量将这些消息记下,事实上他也曾经去问过当初做帐房先生的杂货铺,询问他们的红糖都是从哪里进货的,算是稍微知道了些。
林氏和郑成凯在张沁儿家吃过午饭后不久,就坐车回去了,虽说榨糖作坊并不需要张沁儿家人亲自动手,一些管理上的杂事也挺多的,他们不好麻烦人家太久。
临走时,郑成凯找了张沁儿:“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去府城,我有空的话,也陪你去。”
张沁儿摇头,拒绝了他的好意:“不用了,你自己事情也不少,这些事情我们自己能够处理好的。”
郑成凯看着她,眸中有着不赞同:“我也去过府城好几次,对那里的情况很熟悉,你们第一次去,又人生地不熟的,怕是不好做事。”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张沁儿依旧拒绝,虽说有郑成凯的帮助,找大商家谈判的确要轻松不少,但是这是他们张家自己的事情,不能事事依靠他人。
如今榨糖作坊已经成功的建立了,红糖也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只要谈好下家,日后这榨糖就算是富足村一项立足于根本的好事!
郑成凯看张沁儿的态度很强硬,也就没有再说,而是说:“那行,你们走之前我写封信给刘康盛,到时候你们要是有什么需要,找他就是了。”
张沁儿想了想,接受了他的好意。
“行!”
又过了五六天,榨糖作坊生产的红糖已经快近一万斤了,张家自己的甘蔗都还有许多没有榨完,张志仁统计了其余几家的甘蔗数目,大概算出红糖的产量,心里有底之后就打算出门谈事了。
原本张志仁是不同意带张沁儿上府城的,一来张沁儿毕竟是女孩子,年纪又渐渐大了,这样抛头露面不好,二来家里许多事情都有张沁儿决策的身影,张志仁一方面觉得女儿很能干,一方面又觉得这是男人的事情,他身为一家之主,就该把事情扛起来才是。
只不过在家里讨论了许久,大家都觉得张志仁做事虽然沉稳,但是脑袋并不如张沁儿灵活,这谈判的事情,若是木讷或者反应慢,是要吃大亏的。
再者张志仁一个人去,大家总隐隐有些不看好,张沁儿和郑家交好,郑家又和刘家有关系,张沁儿出面寻求刘家帮助的话,比张志仁可要给力多了。
最后张志仁也没有办法,只好同意带张沁儿一块儿去。
这一次张沁儿即将去府城,并且有可能上刘家拜访,张乐儿却没有再提出一起去的失礼要求,自从张沁儿和张乐儿的关系和解之后,虽说表面上有说有笑的,感情不错,但是两个人心中难免有些心结,张乐儿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不管不顾的向张沁儿提出任何要求了。
那般理所当然,就当是年幼无知吧。
张沁儿也是敏感的人,自然察觉张乐儿的变化,只不过这种事情她也不好说出来,更不能为了讨好张乐儿,而答应一些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好装作不知晓。
十一月初十的时候,天气不错,虽说风中带寒气,但是红彤彤的太阳看着也喜人的很,这天一大早张志仁和张沁儿就坐着自家的驴车开始出门了。
杨氏早早替两个人准备了随身携带的包裹,以及干粮点心,还有十斤左右的红糖,这红糖是作为样品,让大商户们了解红糖的品质,一切准备妥当后,杨氏就带着福儿目送他们父女两个远去。
张志仁和张沁儿走后,杨氏就得负责全部的事情,就算有冯氏她们的帮忙,也是累的很。顾不上担忧和思念,杨氏很快就投入这种忙碌的生活中了。
而张志仁和张沁儿进了县城之后,先去郑家拿信,一共两封,一封是林氏写给李氏的,一封是郑成凯写给刘康盛的,虽然感念于郑成凯对她的关照,但是张沁儿可还记得当初刘康盛在临川时,可是和郑成凯不对盘的很呢!
她很怀疑刘康盛看到郑成凯的信后,还能好好的关照她,没准不拿出这信还好些呢。
张志仁将驴车放到繁花街的宅子里,晗生还需要几天才休沐,到时候让他们自己赶车回去,处理好这些之后,张志仁拿出扁担,将行李都挑了起来。带着张沁儿朝码头走去。
行李大部分都在张志仁的扁担中,张沁儿只背着一个小些的包袱,跟在张志仁的身后,不紧不慢的朝码头走去,去府城可以走水路,便利许多。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334.第334章 :结识
码头极为热闹繁华,到处都是人,吆喝声说话声还有发生矛盾的对骂声,嘈杂的声音让人觉得异常的热闹,张沁儿满脸好奇的打量着周边的人,有挎着小包裹,一副走亲戚的模样,也有商家在码头上货,卸货,许多做粗活的汉子穿着短打棉袄,扛着麻布袋健步在码头上来回运输着货物。
人太多了,张沁儿紧紧跟在张志仁的身后,这是她第一次来码头,看着码头这繁忙的景象,她竟然有些感慨,这时候的商业也是挺繁华的呐。
张志仁已经询问清楚了,买了两张去府城的船票,带着张沁儿一块儿上了船,时间已经不早了,那船一旦坐满人,就要开的,张志仁他们上去后,又陆续上来几个人,船家数了数人数,差不多了,就吆喝一声:“船要开了。”
随着这声吆喝,船家就将锚起出来,大帆升起,趁着顺风,一路朝府城而去。
因为走水路,一路上很稳当,并且到傍晚时分就能够到达府城码头,只不过他们想要进内城里,还得在外城住一晚,第二日乘坐两个时辰的车才能够到达。
抚河很宽广,船行驶在水中,两岸渐渐倒退而去,张沁儿站在甲板上看了会风景,能够将临河两岸的风景一目了然,等水流进了两座大山,再也瞧不见四周人家,入目的只有凋零的枝桠和苍翠的常青树时,就显得有些无趣了。
张志仁说:“沁儿,快进来,外边风大,小心吹了风,头疼。”
“哎,好的。”新鲜劲头一过,张沁儿也觉得外头的风可真冷,即使她穿着今年新作的棉衣,那嗖嗖的冷风似乎见缝就钻,让人忍不住缩起脖子来。
赶紧从甲板回到船舱,没了冷风后,果然觉得整个人舒服了许多。
这是一艘中等船只,乘坐的客人加上船家水手,大约有百人左右,船舱中的挤着许多人,因为长途慢慢,大家都彼此攀谈起来,张沁儿进来的时候,就看到张志仁正在和一个四十左右的汉子闲聊。
张沁儿一眼看到汉子穿着打扮斯文富贵,身后跟着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小厮,一看就知道是哪家富贵老爷了。
“这是张兄的闺女?瞧着天庭饱满,面色红润,理应身体强健。行走优雅,规矩甚好啊。”那汉子张口就夸,一双眼睛盯着张沁儿上下打量片刻,又随即转开,倒不会让人太反感难受。
大凡为人父母者,都喜欢别人夸自己的子女,张志仁也不例外,当即笑的见牙不见眼,忙谦虚的说:“哪里哪里,小女顽劣不堪的很,倒让梁兄见笑了。”
张沁儿的牙齿酸了酸,随即就大略猜到这位陌生梁兄应该也是读书人,不然张志仁不会这般故作矫情,还一口梁兄张兄的。
张志仁看着张沁儿介绍着:“沁儿,这位是梁叔叔,他可是位举子,去府城拜访长辈的。”
张沁儿乖巧的福了福身,这个礼是当初跟着宋漪凝学的,后来跟着林氏去鄱阳县各家做客时,也没少行礼问好,如今一行礼,行为举止都表现出良好的教养来:“梁叔叔好。”
梁举子瞧着这样的身段,一看就知晓这姑娘的教养不错,也显得张志仁并非普通农人了,当即满意的点头回应,又笑着对张志仁说:“张兄太过谦虚,耕读传家甚好甚好啊。”
耕读传家是一种雅称,张志仁被这般夸赞,心里也舒坦,虽然他的功名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只要晗生和永安努力读书,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这样一来也算是耕读传家了。
“惭愧惭愧,以前家中生计无着落,我虽然读了几本书,却也是不知甚解,无甚功名傍身,如今我两个儿子都在县城读书,大儿子更是入了何山长的眼,我如今也只有将希翼寄托在子女身上了。”张志仁看似谦虚,其实还是有文人的傲骨,此时话中就表露出自己儿子不错,入了何山长的眼,来日方长,必定能够有所出息等等。
梁举子一听他儿子拜入何山长的门下,当即觉得两人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可巧了!我和何山长也有些许关系,我听说他如今的得意门生只有寥寥数人,其中有一位叫张晗生的,可就是张兄的儿子?”
张志仁一听梁举子提到自己儿子的名字,眼中迸裂出一股欣喜,忙点头说:“正是我的大儿子!这可真是巧啊!”
梁举子笑着点头,说:“下回待我回临川,必定去得贤书院拜访,顺便瞧一瞧这张晗生可是有真才实学的。”
“能得到您的指点必定是好的,只不过我儿子年纪不大,怕学问也不够精练吧。”张志仁欢喜不已,若是晗生也能够入了这位梁举子的眼,日后在科举官途上肯定会顺利许多。
一方面却又怕自己夸口太过,导致这梁举子心里期盼过大,等见了晗生,考察学问,却觉得晗生不过如此,反而坏事,所以态度越发谦虚起来了。
梁举子知道他心中的担忧,哈哈笑着:“谁不是从小学起的?你儿子既然能够得何山长的青眼,想必是有过人之处的。”
因为路途无聊,这才攀谈,结果两者之间还有这等缘分,梁举子也是性情中人,当即就承诺:“我有一手吹箫的绝技,若是这晗生入了我的眼,又愿意跟随我学萧的话,我倒是不介意悉数教导教导。”
张志仁大喜过望,忙替晗生道谢。
张沁儿一听这话,先是在心里默默吐槽‘吹箫’二字的歧义,又抬眼打量着着梁举子,才发现他竟然随身携带一管碧玉萧的。
张沁儿对玉了解不多,但是看着那碧玉箫的成色以及形状,也觉得这应该不是凡品,一时间也替晗生高兴起来,虽说懂音律对科举并无大的好处,但是多学一门学问,那也是极好的。
梁举子将张沁儿的打量看进眼中,又看她眼中有着不掩饰的欣喜,当下也觉得这位小姑娘心底纯良的很,这才会为亲人这般开心。
“沁儿姑娘可也是想学萧?”梁举子看着那一汪春水般的眸子,忽然起了戏谑的念头。
张沁儿摇头,这会儿的音律和她以前学的可不同,真要学还得从头来,太麻烦,何况这梁举子虽然已经四十多了,算是她的长辈,但是男女授受不亲,怎能学?
“不了,多谢梁叔叔的美意。”
梁举子自然知道这小姑娘在顾虑什么,故意问着:“你不想学?还是你不喜欢音乐?”
“我自然是喜欢音乐的,但是能够听的话,又何必学?我怕麻烦的很呢。”
张沁儿果断摇头,张志仁才从欣喜中反应过来,轻声训斥着:“沁儿,怎可和举子先生这般说话?”
“无妨无妨,童言无忌嘛!”梁举子赶紧拦着,呵呵笑着,一派文人雅士的风采引得周边的人纷纷侧目。
张沁儿面色一囧,什么叫做童言无忌?她前世加如今的年岁,也比这梁举子不小多少好不好?
张沁儿觉得自己和这梁举子无法沟通了,为了张志仁一直能够保持风度翩翩,张沁儿还是决定闭嘴,自己寻自己的消遣法子去。
梁举子也不再把视线停留在张沁儿的身上,之所以逗弄她,不过是觉得张志仁虽然有些学问,但是实在不像是能够培养出这样知礼懂事的姑娘,这才试探,结果就在寥寥几句中,梁举子心中的猜疑就打消了。
这沁儿姑娘虽然行止和大家闺秀相差不多,但是一说话,就能够把她那种乡下姑娘天真无邪的感觉显露出来。
失笑了片刻,梁举子便和张志仁一路聊了起来,时而说着实事,时而掉了掉书本,时而又静默无言。
船只不紧不慢的行走着,两岸的山头过了一座又一座,期间张沁儿无聊,又紧紧裹着衣服去甲板上走了走,看到一个小孩子手中拿着眼熟的乐器,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仔细一看,发现正是葫芦丝,她在鄱阳县的时候,也买过一个,后来不禁教了郑成凯,还教了福儿他们,只不过她所会的实在太少,吹来吹去也不过是那两首曲子,所以渐渐的就搁置在房间角落里了。
因为乡下无聊,张沁儿已经将葫芦丝吹奏娴熟了,当即就回到张志仁的身边,对梁举子指着那孩子手中的葫芦丝,问着:“梁叔叔可会吹这样乐器?”
梁举子循声看去,就发现一个造型别致的乐器,若是寻常人看到,或许认不出,但是他见识多广,却是认识的,当即以为张沁儿不认识这乐器,便笑着说:“这样乐器是云南那边的苗人穿过来的,音质特殊,十分动听,只不过这边的人鲜少会吹奏的。”
张沁儿点头,这些她都是知道的:“那梁叔叔会吹吗?”
梁举子一愣,他认识这乐器,也会吹,但是吹的实在不算好!
“算是会吹吧。”梁举子极为勉强的说着,他虽然心高气傲,但是从来不说大话。
张沁儿一听,就有些失望,原本还想着这梁举子精通音律,从他这里再学几首适合葫芦丝的曲子也好呢。
结果这位也是术业有专攻,葫芦丝这种异族的乐器,懂的并非很多。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335.第335章 :物价
看到她满脸的失望,梁举子不由得好奇的问着:“沁儿姑娘为何失望,你可是喜欢这样乐器?”
张志仁此时也看到了那孩子手中的葫芦丝,当即就笑着说:“我女儿也是会吹这样乐器的,不过她会的不多,只会两首曲子罢了,这次怕是想向梁兄学习一二呢。”
梁举子一愣,盯着张沁儿‘哦’了声,很抱歉的说:“吹箫我自认不错,这异族的乐器,我却知道不多,不如请沁儿姑娘吹奏一曲来听听?”
张志仁一愣,虽然他觉得自己女儿有才华能使他面上有光,却没有想到这梁举子会当场要求张沁儿吹奏乐器。
不由得迟疑的看着张沁儿,这船上有男有女,大家坐的彼此又挨的格外近,张沁儿这样当众吹奏,实在是有些不太好。
张沁儿摇了摇头,谦虚的拒绝了:“我哪里会什么音律?不过是乡下孩子胡乱吹着玩儿的,别听我爹瞎说呢。”
张志仁嘿嘿笑着,并不多言。
梁举子虽然有心想看看这乡下姑娘究竟有些什么才艺,却也知道不能强人所难,再提就惹人讨厌了,便不再提这事。
时间慢慢的过去,冬天天黑的早,等光线渐渐昏暗时,船家就传来一声嘹亮的吆喝:“快到府城码头了,大家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准备下船。”
一听这话,大家都情绪激动起来,赶紧收拾着行李,纷纷走到甲板上,透过模糊的光线远远看过去,能够看到码头上依旧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不多时,船只渐渐靠岸,船家把锚抛到岸边,固定船只,船身渐渐稳当了,就让大家排队上岸。
张志仁也和梁举子告辞别过,挑着担子带着张沁儿下了船,梁举子不爱和人挤,落后几步,等船上大半人都下了船,这才风姿优雅的带着小厮慢慢的下了船。
码头在城外,此时城门已关,张志仁就带着张沁儿开始寻找起客栈,张志仁发家还没有多久,往日里都是节约惯了的,这会儿找了几家看上去不错的客栈,一问价钱,却比临川最好的客栈还贵,不由得迟疑了,带着张沁儿继续找别家客栈去。
要知道府城物价贵,尤其这里又是在码头附近,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繁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这一带的物价都是极贵的,张志仁就像一个典型的乡巴佬,苦巴巴的问过一家又一家,那些店小二因为他们住不起,耽误了招待的功夫,而丢了好几个免费的白眼过去。
等问过五六家后,张沁儿实在忍不住了:“爹,咱们家又不是没有钱,也不是要住多久,就一晚上而已,等明日寻了马车进城就好了。”
“这房子也不是很好,却要这么贵的价钱……”张志仁依旧有些迟疑,这些房子实在不值这个价啊!
张沁儿知道张志仁这是舍不得,先是打量了一下这片街道,然后在心里想着说服张志仁需要多久,这种车站效应在哪儿都是一样,离码头越近的,价钱也越贵,张沁儿想了想,就说:“那好吧,咱们去那条街。”
她指了一条离码头较远的街道,张志仁没有异议,现在虽然天黑,其实还是很早的,于是父女两个继续走着,等走到那条街后,发现街道上的行人已经减少了不少,而开在两旁的客栈酒楼相比起之前那条街,数量减少了许多。
寻了一家看上去不错的,张志仁上前问了问价钱,果然这里的价钱比前面那条街的要稍微低一些,虽然比起张志仁心理能接受的价钱还是略贵了些,张沁儿看张志仁一脸犹豫的样子,赶紧说:“掌柜的,我们要两间房间!”
1...157158159160161...2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