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升迁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晨光路西法
说白了,徐君然等待的,是周德亮跟孙振安收网的那一瞬间。(未完待续)





升迁 第三百一十四章 旧识
做官要学会妥协,徐君然很明白这个道理。
自己如今的选择,并不是因为畏惧某些人,而是徐君然觉得,自己不应该把有限的精力都浪费在政治斗争上。
徐君然正在想着这个事情的时候,却没注意到身后那边过来几个人。
“哟,这不是曹老二吗?”
说话的是一个大概有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很典型的华夏知识分子形象,带着一副眼镜,脸上挂着客气和蔼的笑容,穿着那种最常见的白色衬衫,身上浓郁的书卷气,好像一个大学教授。
徐君然不认识他,因为人家叫的是曹俊伟。
那边曹俊伟却是一愣神,马上松开陈宏达的手臂,笑着迎了上去:“我还以为是谁呢,永强哥,怎么是你啊。”
一旁的陈宏达低声给徐君然介绍,那人名叫谢永强,家里面原本也是大院的,后来搬了出去,家里面在纪委方面有颇深的关系。小时候跟曹俊明玩的不错,属于比曹俊伟他们大一班的人。
“你小子,什么时候回的京城啊?我听说你可是在岭南那边发了大财。”很明显,谢永强对于曹俊伟的动向,还是很了解的。
“永强哥,我回来办点事儿,昨晚上刚到的。”看来这位谢永强跟曹俊伟的关系不错,否则按照徐君然对于曹二哥的了解,他可是不会跟一个自己看不上眼的人聊这么多话。
“不错,我听你哥说了。你小子算是长进了。”谢永强看来跟曹俊明的关系不错,半开玩笑的对曹俊伟说道。
顿了一下,他看向徐君然和林雨晴,诧异的问道:“这两位是?”
曹俊伟一笑:“这是徐君然,我大哥的同学。”
说着,对徐君然道:“这是谢永强谢主任。”
“徐君然?”谢永强的眉毛一挑,明显拔高了声调:“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啊。”
徐君然一愣,有些不明所以的看向谢永强,就听陈宏达介绍道:“谢哥在中央政研室工作。”
徐君然这才恍然大悟。笑着说道:“谢主任您好,叫我小徐就行。”
政研室可不是一般的部门,看似平常,但是却相当于中央领导的智囊机构。这个谢永强能在政研室做到主任,可见理论水平绝对不低,弄不好日后还是大人物呢。
谢永强笑着点头:“你那篇文章我看了,很不错,理论功底很扎实啊。”
他说的是徐君然跟曹俊明联合发表的那篇关于改革开放的文章,听这个语气,徐君然大概可以断定,这位谢主任应该是属于支持改革开放那一派的了。
“谢主任过奖了,只是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徐君然自然不会把对方的称赞放在心上,初次见面。人家不过是客气罢了。政研室的大笔杆子。又有哪一个是简单的人呢。
谢永强微笑着跟徐君然寒暄了几句,这才笑着说道:“怎么想到来恭王府了?”
徐君然微笑道:“来京城半点事情,顺道过来看看。”
这个时候,不远处一个戴着眼镜的女人走了过来。
“永强,这几位是?”
“啊。我来介绍一下,俊明的弟弟曹俊伟,那个是铁道部陈部长家的老三,这位是徐君然同志。你应该有印象,前段时间被最高首长点名表扬的人。小徐,这是我爱人,杜文艳,在京城中央电视台工作。”
徐君然听着谢永强的介绍,心里面却是大大有些震动,想不到他对于自己几个人的身份倒是很了解,最关键的是,没想到他爱人竟然在央视工作,说不定以后还要打交道啊。
几个人寒暄了几句,谢永强夫妻还有别的事情,就先行离开了,望着他们的背影,曹俊伟嘿嘿的笑了起来。
“怎么了,伟哥?”徐君然有些不解的看向曹俊伟。
曹俊伟一笑道:“没什么,你能跟谢永强搭上关系,也算不错。听我哥说,他很有可能被最高首长看重,进中央办公厅。”
徐君然顿时就愣住了,却没想到这人竟然还被最高首长看重,能进中央办公厅,日后说不定可就是前程似锦了。
“对了,君然你还没说呢,武德县的那个公路,我们真的要干?”陈宏达却是不关心这个,他也不太懂这方面的东西,反倒是对于徐君然之前所说的那个公路,很感兴趣。
徐君然轻轻点头:“不仅要修,而且你们要想办法承包下来,就让武德县用未来二十年的公路收费权做抵押!”
“二十年?”
这下子,就连林雨晴也不淡定了,看着徐君然惊讶道:“是不是太多了点?政府能答应么?”
曹俊伟也是眉头紧皱:“是不是时间太长了,到时候万一武德县换了新领导……”
徐君然明白,他是担心一旦武德县委班子发生变化,或者上面的政策发生变化,徐君然提出来的那个公路收费权就会被收回去。俗话说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小爬虫履新,绝不会萧规曹随,率由旧章,一定会开动脑筋搞些新名堂出来。为什么一定要搞些新名堂?很简单,如果前任老大怎么做,新任老大就照着做,做得再好,功劳也是前任的,何以显示新任老大的创新精神?何以显示新任老大的突出政绩?没有创新精神,没有突出政绩,对继续高升,显然不利。是故新官一上任,思路是新的,措施是新的,一切都要推倒重来,打破旧框框,开创新局面。官场思维、官场习性使然也。
到时候万一新领导觉得老班子的做法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非要曹俊伟等人交出公路收费权,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走向曹俊伟停在一旁的轿车,徐君然边走边问道:“伟哥,你觉得,如何才能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
曹俊伟一愣神,随即摇摇头:“我又不是你跟大哥那样的人才,我怎么知道?”
徐君然道:“很简单,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什么?”
“噗嗤!”
陈宏达和林雨晴分别用一个反问句和一声轻笑,给徐君然的这句话添加了几分趣味。
无奈的摇摇头,徐君然很明显对于他们这种反应早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个时候的人们,还没有办法理解交通、人口和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他们看来,自己所说的这些东西,实在是有些粗俗。
“君然,你不是开玩笑吧,这算什么理论啊?”曹俊伟一边发动轿车,一边也是不以为然的笑着说道。
徐君然叹了一口气,解释道:“你想想看,不管一个地方有什么东西,资源也好,产品也罢,如果没有良好的交通环境,你觉得就算你手里有座金山又能如何?”
听到徐君然的话,曹俊伟一愣,随即又听徐君然接着说道:“人口越多,吃饭的人也越多,咱们现在农村的劳动力是过剩,而不是太少,说白了,就是吃饭的人太多了。”
几句话之后,三个人再也笑不出来了,徐君然刚刚的几句解释,虽然不是很详细,可是却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如今华夏农村存在的问题,难不成他这几句话,还真就是解决农村发展的良药?
咬咬牙,曹俊伟沉声道:“那好,就听你的,咱们找门路贷款,武德县的公路,我们来修!”
顿了顿,他看向陈宏达:“老三,干不干?”
陈宏达也是公司的股东,曹俊伟必须要征求他的意见,虽说大家关系很好,可毕竟这可不是小数目,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生意,稍微一点疏忽的话,这大半年攒下的家底扔进去不说,甚至以后半辈子都得为这个事情的损失还债。
出乎曹俊伟的意料之外,陈宏达毫不犹豫的点点头道:“只要是君然的主意,咱们就干!”
徐君然倒是一愣:“陈哥,你也太相信我了吧?”
陈宏达耸了耸肩膀道:“这几个月在鹏飞,跟香江的那帮子商人没少打交道,用他们的话来说,我这叫投资。君然你小子最厉害的地方不就是这份眼光么?咱们能有今天的成绩,靠的是你当初的点子,搞这个建筑公司能赚钱,也是你琢磨出来的。这叫什么?搁在以前这叫做点石成金!要我说,你出的主意,肯定错不了。就算这修路的事情赔了,我相信你也还能够想到别的办法,帮我们把钱赚回来!”
短短的几句话,让徐君然对这位原本一直以来都以为是曹俊伟跟班的陈家老三刮目相看起来,怪不得人们常说人不可貌相,凡事看人不能看表面,平日里自己一直都以为陈宏达算是曹俊伟的跟班,拉他入伙也是因为他们家在铁路上面的门路,却没想到,这位陈家老三,倒是很有几分心思。
他说的其实一点都没有错,徐君然已经打定主意,只要曹俊伟他们这一次参与到了修路的事情,对自己毫无保留的信任,那么徐君然就准备好好的扶持他们一下,把他们扶上亿万富翁的宝座。




升迁 第三百一十五章 抽身
对于一个重生者来说,只要有了本金,赚钱其实真的不难。
坐在座椅上,徐君然的心里已经打定主意,等公路修完之后,自己一定帮陈宏达和曹俊伟指点一条明路,让他们好好捞一笔。
如果徐君然没记错的话,1987年的美国,将会有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只要在那个时候筹集到足够多的资金,徐君然有信心帮助陈宏达和曹俊伟在股市上大赚一笔。毕竟除了徐君然,谁都不会知道,如今发展的如火如荼的全球经济,在八十年代末期,将会进入一个大衰退的时期。
而徐君然的打算,就是到美国股市去做空。
所谓做空,是指预期未来行情下跌,将手中股票按目前价格卖出,待行情跌后买进,获取差价利润。其交易行为特点为先卖后买。简而言之,就是说你本来持有多少股票,但你估计以后价格要跌,你就卖出你持有的。你预计以后价格会涨,你就以现在价格在未来买进股票。
上辈子徐君然看过一本股票方面的书籍,里面介绍在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内的股票价格疯狂下跌,美国股市开始爆跌,出现了1929年之后的又一次大崩盘。当日,纽约股市开盘仅3个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超过5000亿美元瞬间蒸发。仅当天,当时的世界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百万富翁沦为赤贫,精神崩溃、自杀的消息接连不断。《纽约时报》称此日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几个小时后,伦敦、东京、香江、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新加坡、马尼拉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这次危机爆发的始作俑者,是大量涌入的热钱。1982年开始。美国股指一直上扬,到1987年,游资开始在股市上疯狂抬高股价。随着炒作的加剧,泡沫最终破裂。
对于别人来说,这是一次灾难,可是对于徐君然来说,这确实是一次最好的赚钱机会。而且还是赚外国人的钱,徐君然甚至于连负罪感都没有,毕竟在他的心里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于那些几十年后在国际上动辄给华夏下绊子、使阴招的国际友人,徐君然是半点好感都欠奉的。再说了,徐君然也觉得。几十亿的损失,在这些大国眼中,不算什么。
“伟哥,你们在鹏飞,听说过股票么?”徐君然忽然开口,对曹俊伟问道。
曹俊伟一愣,摇摇头:“没注意过。怎么了?”
林雨晴跟陈宏达对视了一眼,轻声道:“我好像听陈哥说起过。”
“噢?”徐君然看向陈宏达:“陈哥你知道?”
陈宏达点点头:“倒是听人说过这个东西,就这几天的事儿,安保县刚开始搞特区的时候原本被撤消了。结果鹏飞市市政府这几天刚刚宣布恢复安保县的建制,却发现原本的县城已经不能用了。上面说了,只给政策不给钱,他们县委办公室的副主任成立了一个联合投资公司。跟我讨论过集资的事儿。”
徐君然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那你们讨论的怎么样?”
陈宏达一笑:“那家伙胆子太小,不敢轻易开口。说准备再请示请示。”
徐君然这才放下心来,在如今这个对于“姓资姓社”问题的辩论还未曾停止的年代,“股票”这个字眼被深深烙上了“资本主义”、“不劳而获”、“投机获利”的印记。当时敢于吃“头啖汤”的人不但需要具备长远的目光,还需要承担相当大的压力。
既然有人不敢走这条路,徐君然倒是不介意尝试一下。
真要说起来,徐君然很清楚,自己现在最缺乏的,实际上就是政绩,毕竟以后是经济挂帅的时代,一个官员想要被提拔,最重要的资本就是要有成绩,说白了就算上级想要用你,你也得有让人看得上的东西啊。
严格来说,股份制企业在如今的华夏并不算什么新闻,但是大多数都是在特区出现的,而且也没有哪一个国有企业是以股份制进行的。而徐君然想要做的,就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毕竟自己得罪了那么多人,如果不做出点惊天动地的成绩,弄不好就得被人家给整下去。
徐君然可不认为,夏秋实会那么容易被孙振安和周德亮给放倒,根据他的了解,夏秋实堪称孙振安和周德亮的劲敌。夏省长一直对金钱不太感冒,而且也没有听说过他喜好美色。而在官场上,既不贪财,又不好色,中央还有硬后台的官员,是很难被整下去的。
如果几个月之前,徐君然没准儿还会想办法慢慢的去整治一下夏秋实,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挖出这位道貌岸然的副省长背后的真面目,可现在的时间已经很紧迫了。
因为马上就要到八三年了,徐君然可不想继续留在江南省那个漩涡之地。孙振安这个空降省长的到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严重的改变了江南省的政治局面,让原本就错综复杂各方势力争夺不休的江南省,变得更加的复杂,大家都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改革开放大潮当中占据主动,而作为江南第一个进行改革开放尝试的试点公社,不知不觉当中,武德县李家镇公社俨然成了众矢之的。
一旦大家都想要在经济发展上面做文章,那武德县或者李家镇公社,必定会成为争夺的战场,但是不管是刘斌还是杨维天的阵营,都不是徐君然想要加入的一方。
最关键的是,他隐约觉得,孙振安跟周德亮,竟然有联合的意图。一旦他们结成了利益相关的政治联盟,对于陈楚林为首的本地派常委在省里的权威,将形成极大的威胁。
孙振安背景深厚,周德亮根深蒂固,他们两个人的联合,必定会对陈楚林产生巨大的威胁,从而打破江南省本土势力在省内一家独大的局面,再加上个有曹家背后支持的政法委书记呼延傲波,这江南省的局面,愈发的混乱了。别忘了,他们身后还有一个居心叵测的常务副省长夏秋实呢,这可也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角色。
可想而知,这种斗争一旦开始,徐君然一定也不能幸免,而且从发展趋势来推测,徐君然敢断定,到最后,必定会把省委其他的大人物们也都给卷进来,到时候中央必定不会坐视江南动乱,肯定会进行调整的。
为今之计,徐君然要做的,就是在他们开始斗争之前,尽早抽身。至少,自己无论如何要离开武德县。
不是徐君然趋吉避凶,实在是他太清楚改革开放初期领导们争功的做法,他是害怕自己遭受池鱼之殃。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经验表明,任何新领导人都希望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任何新班子都不乏先声夺人,有所作为,尽快让老百姓认可的冲动。所以,换届后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希望快出政绩、多出政绩无可厚非,换届年出现大干快上“拼”经济的现象也属正常。如今的江南省恰恰正处于这个局面之下,孙振安刚上任,周德亮想要调整省委班子,他们都需要靠成绩来说话。
而从徐君然的了解来看,不少官员履新后,往往打着“改革”、“创新”、“开拓”等旗号,对前任班子制订的规划、决策等等,不加任何分析评估就全盘否定,然后另起炉灶,重新拟定执政思路,而且必须与“旧官”划清界线、泾渭分明。君不见,前任决定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创造绿色gdp,现任偏要转向更加“快速高效”的工业开发区,哪怕污染将本地旅游资源毁坏殆尽;“旧官”推行的“村村通”工程已近尾声,新官却认为规模太小,干脆重新集资,再兴土木,令民力苦不堪言。
虽然现在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可道理却是一样的。
徐君然可是听林雨晴说了,就在这几天,新县长刘斌已经在县政府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口号,要在武德县兴建十家集体企业。
要知道,在这之前,秦国同的目标也不过是五家产值百万的县属国有企业而已。
“认认真真走过场,轰轰烈烈装傻帽”这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官场潜规则之一。谁胆敢无视这个潜规则,胆敢与游戏较真,如果这个人在营垒之外,那么他就是共同的敌人;如果这个人在营垒之中,那么这个人就是叛徒。
徐君然很清楚,今后的江南省,将会陷入一个相当长时间的混乱局面当中,有李家镇公社做样板,孙振安和周德亮等人,必定会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乡镇集体企业,这样一窝蜂上马的结果令人担忧,可徐君然却也明白,这是改革开放所必须要经历的阵痛,没有人能够改变这种结果。
轻轻地摇下了车窗,徐君然深吸了一口迎面扑来的冷空气,脑子里清醒异常,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谋划了。(未完待续)




升迁 第三百一十六章 金点子
几个人回到曹俊明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陈宏达开着车回家去,曹俊伟跟林雨晴和徐君然一起进了门。
曹俊明在江北省工作,这次回京城是开一个扶贫工作会议,时间倒是很空闲,徐君然请他帮忙,看能不能联系上中宣部的领导,毕竟那个春节晚会的事情,虽说是第一次搞,可徐君然的想法相对来说着实大胆了一些,他可不认为电视台那帮人有这个担子。说到底,在华夏这块地面上,行政命令还是很管用的。
“哥,你怎么回来这么早?”
一进门,曹俊伟就看见坐在沙发上正看书的曹俊明,笑着开口说道。
曹俊明把手里的书放下,对拎着菜进门的徐君然和林雨晴说:“小林来了,君然,你嫂子去外地了,咱们几个出去吃。”
林雨晴虽然会做饭,可曹俊明怎么着也不可能让未过门的弟妹亲自下厨,再说了,有曹俊明这个财主在,不好好的宰自己这个资本家弟弟一顿,用曹俊明的话来说,简直就对不起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
西来顺是京城有名的清真老字号饭庄,十年浩劫当中,店名曾一度改为民族餐厅、民族饭店,1979年恢复老字号。这里历来是中外名人宴请宾客的活动场所,中央领导曾在这里宴请过萨莫拉、基辛格、伊沙克汗等外国贵宾。
几个人到达的时候,正是晚上的饭口,饭店里面人山人海,倒是很热闹。
“我说大哥,您今儿不会是打算吃穷我吧?”曹俊伟看了一眼自家大哥,苦笑着说道。
他倒是不在意这点钱。毕竟搞建筑公司这半年的时间里,他作为大股东,起码捞了几十万,更不要说在徐君然的启发之下,曹俊伟还做起了建材生意,有曾文钦在岭南的关系帮衬着,不知不觉当中,名为骏达建筑公司的企业,俨然已经是鹏飞市建筑领域民营企业的龙头之一。就连鹏飞的一般处级干部,对曹俊伟也是客客气气的。
这种感觉,让曹俊伟很是着迷,他知道,这些人对自己的尊敬。并不是因为自己是曹家的二公子,而是因为自己的这个企业。所以,他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上做生意的感觉了。
就算曹俊明不张罗,曹俊伟今天也打算跟徐君然好好的喝几杯,谢谢这个帮自己出谋划策的“好军师”。
“吃穷你?就我们这几个人,能吃穷你这个土财主么?”曹俊明瞪了一眼弟弟,笑骂了一句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咱爸让我警告你,在岭南那边不准打着他的旗号做事,有本事赚钱是你的能耐,要是被我们发现你打着老爷子的旗号四处搞工程。小心我打断你的腿,把你抓回京城!”
曹俊伟缩了一下脖子,苦着脸道:“我哪儿敢啊?人家是看着我们公司的工程队干的好才找我们的。不信你问曾二哥,要不是他拦着。鹏飞那边两家香江来的商人,都要打起来了。”
说完。他看向徐君然道:“你真是聪明到家了,竟然能想到室内设计的这个事情,别家的建筑队根本没有这个服务项目,他们四处求人找活干,咱们是等着别人求上门来,坐在家里数钱,这感觉太过瘾了!”
曹俊明听到他的话顿时就是一愣,不明白这小子是什么意思,怎么忽然这么说,转头看向徐君然不解的问道:“你小子,又给他们出什么主意了?”
徐君然微微一笑,脸上的表情显得很无所谓,一边走一边笑着摆摆手道:“其实没什么事情的,我就是随口那么一说,没想到二哥和伟哥都当真了,竟然还真的那么搞了。”
这下子曹俊明更加感兴趣了,他现在算是早就已经明白过来,自己这个同宿舍的小兄弟,再也不能够用从前的眼光去看待了,不说别的,就徐君然几次三番鼓捣出来的那些理论知识和在武德县搞的那些实践,就足以证明,在某些事情上面,徐君然的政治嗅觉要远远强于一般的领导干部,甚至就连曹俊明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跟徐君然相比,自己缺乏了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曹俊明的好奇心上来,非要徐君然说说。
1...115116117118119...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