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晨光路西法
站在大街之上,徐君然的身边是林雨晴修长的身影,厚厚的衣服下,她看着沸沸扬扬的大雪心情很是不错。
“君然,郑大哥他们回去,不会有事情吧?”
挽着徐君然的胳膊,林雨晴忽然开口问道。
就在今天上午,徐君然和林雨晴一起把郑宇成和李家镇酒厂的几个销售人员送上了火车,他们已经结束了在京城的任务,将会返回江南省,这一次的京城之行,他们的目的可以说是达到了,不但跟央视顺利签订广告合同,而且还在京城搞了一个办事处,作为推销红星白酒的一个根据地。不仅仅如此,在几位曾经在江南工作过的老干部关心下,京城好几个部委都把红星白酒作为他们的指定招待用酒。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小事,跟江南省委班子的大变动相比,这些,不过是余波罢了。
身为如今华夏政坛举足轻重的八老之二,曹老跟孙老先后面见最高首长,并且针对江南省在干部任用和改革开放的某些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曹老更是直言不讳的对老战友表示,如果改革开放的成绩成为了某些人升官的工具,成为某些人头顶上官帽子的点缀,那才真的是要亡党亡国!
随之而来的结果,是最高首长雷霆大怒,中央调查组乘飞机连夜赶到江南,赶赴全州市展开调查,一个星期之后就做出结论,对于全州市在处理武德县秦国同一案的过程当中存在的失误,以及江南省委的某些问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中央的反应十分迅速,对江南省委班子进行了严肃批评,省委一把手周德亮为首的江南省委班子被进行了诫勉谈话。
就是这次谈话,决定了江南省委某些人的命运!
面对中顾委十几位大佬的目光,周德亮纵然有天大的本事,此时也失去了镇定自若,毕竟那里面任何一个人随便拿出来在战争年代都是他领导的领导,终于,他说出了自己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调查的那个事情,也就是徐君然跟金泰妍无意当中发现的那个事情——有关于任久龄的儿子任深涉嫌参与走私贩卖人口案件的事情。再有,他也透露了夏秋实似乎曾经试图暗中挑起自己和孙振安之间斗争的事实。
这两个事情被曝光之后,当场就有老干部拍了桌子,纵然是当初提拔举荐了夏秋实的那位老领导,在周德亮说出了实情之后,也变得脸色铁青,恨不得夏秋实出现在自己面前,好狠狠的给他两巴掌。
这个时候,刚刚过去的浩劫还让人记忆犹新,这么高级别的干部竟然出现这种丑闻,不得不说,这让老领导们十分的愤怒!
江南省委班子,迎来了建国之后的最大幅度调整,除了省长孙振安和省政法委书记呼延傲波之外,其他的省委常委,要么像周德亮一样调任中央,要么就被调整到别的省份,至于夏秋实和任久龄,则是直接被停职审查。
同样的命运,三天之后也降临在陈楚林和省委张秘书长的身上,原因很简单,公安部专案组调查出,张硕跟和于泽演两个人,跟任深一样,和走私集团有着很深的联系,就是他们从中牵线搭桥,给走私集团在江南省搭建了一张庞大的保护网。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自然不需要徐君然担心了,在华夏从来就不缺乏所谓正义,实际上,缺的不过是强有力的决心罢了。
“放心吧,省里面现在乱作一团,市里面的人也没有心思和那个胆去招惹武德县了,”徐君然拍了拍林雨晴的肩膀道。
他说的这话不是安慰林雨晴,江南省委的变化如此之大,显示了中央整顿江南吏治的决心,全州市委在处理秦国同的问题上同样也被予以严厉批评,市委书记和市长分别被予以党内警告处分。至于黄子齐的那点事情,也被人揪了出来,众人这才知道,之所以秦国同能够在这次的事情当中全身而退,是因为他早就暗中投靠了黄子齐,所谓秦家寨跟李家镇两个公社联合组建开发区的想法,其实就是秦国同为了讨好黄子齐所做的准备。
与下级争功,想要借着人家的政绩上位,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为心腹脱罪,这样的错误即便不是原则性错误,但是却绝对是要被严肃处罚的,黄子齐被内部点名批评,市委组织部长的职务被免,并且明确通知他,短时间内上级是不会对他进行新的任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的政治生命几乎已经停滞不前了。
本来这个事情跟徐君然的关系不大,但是谁让华夏人的八卦心思从古至今就让人动容呢?
这事情经过有心人的抽丝剥茧,很快就有一个近乎于传奇的版本浮出水面。
徐君然跟黄子轩的恩恩怨怨,徐君然孙家是孙家外孙子的真实身份,再加上徐君然跟原本与黄子齐号称京城双骄的曹俊明又是大学同宿舍的同学,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证明着,这一次的事情,是徐君然跟黄子齐两个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掐的一场大戏。
有关于徐君然被逼出京城,在江南好不容易搞出成绩,眼看着就要名震全国,却在关键时刻马上要被黄子齐给摘了桃子,最后忍无可忍愤而反击的版本,至少有七八个。
当然,不管怎么说,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京城赫赫有名的天之骄子,黄家大少黄子齐,这一次,被徐君然这个从山沟里冒出来的家伙,狠狠的踩在了脚下。
升迁 第三百三十七章 改革需要动刀子
关于徐君然跟黄家结怨的版本很多,其中最为出名的,自然是因爱生恨,穷书生愤而反击,华丽变身京城贵胄的那个版本。当然,也少不了穷小子变身天潢贵胄的那一幕,毕竟经过这次的事情,徐君然孙家外孙的身份,再也没办法隐藏了。
人们把黄子轩和徐君然的夺妻之恨看做他跟黄家结怨最直接的原因,毕竟不管怎么说,华夏自古以来就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的说法,黄子轩给徐君然带来的伤害,换成任何人都不会轻易忘记。
而林雨晴担心的,却是黄家会报复徐君然,毕竟他这一次,可以说让黄家吃了一个大亏。
京城这个地方,圈子虽说千奇百怪,可大家的根底都不浅,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的,很快就会传遍京城,所以徐君然折了黄家面子之后,一下子就在京城出名了。即便在曹俊伟和陈宏达的圈子里面,不少人对于徐君然也是十分的好奇,甚至于有时候徐君然跟他们见面,都要好好的被询问一番。
到最后,还是曹俊明出面,狠狠的训斥了几个一直揪着这个事情打听的人,才让徐君然的耳根子稍微清静一些。
一篇文章,激起这么大的风浪,是徐君然没有想到的,他原本的打算只是希望能够让某些人收敛一些,却没有想到几位老爷子竟然利用这个机会,对江南的高层进行了一次大换血,这么大的动作。在建国以后都是十分罕见的。
从这个事情上面,徐君然也总结出一个结论来,那就是自己以后一定要谨言慎行。因为随着地位的上升,以及自己在官场上不断的取得成绩,关注自己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稍微不小心的话,万一犯了什么错误,就会会被无限的放大,然后整个事情的结果和你的本意相差千里之遥。
“回去吧,大哥不是说今天谢主任夫妇来做客么?”林雨晴对徐君然柔声开口。打断了他的思绪。
徐君然点点头,谢永强夫妇过来今天来做客,主要是自己让曹俊明请他们过来的,一方面是感谢杜文艳在酒厂广告的事情上面所起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也是感谢一下他们对自己的帮助。
最重要的是,徐君然也希望通过这样,跟谢永强拉上关系。
毕竟未来的一年多时间里,自己可还要在京城呢。
江南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起因不过是徐君然和楚闻天的那篇文章,不管徐君然愿意不愿意,他俨然已经是江南官场上人人避之不迭的屠夫一般存在,李家镇公社那边虽说因为这一次的事情得到了上层的关注,没有人再敢去伸手。可徐君然却已经不能再回武德县了。毕竟官场上有官场上的规矩。自己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看来,分明就是那种不守规矩的下属,而这样的下属,即便有能力有本事,却也让很多领导不敢用徐君然。毕竟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不会出错。万一哪一天出了错误,可就容易被徐君然给掀翻在地的。
所以,在曹老的亲自过问下,徐君然被安排进了中央党校学习。为期一年。
这也是徐君然自己要求的,历史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偏差,原本应该在明年年初发生的一些事情,82年底纷纷发生,徐君然虽说心知肚明未来会发生什么,可也不希望自己卷进去。所以,他干脆想到去党校镀镀金。
1982年10月14日,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认真学习党的十二大制定的现代化建设的纲领和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和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重要一环,是全党的一件大事。
同年11月20日到26日,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京城举行。会议研究了党校的改革问题,使党校尽快由短期轮训干部为主转向正规化培训干部为主,逐步实现正规化,为培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党政干部做出新贡献。12月10日,中央印发《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决定》提出,争取从“七五”计划期间开始逐步做到:凡是担任省、地两级党政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必须经过中央党校培训;担任县级党政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必须经过省、市、自治区党校培训;地市县级党委所管主要领导干部也必须经过地市县委党校的培训。
徐君然很清楚,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党建工作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毕竟后世的理论当中,四个坚持当中,第一条可是坚持党的领导,之后才是坚持改革开放。
而徐君然所缺乏的,就是在党校学习的这份资历。
未来的几年之内,严打的风浪不会过去,徐君然所关注的,是一年之后的一九八四年。
1984年,华夏的改革开放开始向全国推广,思想上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在那之前,华夏经济是叫做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基本上应该说是计划经济时代。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由国家来规定的,徐君然甚至记得,就连两分钱一盒的火柴,一旦出现价格的变动,都要开政治局会议进行讨论。当时大家的观念是我们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价格稳定,像火柴这样一个涉及到每个人使用的东西,尽管很小,但是要上政治局会议上研究,谈价格能不能动,它对整个社会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从84年开始,华夏的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异,最大的变化,就是原本在各地只有政府机构才会拥有的轿车,渐渐的出现在普通人的手里,“下海”这个词,成了很多人都在讨论的话题,停薪留职搞个体,很多捧着机关铁饭碗的人做出了自己人生最大的选择。
摆个小摊,胜过县官。喇叭一响,不做省长。全家做生意,赛似总书记。
话虽夸张,却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特征来。
在那之前,徐君然打算好好的充实一下自己,未来的大潮当中,自己必然要有一番作为才行。
跟林雨晴回到曹俊明的家,金丽和杜文艳正在厨房做饭,林雨晴自然是过去帮忙,徐君然跟曹俊明还有谢永强三个人,来到客厅里面坐下,闲聊了起来。
“君然啊,准备的怎么样了?党校学习可不比大学,要做的功课很多啊。”谢永强笑着对徐君然说道。他已经从曹俊明的嘴里面听说徐君然要去中央党校学习的事情,所以才有这么一说。
曹俊明笑了起来:“是啊,永强说的没错,这党校跟咱们学校不一样,你想好没有,准备主攻哪一门课程?”
徐君然知道,他们都是为了自己好,所以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我考虑主修经济学,说实话,我对于经济方面的事情,还是很感兴趣的。我觉得,咱们现行的经济体制,需要一次彻底的改革。”
曹俊明眉头一皱,迟疑了一下刚要说话,谢永强却饶有兴趣的问道:“噢?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他和曹俊明不一样,曹俊明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希望徐君然能够稳妥一些,不要再出风头了,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华夏就是这样的情况,越是在风口浪尖的人,越容易被人关注,而被人关注的代价,就是任何事情都会被在放大镜的观察当中,稍微一个不小心,你的对手或者敌人,就会抓住你的错误,把你打落尘埃。
而谢永强在中办工作,他每天面对的都是各方面的大佬们,接触的人和事情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对于这方面的事情则是更加关心一些,并且他也知道,徐君然对于改革开放有着很深的理解,从他嘴里面说出来的东西,肯定很有意思。
徐君然当然明白他们的想法,不过在他看来,有些东西自己现在说出来也没有关系,因为不久之后,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面,一样会被提出来的。
“我觉得,既然要搞改革开放,就应该搞一些新东西,特别是在经济体制上。”徐君然看着谢永强和曹俊明,缓缓说道。
他这个提法,倒是让曹俊明跟谢永强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愣了一下,两个人虽说一个如今在基层,一个在中央,可是却都是那种对于理论知识有着深厚功底的人,自然明白徐君然话里面的意思,分明就是直指如今的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问题。
眉头皱了皱,曹俊明道:“现在的提法不好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自我调整为辅,全国一盘棋。”
谢永强则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看了一眼徐君然却没有开口,他忽然对于徐君然没有说出口的那个想法有些期待起来,最近的这段时间,他可是没少听到关于经济体字改革这个事情的议论,在中办那个地方,随便哪一个领导说出来的话,如果传到外面来,恐怕都会引起一番不小的争议。
现在谢永强期待的,是徐君然究竟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
(未完待续)
升迁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天涯岛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好的。”
徐君然开口的一句话,就让谢永强和曹俊明微微一怔,而紧接着他的话,更是让两个人的表情再也无法维持淡定。
“要我说,咱们如今的这个经济体制政策就存在着问题。”徐君然淡定的吐出一句让两个人大惊失色的话,自顾自的说道:“现在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搞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改到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商品经济作为落脚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谈得上真正的深入彻底的进行改革开放。”
曹俊明眉头一皱,沉声道:“这个步子,迈的有些大了吧?”
他是担心徐君然的这种想法,一旦成真的话,会不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变乱,要知道这样的做法,等于是把建国之后的经济体制推翻一样。别说他一个徐君然,就算是高层的领导,恐怕也不敢轻易说这样的话吧。
谢永强同样眉头紧锁,徐君然的这个提议很大胆,甚至可以说在现如今的情况下,他这个提法算得上是异想天开,离经叛道,换成一般人的话,一定会开口反驳他。
但是,谢永强却觉得,徐君然说的很有道理。
“君然,这话你跟我们说说也就罢了,到了党校,可不要随便说。”谢永强沉吟了半晌,缓缓对徐君然说道。虽然他身在中央办公厅,消息比较灵通,但是有些东西却是现在不能透露出来的。
徐君然听到谢永强的话,轻轻点头:“放心吧,两位哥哥,我知道该怎么做。这次去党校学习。我光听不说,可以了吧?”
他很清楚,在明年的三中全会之前,自己的这种说法是不能够在公开场合宣扬的,毕竟刚刚他所说的东西,在记忆当中,是由最高首长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可以说,这是华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端。要知道现在市场经济在高层意见不是完全统一的。很多老领导都认为,计划经济才是共和国最好的发展方向。尽管实践已经证明那是一种错误的路。
不过徐君然也知道,这个事情弄不好谢永强肯定会向上级汇报的,到时候最高首长能不能知道,就看自己的运气了。
八十年代的华夏就是这样,高层的意见尚且不能统一。在这个背景下,要从计划经济为主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上面来,怎么转,显然,不可能一下子把价格放开,跳到市场经济,第一是条件不允许。所有东西都是计划管制的,一下放开了以后,社会会混乱到什么程度,这是从效果上来说。从政策指导思想上。也不可能,你想我们刚刚统一了从计划经济为主可以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尽管是商品经济,还是有计划的。你怎么可能说国家什么都不管呢,那肯定也不行。在这个方向上怎么改。就变成一个当时整个经济改革面临的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怎么做才能够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徐君然很清楚事情的结局,却不想成为某些人的棋子。
“你能这么想就好,有些事情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但是我保证,以后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谢永强信心满满的对徐君然说道。
徐君然笑着点点头,可心里面却微微有些担心起来。
现如今的华夏大地上,改革的口号喊的震天响,一种名为浮躁的情绪渐渐的蔓延开来,徐君然可是清楚的知道就在一年多之后,即将挂牌成立的天涯行政区汽车走私泛滥,在国内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一切的原因,与当时改革派急于求变的心态是分不开的。当时的负责人到天涯上任之际,曾有中央领导说,中央和省里面对天涯要无为而治,最起码三年内一不要打棍子,二不要给“绳子”。首长南巡后,更有领导鼓励说,你在天涯岛工作,胆子大一点,怎么快你就怎么搞。
然而,从制度的角度看,天涯事件无疑是开了一个极恶劣的先例。它使得华夏的经济变革逐渐滑向对制度的肆意穿越,法律形同虚设。任何行为以改革之名,都可以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创造性破坏,这种做法一直得到默许和宽容。在很多时候,人们对制度的漠视与背叛甚至在道德心理上竟变得高尚起来,其后果则是整个社会环境日渐灰色化,制度和道德底线被轻易击穿。
社会舆论对此次事件的评价,最生动地体现出华夏改革过程中的观念紊乱和制度悖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官员和企业家们的经济行为的法律判断一直非常迷乱,甚至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阶段性,最终,只好落到其本人有没有“受贿”这个具体的细节上。殊不知,一个官员的决策行为或企业家的商业活动是否违法,与其个人有否受贿,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关联。
徐君然不希望出现这种事情,从内心深处来说,他希望华夏的改革开放之路,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对了,谢大哥,你对天涯岛这个地方熟悉吗?”徐君然看着谢永强问道。
谢永强眉头一挑,微微有些诧异:“倒是不怎么熟悉,怎么了,那个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吗?”对于天涯岛,谢永强的了解也不多,除了那些文学影视作品之外,对这个岛屿的了解,真就不太多。
徐君然笑了笑,摇摇头道:“没什么,只是听一个朋友提起而已。”
他自然不会说,未来的一年之后,最高首长会莅临天涯岛视察,并且中央下令于八四年成立天涯行政区这一副省级单位,归属岭南省人民政府管辖。
在那个酷热难当夏天,汽车像潮水般涌进天涯岛,全部停在天海市内外,密密层层,一望无际。工商局积极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家办理“罚款放行”手续,只消罚款四五千元,盖上一枚公章,这辆汽车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装船出岛了。在这中间,贪污、行贿、受贿、套汇,所有作奸犯科的活动均在阳光下公然进行。事后清查,在短短半年里,天涯一共签了8.9万辆汽车进口的放行批文,对外订货7万多辆。
实际上,按照中央关于《加快天涯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的规定,天涯行政区可以根据需要,批准进口工农业生产资料,用于生产建设;可以使用地方留成外汇,进口若干海南市场短缺的消费品。,但是《纪要》又明文规定上列进出口物资和商品只限于天涯行政区内使用和销售,不得向行政区外转销。
这件事情,即便过了很多年,也没有人能够分得清楚究竟是对还是错。原本只是为了又快又多地利用政策,完成原始积累。却没想到被人利用,一下子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徐君然有时候都替那位被撤职的行政区负责人悲哀,从始至终,他个人以及家属从未在此事当中获取一点私利,甚至在被免职之后,他还有些后悔的说,这个事情错就错在,没有完成党和政府的嘱咐,让天涯岛的经济发展起来。
徐君然对此并不介意,站的位置没有那么高,考虑的事情也就没有那么多。
他所担心的,是不希望曾文钦的父亲因为这个事情受到牵连,毕竟上辈子,曾老因为这个事情被诟病许多,一直到他离休都没有停止过对这件事的争议。甚至于还影响到了曾文钦后来的仕途,要不是老战友的帮衬,曾文钦甚至都要受到牵连。
“好了,你们几个,就别研究国家大事了。”这个时候,金丽的声音从厨房里面传来,她笑着说道:“菜都上桌了,几位大老爷可以用膳了,难不成要我们几个端到客厅吗?”
跟杜文艳和林雨晴相比,金丽的性子更加开朗一些,再加上又是大嫂的身份,所以说起话来也就随意一些。
曹俊明笑了起来,对徐君然和谢永强说道:“走吧,再不去的话,保不齐要饿肚子喽。”
几个人站起身来到厨房,坐下之后,金丽一边给丈夫等人拿酒一边对徐君然问道:“君然你这次去党校学习,那李家镇那边的工作怎么办,不会有什么变化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