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晨光路西法
“是啊,老李换办公室……”男人话还没有说完,却一下子猛然抬起头,看向坐在门口椅子上的徐君然,嘴巴张的大大的,眼睛瞪了起来仿佛看见什么奇怪的事情,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脸上露出笑容,徐君然慢慢站起,张开双臂,对有些目瞪口呆的男人道:“大哥,我回来了。”
男人的眼眶微红,站起身绕过办公桌,来到徐君然的面前,跟他使劲的拥抱了一下,然后才慢慢的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徐君然微微一笑:“大哥,这才几天不见,你怎么跟女人似的了,这可不像咱们宿舍里木头一样的曹老大啊。”
曹俊明伸手在宿舍自己最疼爱的老幺弟弟脑袋上敲了一下,笑骂道:“你啊,就是个闷葫芦,为什么出了那样的事情,却不搞是我们,偏偏自己一个人跑回江南?”
眼中闪过一道寒芒,徐君然看着前世今生最尊敬的人之一,缓缓说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嘛!”
升迁 第五十五章 今非昔比
(求收藏,求推荐票,求点击!三八妇女节,祝愿大家节日快乐!)
如果说徐君然在京城还有可以信任之人的话,曹家兄弟无疑榜上有名。能在隐忍数十年之后为故友复仇,这两兄弟绝对是那种重情重义的人,更不要说曹俊明前世更是把女儿嫁给徐君然。
“大哥,我这次回来,是有事请您帮忙。”
坐下之后,徐君然也没有客气,而是直截了当的对曹俊明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曹俊明今年三十六岁,属于比较早上山下乡的那一批知识青年,在东北苦寒之地糟了不少罪,恢复高考之后,他考进了京华大学,成为那一批学生当中年纪最大的几个人之一。
在徐君然他们宿舍里,这位老大哥是亦兄亦父的角色,宿舍六个人当中,徐君然读大学的时候年纪最小,才17岁,剩下的那几个,大多数都是二十六七岁,只有曹俊明的年纪最大,自然担当起照顾弟弟们的角色。
原本他以为自己把弟弟们照顾的很好,没想到徐君然好不容易交个女朋友,却被黄子轩给害的前程尽毁不说,甚至于郁郁而终。所以前世曹俊明对此是自责不已,即便日后走上高级领导干部岗位,对黄家的心结也是难以去掉。
按照徐君然前世了解到的情况,原本黄家被攻击的时候,是有机会翻身的,因为当时跟黄家对立的派系势力跟黄家旗鼓相当,两边谁都奈何不了彼此,处于一个僵持的平衡阶段。
但就在那个关键时刻,已经成为一大派系领袖的曹俊明,竟然力排众议,断然向黄家出手。
而动手的第一击,就是冲着当时已经是部级高官,有希望问鼎中枢的黄子轩!
在一众同学的配合之下,黄子轩很快身败名裂,黄系也在此次事件当中土崩瓦解。
现在想来,徐君然看着曹俊明不由得感慨万千,谁又能够想到,这位看似和蔼可亲的大哥,竟然是有那种决断力的铁腕人物呢?
“你的事情一会儿再说,这样,我打个电话,晚上你跟我回家见见老爷子,他一直就很欣赏你的文笔。如果可能的话,你进中央办公厅,给老爷子当秘书,怎么样?”曹俊明认真的对徐君然说道。
中央办公厅是为党中央、中央直属机关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党组织服务的办事机关,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设置始于建党初期,当时称中央秘书厅。主要职能是负责党中央文秘、会务工作,中央重要工作部署贯彻落实的督促检查,中央指示、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的转达和催办落实;负责全国党政系统的密码通信和密码管理,负责中央文件和机要文电、信件的传递工作,承担全国有关商用密码的科研、生产、销售、使用等管理工作,负责全国密码保密工作;负责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安全警卫、医疗保健,担负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活动场所的警卫任务;围绕中央总体工作部署,收集信息、反映动态、综合调研,承担部分中央文件、文稿的起草、修改和中央文件的校核工作;负责为中央制定党内法规和领导国家立法的具体服务工作;负责中央档案资料的接收、征集、整理、保管、利用和研究,负责全国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归口管理党中央直属各部的后勤服务,联络、处理中央各部门共同性的社会事务工作;承担中央交办的其他事项等。
而如今曹俊明的父亲,如今正是办公厅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让徐君然去给父亲做秘书,无疑是想要拉徐君然一把。
徐君然摇摇头,他自然不能告诉曹俊明,用不了一两个月,中央就会调整班子,曹老爷子将会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经济工作。
“大哥,我现在在老家的公社做党委副书记。”徐君然看向曹俊明,微微一笑道。
“公社党委副书记?”曹俊明一怔,随即笑了起来:“想不到啊,咱们当中最讨厌仕途的你,却是第一个下基层的。”
顿了顿,他说道:“你二哥要是听说,不定怎么高兴呢。临回岭南的时候,他还想要找黄子轩的麻烦,结果被我拦住了。我的意思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早晚他有落在咱们兄弟手里的时候。”
普通的话语,可在徐君然的心中却泛起了滔天巨浪。原来从大学毕业的时候,养父的几个同学,已经打定主意要对付黄子轩了。
“二哥的性子就是急,我过几天还打算去岭南找他帮忙呢。”徐君然缓缓说道。
“岭南那边他熟。”曹俊明点点头:“对了,你还不知道吧,你二哥的爸爸,刚刚被任命为岭南省委第一书记。”
“什么?”徐君然诧异的抬起头,微微一愣的问道,脸上充满了震惊:“不是说是省长么?”
其实他脸上的诧异表情是装出来的,对养父前世的几个同学家世徐君然早就知道了,老大曹俊明和老二曾文钦家里都是高官,老大的父亲最后做到巨头之一,而曾文钦的父亲最后也是副国级高官。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关系在,徐君然才有把握让李家镇公社的建筑队,在鹏飞市立足。
“上面的意思,我们哪里猜的准呢?”曹俊明笑着说道,很明显为曾文钦高兴。想了一下,他又说道:“小六儿,你跟大哥说,真不想回京城么?你放心,有老爷子出面,没人敢动你。”
徐君然知道,他是担心自己是不是怕黄子轩。
摇摇头,徐君然对曹俊明低声道:“大哥,我既然走了仕途,早晚都要跟黄家碰面的。他黄子轩就像您说的,跑不了。不过现在我没空搭理他,这次来,我是想求您帮我一个忙。”
曹俊明眉毛一挑,却没有马上说话。徐君然知道,他每次挑眉毛的时候,就是表面他正在思考着重要的问题。
半晌之后,曹俊明才轻轻点了一下头道:“既然你坚持,那大哥就不勉强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徐君然笑了起来,抬手从包里拿出那份自己写了很久的稿子,递给曹俊明道:“大哥,您看看这个。”
升迁 第五十六章 余地
曹俊明接过徐君然递过来的稿子,认真的看了起来。
半晌之后,他抬起头,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小六,你知道你写的这个东西要是发出去,会有多大的风险么?”
曹俊明看向徐君然,脸色十分的严肃。
《坚定不移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华夏特色的社会主义》。
徐君然的字很不错,因为从小被母亲和吟月先生要求联系书法的缘故,徐君然的书法虽然算不上登堂入室,可也绝对是让人眼前一亮。但是更让曹俊明关注的却是徐君然在这篇文章当中所写的内容。
徐君然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华夏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华夏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这种论调可以说曹俊明并不陌生,是现在有些改革派所提倡的,他们认为,现在国家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所以,要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经济特区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之一。
如果这个说法放在二十年之后,毫无疑问被证明是正确的。
但是,在如今这个时候,尤其马上要召开党代会的关键时候,徐君然的这篇文章在曹俊明看来无疑等于是自寻死路。
“大哥,您的意思是?”徐君然看向曹俊明,故作不解的问道。
曹俊明摇头苦笑,伸出手指指了指上面,苦口婆心的说道:“上面现在还为特区的事情争论不休呢,你觉得你这个时候把这个文章发出去,合适么?”
徐君然一笑:“那大哥,您是哪一边的?”
曹俊明的脸色一阵变化,最后还是叹了一口气说道:“老爷子跟那位几起几落的老爷子是战友,自然要站在一起,你说我能站在哪一边?有时候,有的事情是没得选的。”
他的话虽然有些无奈,可是徐君然却明白,自己这位大哥骨子里面还是有些保守的,对于如今保守派占上风,改革派被压制的局面,他实际上并不看好,奈何自家老爷子跟那位几起几落的老人是战友,感情深厚,所以他也不得不成为改革派的人。
而且,徐君然还知道,曹俊明此时是改革派之中,理论方面的顶尖人物,就连曹老爷子的很多讲话当中体现出来的理论,都是由这个大儿子来负责形成文件对外发布的。
徐君然更知道,就是凭着这个原因,未来曹俊明才会走到更高的位置上去。
曹家在这一次的站队当中,走了一步险棋,也走了一步好棋。
“大哥,那您觉得,我有选择的余地么?”徐君然忽然对曹俊明问道。
曹俊明一怔,随即明白徐君然指的是什么,他指的是黄家的那个黄子轩,得罪了这样的一个人,徐君然除非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否则这辈子注定要碌碌无为了。或者等到黄家倒台,他也许会有机会东山再起,不过以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徐君然这辈子估计是等不到黄子轩倒霉的时候了。
这正是养父上辈子的写照,黄子轩风光了半辈子,也让徐君然的养父抑郁了半辈子,直到临死之前,相信他对黄子轩的恨,都难以忘记。毕竟同时代的人,几乎都成了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只有他一个人孤独终老,碌碌无为的虚度了大好年华,成为一个普通干部。
“君然,你听大哥说,这个事情,你要是牵扯进去……”曹俊明犹豫了一下,还想要说什么。
徐君然微微一笑:“大哥,我既然得罪了黄家,黄子轩肯定不会轻易放过我。如果不出意外,我就算自己不要求回江南,他也会想办法让我无法在京城立足。所以,我如果想要跟他抗衡,就得逼着他不敢动我!”
曹俊明默然不语,徐君然说的一点都没有错,黄家如今在京城正是势大的时候,中央有意设立顾问委员会,让那些年纪大了的老干部们退居二线,而黄老爷子则是顾问委员会的副主任,主持工作的那种,甚至比曹家老爷子资历还老。
有这样的身份在,黄子轩根本就不会害怕任何人,这也是为什么他明知道曹俊明和徐君然的感情,还敢于对付徐君然的原因。很明显,衙内当中也有顶级衙内和普通衙内的区别。
黄子轩,就是那种可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大衙内。
话说到这个份上,曹俊明已经明白了徐君然的想法,不外乎是要出名,出大大的名,成为中央领导眼中关注的人,这样就使得黄子轩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对付他。
“可是,这实在是有些急了。”曹俊明看向徐君然说道。
徐君然摇摇头:“黄子轩的哥哥黄子齐,如今正在我们全州市做组织部副部长。”
曹俊明脸色微变,一下子明白为什么徐君然要如此着急的把这个文章发出去,他是担心黄子齐暗中给他使绊子。
想了想,曹俊明点点头道:“那好,这个文章,我托人给你发在京城日报上面。署名就用咱们俩的吧。”
心中闪过一丝暖流,徐君然知道,曹俊明这是担心自己受到冲击,一个人承担这种事情压力太大,这才主动要求跟自己一起署名。之前大学的时候他们就在一起署名向报社投过稿子,而现在,则是为了保护自己。
毕竟说起来,曹俊明可是改革派的急先锋家里的人,谁都说不出什么来。
“都听大哥您的。”徐君然轻轻点头:“另外,我要是没记错的话,黄子轩,是在中宣部吧?”
曹俊明点头:“没错,黄子轩现在是中宣部的科长,这个文章即便是送到京城日报,最后也是要通过中宣部政审的。”
徐君然的眉头也皱了起来,他倒是不知道,黄子轩的官,升的居然这么快。
这个事儿,自己还得想办法把姓黄的扯进来。
(求收藏,求推荐票,求点击!)
升迁 第五十七章 英雄
(求收藏,求推荐票,求点击支持!三江明天就要结束了,大家有三江票记得投给晨光噢!)
徐君然清楚,现在这个局面下,自己想要把黄家扳倒是不可能的,只能够等待机会。
而最重要的则是,要想办法让黄家不敢动自己。
徐君然可不觉得,黄子齐那个市委组织部长会一直保持沉默,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用不了两年,黄子齐就会成为全州市委组织部长,并从这个位置上开始一路平步青云,最终从全州市委书记的位置上进入省城,成为江南省的高官。
真要是那样,自己这一辈子估计也逃脱不了他的压制。
所以无论如何,徐君然知道,自己必须要想到一个办法,让黄家非但不能动自己,还得帮着自己善后。
“大哥,这样吧,文章的事儿您就暂时先放一放,我再琢磨琢磨,看能不能发到内参上。”徐君然想了想,对曹俊明说道。
曹俊明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过来,摇摇头道:“你这又是何必呢?”
他也不是笨蛋,很快就明白徐君然这是要给黄子轩下战书。
徐君然也不点破,只是微微一笑道:“毕竟是老同学,我得让他知道,我徐君然又回来了!”
叹了一口气,曹俊明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点头。
徐君然考虑了一会儿,决定速战速决,既然跟曹俊明见了面,剩下的事情就要尽快办好才行。
“大哥,还有个事儿得您找嫂子帮忙。”
曹俊明的妻子名叫金丽,如今正在农科院上班,金丽的父亲,是华夏农业方面的专家。
“怎么了?”曹俊明也知道,徐君然是那种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肯定不张口求人的性子,上学的时候宁可一顿啃一个馒头都不愿意张嘴求人的家伙,今天却转了性子求自己,这让他很高兴。
徐君然就把自己想要在李家镇搞稻田养鱼的事情给说了出来,最后他说道:“这个事儿,我想请嫂子帮帮忙,以农科院的名义下去在我们公社搞个试点,这样县里面也好支持支持我们。”
曹俊明点点头:“这个是小事情,我回头跟你嫂子说一声,让她申请个项目,然后带个考察组去全州转一圈,就能给你办了。”
徐君然一阵苦笑,自己在全州和严望嵩以及杨维天挠头不己的事情,人家一个电话而已,真是让人不得不感慨。
从包里面把关于稻田养鱼的资料都拿出来,徐君然递给曹俊明,这是他花了两个晚上写出来的,相信应该能够给曹俊明的妻子一些启发和帮助。而且徐君然也相信,看了这些资料,农科院那些做学问的教授们,肯定愿意去武德县走一走的。
曹俊明不懂这些,不过他也知道徐君然对农村老家的感情,自然把这个事放在了心里。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徐君然这才说道:“对了,大哥你帮我订两张去岭南阳州市的火车票。”
“你要去岭南?”曹俊明有些诧异。
徐君然点头:“我准备搞个建筑队,让二哥帮忙。”
眉头皱了皱,曹俊明道:“不合适,那边的工程是不少,不过你这么贸然过去,就算你二哥想帮你,也很难。”
他这么一说,徐君然顿时有些奇怪起来,看向曹俊明道:“大哥,怎么了?”
曹俊明耐着性子解释道:“这个事儿,不是你想的那么容易。你先别着急去岭南,晚上叫上俊伟,咱们好好聊聊。”
抬头看了看外面,曹俊明又道:“走吧,我也差不多下班了。”
一路上,不断有人跟曹俊明打着招呼,徐君然打趣道:“大哥,你可是名人啊。”
曹俊明拍了他一下道:“谁像你,整天在宿舍和图书馆学习。”
两个人出门坐上公交车,很快就回到了曹俊明的家。
这个时候,大家住的一般都是单位的筒子楼,几家几户挤在一层当中,很是热闹。不过好在曹俊明两口子的身份都不一般,倒是没有像别人那么艰苦,住在了恭王府附近的一栋单独小楼里面,这是单位分给金丽父亲的,不过老爷子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妻子又早亡,所以就让女儿和女婿跟自己一起住了。
金承佑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带着一副眼镜,看到女婿带着一个年轻人进来,微微一愣,就听见曹俊明笑道:“爸,这是君然,我们宿舍的老幺,您还记得吗?”
徐君然走上前一步,恭恭敬敬的向老人鞠了一躬:“金伯伯您好,我是徐君然。”
对于这位老人,他是怀着深深敬意的。
金老是享受国家重点津贴照顾的高级专家,可他却并不是那种坐在办公室里面不出门的人,就连八十多岁还要下农田去考察,为农村稻种改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就连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是在稻田边上度过的。而他临终之前,手里握着的,是一株稻苗!
这样的人,值得他尊敬。
有人说,三十年后,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改革开放30年给华夏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城市和农村,都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八十年代的三大件,“电视、手表、自行车”已被历史前进的车轮所淘汰,“电灯电话,洋犁子洋耙”的理想,已变为现实,彩电冰箱陆续进入寻常百姓家中。由于群众收入的连年递增,住房条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往日的土坯房、茅草房已成为人们忆苦思甜的参观地。
然而当人们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的时候,精神生活的逐渐流失不得不让人担心害怕,如粗话张口就来、对不文明现象熟视无睹等等,这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当有人孤军奋战在打假第一线的时候,多数人的默默无闻,让他却孤掌难鸣;当我们在为地震中失去亲人而痛不欲生,当全世界的目光在注视着华夏一个弹丸之地的时候,有些个人和企业却在发国难财……
没有精神的失落哪来的贪污受贿,没有物欲横流哪来的不公平的现象。
而与之相反的是,八十年代,不缺乏英雄!
徐君然不止一次的听说过金承佑的名字,此时此刻见到这位老人,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
对于一个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人来说,这位老人,就是英雄。
升迁 第五十八章 非专业建议
晚上六点多,金家小楼二楼。
老爷子金承佑一脸严肃的戴着自己平时不戴的老花镜,仔细的看着徐君然交给曹俊明的那些资料。
在他的身旁,徐君然和林雨晴一脸紧张的看着他。而曹俊明则是跟妻子金丽在低声说着什么。
不远处,一脸无聊的曹俊伟正拿着一本杂志看着,不时小心翼翼的抬头看向几个人的方向,嘴里嘟哝着什么。
“小徐,你觉得,稻田养鱼,在农场可以搞?”
看向徐君然,金承佑认真的问道。
徐君然表情严肃的点点头:“金老师,我觉得可以,因为之前我就听家乡的老人说过,他们小时候就在稻田里面捞到过鱼。”
他其实还有句话没说,稻田养鱼后世在全国推广,尤其是江南诸省的推广,就是由金承佑推广的。
金承佑点点头,对身边的女儿道:“看来我的想法还是正确的,在农村推广水田养殖,还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金丽听了父亲的话,也点头说道:“是啊,看来咱们的研究方向没有问题,可为什么之前的实验,会出现土地减产和鱼苗死亡的情况呢?难道真的是土壤问题?”
两个人干脆旁若无人的开始探讨起来实验当中的某些地方是不是出错了,把徐君然等人就那么晾在了一旁。
曹俊伟已经是见怪不怪,倒是林雨晴露出一个目瞪口呆的表情来,她怎么也没想到,原来高高在上的科学家,工作起来居然是这个样子,一点都不像自己猜的那么庄重。反而,反而更像是普通的工人在争论某个技术。
徐君然却是眉头轻轻的皱起,他听的出来,金承佑父女两个人争论的焦点,应该是稻田养殖方面的问题。
只不过,金丽的观点是稻田养殖的技术还不成熟,需要再观察观察,而金承佑则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把这项技术推广到全国地区,用以解决农民生活水平不高,收入不高的问题。
“他们父女俩就是这样。”曹俊明对徐君然和林雨晴抱歉的笑了笑道。
林雨晴自然是红着脸摇头,刚刚曹俊伟介绍她的时候,直接就说她是徐君然的媳妇,曹俊明倒是没说什么,只是上下打量了林雨晴一番,那种审视的目光,着实让林雨晴害羞不已,毕竟自己跟徐君然实际上并没有那种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