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升迁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晨光路西法
“老书记,杨县长,这几天县里查获不少无证经营的小商小贩,他们极大的破坏了我们县里的经济发展秩序,我看应该严肃处理!”
他今天是憋着一股气来的,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让常委会作出决定,严厉打击小商小贩的行为。
秦国同很清楚,老书记严望嵩对于这一切是最讨厌的,只要自己表现的态度坚决一点,就能够获得严望嵩的支持。到时候只要严望嵩做出决定打击小商小贩,就等于是自己挖了一个坑掉进去。
他可是在市委张书记那里得到了消息,国家正在酝酿大力推广个体私营经济,到时候严望嵩这个老骨头就得滚下台去,自己就有机会争一争这个县委书记的宝座了。
至于杨维天,秦国同虽然没有掉以轻心,却也相当的放心,杨维天不是傻子,这个时候明哲保身才是最重要的。自己之所以敢设计严望嵩,正是因为市委有人暗示自己,否则借秦国同几个胆子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对付盘踞武德县几十年的严望嵩。相信杨维天应该也接到了他身后的那人给予的警告,不然自己派公安局程宏达去抓人的时候,杨维天也不会保持沉默。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自己这边,严望嵩只要表态,就等于踏入这个局当中,必死无疑!
秦国同表态之后,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白天佑眉头一皱道:“秦书记,话不能这么说,这些小商小贩也只是把自家的东西拿出来换点粮票、布票什么的,不用上纲上线吧?”
白天佑是转业军人出身,在县委常委会当中不属于任何人的派系,一贯是铁面无私的典范。
六七十年代,县委县政府的功能尽失,县里面的工作主要由革委会来履行,纪委等部门就更不用说了,完全失去了党内监督的作用。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逐渐恢复了政府党委各个部门的功能。
而现在这个时候,纪委刚刚恢复工作,白天佑是省城下来的干部,听说跟省纪委的某位领导有着很深的关系,平时不苟言笑,也不怎么跟其他的常委来往,就连县委的几个领导,对这位冷面书记,都颇为忌惮。
秦国同脸色一变,很明显对于白天佑也是极为忌惮的,只不过此时他心中却是很有底气,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有市里面的大人物支持,另外一方面却是因为昨天他已经跟严望嵩汇报过了,在他的汇报当中,那些小商小贩被描绘成了一群妄图通过资本主义的手段来攫取国家财产的不法之徒,用秦国同的说法:“这些人,不抓不足以平民愤!”
天知道,他所谓的“民愤”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结论。
沉吟了一下,秦国同对自己的好友,宣传部长沈勇敢使了一个眼色,沈勇敢是秦家寨的女婿,两个人在县委当中一向都是同气连枝共同进退的,这个时候自然也要靠盟友帮忙了。
沈勇敢咳嗽了一声,看向白天佑,斟酌了一下自己的语言才说道:“白书记,我看秦书记说的这个事情确实值得我们注意一下,现在中央对于计划经济下个体经营的方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各种文件上面也没有明确下来,就连经济特区,也仅仅是在几个地区进行试验。我们武德县这个时候如果放任这些个体商贩的作为,岂不是要变成旧社会那种商人满地走的情况么?”
他也是个聪明人,知道老书记严望嵩最讨厌的就是旧社会,因为他是苦出身,对那些盘剥农民的资本金是最为厌恶的。
果不其然,严望嵩的眉头皱了起来,虽然没有说话,可脸色却微微有些阴沉。
沈勇敢决定趁热打铁,继续说道:“要我说,对于我们县内出现的小商贩们,我看可以适当的予以教育,没收他们的非法所得,并且让他们保证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但一定要动用各种手段,包括宣传教育等等,让全县群众明白,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么一番正义凛然的话说出来,如果不是杨维天早就知道他们背后的阴谋,甚至于都要叫一声好了。
白天佑却有些不甘心,他虽然不知道这秦国同搞什么花样,可凭着军人的直觉和正义感,白天佑觉得,不过是贩卖一点自家产的蔬菜水果什么的,根本就不必如此上纲上线,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社会,让老百姓吃饱饭才是实在的。一个年年靠着国家救济才能度过春荒的穷县,还考虑什么乱七八糟的思想问题呢?
当然,这种想法也只是在他的心里想想罢了,白天佑虽然耿直,却并不傻,自己心里的那个想法,放在过去那是属于大逆不道的言论,是要被批斗的,即便是现在的这个情况之下,在一切形式都没有明朗化之前,还是要小心谨慎一些比较好。
对于秦国同,白天佑可是揣着十二万分小心的,这个人是靠着造反起家的,能混进干部队伍当中,也是因为他跟市委的主要领导有些关系,在官场之上,宁可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但小人却是真真得罪不起的。
官场之道在于只栽花少栽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兵戎相见,不死不休,所以白天佑也只能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之后就闭口不言,毕竟老书记严望嵩还没有表态,自己说的多了,弄不好会引起他的不快来。
其他的几个常委大抵上都是这个态度,甚至包括李东远这个铁杆严派在内,都没有表态,大家都清楚,这个事情最终的决定权肯定要在老书记的手上,他不开口,所有人开口都没用。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严望嵩的身上。
严望嵩一直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抽着自己的旱烟,一口接着一口的,浓浓的烟味很快就弥漫着整个会议室,因为旱烟比较呛人,有不太习惯的人闻到之后,忍不住咳嗽了起来,发出一阵阵的声音。
伸手美美的吸了最后一口旱烟,把烟卷放到了桌上面,这桌子上有个烟灰缸,说是烟灰缸,实际上就是一个装了半瓶子水的罐头瓶子,这还是严望嵩的主意,省的万一烟没掐灭,再烫坏什么东西,毕竟现在这物件不多,县里面钱也紧,有啥子东西万一用坏了,修都没有钱。
“我说杨县长,你学问高,你给我说说,这小商小贩属于什么行为?”
严望嵩开口的第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是微微一愣,因为他没有问秦国同,却把话题引向了杨维天。
难道说,老书记要找杨县长的麻烦?
所有的常委们心里都闪过这么一个念头,只不过大家脸上的表情和心里的想法却各不一样。
秦国同和沈勇敢这些人是高兴,他们巴不得严望嵩跟杨维天发生冲突,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浑水摸鱼了。
而白天佑等人则是心里有些不解,毕竟老书记德高望重,杨县长又是一心工作的人,他们并不希望看到两位党政负责人发生冲突,如果可能的话,大家最好还是把心思用在发展武德县的经济上面。
至于李东远,却是满脸的诧异和不解了,作为严望嵩的心腹和徐君然的长辈,他可是亲耳听到徐君然说过,严书记现在和杨县长之间没有什么误会,两个人合作的很不错。而徐君然的任命和其他的一些事情,也让李东远隐隐觉得徐君然说的没错。可就在这个时候,严望嵩竟然把秦国同挑起的这个事情,引向了杨维天,这是为什么?
就在大家纷纷感到十分好奇的时候,杨维天想了想说道:“这个事情,我觉得似乎有些过了,老书记您看呢?”
严望嵩出人意料的点点头:“是啊,我也觉得有些过了,不但是过了,而且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了!”
说完,严望嵩老爷子转头看向了秦国同,瞪起眼睛问道:“秦国同,我问你,公安局的任务是什么?”
秦国同一呆,还没等他回答严望嵩就自问自答道:“要我说,这公安局就是保护老百姓不被犯罪份子侵害,保护群众利益的。可你看看程宏达手下的这些人,放着违法犯罪份子不去抓,没事把眼睛盯在卖菜的、卖杂货的身上,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老爷子的眼中闪过一道寒芒:“秦书记,你觉得呢?”
那一刻,秦国同觉得自己仿佛被一只刚刚在打盹,现在睁开眼睛的老虎给盯上了!





升迁 第九十八章 老虎
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句话,有时候并不一定是贬义的。
起码,此时此刻用在严望嵩的身上,杨维天一点都不觉得这是贬义词。
几十年的官场经验果然不是白给的,严望嵩让杨维天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老狐狸。
举重若轻不说,关键他今天唱的这一出戏,一下子就让秦国同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杨维天自然知道秦国同打着什么主意,虽然对于个体私营经济的问题上面还有些争议,可杨维天却可以肯定,国家对于个体户的管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定会有一个结论,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时候武德县把个体户处分了,搞不好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是要承担责任的。但杨维天可以肯定的是,秦国同绝对没有那么好心会提醒老书记严望嵩,搞不好这次的事情就是他挖的坑。
联系到前几天自己在市长那里得到的暗示,杨维天这种判断就更加的确信了一些。
杨维天是市长朱逸群提拔起来的,自然是属于市长的心腹,每次去市里也肯定要到市政府向朱逸群汇报工作,就在前几天的汇报之后,朱逸群隐约的暗示杨维天,武德县近期将有一些变化,希望他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
一般的情况下,领导如果要一个人摆正位置,不外乎是处于站队的时刻。
官场之上,站队可是很有学问的,或者说,官场最大的学问就是站队。身处官场,是保持独立人格,还是违心做“孙子”?这是每一个官场中人都要面临的抉择。
站队。选择跟谁站在一起,这是一种考验,是一种判断,也是一种智慧。然而,更多的时候,这更是一种人格的博弈。一边是憋屈的正义,一边是显赫的权力;一边是卑微的尊严,一边是现实的升迁。是保持独立人格,还是违心当孙子?如同杨维天一样,很多人常常面临着这样痛苦的抉择。他们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小心翼翼地避免自己不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对于杨维天来说,如果放在一个多月之前,他肯定会选择明哲保身,对秦国同给严望嵩下套的这个事情选择视而不见。毕竟自己的顶头上司都给了暗示,再加上严望嵩跟自己本身不是一个派系,两个人的关系又不怎么样,而且严望嵩倒台之后,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自己有机会接任他的县委书记。结合这些事情,假如不出意外的话,杨维天肯定会跟徐君然上辈子记忆当中一样选择做壁上观。
还好有徐君然!
想起那个小子,杨维天的嘴角不由得泛起一个笑容来。正是因为有了他,杨维天才跟严望嵩有了合作,两个同样希望武德县发展起来的领导有了沟通和合作之后,他带来的好消息让杨维天不得不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向严望嵩伸出援助之手。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君然搞的那几个项目,可以算得上是杨维天和严望嵩合作的。
严书记和杨县长,此时此刻已然在不知不觉当中成了一条线上的蚂蚱。
心里面无奈的苦笑了一下,杨维天甚至想过,徐君然那小子不会早就料到会有这个局面,所以才牵线搭桥,让自己跟严望嵩通力合作推动李家镇公社的那么多事情,然后又给自己描绘了那么美好的未来蓝图,目的就是让自己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看了一眼脸色有些苍白的秦国同,杨维天稍微对他有那么一点同情,苦心琢磨的计划,毁在一个小年轻的手里,不知道他知道真相之后,会不会气得吐血。
不过说实话,杨维天倒是真的很想看看秦国同吐血的样子。
抬起头看了看不动声色的严望嵩,杨维天叹了一口气,这老爷子可精着呢,徐君然估计已经把利害关系跟他说清楚了,否则一向对路线问题看的最重要的老书记,怎么可能对个体户的问题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呢?更不要说刚刚严望嵩的那一番话,非但没有指责秦国同,反倒是把责任都推到了县公安局的身上,摆明了是让秦国同做出选择。
跟程宏达一起承担责任,还是主动跳出来对个体私营经济大加鞭笞?
很明显,秦国同固然有心维护程宏达,可却绝对不敢把自己弄到国家政策的对立面。
杨维天淡淡的看了一眼秦国同,缓缓开口道:“严书记,我觉得秦书记应该也是一时失误,没有考虑周全,他也是为了咱们全县的工作考虑,所以才会觉得这些个体户会扰乱咱们的经济秩序。公安局那边,程局长的工作确实有失误的地方,不该随便抓人。我看这样吧,让公安局给个体户们道个歉,东西还给他们,这个事情就这样吧。”
秦国同先是一愣,有些奇怪杨维天怎么会为自己说话,可说着说着,他的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起来,杨维天的意见分明就是把程宏达给装进去了,虽然他没直接说,可放人道歉的事情一旦做出来的话,自己还怎么算计严望嵩呢?
正要说话,秦国同却听见严望嵩咳嗽了一声,严肃的点点头道:“县长说的很有道理。我说老秦啊,你也是咱们武德县的老人了,这乡里乡亲的,那些人不过是为了生计卖一点家里自产的东西,何必要逼的这么狠呢?我听说里面还有秦家寨的乡亲,你说说,程宏达这么做合适么?要我说,你作为分管经济的副书记,应该狠狠的批评公安局这种行为!”
听到这句话,秦国同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精彩起来,就好像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青一阵白一阵的。
严望嵩的话虽然没有说的那么明确,可却等于是在指着鼻子对秦国同说你这么做对得起乡亲们吗?
对于土生土长的武德县人来说,秦国同的这种行为一旦传出去,那就等于是吃里扒外,就像严望嵩说的那样,身为一个武德县的老人,却狠下心对乡亲们下手,秦国同如果放任程宏达这么搞下去,只要常委会的内容流传出去,他秦国同必定成为万人所指。
常委会的内容会流传出去么?
答案是肯定的。
华夏的官场历来都是没有秘密的,哪怕是再隐秘的事情,只要会议参加的人超过三个,那么会议的内容就肯定会流传出去,这已经成了官场上见怪不怪的事儿了,所谓“民间组织部长”就是这么来的,比如一个干部的提拔,这边的常委会刚讨论完毕,还没等到组织谈话开始,这个干部就已经被人恭喜了。再比如一个地方的领导提拔,也许这个人还没等到他上任,下面的人就已经上门来拜见新领导了。
官场的事情说起来挺复杂的,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离谱。这就好像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懂的人觉得这些事情很复杂,让人琢磨不透,而真正明白内情的人,却懂得该如何选择才是对的。
在华夏做官,一是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二是要会见风使舵。
耐得住寂寞,说的是官场如战场,做事千万不能够贸然行事,这就好像猎人狩猎狐狸,要有足够的耐心面对一切事情,这其中包括你的政治对手,你的上级,以及你想要算计的人。
见风使舵,则是要学会站队。只要不涉及原则上的问题,派系之间的争执都是可以商量的,大家都是做领导的,身后都代表着一些人的利益,不管怎么样,只要不涉及打伤打死的那种不可妥协之事,凡事都能商量着解决。政治是一盘大棋,步步为营的人才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没有原则的随波逐流固然不可取,但是毫无理性的固执己见,可是会成为阻碍人进步的绊脚石。
想到这里,秦国同连忙对严望嵩道:“老书记,您说的太对了,是我考虑的不周全。”
他又不傻,这个时候丢一点面子,总比日后丢官强吧?再说了,只要自己还在这个位置上,就有无数个机会对付严望嵩。俗话说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话虽然有些粗糙,可道理却是没错的。
至于杨维天的忽然变卦,秦国同倒是微微有些疑心,不明白这位杨县长怎么忽然出手,毕竟杨维天和严望嵩之间的联系,外人并不清楚。
严望嵩点点头,看了秦国同一眼,平静的说道:“那这个事情,就按照县长说的办好了。”
顿了顿,他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李东远道:“李书记,你们政法委要加强对公安系统干部素质的建设,公安局放着违法犯罪分子不去管,却做起了工商局、卫生局的事情,这成什么话嘛!”
秦国同心中一紧,他很清楚,严望嵩这么说,分明就是要让李东远把手伸进公安局里面。
李东远此时表情很平静,听到严望嵩的话点点头答应道:“老书记放心,我们政法委近期将会在全县范围内展开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贯彻实施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的精神。”
威严的看了看常委们,严望嵩站起身:“今天就到这里吧,散会!”
常委们表情各异的目送着严望嵩和杨维天率先离去,心里面却有了不同的猜测。
而李东远,则是满腹疑惑的朝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升迁 第九十九章 杀人案
(今天晚上12点,也就是四月一号凌晨上架,兄弟们,咱们准备好保底月票和订阅噢!)
“你怎么来了?”
看到徐君然出现在自己办公室门口的时候,李东远一脸的意外。
徐君然哈哈一笑:“六叔,您这么说我可就不爱听了。怎么着,不欢迎我?”
李东远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当先走了进去。徐君然跟在他的身后,转身把门关上。
现在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秘书之类的,像李东远这样的领导,要么是自己动手收拾办公室,要么就是在县委办公室找人,今天刚开完常委会,也没顾得上收拾。
徐君然倒是不客气,干脆自己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又给李东远倒了一杯,这才坐在了李东远办公桌的对面。
“听说你这次京城之行收获不小?”
这是最近长辈们对徐君然问的最多的一句话,他也不止一次的跟人解释过了,此刻李东远又问了起来。
徐君然笑着点点头,把京城的情况向李东远介绍了一遍,最后才说道:“虎子哥呢?”
他回来之后居然没在镇里看见李逸风,所以才有这么一问。
李东远意味深长的看了徐君然一眼:“不知道抽哪门子风,非要嚷嚷着去部队,我好不容易才托关系让他去当兵了。”
他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一向顽劣不堪的儿子忽然主动要求去部队接受锻炼,这让李东远高兴之余又有些疑惑不解,但不管怎么猜测,这个事情肯定跟徐君然脱不了干系,毕竟谁都知道,李逸风的脾气那么暴躁,除了徐君然的话照做之外,连他亲生老子的话,这家伙时不时的还敢打打折扣呢。
徐君然也不瞒着李东远,点点头道:“是我跟虎子哥提的建议,让他去部队当兵。老是在县里面四处晃荡,动不动跟人动起手来,早晚是要出事的。到时候可未必有人能保得住他。”
李东远一愣,敏锐的察觉到徐君然话里面的隐藏意思,沉声问道:“你的意思是说,上面要……”
他是做政法工作的,当了半辈子的警察,徐君然的话虽然说的不是那么明显,可话里话外的意思却好像在暗示着上层要对社会治安进行一次大的整顿,像李逸风那样整天在街上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的货色,肯定要倒大霉,到时候连自己都未必保得住他。
徐君然点点头:“我去京城的时候,京城现在正在搞严打,几个当街调戏妇女的流氓,被一群士兵按在地上暴打一顿之后抓了起来。听说保守估计要判十几年,如果严重的话,弄不好是要枪毙的!”
李东远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他可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德行他太清楚了,李逸风在武德县那也算得上是县内一霸了,跟程宏达、秦寿生并称为“三虎”,好在他有自己管着,平时倒是不怎么为祸乡里,只是喜欢打架斗殴而已。
“君然,你不是说笑吧?”
“六叔,我怎么会拿这个事情说笑呢?”徐君然看向李东远,压低了声音道:“用不了一年,国家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严打的。”
他并不是在说谎,如果徐君然没有估计错的话,这个时候曹俊明应该已经把另外一篇文章送了上去,那是他专门为曹俊明炮制的,目标就是针对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屡次发生的恶性犯罪事件,徐君然的目的很简单,早一点把严打搞起来,也能够早一点的让某些犯罪事件不会发生,否则这样恶性的事件越多,受到伤害的人也就越多。
平心而论,虽然前世对于那场严打的毁誉参半,颇有些矫枉过正的嫌疑。但确实产生了不小的效果,至于后来所产生的问题,则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毕竟谁能说对严重的刑事犯罪不应该严厉打击?问题在于沿用过去搞运动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各种偏差。由于“严打”的矛头是针对严重的刑事犯罪,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因而在党内高层很容易取得共识。公安机关更是倍受鼓舞,认为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1983年“严打”伊始,仅仅三个月时间,全国就拘捕了108万余人。在这种高压态势下,社会治安一度有所好转,因而在初始阶段,多数民众对“严打”持肯定态度。但是,随着一系列非常措施的出台,大大突破了法治的底线,它的负面效应就突显了出来。最初,人们按照“矫枉过正”的惯性思维,对“严打”中的某些过火举动也觉得可以谅解。后来“严打”竟成为常态,广大干警也被拖累得极度疲劳,震慑犯罪的效果反而逐渐减弱。
而徐君然希望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结果。
所以,他才针对如今全国的治安形势写了那篇文章,让曹俊明署名发表,并且他离开京城知青,还和曹俊明做了一次深谈,在谈话当中,徐君然开诚布公的对曹俊明讲述了自己“分析”出来的一些情况,最后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曹俊明可以把握住现在的机会,完全有可能成为党内被看重的高级干部。
1...2829303132...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