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晨光路西法
走到县医院的外面,孙振国看看左右无人,忽然开口对孙宇轩道:“宇轩,你跟我说实话,你跟那个徐君然冲进去的时候,你小姑,没吃什么亏吧?”
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事情,毕竟除了徐君然和孙宇轩,没有人看到到底是怎么回事,万一孙静芸吃了大亏,只要他们三个人不说,别人是不会知道的。孙振国发誓,如果那个姓程的混蛋敢欺负自己的妹妹,他就算拼着被老爷子打断腿,也非得枪毙了那几个混蛋不可!
孙宇轩摇摇头:“叔,您放心,小姑没吃亏。徐君然反应很快,到了地方就开枪了,把程宏发给惊了过去,根本没时间作恶。”
孙振国点点头,想了想道:“明天咱们就回京城,你看是不是跟武德县或者全州市这边打个招呼,那个徐君然救了你小姑,我们应该有所表示才行,这几天我实在是忙晕了,不然应该请他吃饭的。”
孙家人一向恩怨分明,徐君然这次救了孙静芸,就等于是孙家的恩人,孙振国的想法很简单,徐君然只要不提出太过分的要求,他都可以代表孙家满足他。
只不过孙宇轩却轻轻摇头起来,他跟徐君然接触的时间不长,但也有两次了,尤其两个人接触的时候,都是徐君然救下孙静芸的时候,他看得出,徐君然是那种心高气傲的人,说白了,这种人有能力、有本事,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居高临下的施舍。再说了,孙宇轩之前在京城的时候也看见了,曹家老2曹俊伟跟徐君然混在一起,再联系到小姑曾经说过,姓徐的跟曹家老大曹俊明是大学同学,就凭这一点,人家就没必要抱你孙家的大腿。
看着孙振国,孙宇轩缓缓摇头道:“六叔,我看,您不必那么做。徐君然不会在意这些的。”
“噢?”孙振国一愣,有些不解的问道:“你怎么知道?”
苦笑了一下,孙宇轩把自己了解到关于徐君然的情况向孙振国介绍了一遍,最后说道:“您说说,他跟曹家老大那么深的关系,都没留在京城,而是甘心回到这个小地方,他会是那种在意名利的人吗?再说了,当初在京城他就已经救过小姑姑一次了,结果人家干脆都没搭理我们不说,还把我给教训了一顿。”
孙振国被侄子的话给弄的呆住了,想不到还有这么一层关系在。
“有点意思,这个徐君然,倒是个挺有意思的人。”
嘴角泛起一个笑容,孙振国平静的说道。
………………………………
………………………………
第二天一大早,徐君然起床的时候已经是七点多了,李东远上班去了,他闲来无事,准备去县医院看看孙静芸。
刚到县医院的门口,就看见孙振国和孙宇轩陪着孙静芸在一群人的保护下朝着外面走去,徐君然一愣,连忙迎了上去。
“孙主任,你们这是?”
有些不解的看着孙静芸,徐君然不明所以的问道。
孙静芸笑了笑,对徐君然道:“我要回京城了。”
眉头皱了一下,徐君然微微有些意外,不知道为什么孙静芸忽然要回京城,不过随即他就猜到,应该是孙家老爷子的意思。
点点头,对孙振国和孙宇轩笑了笑,徐君然满脸抱歉的说道:“真是不好意思,没想到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孙主任,抱歉了。”
孙静芸没有说话,反倒是孙振国轻轻的笑了笑:“徐〖书〗记,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以后到了京城,一定来我们家坐坐,家父和几个兄长都十分感谢你的帮助。”
他这话绝对是真心实意的,徐君然两次三番的救了孙静芸,孙家上下对他都是十分感谢的,否则他也不会对孙宇轩说出要帮徐君然一把的话了,毕竟以孙家的势力,真要是扶持某个人的话,起码在仕途上,徐君然是前途无忧的。
徐君然连连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孙团长您太客气了。”
他又不是傻子,孙家固然很感谢自己,可自己要是真的挟恩图报,那可就让人看不起了。
徐君然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固然通过这个事情可以跟孙家拉上关系,可他却没有想要靠上这棵大树的意思。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一方面有他自己的原因,一方面也有其他方面的考虑。不说别的,单单是孙静芸拿出那块母亲的玉佩时候的表现,徐君然就对孙家从骨子里面有些抗拒,这种抗拒虽然不知道原因,但是他也不想跟孙家扯上太深的关系。
见徐君然这个态度,孙振国和孙宇轩也不再客气,笑了笑带着孙静芸上了停在一旁的吉普车。
“徐〖书〗记,你们武德县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给我打电话,我就在附近。”
临行之前,孙振国递给徐君然一张纸条,上面有一组电话号码。
看着吉普车远去,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电话号码,徐君然露出一个微笑来。
也许,这就是自己最大的收获。(未完待续)
升迁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达天听
1982年8月25日,当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京城举行。第二代领导致辞,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华夏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命题。
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华夏的实际出发,无论是**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华夏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现在基层的很多干部,都在进行把先进经验和我国特色结合起来的探索,江南省全州市武德县的一个公社,率先提出‘摸着石头过河’的想法,而且他们正在计划搞集体所有制企业,我看这个很不错。要敢于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建国这么多年,我们失败的次数还少么?只要保持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任何有利于人民发展、有利于解放生产力的事情,我们都要支持。”
接下来,〖中〗央委员会负责人做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宣布,我们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
他还表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的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选出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这些事情,徐君然都不知道,因为此时的他,正忙得焦头烂额。
八月十六号的时候陪同周德亮和金承佑一行人考察了李家镇公社的实际情况,金承佑在详细询问了李家镇公社的具体情况之后,当即表示可以在李家镇公社开展稻田养鱼试点。
因为是试点,所以李家镇这边出土地就可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能够使得这个实验成功,并且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周德亮这位省委一把手自然不会在武德县多停留,第二天上午人家就离开这里,去京城参加会议。倒是金承佑有些迫不及待起来,指挥着农科院的弟子们,干脆住在李家镇公社的宗祠里面,准备在这里安营扎寨。
徐君然不敢怠慢,联系了一下公社的领导,让李乾坤给弄了点大米什么的送过来,毕竟李家镇虽然穷,可也不能让京城来的专家们吃不上饭啊,真要是那样,徐君然可没脸见曹俊明了。
“君然,这是各个生产队去鹏飞市的人数,你看看。”
坐在徐君然的办公室里面,李乾坤把一沓名单递给徐君然,今天是八月二十五号,建筑队马上就要开赴岭南。
徐君然低着头,扫了一眼那个名单,对李乾坤道:“乾坤叔,后天鹏飞那边就来人了,您让各家各户准备一下,到公社来集合,到时候不要掉队。”
李乾坤点点头:“这个没问题,我已经通知下去了。对了,下午县里面开大会,你替我去吧。”
“开会?”徐君然一愣,抬起头有些诧异的问道。
李乾坤点点头:“是的。县里的班子调整了,今天正式通知。”
徐君然的眉头一皱,随即想起来,自己最近真是忙糊涂了,怎么忘了这么重要的事情。
就在周德亮离开武德县不久,市里面就传来消息,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人选换了人。而紧接着,在一个星期之内,市委正式下达通知,严望嵩同志不再担任武德县县委〖书〗记的职务,县里面的工作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维天主持。同时,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李东远调任省公安厅,县政法委〖书〗记一职等待上级任命。
而李乾坤说的,应该就是市里面正式宣布对武德县委班子的安排了。
“乾坤叔,你不去的话,合适么?”徐君然愣了一会儿之后,对李乾坤问道。
李乾坤是党委〖书〗记,他要是不去的话,岂不是显得对县领导不重视么?
李乾坤摇摇头,无所谓的说道:“我没时间,眼看着建筑队就要去岭南了,事情太多了。我跟杨县长打过招呼,他同意了的。”
徐君然这才点点头,既然跟杨维天打过招呼了,倒是没什么。
如今的李家镇公司,在武德县的地位着实比从前高了不少,省委一把手考察过的地方,并且还同意在这里搞稻田养鱼的试点,最重要的是,周〖书〗记对那个建筑队的事情,也没有给予反对的评价,这就使得整个武德县乃至全州市委,都只能选择观望。
是的,是观望。因为大家都摸不准省委的意思,到底是反对还是赞同。如果是反对的话,处理了也就处理了,可要是赞同呢?到时候周〖书〗记万一想起来武德县的事情,结果被全州市委给处理了,到时候谁来承担责任?
官场里面,最难揣摩的就是上级的心思,一个弄不好,是要倒大霉的。
“对了,你开完会去一下老〖书〗记那里,跟他老人家说一声,建筑队要走了,他还是住过来比较好。”李乾坤转身出门的时候忽然停住了脚步,对徐君然说道。
徐君然点头答应着:“好的,我跟他老人家说一声。”
等到李乾坤离开之后,徐君然这才有些头疼的揉了揉自己的脑袋,原本没感觉,现在忽然感觉这事情怎么这么多呢?千头万绪的都要自己一个人操心,真是烦不胜烦。
站起身,徐君然收拾了一下东西,看了看时间,自己该出发了,不然中午的时候可就赶不到县委了。
武德县委会议室,徐君然走进来的时候,里面的人并不多,跟几个自己熟悉的公社领导打过招呼,徐君然找了一个靠后的位置上坐了下来,反正自己也是来应景的,还是低调一点的好。
“徐〖书〗记,你来了。”
徐君然坐下的时候,身边一个男人跟他打着招呼。
徐君然抬头,却笑了起来。身边这人是县财政局的副局长胡刚,自己跟他倒是有一面之缘。
“胡局,你怎么坐这儿了?”徐君然低声对胡刚问道。
胡刚嘿嘿一笑,指了指的嘴道:“刚喝完,可不敢往前凑。”
徐君然看着他那通红的脸色,忍不住摇了摇头,这个时候上班期间喝酒,在基层是常事。基层工作就是这样,琐碎的事情多,酒桌上谈工作是很正常的。
“徐〖书〗记,听说你们公社的建筑队就要开拔了?”坐在徐君然旁边,这胡刚也不客气,自来熟一般跟徐君然就聊了起来。
徐君然点点头:“后天就走了。”这又不是什么秘密,他也没必要玩神秘。
胡刚羡慕的看着徐君然,挑了一个大拇指道:“徐〖书〗记就是有文化,这搞建筑队的主意是您想的吧?”
徐君然眉头一皱,却没有回答他的话。这个建筑队的事情,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之所以大家没有反对,应该是看在省委领导都没有表态的份上,至于基层的这些干部,他们所了解道的,不过是建筑队的人提前发了一些工资,乡下人朴实,不管什么企业,既然先给工资的话,在他们看来,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只不过,这个胡刚找上自己是什么意思?
徐君然自认还没有那个面子让一个县财政局副局长主动找上自己,要知道这官场当中最讲究的就是一个排资论辈,按理说自己做党委副〖书〗记的时间也不长,除了严望嵩和李东远一边的几个干部,跟县里面其他领导根本就不熟悉。更不要说,这个胡刚徐君然要是没记错的话,他应该是杨维天提拔的人,因为如今县财政局局长好像跟秦国同走的很近。
“胡局,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个人哪有那个本事,都是大家集体琢磨的。我只是帮忙在京城找几个熟人而已,毕竟我是在那里读了大学的,总有一点同学。”
徐君然不动声色的笑了笑,却没有承认胡刚的话,他很清楚,胡刚既然提起这个话头,后面肯定还有内容。
果不其然,胡刚对徐君然的话明显没放在心上,笑了笑道:“小徐〖书〗记就是喜欢谦虚,我听说你们那个建筑队发工钱很痛快,我有个小舅子,这家伙也二十好几了,整天的不干正事儿,你看能不能帮帮忙,让他也跟着去鹏飞那边闯闯?”
闯闯?
徐君然的表情顿时就沉了下来,看向胡刚平静的问道:“胡局,不知道你小舅子会做什么?木匠还是瓦工?”
胡刚脸上的微笑顿时就是一僵,干笑了一声道:“徐〖书〗记说笑了,他当然不会做这种粗活了。”
徐君然依旧是脸色平静:“那他去做什么?”
两个人之间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尴尬起来。(未完待续)
升迁 第一百四十二章 得罪人了?
对于徐君然来说,有些原则是不能变通的。
尤其是在如今这个起步的阶段,徐君然绝对不允许有人把手伸进自己苦心经营的地方。
所以他在听到胡刚要往建筑队里面塞人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不过想到对方是杨维天提拔起来的人,这才耐着性子问了一句那人是瓦工还是木工,按照徐君然的想法,哪怕这个人是普通木匠,自己都可以通融一下。
但是,很可惜,徐君然把胡刚想的太好了。
胡刚的小舅子,根本就是那种农村常见的二流子,整日里游手好闲,混吃混喝,听说这次李家镇公社搞了一个建筑队,工资不少,还能去鹏飞那样的地方工作,他的心思就活泛了起来,央求着姐姐跟胡刚说这个事情,非要加进去。
胡刚耐不住媳妇的恳求,就答应了下来。在他的想法当中,这个事情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儿,老〖书〗记严望嵩和原政法委〖书〗记李东远调走之后,李家镇公社在县委也没什么说的上话的大人物了,徐君然这个家伙应该不会不给自己面子。
要知道,在县里面,财政局这个职位,可不是一般人能坐的上的。
没想到,徐君然竟然直截了当的来了一句:“他什么都不会,过去做什么?”
这让胡刚觉得很没有面子,看向徐君然的眼神也有些不善起来。
“徐〖书〗记,你这是不给我老胡的脸皮啊?”胡刚看向徐君然,语气当中带着一丝不快。在他看来,自己一个堂堂的县财政局副局长,跟徐君然这么一个年纪轻轻的公社党委副〖书〗记开口相求,已经是给足了他的面子,就算你徐君然是京华大学的高材生,那也是过去式了,现在你就是一个公社党委副〖书〗记,凭什么在我面前摆出这么一副样子来?
脸皮在江南省的方言当中,就相当于面子的意思,胡刚这么说,明显是对徐君然不给面子的行为不满意了。
徐君然脸色一整,眼睛盯着胡刚的脸,平静的说道:“胡局,你的脸皮重要,我徐君然的脸皮就不重要了?这个建筑队是我拖了几个京城同学的关系才搞起来的,你现在要给我塞进去一个吃闲饭的人,你说说,人家那一个月一百多块的工资,难道是风吹来的闲钱?”
说着,他站起身干脆直接走到另外一边坐下,再也不给胡刚开口的机会。
胡刚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刚刚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虽然声音不大,但是也有人注意到了,此时正一脸古怪的看着他,那种戏谑的目光,让他有种想要钻到地缝里面的冲动。
第一次开口求人,结果被对方给拒绝了不说,还给损了一顿,这让胡刚顿时就把徐君然给恨上了。
徐君然也知道,自己这么做肯定会得罪胡刚,但他别无选择,如今李家镇公社的发展刚刚进入正轨,要是这个时候出了问题,徐君然不敢想象后面会发生什么。
更何况,这种人情往来的事情,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个就好像人做坏事一样,第一次也许觉得不怎么重要,下次不做了。但是问题是有了开头就会有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古人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这个道理。
“徐〖书〗记,怎么了?”
坐在徐君然身边的,这次是袁建设,那位李家镇公社〖派〗出所的所长,他也是李东远的老战友。
徐君然摇摇头:“没什么。”
袁建设看了一眼那边脸色阴沉的胡刚,低声道:“胡刚这家伙很记仇,县里面都有名的。”
徐君然点点头,知道袁建设在提醒自己。
这个时候,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一马当先的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杨维天等武德县的领导。
看见这个人的一瞬间,徐君然的表情顿时变得古怪起来,心中暗叫一声:“他怎么来了?”
等到领导们在〖主〗席台上坐下之后,杨维天看了看会议室内的干部们,这才咳嗽了一声说道:“下面,请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黄子齐同志宣布市委市政府的人事任命。”
组织部长?
所有人都愣住了,看着台上那个中年男人有些发愣,有熟悉的人立刻就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徐君然看了一眼坐在杨维天身边的县委组织部长伏醉,脸色变了变,心中叹了一口气,看来自己以后的日子要有麻烦了。
是的,台上的那个中年男人黄子齐,就是在京城被徐君然摆了一道的黄子轩的亲哥哥。
如果徐君然没记错的话,前段时间自己刚回到武德县的时候,黄子齐就曾经给县委组织部长伏醉打电话,试探着看能不能压一下自己,结果那个时候伏醉因为李东远和严望嵩对自己的看重,选择了无视他的要求。
但是现在呢?
那个时候的黄子齐只是市委组织部的副部长,可现在他却是堂堂的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的一把手,正好是伏醉的直属上司。再加上如今严望嵩已经退休了,李东远又调到了省城,此时此刻的徐君然,恰恰是最为虚弱的时候,上面没有真正罩着他的领导,对于任何人来说,他都是一个好欺负的对象,否则的话,胡刚又怎么敢开口让徐君然把自己小舅子放进建筑队里面去呢?
官场就是这么现实,你得志的时候,大家都不敢轻易招惹你,甚至还要奉承你、讨好你,可一旦你失意的时候,就要做好墙倒众人推的准备了。这个世界上雪中送炭的人太少了,更多的人喜欢锦上添hua。
这段时间,徐君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变化,自从李东远和严望嵩离开武德县领导岗位之后,徐君然已经遇到好几次这样的情况了,要不是省委对于李家镇公社搞的那些事情没有什么评价,恐怕早就有人跳出来整自己了。
倒是金丽去市里几次,跟曹俊明打过电话之后,回来跟徐君然说起京城的一些事情。
徐君然和曹俊明联合发表的那篇文章,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曹俊明跟黄子轩在报纸上发表了好几次针锋相对的论战,两个人都不是那种腹中空空的无才之人,有一篇文章做引子,接下来围绕前面文章的中心,他们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是各有千秋让人刮目相看,一时之间,保守和改革两派势力都把曹俊明和黄子轩当做各自派系的“文胆”。
只不过,相对黄子轩文章的一呼百应,曹俊明的文章,除了他自己之外,多少有些人单力孤。
这种原因,自然是跟如今的情势有关系。
现在的京城,保守势力抬头的趋势很严重,倡导改革的元老不过数人,在地方上也没能形成很大的势力,这就使得在一号首长没有正式表态之前,大家都觉得改革开放这个事情,是没什么希望的,毕竟前面建国几十年都没能搞好的事情,向西方学习,能有什么用?
所以,现在的舆论更多的是对曹俊明的批评,当然也有批评跟他一起署名的徐君然的,首都几家报纸更是不知道从哪里挖掘出徐君然的身份,不点名批评某些大学毕业生好高骛远,在基层工作当中不能踏实工作,对国家经济建设进行错误论断。
金丽转述这话的时候,愤愤不平的对徐君然说道:“你的消息,肯定是黄子轩那混蛋透露出去的!”
徐君然一笑,倒是没怎么在意,他很清楚,这些事情都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后续还要看省市领导的表态。
心里面想着自己最近得到的消息,徐君然对于台上黄子齐的关注,反倒是没有那么明显了,现在是二十五号,要是不出意外的话,等到建筑队在岭南那边正式开工,自己就可以开始研究一下那个铅笔厂的事情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