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晨光路西法
有些头疼的揉了揉自己的脑袋,徐君然知道,明天应该就会有一大群记者来采访了。
“到底该怎么做呢?”
徐君然此时有一点犹豫,他在迟疑自己该不该接受那个所谓采访,毕竟此时的媒体报道还是比较客观的,如果能够在全国性的报纸上露脸,还是很有意义的。可徐君然却并不打算这么简单的就上报。
想了想,徐君然还是决定,接受访问,然后趁着这个机会,看看能不能借着这个机会,捞点好处。
心里面这么想着,徐君然迷迷糊糊的睡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还没等徐君然从睡梦当中清醒过来,就被一阵喧闹声给吵醒了,简单的洗漱一下他来到外面,却一下子眉头紧皱起来。
“徐书记,您来了。”
一个公社的干部看见徐君然来到公社大门口,连忙走过来跟他打招呼。
徐君然点点头:“怎么回事?这么多人围在这儿干什么?”
那人笑了笑,对徐君然的问题并不奇怪,低声道:“好像是市里面和省里面的记者来了,一大帮子呢,正跟李书记他们说话呢。”
徐君然噢了一声,迈步走了进去。
应付采访很简单,说一点感想,然后谈一谈思路,基本上就是这些事情,徐君然当了那么多年的官,别的本事没有,官场太极拳的功夫那是练的炉火纯青,应对这些记者的采访自然是小菜一碟。很快就让记者们见识了一位初出茅庐,一心想要报效家乡的青涩大学生形象。他很清楚,这种时候,自己需要这么一个形象。
把记者们扔给李乾坤等人应付,徐君然干脆来到整装待发的工程队驻地。
“君然来了。”
“状元来了。”
乡亲们看到徐君然过来,都热情的跟他打着招呼,对于这个十里八乡学问最好的年轻人,他们心里是怀着感激的。还没开始干活,就发下来一百块钱的工资,这是连城里的工人都要眼红的活计。而这一切的来源,就是这个比自家娃娃还要年轻一点的书记。
憨厚的村民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心思,谁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好的变化,他们就感谢谁。徐君然让他们有希望吃饱饭,那对于他们来说,徐君然就是自己的恩人,道理不复杂,可很多人一辈子都未必能明白。
徐君然笑着跟每一个和自己打招呼的人问候着,来到严望嵩的身边,平静的问道:“老书记,准备的差不多了吧?”
严望嵩点点头:“都准备好了,人也齐了。”
徐君然转身看向了一百多人的建筑队,扬声道:“各位乡亲,老少爷们儿们,打我记事儿起,咱们公社就是全县最穷的地方,没有之一!连外县的姑娘都不愿意嫁进来。今天你们去鹏飞市,是我们李家镇,走向小康之路的第一步!我相信,只要我们辛勤劳动,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富裕!”
挥挥手,徐君然的胸中,蓦然泛起一丝豪气!
重生这一世,他终于有一种指点江山的豪迈感觉。(未完待续)
升迁 第一百五十三章 朝里有人好做官
八十年代初,行政规划是很混乱的,生产队上面是公社,公社上面有区公所,区公所上面才是县。一般公社委员会主任是副科,极少数资格老的才是正科。只不过武德县实在没有那么大,严望嵩做县委〖书〗记的时候,设立过两个区公所,后来干脆给撤销了,直接由县里负责管辖公社。即便如此,很多地方的公社〖书〗记,也不都是正科,其他的干部有的是股级,有的是副科,混乱的很。
这一点,李家镇公社同样很明显,整个公社除了党委〖书〗记李乾坤是正科级,其他人有的是股级有的是副科级,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徐君然清楚,这样的情况,等到年底国家正式取消人民公社的文件下达之后,才能够得到改变。
送走了建筑队的人,徐君然迈步走在大街上,他没有回公社大院,现在那些记者们对他的兴趣很大,刚刚徐君然可就听人说了,有记者希望给自己做个专访。
平心而论,要是放在徐君然重生之前的那个时候,一个大学生到基层能坐上党委副〖书〗记的职务,那简直就算找到铁饭碗了,要知道后世考公务员的人有多少就是为了那个国家待遇。可现在,别说徐君然这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做了公社党委副〖书〗记,光是他放弃京城的工作回到武德县,就足够让那些记者们倍感惊讶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可是很大的,有多少农村人为了一个城市户口、工人身份而辛苦奔波,就连县城里面的一般工作人员,都要比农村的一些乡长牛气,毕竟人家是城里人嘛。这放在后世根本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偏偏在如今就是理所当然。
徐君然甚至知道,李家镇公社的好几个领导,都在希望调到县城里面工作,哪怕是闲职都可以,只要能回城,哪怕做文化局的副局长,也比当乡镇党委副〖书〗记要强!
第一次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徐君然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走在李家镇的大街之上,看着不时走过的乡亲,徐君然心中幽幽的叹了一口气。
如今的这个情况之下,自己的真的不知道重新踏上仕途是对是错。
徐君然没有那种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理想,他对范老先生的那一套一点都不感冒,做了那么多年的官,要是连官场这点本质都看不透,徐君然也就白活了。
如果说开始他怀着为养父报仇弥补遗憾的愿望的话,现在徐君然除了这个愿望,还想要找一个让自己奋斗下去的理由。
官场绝对不是那么好混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徐君然前世官场经历告诉他,官场自有官场的规矩,自己虽然拥有穿越的这个先天优势,可问题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很多东西都会跟自己所知道的不一样,就如同现在的江南省,徐君然固然能够判断未来华夏的政局走向,可却不知道江南省官场的未来。具体到一市一县的组织内部人事调整,累死徐君然都不会知道。
这就有一个麻烦的问题了,就像严望嵩为徐君然担心的那样,徐君然的身后没有靠山!
曹俊明日后能发达,孙家欠徐君然的人情,甚至于杨维天能够做到市委〖书〗记,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徐君然缺乏一个能够为自己仕途铺路的伯乐。
不得不说,华夏的官场就是这样,要想升官快,不仅要有本事,上面还要有人才行。
所谓“朝里有人好做官”此言诚不欺人。
琢磨了半天,徐君然最后叹了一口气,除了做官,自己还能做什么?
虽然是重生,可前世整日忙于工作,除了官场上的事情,徐君然关心的真就不多,别的穿越者仗着先知先觉可以去做生意,可自己的话,恐怕就算赚了钱也会赔光的,毕竟那些生意场上的事情,对自己来说不啻于是盲人摸象。
“罢了,罢了。”徐君然摇摇头,苦笑了起来,自己看来天生就是官场的命,想来想去,除了做官,没什么别的选择。
既然做官,那就做华夏最大的官!
徐君然也是一个洒脱的人,最近的情况实在让他有些不知所措,忽然出现在伟人的口中,再加上县市领导的出现,媒体记者的关注,让他有种不〖真〗实的感觉,甚至怀疑自己如今的生活,会不会是一场梦呢?
庄周梦蝶固然让人心驰神往,可谁又敢肯定,不会是那只蝴蝶梦中化身为庄周呢?
“徐〖书〗记,你在这儿呢,让我好找。”
冯红程一脸微笑的走了过来,他现在是公社组织委员,跟徐君然的关系不错。至于是不是因为徐君然请严望嵩退休之外帮忙把他媳妇洪颜欣提拔到县妇联副主任的位置上,那就不得而知了。
“老冯大哥,怎么了,记者们还没走么?”徐君然看向冯红程,笑着问道。
冯红程摇摇头:“哪能那么快啊,听说还要下乡去看看,李〖书〗记陪着呢。我找你是县里面打电话来了,杨〖书〗记要你赶快去县城。”
看着徐君然,他不由得羡慕不已,别看人家小徐现在是党委副〖书〗记,可谁都知道,李家镇公社这浅滩是困不住这条蛟龙的,就凭人家的本事,连〖中〗央首长都点名表扬,早晚那是要干大事儿去的。
徐君然点点头:“那好,我先去县城了,公社的事儿你让李〖书〗记多盯着点。”
想了想,他又说道:“对了,冯〖书〗记,你跟郑〖书〗记最近抽空跑一趟四合大队,看看上次我说的那个石墨矿的位置,他们清理出来没有。你跟生产队的同志打好招呼,以后哪里周围不准再放东西了,我要在那儿盖工厂的。”
虽然不明白徐君然嘴里面说的都是什么意思,但冯红程也知道,徐君然最近去了好几次四合大队,画出来一片原本是打谷场的地方,说是那边有什么东西。要是几个月之前,也许对于徐君然的话下面的干部群众还有所迟疑,可是现在,冯红程相信,只要是徐君然的话,李家镇公社就没有人会反对,公社能被〖中〗央领导点名表扬,不都是因为这个年轻人么?
“你放心吧,这事儿我亲自盯着。”
冯红程对徐君然笑着说道。他也是聪明人,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一直都没什么靠山,所以才升不上去,如今这基层工作不好做,普通的基层干部在城市当中根本不受人待见,去县城办事儿,一个邮局的普通工作人员都敢给自己脸色,所以冯红程一直都在谋求调回县城去。宁可当个闲职也比在李家镇这边受苦强。可是现在,他却改变了主意。
如果有机会,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hua要容易成为领导的心腹。
他现在所看重的,是徐君然未来的潜力。
徐君然是不知道这些的,他听到冯红程的话之后点点头,迈步就朝着公社大院走去,找出林雨晴给自己买的永久牌自行车,徐君然一边哼着歌,一边朝着县城而去。
现在是中午,自己快一点走的话,下午就能到县城见到杨维天了。
杨维天现在很高兴,朱逸群临走的时候,特意把他叫到自己面前嘱咐了一番,核心内容就是关于徐君然这个年轻人的。对于徐君然搞出来的这些东西,朱逸群很满意,他很清楚,徐君然搞的这些东西,正是改革派一直倡导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年轻人完全可以被树立成标杆,树立成先进典型。
对于杨维天之前力挺徐君然的行为,他更是满意,起码自己把这事儿汇报给夏省长的话,自己又能得到一番表扬了。
“老杨,你是我最信任的同志,你办事我放心,我现在明确的告诉你,对于徐君然同志的工作,你要全力支持。”看着杨维天,朱逸群认真的说道。
杨维天当时就明白过来,市长这是把徐君然当做重点培养对象了。
他当即表态,自己对于徐君然同志一直都是看好的。
与此同时,张敬敏也暗示秦国同最近不要给徐君然找麻烦,至于秦国同听进去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张敬敏并不知道的是,昨天晚上秦国同跟黄子齐见了一面,牵线的人,是沈勇敢和赖月晶。
赖月晶十年浩劫之前是市委办副主任,当时沈勇敢在她的手下工作。后来随着时间变迁,赖月晶靠上了黄家的这条线,如今成为市委常委、宣传部的一把手,而沈勇敢还是她的下属,只不过两个人这个时候都成了领导而已。官场里面的关系很复杂,这种老上级老下属总是能够攀上关系,所以沈勇敢跟赖月晶的关系一直都不错。
如今的这个时候,牢牢掌控舆论宣传是斗争制胜的关键,张敬敏拉拢赖月晶,却没想到,赖月晶跟黄子齐是一条心的。
黄子齐跟秦国同谈了什么别人不知道,但是秦国同跟沈勇敢离开的时候,脸上却是挂满了笑容。
有时候,官场上的事情,根本就说不清谁究竟是谁的人。(未完待续)
升迁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一样的感觉
什么是好人?
这是没有一个准确定义的。
徐君然从来没有把自己往好人的那个方面定义,他很清楚一件事,自己如果想要在仕途上有所发展,那就必须要硬起心肠来,否则面对那些未知的敌人,以及对方层出不穷的手段,自己如果做烂好人的话,肯定会被人所乘。
官场如战场,由不得一丝懈怠与迟疑。
其实对于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徐君然也明白,这么多年当中,国有企业确实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就好像武德县啤酒厂,可以说要不是有啤酒厂不时帮助县财政,就武德县财政这点收入,早就崩溃了。
但即便如此,这也不能成为改制之后啤酒厂原封不动的理由。
“杨〖书〗记,您明白什么叫市场经济么?”
看着杨维天,徐君然索性直截了当的问道。
杨维天一怔,对于市场经济这个词他虽然有些陌生,但最近几年〖中〗央和地方的文件都在讲改革开放,今年更是在政府报告当中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徐君然的话,应该跟这个有关系吧?
犹豫了一下,杨维天摇摇头,试探着说道:“你是搞理论研究的,这个市场经济是不是跟商品经济一样?”
徐君然这才想起来,这个时候,市场经济这个词在华夏还没有被正式提出,大家所了解的,还是计划经济那一套。
看着杨维天,徐君然认真的解释道:“所谓市场经济,又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它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样由国家所引导。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最后,徐君然总结道:“总而言之,市场经济的好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让市场成为经营的主体,去适应外界的需求。而不是像我们现在搞的计划经济那样,什么都要靠国家调配。”
杨维天愣住了,对于他来讲,徐君然说的这些话他根本就是闻所未闻,就好像第一次听老师讲课的学生,他有些迷糊起来。因为徐君然说的这些东西,跟他一直以来所了解到的东西根本就是南辕北辙。
“那你说的那个市场经济,跟商品经济是什么关系?”看着徐君然,杨维天忽然问道。
徐君然笑了起来:“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确切的说,商品经济最终会发展成为市场经济。”
说到这里,徐君然看向杨维天:“杨〖书〗记,不是我心狠手辣,如果我们不减轻啤酒厂的负担,那么即便我有办法让新建立的白酒厂扭亏为盈,但是依旧没有办法改变酒厂最终再次亏损的命运。企业是企业,政府是政府,要是一味的政企不分家,早晚是要出问题的。”
杨维天默然不语,他也知道徐君然说的没错,可让他下定决心这么放弃啤酒厂的大批工人,还是很不舒服。
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对于杨维天的想法,徐君然也很理解,关于国有企业的问题,一直都是未来几十年内华夏普遍存在的,打破大锅饭”是改革开放前期叫得最响的改革口号,也是国企改革第一个阶段中的主要任务。“打破大锅饭”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改变分配制度,另一层是改变用人制度。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在的形势已经不断明朗化了“打破大锅饭”的改革,最终还是要向建立“大锅饭”的方向发展,只是煮饭的饭锅了。
两个人就这么沉默了好一会儿,就在杨维天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徐君然缓缓开口:“杨〖书〗记,这样吧,我说个办法,您看行不行。”
杨维天忙道:“你说,你说。”
他很清楚,徐君然既然能说服张敬敏和朱逸群同意他搞这个白酒厂,明摆着是让两位领导看到了唾手可得的利益,自己就算反对的话,恐怕也难以改变领导们的想法,毕竟在这些高级领导的眼中,政治利益恐怕要比那些工人的问题更加重要。
徐君然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啤酒厂原本的工人,想要在白酒厂上班,必须要经过上岗考核,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不过我可以换个办法,厂子同时生产啤酒和白酒,一线的工人每月扣除一部分的工资出来,再把这部分的工资当作是股份重新投入厂子的生产营业运作。”
“股份?”从徐君然的嘴里面接二连三冒出来新鲜的词语,让杨维天很是诧异。
徐君然给他解释了一下股份的来历,最后说道:“这样做的好处,是所有人都成了工厂的老板,再偷懒混日子,拖累了厂子的效益,职工个人也得跟着受到损失。这样,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就能够有很大的提高。”
“那退休的工人呢?”看着徐君然,杨维天忽然问道。
徐君然摇摇头:“退休金照发,不过待遇肯定要不如从前了。而且我要彻底清查,凡是没在啤酒厂上班却挂靠在啤酒厂名下的退休人员,一律停发福利。还有,办公室的闲人,要么下车间劳动,要么走人,我一个都不会留。”
看到杨维天还要说话,徐君然直接沉声道:“杨〖书〗记,我们李家镇承包是为了让啤酒厂扭亏为盈,不是替县委县政府把这个大包袱扛到自己身上来。工人给国有企业干活,国家给他们发工资、分房子,逢年过节还有福利。结果他们退休了,竟然还让子孙后代接着干,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农民阶级不是?那是不是也要给那些年纪大了的农民也发退休金?”
杨维天顿时就愣住了,他没想到徐君然居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徐君然很久之前就有这样的不解之处,纵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可凭什么工人拿着工资还要有福利分房,退休了一个月还能领到钱。同样是国家的主人,农民就要吃苦遭罪。更好笑的是,官员们号称人民的公仆,结果衣食住行都用人民来养着。有的公务员竟然还有脸说我努力干着工作,每天都很辛苦,凭什么不许我享受。徐君然真的很想问问这些人,医生给病人看病是不是天职?当官给老百姓服务是不是天职?凭什么要喊苦喊累?
杨维天听了徐君然的话之后,沉默了许久,最后缓缓说道:“你的做法,我无法接受。不过既然是上级领导的指示,我会执行。”
顿了顿,他对徐君然语重心长的说道:“我明白你的想法,但是,你别忘了,如今的这个情况下,你的做法可能会引起很大争议的。”
徐君然点点头:“我明白,所以对于企业退休的工人,我并没有说不管他们,只是铁饭碗的问题,以后是不会有的。想要工作,就拿出一个工作的样子来。政府不能只要碰到民生问题都要去做;而完善制度、引导舆论也十分重要,很多民生政策的制度是不完善的,甚至是没有约束的。我们应该帮助穷人,而不应该帮助懒人。”
“帮助穷人,而不是帮助懒人。”
一句话,让杨维天的脸色顿时就变了,他从中闻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个年轻人所主张的东西,也许会给武德县带来很多不一样的变化。”心里面这样想着,杨维天忽然叹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有些跟不上徐君然的思路了。
告别了杨维天,徐君然离开他的办公室,他知道,杨维天要消化自己所说的内容需要一些时间,因为这种观点是领先这个时代将近二十年的,未来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华夏在国有企业陷入大规模困境的时候,终于意识到了这种做法的弊端。社会主义并不是平均主义,国有企业的大锅饭吃到最后,就是国家背上沉重的包袱,为整个工人阶级买单。
至于后来的改制下岗等等一系列问题,虽然造成了一些人的利益受损,但是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有好处的。
徐君然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前在武德县啤酒厂,展开国有企业改制那一套做法。
他相信,杨维天会明白过来的,因为他是一个有思想的领导,只有有思想的人才会去思考,才会去衡量利弊得失。啤酒厂要是还按照过去的那老一套继续发展下去,最后的结局,将会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徐大哥,你等一下。”
就在徐君然走出县委大院的时候,身后传来一个娇柔的声音。
转过头,看到一个朝自己快步走来的倩影,徐君然露出一个笑容来。
“你怎么在这儿啊?”(未完待续)
升迁 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苑要考大学?
“小苑,你怎么这么早下班啊?”
徐君然看向苑筱玥,笑着问道。他最近比较忙,倒是没跟苑筱玥见几次面。
苑筱玥羞涩的笑了一下,低头小声道:“我要参加明年的高考了,这段时间要请假在家里复习。”
“噢?”
徐君然这才想起来,苑筱玥也是高中毕业,只不过第一次没考上大学,所以才进了县委办做工作人员。
“你怎么想到要考大学了?”徐君然有些诧异的看着苑筱玥,毕竟跟县委办的工作人员相比起来,考大学可不是一般的困难。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华夏,能读大学的都是人尖子,那真的是万里挑一才能够选拔出来的人才。相比较起来,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虽然不一定有什么大发展,但胜在稳定。
前世的苑筱玥,可绝对没有考上大学这回事。
必须要承认,即便是恢复高考已经三四年了,可大学生这个名次对于普通群众来说,仍然代表着知识分子,有大学问的人。华夏的习惯就是这样,某一种东西,在一段时间内恨不得把它踩进十八层地狱,但是过了这段时间,反而会把那个事情看的高贵无比。曾经的“臭老九”们就是这样,当初读书无用论的时候,人们把学习看做一件羞耻的事情,而等到八十年代开始,却又把知识分子推上神坛。往日被人不屑一顾的文化人,在八十年代,成了到哪里都被人刮目相看的香饽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