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秦时小说家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偶米粉
冯劫拱手一礼。
旋即,八万军两分,按照李信将军先前所言,快速南下攻城掠地,以求将楚军主力彻底压制在淮水区域,不得动弹。
……
……
“国尉以为如何?”
咸阳城!
过了仲春,盛夏已然临近,甚至于关中正午已经些许燥热起来,诺大的一座咸阳城,仍旧那般繁闹,甚至于更盛去岁。
然则于恢宏的咸阳王城来说,如旧的那般肃重,如旧的那般庄严。
兴乐宫厅殿内,秦王政一身玄色常服,束发而冠,双手背负,立于上首,来回踱步而动,身后的木案上,摆放着一些文书。
都是来至于楚地的,大都是李信呈送来的,此外……还有数封是蒙武与王弟所呈送来的,从那一道道王书而观,伐楚还是顺利的。
但……目下,还是生出些许的分歧。
故而,便是有着今日相召国府、国尉府等要人,前来相商,以为定策。
下首,昌平君熊启、丞相王绾、廷尉李斯、国尉尉缭子、咸阳令冯去疾……等在列,各自手中传阅抄录的文书,并未署名。
意蕴未改。
“大王。”
“老臣之见,伐楚为灭国之战,李信将军不到一个月,二十万大军南下奔袭,攻城掠地有功,然粮草辎重供给拉的过长。”
“且从这封文书而观,李信将军甚至于抛下步兵精锐与强力攻城器械,率领精锐铁骑直接南下,强压楚军主力。”
“兵分分散,算着时间,此刻李信将军麾下的精锐应该不超过八万人,而临近淮水,那里可是有着项燕三十多万的兵力。”
“纵然只有二十万精锐,也足以成为相当大的威胁。”
“老臣以为,当行进之势稍缓,并不冲突李信将军军策,且将所占楚地,一一整顿,数月之后,兵力汇合一处,对战楚军也不迟!”





秦时小说家 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证道之战(第一更)
国尉尉缭子一礼,于那些文书都已经细细看过。
从那些文书之上,自己甚至于可以脑海中想象李信此刻的行军速度,以及大致所在的位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军南下奔袭数百里。
占据数十座城池,整个楚国淮北之地,过半落入手中,而偏生楚国项燕主力未动,蛰伏未动,这不是一个好的情况。
原本兵力就略少,按照李信之谋,只能够做击溃楚军主力之用,渡过淮水,入淮南地,则兵力远远不足。
故而,无需那般猛攻,稳步推进便可,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惊喜,而是沉稳。
“丞相以为如何?”
秦王政上首闻之,微微颔首。
对于灭楚,预期在一两年内击溃楚军主力便可了,毕竟无论是赵国,还是燕国等,实力都还逊色楚国一筹。
却花费相当多的时间。
如此,李信如此进军虽有相当战果,然……也如国尉所言,楚国项燕主力一直没有出动,万一是假象呢?
且……目下李信二十万精锐分兵南下,纵横楚国广袤的土地上,似乎……有兵力不足之患,语落,视线落在王绾的身上。
“大王!”
“臣以为,李信为伐楚主将,且在上将军王翦麾下用兵多年,当不会有那些冲动之举,进军如此之快,怕是战机所至。”
“只消后续粮草辎重跟上,兵甲、器械相随,倒也无碍。”
王绾一礼,同尉缭子所言不同。
对于李信,自己还是比较看好的,而且其人还是大王选中的伐楚主将,一些小错误该不会犯下的。
如此进兵,虽有些快,未必不是楚军畏战所至。
故而,无需担忧。
“李斯呢?”
秦王政细细品味,王绾所言也不无道理。
李信行军方略自己都知道,而今既然敢如此南下进军,当有所谋,或许有些危险,那那些危险李信应该考虑到了。
没有多做评价,看向廷尉李斯。
“大王!”
“臣不通兵事,故而李信将军行军之策难以猜想,但只要粮草、衣甲等物跟上,只要前军、后军连通。”
“则可无忧。”
“此外,臣以为,既然李信将军一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下如此的楚国之地,此刻咸阳这里当派出要人前往楚地给予宣抚。”
“如此,伐楚更为安稳。”
李斯一礼。
对于李信的行军用兵方略不做评价,自己也不会打仗,从文书而观,或许有些危险,可……那些危险只要能够控制住,就不是危险。
如后勤无忧!
如兵力无脱节之忧!
果然将所占领的楚国之地一一收拾,则……伐楚更可无忧。
“大王!”
“启以为,李信将军用兵当无碍,所忧心者,乃是这么快攻掠的楚国城池,后方一片空虚,需要快速给予整顿。”
“如廷尉所言,派出要臣前往宣抚,则为上策。”
未等上首秦王政一眼,相邦昌平君亦是一语。
认同王绾与李斯等人之意。
至于国尉所言,实则……只要那些问题解决,都不是问题。
“诸卿所言,均有些道理。”
“伐楚之战,李信为主将,寡人相信他不会让我等失望。”
“不外,李信进兵极快,粮草辎重之线路拉的极长,所攻占的楚国城池还要分出部分之力,给予镇守,于李信二十万军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楚地甚为广袤,李信攻下的城池甚多,的确需要一位合适的重臣给予前往宣抚,说起来……寡人倒是觉得相邦与李斯二人合适。”
“你等算起来,都和楚国有些联系,中枢目下无要事,谁愿前往?”
秦王政踱步缓缓,国尉所言不错,廷尉等人所语也不错。
终究……此刻改变李信行军之法,却是有些不妥,但隐患也得给予剪除,派遣重臣前往楚地,一则稳定那些城池。
而且,督促那些粮草、兵甲、器械等物,都是极好的。
说着看向熊启和李斯。
前者为楚国先王的子嗣,为楚国王族血脉,和楚国的关系不消说。
后者,更是楚国上蔡之民,而后入秦。
二人之间,秦王政更倾向于李斯,昌平君虽和楚国关系不浅,奈何……一直没有前往楚国,对于楚国的情况没有李斯那般了解。
“大王,臣愿前往!”
李斯一礼。
“大王!”
“启愿前往,启虽为楚国王族血脉,然自幼生长于华阳祖太后膝下,数十年来,一直未有踏足楚地。”
“而今楚国将灭,启心有遗憾,希冀前往,以观楚地民风。”
昌平君熊启亦是拱手一礼,话音沉沉,隐约带着别样的意蕴,楚地那边……却为真正踏足过,希望可有此行。
了却遗憾。
“哦?”
“哈哈,昌平君良女初诞下,此刻不陪着良女?”
秦王政哑然,仲春时日,昌平君府上喜事而出,却是诞下良女,仍为襁褓之中,昌平君这般舍得?
“哈哈,非长久之事,说不得如李信将军所言,秋冬便可灭楚,期时……,启便可归来了。”
熊启亦是朗朗一笑。
“嗯。”
“如此,着昌平君为楚地宣抚使,稳定楚地之民,平稳楚国城池,督促军需辎重,即刻……便前往楚国吧。”
“也好为李信将军安稳后方。”
熊启都这般而言了。
那么……,似乎自己还真得给他一个机会。
数年来,他犯了不小错误,可自己给了他机会了,近年来的表现还是足够好的,满足他这一个需求,还是不算大问题的。
******
“将军!”
“不若待后方四万轻甲兵奔至,大军汇合一处,再行慢慢压迫项燕主力。”
“从斥候讯息而观,项燕目下的军力超过三十万,虽有武真侯、王贲将军的牵扯,可精锐未损,足堪一战。”
“从护国学宫送来的那些大型攻城器械,威能巨大的尚未拉到,等上一等如何?”
李信亲自率领十二万大军主力,缘由楚人望风而逃,连连抛弃城池,故而,分兵前后,八万重甲步兵突进。
四万轻甲兵在后,押送粮草辎重与诸般攻城器械。
蒙武八万军也是如此,分兵前后,以为突进。
御马行进在银甲将军李信身侧,偏将赵佗小声而言,李信将军的军策战略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就是……面对楚军汇合一处的助力,二十万精锐分散不是一件好事。
故而,劝说着。
“无妨!”
“目下我军尚未遇到阻力,轻甲兵行军速度不慢,足可跟得上。”
“待攻占新蔡之地再论,期时,蒙武将军也当攻克寝县,便只剩下楚军主力所在汝阴、城父等地。”
“那时,兵力汇聚一处也不迟。”
李信纵马在前,摆摆手。
此刻还不到兵力休整的时候,起码目下并未遇到楚军相当大的阻力,果然修整,那就是给楚军机会。
银甲披身,束发鹰盔,目视前方,接下来便是只有最后一个城池了,那便是新蔡之地,占据那里……,便可同蒙武将军东西夹击楚国主力。
楚军在淮水区域,虽有兵超过三十万,可能够被项燕倚重的只有四大军团,而四大军团中,尤以腾龙军团战力最强。
蓝田大营,百战铁血,无惧一切。
这一次……,是自己的证明之战!
此战灭楚,便是要让军中诸人看到,军中除了一个可以灭国的王贲以外,李信也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可以做的更好。
去岁,庙堂论战灭楚方略,中枢采纳。
然中枢采纳与实战运筹帷幄还是有相当区别的,否则便不会有当日之赵括了,其人用兵也不弱,奈何遇上武安君。
总体大致灭楚方略虽好,终……实战灭楚,才是自己的证明之战,大王给了自己这个机会,李信很珍惜。
故而,自己不能够让大王失望,也不能够让自己失望!
为灭楚主将!
率领二十万精锐大军!
王贲与武真侯都为偏师之将,李信更不能够让自己失望!
接下来攻占新蔡之地,便可兵合一处,伺机将楚军在汝阴要地之力绞杀,进而南下渡过淮水,攻克楚国都城。
赵佗所言,自己明了,但实则没有太大区别。
闻此,赵佗也就不再给予多言,从眼下行军来看,李信将军虽有些弄险,可……楚军主力还在汝阴、城父那里,并无太大动静。
当其时,数日之后,八万铁骑踏过掠过要道,激扬起漫天烟尘。
新蔡、平舆之地,浮现在眼前!
一座矗立于其上的城池,更是清晰可见,甚至于城池之上,还有着楚国的烈焰旌旗,还有兵士巡逻之上。
“总算有人拦阻了?”
“左右……,今日便拿下此城!”
手持千里镜,一览城池之上的所有动静,数息之后,左右清朗一笑,虽很快被遍野呼啸的战马嘶鸣覆盖。
可隆隆马蹄之音已经说明了一切。
将令下达,攻打此城!
拿下此城,便是占据新蔡、平舆要地。
云车席卷,便携的座弩枪炮一字排开,万千黑压压的羽箭横空,嘶吼之音爆发在天地之间,黑色的飓风快速席卷面前的城池。
轰!轰!轰!
……
不过一个时辰!
新蔡、平舆之地的这座守卫之城不存,烈焰旌旗不存,取而代之大秦黑龙旗。




秦时小说家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七海蛟龙甲(第二更)
“祖父!”
“秦军主力已经近在咫尺了,我等还不出战?”
一位位重甲着身的主将汇聚一处,汇聚于此处明亮的幕府军帐内,沙盘横立,诸将无言,只是一道道视线落下。
那沙盘之上,原本属于大楚的淮北千里之地,此刻大都已经被代表秦军的黑色旗帜取代,而且细细一观,他们现在所处的汝阴要地旁侧百五十里,便是李信此刻所在。
半个时辰前。
斥候来报,李信已经拿下了平舆那里的城池。
而不出意外,寝县那里也会传来急报,那里留守的只有数千人,根本抗衡不了秦将蒙武之力,如此……,淮水以北,楚国之地可就只剩下一隅了。
面对这般战况,一直早就想要伺机出战的少年人再次一语。
这番话,自己也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可是……祖父就是不予理会。
“哈哈,籍儿,战争……从来不是一件小事。”
“没有取胜的把握,而强行去战斗,非能人所为。”
“不过……,目下而观,战机的确快到了。”
须发皆白,深蓝色的长衫着身,闻少年人不耐烦之言,不由的单手轻捋颔下短须,微微一笑,……许多事情着急不得。
“此战……,我军军力虽足够。”
“可若是强行在以北楚国边界同李信交战,则李信背后则是秦国诸郡之力,以及南阳那里剩余的强大之力,非是最佳之地。”
“故而,淮北以北非战之地,淮北之南,才是我等所求,抛弃淮北以北的城池,让李信等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弱其力,才是我等希望见到的。”
“而那……李信也的确如我等所料,兵力分散,果然接下来秦将蒙武那里攻占寝县,则二十万精锐秦军三分。”
那老者虽身上没有着重甲、轻甲之类,然略有苍老的神容之间,却充斥着别样的智者气息,一言一行,令的幕府军帐内,诸人静心聆听。
一边说着,一边缓步近前,行至沙盘之策,取过一支竹竿,在上面点动着。
“其一,便是平舆这里,李信接下来必然驻兵!”
“其二,便是寝县这里,蒙武接下来必然驻兵!”
“其三便是接下来,李信蒙武兵合一处,欲要攻打我汝阴、城父要地之兵。”
“如此,二十万精锐分散,且驻守要地,那就是我等的机会,甚至于,不日便可出兵。”
老者在沙盘上的三个地点点动着。
李信大军南下的路线以及对策,和他们料想的一般无二,实在是意外的惊喜,如此,李信兵力分散,相距秦国诸郡甚远。
那就是战机。
“根据斥候所报!”
“李信大军的后方辎重与大型攻城器械等,还需要八日左右,才能够跟上来。”
“父亲!”
“我等是否要趁着这个机会,接下来从这里偷袭平舆、寝县之城,而后北上追击秦军轻甲之兵,合围李信、蒙武主力?”
项伯身披重甲,闻范师傅所言,的确有理,而且连日来,李信行军也都是如此,和范师傅料想的一般无二。
果然是父亲数十年来,难得的相知好友。
既然一切都已经就绪,范师傅也说了,战机就在眼前,那么……他们也该准备出战了,为了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一个多月了。
“李信急于灭楚,铁骑南下,纵横无匹,只是抛却了秦军重甲方针与精锐轻甲兵,若是如先前王贲那般,他做到了。”
“可……他露出的破绽也出来了。”
“众将听令!”
闻儿子一言,老将项燕为之一笑,看着面前的沙盘。
若然李信二十万大军汇合一处,稳稳南下推进,则一切还有相当的麻烦,现在……则就是天赐良机了。
如范增所言,战机的确到了。
他们等了这个战机,已经等了一两个月,不能够错过,踏步近前,手中握着一柄长剑,看着眼前的诸位军中主将。
“在!”
“……”
一语出,刹那间,整个幕府军帐为之沸腾。
一位位军中主将为之欢喜,四大军团如此,从淮南诸地调遣来的主将也是如此,他们已经在这里等待好久了。
而今,终于开始出兵了。
“在!”
旁侧观战的两个少年人也是瞬间大喜,彼此相视一眼,拱手抱拳一礼,终于可以出战了,终于可以杀敌了。
“李信军已经攻下平舆。”
“根据寝县那里传来的消息,不出两日,秦将蒙武也会拿下那里的。”
“项伯,接下来密切注意李信大军的动静,果然李信大军离开平舆之地,前往汝阴,便是我等战机。”
“率先攻打秦军留守两城的兵力,而后令李信、蒙武军腹背受敌,一战……不求大胜,击溃秦军势头便可。”
历经军旅沧桑的坚毅神容上,项燕对着面前诸位年轻的军将看了一眼,接下来一战,至关重要,不求将秦军歼灭。
也要让他们知道楚军不是好惹的!
至于军中准备,……早已在时刻准备了。
“喏!”
“……”
顷刻间,幕府军帐内,又是一道道洪亮之音。
即如此,怕是出兵之日便是在未来几天了。
等待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出战了,可以杀敌了。
“祖父,项籍也要前往一战!”
少年人近前一步,甚为期待。
身侧那位红发少年人,也是一礼。
“哈哈哈,当然,这一战……非比寻常,你们两个小家伙看看也好。”
“项梁,把东西拿上来。”
“上战场,没有合适的战甲可不成,去岁以来,大父就已经拜托农家的朋友,给你和龙且打造了四副铠甲!”
“两副合你二人现在年岁所用,另外两副,则是待你等成年之后所用。”
迎着孙儿看过来的无比希冀目光,项燕那苍老的神容上,不由大笑,而后对着项梁点点头,对于籍儿,自己自然有安排。
接下来的这场大战,非寻常战事可比。
两个小家伙提前见识一番,也好!
“哈哈,为了这一天,籍儿怕是等待了许久许久。”
项伯笑语。
籍儿在军中也已经历练了数年,于军中诸般事也知晓的差不多了,所欠缺的也就是战事经验,那个东西没办法教。
只有自己亲自体验,才能够知晓。
“龙且!”
“还不快谢过大将军!”
腾龙军团主将龙烨近前一步,看着此刻傻笑的儿子,无奈摇摇头,喝道一声。
“是!”
“龙且谢过大将军!”
听得父亲道喝一眼,年幼的红发小将为之从欢悦之中醒转,连忙再次近前一步,行至项燕将军跟前,躬身抱拳一礼。
“籍儿谢过大父!”
项籍见状,也是一怔,而后一礼。
“哈哈哈,无需如此。”
“大父可是已经老了,将来的楚军就靠你们了,就靠你们了。”
项燕摆摆手,近年来……已然有了疲惫之感,终究沙场数十年,也到了这一日,而看着面前的龙烨、项伯他们,又看着籍儿、龙且他们。
都是好样的。
都是楚国铁铮铮的汉子!
“父亲!”
项伯惶恐,为之一礼。
“大将军!”
“……”
诸将亦是惶恐,数十年来,论楚国名将,唯有一人,唯有大司马项燕,果然闻此,观大将军神容,已然苍老不少。
脑海中畅想着大将军不在之场面,更是心慌。
期时……谁堪大任?
“父亲!”
“铠甲取来了。”
项梁入军帐,看着帐中这一幕,略有不解,身后跟着四位贴身兵士,抬着两个大箱子,里面便是父亲为籍儿和龙且打造的铠甲。
身为沙场中人,行军打仗,岂能没有自己的铠甲傍身,在沙场上,那就是自己最亲的人,它能够时时保护你。
“你们两个小子去看看吧,喜欢不!”
项燕点点头,对着孙儿两个人看了一眼,单手指着那两个箱子。
农家打造兵刃、铠甲的水准不需要怀疑,而且相信籍儿两个会喜欢的。
“是,大父!”
项籍欢喜。
“是,大将军!”
龙且一礼,转身走向那两个箱子。
“籍儿,这个是你的铠甲,适合你现在的年岁,名曰:七海蛟龙甲,乃是父亲当年在追杀庄跻部族的时候,在江水擒杀的一头异兽。”
“那只异兽浑身鳞甲坚固,刀枪不入,水火不侵,最后还是费了相当大的力气,才将鳞甲剥下,如今铸就你的两道甲衣!”
看着近前的两个小家伙,不……,也不算小家伙了,现在都可以上战场了。
项梁单手指着籍儿跟前的一个大箱子,语落,便是有人将其打开,顿时一道道光亮从其中反射而出,令人眼眸都难以睁开。
“龙且!”
“这个是你的铠甲,名曰:腾龙甲,名字和你父亲的一样,但质地好上太多,这副铠甲是农家在岭南百越擒拿的一只异兽所得。”
“其筋骨皮坚硬无比,刀枪不入,质地虽轻,且颇为坚韧,杂糅五金之属,甚为合身,也是打造了两副铠甲!”
新鲜的甲衣自当那般明耀,项梁已经看到,倒是没有什么诧异,单手指着另外一个大箱子,为龙且介绍着。
龙且注定是籍儿的副将,是其一生的副将。
这副铠甲自当用心准备,一边介绍着,随即……箱子也被打开,虽然明耀不似七海蛟龙甲,可甲衣表面却有着一道道属于五金色泽的圆融。




秦时小说家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唯我黑白(第三更)
秦时小说家正文卷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唯我黑白“父亲!”
“莫不战事有遗漏之处?”
半柱香之后,先前拥挤而又热闹的军帐内,除却项伯与项梁,便是只剩下老将项燕与范增在列了。
1...625626627628629...7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