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小说家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偶米粉
“马陵道之战!”
“魏王迁怒于庞涓,实则无能也。”
“那一战,领军上将军为魏国太子申,庞涓不过为主将,魏国欲要灭韩而不能,退齐而不力不足,乃有一败。”
秦王政放开怀中的小阳滋,让其回到她母亲那里。
对于魏国丞相白圭,自己自然是知晓其人其事的,魏国惠王初始,富甲诸夏,其人乃有大功。
其人为丞相期间,吴起、庞涓、公孙衍等都是举荐而出的,魏国乃有霸主地位,功劳不小。
就是,其人续而不为丞相,转为经商,后有魏国富商白氏一族。
商君与白圭之女白雪之事,却为佳话,然……也如丽儿所言,尽公不顾私,极心无二虑,商君惨死,那个女子也是身死。
至于马陵道之战,秦国虽没有参与,可事情了解的还是很清楚,韩国申不害变法初成,军事赫赫。
魏国移兵击之,兵困新郑,差点将韩国灭掉。
随即,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虽承诺救援,乃一直等到魏国将韩国变法新军几近全歼之后,才徐徐出兵。
缘由桂陵之战,魏国迁怒于齐,又逢齐国救韩,魏王下令太子申领上将军,庞涓为主将,准备将齐国救援之军歼灭。
魏太子申领军深入,庞涓率兵于马陵道身死。
其后,马陵道之战,魏国魏武卒精锐损失殆尽。
不曾想,庞涓一族被魏王降下重罪,为之不存,倒是白芊红一脉从庞涓出,令秦王政奇异。
“那应该也算是鬼谷弟子在诸夏的第一次交手。”
“以诸夏为棋盘,诸国为棋子,纵横捭阖,实在是……。”
公孙丽颔首一语,不住感叹。
鬼谷弟子也是从庞涓、孙膑开始,名扬诸夏。
再有着苏秦、张仪等,彻底成就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之名!
诸子百家,对于鬼谷的强大,没有任何质疑!
“鬼谷弟子,每一代传人都不俗。”
“盖聂先生虽鲜少参与朝政,但寡人常与之闲谈,受益良多。”
“武真侯也赞誉多矣。”
“另一位鬼谷弟子卫庄,寡人也欣赏其才,多年前魏国新郑的流沙,近年来的魏国防御之战,拦阻王贲难以攻入大梁。”
“似乎……,根据罗网那里的卷宗,楚王负刍登位,其人也出力谋划不少。”
鬼谷弟子!
秦王政也是欣赏,而且自张子以来,每一代鬼谷弟子都有入秦,秦国为他们的才学提供力量,他们也为秦国的强大贡献力量。
“白姑娘,曾听大王与武真侯之言。”
“你欲要将来领兵灭齐?以为先祖正名,我可是第一个支持你的,诸夏间,女子为将灭国,自当不输于男子。”
“大王,您觉如何?”
公孙丽将案上的一壶果酿递给小阳滋,让她自己品味,随即话音又落在白芊红身上。
些许事,大王于自己说过。
而且自己很欣赏这位白姑娘的勇气与谋略,少年之时,爷爷为魏国濮阳守将,自己也曾短暂的参军。
也曾畅想将来有朝一日在爷爷麾下为卫国斩将杀敌,奈何……世事多变,自己身入秦宫。
不为武真侯的颜面,自己都觉得甚好。
说着,笑语看向大王。
“哈哈哈,千年以前,大商妇好为将,统军灭国不断,引以为女子佳话。”
“果然大秦也出现一位女将军,寡人也是期待。”
“你曾跟随武真侯伐赵有功,同叶腾整治南阳之乱有功,陇西天水封地治理有功,四郡政事堂处理要务有功。”
“国府那边,早就有你的卷宗,眼下,齐国那边,丞相后胜已死,你觉接下来齐国如何?”
秦王政莞尔。
丽儿之言虽佳,自己也有那个心思。
可任用一女子为将,终究阻力不小,更何况……还是灭国之功?
自己可以做主,不外,军中的反应自己也可以料想到。
但……这件事王弟数年前就和自己说过了,无论如何,自己也该有一个交代,脑海中思绪万千。
既然欲要灭齐,那就一论齐国之事。
秦时小说家 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灭齐之论(求票票)
秦时小说家正文卷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灭齐之论“齐国丞相后胜已死?”
白芊红神色微动,略有诧异。
后胜已死?
这则消息,自己还暂未收到,怕是近日所起,否则那么大的事情,会很快传到自己手里的。
“蒙毅。”
秦王政颔首,对着随伺的蒙毅看去。
“白姑娘。”
“日前,齐国临淄那里传来消息,后胜被一往日有旧怨的大夫遣人所杀,目下,临淄那里正乱作一团。”
蒙毅拱手一礼,看向白芊红。
对其人,也是好奇的,待在大王身边,自然知晓武真侯身边的此人,而且女子为将?
难度不是一般的大,纵然武真侯、大王都应允,军中的阻力也不小,现下……军中少壮争先战功。
王贲灭魏。
李信伐楚。
齐国亦是为大国,早就被其余军将虎视眈眈了。
不过,想来白姑娘这件事不会那么就淡下去的。
周清亦是有些惊疑,这则消息自己也是现在刚从王兄口中听说,怕也是近几日的事情。
“有旧怨的大夫?”
“无论是否真假,后胜身死才是他们的目标,自齐国君王后薨逝之后,齐国军政大权尽数落在齐王舅父后胜手中。”
“今……当此诸夏局势,后胜身死,那些人目标很是明确。”
“一则,拨乱反正,欲要重塑齐国庙堂,而欲要如此,非有齐王从深宫走出,主事不可,年内,难以有成果。”
“二则,便是为了眼下的齐楚之事,想要除去后胜阻力,救援楚国,以为苟延残喘。”
“三则,便是齐人欲要自救,秦国一天下大势明朗,三晋不存,燕赵俱矣,齐国有志之士欲要拦阻,后胜便是此谋。”
消息虽刚刚知晓,却不为阻碍。
齐国后胜!
人虽一般,可其位却关键无比,如今身死,齐国上下必然乱象纷呈,诸多势力搅合一处,福祸未可知。
“齐国可有助力楚国?”
秦王政欣赏一言。
“齐国不为助力楚国,昔者五国伐齐,楚国也是其一,齐楚两国恩怨不小。”
“且后胜身死,齐王焉得不有疑乃是国中些许人之谋略,欲要联合楚国抗秦?然……素闻齐王至孝,于君王后临死之言未敢忘却。”
“再有着盖聂先生和上卿顿弱在,齐国欲要助力楚国,不可能。”
“但接下来果然楚国而灭,则齐国或许要奋力自保。”
白芊红秀首轻摇。
齐国不会助力楚国的,一来没有那个时间,二来齐王此人听从君王后之言,数十年来一直亲秦,欲要改变,难矣。
“先前中枢定论,曾有言,果然率先灭楚,则齐国或可不战而降。”
“白姑娘以为如何?”
秦王政举盏畅饮。
齐楚先后攻伐之论,各有优劣,可自己还是先行选择攻打楚国,便是准备一战定下最后的结局。
对齐国的一战,也许不存在了。
“齐王数十年来疏懒于朝政,军备不休,若然秦国大军压境,则朝中定然有投降之语。”
“然有闻齐国庙堂中田儋、田假等素有敌秦之意,且多年来与后胜不合,纵然齐王有投降之意,那些人也会率领余力为之反抗。”
齐国不战而降!
有这个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极大,白芊红亦是认同。
若言齐国没有任何抵抗的投降,那是不太可能,齐国……终究大国,数十年来,休养生息,国库殷实,随意整顿兵戈,便可有十万之师。
以为拦阻,才是齐人本色。
否则,当初便是被燕国所灭了。
“哈哈哈,嗯……,却为寡人所想。”
“故而,秦国大军先行攻楚,再行攻齐。”
“若然率先攻齐,怕是齐国大军齐动。”
“而灭楚之后,再行攻齐,其力自弱。”
“只消将些许抵抗之力剿灭,则齐国可下。”
秦王政朗朗一笑。
不战而降!
千年以来未有那般事,更何况目下齐国庙堂混乱,那些人助力楚国不成,定当寻求自保。
它日攻齐,阻力仍存。
不为率先之大。
“大王,眼下……还是先攻灭楚国为上。”
旁侧,公孙丽笑语而出。
灭齐的事情,还有点远。
先将眼前的麻烦处理掉再说,否则……登高望远,脚下或有不稳。
“哈哈哈,丽儿说得对。”
“楚国!”
“项燕集聚大军于汝阴之地,兵力超过四十万,粮草辎重等支援不断,接下来一战,便是要将楚军这股力量彻底灭掉。”
秦王政又是大笑。
的确。
眼前最大的麻烦还是楚国,而且还是相当大的麻烦,接下来秦国关外诸郡也得快速调军了。
“那个时间不会太久的。”
周清举起酒樽,遥相一礼。
“寡人也相信不会太久的。”
秦王政深深颔首。
******
“先生,今日入宫,如何?”
齐国临淄。
这几日城中一片寂静,不复往日的热闹与繁华。
齐王亲自下令,在丞相后胜之死的结果没有查清楚之前,临淄上下,为之戒严,果有拦阻,重罪论处。
城中一隅,秦国行人馆。
看着面前着规矩无比秦国使者服饰的顿弱,盖聂拱手一礼,随着后胜的身死,齐王建终于从深宫走出来了。
而且直接便是下达那般之令。
借着此事,顿弱亲自入宫,一窥齐王口风。
“今日入宫,却是碰到了齐王之弟田假了。”
“时而,虽向齐王探了口风,却被其人引向它处,未有所得,虽如此……形势也明显。”
顿弱从侍者手中接过一盏茶水,一饮而下,这个天候……越来越热了。
双臂伸展,侍者徐徐褪下外袍,看向鬼谷盖聂,说着今日入宫所得,实则,也没有什么所得。
“王宫上下变换?”
盖聂惊疑。
终究田假那些人是齐国重臣,还是王族,数十年来,势力不可小觑。
“并无。”
“而且今日虽无后胜后续所得,但田假与齐王言谈中,提及秦楚之战,言语试探齐王下令,出兵助楚。”
“被齐王呵斥,忘却当年楚国残余灭齐之事,故而……算有所得。”
后胜身死,临淄接下来的朝野变换没有知晓太多,可……却是从田假那里得到另外一个消息。
齐王并不愿助楚!
更别说,现在的庙堂之上,后胜的残余之力不小,果然被田假那些人得了先机,他们没有好的下场。
估摸着,也该出力了。
“百家那些人可有动静?”
这几日,二人分工明确,顿弱自己负责同齐国庙堂的往来,盖聂先生则是负责那些百家之人的动静。
后胜身死!
以其身边那些多护卫,区区一个大夫就可功成?
开玩笑!
绝对有那些人的参与。
“那些人连日进出田儋、田假等府邸上,虽不知细节,也很明朗。”
盖聂点点头。
“好在,楚国那边并没有大的问题。”
“虽二十万大军有损,可听闻项燕麾下最为精锐的腾龙军团,一夜之间,折损过半。”
“再加上其余损伤,不在秦军之下。”
换上一身轻便的常服,顿弱近前数步,跪坐在软榻上,齐国这里的情况,尽管负责,一切还都在可控之中。
目下首要,乃是为秦国灭楚提供便利。
最为紧要的,便是齐国不为助力楚国,而这个决断……齐王有。
那么……二人便是宽心不少。
且从近两日楚地传来的消息来看,昌平君反秦尽管令人惊骇,可……伐楚大战更为之重要。
李信大军被前后夹击,幸得武真侯、蒙恬大军相救,突围而出,屯兵平舆,以为接下来更大的战事。
“项燕为楚国名将,此次麾下汇聚的大军超过四十万。”
“其中不乏那些老世族的私兵,那些人的战力不比守备之兵差。”
“李信将军损兵不少,接下来定然增派大军,在想要起战事,怕是秋日之后了。”
盖聂执铜壶,冲泡着毫叶。
楚国那里的消息,临淄这里也有传闻了,声势也不小,关注秦楚之人的齐国之人也有很多。
若是没有武真侯、蒙恬的及时援救,李信二十万大军怕是有可能全军覆没,终究……昊天垂帘。
“秋日之后?”
“那岂非还有数月的时间?”
顿弱奇异。
“李信败走,楚军士气正盛,短时间内不可与之争锋。”
“且此次李信军事失利,要点便是淮北之北没有稳定,为昌平君所谋,接下来进军,定然先谋淮北之北。”
“再大军推进,以上将军王翦之兵法,大战楚国。”
盖聂颔首。
为之诠释道。
“先生以为,接下来的领军主将为谁?”
李信将军伐楚失利,副将蒙武也是受到了牵连。
伐楚堪为要事,顿弱觉得……或许上将军王翦或许要亲自而动了,那才是最为稳健的灭楚之人。
“李信将军败军失利,若无意外,大王当换将。”
“可有闻武真侯带着李信将军和蒙武将军入咸阳城请罪,怕是……武真侯属意李信继续领兵灭楚。”
盖聂……略有一丝不确定之言。
“李信将军继续领兵?”
顿弱诧异。
盖聂先生素来稳重,非有绝大的把握,一般很少言语不确定之事,既然这般说了,那……结果定了?
李信将军继续为将!
可……这和秦国素来的传统不合,李信将军先前一战,的确大罪,果然不论罪,继续让其领兵灭楚,以为……灭国之功?
那可就不太好了,武真侯虽得大王之心,然……此事非同小可。
秦时小说家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吕氏封建(求票票)
“武真侯当有所谋。”盖聂微微一笑。正常情况下,李信绝对不可能继续为将领兵灭楚的,但武真侯那般做,明显属意李信。那么……可能会发生一些其它的事情。“终究……灭楚之功!”对于秦国能否灭楚,顿弱没有丝毫怀疑,楚国有足够的力量抵挡,但大秦有足够的力量击溃一切拦阻。一战不成!大秦还可继续第二战!楚国……能够坚持几次?李信将军或许继续领军,但……那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联,中枢之内,当有所谋。“武真侯出身道家天宗。”“阴阳一心,乾坤一体,李信将军果然获得灭国之功,那么……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盖聂倒是没有多想。武真侯处事向来稳重,他的手段,当不会令伐楚其余主将不满的。“王贲将军的偏师已经从兰陵旁侧西行了。”“果然汇聚两支偏师,那么……在平舆之地,汇聚的大军可就近四十万了。”“兵力上,足可同楚军争锋。”战场之长,兵力多寡非取胜之道,但相近的兵力,总归多了许多可行的谋略,以少剩多,终究不显。“兰陵城!”盖聂将面前冲泡好的一杯茶水推过去,听及这个熟悉的地名,亦是微微一笑,根据自己所得消息。那个人还在那里。而且生意相当不错。就是……兰陵城那里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了。“从罗网传来的消息来看,兰陵城那里也该给予整顿了。”“农家、墨家、儒家有点过于放肆了,真以为大秦东出,军事没有数十年前的虎狼了?”双手接过茶盏,闻盖聂先生提及兰陵城,顿弱也是皱眉。那座城池早该给予整顿了。可惜……那些百家之人很聪明,一直以来,都安守秦法,并没有任何违法之事,秦法……后发制人。奈何!除非那些人有所行动。“面对秦国驻军,那些人就算有动静,也不会太大的。”盖聂摇摇头,兰陵城内,百家之人的确活跃,他们很聪明,没有令秦军整治城池的矛头对准他们。他们应该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有外在强大力量为援的机会。不然,不足以解释他们的动静。“终究还是百家的抉择。”“曾听武真侯一言,顺天应人,则无事不成,秦国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农家、墨家等执意如此。”“自取其祸。”身为名家的一员。顿弱早就洞悉诸夏大势,寻找到属于名家的发展之地,而一观其余百家,实在是不解,不……不是不解,而是可惜了。“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之言,非虚妄,侠者,儒者皆如此,或有阴阳,终究于大王看来,他们就是不安稳的存在。”“三晋之地、燕赵之地,禁武令初显,农家、墨家难以行走,它日大秦一天下,等待他们的只有两条路。”盖聂轻抿了一口茶水,这是齐国南部一个小海岛上产下的毫叶,冲泡之,茶水碧绿生香,很是美观。品之,滋味也是悠长,且多了一缕海域的清凉,夏日……饮用正好。于百家的事情,十多年前便是存在,现在不过是更加明显罢了,记得入秦之初,野王之战。百家谋秦,欲要杀大王,便是成为他们同大王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矛与盾……韩非之论,只有一个胜者。“盖聂先生。”“数年来,通过名家在齐鲁之内的原有渠道,在下倒是得知一二隐秘。”“先生可知封建邦国之论?”顿弱颔首,随即……左右而观,屏退侍者,微微近前些许,同面前的盖聂先生提及另外一个话题。封建邦国!是先师公孙龙子嫡孙公孙玲珑从儒家小圣贤庄内传来,儒家有人正在探讨封建邦国之论。而且参与者不少,颇为隐秘。“封建邦国?”“大周之法?”盖聂英气的眉目挑动,这个词并不陌生,大周立国八百年,开国之初,分封诸功臣、子嗣于诸夏大地。镇守各地,拱卫王室。这个想法是不错的。奈何人心不可窥探,一个个诸侯国立国之初,那些人感恩甚大,忠心耿耿,其后代未可知。随即,烽火诸侯,连绵不休。直至今日。只是……,顿弱先生提及这个话题做什么,大秦现在所行乃是郡县一体制,封建邦国……虽有残余,似乎不为大用。“昔者,文信候所语吕氏春秋内,便是推崇此道,慎势篇有语:天下之地,方千里以为国,所以极治任也。”“国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地多不若少。众封建,非以私贤也,所以便势,所以全威,所以博义。”“其封建众者,其福长,其名彰……王者之封建也,弥近弥大,弥远弥小。故,海上有十里之诸侯……多建封,所以便其势也。”顿弱小声说着。甚至于此语还可以诵出。“……”“百家……预谋此法?”盖聂静静闻之,沉吟十多个呼吸,而后陡然神色微变,看向顿弱,如果自己没猜错的话,顿弱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中枢之内,也有要人承袭文信候之策。”“顿弱只是有闻,但具体为何不可知。”顿弱徐徐颔首,封建邦国之论,郡县一体之论,代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治式,数十年来,也看之不清大王之属意。若言属意郡县一体,则卫国早该不存,三晋之地、燕赵之地也该全部设立崭新郡县了。若言属意封建邦国,可也没有增加新的邦国。“中枢之内?”盖聂略有思忖,想到了一个人。“且大王膝下诸公子不少。”顿弱又是一言。之前,自己还没有特别在意,可……细细一想,觉得那个可能性还真不小,起码诸公子就是相当大的助力。相对于郡县一体,封建邦国更合诸公子之心。“先生属意何种?”忽而,盖聂一笑,看向顿弱。“封建邦国!”“郡县一体!”“各有所长,不可知,先生以为呢?”顿弱摇摇头,这两种制式都有优劣,大周之乱,不全是封建邦国,魏国之亡,亦是郡县一体。“两者之决,在于大王!”“将来便会有答案了。”盖聂亦是摇摇头,这个话题……他们可以讨论,做决定与倾向的话,就没有必要了。“算着时间,大王膝下诸子中,扶苏公子也成年了。”“不知道他会如何决断?”大王虽未有立下王储,可……诸公子中,眼下扶苏公子最为年长,于情于理,都是王储的最佳人选。除非将来丽夫人为王后之尊,其膝下的公子高,才更加的比扶苏公子有资格,但据传言……丽夫人拒绝了王后之位。这倒是……令人惊叹。尽管丽夫人现在的荣宠、地位、荣耀丝毫不逊色王后,可终究不是王后,法理之上,扶苏公子仍最有资格。果然一论封建邦国与郡县一体,身为长子的扶苏公子会是一股力量。“咸阳宫内,在下也有数年未有见到扶苏公子。”盖聂而应。数年前,儒家伏念入秦的时候,扶苏公子便是出宫入中央学宫了,其后入护国学宫。!现在……应该第三年了,按照护国学宫的惯例,此刻应有很大可能性在伐楚战事之中。“扶苏公子,那是一位性情敦厚之人。”顿弱轻语,对于扶苏公子的印象,也是数年前咸阳宫一见,近年来……却是没有见到扶苏公子了。“你们三个都来说说。”“接下来……楚军会有何应对?”承武真侯之令,南阳郡郡守叶腾率领伐楚五万混合步兵、水军、骑兵偏师,东过云梦大泽,北上楚地,汇入平舆。途经云梦大泽,一路而过,楚军避退,未敢与秦军交锋。夜幕降临,寻地驻扎,并不算大的幕府军帐内,叶腾身披黑色轻甲,立于面前的一座沙盘前,那是南郡所绘制的云梦大泽以及楚地部分地形。军司马在侧,视线落在沙盘前的三个年轻人身上,岁数都不大,最大的也不过二十岁。三人……亦是浅黑色的轻甲着身,装束如同普通的秦军士卒一般,麻衣布袍,束发成髻。只是三人身上扩散的气韵又与普通的士卒不同,静立如松,姿态如龙,此外更是多了一丝儒者恬淡的韵味。这是今岁护国学宫计谋院堂的学员,过了今岁,便可以毕业入军了。现在算是他们随军亲自一观战场,印证所学,以为精进,护国学宫那边,计谋院堂的人本来就不多。自己这里有三个人,应该不少了。记得武真侯临走之前吩咐自己,让自己好生教导一下这三个人,如此,自是不敢忘记。闻叶腾将军之言,三个年轻不由相视一眼。“叶将军,林厚先一言吧。”“否则,待桥松一语,怕是我二人当无话可说了。”当即,便是三人中体态略微壮硕的一位走出,拱手一礼,笑语而出。“尽情所言,无需顾虑太多。”“纵为百战名将,也有失策之时,何况你等。”叶腾亦是一笑。三人中,的确……桥松连月来的表现最为优异,诸般之论,较之其余二人都超出一筹。见解独到,眼光如炬,想法谋略合大战之用。果然入军,怕是很快便可立功得爵,将来不失为军中少壮支柱,乃至于上将军之位都不是不可能。而现在……是他们历练的时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