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秦时小说家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偶米粉
“或许明岁就要决出最后战果!”
路枕浪悠然道。
秦军战法,可不是一味的防守,果然一味的防守,也不会东出数年来,将山东诸国一一攻灭了。
******
“将军!”
“秦军攻势猛烈,我等快要坚持不住了,尤其是秦军的强力攻城器械,怕是不出一炷香的时间,城池都要守不住了。”
魏地。
大河以东,范阳之侧,东阿之旁,频临齐国边界,秦将杨端和率领十万军扫荡诸国残余之力。
东阿城!
自大周以来,诸侯国会盟之地多于此,而今,魏国魏咎、魏豹等残余贵族率领杂糅一处的十万军坚守于此。
然则,听着厅内那传令之人的惶恐之音,怕是东阿城这里很难守住了。
“兄长。”
“我等接下来该如何?”
魏豹身披红色重甲,看向兄长魏咎,先前魏国被灭的时候,他们手中仍有数万军于此,以为抗衡秦将杨端和。
不曾想,秦将王贲水淹大梁城,魏国一日而亡,国土被秦国纳入大半。
去岁以来,秦国留守杨端和之力,于魏地逐步推进,将残余之地亦是缓缓纳入秦国舆图。
如今,已经到了齐国边界。
今岁以来,他们二人所掌控的魏地区域便是不住缩小,面对秦国的攻击,尽管也有其余魏地反抗之人以及三晋反抗之人的加入。
甚至于兵力也已经超过十万。
但面对秦将杨端和率领的十万军,仍为不是对手,且战且退,眼下,更是没有了退路。
“魏豹!”
“你接下来带领残余兵马从东门出,进入齐国吧。”
“我留守东阿,为你们争取时间,齐国谷城、博阳之地,已经有田儋派人接应了。”
魏咎从上首案后起身,神容平静,对于东阿坚守不住,早已经明了,事先,也有了应对之策。
“张耳、陈馀、刘季……,你等也跟随魏豹一同前往齐国吧,无论如何,都要为魏国保留一份力量。”
说着,随即又将视线落在厅内其余人的身上,今岁以来,他们和自己抗秦久矣。
午月的时候,本以为是个机会,曾有所动,不曾想引来杨端和的强力围剿。
尤其是那强横霸道的攻城利器,每一座城池,他们刚刚入驻,欲要坚守,便是被破开。
实在是无可抵挡。





秦时小说家 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燕有扶苏(求票票)
“兄长!”
“不可如此,若要镇守东阿,也该魏豹才是,论才学,兄长超越魏豹十倍。”
“论威望,魏国王族遗脉,更是顺从兄长的调遣,它日光复大魏国,非兄长不可为。”
浓眉大眼,情绪激昂,闻兄长魏咎之语,魏豹神容惶恐,拱手深深一礼。
从魏国沦亡到现在已经好久了,他们所能够据守的地方也只剩下最后一处。
兄长若是断后,断无生还之理。
自己之力,又如何能够担负起重振魏国的大业,多年来,一直都跟随在兄长身后,更是忧惧。
“公子。”
“我等一起走吧,以东阿现在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突围的。”
昔日大梁城外黄令张耳,一袭长衫着身,双目紧锁,闻此,也是起身深深一礼。
东阿是坚守不住了。
但也无需苦守于此,面对虎狼之秦,下场只有一个。
“公子。”
“大梁城破,王族之人被掠甚多,果然公子步入后尘,于魏国遗脉来说,可谓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公子,我们一起前往齐国吧。”
“听闻田儋正在调动、训练兵马,以为对抗强秦,我等率兵入齐,助力其力,当共同所谋。”
陈馀亦是起身,欲要复兴诸国,非有得力之人、有威望之人不可,现今的魏国之内。
公子魏咎有相当的资格。
并且手握魏国王印,它日举事,定有所成。
“公子。”
“东阿之城虽重要,然相对于公子而言,还是微不足道。”
“弃之何妨?”
“今时,秦国虎狼,雄霸诸夏,我等不可与之争锋,只晓存得一条性命,便会有无穷的机会。”
“公子若是身陨,魏国抗秦,定然不妥。”
张耳门客刘季亦是一言。
如今秦国势大,以一身性命落在东阿之地,殊为不智,果然退向齐国,它日当还有相当的机会。
人若是死了。
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尔等之言,魏咎知矣。”
“昔者,我虽不满魏假为王,可终究先王之令。”
“我为先王子嗣,未能够以身守护大魏国,以至于社稷沦亡,如今,东阿为最后一处坚守之地。”
“魏咎誓与秦国抗争到底。”
“魏豹,这是魏国传国大印与调兵令符,你带在身上,城中兵马你带走四万,入齐国汇合田儋,希望它日可以光复大魏国。”
魏咎摇摇头,对着面前诸人相视一眼。
他们的言语自己都明了,可……自己思忖良久,还是决定与魏国共存亡。
当日,魏假令自己镇守魏地东部,不曾想,不过一月,大梁城沦亡,自己也有相当的责任。
果然自己调兵返回,说不得可以一解大梁城的危局。
现在……,东阿城池内外,不仅有着十万兵马,也有着魏国的世族、公族。
他们才是光复魏国的力量。
自己一人,微不足道。
说着,从身后的木案后取出一个方正木盒,递给魏豹,有自己坐镇东阿,率领兵士,还能够坚守更久。
魏豹他们前往齐国,当更为安稳,当有更充分的时间。
“兄长!”
“你我一同离开东阿!”
魏豹不予接受,再次劝说道。
“我意已决。”
“你等速速离开东阿,否则,我等都要困死在此地了。”
魏咎道喝一眼。
魏豹多年来,一直在自己麾下行事,虽然声名不显,但最得自己之心,自己也最为相信他。
加上张耳、陈馀他们在旁边,日后,当有所得。
隐约有闻极远处城门上的爆裂声响,再次催促道,秦军破城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果然不能够及时离开,那可就真的走不掉了。
“兄长!”
魏豹不甘,焦急一语。
“快走!”
“我为你等争取离开的时间。”
魏咎没有看向魏豹,踏步间,行出厅堂,相召左右,前往前方的城池之上。
“兄长!”
魏豹又是一语。
“公子,公子咎心意已决,我等当速速离去。”
“不然,我等尽皆危矣,城中数万兵马亦是危矣。”
目视魏咎离去的方向,张耳深深一礼。
这才是魏国王族一脉的风采,信陵君之后,多不显矣,当即,没有迟疑,看向魏豹,劝说着。
再不离开,就真的走不了了。
“秦军破城很快的。”
刘季亦是一语。
“……”
“……”
两个时辰之后!
“这就是魏咎?”
“还真是难缠,惜哉,今日过后,诸夏间,再也没有魏国之地了。”
身披黑色重甲,眉宇尽显平静,中年模样,秦将杨端和跨乘马匹行进早已经残破不堪的东阿城内。
放眼处,尽皆断壁残垣,早在一个时辰之前,东阿城便是被攻破了,奈何魏咎率领城中数万兵马,巷道而战。
对秦军造成相当麻烦。
无奈,又推迟了一个时辰,才将那些人全部斩杀,看着军司马将一具尸身抬上前来,好奇看了两眼。
大梁城破之后,整个魏地大半纳入秦国舆图,唯有魏咎率领的数万兵马不住坚守。
如今,总算是将其全部剿灭了。
“将军!”
“根据城中消息,有一支四万人马的魏军逃向齐地。”
“我等是否追击?”
东阿之城,此刻除了秦军以外,似乎没有别的魏地民众,杨端和行入城主府。
未几,军司马再来报。
“四万人马,逃向齐国?”
“有趣,诸国之力,还真是难以彻底剿除殆尽。”
“无需理会那些,先将东阿纳入掌控再说,齐国……,齐国可不是长久的安稳之地。”
杨端和念叨一声,东望而观,的确,东阿之城,东进跨越一座小小的山脉,便是齐地了。
若是寻常时候,自然可以试探入齐地,现在则不可了,上将军主力大军正在楚地交战楚军。
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稳定燕赵、三晋之地,以防止那些诸国残留之人生乱。
随着东阿拿下,三晋之地,不足为虑。
辛胜将军,正在燕地,由着相连云中兵马,当也无忧。
四万兵马逃向齐国?
可以逃得一时,难以永久。
“喏!”
军司马颔首。
“东阿已定,整个魏地尽皆纳入大秦之手,不知道上将军那里何时传来捷报!”
杨端和将视线看向南楚所在,如今距离冬日不远了,从初春大军攻楚,到现在,快要一年了。
虽然这种持久战适合上将军的风格。
可还是期待早一日楚国被拿下。
“扶苏见过父王!”
威严肃重的兴乐宫厅殿内,一只只小火炉放置在角落,前两天冬至的时候,关中降了一场大雪,天地为之霜寒。
于空阔的厅殿,更是如此,非那些小火炉,怕是寒冷不已,虽如此,由着那些半遮半掩的窗户,时不时飘来丝丝森森之意。
着一件浅白色的锦衣华服,玉带腰封,束发而冠,踏步近前,俊逸的眉宇间,带着一丝别样的沉稳。
近殿前,规矩一礼,语落,眼角余光看向左右,往常都在父王身前行文书之事的长史蒙毅却是不见。
“可有去处?”
秦王政正于上首执笔批阅诸郡传来的文书,随着秦楚战事陷入僵持,诸郡的事情逐步多了起来。
玄色常服,静坐上首,看了下首的扶苏一眼,随意说着。
“父王!”
“这……,护国学宫那边并无关于儿臣的安排。”
闻此,扶苏神色一滞。
冬至时节!
是护国学宫的毕业之日,九大院堂尽皆如此,至于去处,自然早有下落。
只待毕业之后,便会有一封调遣文书落下。
别人都有,奈何自己没有。
自己如何知晓前往何处?
父王此问,扶苏心中狐疑,难道父王不知道护国学宫的事情?
“你为计谋院堂的毕业头名,按照护国学宫的规矩,去处有一定的己身抉择。”
“入军中,首要抉择二字。”
“而你却未有抉择,你的去处……真的要大祭酒他们安排?”
感扶苏之言,秦王政批阅政令的动作为之缓,眉目微皱,而后将手中之笔落在架子上,从王座起身。
双手背负身后,看着下方殿中的儿子。
这是自己最大的儿子。
近年来,先是在中央学宫,而后在护国学宫,如今算是长大了,只是……性情还是未有大改。
“父王!”
扶苏惶恐。
对于父王,心间深处一直是敬畏的,自华阳祖太后薨逝之后,未几,自己便是入中央学宫。
待在咸阳宫的时间就不多了,一年加起来,也就不到半个月。
历经两大学宫,更是鲜少见到父王,当然,自己也不敢叨扰父王,大秦东出函谷,灭国不断,乃为要事。
自己又如何会有要事。
至于护国学宫那边的安排,身为计谋院堂的毕业头名,的确有一定的自主抉择。
可自己不敢擅做决定。
计谋院堂毕业,一般都是入秦军各大主力军团中,九原大营、关外大营、蓝田大营、陇西所在……。
未得父王之命,焉得如此。
“你想要去何处?”
观扶苏形态,秦王政更是皱眉,终究还是一语。
“儿臣……,请父王令下。”
扶苏眉目低垂,深深一礼,未敢看向父王。
至于去处,哪里都是大秦所在,似乎哪里都是一样。
“……”
“去燕地吧,杨端和已经彻底平定魏地,王翦正率领大军伐楚,燕国辽东所在,燕王喜仍在。”
“在咸阳歇息一个冬日,明岁春日前往辛胜军中为监军,好生历练历练吧。”




秦时小说家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湛卢(求票票)
秦王政略有沉吟。
俯览下方的扶苏,数十个呼吸过后,又是一语落下。
“喏!”
“儿臣遵命。”
扶苏颔首,又是一礼。
“这次护国学宫毕业考核,计谋院堂内,你为头名,算是没有令寡人失望。”
“你的那篇策论,寡人看了,虽有些稚嫩,仍有可取之处,但军中之事……终究有所不同。”
“这套铠甲是寡人如你这般年岁所穿,材质极佳,替寡人挡了不少羽箭,于你一用吧。”
“那柄剑是武真侯留给你的,剑名湛卢!”
接着前言,秦王政一边行向下首,一边双手微微拍动,脆音回旋在厅殿之内。
旋即,便是两位宫奴出列,各自手中捧着一个托盘,上面摆着不同的东西。
一者为黑色的轻甲,叠合一处,落在木制托盘内,由着外面窗外的阳光,散发别样的幽深光芒。
一者为带鞘的长剑,锋芒不限,就那般陈列在木盘内。
“……”
“多谢父王!”
“多谢武真侯!”
有感那两位宫奴的近前,扶苏挺立身躯,看将过去,果然一套贴身的黑色甲衣,一柄奇特的黑色带鞘长剑。
应该就是湛卢剑了!
是湛卢剑!
为当年吴越铸剑师欧冶子所亲自打造的名剑,只是有传那柄剑后来一直在楚国。
怎么会到了武真侯的手中。
如今武真侯却将其送给了自己?
自己从护国学宫毕业,又要即将前往燕地,父王送于自己东西,还可以理解。
武真侯也送自己伴身之物,还是那般的名剑?
虽奇异,未敢多言,看着行下前方的父王,再次深深一礼,虽然心间深处,仍有不住的敬畏。
可已然丝丝暖意流转。
“日后少些孱弱,多些刚强。”
“你为寡人子嗣,日后注定会有磨难。”
看着扶苏此刻又有些变化的神态,秦王政深深的叹息一声,为上者,当喜怒不形于色。
扶苏还差得远。
对于扶苏,数年来,他的所行所为自己都知道,他的努力,自己也知道。
可……他为自己的子嗣,为大秦的公子,将来更是要承袭更大的荣耀。
以他现在的磨砺,还不足以承受。
“儿臣……定当不让父王失望。”
扶苏强自看向父王,看着父王那平静似水的神容,心中一震,又是深深一礼。
“大王。”
“丽夫人那边派人催促道,尚食坊已经将菜肴齐备了,请大王和公子前往。”
当其时,兴乐宫殿外,卫尉李仲的声音传来。
“随寡人前往昭德宫吧。”
对着身侧的宫奴看去,殿门为之打开,踏步在前,留下轻飘一语。
“……”
“喏,父王!”
扶苏先是一怔,而后颔首,连忙快速跟了上去。
和父王一起餐食,好像也已经过去好长的时间了。
……
……
“父王,您来了。”
昭德宫。
公孙丽所在后宫之殿宇,亦是近年来统辖后宫之所在,并未有乘舆,一路从兴乐宫行至昭德宫。
没有任何拦阻,入宫门处,一位位守卫在旁的侍女行礼,顺而,一位粉雕玉琢的小姑娘蹦蹦跳跳迎了上来。
“阳滋见过父王!”
“阳滋见过扶苏兄长!”
浅金色的云锦小袄着身,秀发梳拢双髻,眉目清秀,绝丽的轮廓隐现,此刻笑语弯弯的眼眸明亮有神。
踏着一双鹿皮小靴,看着熟悉的父王,又看着好久不见的扶苏兄长,连忙行礼。
“阳滋。”
“今日怎会这般高兴,莫不是前几天没有修炼成的阴阳术修炼成功了?”
看着小阳滋,秦王政心情不自觉的也欢快了起来,单手落在小丫头的脑袋上。
阳滋的性情,和当年的丽儿越发的像了,而且容貌也很是相像,除了着实调皮一些。
其余倒也无碍,拉着小丫头的手掌,向着厅内走去。
“阳滋妹妹,近一年不见,你越发的漂亮了。”
“而且修为也破入了先天,东君焱妃不愧是阴阳家顶级高手。”
侧后方的扶苏亦是一笑,对于阳滋,当年自己还在咸阳宫的时候,这个小丫头就喜欢和天明待在自己身后。
却是一晃多年,天明弟弟消失不见。
只剩下阳滋她一个人待在咸阳宫了,不过从传闻来看,还是生活很愉快的。
受教于阴阳家东君焱妃手下,灵觉有感,阳滋身上的阴阳术气息已经凝练了。
“那是当然了,我这么聪明,小小的阴阳术怎么会难得倒我。”
“阴阳术那只是小事,父王,刚才有院医前来,言语母亲好像有身孕了。”
“那是不是阳滋又要有弟弟、妹妹了?
小阳滋嘻嘻一笑,单手随意挥动,便是一股阴阳术的律动弥漫,天地元气微微颤动。
而后,话锋一转,落外另一件事上。
刚才院医前来为母亲诊断,说着母亲有喜事加身,自己又要有弟弟妹妹了。
如此,如何不欢喜。
“果然?”
“哈哈,果然喜事。”
“丽儿有喜了?”
听着小丫头欢喜之言,秦王政神容也是陡然间大悦,一瞬间,脚步加快,前往昭德宫外间。
丽儿有喜了。
太好了。
“妾身见过大王。”
“扶苏公子。”
“高儿,快来见过父王和扶苏兄长。”
一袭普通的浅红色裙衫摇曳,如瀑秀发梳拢祥云,不施妖媚粉黛,淡妆素雅。
一览面前的大王和公子扶苏,为之一礼。
说着,又伸手拉过身边一个垂髫幼子,着精致的小巧华服,外套着一件小袄,亦是烂漫纯真。
“高儿见过父王。”
“见过扶苏兄长!”
看向熟悉的父王,小家伙稚嫩的声音为之而起,又看向母亲所指的扶苏兄长。
虽没有太多印象,但听母亲提起过。
是父王的第一个儿子,是他们兄弟姊妹所有人的兄长,同样稚嫩的礼仪小手小脚施展出来。
“扶苏见过丽夫人!”
“高儿弟弟。”
丽夫人。
扶苏自然熟悉了解。
不过,父王还真是宠爱丽夫人,大秦攻灭山东诸国,以诸国宫室女子充实咸阳王城,后宫之内,亦是如此。
然则,若是在丽夫人身上没有意外的话,怕是此刻阳滋不只是有高儿一个弟弟了。
还会有更多的弟弟、妹妹。
先前的院内,还听得阳滋一语,丽夫人又怀有身孕了,不知道明岁诞下来的是公子还是公主。
“丽儿,听阳滋一言,院医诊断,你有身陨了?”
不拘泥那些礼仪,秦王政看向公孙丽,直接问着。
今岁以来,庙堂朝野并无大事,虽小事繁多,可终究有数分闲暇之时。
“妾身这几日觉身体不适,略有所感,今日召来院医诊断,不想……真的又有了。”
“这个小家伙刚令妾身舒了一口气,想不到又来了一个。”
“妾身怕是接下来数年都要忙碌了。”
公孙丽秀首轻点,的确又有了。
虽然是喜事。
但看着身边的小家伙,阳滋一直不令自己省心,高儿接下来又到了顽皮的时候。
果然再来一个,那就真的无可奈何了。
“哈哈哈,为大秦开枝散叶,丽儿当得大功劳也。”
秦王政更是欢喜,先王子嗣便是不多,缘由当年之事,更是只剩下自己和王弟二人。
现今,丽儿再次怀有身孕,当得喜事。
“大王,阳滋她们还在这里,如何那般之言。”
“说来为大秦开枝散叶,扶苏公子如今的年岁,倒也合姻亲之数,大王以为如何?”
闻大王略有戏谑之言,公孙丽佯怒一语,而后,美眸视线一转,落在旁边的公子扶苏身上。
以扶苏这般的年岁,足以姻亲,诞下子嗣,传承血脉。
“他从护国学宫毕业,接下来要前往燕地了。”
“至于姻亲,历练一番不迟。”
秦王政摆摆手。
“前往燕地?”
“那里远离咸阳数千里之外,又是酷寒之地,临近北胡,似还有燕王喜在辽东吧。”
“果然历练一番,当可成国之砥柱,房之栋梁了。”
公孙丽略有诧异。
燕地?
也就是燕国的地域。
扶苏要前往那里历练?
论起来,那里的确是一个好去处,念及此,不自觉想起当年大王曾语要将燕地赐封给天明的事情。
一晃数年,不知道天明现在哪里?
不知道天明现在过的怎么样?
有没有消瘦?
有没有受苦?
1...673674675676677...7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