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极品小郡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一语不语
随着暗战升级,很快便是明战的前奏。洛阳方面已经开始调集军队往江都方向压迫,虽然没有正式开战。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压力骤增之下,江都方面也不得不作出一些应对反应,调拨出军队,防止洛阳方面的不宣而战。
江都方面对这一战准备明显不足,军备物资方面需要准备的地方太多。韩健需要负责筹备物资来应对这次不知要持续多久的战事,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开过几次会议,也找了朝廷和东王府负责这方面的说人,都表示难度很大,虽然东王府在这些年粮食和军备上一向不缺。但涉及到更大的战争。东王府并未经历过,因而在战备物资储藏上,并非是十分充盈。而且东王府也缺乏调度物资的人才,韩健不禁想到了跟随女皇到江都的这些官员。
朝廷这些高级官员。虽然平日里重气节爱面子。甚至喜欢与人为难。但其中不乏有能力的能臣。一个国家能在这些人治理之下井井有条,一个东王府,自然也能管好。现在主要问题是韩健不放权。因为这些人终究跟他不是一条心,在政治斗争面前,韩健也要防备这些人图谋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东王府的安危。
韩健找了顾唯潘,跟顾唯潘商量了一下关于调集物资所需要的人手。顾唯潘对此并不精通,他所擅长的是巘狱和调查,他是御史台出身,而且他以前所负责的上听处,主要任务也是审查官员背景以及一些风闻言事。
顾唯潘在城东公馆旁所设立的临时衙所里会见了韩健,同时他还找了几名对此有擅长的官员,都是曾经户部和兵部的官员,官品不高,都是三四品。这也就说明,这几个人在京城时候只是五六品的小官,到了江都才有所提拔,也不入这些朝廷大佬的眼。
韩健对这方面的人才自然很珍惜,这几个人年龄都不大,有的二十多,有的三十多,最大的也不到四十,这些人有个共通的特点,都是在洛阳不得志,而且跟杨余一党不合。在女皇离开洛阳之后,这几个人举家来到江都,想继续精忠报国,但来到这里,因为他们本身也并非是洛阳官吏的核心,因而也未得重用。
“东王,这几位,都是老夫曾在上听处时,曾向陛下举荐过的官员。”顾唯潘介绍道,“当时陛下将他们从地方上调往京城叙用,并未安排正职,这次给你找来,你看看是否能帮的上忙。”
在来之前韩健已经问过顾唯潘,顾唯潘之所以举荐他们,也并非跟他们熟稔,是举亲。这些热闹也是地方官举荐给朝廷的,由上听处来负责审查,最后上听处审查的结果,是这些人的确有能力,但因为当时女皇顾着跟北王一党权力斗争,因而忽视了这些人。但韩健想,也许是女皇想留着这批人,等到她正式铲除北王党之后再将他们委以重任,只是后来杨余的谋逆令一切计划有变,才将这些人疏离。
韩健笑着请这些人坐下,将当前的时局一说,主要是洛阳即将发兵往江都的事。韩健先要问问这些人的意见。就算是顾唯潘举荐,韩健也要先试试他们的能力,看看他们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那些人才。
这几名官员开始见到韩健,还有些抵触。说到底,他们之前也是洛阳派系的官员,从来都是对外藩王有成见,不过这次是顾唯潘举荐他们过来,他们对顾唯潘又十分敬重,这才想抱着试试看一展抱负的思想过来。
跟韩健一说,才几句话,韩健便觉得其中有几个能力很不错。
其中一名叫向宁宇的户部官员,主要是分析了江都一地粮食的产量,以及是否足够满足军需的问题。在他看来,江都虽然算是富庶之地,但粮食结构单一,有时候对军粮运送上并不方便,而一旦开战,各处的粮食无法汇总到一起。
他所说的,跟韩健眼下最烦忧的事也一样。现在江都的粮食储备并非都在江都城周围,而绝大多数都分散在地方郡州,甚至是县城的粮仓。先不论这些粮食是否都能配为军粮,就运输汇总一事,就令他感觉非常棘手。
“那不知向司卫有何好的建议?”韩健紧忙问道。
向宁宇看了看周围的人,似乎是不太想说,也可能是没想明白,先沉默了一会,才道:“如今粮食不需要马上运到江都来,而是查明地方上有多少粮食,再将江都划为几片区域,将其汇于一处,再根据需要,是运往江都还是运往战时前线。”
韩健点头,这向宁宇说的,基本符合现在战时的现实。就是粮食不在江都,而运到江都非常麻烦,但留在地方上,需要的时候又取不来。现在就算是把粮食都运到江都,江都也没有那么多的粮草来储存,简单的储存会导致这些粮食在开春之后就会腐坏。
而根据向宁宇所说的,先将县城的粮食运到州府,再将州府划分区域,见礼大的粮仓,这样分散投资,就算是江都城粮食不足,可以随时从这些大粮仓调拨,如此便可将问题迎刃而解。
韩健马上问询了向宁宇关于这些大粮仓选址的问题,向宁宇也一一回答,令韩健很满意。光是一个向宁宇,已经让韩健感觉到顾唯潘的确没有打诳语。这些中的确是有能力的,而且是重实干而非说空话的。
虽然向宁宇的选择,并非是最好的选择,但他来到江都不过短短一两个月时间,便能有这么清楚的认识,便是东王府那些常年负责粮食储藏运输的官员,也未必能做到如此。这年头的官员,都是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那类人,做完自己的本份,也就不理会到底东王府具体要的是什么。
韩健又马上问询了其他几人的意思,问询他们关于一些行军和驻军之事。其中几名行伍出身的,道爷都对答入流,韩健简直感觉像捡到宝一般。正愁手底下没这方面的人才,顾唯潘就给他送了这些人来。但韩健欣喜中也有些忧虑,就是这些人的政治信仰问题,他们终究是女皇的人,如何收拢他们才是正事。
说完事情,韩健对顾唯潘道:“顾太傅,现下时局紧张,朝廷很需要一些人来帮忙,不如,顾太傅就先提拔这些人,作为此次战事的调度。等时局和缓下来,再将他们掉往各部委以重用如何?”
顾唯潘本来就是把这些中下层官员介绍给韩健的,自然不会说什么,当下点头应允。而这些官员,也是想出人头地,现在有这样的机会,他们更不会多言,只是起身感谢韩健提拔。
韩健亲自准备了酒宴,跟这些人把酒言欢之后,算是熟稔,再亲自送这些人出府。但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次的会见也很低调,但因为本来就是在公馆临时衙所见的这些人,外间想知道不难。韩健也怕杨余知道此事之后,会派出人对这些人不利。
等将这些人送走,韩健马上回东王府,让韩松氏准备了一些宅院,暂时让这些人搬过去住。这样一方面可以算是恩赐,赐给这些人宅院来拉拢他们,同时也方便用人的时候能找到他们。更重要的是,韩健想保护住他们,免得他们再被杨余的人拉拢走或者暗杀,顺带也要防止洛阳派系的人对这些人进行打压或者是收拢。
韩健跟韩松氏说完,韩松氏叹口气道:“健儿,你轻易用这些人,不怕他们中有洛阳派来的奸细?”(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三百一十六章 恩赐
>
奸细问题,之前韩健也想过。,但想来这些人中存在奸细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这些人本来就不得志,就算是来到江都,也不可能打入到江都小朝廷的内部,那他们的价值又在哪里?
但有些事韩健也不得不防,若是其中真的有什么人吃里扒外,加以利用之后,他们临阵倒戈,那可就呜呼哀哉了。
“二娘,不如将这些人分开来用。”韩健道,“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就是将来其中有奸细,也不怕。至少不会打乱我们的计划。”
韩松氏想了想,微微点头。韩健说的也是个办法,就是给这些人分派不同的差事,让他们各自为政。这样就算将来他们中有人甚至是一些人出事,也不会影响到整个东王府的日常运作。而且最重要的一条,韩健也并非将所有调度的任务都交给这些人,总会用到自己的一些人手,这样一来二去,就淡化了他们在东王府调度体系中的作用,可以利用他们,但不会完全倚重他们。
有了人手。韩健当下要做的就是赶紧从东王府官员体系中找到一些合适的人手,赶紧去做战前的准备。
在这场战事到来之前,他的准备已经落了后手。洛阳在准备战事方面显然要比江都做的更足。但韩健也知道,后来居上也并非难事,就看能否把一个体系玩转。洛阳这两年粮食储备和军事储备也很少,一些粮仓因为北王府的亏空。已经到入不敷出的地步。这次要不是有北王府军需上的支持,洛阳也不敢打这场仗。
韩健马上找人开了会,把人手摊派下去,早些让人到地方上将物资收拢起来,顺带开始地方募兵以及调拨两款来筹集军队。经过几次会议的召开,洛阳整个备战的氛围也很浓厚,就算是曾经对韩健有所成见的一些人,那些洛阳派系的高官,这时候也好似要跟韩健一心想外。毕竟韩健是东王,东王府如今也是女皇和他们最后的栖身之所。要是江都失陷。他们或者是流亡海外,要么就只能等死了。
把人都派下去,韩健心也定了一些。这算是江都在战前最大的一次准备工作。
准备好物资调度方面的事,韩健也不急着马上调集军队到前线。在他看来。一场战事的开始。同时也需要情报方面来保证。而他的情报系统,除了有东王府的情报机关,更重要的是洛夫人一脉。而洛夫人身为洛阳巨贾。父亲又曾是西王麾下有名负责调度军需的官员,洛夫人也继承了这方面的一些天赋。
韩健跟洛夫人的联系上,而洛夫人早在韩健回到江都之前,已经派了人手过来随时准备支援。而其中跟韩健联系最多的,也是洛夫人的得力干将大西柳。
大西柳这次到江都来,除了是负责跟韩健和洛夫人之间联络,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将洛夫人的部分产业迁到江都来。洛夫人在投奔了东王府之后,已经将自己当成是半个东王府的人,产业也逐渐从洛阳东迁,韩健用的上的东西不多,毕竟一个洛夫人,产业再多也无法跟江都之地相比。但洛夫人的人,涉及到三教九流,涉及到洛阳乃至天下行业的方方面面,就算是杨余对商贾看不起,但在战事面前,他也不敢随便得罪这些经商的人,因为整个魏朝的物资调度,基本都是这些为了逐利的商人来完成。
韩健并未在东王府里见大西柳,他也怕被人获悉。对于大西柳的事,之前女皇就有所查悉,但无论是韩健,还是女皇,都未将这件事告知于韩健的姨娘们,因而连韩松氏等人也不知道韩健手头上有这样一支力量。
大西柳一身素衣,好似一个农家女子一般,但因为她实在生的美貌,因而平日里不着脂粉,她也不会随便出来走,因为这样的一个女子,走在路上也会很碍眼,可能会招惹是非。
日落黄昏时,韩健在茶楼喝着茶,大西柳姗姗来迟。韩健件大西柳用大衣将自己裹的很严实,便知道大西柳也要避人耳目,洛夫人手下的不少人是西凉旧部的人,这些人除了是洛夫人的人,同时也在为复国做准备。现在北方乱世将起,西凉旧部的人自然也觉得这时候是复国的最好时机,近来活动甚多,而洛夫人却背地里投奔了东王府,洛夫人自然怕这些与她有共通目的的人知道,就算是大西柳来江都,也是避人而来,带过来的人手也都是洛夫人自己培养起来的,而并无西凉旧部的成员。
“见过少公子。”见到韩健,大西柳恭敬行礼。整个茶楼只有她和韩健二人,此时刚下过一场雪,天气也很寒冷,路上也没有几个行人。
“西柳小姐客气了。”韩健笑着指了指面前的座位,道,“来,坐下,喝茶。”
“奴婢不敢。”大西柳恭敬道。
韩健一笑,几天不见,大西柳的称呼已经从“属下”变成“奴婢”,主要跟洛夫人将她送给韩健有关。洛夫人曾写了一封信,说是为了表示忠诚,要送给韩健一些礼物,而礼物中的一份,就是大小西柳,而因为小西柳有任务在身不能同到江都来,实际上大西柳是先来让韩健“签收”的。
“西柳小姐客气了,坐下来说话方便些,不容易惹人耳目。”韩健亲自为对面的杯子倒了杯茶道。
大西柳听到韩健如此说,不再拘泥,恭敬行礼后坐下,不过态度还是很恭谨。她坐下来,韩健示意了一下她面前的茶杯,大西柳双手捧着茶杯,却并不敢在韩健面前举起来喝。
以前大西柳是韩健的属下,而她本身也是洛夫人的人,虽然言语态度上对韩健恭敬,但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用跟韩健之间太拘谨。但现在不同,她已经成为一个奴婢,在主人面前,一个奴婢别说是喝茶,就连直起腰站着都是僭越,现在韩健亲自倒茶,她哪里敢喝。
“西柳小姐,有些事跟你说明一下。”韩健见西柳这模样,便道,“虽然你干娘将你送给了我,但我却无福消受。你就当是为我办事,我会付给你酬劳,而酬劳中的一部分,就是还给你自由。在我手下做事,会比你干娘手下更轻松一些,因为我不会强人所难,要是西柳小姐觉得差事做的不称心,随时可以走,我也不会干涉。”
大西柳听到韩健的话,抬头神色复杂地看了韩健一眼。
在她眼中,韩健这话说的是漂亮。但奴婢就是奴婢,走到哪也脱不了贱籍,而她生平所愿,就是跟一个平常人一样安稳过生活,江湖上的事她早就不想理会。但就算是韩健说她“随时”可以走,她也不敢走,因为一些事不是韩健随便说说那么简单。
但韩健的话却并非虚言,韩健说这话的同时,从怀里拿出一份契约,递给了大西柳。
大西柳本来以为是韩健派下来的任务,等她恭敬拿过打开,震惊地从椅子上重新站了起来。韩健给她的,是她和妹妹的户籍,而在户籍中,她不再是奴婢,也不是贱籍,而是良民。这样一份公文,没有朝廷几道衙门的审批是下不来的。但韩健现在身为东王,同时也奉女皇来负责朝中一些,他便有这样的特权来特批这样一份户籍。
“少公子,您这是……”
大西柳拿着自己和妹妹的户籍,神情有些茫然之间,也有些感动。她为洛夫人做事这么多年,就算是认了洛夫人为干娘,洛夫人也为她们姐妹改变什么。现在她和妹妹刚被洛夫人送给韩健,韩健便回敬了这样一份大礼。有了这户籍,日后她和妹妹便可以走到哪都可以安稳生活,就算是去南齐,有正式的户籍,南齐方面也会妥善安置。这些年魏齐两国在边境争取流民问题上都很积极,想方设法来争取一些人口,在这年头,人口多寡往往决定了国力强弱。
“西柳小姐不用多心。这只是我送给你和你妹妹的一份见面礼,只要你和你妹妹帮我做事半年,以后你们想去何处,我绝对不干涉。就算是你干娘问起,我也只会说你和你妹妹帮我去做事,不会让她干涉到你们。”韩健笑道,“我这样说,西柳小姐可满意?”
大西柳闻言,一句话都不说,恭敬跪倒在地,给韩健磕了三个响头。磕完头,才起身,立在一边,额头上甚至还带着血迹。韩健也没想到,自己这随手的帮忙,会令大西柳如此感激。韩健却不知,大西柳在自己户籍的问题上争取过多次,每次都是不了了之,虽然她意义上已经脱离了贱籍,但因为无法得到正式从良的户籍,她这些年也就跟一个野人一般,甚至随时都要以贱籍的方式来娱人为乐,令她感觉到很憋屈。
而韩健所作的,在大西柳看来也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在魏朝,户籍管理甚严,一个普通脱贱从良的女子,要经过诸多衙门才能办到户籍,每一道衙门都将意味着一层刁难。但这些刁难,在韩健这里不过才一句话的事。(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三百一十七章 上师来见
大西柳的诚心归附,令韩健在情报系统上更加完善。要应对与杨余和北王军一战,情报是重要一环,洛阳有什么风吹草动,韩健也希望第一时间知道。
虽然之前有洛夫人作为洛阳眼线,但韩健终究对洛夫人不能完全放心,洛夫人归附他的目的终究是为西凉复国。
四日之后,腊月二十四,是韩健与顾欣儿大婚之日。
到这一天,东王府里张灯结彩,从之前两日,江都各地来贺的官员和士绅便已在城中,到这一天早晨清早,东王府便开门迎候客人。
这一天从早晨起来,韩健像平常一样起的很早,起来之后也未立时准备婚礼之事,婚礼的事,有东王府的人来操办,不需要他多用心。
韩健这几天主要在搜集洛阳方面的消息,另外,韩健也很关心女皇安危。而在之前,法亦已经离开江都去找寻女皇,而且跟韩健保持了通信,以暗语来表示找寻进度,也让韩健随时可以知道。
就在韩健看完洛阳情报后,正要出来,韩松氏过来找韩健。
“健儿,齐朝那边派人来,说是来恭贺你新婚之喜,带了随从和礼物。”韩松氏上来便告知韩健道。
“齐朝来人?”韩健略微思忖,道,“派的是谁来?”
“你也认识,是齐朝的上师朱同敬。”
韩健叹道:“此人狡诈多端,不过在齐地时,他曾帮我忙,这次照理不能礼慢于他。二娘,先派人去招待,我暂且不见他。”
韩松氏点头。道:“齐朝人来,说是恭贺健儿你大婚,也很可能是来探听陛下这面的消息。陛下连日来避不见人。齐朝那边定然也有所疑。这朱同敬,总要防备着些。健儿你不见也好。可也不能让齐朝人觉得我们亏了礼数,毕竟现在我们江都代表的是魏朝朝廷。”
韩健也随之点头,韩松氏说的大致没错。此时别人都以为女皇身在江都,临时朝廷也设在江都,齐朝这时候没有去与新朝廷拉拢关系,而是过来与江都示好,其中肯定有他们自己的盘算。至于齐朝人到底是想趁乱平定北方完成天下一统,还是准备坐山观虎斗看着魏朝内部四分五裂。这些韩健还不好猜测。若是他自己选,此时南齐人不会着急出兵,而是要等到北方先斗上一轮,元气大伤之后才会出兵。
韩松氏说完,便离开。随后雯儿亲自把韩健婚礼要穿的礼服送过来,随着雯儿与韩健共度春宵,已是一个小女人,一夜之间也好像成熟知性了许多,一进来浅浅一笑别样生姿,随后笑靥如花过来帮韩健换衣服。
“雯儿。我成婚,你不难过?”韩健倒也乐得雯儿细心服侍,现在他和雯儿的关系不一般。已经不算是一般意义上的主仆,雯儿做事也更加细心,不再像之前那么笨手笨脚。
“少主大婚,雯儿高兴还来不及呢。”雯儿笑道,“昨日郡王妃还夸雯儿做事勤快……少主,您是不是把……我们的事,告诉了郡王妃?”
韩健一笑道:“还没说呢。等今日之后吧。”
“嗯嗯。”雯儿点点头,随之解开韩健衣带,除了帮韩健解下衣服。把新的礼服披到韩健身上,人已经跪在韩健面前。手已经往韩健身上去摸。
“别淘气了。”韩健捉着雯儿的手拿开,雯儿嘟着嘴有些闷闷不乐。
韩健当日要与顾欣儿成婚。自然不想跟雯儿在房里做些有伤大雅的事,到中午时,他还要去新的顾府那边接亲,一天要忙活很多事。这跟他之前与杨苁儿成婚有很大不同,这次他大婚,可谓是天下人皆知,而他娶的顾欣儿也将作为东王正妃,因而在礼数上丝毫不会少,本身藩王娶亲也是很麻烦的事。
“少主,郡王妃说了,以后要是少主身边还少丫鬟,便让雯儿帮忙,少主你可别丢下雯儿呀。”雯儿带着几分小女儿家的嗔态,已哀求的口吻道。
韩健笑着摸了摸雯儿的脸蛋,点点头。
韩健换上礼服,此时他要出去先招待一些来宾。虽然按照正式婚礼礼节来说,招待来并应该是在迎亲之后再开始,但他毕竟是东王,而外面的绝大多数并非亲朋好友,而是东王府官员,这些人来江都另外还有目的,就是述职。东王亲政,他们正好过来参加东王的婚宴,婚宴前后,也是他们将地方治理上的事上报,并且听候安排的时候。同时他们也要借此对东王表效忠。
东王府的婚宴还在准备中,酒宴尚未开始,来到东王府官员,大多数都在厢房等候,而厢房里也只能招待一些地方郡守级别的官员,一些小官或者是地方上派来的代表,也只能暂时先在院子里等。不过即便这样,这些人也兴致不减,这次远道而来,他们也是结交朋友一叙家常的时候,他们也在通过这种时候来政治联谊。
韩健一出现在西厢,在场的官员听到通报,马上停止了交谈,对韩健行礼。
一些官位比较高的,都上前与韩健见礼,自报家门。韩健回礼之后,与其中几人先进了一间大一些的会客厅,在里面,一次简短的会议召开,主要讨论的地方招募军士和筹集军粮之事。
随着江都相继派出人手,到地方上统筹纳粮,地方上也开始备战。
这次会议很简短,并未说及实质之事,韩健也只是表达了一种态度,就是不管之前地方上亏空了多少粮食,这次备战一律要补全,否则会纠察地方官员的过错,可能会令这些人丢官免职甚至是法办。
会议正要结束,侍卫进来送给韩健一封信。韩健看了那侍卫一眼,侍卫道:“是东王府外有人送过来的,好像是……司马公子的笔记,因而我们不敢怠慢。”
韩健看信封上的字迹,的确是司马藉的笔记。那信很可能是司马藉所写。
司马藉可算是韩健一起长大的好友,虽然他现在身在金陵,但韩健也曾派人去找寻,试图救他回来。却一直没找到他下落,本来韩健也担心他会遭遇不测,但此时有他信来,也就代表他平安无事。
不过韩健想来,这信可能是朱同敬带过来的。
果然,等韩健打开信封,里面却并非司马藉的信件,而是朱同敬请他过去一叙的请帖。
1...121122123124125...4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