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李好
就等着秋下收割完了就成亲呢。
一转眼,大姑母都要当婆婆了,这日子过的真是快!
不过这婚事得等到杜有忠和杜有贤回来了再说了,毕竟这两个可都是魏大栓的亲舅舅,他们不在场可就说不过去了。
而且杜榆他们也是要赶回去的,这个时候的学子,请假还是很容易的,只要是有事情,提前说了,基本上都会同意的。
毕竟连读书都是自愿的,所以根本不可能强迫你必须呆在书院里。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束修都不便宜,你耽误了一天,那就是你自己的损失,所以上进的学子们,要不是真的有事儿,也不会随便耽误上学的。
转眼炎热的夏季就过去了,秋老虎的威力还是不减,齐氏那边带话了,让这次秋收胡氏就不用回来了,好好的照顾她两个大孙子。又让人带信,把杜榆给带回去,好歹也能搭把手,因为家里还有两个一岁多的小孩儿,杜榆能看着点,好让大人们能腾出手来。
这个要求胡氏不能拒绝,而杜榆也很干脆的带着包裹回杨柳村去了。
一回到家,两个堂弟和堂妹就缠上了,四叔把那两亩胭脂米的稻谷也早早的收起来了,虽然也有人眼馋,可是现在没有人敢去偷他们家的粮食了。
小四郎和杜樱都长得胖乎乎的,现在天气还是热,都穿着肚兜,那胳膊和腿,跟藕节一样,杜榆看着就喜欢。
虽然她以前没有过哄孩子的经验,不过,这个年纪的孩子了,也都听得懂人说话了,还算可以带的,杜榆也只负责看着他们,和他们一起玩就成,家里还有奶奶和其中的一个儿媳妇做饭呢。
“榆儿饿不饿?这是五婶自己做的凉粉,你尝一尝,看好不好吃。”五婶陈氏给杜榆端了一碗凉粉,里面放了醋和辣椒粉,看着颜色就有了食欲。
“真好吃!五婶,您手艺真好!”杜榆说道。
陈氏笑道:“喜欢都多吃一点儿,天气热,吃这个能开胃。”
“吃,吃。”小四郎也是个贪嘴的,见了也要吃。杜榆忙道:“这东西辣的很,你怎么能吃呢?”给他拿了一个糕点,这才是把他给哄住了。
相比较而言,杜樱这小丫头倒是文静很多,一点儿也不像她的小堂兄四郎,太活泼了!
杜有全学了木匠活也有一年多了,能打些简单的木工活,但是大件的还是没有上手,农闲的时候,跟着他岳父去做了一些活儿,打打下手,倒是赚了些工钱。
自然的,齐氏没有全要这工钱,让他们交了一部分,另一部分,他们两口子自己留着了。
不过陈氏心里还是想弄些别的营生,比如,她想去卖卖凉粉凉面之类的,好歹也是个赚钱的营生,可惜,她不敢跟自己的婆婆说。
心里也就是想了想,婆婆肯定不同意的,但是她得知道自己做的东西到底好不好吃,所以就给杜榆吃了试试,毕竟杜榆在县城里呆了那么久的,吃的好东西也多。
结果杜榆这丫头也说好吃,陈氏就对自己有信心了,现在不成,以后总能自己出去卖这东西的。
“你爹和你三叔也不知道现在朝回来赶了没有,能不能赶回来过中秋节。”齐氏很是担心。
杜榆道:“中秋节估计赶不回来了,爹考完乡试,都八月底了,还要看结果,估计九月份能回来。”
“不回来就不回来吧,两个人平平安安的就成。”齐氏心里倒是很希望儿子这次能中举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就是杜老爷子也是这样,但是真的没有中,她也会有些失望,可是却没有特别大的失望,毕竟这些年,她一直打压着儿子们,不准他们去读书。
粮食收起来了,今年竟然是粮店的人亲自过来杜家这边收粮食,现在杜家都不种高粱这类粗粮了,不过玉米还是种了几亩的,除了留下来一大家子吃饭的,剩下的齐氏都给卖了,直接卖的稻谷,虽然比大米要便宜一些,但是不那么费事儿。
二十几两的银子到手,齐氏心里高兴的很,所以当天就买了大鱼大肉,让全家人好好的吃了一顿。
“杜榆,县城里都有什么好玩的?”二丫从来没有去过县城,现在农忙也过了,就过来找杜榆来玩儿,虽然大家都说,杜榆和他们不一样了,可是二丫见杜榆和以前也没有什么两样,对她们几个还是一个态度,虽然穿的比他们好一些了,却没有瞧不起他们的意思。
于是二丫和翠花她们就有了空就过来了。
“就是房子多一些好看一些,人多一些,穿的衣服也好看一些,地方大一些。”杜榆说道,“还是去看了才知道是啥样,说不清楚。”
“那杜榆你啥时候回县城?”
“应该快了吧。”杜榆也拿不准,看奶奶的意思,没有让自己回去,八月十五的时候,自家娘和哥哥们都回来了,不过奶奶还是把自己给留了下来,估计是等着那边自家爹考试的结果出来,再做打算吧。
看奶奶那这意思,是觉得自己爹这次考上的希望很大,为了这个,她经常去白马寺上香。
说起来,白马寺她也是很久都没有去过了。
“大喜!大喜!”秦员外家的大管事秦兴进来就来恭贺,还在外面放了一挂大鞭,噼里啪啦的响声,把周围的邻居都给引过来了!
“杜老太爷,大喜,贵府的大老爷高中举人了!我们老爷得了消息,立马就让我过来给贵府报喜。”当然,少不了这恭贺的礼品。
秦兴的话一完,杜家这边都沸腾起来了,杜老爷子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齐氏立刻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杜老爷子不忘把秦兴给领进来,让老四和老五去招呼来恭喜的邻居们。
“这老杜家现在真是祖坟冒烟了,杜老大竟然中了举人了!咱们村竟然出了个举人老爷!”
“那是!我早就说,杜家这边以后肯定有出息,你们还不信。”
“哟,你这马后炮放的怪响的,我咋就没有听你以前说过呢,有德啊,恭喜恭喜啊。”
一会儿来恭喜的人都快有一个院子了,齐氏高兴,也不在乎人多,谁来了,都是茶水招待的,另外也把点心果子拿了出来,给来看热闹的媳妇婆子们吃。
这谁不说他们现在有福气啊,看看,中了秀才,过了几年,人家又中了举人了,以后都可以当官了!
这个时候不搞好关系,啥时候搞好关系啊。
举人老爷,杨柳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咱们这杨柳村也是风水好啊,不说别的,别的村知道自家村里出了个举人老爷,以后说亲也好听呢。
齐氏的嘴都没有合拢过,真是高兴,太高兴了!
没一会儿,镇上的那些大户都派了管事过来,规格可比前几年杜有忠中秀才要高多了,有的还是自家主人亲自过来的。
杜有德和杜有全都有些招呼不过来。不过好在人家也知道现在他们这边肯定忙,所以只放下礼品,说了两句话就走了。
“您老这次可一定要请客,大摆宴席了,我们老爷说了,这次一定亲自过来叨扰叨扰。”秦兴见时间差不多了,就对杜老爷子说道。
杜老爷子笑道:“这个得等老大回来商量了再说。”
“是是是,杜大老爷现在肯定会很忙的。”
杜有忠确实是很忙,中了举人了,先是知府那边也留了他们这些举子吃了一顿庆功宴,问了大家的籍贯和名姓,又鼓励大家明年去经常参加会试,给自己的家乡多添一个进士。
然后还和乡试前认识的学子们又吃了好几顿,这才从省城往云阳县赶。
到了云阳县门口,早就有县衙的人在城门口等着了,还有锦溪书院的人,也早早的得了消息,直接就接到了县衙,县太爷也召见了他们几个中了举的,这又是吃饭喝酒,见见县城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才是赶回锦溪书院。
楚院长理解杜有忠见家人的心情,所以勉力了他一番,放他回去了,杜有贤是早就来到了杜大郎他们这边,所以胡氏他们也早早的知道杜有忠是中了举人了。
胡氏激动的都有些想流泪了,她嫁的这个男人,果然是事事稳妥,让人安心,一步一个脚印,从来都不做无用功,这不,就一下子中了举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送了二十几个红包,谢谢大家的鲜花!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91章 水至清则无鱼
“爹!你回来了!“杜二郎还没有进门,声音就传进来了。
胡氏笑骂道:“你这个猴儿,一点儿也不稳重,没看见你爹很累?快点去烧水去,让你爹洗个澡。”
“好嘞,爹,你等着啊。”
杜有忠这一段时间,天天都是赴宴,还要喝酒,这些应酬都少不了,是很累,不过也知道,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
果然,那边楚院长也和几个年份高的在书院很有威望的先生也请了来,加上杜有忠,又去楚院长那边吃饭去了。
胡氏还说道:“我说我们这边请,看来,也是没有办法了。”他们这边地方小,请不了啊。
不过杜有忠却带着大郎和二郎,在县城的酒楼里定了酒席,把书院里有关系的都请了一遍。
举人老爷,这次不用说,许多人都送东西了,在省城,知府大人除了请他们吃饭,还每个举子都送了五十两银子,举子很有可能是未来的进士,当了进士,就很有可能以后是同僚,知府老爷当然不会放弃这个笼络同僚的机会了。
另外还有知州,通判等长官,都有所表示。知府衙门作为官府,也给每位举子送了五两银子,总之,中了举人,就一条腿迈进了官场,有的人家不想继续考了,找关系是可以当官的,当然,前提是你得拿钱来打点。
而且举人做官都做不了大官,所以很多人还是会继续考下去的。
这些银子,你还必须得拿下,不然就是要得罪人了,所以一趟省城下来,杜有忠他手头上就有不下一百两银子了。
到了县城,同样也是有此类现象,县太爷另封了二十两银子给了杜有忠,县城大人和县尉大人各自封了十两银子给他,只要有了功名,那这银子就不缺,杜有忠在书院这几天,就有很多人上门送贺礼和东西,大部分人以前根本都没有交情。
“这,这咋还有送宅子的啊,这也太贵重了吧,咱不能要啊。”胡氏有些吓着了,真的有人送宅子,还是县城的。
这不得值好几百两银子啊,杜有忠点头,说道:“贺礼收下来,这宅子还回去。”做人不能太贪心,虽然知道对方根本不在乎这点子东西。
也不是说他们行贿,毕竟他只是一个举子,根本算不得官,而且以后真的有那个本事做了官,也不会在原籍所在地,这是规矩,不过是这些人的一种前期的打算,杜有忠是举人了,以后中了进士当了官了,那么在官场上就能有人了。
跟当时中秀才,镇上的大户们送银子一个道理,就是想把关系给连上了。
杜有忠带着那个宅子的地契去找楚院长,这方面楚院长比他知道的多。
楚院长听杜有忠这么一说,就道:“既然已经把地契上的名字改成你的了,你就收下吧,这不过是小事儿。对你并不是有所求。”有钱人家送的东西,其中还会有攀比的心思,或者说表示自己财大气粗。一个宅子,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算什么。
“以后这样的事儿,你会碰到的越来越多,送你东西,是对你的前途看好,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分寸把握好,就没有大问题。等你有能力了,或者想还这个人情,多少宅子还不了?”楚院长说道。
这个地契不过是一个四合院,对送礼的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以后还有可能送田送人送金的,比这个值钱的东西都有可能送,所以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多谢先生指点,先生的一番话,让杜某茅塞顿开。”杜有忠感激的说道。
“你是老夫书院出来的举人,说这些就客气了。今后有什么打算?明年的春闱是否要继续?”楚院长问道。
杜有忠忙道:“学生觉得还是不足,先不去京城了,等下一科再说。”
杜有忠从来都是稳打稳走的,他觉得立刻参加明年的会试,没有什么把握,还是用三年再好好琢磨琢磨,比贸然上京要强的多,而且上京,也需要钱,过了三年,手头上更富裕一些。
尽管他现在手头上不缺钱,可是并不代表他会头脑发热。
“那这三年你准备如何打算?要不要来书院继续帮我?”楚院长问道。
“能不能等学生考虑考虑?”杜有忠说道。
“那老夫就等着你考虑好了再说。不过,你若是能在县衙里谋个文书的职位,也是好的,如果真的要上官场,从小做起,以后上手也快。或者老夫也可以举荐你去京城,给权贵之家坐馆,有了这层关系,以后在官场上也不会独木难支。”
就是找靠山的意思,楚院长可谓是尽心尽力了,其实他这书院的先生要不要举人都没有关系的,书院的人际关系还是太简单了一些,杜有忠真的要上官场,那必须是要见识见识真正的官场,或者得有人脉,不然只会头破血流。
杜有忠还真是没有考虑那么多,按照他原来的想法,考上了举人,这一辈子就可以了,那是他在杨柳村的想法,但是到书院教了两年多的书,眼界就又开阔了,想法自然不同。
人能更进一步,谁还想在原地呆着?所以杜有忠要给自己几年冷静的时间,不要头脑发热,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
但是对于楚先生的提点,他是万分感激的。
楚院长笑道:“你也莫谢老夫,以后你越有出息,我这书院的名头会越响,若是哪一天,你成了宰相,我可以很自豪的跟我的学子们说,我这书院出来了一位高官,来握着书院来读书的人,那就更多了,我这书院就越出名,其实,老夫是为自己个打算呢。”
“即使这样,先生也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没齿难忘!”
“好了,不说这个了,你准备好了,赶紧家去吧,你家里的父母肯定是等急了。”想当初,他中了举人的时候,家里人的热闹,还有中了进士的时候,各种风光。
不过最后是他不想在官场上走了,所以才回来接手了这个书院,一样可以名满天下。
给大郎和二郎请了假,杜有忠就带着他们一起回去了,杜有贤打前站,早就回去和家里人汇合了,而杜有忠他们到了镇上的时候,就被镇上的一群人给遇着了,杜有忠抱拳,请大家到时候去杨柳村坐席和一杯酒,他先回去见父母。
百善孝为先,人家要去见父母,而且隔得也不远,所以都放行了。
杜有忠他们紧赶着回去了,没想到在杨柳村村口,秦德才带着村里一群德高望重的人都过来接他来了。
“有忠,你可算是回来了!”秦德才笑道:“大家伙儿都等着你呢。”
“有忠,恭喜你啊,给我们杨柳村的人争光了!”
“是啊,给我们杜家也争光了!”说话的是一样姓杜的。
这一群人跟着杜有忠来到了杜家的院子里,鞭炮声见到人过来了,就放响了,“爹,娘,我回来了!”杜有忠看到在门口等他的杜老爷子和齐氏,就要下跪。
齐氏赶紧给拦住了,说道:“你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别跪下了,娘和你爹知道你孝顺呢。快进屋,这几个月不见,你都瘦了!”
杜老爷子只顾呵呵笑,实在是说不出什么话来,也许笑才能表达他的心情。
热热闹闹的,还请了秦德才他们吃了一顿饭,中间又有好多人都过来见杜有忠,杜有忠就没有闲过。就是晚上吃了晚饭了,也陆陆续续有人过来。
直到夜深了才人静,齐氏他们也不想继续问话了,看杜有忠他们都累,就让他们洗漱睡去了。
杜榆竟然没有单独和爹说上话,看来这个情况,要维持好几天了。
他们家这今天每天都有人过来,那是爹这个正主还没有出现,如今出现了,镇上的那些大户肯定都要过来拜访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不说陈杜氏的儿子亲自过来了,就是秦员外的儿子也来了,杜有忠都一一招待了,还有一些是杜榆见过来送礼,但是没有见到本人的,现在都来了。
看来举人就是举人,比秀才管用多了,当初爹中了秀才,也只是让人过来送礼,现在中了举人,这不是本人来,就是派了儿子来了,好歹是主子不是?
不过真心是累啊,就连杜榆也陪着见客见了好几拨,有的人家是带着女眷来的,女眷中间还有小姑娘,所以杜榆作为杜举人的女儿,就得负责招待他们不是?
好听的话都听了一大箩筐了,杜榆基本免疫。
有的人家杜有忠会亲自去回拜,像秦员外家,并且亲自下了帖子,请他们在过来吃酒席。这样的人家有好几家,杜有忠有时候带着大郎,有时候是带着二郎,还有时候是他们一家子都去。
不过一家子去的地方不多,主要是亲戚家,像杜榆的舅舅家里。还有两个姑姑家里,她娘也没有姐妹,所以不存在姨母之类的。
胡大舅拍了杜有忠的肩膀,哈哈大笑道:“真有你的啊,妹夫!越来越成了!你不知道,我这个当大舅哥的都沾了你不少光了,现在在村子里,谁不说我有个好妹夫啊。看来,我的眼光确实不
错。”说的是当年把自家妹子嫁给杜有忠的事儿。
作者有话要说:难怪古代的人都要读书上进,这一有了功名,什么都有了!
以前读范进中举,人家是狂喜变疯了。理解啊!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92章 新天地
杜家这边办的酒席很是热闹,全村的人,几乎都来了,还有镇上的人家,也来了许多。
虽然齐氏看花销这么厉害,心疼的要死,可是后来被村里人说这次的酒席多么多么的好,别人都比不上,她真是打心里高兴的要命。
热闹过后,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
不过首先是魏大栓的亲事,这也迫在眉睫了。大姑母那边,也有本家的亲戚去帮忙,他们到时候去喝喜酒就成了。
大姑母以前也是帮着杜家很多忙,有啥好东西也送过来,这次大家都同意给魏家上礼上重一些,除了礼钱,绸缎之类的也送了过去。
杜有忠中举,除了在县里收了一套四合院以外,另外还有秦员外等人送的镇上的几个铺面。都是当贺礼送过来的。
更不用说现银等等。杜榆看着这些东西,不由的想到了牛举人,他当时也是中了举的,不会也有人送他东西吧,估计很有可能,风气是这样。
难怪他能还娶了个美娇娘,只是后来因为有些不善于交际应酬,所以才又回到了锦溪书院吧。也可能是知道自己的举人来的很有运气,以后想进一步也没有了机会,所以还不如好好的在锦溪书院呆着呢。
不过牛举人家的事儿,不关杜榆家什么事儿。
主要是现在手头上有钱,还稍微有点儿权了,下一步该如何安排,就是很重要的了。
如今大家都叫杜有忠为举人老爷,杜老爷子被叫成老太爷,杜有贤他们也被跟着叫成了杜三老爷和杜四老爷和杜五老爷。
中了举,手底下就能有二百亩的地可以免了田税。还是有人带着地过来,想把地挂到杜有忠名下,然后成为杜有忠家里的佃户,这样也只交给杜家一部分租子,他们能得的好事多一些。
杜有忠这次和全家商量,没有全部再另外买地了,也允许了几家人成了他家的佃户,立下了契约,租子自然是比田税过后要少的多了。而且还有举人这棵大树在,以后也没有人敢随便就糟蹋他们的田。
不过很大一部分人还是觉得自己的田在自己手里安心一些,哪怕是要交田税,也好过成为佃户。
各人的想法不同,也不要求大家想的都一样了。
这次倒是让杜大爷家把家里的几亩地挂在他么名下,也不要他们租子了,可是张氏突然不同意了,她是害怕这杜有忠权势越来越大,到时候真要把自家的地变成了他们家的,她就是打官司也打不赢了,闹也不敢闹,只觉得是这边要谋夺她家的地,疑神疑鬼的,弄得最后这边也不多说了,随便她怎么做吧,好心当成驴肝肺,不挂在名下就不挂在名下吧。
当然,还有另外的不足的数量,也拿出钱来买地了,家里一下子就有了二百亩,包括别人挂在他们名下的。
当了举人了,也不怕别人赖租子,毕竟民不与官斗,虽然举人还不算官,可是在大家的心里,那就是个官了!
“田里肯定忙不过来,不行了,就雇长工吧。”杜有忠说道。
除了那些佃户的地,还有自家的,兄弟们平时要施肥什么的,都忙不过来,还不如弄几个长工,到时候就能轻松许多。
齐氏忙道:“雇了长工,人住在哪里?咱们这地儿也不够用了,还不如到时候找短工,干完结钱就成。”
杜有德说道:“娘,短工到时候哪里能一下子就找得到?别人家里也有田呢。”他对种地有一把手,自然明白大哥说的找几个长工,是很好的提议。
杜老爷子也说道:“你莫还跟以前老大没有中举以前,现在不同了,咱们手头上是得添人了。”
“咋的?你还要添人伺候你?你美的你!”齐氏说道。
“你这老婆子不讲道理,这雇长工咋就不可以了,咱们手头上的地也有一百多亩了,让几个儿子照顾,哪里照顾得来?再说,老大都是举人老爷了,让他兄弟下地里干活儿,这说的过去吗?”
杜有贤他们都说:“爹,我们种地才自在,有啥说的过去说不过去的?”不让他们干活儿了,他们还浑身不自在呢。
“不是说不让你们干活儿,也不能让你们全都干了,这长工是要请的。”好歹也是举人老爷家了,请长工也是很应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