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柳暗花明又一村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李好
大家没有分家,最好一视同仁,这样矛盾才少一些。
可以说,齐氏对自己的大儿媳妇是满意的,从来不让自己为难,且做事儿有分寸。加上又为老杜家生了两个儿子,就凭这一点,齐氏是绝对把胡氏排在儿媳妇中的第一位。
他们杀得猪没有做血肠,而是直接煮成了猪血块。猪血块到时候可以单炒,也可以下到锅子里去,总之,也是一道很好的菜。
腊月二十五的时候,就把长工们放假了。每人领了十斤猪肉回去。
当然,有些人就直接把这边当成了家,过年的时候,就还在这边过年,因为家里已经没有人了,杜家也会在过年的时候,另外送些饭菜过去。
杜家族里的一些长辈,也过来找杜有忠,商量把杜家的祠堂修一修的意思。
杜家在杨柳村是个大族,可是这祠堂,那早八百年都已经荒了,根本不成样子了。
不过现在杜家不是出了一个举人老爷吗,这可是杜家一个族里的荣耀,修了祠堂,那以后杜家的人也更是昂首挺胸了。
从杜榆的爷爷的爷爷辈算起,杜家人还真是多,不过很多人都是出了五服的。出了五服,关系就不怎么近了。
作者有话要说:第三更,谢谢大家的支持!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114章 出血
齐氏听了不满意了,说道:“说来说去,不就是想要我们出银子吗?这些人我还不知道?哪里是要修祠堂,这是眼红我们日子过的好了,想要分一分,那祠堂八百年都没有人管了,现在倒是提出来了!”
杜老爷子说道:“你少说两句,现在有忠是举人了,身上有功名了,修祠堂,也是势在必行。不然,到时候人家一问,说咱们杜家连个族人的祠堂都没有,算个啥事儿?”
一般农村人的祠堂,又不是那种世家大族,既不需要祭田,也不需要专门的人守着,只不过需要选个族长出来。
也是这个时代,家族凝聚力的一种表现。有些衣锦还乡的人更是喜欢修祠堂以表彰自己的功德。
要说杜家族里,还真没有所谓的族长,大家遇到事儿了,只是找辈分高,有些名望的长辈们来解决事儿,毕竟只是个乡下,辈分上说事儿,可是现在杜有忠有出息了,如果他想当这个族长,还真没有人反对。
有本事的人当族长,这也是个正常现象。
不过对杜有忠来说,他也不想当这个族长,毕竟他现在一年到头在杨柳村的时间就那么几天,根本就管不到事儿。
“爹,我的意思是,祠堂要修,我们也出一部分钱,别人分摊一些,您看怎样?”杜有忠说道。
大头肯定是他们出了。不过,这祠堂不能大修,毕竟杜有忠不过是个举人,不能高调,那样也太不像话了。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杜有忠这边出大头五十两银子,剩下的五十两,各家平摊,算下来,一家也合不了多少。
用一百两把一个祠堂给修一修,不算少也不算多,只是齐氏觉得自家一下子出了五十两,这真是吸血呢。
以后是不是还是要想着什么事儿,都过来找他们要银子来着?这样他们不是太亏了?
杜老爷子却说道:“你自己的儿子你自己还不明白?能让人讹着吗?该给的银子他给,不该给的他不给,别人也不敢说啥。”另外还有你这个老婆子挡着,谁也不敢放肆啊,这话杜老爷子可不敢说,不然这老太婆肯定是又要炸开了。
杜有忠出了银子修祠堂,不过也提议了,这一百两银子用的时候,要记账,不然到时候大家伙儿说出话来了,就不好了。
另外商量几个长辈督建祠堂,这也是为了防止有些人趁着这个机会,给自己捞钱。
虽然是一百两,可是在村里也是不少了。对于村里人来说,一两银子都是多的。
当然,中间肯定有人会捞点油水,只要是不超出大家接受的范围,那还是可以的。
杜有忠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告诉大家,他不是冤大头,拿出钱来,也不是钱多的没有地方使了,所以大家也不要把他当成是钱篓子,随便就要钱。
拿钱太容易,才容易让人惦记呢。
让人觉得钱不好拿,下次就不会轻易的找个明目要要求,他这也是防小人不防君子的。
修祠堂的事儿就已经商定好了,过年土开冻了就要动工了,那时候杜有忠也就在青阳县了。
所有的事儿他不会管的,不过大家谁也不会忘了他,因为他是杜家出来的第一个举人,身份地位很重要,没有他,这杜家祠堂就没有那么重的意义。
所以有些小心思的人在明白这个道理后,这小心思也就没有了。
“我不要丫鬟伺候,咱们庄户人家,有手有脚的,干啥要这丫鬟?不仅要花钱买,还要给他们月钱,管吃管喝,我又不是七老八十的了,能自己动手,你们在外面,好歹有忠是个学官,要是想买丫鬟就买吧,我不需要!”
她自己另外还有三个儿媳妇呢,这每个月还给他们一百文的零花钱,这是咋的了?还另外买人伺候他们?这媳妇当的也太自在了!
“都甭跟我说这买人的事儿,你自己当了那么多年的媳妇,天天干活做饭的,咋了?她们就不能了?要是谁不想干活了,就跟我说,我来‘伺候伺候’她们!”
“娘,看你说的,不是几个弟妹说的,我们想买丫鬟,也是为了伺候您的,您让她干啥就干啥的,您想要弟妹他们做饭,这也没有问题啊。”胡氏解释说道。
“算了,我不要,五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齐呢,他们也别说我偏心,咱们有现在这个好日子,也是有忠自己赚来的,你是有忠的媳妇,也陪着他受了十几年的苦,谁要是不服气,那就自己拿出本事来。”从前也是有忠在养家呢,他自己的老婆孩子过的好一点儿,谁要是眼红,那就是太不是个东西了!
齐氏之所以还让儿媳妇们每天轮着做饭,也是让她们别觉得家里日子好过了,就都变懒了。既然在乡下过日子,就不能养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杜家的这个团年饭,是过的很丰盛,新鲜鱼就不用说了,绝对少不了,然后鸡鸭肉,还有熏兔肉,连牛肉都有,各种山菇,更是少不了。
晚上守岁的时候,胡氏几个妯娌都说着各种八卦和新鲜事儿。大家都换上了新衣服,这在前几年,哪里能想到有这样的好日子呢?
初一的时候,杜榆和哥哥们去村里拜年,受到了各家的热烈欢迎,虽然别人家的东西没有自家的多和好吃,可是杜榆也不会表示这东西不好,我不想要的意思,都是吃了一点儿的。
倒是他们家的东西,来的孩子们太多,换了一茬又一茬,这个时候,齐氏不抠了,因为有个说法,大年初一,小孩子来谁家最多,哪家的人气和福气就会最旺,齐氏也想这样呢。
尽管这些孩子们是因为杜家的东西比别家的都好吃,可是这不也间接的表明了杜家的日子过的好吗?
因为张氏的侄儿做出了那样的事儿,他们和张氏那边的关系更不好了,这次过来,杜有忠他们只是单独给了杜大爷做了一身衣服,反正也就是杜大爷是杜老爷子的亲兄弟,只对他好,也没有什么好说道的,别的,那就是平辈和小辈了,没有那个责任给他们再弄好东西了。
以前可是逢年过节都给那边送东西,结果还没有落个好,最后还有那个张家的狐假虎威,差点败坏了杜家的名声,谁也不是软柿子,让你捏了还上赶着送东西。
张氏因为自己侄儿的事儿,被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都埋怨了的,杜大爷自然不必说,绝对是把她教训了一顿。
可惜,事情发生了就发生了,也不能当作没有发生。
张氏后悔不?她自然是后悔的,以前能得到那么多的东西,现在人家只给自己的老头子东西,亏都亏死了,可是没有办法。
初二的时候,大姑母杜兰因为已经娶了儿媳妇了,儿媳妇要回娘家,所以就结束了,初二回娘家的传统了。等儿子和儿媳妇回来后,再一起过来这边。
初二就二姑母杜梅过来,不过杜梅过来的时候,李铁牛竟然没有来,问了情况,原来昨天李铁牛在本家喝酒喝多了,第二天头就疼的不行,起不来了,杜梅一生气,直接带着李水生和李花儿两个人来了。
齐氏见到女儿这样,就要责怪她,“大过年的,你这气冲冲的过来,咋滴了,你自己不痛快,也要让我们都不痛快?”大过年的,放着个脸,谁看了会喜欢?
杜梅也觉得委屈,她嫁给李铁牛这些年来,李铁牛呢,人是老实,可是却就只会种田,日子也过的紧巴巴的,现在也只能靠着娘家。
从娘家拿东西了,李铁牛就会说自己,可是要不是他自己本事不大,她能这样吗?
结果,昨天他喝醉了,竟然酒后吐真言,说是她一直瞧不起他,看不上他,还说她看不上他的爹娘和兄弟们,把杜梅听得都要气死了,所以今天也就没有等李铁牛酒醒,就带着孩子们跑回来了。
本来就心烦呢,结果自家娘还说自己,杜梅的眼圈就要红了,大过年的,她不想跟自己的娘吵架。
而一会儿李铁牛就赶过来了,赶紧给岳父岳母拜年,杜梅看着李铁牛却不搭理他,李铁牛只好站着搓手。
齐氏对两人说道:“好了,你们两口子这都多少年了,再过几年都要当公公婆婆的了,还这样闹别扭,水生他们不笑话你们才怪。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可不能相互埋怨。铁牛啊,杜梅她性子就是比较直,你可别和她一般计较啊。”
“娘,这次是我不对,我喝酒喝醉了,说了些胡话,都是我不好,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了。”也怪他没有本事,喝酒了,还说些混账话。
“好了,你看铁牛也给你认不是了,你可不能揪着不放,以后铁牛少喝一些,咱们把日子好好过,这比啥都强,要是你们还是这样,那别怪我不客气了!”齐氏可不是只会说好话的人,她本身性子就很强势的,能说了这半天调解的话,都很不容易了。
“大哥和大嫂又去娘家了?”杜梅不想纠缠和丈夫的事儿了,就问道大哥和大嫂了。本来还以为今天会见到面呢。
“今天初二,你能回娘家,你大嫂就不能回了?”齐氏不高兴了,这话说的,难听!
“娘,我不过是那么一说,就是好久没有见到他们了,怪想的,那我今天就不走了,明天他们总能回来了吧。”杜梅说道。
齐氏也没有意见,女儿女婿留着,这边也不缺他们住的地方。
晚上的时候,李铁牛就小心的说道:“水生娘,我看还是算了,我这样,跟过去也没有啥本事,还是拖累。我在家里就好。”
作者有话要说:哈哈,没想到还有四更吧,今天下雨了,天气凉快,俺下午就又码了一章,献给大家!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115章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
“看看你,就是这样,一辈子也别有出息!我当时怎么就嫁给了你呢?”杜梅是一看李铁牛这样,就气不打一处来,怎么这么面!
以前觉得老实的,现在看着也不是什么好性子了。
李铁牛不说话,把杜梅给气的。“你不跟过去也成,反正还是天天在地里刨,我是不乐意的。明天你不说,我来说!”
本来他们打算的是,让李铁牛跟着杜有忠去青阳县,跑跑腿什么的,也能长见识,到时候杜有忠真的当了官了,也不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铁牛?
可是李铁牛却不乐意。一点儿话也不说,弄得杜梅越来越生气。
李铁牛属于不说话,看着老实,其实倔起来也要人命的那种。
杜梅觉得杜有忠是自己的亲大哥,说一说又怎么了?大姐那边,大姐夫有手艺,能赚钱,他们这边,也就是地多一点儿,但是现在和娘家一比,一点儿也不多了。
齐氏是看出来,自己的二女儿和女婿有些不痛快,不过她也是理智的没有问是为啥了。
又加上今天杜梅没有回家去,还要见有忠,齐氏就觉得肯定有事儿求着有忠了。
她这个女儿啊,有些拔尖,以前他们这边日子过的一般,没有他们好,所以倒是不显,还能时不时的帮衬这边一点儿。
但是现在这边日子越过越好,他们的日子反而成为最不好的,这心里头就不是滋味了。
同样的,杜有忠这边,也是有些震惊了,大舅哥跟他说的话,他没有听错吧。鑫儿竟然不是大舅哥的亲儿子。
这个,他没有听错吧。“有忠,也不是我们有意瞒着你,多少年了,鑫儿就是我们自己的亲儿子了。”
杜有忠冷静了一下,问道:“鑫儿自己知道吗?”
“还没有跟他说了,要是可能,我们想都不和他说了,毕竟他小小的年纪,知道这些对他不好。接下来他还要考举人,我怕他想不开,耽误了。”
鑫儿能自己独立,就算以后知道,他不是亲生的,也不会觉得没有依靠了。
唉,大舅哥对鑫儿是真没话可说,就是亲生的也未必做到这一步,毕竟,在乡下,要供养一个孩子读书,那得花多大的精力和物力。
“我觉得,这事儿得让鑫儿自己知道,他也有这个权利知道,到时候是个什么样,他自己得做主。”杜有忠说道。
毕竟胡鑫不是小孩子了,都已经快成年了,身世什么的,也该明白。
一味的瞒着,也不是什么好法子,当然,如果能瞒一辈子,那么也没有必要,可是这种事儿,能瞒一辈子吗?
“有忠啊,你不嫌弃鑫儿的身世?”胡大舅高兴的问道。
“大哥,这有什么好嫌弃的?在我心里,鑫儿就是我亲侄儿呢,十几年的感情也不是白白的说着玩的。你和大嫂瞒着我们,也没有错,这种事儿,谁也不会随便说出口来。”杜有忠也没有权利指责胡大舅把这事儿瞒着他们了。
毕竟这事儿知道的人越少,对胡鑫越好。秘密有时候也不是那么好分担的。
“我是说,鑫儿现在不是妹子的亲侄儿了,那么你是不是还乐意把榆儿说给鑫儿?”这事儿他们两个以前都商量过,只不过没有跟别人说过而已。
“大哥,鑫儿是个好的,我自然是乐意的,这跟他是不是你亲生的没有啥关系,再说,即使不是你亲生的,也是你的儿子,这十几年的感情也不是就因为这个一下子没有了的,鑫儿也不是那样的人。我只是担心,万一,鑫儿的亲生父母找过来,人家要认回儿子,或许,从小给鑫儿定了娃娃亲,那不就是糟了?”
如果就是胡鑫的亲生父母找过来,他们死活不承认,别人也没有办法,但是杜有忠知道大舅哥他们不是那样的人,反而特别的善良。只要是胡鑫的亲生爹娘来了,他们肯定会让胡鑫认的。
毕竟他们养了胡鑫,也不是为了求回报的。只是希望他过的好。
而胡大舅的想法是,要等到胡鑫二十岁了,再给他娶亲,那时候,就算是他父母找来了,也不能耽误胡鑫的婚事是吧。总不能因为他父母不出现,就让胡鑫老是光棍吧,那要是一辈子不着来,胡鑫一辈子就不娶媳妇了?没有这样的道理。
从人情和礼法上来说,他们都做的没有错。
“鑫儿是个出色的,榆儿这丫头我也喜欢,我实在是觉得他们两个挺好的。”就是想着先把这个事情说开,然后她和有忠心里都有数,有忠也不会急着给榆儿定亲了。
胡大舅也算了,胡鑫二十岁的时候,榆儿也才十四岁,那时候就算是胡鑫的父母找来了,不同意这门亲事,他们也没有说开,榆儿照样能说别的亲事。也不耽误。毕竟女子十五六岁嫁人的,很是正常。
他看重儿子,也心疼外甥女,要是胡鑫四个一事无成的,他也不会把外甥女说给自己的儿子的。
可是现在鑫儿是很好的,不管出于哪方面,他都觉得这门亲很合适。
只是唯一的不确定,就是鑫儿的亲生父母了。
按说这么多年过去了,要来找就早就找来了,当时他拾到鑫儿的时候,也是在路边的草丛里,鑫儿当时穿的衣服也不算是很好。也不像是富贵人家的孩子。而且身上也没有什么表记留着。实在是想不明白,这样的孩子,怎么就被扔了呢?
要是个女孩儿还说的过去,但是是个男孩儿,还长得那么可爱的一个男孩儿,这到底是谁这么狠心,把亲生的骨肉都给抛弃了?
胡大舅就是想了多少个情况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可是日子还是要过,他早已经把胡鑫当成是自己的儿子了,一点儿也不差的。
杜有忠也问了胡大舅当时捡到胡鑫时候的情况,要是有可能,也可以暗中打听,毕竟如果能找到,这事儿才能安定呢。
到时候该是咋样就是咋样。虽然心疼胡鑫,可是自己的女儿还是放在首位的。
横竖还有四五年的功夫呢,到时候是个啥情况,也未未可知。如果自己能更上一层,那么即使找到了胡鑫的亲爹娘,这门婚事他也有把握。
当然,如果胡鑫的父母身份是很高的,这就万万不能了。
可是,就他们这个小地方,哪里有什么身份高的人过来?那种情况不过是万中取一了。
也许胡鑫的亲爹娘已经是都不在了。也许他们只是普通的人家。
“大哥,别的不说这几年,我肯定是不会给榆儿定亲的,鑫儿这孩子,我也实在是喜欢,他们两个要是能成,我比谁都高兴。但是如果最后有了事情成不了了,咱们也就顺其自然吧。”
胡大舅点点头,“这话说的是,有你这句话就成了!”
胡大舅也实在是心地善良,有那不是亲生的,但是就是死活不承认的,别人也没有办法。
更何况,胡大舅对胡鑫还有这十几年的养育之恩,都说生恩不及养恩,尤其是胡大舅这样的,从外面把胡鑫捡回来,那就是救了胡鑫的一条命,对胡鑫的亲爹娘来说,都是有大恩的。
这样的恩情,就是私自给他定了亲事,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可是胡大舅考虑这些,都是为了胡鑫着想,不想他以后后悔。
“大哥,这事儿,你还是跟鑫儿说清楚吧,鑫儿也都这么大了,有自己的主意,这样瞒着也不是个办法,鑫儿的德行咱们都知道,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胡鑫在外面游历了这都快两年了,如果承受不住这个打击,那也白游历了,更何况胡大舅他们并没有对不起胡鑫。
什么决定,让当事人自己拿主意,那才是更好。
这事儿,杜有忠觉得还是瞒着老婆吧,毕竟她一直以为胡鑫是自己的亲侄儿,这冷不防的,亲侄儿变成了不是亲的,感情上有些接受不住,尤其是这有血缘关系的,虽然自己的老婆以后肯定还会对胡鑫跟以前一样好,难免会埋怨哥哥嫂子把这事儿瞒着,一起欺骗他们。
更何况,还有岳母那边,老婆和岳母的关系也更亲近一些,肯定不乐意见到自己的娘被人欺骗,呢可不是什么小事儿,是有关子嗣的大事儿。
就像他自己想的,反正还有好几年的功夫呢,到时候再说。
既然答应了大舅哥,这几年都不会把榆儿的婚事给定下来了。不过他得暗地里打听打听鑫儿的身世了,好在现在也有关系。只不过年头太久,还真不好打听了。
“小姑都穿上了儿媳妇做的鞋子了,我还不知道啥时候能穿上呢。”季氏说道。
年前杜大郎去楚家送礼的时候,楚二小姐给杜有忠,胡氏和大郎都做了一双鞋,这不,过年的时候,胡氏就高兴的拿出来穿了。
胡氏笑着说道:“你要是想快,现在都可以,鑫儿都十七了啊,今年,还是个秀才,哪里没有好闺女说给他?”
季氏道:“现在鑫儿都不知道在哪里呢,哪里能给他说亲,而且鑫儿说他不想那么早成亲呢,等过几年再说。我也不要什么多高门大户的儿媳妇,就榆儿这样的就成。”
作者有话要说: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这话好熟悉!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116章 人心易变那
胡氏听这话音,怎么就是那么个意思?
“可惜我们榆儿年纪还小呢,今年才十一岁。”
“十一岁也不算小了,过几年就可以嫁人了。好姑娘,等几年也没有关系的。”季氏说道。
“大嫂,你还真是那个意思啊。”胡氏直接问道。
“咋的,你不愿意?”季氏问道。
胡氏笑道:“鑫儿这么好的孩子,我怎么不乐意?就是怕耽误鑫儿,等榆儿长大了,他都岁数大了,到时候不耽误你抱孙子?”要说自己的侄儿,那肯定是好的,现在都是秀才了,性子也不错,模样更不用说了。
以前她还可惜了,觉得自己女儿和鑫儿相差的年岁有些大了,不然这表兄妹,亲上加亲,那是多好的事儿啊。
可是要她主动说这个事儿,那就不厚道了,这年头,谁不乐意早早的娶儿媳妇抱孙子?所以就不朝那边想去了,现在大嫂主动提出来了,还真有那么个意思,胡氏觉得挺好。
“好饭不嫌晚,你以后别埋怨我就成。”季氏说道。就怕小姑知道了鑫儿的事情,要怨恨自己呢,也不知道鑫儿爹和妹夫说的咋样了。
“我有啥好埋怨你的啊,难道你以后还能成为一个恶婆婆?”胡氏笑道。
“那不能,不说别的,榆儿是我亲外甥女呢。”季氏也笑着说道。
杜榆不知道,自己和表姐在聊天的时候,自己的父母和舅舅舅母就在商量她的人生大事儿了。不过就算她知道了,顶多也就是告诉她一声,这个时候,讲究的可是父母之命。没有姑娘家自己的意思和主意的。
“大过节的,你们这是在闹什么闹啊。”杜榆他们从姥娘家回来,这才刚进院子门呢,就听到大姑母在训人的声音。
1...4344454647...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