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李好
所以也会经常考问杜二郎的学识,也会和自己说说这话,因为家里没有女性长辈,所以田先生不得不操心,他年纪大了,生怕自己不在了,孙女孤苦伶仃的,到时候他就是到了地底下也不会安心的。
楚清流说道:“那是,杜家是门风好,这也是儿子我眼光好,您看看您孙女,现在在杜家,过的多好啊。”
楚院长笑骂道:“好了,别这么贫嘴了,你回去跟你媳妇说说,看看杜家那边是个什么回话,咱们可别不事儿给弄糟了。”
楚清流领命回来,对邵氏说了,邵氏说道:“田先生的孙女,那倒是个好的,只是一般无父无母的孤女,别人不喜欢要啊。”
都说这样的人孤苦伶仃的,命硬不好,克父克母,所以最后成剩下了她一个。
杜家又是乡下人家,说不定就讲究这个呢。
楚清流听了邵氏的话,就说道:“你直接去问问呗,这只是你自己个猜的,万一人家不是呢?说不定就是一桩好姻缘。”
好吧,邵氏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于是就亲自去回话了,她还怕亲家听了这个情况不高兴呢,不过胡氏却笑着说道:“只要姑娘好,我没有意见!”以后二郎还能得到这田先生的教诲呢,她就放心了。
邵氏好心提心,“她这样无父无母的,你们家没有什么忌讳吧,亲家伯母那边?”
要知道胡氏可不是自己分开了当家作主的,上面也有婆婆呢,万一婆婆不高兴,这好事就变成了坏事儿了。
胡氏忙笑着说道:“我们家不讲究这个,实话跟你说,我四弟妹就是无父无母的,当年逃荒逃到我们这边,跟着她舅舅一起,后来就成了我们家的媳妇,你就放心好了,这事儿要是成了,我送你一份谢媒钱!”
邵氏一听,也笑了,说道:“那好,我可等着了。”
胡氏赶紧回去,把这事儿要告诉齐氏,要是齐氏点头了就可以请媒人了。
齐氏对这个田家的姑娘也是满意的,无父无母,那么以后就只顾着他们二郎了呗,这不挺好的,只有一个祖父,还是在书院当先生的,那么二郎这书还愁读不起来?
“就是以后让二郎养活他祖父都成的,咱们杜家可不是那种不讲情面的人家,想人家姑娘家嫁了,家里只有一个祖父,也怪不落忍的。让二郎以后照顾人家,也不是什么大事儿。”齐氏说道。
既然齐氏同意了,那么这事儿就算基本上定了,胡氏直接请了媒人,带上邵氏,一起去田先生家里提亲去了。
只是田先生一个大男人,也不好出面应酬这个事儿,就让楚夫人代劳了。
楚夫人是长辈,不过也知道这相媳妇的心思,带着田姑娘过来给胡氏见了礼,胡氏一看,这姑娘长得并不单薄嘛,脸还圆圆的,看着就讨喜,说话也不扭扭捏捏,虽然知道胡氏是来相看自己的,有些脸红,但是很快就又好起来。
胡氏很满意,走的时候,把金钗插到了田姑娘的头发上,这是表示相中了,如果相不中,那就是会陪送一些衣服料子,表示耽误了你们时间了。
媒人一上门,把婚事都给定下来了,这样,杜二郎就有了一个未婚妻田姑娘。
杜二郎随后也知道,自己娘给自己定了亲,还是田先生的孙女,他本人对田先生特别尊重,所以对娶他孙女,一点儿意见也没有。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175章 办事儿
田先生听到杜家那边回的话,感觉自己算是找对人了,虽然他并不会让人照顾自己,可是人家有这份心,就是比别人强多了。
孙女婿看着也不错,挺精神一个小伙儿,还和楚家有姻亲关系,以后也能相互照应。
他觉得人生的大事儿都已经定下来了,孙女以后也就拜托给杜家了。
胡氏这边,让杜榆给她爹写了信,告诉了他这么一个好消息。
而且胡氏的想法是,让二郎也赶紧成亲,毕竟他今年也十六岁了,明年就十七岁,总不能还等到她妹妹后面成亲吧,这也不像话啊。
以前没有给二郎定亲的时候,胡氏是不着急,现在呢,一旦定亲了就想着赶紧把儿媳妇给娶回家去。
而且田姑娘只比二郎小一岁,明年成亲,也是可以的了。
不然老是拖着,也不像话啊。
所以胡氏让杜榆把这个也写在了书信里,要是杜有忠答应了,这就开始准备婚事了。
“娘,那等二哥成亲了,这住到哪里啊,还是跟大哥大嫂他们住在一起?”杜榆问道。
“县里的房子也够,一个住东厢,一个住西厢,再说,还有正房呢,我们又不在那边住了,我得赶在年前把西厢请人给刷一刷才好。”
兄弟们住在一起,这感情才深嘛。
“娘,文慧还那么小呢,你粉刷西厢,那不是把她给惊扰了?”杜榆说道。
“没事儿,我考虑过类,在那边粉刷的时候,让你大嫂在杨柳村住一段时间,这也是应该的,让你奶奶也看看文慧。”
虽然给了儿媳妇这么多自由,但是她到底是人家的孙媳妇,儿媳妇,也该有些时间过来这边尽尽孝了。
杜榆估摸着,爹那边肯定会答应的,因为田姑娘的岁数不算小了,再拖下去也没有必要。
两家要成亲,房子,人都有,操办起来也方便。
而且胡氏还想着,她到时候肯定是跟着自己的丈夫在外面的,这儿子和女儿的终身大事儿都安排好了,到时候他们各自都有人照顾,她在外面也放心不是?
虽然二郎有他哥哥嫂子照顾,可是有些地方却照顾不到,还是自己的媳妇照顾最好。
到时候,他们是跟着她一起去丈夫那里,还是继续呆在这里,她都放心了。
齐氏自然是希望孙子早点成亲,那样也好早点抱重孙子,所以读胡氏的提议,一点儿意见也没有。
而且二郎的年纪也够大了,像胡氏说的那样,总不能还在自己妹妹后面成亲吧,那样也不像话啊。以前是想着晚婚,就没有什么不像话的,现在既然已经定了,那就早点把事情给办了,只要六礼一个不差就成。
这一切都是在杜有忠同意的前提下,毕竟他才是二郎的爹。
杜有忠回信也很快,当然是同意的,不过,也要求他们这边要先和田先生商量,如果田先生自己不同意,那么他们就不要勉强。
杜有忠对这门亲事是满意的,原来在锦溪书院教书的时候,他就认识田先生,对田先生也很敬佩,如今他孙女能嫁给他儿子,对杜有忠来说,也是一个好事儿。
为此,他还专门单独给田先生和楚院长都写信了,表示了对这门亲事的赞成和欢喜。
既然杜有忠都同意了,胡氏就又去书院找了楚夫人,和楚夫人表达了,想要尽快把儿媳妇娶进门的意思,请楚夫人能够传达传达。
楚夫人自然是通过楚院长去传达的,田先生这边表示,明年考完秀才试后,不管结果如何,就要嫁孙女了。
他也告诫田姑娘,到时候去了婆家,要好好的伺候婆婆,和妯娌和睦相处,不能做那惹是生非的人。
田姑娘都一一记下来了,又对自己要离开祖父舍不得。
田先生道:“你嫁出去了,祖父才放心,我在这书院才会没有牵挂。书院里我这么多的学子,还不能照顾我?就是楚院长那边,以后咱们也是姻亲了,不会放着我不管的,祖父跟你说,杜家人实在,但是咱们不能一心只顾着娘家,你嫁到杜家,就是杜家的媳妇,是杜家的人,主要以杜家为主。你未来的大嫂,你也认识,和她好好相处,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请教她,祖父这边你一点儿也不用担心,有时间回来看看我,就可以了。”
田姑娘点头应下来了,她祖父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好,她都听祖父的。
婚期很快定下来,就在来年的四月初,那时候院试都已经考过了。
也不耽误事儿,而且胡氏还有个打算,那就是如果二郎考上了秀才,那么就带着媳妇,先行一步去彭泽那边,照顾自己的丈夫,也让新媳妇给杜有忠见见礼,同样,也要把县衙内院给管起来,她这边,还要等着把杜榆的婚事给办了呢。
回来的时间太长,总不能让丈夫一个人在那里。
所以带了冬月的时候,就把县里的西厢房给粉刷好了,直接成了新房。
而楚芳芷带着小文慧就在乡下住下来,她最开始也有各种不习惯,但是慢慢适应了也好了。
现在住在乡下,也不会像杜榆小时候那样,还需要下地干活儿,现在连奶奶齐氏都不让几个儿媳妇干活儿了。都是有下人照顾着。
齐氏看着自己的重孙女,不由的叹道:“现在的孩子,可真是享福,从小就有这么多人伺候着,从不离手的,想我们当年,那孩子就是字地上滚,也没有人说要看着,特别是农忙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就顾着抢手了,哪里还管孩子哭不哭?”
齐氏是在忆苦思甜了,而楚芳菲还挺喜欢听这些事儿的,两个看着不搭调的人,还很能说的到一块儿去。
就是小文慧,以前齐氏是从来不抱孙女的,如今也能抱上一抱了。
因为要忙着过年后的两个婚事,所以今年过年,胡氏就没有怎么操心。
不过有另外几个妯娌,也都帮衬着,这个年过的还很不错。
三婶高氏还把这两年豆腐坊该给他们这一房的分红给了胡氏,胡氏一看这钱,就说道:“三弟和三弟妹行啊,这一年还能赚这么多的。”
高氏忙笑道:“大嫂,你别打趣我们了,这也不算多了,不过我和四郎他爹会更努力的。”
开了豆腐作坊,高氏更开朗了,而且浑身都有活力,其实呢,算起来,这豆腐作坊一年也就赚一二百两的银子,和那些商家比起来,真的不多,不过杜有贤和高氏都很满足,毕竟是自己努力而得来的,也为这个家做了贡献。
“榆儿姐,我告诉你啊,那边那个柳儿堂姐还回来过。”杜樱悄声的对杜榆说道。
杜樱也知道,家里对那边二伯父家里,都不待见,也不想提起他们,不顾和自己的堂姐有什么话不能说呢?
杜榆点头,说道:“她回来干什么?”
不是已经给知府老爷当小老婆了吗?这都当了两三年了,难道是衣锦还乡?还是说,混好了,想要回来耀武扬威一番?
但是从他们回来到现在,也没有人提,要真是把奶奶惹气了,肯定是他们回来就知道了,不仅仅家里,就是村子里,也有很多人会主动告诉他们的。
“她是悄悄的回来的,我偷偷的看见的,那边不是有他们的房子吗?就一辆马车,赶回来了,在那边屋子住了有差不多一个月吧,然后才走的,我还和四郎偷偷的去看了的,他们没有发现我们,就是那个柳儿姐,说是生病了,在回来养病。”杜樱说道。
生病了?生病了也该请大夫啊,到这边杨柳村干什么?
难道是被知府家给赶出来了,但是这又不像,毕竟不是说最后也走了吗?
杜榆觉得自己该打听打听,免得这杜柳跟个疯子一样,到时候咬他们一口。
既然在这边养病,那总是要看大夫吃药的,这就好打听了。
不过杜榆知道这结果后,还真是不知道说啥了,原来这杜柳是小产了,所以才回到杨柳村养病的,不过既然小产了,就不易挪动,怎么就还跑到这乡下来了?
难道是宅斗失败,所以只能避到乡下来了?
这样的结果对杜家是好的结果,对于杜柳最后怎么又回去了,杜榆也不想多问了,只要不惹到他们家就成。
看这偷偷摸摸的情况,也是不想让人知道的意思,那么这杜柳就是在知府后院里斗失败了,不管是被正房夫人斗的还是被其他的妾室斗得,都是失败,也不知道杜柳现在后不后悔,她这样积极的想着给人当小妾。
而杜榆如果知道杜柳之所以被接回去的原因后,肯定会觉得可笑了的,因为杜柳之所以被那知府大人接回去了,竟然是因为这杜柳是杜榆爹的侄女儿,人家知府大人看在杜榆爹的份上,所以才网开了一面,让杜柳回去了。
杜柳本人郁闷不郁闷?她可是以前还怨恨过杜家这边的人,还说什么因为杜榆爹中了秀才,所以才连累的她当不成秦家的丫鬟。这次又因为这个原因,她因祸得福了,不知道,她是不是还要积极的撇清?
可是啊,不管她乐意不乐意,就已经受了杜榆爹的恩惠了。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君表示,今天下午有四更君。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176章 准备
过年的时候,杜家族里很多人也都过来拜年了。
这几年,因为杜有忠有了功名的原因,杜家族里的人,或者在外面干活儿,或者在外面做生意,都比以前强多了。
杜有忠倒是没有说不能让族人经商之类的,他也管不了这么多,大家都要过日子,别人在遇上麻烦的时候,报上他的名字,能帮一下族人,这个也是可以的,只要不是做什么为非作歹的坏事就成。
像青阳县张家的人,不就是也借着京城张家的名头当保护伞吗?
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
过年后就要忙着杜二郎县试和婚礼的事儿。
所以这个年过的倒不是重点了。
从正月一完,连杜榆也开始忙碌了起来,因为四月份杜榆二哥就要成亲了,虽然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但是一想一想,还是有好多事儿要办。
另外还得跟田家那边商议,两家都满意了才成。
田家姑娘无父无母,很多事儿都需要别人帮忙,好在楚夫人和邵氏都作为自己人,也是在田家帮忙。
县城里的新房收拾好了,随着杜二郎县试一过的好消息传来,杨柳村这边也给准备累成亲的洞房了。
齐氏还专门吩咐人杀了四头猪,他们现在养猪养的也多,去年就留了好几头,预备着今年的喜事儿的。
当然,现在杀猪是不在这院子里了,杜榆也看不见了,就是厨房里现在也用不着他们动手了。
等杜二郎府试院试都通过后,齐氏和杜老爷子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杜老爷子虽然有大儿子中了进士的欢喜,不过后代孙子这一辈中间,都能有出息,那他们杜家以后还用说吗?
看见没?他两个孙子都已经是秀才啦,不光是是免田税的事儿了,现在他们都不稀罕了。
而杨柳村的人还是说,这老杜家的风水好啊,看看,要不然怎么接二连三的都成了秀才呢?
别人家怎么就没有?
还有族人请杜老爷子出山,给族里的小辈们教书之类的,因为大家都觉得吧,虽然杜老爷子自己没有考上功名,但是人家不是把杜有忠给教出来了吗?他们也不想别的,就是让杜老爷子教一教,到时候也明白事理不是?
杜榆心道,这不会是要弄族学了吧,可惜现在杜家族里还真是没有另外一些成气候的,就光凭他们一家,是不成的,毕竟这族学里也需要财力支持,还有底蕴不然就是瞎胡闹。
顶多是弄个私塾,能让孩子们认认字了,族学是不成的。
有族学的人家,必定是这个家族里,不光一支有出息,另外的别人也得稍微有出息才成,不然这就后继无人了。
但是,这就不是杜榆现在要操心的事儿了,因为按照这边的说法,她很快就是成为胡家的儿媳妇,成为胡家的人了。
而在胡家棚,胡家的人也多,到时候要怎么做,也得商量着呢。她顶多就是提提意见什么的。
大舅家里又不想自家这边儿孙众多,所谓的独木难支,就是这个问题。
而随着杜二郎也中了秀才的消息传来,婚事就开始如火如荼的办起来了,只要杜二郎回来,那就换上衣服就可以成亲的,田家那边更是没有意见了,田先生对于孙女婿能成为秀才,心里自然是高兴的,这样孙女嫁过去,也是夫贵妻荣。
杜家算起来,也不是什么白丁了,以后只能越来越好。
杜二郎成亲的日子到了,他也从省城回来,虽然有些疲倦,不过精神却很好,照样是拜了祖宗祠堂,然后去山上上了坟,接着就要做新郎官了。
杜榆再次成为陪人的小姑子,去新房陪伴自己的二嫂,因为时间紧的原因,杜榆以前也没有见过这位二嫂。
不过新娘子在新房,都是羞涩和紧张的,看到二嫂,她就想起了大嫂,而大嫂呢,则也过来看望新二嫂了,还带着文慧一起过来的。
有了杜榆,还有大嫂和小文慧的陪伴,田氏就没有紧张了,还和他们一起吃了饭。
等第二天见亲的时候,杜榆二嫂给家里人都做了针线,看手艺,绝对是高手。
而等三朝回门后,胡氏就打算让二郎带着媳妇去彭泽县那边照顾他爹去了,这也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
本来今年是乡试年,不过杜二郎觉得自己还没有到那个程度,所以就不准备几年去考举人了,三年的时间,他还是陪在自家爹身边比较好一些。
前面两年都是在书院读书呢,尽孝是一点儿也没有尽到。
就是杜大郎也是同意这个事情的,他如今在家里这边尽孝,可是爹那边就挨不着,爹好歹也是有两个儿子的,不能一个都不在身边,虽然杜大郎今年也准备去乡试一次,不过他把握不大,就当是去攒攒经验去了。
他这个年纪也不算大,就是再晚几年中举,也不成问题,毕竟官场上,人越年纪大,越显得沉稳。
他爹不就是在市面上呆了十几年后,才开始考秀才吗?这十几年也不是白呆的,都是为了积攒人生阅历。
另外就是,他妹妹也要在秋下嫁人了,他爹不在,他作为长子,必须得在场的。
所以这次他不能过去彭泽,二郎就可以带着妻子一起去了。
田氏是已经被丈夫说过这个事儿了,虽然舍不得自己的祖父,可是也知道这事儿是不能推辞的,反而田先生却很赞成孙女跟着孙女婿一起出去走走,毕竟人在外面才能长见识。
光在一个地方带着,就犹如那坐井观天的青蛙,见识太短。
“祖父这里不用担心,放心去吧,到那里照顾好你公婆和丈夫。”田先生对孙女说道。
所以杜二郎成亲没有多久,就带着妻子出发朝彭泽县去了。
不过田氏临走前,还把给小姑子的添妆提前给了杜榆,是一个红木匣子,里面是一对玉镯。
都说要嫁人的人,嫁人前就很紧张,可是对杜榆来说,好像一点儿也感觉不到。
估计对方是自己舅舅家,也熟悉的很,所以是没有紧张感。
而现在想着洞房的事儿,那也是太早了,尤其是,两家也商量好了,等杜榆十六岁生日过了再圆房呢,所以她嫁过去,就是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生活了,别的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不过胡氏也告诫杜榆,别因为胡鑫不是舅母亲生的,就心里有疙瘩。
杜榆觉得自己好冤枉,她真是一点儿也没有朝那里想过。
“娘,你女儿我是那样的人吗?我怎么会那样想?”
胡氏说道:“不过是提醒你一句,另外,千万别在你姥娘面前说漏了嘴,你姥娘年纪也大了,能不知道就不知道,反正那边也有跟没有一样。”
那边是指大表哥的亲生爹娘那边。杜榆点头,“娘,我明白,绝对会保密的。”
反正连娘你知道事情也不是从我嘴里说出来的,可见我的嘴巴是很严实的。
可是这话啊,杜榆才不敢说呢,不然他娘就想起杜榆瞒着她的事儿了。
所以,当一个好女儿也不容易啊,要经得起各种考验。
“知道就好,不过婆婆就是婆婆,别以为是你舅母,你就散漫,得好好照顾他们知道吗?”胡氏说道。
“娘,这嫁人怎么跟要去做苦力一样,听你这么一说,谁还想嫁人那。”杜榆说道,娘的话总结起来,就是无私贡献,任劳任怨,再严重一点,就是任打任骂了。
胡氏笑骂道:“哪里有你说的那么严重,你只要做的对,要是受委屈了,我们这边肯定给你出气的,当然,你舅舅和舅母对你那样喜欢,怎么会给你气受,所以娘是一点儿也不担心,你嫁过去了,我还要担心你娇气呢。”
得了,在自己娘心里,她就是个娇气的人?这也太气人了吧,她一点儿也不娇气好不好?
会做饭,会做针线活儿,还会读书识字呢。总之会的多。
“娘,你再说下去,我都觉得我一无是处了,活着就是个累赘。”杜榆笑着说道。
“得了,你别跟娘贫嘴了,反正该说的,娘也说了,这日子呢,还是地自己过,我们说了半天,也不能代替你自己。”
反正这闺女是不会吃亏的,娘家那边,都是亲戚,她真是瞎操心了。
杜榆的两个丫头,小丫和小墨,小丫的家人都在这里,要是带过去,岂不是让她远离了家人了?
所以想了想,还是不把小丫带过去了,她这还小呢,跟着娘去彭泽,还能和自己的爹娘过日子。
跟着自己,以后见爹娘的机会就少很多了。
她们又不是那种不讲情理的人,也从来没有不拿下人当人看。
小丫知道自己不能跟着小姐了,心里很是难受,她从来到这个家里就跟着小姐,如今不能跟着了,小丫很伤心。
杜榆还亲自跟她说明了一下,表示留她下来也是为了她好,毕竟,在这边,她爹娘,她两个哥哥都在呢,而且,她爹娘也很疼爱她,人心都是肉长的,总不能让人家一家子活生生的分离吧,至少在杜家,他们就还是在一家,而小丫要是跟自己去了胡家,那就是另外一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四更君祝所有的高考学子们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