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良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鸢时
李阁老点点头,却不开口,足足等了半柱香,才道:“让她有空多些过来,容嬷嬷也当我的面夸过她。”言下之意,我对这个孙女很满意,但是对她不熟悉,所以要让她多来走动走动。
李阁老的话让李勋卓高兴地几乎要手舞足蹈起来了,连声应是。
可是当事人却没那么高兴,自从见识了自己姐妹的才学,韶华心想就算她从头学起,怕也学不到她们的十分之一。只是那一回李阁老并没认真考她功课,也够让她打起十二分精力去面对。这要是单独面对面,她只怕露出马脚,让李阁老发现她其实没有旁人说得那么好,那可就丢人了。
凌氏催了几次,韶华总是打着哈哈,一有闲暇就拿起琵琶练曲,借口容嬷嬷让她新学的。
“听说将军喜欢寿眉和祁红,爹爹不妨也带一些吧,算是谢礼。”韶华隔三差五,总不忘给李勋卓提点,让李勋卓哭笑不得。“我觉得这谢礼不贵多贵在能投其所好,才是正经。”
“现在倒是会古灵精怪了,让你去泰和园一趟,你不是说头疼,就是肚子不舒服,你一个小娘子怎么有那么多事。”李勋卓对韶华的宠爱让其他人都有些吃味。
最吃味的自然是锦华。
向来是她才得李勋卓宠溺的对待,现在李勋卓对绾华笑的时候都比对她多,更别说是韶华了。
“五姐姐是怕被祖父考功课吧。”想到韶华会的诗书还不如自己多,锦华的心里才好过一些。“上一回,祖父让五姐姐背一篇鱼子论,五姐姐紧张得好几回都背不下去,还是我和三姐姐帮忙给接上的。”
韶华瞪了她一眼,居然掀她糗事。那一次她不但背不上,还因为太紧张,差点软了脚,趔趄了一步。还好她下盘站得稳,才没出糗,可也够让她无地自容了。
“七娘,在爹爹面前说姐姐的坏话,可不是什么好习惯。”相对于锦华,绾华还是习惯把同胞妹妹列到自己阵营来,总之敌人的敌人就是我方的朋友,能让敌人出糗的亦是我方的战友。
“三姐姐听错了,我哪有说坏话。”锦华此刻无比怨恨苏氏为什么不多生几个,至少不会输在数量这么尴尬的位置。
“好了,姐妹之间别计较太多,要和睦相处才是。明日我出去,你们姐妹几人要好好相处,不许给你们母亲添乱!”李勋卓板下脸,三个女孩都乖巧地答应,这让他觉得十分受用。本该就是妻妾和睦,子女孝顺的家庭。
锦华却不这么想,她只知道在得知李勋卓要离家好一段时间,恐怕要到除夕才能赶回来时,苏氏哭了整整一宿。
倒不是因为舍不得李勋卓离家,也不是怕他在外吃苦受冻,而是李勋卓若离开,这个家就完全是凌氏说了算。前些日子苏氏终于还是忍不住寂寞,再装不了委曲求全,体贴大度,大冷的天气楚楚可怜地站在路口等李勋卓。人是等到了,也把自己给冻病了,李勋卓心疼地把她送回浣思苑。苏氏一边周身发抖,一边强颜欢笑,非要让李勋卓回熹园,说自己只是太想他才忍不住想看一眼。
苏氏本就长得我见犹怜,如今又是生病,还是因为太想念他而偷偷跑出来才冻病的,这让李勋卓如何能放得下。苏氏在李勋卓夫妻面前都很少说重话,更不会摆谱,所以让人觉得她永远这么柔弱不惊风。
韶华好奇地问过凌氏,如果苏氏一直都这样子,那在没抬姨娘之前是怎么给李勋卓当丫鬟的,李老夫人不可能会让一个弱不禁风的病秧子带着李勋卓身边吧。
凌氏咬牙切齿地骂道:“据说当年她可是出了名的体贴活泼,又懂风情,你爹爹就是这么被迷了心眼。”
韶华心中腹诽,这只能说苏氏的演技强,手段好,索性没折腾出什么逾越规矩的幺蛾子,也就算不错了。
说起演技,韶华借口几次身体不适以后,终于被绾华看不下去,硬拉着她去泰和园,说她再逃避就直接去李阁老面前戳穿她的谎言。韶华自然不敢放肆,只好乖乖地跟了过去。
“祖父,我和五娘来给您请安了。”绾华带着韶华走进去,看到李阁老微睁眼皮,打量了她们一眼。绾华忙把韶华拉过来,笑盈盈地说道:“祖父,您可得好好说说她,上回您让背书,她记不住,就不好意思起来。我还以为她是害怕被祖父考功课,结果是在练曲子,说是要弹给祖父听。”
韶华猛地抬头,直勾勾地望着绾华,这又是哪一出,把她卖之前麻烦先说一下好吧。
“弹曲?”李阁老提了精神,翻身坐了起来,看着韶华问道:“昨日七娘才过来给我弹了一曲《汉宫秋月》,今日你要来弹什么?”
韶华这才知道,原来锦华已经来打过头阵,而且看来是效果不错,否则绾华也不会这么急着拉着她过来。
“五娘,你快把你最近练的曲子弹给祖父听,祖父觉得好,兴许还能带你进宫去。”说着,初荷抱着韶华的琵琶走上来,把韶华弄得一愣一愣的,绾华急忙扯了扯韶华的衣袖,低声道:“别傻愣着,让七娘出头,对你可没什么好处。”
虽然不知绾华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看着李阁老饶有兴趣的模样,只好抱着琵琶坐下。略作思索,手指触到琴弦,仿佛浑然天成,琴声袅袅而出。
李阁老初一看到琵琶,眼睛已是一亮,再看韶华抱着琵琶的架势,那行云流水的指法,潺潺曲调从她青葱玉指间流出,竟然也是一曲《汉宫秋月》,与锦华的古筝截然不同的一种感觉。
一曲奏毕,李阁老听得入神,久久才回魂。
“容嬷嬷夸你天资聪慧,却异于俗流,我初以为还道她是谬赞了。”李阁老坐定,似笑未笑的表情让韶华有些坐立不安,总觉得他能看透她骨子里已不是原来的韶华。“你这曲子不是特意学来给我听的吧。”
“一早就学会了。”韶华抬头看着他,完全不敢撒谎,只好点点头。绾华看着恼火,跺了跺脚,气她竟然不懂讨好。
“好了,三娘,我知道你不想让七娘出头,可你没问过五娘的意思,就想推她进宫,你可知宫里不比家里。”李阁老说着,尾声轻扬,听得绾华也不敢造次。
绾华嗫嚅道:“七娘不过庶出,若让她出面,不知的,还道咱们家无人了。况且,这次是为二皇子选妃,七娘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会被选上的。”
她也是无意中听到,元宵宫中设宴,皇帝钦点了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进宫陪席,李阁老竟也在内。听口气,似乎有意要替二皇子定亲,便道可以带家中未出阁的娘子一起进宫,锦华不知哪来的消息,立刻就借机献曲。她倒不敢奢望攀上皇家,只不过要是能进宫可比什么都风光。绾华对宫中倒是没兴趣,可但任何能让锦华攀上去的阶梯,她都想砍掉。
“谁说我一定要带娘子进宫?”李阁老哂笑。
绾华顿时哑口无言,李阁老确实没有表示会带谁进宫,甚至连他自己都没出声会进宫去。
李阁老没去看她,反而看向韶华,问道:“五娘可愿随我进宫赴宴?”
韶华想了想,“如果是陪祖父进宫,五娘愿意,如果还有其他目的,那我不要。”她对皇宫一向没兴趣,更别说是赴宴了。
李阁老疑惑道:“这是为何?”
韶华犹豫了一下,决定投其所好,“如三姐姐所言,这次赴宴,恐怕是圣上要为二皇子选妃。祖父本就无意参与皇子之间的事,若我不幸被选中,那不是与祖父的意愿相悖了吗?”
李阁老忽然笑道:“你确实只是为了我?”
韶华摇了摇头,“不确定!”果然还是撒不了谎,她叹了口气:“其实我自己也不愿意,虽说我大概也没那么好运气,但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宫里那些事,我还不去凑热闹了。”韶华说完,看到绾华一脸惊恐兼无可救药的表情,以为自己是说错了话,立刻紧张得不敢再出声。
不料,李阁老放声笑道:“哈哈哈,你这性子跟你外祖父真是越来越像了,不愧是他养大的娘子。没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宫里那些事,我也不去凑热闹。”李阁老看着韶华显然是松了一口气,觉得好笑,“容嬷嬷说你半个月就把一本曲子给练完了,以后没事多来弹与我听。”
“可以不用背书,只弹琴?”韶华重新确认一次。
李阁老早就没打算韶华在普安能读多少书,倒也不在意,“不背书可以,但你该学的还是得学,容嬷嬷开了春就要离开,在此之前你们都不能松懈半分。”
“只要不背书,让我做什么都行!”韶华笑眯眯地说。
早知道弹琵琶给李阁老听就可以不背书,她每天过来都可以。
名门良婿 第75章 辞行
“三姐姐,为何祖父要进宫的事,你不与我先说。”
从泰和园出来,韶华让初荷带着琵琶先行回去,自己快一步挡住绾华的去路,一张小脸绷得正经,让绾华愣了一下。
“我当是什么事,这么严肃作甚。”绾华不以为然地笑了,侧身绕过她,继续往前走。
“三姐姐,往后有事能与我先说说吗,别总是闹得我这么措手不及。”韶华做了个深呼吸,对着她的背影问道。
绾华转过身,一脸不悦地看着她,“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说我故意落你难堪吗?”见韶华摇了摇头,她没好气地说:“若和你说白了,指不定你又偷懒不愿过来了。”
韶华翻了个白眼,若是刚开始,被绾华耍着玩,她也就认了,谁让她本来就不属于这个家。可是姐妹俩都相处那么久,她又不是不懂事的小娘子,并不会跟绾华争宠,基本也和绾华保持一致的战线。但总是临到事情的关头,她天真乐观地站在外围看戏,绾华一个绣球就把她丢到戏台中央,闹得她措手不及。
这一回好在李阁老自己对进宫也没兴趣,更不想去掺和皇族的事,她才所幸逃过一劫。若是遇上其他事,比如哪家郎君来相看,绾华觉得不乐意锦华出头,就把她推出去,倒是她哭都来不及。
然而,绾华到底不似锦华,和自己是同父同母的姐妹,又是家中得宠的嫡长孙女,韶华实在不希望和她闹翻。
“我不愿来自然有我的想法,三姐姐怎么也得和我先知会一声。幸得祖父并不想进宫,否则我得多尴尬。”韶华抱怨了一句。
倒不是怕进宫失了规矩,这些日子跟着容嬷嬷,一举一动都看得极严。用容嬷嬷的话来说就是,“谁都不知道你们最终许的郎君是谁,总不能过了门让人知道没规矩,反倒笑我没教导好。”
“你的想法?”绾华忽然觉得有些好笑,“你有什么想法。”
“也不是什么想法,但总不能什么事都不让我知道吧。”韶华显得很无奈。
绾华抬起眼眸,一双秋瞳定定地正视着韶华,看得她有些局促,然后意味深长地说道:“五娘,你我同是一母所出,是李家正经的嫡女。虽道你自小在凌家长大,外祖父疼你,平日也就骄纵了些,可是你要清楚自己的身份。既生在咱家,你就该清楚,有些事不是你自己说好就是好的。咱们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李家的颜面,就是将来许的郎君也必须门当户对。若换做七娘,我绝不二话。”
“三姐姐到底是为我好,还是单单不希望七娘好。”韶华一针见血,说得绾华眼神闪烁。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绾华沉下眸子。
韶华轻轻叹了口气,“即便是门当户对,也没必要事事都和七娘争,她觉得好的,并不代表我觉得好的。我知道三姐姐不喜欢七娘,因为她是苏姨娘所出,却总是在爹爹面前讨好,想越过我们去。可是先生说过的,嫡不压庶,庶不越嫡。有阿娘在,七娘怎么也不可能越过我们,三姐姐又何必每次都故意刁难她。”就凭锦华那张嘴,若是在李勋卓面前巧言令色,很难说李勋卓会帮谁。
绾华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看着韶华,忽而,冷笑一声,“你是觉得我对你好是因为想拿你对付七娘?”
韶华眉头蹙了一下,“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觉得三姐姐没必要总把我推出去。”
绾华嘴角微微颤动了几下,然后沉静下来。“大伯家有大哥哥,三叔家有二哥哥,八郎还小,咱这房靠的就是我们娘子。若你我不站出来,咱们这房的脸面何在!你若想安生,就回普安去当个乡下娘子,何必回来!”
韶华听着沉默许久,她从不是长女,根本没有想得这么深远,但还是觉得绾华小题大做了。
“我也没给爹爹阿娘丢过脸。”韶华无奈地叹了口气。
“若咱们上头也有个哥哥,替爹爹扬眉吐气,你就是一事无成,也没人说你。”绾华神情严肃,举目远视,似做眺望。“五娘,有些人性子再好,若摆在家族面前也远越不过身份高的人好。咱们小娘子虽不能封侯拜相,加官进爵,若是能许这样的好郎君,一样是光耀门楣。”
韶华越听越莫名其妙,总觉得绾华像是在对她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三姐姐,你没事吧?”
被韶华这么一打岔,绾华没好气地皱了眉,“少打岔,我可是在教你正经道理!”话头一打断,绾华也想不起正经说到哪,于是没好气道:“总之,我与你说的,都是为你好。”
总觉得绾华的话里有话,可怎么也抠不出东西来,这让韶华显得很无奈。
一肚子心思遇到容嬷嬷,忍不住吐出来,却得到容嬷嬷一记白眼。
“三娘这才是大家娘子,处事周全,端方大度,即便是许入王侯府邸,也不至于落了失礼。以你这性子,也只能是第二个世子妃。”容嬷嬷这句话不完全算是贬低,自从知道自己在容嬷嬷心中的地位后,她愈发厚着脸皮磨蹭在容嬷嬷身边,如同绾华在李阁老面前似的,有种毫无忌惮的肆意。
“先生,我可不想跟世子妃一样,后宫王府太黑了。”韶华把烘暖的毛毯盖在容嬷嬷腿上,不以为然地说。
容嬷嬷睨了她一眼,轻声道:“我就是知你这性子,才劝阁老别让你进宫。”
“祖父和先生说过?”韶华有些不可思议,只听外人道,李阁老对容嬷嬷很是尊重,可连这些话都说与她听,倒是稀奇。
似乎是看穿了韶华的想法,叹了口气,像是被挖出陈年旧事一般,“早年我与阁老夫人算是交帕姐妹,后来我进了宫,她许了人,好多年都不曾联系。再后来,相见时,她已是八面风光的官太太,端明皇后都对她客客气气。可她竟不嫌我身份,连我夫君也是阁老替我找到的。”想起旧识记忆,容嬷嬷的笑容变得温暖起来,不像平时那般看着亲切,但实际上觉得隔阂遥远。
韶华嫌弃每天笑得脸上的肉都僵硬了,容嬷嬷却道,在宫里每个人每天都要这么笑着,要打从心底里开心一样。如若不然,会挨管事嬷嬷教训。这么一说,韶华对宫中生活就更不保期待了。
抬头看着容嬷嬷脸上温柔的表情,韶华心道,原来还有这么一段过去,难怪听到李阁老要寻闺学先生时,容嬷嬷立刻就答应了。这要算起来,李家的娘子郎君,还得尊容嬷嬷一声姨祖母。但以容嬷嬷这般看重身份的人,是绝对不会让她们这么做的,所以让人改口叫先生。
“祖父还和先生说了什么。”韶华好奇地问。
“没什么。”容嬷嬷道,做了几步绣活,见韶华不问,又忍不住道:“不过是问起宫中的事,我虽离宫多年,但总归变不了多少。万岁爷的意思,大概还是想让二皇子继位,只不过想保住大皇子罢了。”
韶华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清楚地剖析皇帝的看法,而且还是出自在宫中伺候多年的容嬷嬷之口,这不得不让她大吃一惊。
“先生是如何知道的?”可是明明皇帝什么都没说,而且表面看上去,对弘文的态度要比对弘弋好多了。
“有些事是自己揣摩出来的,把心静下来,你就能听到他们没说出来的话。”容嬷嬷不厌其烦地轻声教导。
“那我要是还听不到呢?”韶华觉得有些无稽,既然没说出来,怎么听得到。
容嬷嬷停下手中的绣活,瞥了她一眼,然后深深地叹了口气,无奈地说:“若你听不到,就别往那风口浪尖上赶,寻个低门良婿,安生相夫教子便是了。”
韶华立刻闭上嘴,心道,严恺之算是风口浪尖的人了,按容嬷嬷的话说,她这辈子就指望不上了。想了想,不乐意地嘀咕:“至多我以后用心学习就是了。”
容嬷嬷知她话中有话,也不挑破,只道:“这种事,还是得靠领悟,我已经和阁老辞行,往后也不再教其他娘子了。”韶华一听,急忙望过去,容嬷嬷正好也看着她。“五娘子,别嫌我多话,在我眼里李家三位娘子,看着属你乖巧,却最属你放心不下。你切要记住,京中不比普安,三娘子或许说的话不中听,但起意是对的。你若想安安生生,不如求二夫人将你许回普安老家,有凌家庇护,或许你便没那么多折腾。”
听容嬷嬷像做辞别一样的叮嘱,说得韶华心里酸酸的,好几次要开口,都让容嬷嬷摇头打断了。
“有些话,我当初不及与世子妃说,今日便全与你说了,希望你好生自处。”容嬷嬷敛了表情,声音也变得严肃起来:“比起京中世家,李家再显赫也不一定比得上那些看似门楣落魄的王侯,但也非容人小觑。你可知万岁爷明知阁老告老,却还召他进宫,为的是替新君觅良臣。”
容嬷嬷缓了一下,继续叨叨:“万岁爷是个明君,可也又糊涂的时候,动了感情,才会让天下不安。所以说天家无私情,就算是王侯之家,也是一样的道理。如今你未出门,还是个娘子,便有父母长辈在撑着。一旦你许了人,不管是谁家郎君,许多事就不再由自己性子。不管万岁爷心中到底属意哪位皇子,新君始终会上位,所谓一朝帝王一朝臣。夫家盛衰兴败,你也逃不开干系,所以诸事须得万分谨慎才是。”
韶华张嘴半晌,呐呐说不出一句话。
名门良婿 第76章 年关
天气愈发转冷了,好几日不见太阳,整个天空都阴沉沉的,显得有些空虚。
辛子萱吃补药吃到上火,忽然半夜受风,冷热交替,病了一场。李斯晋看不下,不许厨房再给妻子煮一些乱七八糟的中药,还和刘氏交代,辛子萱是因为和自己在梁平吃苦受累又小产过一次才拖坏身子,他不希望回到家中还让妻子遭罪。
李斯晋的话让辛子萱觉得很感动,就连二房的几个未婚少女也都纷纷羡慕起来,感慨自己未来郎君要是这般体贴就好了。
半个月后,凌氏总算收到李勋卓的家书,上写凉城如何如何好风光,百姓如何如何热情。总的一句,凉城是个可发展的地方,虽然交通不方便,可是潜力极大。算是头一次离家这么久,这么远,不免有些念旧好,便叮嘱了一些日常细琐,把凌氏激动得看一次落一次泪。
看着凌氏动不动就要拿出家书出来温习,时而兴奋,时而甜蜜,时而落泪,让两个女孩都不禁窃窃私语。
“你觉得阿娘这样子像什么?”
“一个怀春多年终于遇到情郎却遭家里嫌弃不得已情郎外出捞到第一桶金告知即将回来迎娶的女子。”
“噗哈哈哈哈!你的脑子是怎么转的,这么长的话怎么绕得出来。”
绾华笑得前俯后仰,一边揩去眼角的泪花,一边回头打量凌氏。被韶华这么一说,还真像!自从和容嬷嬷那一次去屈膝长谈以后,她开始变得有些沉默,努力却学着如何听懂别人没讲出来的话。
打量凌氏春光得意的脸庞,心道,还是凌氏这般喜怒形于色的好,看一眼就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
忽然看到院子里有人在和莲香说话,正好对上韶华的眼睛,韶华立刻兴奋地跳起来,打断了凌氏的自娱自乐,“阿娘,我陪嫂嫂去庙里上香,昨日已经和您说的了。”凌氏回过神,看了在门口等候的红菱,点了点头。“三姐姐要一起去吗?”
绾华果断摇头,她对辛子萱即便没有敌意,也因为刘氏的关系,生不了多少好感,不免有些吃味韶华对她这般亲昵。
辞了母亲和姐姐,韶华顿时又恢复了往常的活泼,跟着辛子萱一路坐在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听说你最近学乖了,我怎么没看出来?”辛子萱好笑地看着歪腻在身边的少女,笑容里掺了一丝失落。
“那是在家,嫂嫂不知道,我都好久没出门了。以前我在、普安的时候,经常出门玩的。”韶华抱着辛子萱的手臂撒娇,想到以前的自由自在,韶华觉得自己都要被闷傻了。
“京城自然不能和乡下比,我做娘子的时候,也经常和妹妹出去玩。”一提到辛子墨,辛子萱的笑容便彻底地僵下来。韶华叹了口气,她已经不知怎么解释了,每次听别人在面前感叹自己曾经那脆弱而短暂的生命,她都有股欲哭无泪的冲动。
“卖烧饼嘞!”一声吆喝,打断了马车内的沉默。
“等一下!”韶华着急地喊着马车停下,对红菱吩咐,“赶紧!去买个烧饼回来。”
辛子萱好奇打量着她,问道:“你这么快就饿了?回头再买回家不行吗?”
韶华一本正经地摇着手指头,“不一样,买回家都冷掉了,烧饼就得趁热吃,反正咱躲在马车里,没人看见的。”韶华那狡黠的笑脸让辛子萱几乎要晃了眼,犹豫了半晌,直到红菱回来才回神。
马车一路直进净因寺的后院,下了马车,已经沙弥前来引见。国安寺的签虽灵,但毕竟太远了,一般的夫人娘子都喜欢到净因寺来,一是图了距离近,二是这里的送子观音很灵。逢初一十五,来净因寺的香客决不比国安寺的少。换一句话,去国安寺的更多是京中官家贵人,抑或遇上大事,才会特意前去,而平民百姓乐意来净因寺。
为此,姑嫂二人特意挑了些不起眼的衣裳,尽量不招人耳目。
“嫂嫂,你且去参拜,我到前殿瞧瞧。”不等辛子萱阻止,韶华一溜烟就消失了无影无踪,吓得辛子萱连忙让红菱追上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