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良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鸢时
直到看见太后寝宫前的守卫,素瑾的心才稍稍安定,轻声道:“李娘子,太后娘娘的寝宫到了。”见韶华张口欲言,连忙提醒,“等会儿太后娘娘若是问起,您就说夜黑路暗,走得慢了,切不可提起刚刚的事。我不能陪您进去的,就在院子里等您。”
韶华原本平定下来的心被素瑾的话吊得又七上八下,看着素瑾和另一个宫女交过话后,便安静地退到一旁。那个打扮得仿若小主模样的宫女轻声提醒她整理好衣裳,别在太后面前失礼。
“可是李五娘来了?”贺太后的声音一如当初,听上去让人觉得慵懒而平静。
“回娘娘的话,正是李娘子。”一个管事姑姑模样的女子走上前几步,看到韶华跟着宫女翩翩前来,转过身给贺太后回话。换下了一身盛装,穿着一身绣金丝枣红色暖袍的贺太后显得十分亲切,看到韶华莲步轻移,敛衽以礼,她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让人给韶华搬了个小杌子坐到她跟前。
韶华有些受宠若惊,这架势看来是要跟她屈膝长谈的,可是她和太后又不熟,能有什么话好说。
贺太后向她招招手,示意她先坐下来,“别拘谨,就是找你说说话而已。”贺太后已经是年近五十的人了,身段容貌依旧是那么妩媚风情,顶多是眼角多了些许烦恼丝。
见推辞不了,韶华恭敬不如从命,只好顺从地坐下。“谢太后娘娘赐坐。”
领她进门的宫女走过来替她接过披风,立刻就有另一个人奉上热茶。韶华矜持地颔首,小心接过茶盏,轻抿了一口,又递回给宫女。举止轻盈有礼,不慌不忙,让贺太后见了连连微笑点头。
贺太后看着韶华的小脸因暖和而开始泛红,笑着说道:“上一回见到你时,你还是个小丫头模样,这回倒成大姑娘了。”
韶华有些吃惊,没想到当初她那么低调含蓄,竟然被贺太后谨记至今。于是战战兢兢地回话,顺带拍了一下马屁。“劳太后娘娘惦记,娘娘却仍和当初一般模样,更添韵味了。”
这句话立刻让贺太后乐得眉开眼笑,仿佛许多都不曾如此开心一样,“哈哈哈,看来见长的不知模样,还有你这伶牙俐齿。”她亲昵地拉着韶华的手,看上去就像拉着自家闺女似的,关心地问:“你姐姐嫁人了?”
韶华可不敢放肆,一字一句都小心应对,脸上装得矜持平静,心里早已吓得如擂鼓战。“回娘娘的话,三姐姐前年许给英华郡主家的二郎君,同年抱了个大胖小子。”
贺太后点了点头,感慨了一句,又问道:“英华真是个有福气的人,娶了这个媳妇,听说她家大郎至今未出。另一个呢?你还有个妹妹是吧。”
韶华不慌不忙地回答:“是,只不过七娘先前摔断了腿,如今在家里养伤。”
贺太后蹙了蹙眉,担忧地说:“怎么会这么不小心,回头我让张太医去瞧瞧。”
韶华这下不敢答应,立刻半躬起身,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怎么敢劳烦太后挂心,七娘的伤早已好了***,只是不耐走路,怕冲撞了宫里贵人,所以不敢让她进来。”贺太后越是平易近人,她心里就越没谱,这一点都不像是太后召见一个第二次见面的臣女该有的样子。
贺太后见她如此紧张,也就不勉强。“这样啊,那就让她好好养着,这年纪也不小了,别落下病根才好。”
韶华不敢接太多话,生怕越说越错,只应了一声:“是。”
今夜宫外没了宵禁,到处都是人声鼎沸,热闹喧天,相较起来,宫里就显得寂寞冷清。若不是因为太后诏令臣女进宫陪公主守岁,只怕这皇宫要更加冷清。忽然之间,韶华也有点明白太后为何要下旨让她们进宫了,这除夕夜,要是太冷清,一点都不想过年应该有的样子。
眼角斜瞄了贺太后一样,韶华心里忍不住多了许多同情。
可是,贺太后一点都不自觉,反而转了话题:“我记得你比柔婉要小一岁,过了这夜,明儿就十六了吧。”莫名地扯到年纪,这让韶华整个人都打了个激灵,连汗毛都警惕起来。只听贺太后柔柔缓缓地说道:“二八豆蔻好年华,李五娘的风光伟绩在满京早就传得沸沸扬扬,就算宫里也免不了听到一些消息。听说,你属意恺之,还追上门去。”
见贺太后提及严恺之的名字,韶华娇颜一赫,幸好有刚刚的热茶掩饰,否则这直白的羞涩就显露出来了。她娇声回答:“太后娘娘,那都是以前的事。”
贺太后开怀一笑,不以为然,“呵呵,没什么不好,想当初缡纭夫人都是自己招亲的,只可惜……”笑容骤止,取而代之是一声长长的叹息,连同着清冷的夜色,竟然让韶华不寒而栗。“恺之如今下落不明,你年纪也不小了。二郎当初是与我提过你和恺之的事,可惜当初我没放心上,如今看来,这样也好,省得耽误了你一生。”
韶华敛起表情,一脸坚定地回答:“回太后娘娘,我愿意等,只要他回来,多久我都愿意等。”
贺太后有些吃惊:“你可知他何时回来?”
韶华诚实地摇摇头,“不知。”
贺太后轻笑了一下,“那你凭什么说出这样的话,少女怀春总是诗,等你过几年就会知道,那些年少轻狂的痴念都是一时冲动而已,女子总归是要相夫教子。先别把话说得太满,你迟早会后悔的。”见她急欲辩解,便摇了摇头,接着说:“我听说弘方对你也是一片痴心,当初是先帝赐婚,没想到竟是个薄命红颜,虽然名义上是世子妃,但终究还为过门。你若是嫁过去,三王府也绝亏不了你。”
韶华心道,果然是扯到弘方,没想到他不知收买了太后身边的宫女,连太后也一同收买了。忽然间,方才对他的伸手相救而生出的好感立刻挥霍一空。
韶华起身,给贺太后深深做了个大礼,然后稳稳地回答:“民女感激娘娘恩德,但请恕民女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这件事。不瞒太后娘娘,我与恺之早有过海誓山盟,家里也知此事,我今生只等他一个。承蒙世子爷错爱,民女实在高攀不起,请太后娘娘成全。”
似乎没料到韶华会拒绝,贺太后收起方才的和颜悦色,沉下表情,顿时变得威严无比。她一声嗤笑让韶华有些心惊,“没想到堂堂李阁老的孙女也像个草莽村妇,无媒无聘何以为证。”
韶华咽了咽口水,稳住心虚后,一字一顿地启口:“天地为媒,白雪为证,当日我与家人前往外祖家时不幸遇到贼人,若非恺之相救,如今我也无法进宫给娘娘请安。于情于理,便是以身相许,做牛做马都不足为过,区区等他归来又有何难。”
贺太后怒喝一声:“哼,你倒是好胆色!”
韶华一惊,立刻扑通跪地,几乎要把头埋进身体里。“民女放肆,请太后娘娘恕罪!”
冷眼看着韶华挺直的身影,半晌,贺太后讽刺地说道:“你已经把自己说得如此大仁大义,我要是勉强你,岂不是不通情理。”
韶华恭谨道:“民女不敢。”
她就知道这趟入宫没那么容易,十之***是要给弘方牵线搭桥,若是可以,她真想学徐子昂刚刚说的那样,直接装病,装咳嗽,就不信王妃愿意让弘方娶一个肺痨鬼。可惜,她装不了,所以只能明着拒绝,心里早就做好了降罪受罚的准备。
只不过,令韶华没想到的是,贺太后最终还是没有开口怪罪她,反倒是幽幽地叹了口气:“我今日召你过来并不是刻意为难你,只不过是想与你说清楚,恺之恐怕……遭遇不测。”看到韶华跪地的身影微微一闪神,她的声音更加哀伤起来,走过去,弯腰将她扶起。“我体谅你是个好娘子,才多了心眼,想替你安排一门好亲事,没想到你竟然如此不领情。”
韶华不知贺太后所言有几分真假,可是就在她说到严恺之恐怕遭遇不测的时候,她的心一阵咯噔,顿感眼前昏眩。要不是咬紧牙关,硬生生地挺住,她真怕自己会晕过去。
贺太后走回暖榻坐下,犹豫了一下,像是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缓缓吐出一句:“也罢,我和你坦白了说,多罗如今仍是蠢蠢欲动,陛下登基不久,至今又仍无子嗣,若是多罗一旦动兵,只怕会是一场恶战。”
“娘娘的意思是?”韶华的眼眸不由自主地睁大,心中哀嚎,该不会是想把她嫁给弘弋吧?
贺太后没有理会韶华此时屏住呼吸,慢慢地说道:“我见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也是个值得托付的人。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嫁给弘方,做一世安稳的世子妃,要么去多罗和亲,牵制多罗王的行动。”
“这……”不知为何,忽然间韶华觉得顿时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要她进宫。
可是也不对啊,为什么忽然变成要她和亲。她是知道这一年来,多罗境内并不比青国好过,听闻多罗大皇子又带兵返回,好几次都跟部落挑起了战争,她偶尔得知消息,都为兰芝捏一把冷汗。
贺太后轻声道:“你不必立刻回答我,先回去考虑清楚,到时我会派人去找你。”
韶华收回神,抿了抿,费力地开口问道:“敢问娘娘,恺之、恺之真的回不来了吗?”
贺太后哀声回答:“我又何尝不希望他回来,我与他母亲是姨表姐妹,自幼一起长大,我从没把他当外人过。”说着,她拿起手绢,掩住脸庞,轻轻点了点。
一时不知道是哭还是笑,韶华觉得脸上连做出表情都很难,深吸一口气,勉强开声:“既然如此,韶华恳请塞外和亲。”
贺太后惊讶地侧出目光,“你不多考虑一下。”
韶华摇了摇头,“不用了,若是今生不能嫁给恺之为妻,至少我能替他为朝廷尽一份心力。只是我爹娘还有祖父他们,我怕他们不同意。”太后无端端地要求她去和亲,可要是李阁老他们不同意怎么办。
贺太后眼珠子一转,扯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安慰她道:“这个你不必担心,反正也不会让你这么快嫁出去。既然你自己打定主意,那我就不再劝你,你先下去吧。你可以去陪柔婉说说话,自从兰芝走后,柔婉也不怎么喜欢和人说话了。”
“是,娘娘。”韶华再也没心情坐下去,便起身跟贺太后道别。
目送韶华萧条孤单的背影从视线里消失,贺太后忽然扬起一抹得意的笑容,伸手招来安静地伫立屏风旁的女子,愉悦地说道:“去跟陛下说,李五娘自愿和亲。”
那女子似乎也被贺太后的心情感染到,躬身答应,忽然她敛起笑容,蹙眉问道:“可是娘娘,王府那边怎么回复?”
贺太后懒懒地道:“只能和王妃说,我已经尽力了,没想到她竟然是这么至情至性的女子,真是可惜了。”
名门良婿 第203章 恩典
从寝宫出来后韶华的脑子一直都处于一种混沌茫然的状态,她几乎都想不起为什么会忽然变成让她去和亲,难不成这是蓄意报复她不肯嫁给弘方。听上去实在太可笑了,要不肯嫁给世子的人都得去和亲,那多罗王就不愁后宫无人了。
看韶华浑浑噩噩的样子,素瑾跟在身后也不敢出声,方才韶华进去后,她也被值班大宫女数落了一阵。心想一定是太后责怪她行动拖沓,毕竟不是经常行走皇宫的人,被人训斥会显得六神无主也是正常的。
两人各自沉默地往回走,没想到差点就撞上迎面而来的人。
“你是哪宫的人,走路没长眼睛的吗?”一声火气冲冲的怒喝,带看清背后的素瑾时,愣了一下,“素瑾,怎么是你?”素瑾闻言,抬头发现和韶华差点撞上的正是与她同样在太后宫里当差的大宫女,连忙上前行礼。“素馨姐姐,我奉太后之命,带李家娘子过来。”
素馨扫了失魂落魄的韶华一眼,做个虚礼,“原来是李家娘子,是我冒昧了。”
“五娘?”素馨是宫里老资历的宫人,又是太后寝宫伺候的,所以对于一般臣女都不放在眼里,可没想到身后的主子竟然主动迎上来。韶华听到有人唤她名字,猛地抬起眸,看到许久不见的兴勇伯夫人,整个人都愣了一下,都忘记行礼了。
或许是难得见到熟人,兴勇伯夫人显得十分愉悦,韶华急忙行礼,“夫人怎么会在这里?”刚说完,心里一个激灵,立刻反应过来,顿时十分后悔。兴勇伯府自被反贼掠砸抢烧后,就没人打理过,就是府上的人也都不知踪影。她只知贺太后体谅兴勇伯夫人和女儿兰芝孤苦伶仃,把她们接进宫里小住,只是没想到这一住,兰芝却再也回不去兴勇伯府,而兴勇伯夫人也没再踏出宫门一步。
想到太后刚刚对她的话,韶华忽然觉得面对兴勇伯夫人的笑容都有些闪眼,也不知她是否知晓严恺之的事。女儿和亲塞外,如今儿子又遭遇不测,在韶华眼里,里面没有人比兴勇伯夫人更可怜的了。
被韶华忽然这么问,兴勇伯夫人顿时语塞,竟不知要怎么回答她。幸好有素馨在旁提醒,“夫人,您不是去见太后娘娘吗?”她这才回过神,自己此行另有目的,于是笑着对韶华道:“明日若是不急着出宫,就到我那儿坐坐吧,我也有许多日子没见你了。”
韶华张口半晌,然后木然地点头,向她行礼后翩然离去。看着她落寞的背影,兴勇伯夫人不禁蹙了眉,回头望了一下不远处的寝宫,敛起笑容,大步朝灯火方向走去。
“回禀娘娘,兴勇伯夫人求见。”大抵是没想到这么晚还有人来,太后顿了一下,示意让宫女请兴勇伯夫人见里屋。
看到一身素青色衣裙的兴勇伯夫人,表情淡薄地走进来,屈身行礼后径自寻位子坐下,根本没把这里当成太后寝宫。管事宫女有些不悦,蹙了眉,这要开口,听到贺太后轻笑出声,“姐姐这么晚怎么还不歇息?”其实宫里的人早就习惯这个身份不算高贵的伯爷夫人,偏偏太后喜欢,总是纵着她在宫里自由散漫。
兴勇伯夫人抬起眼眸,对上面含愠色的宫女,没有出声。太后只得把宫女都遣散开,偌大的宫殿留下她们二人,显得有些冷清。“我是来求问太后,何时可以放我出宫。”话虽如此,可让一点都没能让人听出她是来请求的。
贺太后也不怒,“是宫里住得不舒服吗,还是宫女们怠慢了姐姐?”
兴勇伯夫人坦然道:“金窝银窝也不如自己的草窝,太后娘娘是知道我的性子,从小在军营马场长大的野路子,怎么伪装都矜持不了。”
贺太后掩嘴轻笑,“姐姐真是爱说笑,咱们可是一起长大的,要你这么说,那我不也是野路子了。”
兴勇伯夫人不喜跟她打太极,单刀直入道:“恳请太后娘娘开恩,明日放我和恺之回去,我在宫里住得也够久了。”
贺太后对她的话恍若无闻,哀声叹了一句,“自从兰芝出嫁后,姐姐就没对我说过一句体己话,我知道姐姐心里有怨。兰芝是替柔婉和的亲,她的好我都记住,我也从来都把她当成我自己的女儿看待,她远嫁多罗,我心里也不好受。”说着,还用手帕遮住脸,细声哽咽一下,“姐姐怨也好,骂也好,我知道我怎么做都弥补不了。”
兴勇伯夫人不知太后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兰芝和亲的事她虽然痛在心里,但也渐渐放下,毕竟都已经和亲一年。好不容易盼到儿子归来,可是母子却都被困在宫中,以她对贺太后的了解,若是再这么住下去,她非得折寿不可。
她软了口气,温声道:“我怎敢怨恨,兰芝能替公主和亲,是兰芝的福分。”兴勇伯夫人说得一脸不情愿。“如今事已至此,太后也不必自责,只求太后能让我们母子出宫回家,这便是天大的恩典了。”
“哦,是真的吗?难道你不希望兰芝回来?”贺太后扬声轻问。
兴勇伯夫人一愣,她没想过会有这个可能,立刻急切地问道:“兰芝可以回来?”不是得等到多罗王驾崩才可以归京吗?难道是宫里得到什么消息了,这让兴勇伯夫人显得异常兴奋。
贺太后见她脸色精神焕发,笑眯眯地回答:“自然也不是不可以,先让兰芝装病,咱们再派个太医过去,说兰芝病入膏肓。届时,让陛下重新选个娘子送去和亲,把兰芝换回来就可以了。”这一招连环计,前朝就有人用过了。
兴勇伯夫人从没想到可以这么做,心里乐成一朵花,只要能把女儿接回来,让她做什么都可以。只不过,上哪找个娘子去替兰芝,兴勇伯夫人不禁迟疑起来。“太后是打算送谁去和亲?”不管是送谁去,想必都会是一次骨肉分离的痛苦。
贺太后见兴勇伯夫人已上钩,笑道:“李阁老的孙女,李五娘。”
兴勇伯夫人想也没想,立刻否决:“不行!”
贺太后问道:“为何不行?难道不希望兰芝回来吗?我方才问过了,她自愿去换兰芝回来。”打量着兴勇伯夫人的态度,贺太后说道:“李阁老倒是教出个深明大义的娘子,凭她的聪明才智,想必定能虏获多罗王的心。等到陛下大权坐定,再把她接回来便是。”
兴勇伯夫人坚决地摇头,“请太后三思,我明白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不希望再有人和我一样。就当是兰芝的命,请太后收回成命。”要是换做别人,她也许就答应了,可是韶华是她内定的媳妇,尽管儿子没开口,她这个当娘的心里清楚韶华对于严恺之来说是什么分量。要用未来媳妇去换女儿回来,兴勇伯夫人顿时觉得太后分明就是要和她作对。
贺太后疑惑地说:“姐姐,这不一样,你只有兰芝一个女儿。李阁老却有三个孙女,而且李五娘上有嫡姐,下有庶妹,据说还有两个弟弟,少一个也不妨事。”
兴勇伯夫人冷笑了一声,“要是换了别人,我也就不出声了,可是就五娘不行。”她顿了一下,躬身行礼,“这番前来还想跟太后求个恩典,便是请太后给恺之和五娘赐婚。”
贺太后讪讪地说:“原来姐姐是相中了李家娘子啊,真是可惜。”
兴勇伯夫人不解,“可惜什么?”
贺太后回答:“可惜姐姐来晚一步,三王妃早些已经和我说过了,世子也相中李五娘。我听二郎说过,李五娘对恺之有意,岂知世子又对她上心。咱们是一起长大的姨表姐妹,三王妃又是我的嫡亲妯娌,两边都是我的侄甥,我总不能让一个小娘子毁了他们的感情,这也是我万不得已的决定。”
兴勇伯夫人咬了咬牙,忿忿地说道:“难道不能看在兰芝替柔婉和亲的份上,成全这一回吗?”这那是怕毁了严恺之和弘方的感情,分明就是她不像夹在中间难做人,不愿得罪了其中一番,索性一起得罪。
贺太后故作吃惊,“可是我让兰芝回来了啊。”
兴勇伯夫人抿紧双唇,脸色变得有些难堪,明知道太后是故意刁难,却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她沉了沉气息,平静地说:“那就请太后看在夫君的面子上,成全他们吧。”
似乎没想到兴勇伯夫人会提起以前的事,贺太后笑容变得清冷起来,幽幽地笑道:“姐姐是要跟我算旧账?”
“不敢。”兴勇伯夫人冷声回答,“只是夫君已走,兰芝也和亲了,我就剩这么一个儿子,请太后成全。”
贺太后站起身,朱红的披风垂落在地上,显得十分明艳。她慢慢地散开步子,声音变得轻缓,“姐姐可知道我从来都嫉妒你,虽然我如今贵为太后,可是你心里清楚。咱们自小一块长大,偏偏你比我聪明,比我漂亮,连嫁的男人都比我好。生的女儿乖巧懂事,儿子又是如此英勇能干,姐姐,你说为什么天下的好事都让你赶上了。”
兴勇伯夫人面上有些薄怒,这分明是无理取闹,“请太后娘娘慎言。”
“慎不慎言的无所谓了,反正这后宫之中,已经没有人能和我作对了。”贺太后幽幽一声叹息,“想当初,我也曾劝姐姐和我一起嫁入王府,若是姐姐当初听劝,如今这荣华富贵,姐姐也有一半。”这话把兴勇伯夫人听得一身冷汗,根本不敢接话,还好太后说完又转了话头,“也罢,都是几十年的事了,当年的二王妃走了,万岁爷走了,连汪氏那贱人也死了,这天下终究是我贺家的。”
兴勇伯夫人觉得自己不该挑起这个话题,当年的事对她们来说是一个必须带进棺材的秘密,她压根没先到贺太后会借题发挥。
“太后娘娘,辰光不早了,您该歇息了。”
贺太后回过头,见她一脸肃穆谨慎,知道自己的话吓得她了,连忙笑着缓和气氛,“是啊,兴勇伯是为了二郎如今的皇位而死的,我自然不会忘记。姐姐放心,刚刚是和姐姐开玩笑的,李五娘是个有趣的小姑娘,要是送去和亲了,那岂不是便宜了多罗王。”
名门良婿 第204章 认亲
幼菡清点着妆奁内的首饰,一会儿拿起一支四蝶戏珠钗对着镜子偷偷比试,一会儿又摆弄一对镶宝凤蝶鎏金银簪。虽然她当初抱怨过太后不近人情,竟然在大年夜把人喊进宫去,可是看着自家娘子一回来,身后还跟着四五盒首饰以及其他各种赏赐,恨不得让韶华回去住多几日。
国丧期间哪户人家都不敢扯布裁衣,打金镶银,挨着新春都是翻出往年的压箱货。百姓人家自然不在意,反正平常过年也是这么个妆扮,至多就是饭桌丰盛些许,可是对于过惯绫罗绸缎的大户人家,这个年过得可算是寒酸了。太后心里也体谅她们没能回家,各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博得众人皆大欢喜。
只不过,像韶华这般丰厚赏赐的可就不多了。不说幼菡,就是凌氏初看到宫人一个个手捧着锦盒走进来也都吓到了,带头的宦官拿着长长的礼单,拉尖嗓音把所有东西念完交给她,凌氏心里这才有些谱。差点以为韶华是被宫里哪位主子相中了,准备飞上枝头变凤凰,韶华却连看都不看礼单一眼,全部交由凌氏负责,自己就躲到房间,整整一天都不和人说话,差点把初荷幼菡吓得跑出去喊大夫。
藏着一肚子心事不知道怎么说,最后韶华只推脱在宫里太紧张,说什么话都如履薄冰,所以才会累得不想说话。面对初荷和幼菡关切的眼神,韶华无奈只得打起精神,和她们玩笑起来。在韶华的要求下,凌氏给家中每个女眷都送了一件首饰,有的推脱,有的惊喜,但每个收到礼物的人都笑得灿如春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