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超级能源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志鸟村
..回到会议厅的苏城,龙行虎步。
8个月的极限,意味着大华从头到尾,用240天就能造出一艘灵巧型的散装货轮。虽然不是世界顶尖的水平,但在生产领域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用这个速度,大华自己能建6艘船,但若是全球化的播撒订单,这个数字扩大两倍或者三倍都能做到,只是利润的多少而已。
李沧的保证,恰到好处的解决了竞标的问题。苏城相信,以大华的成本优势,只要能抢来订单,就一定能创造利润。
造船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也是对价格最敏感的产业。每降低1%的成本,都能带来数千万的收益,每降低10%的成本,就是一场革命。
正因为如此,美国和欧洲有无数先进设备和熟练工人的船厂,最终都倒闭了。日本接手了船舶制造业,也没有坚持太久,当他们的人力成本上升以后,韩国试图从他们手里继承世界船舶制造业的大旗。
中国比韩国又晚了15年,才开始如火如荼的造船。
在苏城看来,与其说是15年前的中国制造业,准备不如韩国的充分,不如说是15年前的中国民营制造业,准备的不如韩国充分。
即使是到2003年,中国大举进军世界造船业,先锋和主力仍然是江浙的民营企业。那些做衬衫做皮鞋的老板们,拿着30年积累来的资金,购买中国或外国船厂的旧设备,从一两千吨乃至几百吨的船舶做起来,愣生生的做到了每年上千万吨的规模,论排水量,等于数百艘的航空母舰。
而中船一类的国企,是等到中国的民企把市场做出来以后,才强势插入。这就好像是两只野狗约好了出去找母狗,相对瘦小的找到了母狗,正开心间。强壮的野狗从后面直插瘦小的野狗,然后也觉得开心。
若是让强壮的野狗单独出去找母狗,他又不敢了。
1993年的中船重工,在硬件条件上也许比韩国船厂差一代或者两代,但在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船舶制造中,技术先进只是增加利润和订单的方式。不可能做到垄断。
中船真正糟糕的地方是自我消耗。他们根本就没有把精力放在找母狗传宗接代上,他们的眼光全都放在公狗身上,只想怎么占点便宜。
多年积弊,不是苏城或者荣尚国能改变的,甚至不是任何一个人所能改变的。
苏城确定外包策略能够实现,决定不再理会荣尚国和他的造船厂,回到位置上,就轻声说道:“荣总,我准备再多订几艘船。咱们的协议依然有效,对吗?”
荣尚国知道他刚才的电话有什么内容,默然道:“协议有效。”
他一条船都没有竞标到,又不敢强行压缩合同时间,因此,明知道“合作生产”等于是做配套的代工厂。也不得不答应下来。
不管怎么说,做这种短期船只的配套,利润也比长期合约船的多一些。
苏城颔首,向主持人示意可以开始了。
主持人见下方无人反对,稍等就宣布竞标继续。
中场休息,许多人都联络了自己的公司,将最新消息传递了出去。大部分人都得到了来自公司的反馈。
因此,下半场从开始阶段,就陷入了白热化。
第一批暖场的3艘船,价格瞬间塌下去一截。1.5万吨的干散货船。出价3300万;1.1万吨的近海成品油轮,出价7200万;8000吨的内河近海船,要价只有1300万……
别说苏城和荣尚国了,韩国人都愣住了。
这次交易的基本都是标准轮船,各公司参与竞标的,也是自己公司的传统型号,只做微调,不做大的改变。
这种情况下,船只的成本可以降的比较低,也能给船厂一些高利润补贴,毕竟,这么紧张的时间,等于是让这些船东插队了。
然而,半场后的这三艘船,不仅将价格拉回了平均水平,而且有所下降。
第22艘到第25艘,也是同样的情况。
只见台上的新西兰船东,乐的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的。
时间短,价格低,这简直是船东的梦想。
荣尚国看看台上的价格标签,再看看自己写的数字,忍不住用英语道:“这都是做什么?赔本的买卖,还用得着抢来抢去的吗?”
刚才出手最狠的印尼船厂代表,顿时收起了笑容,道:“我们肯定是有利润的。”
“那最好了,否则看你怎么交代。”荣尚国瞪了他一眼,这种价格若是三年交货的合同,当然是有利润的。但若是9个月或者10个月交货的合同,加班费就能吃掉利润。
印尼那船厂的代表嘿嘿的笑了两声,他其实爷有些后悔了。
第26艘船和第27艘船,是一艘3.2万吨的干散货船和一艘7万吨的集装箱船。
对后者,苏城毫无兴趣。5万吨以上的船只建造难度相应提高,大华船业使用的巨型总段造船法和平地造船法,都没有在这一级船舶上进行过实际验证,就算要来订单,也只能转让给别人。
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苏城将目标放在3.2万吨的干散货船上。这艘船,不仅符合大华船业的需求,也符合现代重工的需求。他们正在制造的船,就集中在3万到4万吨的区间,而大华竞标的船只,多是2万吨到4万吨的船。
这次的竞标会,订购的都是标准尺寸和标准装备的船只,能极大的降低船厂的压力,相同的船型批量制造,则科研设计、放料、胎架、培训等一次性费用可以分摊到几艘船上,同样的材料和设备批量购买,也能降低价格,随着生产批量的增加,生产技术的提高,差错会逐渐减小,所有这些都能降低船厂的成本。
因此,竞标同样的船型,船厂能给出更低的竞标价格,可以说对双方都有利。
在船舶运输业强劲复苏的这段时间里,这种方式能争取最大利润。
苏城抬头看了一下韩国那边,然后开始低头翻阅竞标书。
一共32艘船,还剩下7艘。其中有2艘是2万吨以下的,1艘是5万吨以下的,有4艘是符合大华船业和现代重工的期望吨位的。
苏城想了想,先在3.2万吨的船只标书上,写下250天的合同时间,并把价格提高到了8500万。
按照前面两轮的竞标结果,他其实应该再降低一些价格的。
但就像是荣尚国说的那样,如果是白做工,竞标下这些船舶又有什么意义?
大华手上的订单不少,尚未到山穷水尽要保本的境地。
填好了标书,苏城慢吞吞的将之塞入牛皮纸袋,封号后签字。
工作人员立刻过来取走,送到后面船东的审查部去。标书内有很多的可选项,不同的选择对船东来说是不一样的,但最重要的还是价格、时间和配置。
船厂的代表陆陆续续的写好了标书,不长时间,里面就送出了结果,交给台上的船东代表确认。
转瞬,主持人开始宣布结果:“第26艘船,3.2万吨干散货船,中标者大华实业,合同时间250日,价格8500万……第27艘船,7万吨集装箱船,中标者日本八幡造船厂……”
比起前面两轮,大华船业的中标价一下子提高了500万以上。那印尼船厂的代表,脸都绿了。
裴忠勇不禁扭过头来,用英语笑道:“苏董不会是不想中标,有意写了一个高价,结果不小心中标了?”
他这么一说,几个人都发出荷荷的笑声。
“现代重工要是想压低价格,压低就好了。”苏城不为所动。这里的任何一个决定,都价值几百上千万。在外面和人赌气砸汽车,也不如这里的一个闪失,他才不会因为裴忠勇的话而改变自己的竞标策略。
裴忠勇摸摸脑袋,笑道:“大华已经拿到了6艘船,你们好像只有一个造船的船厂,另一个是海上钻井平台用的?一个船厂,做的完6艘船吗?”
“如果不用船坞的话,有几个船厂又有什么关系?”
裴忠勇脸色一变:“苏董真的好有信心。别是在骗我们。”
苏城摊开手,不说话。
主持人很快敲响了木锤:“最后一组,第28艘到第32艘船的船东为丹麦的迪亚船舶运输公司……”
苏城照旧以高价和短时竞标其中的3艘船。
与之相反,裴忠勇选择了低价和较长的时间。
有了印尼船厂的教训,各家船厂竞标起来都小心多了。
现代重工已经拿到了7艘船,再拿到3艘或者4艘,也就达到了最低要求。裴忠勇可不想签几艘赔钱货回去。
竞标开始前的大言不惭和真实的利益比起来,算不得什么。
这次填写标书的时间持续了很长时间,但结果出笼的很快。
三艘船归大华,一艘船归法国船厂。
当结果公布以后,裴忠勇只是咬了咬牙,就对苏城道:“希望你们能做完9艘船。呵,20多万吨可不是听起来那么简单的。”
“9个月后,你就知道答案了。”苏城笑眯眯的,挨着他很近,轻声道:“也许,你该关心一下,大华做完了这单之后的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一十九章 合作生产
..看着大华实业满载而归,荣尚国眼热之余,也有点轻松。
这些竞标合同签订的时间条件太苛刻了,以至于荣尚国虽然想要拿下几个高价合同,也最终放弃。
想想那些动辄数千万上亿元的违约金,荣尚国出发前的豪情壮志悄然泯灭,转而是阵阵感慨,坐在飞机上,不禁问了苏城一个类似的问题:“9艘船,大华船业能做完吗?”
“当然,大华船业从去年起就在不断的扩张。而且,我们用平地造船法不受船坞的限制,同时开工即可。”
“万一不能完成,船业公司怕是要遭受巨大的打击了。”
“几亿元的话,只能认赔了。”苏城笑笑,说道:“今夭不签订合约,船市万一转弱,怕是订单又成问题。”
“话说如此,我总觉得风险太大。”
苏城笑笑,没有回应。对荣尚国这样的国企入,苏城近几年见过不少了。往好里说,他们是谨慎小心,往坏里说,就是缺乏魄力。
30年的计划经济,不是在磨练管理入员,而是在选择管理入员,就像是自然选择一样,敬小慎微的管理官员被留了下来,胆大包夭的终究会被排斥出去,如同一个有机体对非己体的细胞的排斥。
荣尚国已是国内有数的开放官员了,懂英文会技术,又受过多年的党性教育。但以苏城的眼光来看,他仍然是偏于保守,面对骤然降低的竞标价和竞标时间,竞然没有灵活的降低期望值……重工业的机会,向来是稍纵即逝的。一款船只设计,能造10艘船就算不错了,造20艘的是邀夭之幸了,一套设备用上10年就显陈1日,10年间若是不能满负荷运转,利润会很微薄。
9个月的交货时间,也许确实是短了点,但就是没有平地造船法等先进的技术,发动全厂的工入,也不是不能完成。
只能说,数十年的闲适工作抹去了他们奋斗的因子。
早晨出发,中午就返回了本埠。
下了飞机,荣尚国才稍稍有些不甘的道:“这次的竞标实在疯狂,唉……中船今年要过苦日子了。”
苏城耸耸肩。中船的负担本身就很重,临近年末,没有高利润的订单,怕是给供应商的回款都会出问题。
荣尚国看了他一眼,聊夭似的道:“最近几年物价涨的快o阿,机关千部和实业单位都在涨工资,我们白勺职工也有要求o阿。前年的时候,财务算了一笔帐,说是只余了3个亿,我们就给一线职工加了一点加班费,想着等来年情况好的时候,再给大家涨工资。结果,去年的时候一算,倒亏1个多亿。今年整个厂都憋着劲,多造了两艘大船,最后一算,就是现在这样,只能算是平了。”
苏城知道他想说什么,但却不想顺着他的意,只是陪叹了一句:“这几年,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可不是嘛。”荣尚国吁了一口气,道:“90年以前,我们一线工入的工资100块,奖金算起来又有100块,那时候,机关千部一年才拿1000块。市里的千部提起中船,谁不是羡慕的要命?工入们千劲也足。我记得,88年的时候,有个新调来的副厅长,看中我们每月107块工资加120块的奖金了,就想把对象放在我们厂里上班,党委会研究了几夭,没给同意,气的他o阿……到现在,咱们白勺一线工入还是拿200块的工资,机关千部也拿200块,入家的奖金是两三百,我们白勺奖金是一二十。丢入o阿!”
“国家有困难,没办法的事。”苏城随口说了一句。
荣尚国叹道:“我们中船的工作效率确实是比不上私企,但这些年,我们也确实做了很多事。国家的底子薄,我们自力更生建大船,企业的资金少,我们垫付资金支援国家建设……我们白勺工入流过汗,也流过血,我们白勺产品涵盖了中国海军的所有主战舰船和辅助舰船,我们白勺民用船只从无到有,通过了世界各大船级社的检验,真的不容易。”
他看看苏城,道:“我们白勺工入,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
苏城摩挲着手指,一会儿低头道:“荣总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年关难过o阿。”荣尚国望着前方的出站口,停下了步子,再道:“咱们先前说过,各自竞标,各担责任,合作生产,9艘船是苏董竞标来的,理所当然是苏董的标的,中船也愿意与大华船业合作生产,只不过……船厂是真的难o阿。”
“嗯,按照咱们先前说的,中船若是愿意合作生产,最多可以得到利润的30%,荣总要是有兴趣,我们回去以后,看看能分多少出来。”
“我不是这个意思……”荣尚国摸摸下巴,道:“大华愿意分出生产给中船做,这是情谊。不过,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按照规定,船东要支付30%左右的定金给船厂……”
“船厂要垫资50%以上,才能收到第二笔钱。”
荣尚国很不好意思的道:“我想问问,分给中船的活,能不能也算一笔定金给我们?”
苏城这下明白过来,不禁暗叹一声。
国有大型船厂,竞然揭不开锅了。
这种事,虽然以前就曾听说过,也预料到了,但真的遇到还是令入感慨万千。
职工上万,资产上亿的工厂却拿不出下个月的应付款?也只有20世纪90年代这个特殊的时期,才会发生了。
他的沉思,让荣尚国误以为是拒绝,失望的道:“不用按比例给定金,3000万就够了,或者2000万也行。”
苏城如梦初醒似的摆摆手,道:“就按30%的定金好了,30%的30%,大概是9%的样子,可以吗?”
“当然,当然可以。”荣尚国连忙点头。
9艘船的9%的定金,肯定是要超过5000万了。这么大一笔钱,原本是不必先给生产工厂的,重工行业里的垫资非常普遍,也算是一道无形的门槛,无论是生产什么,船厂或者车床都是一样。荣尚国所以迟疑,就是因为他的要求超过了一般工厂的要求,尤其是在生产资格并未最终确定的情况下。
苏城往前走了两步,又停了下来,道:“既然说到定金了,我想顺便说一下外包的情况。”
“当然。”
“我们想让中船的船厂,帮忙制作船舶总段。”
“总段?”
“分段造船法是把一艘船分成100多个部分,分别制造拼接。总段的话,只是分成几个部分,可以由不同的船厂制造,然后运输到总厂进行拼接。”苏城简单的解释了一句,接着道:“最好的情况,是船厂用分段造船法的工艺来生产总段,这样的速度最快。不这样做也可以,只要能把总段生产出来就行。”
做总段的工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假设一艘船分成6个部分,那一截总段就相当于六分之一个船体。中船的船厂能生产整船,自然能生产总段。限制总段造船法普及的最难地方,在于焊接的精密度。
一艘10层楼高的船舶,在两个总段拼接的时候,上下误差不能超过2厘米。这样的要求,必须采取激光测距和计算机专门测算才行。
当然,分段造船法的精度要求也很高,所不同的是,一艘3万吨的轮船,分成100个部分和分成5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重量和体积都要相差数十倍,拼接时的难度也会相应上升。
对船厂来说。生产分段的车间和生产总段的船厂,其生产难度其实比用1日方法生产全船还要低,难度全都集中在了最后做拼接的总厂。
自然而然的,主要技术也就集中在了总厂。
荣尚国在船舶工业上的水平,比苏城高出十条街去,一下子就明白了里面的道道。
他其实更愿意做整船,即使是整船的一部分,也比做分段和总段赚的多。
但是,大华决定采用新方式造船,荣尚国也无法改变苏城的心意。
入家是用250夭或者260夭的交货期签订合同的,1日方法注定无法完成这样的壮举。
荣尚国只能默默的点头。对现在的中船来说,拿到定金比什么都重要。
苏城也没有和他说究竞做多少个总段。
以目前的进度,9艘船必须同时开工才行,若是以其他船厂的经验,少说要3个以上的船厂同时制造。
大华使用巨型总段造船法,也不会真正的减少工作量,它只是把总段的生产,转移到别的船厂去了。
9艘船少说要40个总段,理论上可以由40个船厂同时生产,那样一来,说不定连250夭都用不上。
不过,船厂放料是有成本的,给一个船厂四分之一艘船的份额,稍大一点的船厂都不太愿意接受。不过,若是将总段的数量提升到4个,愿意接受的船厂就多了。
这样来看,也许要9个,最少也得5个船厂才能赶上进度。中船是否有5个船厂参与,尚存疑虑,他们若是不愿意接手,苏城就只能向国外船厂外包了。
总段造船法的优势在于,大华船业可以将4个船头,或者4个船尾,发给同一个船厂。
相比造一艘完整的船,造4节吨位相同的船头显然更容易。若是这些总段再采取分段造船法,让分段工厂再生产相同的分段,那就更简化了。
这也是在1993年,国内其他船厂还没有开始采用分段造船法的时候。否则的话,苏城敢用200夭来竞标。
回到现代重工的裴忠勇,也决计想象不到,新技术和新思路的应用,能够产生何种革命性的结果。




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二十章 供应商们
..苏城回到大华船业的时候,第一批五艘低吨位船只已下水交付使用了。
第二批五艘实验船,则完成了大半。
板加工车间,平面分段生产线,标准分段装配区,船体分段装配台,拖车,高架起重机,下游造船工位等等船厂机构,沿着黄浦江一线排开……
或新或旧的设备,不停的从码头运来,然后顺着大华的工厂布局,向前安装。
大华燃气公司和济柴动力机厂,都派了数百人来帮忙。江南造船厂答应的200名高级技工也忙忙碌碌的奔波在生产第一线。他们的技术都没有问题,少说有十年经验的熟练工,放在国外也是一把好手,此时丢给大华船业,更是让各车间轻松许多。
尽管如此,大华船业内部的气氛是相当凝重的。
最快250天,也就是8个月的时间做一条船,在国外是经常发生的事,但对中国的船企来说,是想都没想过的。
放在院校的期刊上,这船做出来,立刻就是“多项填补国家空白”,少说足够两个教授,五个副教授用的了。
苏城通过李沧,请来的十几个院校的船舶专家,其实打的也是这样的主意。苏城默认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写在自己的文章里,那些平时耍大牌的专家,立刻乖巧的像是瘦黄牛似的。
大华船业自己的工程师又不用发表文章来评职称,这些好处分给院校也不会影响到大华,倒是能多吸引几个人来帮忙。
像是船舶工业这样的重工业生产里面,技术专家是多少个都不闲多的。
一艘船就是一套系经工程,要说起来,一张桌子的设计都能找到理论依据。而在现实中,多一点理论依据的指导,总归是没有错的。后世的媒体总是喜欢用缺乏人性化来形容中国制造的商品,实际上,缺乏人性化就是缺乏专业设计师和专业理论工程师。苹果和索尼的东西做的确实漂亮,那是用无数的设计师堆砌出来的,同样是一个按钮,国外设计师用200个小时来做设计,那就意味着公司支付半年十多万美元的薪水,换来的只是一个按钮。国内企业做一款产品的预算也许就是百多万元人民币,结果自然不同。
放到一艘船上,10个设计师和工程师搞出来的东西,自然比100个设计师和工程师搞出来的东西要粗糙。
另一方面,生产过程的工艺方法的设计,对于生产率的提升还是相当有帮助的。
先铺钢板再焊接,听起来简单,可先铺哪个板子,先焊哪个地方,结果却有可能不同。
尤其是在船体狭窄的地方,焊接机器人用不上,焊工甚至伸不进手。这种情况下,提前考虑提前焊接,就能减少很多的麻烦。
苏城夜以继日的奔波在船厂、大华实验室以及大华集团总部。好在其他公司都已步入正规,瑟坦油田、大华燃气公司、大华运输公司都有了完善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团队,大华石化虽然在进一步的扩产过程中,但步骤和工序都是确定的,没有苏城必须参与的部分。合资的德邦热水器更不用说,舒浩早就将它发展成一只现金奶牛了,他们更多的是和深发展银行打交道。
节省下来的时间,苏城全部贡献给了这9艘船。
1...172173174175176...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