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志鸟村
当然,石油行业的庞大资金运作,也是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的敌人之一。若是其他行业,不惜一切代价的浪费掉几百万美元,只为了一项政治任务,尚是国企所能承受的。放在石油行业,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美元,根本算不得不惜代价。
90年代末,即将迎来的能源业兼并潮中,百亿美元的单位将不再稀奇。
而百亿美元,却是现在的国企想都不敢想的。
也就是真的到了能浪费百亿美元的时代,中国的国家石油企业,才有了不惜一切代价完成政治任务的资本。
至于现在,各个公司只恨竞标前的准备不足,唯有怅然面对苏城的离开,以及7号油田的易手。
苏城没能见到阿利耶夫,但却联络到了他的幕僚,一个大胡子的格鲁吉亚人,斯大林的老乡。
格鲁吉亚人转达了阿利耶夫对大华实业中标的祝贺,但对大华实业公司团的要求,却委婉的表达了拒绝。
苏城倒是不以为意,阿齐久一个油田的产量,就要比剩下的10个油田多了,何况,这10个油田还有可能出现勘探失败的坑爹事。
即便如此,11个油田要给上百个公司分,肯定是分不均的。bp有英国工党的全力支持,又是组建多个公司团,才有了多吃多占的基础,像是大华实业这样规模的公司,落在资本主义国家,多获得几个油田,说不定就要被大型财团给强行收购了。
到90年代末,连埃尔夫集团这种庞大规模的公司都不免被兼并,如大华实业规模的公司,在巨象面前的抵抗力是极弱的。
格鲁吉亚人打量着苏城的神情,心里暗自做着判断,直到苏城要告辞离开的时候,他才摸摸胡须,笑道:“对了,总统阁下让我转告你,他还给你准备了一份礼物。”
“礼物?”
“3.2亿美元的签约金,是很大的负担吧。阿利耶夫阁下思考以后决定,会给头三个产油的油田以补贴。”格鲁吉亚人笑笑,继续道:“第一年的产量,每桶补贴50美分,可以从分成中扣除。”
阿利耶夫希望各公司尽快开发油田,因为整个阿塞拜疆,唯一能得到大笔资金的地方就是石油了。而他又急着用钱。
不是每个公司得到油田,就会立刻开发的。因为钻井的花费是极高的,到90年代中期,通常以千万来计算,各石油公司一方面要增加地质考察,一方面也要考虑财务和本公司的股价。所以,就像是房地产公司不一定会得到土地就开发建设,石油公司也不一定会得到油田就勘探开发。
不过,每桶50美分的补贴也不算少了。以最少利润规模的油田,年产1000万桶来计算,阿利耶夫等于要出让最少3个500万美元。
如果产量够高,达到两三千万桶的话,这笔钱自然要翻翻。
考虑到只是奖励。这种价格已是不少,称得上是诚意十足。
苏城微微点头,道:“如果大华实业能拿到补贴,确实算得上是一份不错的礼物了。”
“以大华实业的准备,拿到这份礼物不难的。不过……签约金还请按时支付。”格鲁吉亚人面露微笑,语气中是认真多于调侃。
的确,石油分成的收益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才能落到阿利耶夫手里,这段空窗期,就全靠签约金顶着了。
阿塞拜疆虽小,亦是堂堂一个国家。有前苏联剩下的军队和装备,同样也有臃肿的公务员和党派队伍,再加上战争的威胁和百废待兴的建设需求,光是基本需求就不老少。指望着11个油块的签约金过活。其实也很艰难。之所以同意苏城高签约金低分成的标书,现实压力是原因之一。
80年代的中国算是典型的外资匮乏的国家了。每年基本都有超过5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阿塞拜疆除了棉花能获取上亿美元以外,石油收入仅数亿美元,一分钱掰成四份都不够。
所以,尽管疑虑不少,阿利耶夫还是依靠苏城的意愿将6号油块交给了大华实业,乃是典型的人穷志短——他都不知道自己能做几年总统,又怎能拒绝3亿美元。
换成日后财大气粗的里海产油国,别说是3亿美元了,30亿美元都不眨眨眼。那时候的产油国,甚至都不用分成协议招揽石油公司,自己就有石油开发的能力,便是连分成协议都不愿意签了。
苏城自不会赖着签约金的账,遂笑道:“签约金会按时支付的。”
“还请现在就开始筹集,3.2亿美元是很大一笔钱,不要到时候影响了签约。”格鲁吉亚人似笑非笑。
“签约会在今天进行吧。签约金按说是月内支付即可……”
“早点支付的话,大家都会安心。”格鲁吉亚人看苏城脸色不好,缓和的一笑,道:“先将准备的资金放入账户,会比较好吧。”
“我知道了。”
“要记得啊。”格鲁吉亚人毫不在意他的冷淡,一心要完成工作。
苏城很是无奈的告辞离开,对斯大林的老乡又有了新一层的认识。
回到租来的办公大楼,那里已是一片欢腾的海洋。
普通的大华员工可不像是张超他们考虑诸多,在他们看来,获得油田就是胜利,多日来的辛勤也就有了回报。
事实亦是如此,上千人的努力全都体现在了这一刻,如何庆祝都不过分。
苏城没有打扰这自发的庆祝,而是从另一端悄然进入办公室,一边整理信息,一边将几个部门的主管找了来。
既然有桶油补贴,自然是越早找到石油越好。
刚刚忙起来没多久,四处找人的杨明就赶了回来,低声在苏城耳边道:“你的同学来了。”
“谁?”
“自称是刘建国,供职单位是国务院,想来了解情况。”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五百七十九章 初探井
..“国务院的刘建国?”苏城一时有点短路,一会儿才想起来,这可不就是北大毕业时,遇到的超热情“老农”?
89年以前的北大,堪称offer黑洞,但凡是中国有的工作,就没有北大生不能得到的。就是苏城,当年都有进入国务院办公厅的机会,而这位刘建国亦是同期的佼佼者,并且如愿进入了国务院任职。一晃六七年过去了,刘建国仍然留在国务院内,想来也有了不错的资历和职位。
尽管知道刘建国此来是有目的的,但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委实不错,加上同学的身份,苏城心情不错的道:“请他过来吧,泡点茶。”
杨明知机的去了。
没多久,外面就传来“哈哈”的笑声,刘建国推门而入,热情十足的道:“大华实业搞的真好,没想到我们中文系的才子,还有这般手段……”
“还像个说书的,坐下吧。”苏城见到刘建国,自然而然的有了亲近感。虽然毕业季方才到了北大,但在那里的日子,正是他人生重大转折的日子。
刘建国的出现,不仅令他回忆起大学生活,更多的让他回忆起当年的状况和想法。
毕业季的苏城,是有资格和机会进入国务院的。假如他那样做了,7年以后,自然又是另一番光景。、
或许,与刘建国做同事,能令生活安定舒适,利用后世所知的信息,说不定也能做一番事业。但是,在国务院的自己,是否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苏城对此很怀疑。
刘建国同样打量着苏城,笑道:“上次在京城见面的时候。还以为你的大华实业要专注国内的炼油业务,转眼间,就在阿塞拜疆得到油田了……听说你下的本钱不小,能开采出原油吗?”
“出油的几率是很高,问题是能不能有大油田。”苏城非常配合的让话题转向。
刘建国立刻跟着问道:“你有多大的把握,得到大油田?”
“50%吧。预计产量6000万桶以上。”苏城瞎编了两个数字,正是刘建国想听到的。而就阿齐久油田的实际产量,6000万桶只是个零头。
不过,这个数字听见刘建国耳中。已经相当满意了,他连忙又问:“时间呢?多久能达到6000万桶的产量?稳产吗?”
苏城嘿嘿一笑,道:“一两年就可以达到,保证比中哈石油管道建的快。”
刘建国稍微有点红脸,说:“你猜到了?”
“怎么会猜不到。”苏城笑着。却是让气氛恢复了过来。
刘建国不好意思的摸摸脑袋,道:“我其实就是受命来了解一些情况。实不相瞒,中央需要知道中亚的石油资源,能否支撑中哈石油管道每年2000万吨的运量。”
2000万吨是将近1.5亿桶的原油,就宏观角度而言不算多,但就具体的工作来说,可是多得出奇。
目前的超级油轮一般也就装载20万吨到30万吨的原油。普通点的大型油轮才装载10万吨原油,而要运输2000万吨的原油,需要大型规模以上的油轮,奔波100到200次以上。
不管是对油田、码头、运输部门还是销售部门。这个相当于胜利油田产量的石油管道,都不是易于操纵的,而在成本方面,虽然大部分技术和资金都由大华实业负担。但土地、人员,以及相当部分的辅助设备的成本也是不菲。数千里长的管道。以中石油为代表的国企方,最少得准备几百亿元,随着时间的延长,花费上千亿元也不奇怪。
因为林永贵的缘故,中哈石油管道已经开始了工程准备,但这不代表中央会对此不闻不问。
大华实业在阿塞拜疆的竞标,自开始阶段,就打着中哈石油管道的配套的名目,那么,大华实业最终在阿塞拜疆能获得多少原油,也就是关系到中哈石油管道的重要事务了。
确定刘建国想要了解的依旧是石油来源问题,苏城很轻松的道:“我们计划在阿塞拜疆能自产原油1000万吨,加上哈萨克斯坦方面答应提供的原油,保证中哈石油管道的运输量绝对没有问题。当然,大华实业获得的油田尚未开发,到时候,如果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我们会用长期合同来保证原谅充足的。”
石油市场上,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合同,向来是长期合同。令人心跳加速的期货市场,或者经常出现意外价格的现货市场,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十亿级的交易,可事实上,它们的交易量只占石油总交易额的10%以下。
石油长期合同,是维护能源市场的中流砥柱。虽然它经常性的被击碎,但稳定性依旧值得称赞。
刘建国做过功课,也知道什么是石油长期合同,于是点头道:“大华保证能够签订一份合理的长期合同的协议吗?”
“就阿塞拜疆几年内的状况来看,这里恐怕要变成买方市场的。”苏城指指外面。他们所在的大楼下方,就是巴库常见的破路,正是当地交通的缩影。
“那太好了。”刘建国双手合十,乐道:“任务完成,我就这样上报了,接下来,可就看你们的了。”
“没问题。接下来你有什么计划,渡假?”苏城眨眨眼笑道:“巴库的石油工人度假区修的相当不错。”
“度假当然好,可惜经费有限,去不了。”刘建国摇摇头,道:“上班这么久,我总共也就出国三次,两次都是跟着行程安排的,就这次是自己当老大,总不能拿一堆账单回去。”
“把账单拿过来,我让公关部的人给你报销。”
“那可不行。”刘建国一口回绝,道:“出来一趟不容易,不能破了规矩。”
“真不用?”苏城这下有点惊讶,90年代的公务报销和80年代的走后门一样普遍,刘建国的表现却是超过了平均水准。
刘建国笑着道:“真的不用,也呆不了太长时间。不过……你们什么时候开始钻探开采?”
“石油开采?那还得一阵子,先要做的是地震测量,然后打初探井,做岩层评估作业……”苏城大致的解释了一遍。
刘建国听的直皱眉,叹道:“你这些年还真没少学东西,要不是咱们一个年级,我还以为碰到的是个石油专业的学生。”
苏城腹诽:我就是石油专业的。
“那地震测量,什么时候开始,怎么做?”刘建国想要收集更多的资料。
对技术方面的问题,苏城没什么隐藏的,想了想道:“我们申请了为期两个月的测量作业,后天就有一艘船要过去。地震测量还挺有意思的,要不一起去看?”
“那太好了,地震测量是怎么测量的?”
“用侧翼机枪。”
“什么?”
“机枪,打出气泡,然后用地面上的地震仪分析地质状况。如果是近岸的地区,还可以用重型卡车夯地。”
刘建国讶然:“怪不得要申请。”
“所以说。当然,最好的地质评估作业,先还是要用钻井。我们近期就会打下初探井,如果得到好井的话,勘探任务就算是圆满完成了。”
“这么说,你短时间内不能回去了?”
“恐怕是,有事吗?”苏城略显奇怪。
刘建国连连摆手,道:“也不算什么大事,就是国内想要参加一个国际展会,由高级领导人带队,现在正在寻找项目。大华实业的高新技术那么多,我觉得很有潜力。是不错的机会。”
苏城若有所思,却道:“还是先专注测量。初探井在国内被叫做野猫井,就是盲目钻探的意思。咱们看看中国的野猫怎么样。”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五百八十章 测量船
..当晚,11个油块的竞标全部完成,bp照旧是大赢家,得到了6个油块的股权,埃克森、道达尔、壳牌、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再加上大华实业,得到了剩下五个油田。
和大华组成公司团的法国菲纳公司,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以及相对大牌的西班牙雷普索纳公司一无所获,只能靠着依照先前的协议,与大华实业签署合作和技术合同来做下游公司,其性质有点类似于后世的石油服务协议,但利润更低,属于一种无奈的权宜之计,以弥补他们各自在竞标中的付出。
苏城也不在乎他们能做多久。油田开发的前奏部分是最艰难的,就像是一本书的开头最难写一样,无论多多少的帮助都不为过。
几年以后,菲纳、雷普索尔等公司若是希望结束协议,苏城也不在乎,到时候,大华实业光是从阿塞拜疆攫取的利润,就足够它扩张成一只庞然大物了。
各公司的代表频繁向大华实业道贺,但贺电最真诚的应当属于媒体界。
这次竞标,除了苏城的大华实业采取了独立竞标的方式,剩下的10个油田,都被公司团得到,而且只有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和埃克森获得的油田股份比例超过50%。
对媒体来说,这就是再好不过的新闻题材了。
其他五家获胜的公司团意味着数十家公司,他们将分担石油开采的成本和风险。历史上,阿塞拜疆的11块油田里面,至少有2块油田是干油田,也就是几乎不能产油的油田。剩下9块油田,年产量超过1000万桶的大约有五六个,但超过2000万桶的就只有两三块了。
在目前的行情下。产油1000万桶的油田只有微利,产油2000万桶的油田才称得上利润丰厚。换言之,现在兴高采烈在庆祝的石油公司,未来三年,有一半要哭着回去。
只有剩下的一半才能品尝胜利的甘美——在品尝了原油的苦味以后。
在苏城的印象里,埃克森最终似乎是一无所获的离开了阿塞拜疆,三年特许权愣是没有找到油田也怪不得别人……当然,家大业大的埃克森并不会因此而受到震荡,墙内损失墙外补。其他公司也少不了遇到这种情况。
第二天是正式的签约仪式,苏城用10支钢笔签名,以将之用于纪念。
阿利耶夫也每签一次字,就换三支钢笔,到了大华实业。更是将一支笔直接赠送给苏城,意有所指的道:“希望你们开采顺利。”
前前后后拿了大华实业接近5亿美元,阿利耶夫还真不希望苏城空手而归。
苏城笑着道谢。他此时也稍稍有点担心了,毕竟,记忆中的阿齐久油田是否会如期出现,还不能说是100%的事,只有原油喷涌而出的时候。才算是100%。
接下来的半日属于媒体。不过,各国媒体对于石油企业的报导向来偏颇,他们不喜欢也不在乎价值千亿或者百亿的石油开发或者石油冶炼项目,而通常喜欢报导价值1亿美元乃至更少的商业项目。
阿塞拜疆的石油竞标对经济媒体而言颇有价值。但对其他媒体来说,就稍显无聊了。反正,这个世界上,总是要有油田被开发。总是有石油公司会竞标得到油田。
所以,尽管涉及到了也许是世界上仅次于中东的重要石油圈。媒体依旧是浮于表面,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完成了大部分的报导。
这也不能全怪他们,石油公司站在食物链顶端至少60年了,那些总是想要揭黑幕的记者,大约也得到了足够多的教训。
刘建国一直等到媒体采访结束的晚间,才有时间与苏城见面,但也就是说几句话的功夫。
刚刚结束了竞标的大华实业确实有太多的事务了。
尽管如此,到了第三天的早晨,苏城还是如约请来刘建国,一起前往油田勘察,同行的还有刘建国的同事王羽,其与刘建国的年龄相当,都是从学校毕业六七年的样子,带着一股中央来的傲气,衣着整洁却不愿与普通人多接触。
苏城令杨明招呼他,自己带着刘建国上船,两人随意的聊一些上学前和上学后的事,一路上颇为轻松。
不过,这终究不是什么轻松的活计,在颠簸的小船上枯坐两三个小时尚好,到了巴库外海100公里的油块地点,就会遇到所有海上平台都会遇到的问题。测量船上装满了设备,拥挤之极,船上到处都是陡直的钢制扶梯,危险而复杂,食物也是怎么简单怎么来,再加上日头的曝晒和湿咸的海风,测量船的生活堪称艰苦,和巴库的声色犬马截然不同。
苏城给刘建国介绍测量船的情况,王羽则随意参观,身上很快粘上了咸味和原油的臭味,他开始还捂着鼻子,不久后,还是被同化了。
远处不时传来快艇机枪打水泡的声音,伴随海洋的噪音,仿佛有种难言的寂寞在传播。
“他们好像都不爱说话。”王羽转了两圈,回到餐厅,颇为不安的道:“我问他们话,几乎没人愿意回答的。对了,有紫药水吗?”
“紫药水,怎么了?”刘建国这才转过头去。
“刚才有狼,我正好走的快,就装在一块铁上了。”王羽撸起裤腿,尴尬的笑了笑。
昏暗的餐厅灯光下,能看到一个大大的肿块,却是撞的不轻。
杨明去拿了紫药水和棉花来,帮他处理了一番。
王羽看着纱布包好了,吸着凉气,旧话重提道:“船上的人,是不是都不爱说话?一个个都忙的要命,问起来也没人吭声。”
苏城轻轻的咳嗽了一声,笑道:“也许是因为,他们都是中亚人吧。”
王羽愕然,船上的光线要么太刺眼,要么太昏暗,他记得都是黄种人,却没有仔细去分辨哪国人。
刘建国忍不住笑了出来,解围道:“你们还请了中亚人啊。”
“主要就是巴库本地的工人。”苏城简单说道。
刘建国追问:“大华也有相应的技工吧?”
苏城点点头:“有是有,不过,现在都有工作。”
刘建国恍然:“瑟坦油田?”
“是,那里的开发也少不了人。”培养石油工人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虽然中国国企很少在乎人才的作用,但在这样的行业里,缺少人才是耍不开的,而且,石油工人的培养也很耗时间,大华实业早就将国内的熟练工人一扫而光了,如今全靠设在浦东的培训基地增加人力,派到阿塞拜疆的人员并不多。
王羽尴尬的道:“那等明天,我把翻译喊来,一起了解情况。”
“哦,我们今天不回去。”杨明笑着将药箱收了起来。
王羽再次愣住了,重复道:“不回巴库吗?”
“不回陆地了,来回一趟要五六个小时,我们要在船上呆两天。”
“那有急事呢?”
“卫星电话。”苏城说着还眨眨眼,说道:“现在的巴库可不清静,躲在船上,能省不少事。”
这个答案绝对超乎王羽的想象,当他的眼前出现了狭窄的船员舱,以及比门板还要窄的铺位的时候,超乎想象的事就接踵而来了。
要到2000年以后,海上石油船舶的住宿条件才有所改观,在此之前,只有船长室是比较舒服的。
王羽何曾受过这样的罪,两天功夫就熬不住了,劝刘建国道:“照片也拍了,数据也记了,听说出油还要一段时间,咱们先向上报告吧。”
刘建国不同意,道:“费老是要我们分析中亚,特别是阿塞拜疆的产油状况,以判断中哈石油管道能否满负荷运转。不到现场来看,光是听大华实业的说法,怎么能行?”
“大华实业的苏董不是说了,如果产油量不足,就用长期合同代替?”
“代替归代替,终归是和自己的油田不一样。大华得到的油田怎么样,长期合同好不好签订,条件如何,咱们总得了解了以后,才能拿出章程来吧,否则,到了费老跟前一问三不知,怎么好意思。”刘建国这不光是场面话,他是真的想起到监督的作用,这也是他对个人仕途的一次突破。
王羽架不住他的道理,悻悻的又去工作了。
未等两人回到陆地上,石油总公司的代表徐杰自己雇船,也来到了测量船。
徐杰和刘建国的目的相似,但代表的单位不同。对他,苏城就没有那许多客气了,只给了两张通信证,连狭窄的船舱都没有,就让剩下的陪同人员自生自灭去了。
测量船空间有限,这也是应有之义。徐杰和后面来的公司代表,干脆就租了渔船,住在上面。
因此,大华实业在巴库的第一口初探井,是在一票渔船的注视下,打进去的。
这一次,苏城也无法从茫茫大海中,找到几率更高的探井地点,他甚至连阿齐久油田的深度都不清楚,唯有将这些工作,全部交给尽职尽责的地质工程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