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超级能源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志鸟村
李善用细长的眼睛,审视着苏刑,一会儿才推开纱窗门,道:“进来吧。家里人多。”
他的语气平常,主要是不想邻居们听见他们走廊里说话的声音,才把苏刑放进来的。李善住的是报社自建的简易楼,四层高。一面是栏杆走廊,一面就是房子和采光的小窗户,不光房间里的墙薄,门前的窗户本身就是透音的。
客厅内果然有好几个人。苏刑小心的将烟酒放在门边,紧挨着暗红色的电视柜,然后慢慢的直起身来。
这是个两室一厅或三室一厅的房子,客厅不小,铺着塑料的地板革。显出家庭的殷实。正对门的墙边。放着一组黑色人造革长沙发,背后是一面照片墙,密密麻麻的贴着二三十张黑白照和几张彩色照片。面前是用玻璃板压着白色绣边桌布的茶几。两边各有一个同款黑色单人沙发。
长沙发上坐着个40余岁的女人,大约是李善的妻子,聚精会神的看着电视里的《上海的早晨》。声音开的很小。斜对着房门的一张单人床上盘腿坐着两个孩子,约莫初一初二的样子,也聚精会神的看着电视,对苏刑的到来不闻不问。
李善同样没把苏刑当作一回事,说了声“坐”,就自己先坐回了藤椅上,然后点了一支烟,又递了一支烟给苏刑。
苏刑坐到了茶几旁边的椅子上,背后就是脚踏的缝纫机。他说“我不会”。李善就自然而然的放下了,没有再让的意思,问:“你是哪年毕业的?”
“87届。”苏刑大声道。
“声音小一点,老大在里屋补习呢。”李善在老婆严厉的目光下,嗑了一下烟头,微微一笑说:“才毕业两年啊。”
“是。毕业两年多了。”尽管有母亲王丽珍的讲解说明,苏刑还是有种强烈的耻辱心。曾几何时自己要小声说话了?不管是上学还是工作的时候,他都没有如此被动过,送礼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只有想到苏城也有这么一遭的时候,他的感觉才好一些。
其实。苏城见面就报身份的,而且提前打听消息。知道不好说话的,还会拉个熟人校友做介绍人。他是中文系的学生,单论个人的社会资源,比苏刑丰富的多,仅次于苏东元罢了,所受到的待遇和他是完全不同的。
毕竟,苏刑的身份只是苏东元的儿子。要是放在20年后,许秘书说不定还会主动帮忙,可在80年代的环境下,他就只能孤军奋战了。
李善却把苏刑当作是本单位或者下属单位的年轻人,有一句没一句的给着话。李善的老婆还不时的斜眼看过来,有催促他走的意思,或许是看在鼓囊囊的四瓶酒和冒出头的两条烟的份上,她才没有出声。
这其实又是苏刑的一个小失误,他怕人看到送礼的样子,所以把礼物包的严严实实,中华烟和茅台酒尊贵的身躯根本不能显露出来。要不是李夫人有经验,甚至看不出里面装的是酒水还是水果。
苏刑真想一赌气走了,晃了一下身子,干脆说正事,道:“李总编,我听说大华实业有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我今天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那个记者招待会,我们要派资深记者去的,已经定好人了。”李善拍着脑袋想:“你是今年调过来的?我这个人的记性啊,你是在哪家子刊?”
《中国青年报》下面的子刊有好几个,其中不乏重量级的全国性报刊,包括曾经发表基础五小报道的《青年参考》报。李善是本刊的副总编,因为不记得苏刑了,故而以为他是下面哪个子刊新调入的年轻人。
苏刑听他说资深记者,以为《中国青年报》要着重报导大华实业的记者招待会,不高兴的道:“我不是你们的记者,我是中宣部的。”
“中宣部?”李善稍挺了一下腰。
苏刑观察到了他的细微动作,心情好了一些,才解释说:“我不是代表中宣部,我是以个人的身份来,想请中国青年报,不要参加这个大华实业的记者招待会。”
“你个人的身份?”李善心想:你算是个什么身份。他的腰又塌了下去,靠在沙发上,问:“为什么不要参加这个记者招待会。”
苏刑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但他又没有说“我爸是苏东元”的勇气,只能委婉的说道:“这个记者招待会,是一个陷阱,不信,你可以问苏书记。”
“哪个苏书记?”
“苏东元书记。”
李善想了一下,才想明白苏东元是谁。他心里吃惊了一下。表面上丁点不露的说:“这是苏书记的意思?”
“算是吧。”
李善陷入了思考当中,他是60年代末的大学生,历经运动而不亡,又做了中央机关报的副总编,考虑事情已经不单纯的是领导意见了。这么大的媒体报刊,全国屈指可数,正部级的领导却比小报的数量还要多,要是有一位高级领导打招呼。李善就遵从上谕。他也做不到这个位置来。
报纸一旦付梓,里面的内容就不可更改了。因此,把握政治是他这个级别的媒体最需要考虑的事。其次才是主管领导。就李善的经验而言,若是弄错了顺序,就算一时得到好处。长远来看是要吃大亏的。至于苏东元这种不同系统的领导,确实需要尊重,却不能亦步亦趋的听话,尤其是连张纸条都没有的情况下。
李善于是笑了一下,推了老婆一把,叫她“泡茶”,然后才道:“苏书记的意思是,这个记者招待会是个陷阱?”
“记者招待会的内容不实,希望你们不予报导。”苏刑总算找回了一些自信。一字一顿的说道。
李善“哦”了一声,继续问道:“我印象里,大华实业的报道有四部分,一个是通报他们在阿联酋开发的瑟坦油田的情况,一个是大华实业的海上钻井平台的开发和生产情况,第三是中国第一届国际石油展销会的情况,第四是大华实业未来的投资情况。苏书记的意思是哪里不实。不予报导呢。”
“你怎么这么多问题。都不报导不就完了吗?”苏刑得到了茶水,拿捏了起来,不满溢于言表,说:“你是不是收了苏城的礼,所以替他说话。”
“冤枉啊。”李善不知怎的。想起了运动年代的小将。他看了一眼苏刑送的礼物,苦笑道:“我刚才说的四点里面。第二和第四项不论,第一项和第三项,也就是中国在阿联酋开发的瑟坦油田,以及中国第一届国际石油展销会的情况,是团中央指定的报导重点,如果不报导,也是要有理由的。”
苏刑自己就在中宣部工作,知道这样的规矩,不由一怔。如果新闻处或者新闻科安排的重点报导项目,报导力度不够都是要追责的,否则如何体现领导力和宣传指导的作用?
不过,这也难不住他,苏刑脑筋一转说道:“你们就这一次不报导,下次报导不就行了。这一次,你们就可以说版面排不开什么的。”
李善却问:“这两项是没问题的?”
“没问题。”
“既然没问题,还是让我们报导吧。否则让上面知道我们连记者招待会都没去,肯定说我们工作做的不到位。再者,大华实业记者招待会是已经安排好的,版面都留下了,我突然说不报导了,主编和副主编也会问我的,到时候被查,我也不好解释。”李善一派老姜本色,说着让苏刑发愣的话:“其实,具体哪部份不能报导,请苏书记写个条子,我们肯定不胡乱报导。”
苏刑这下知道老爹的意思了。这些“重点报纸”确实听招呼,但又和其他报纸听招呼的方式不同。那些普通报纸,哪敢要了条子再听话的。
他无奈拿出苏东元写好的条子,递给了李善。苏东元早就知道这些大报难缠,才给他准备了条子。
李善不客气的展开来看,刚劲有力的钢笔字,竖着写了一排字:请酌情安排十月二十三日的报导。苏东元。
这个话说的莫能两可,又说的非常清楚。十月二十三日就是大华实业召开记者招待会的时间,但是,只有经过苏刑的解说,才能明白他是赞成的还是反对的,赞成多少又反对多少。
李善小心的收起条子,笑了,道:“好。这样的话,我们就只参加23号的记者会,报导那两项。”
“其实,最好就是不要去了。”
“苏书记都说了要酌情安排二十三号的报导,不去也不好。”李善又露出了狡猾。
“那多谢李总编了。”苏刑一阵无力,又叮嘱:“最多只报导这项。”
“好。这次记者会,最多只报导这两项。”
苏刑离开李家,浑身乏力,手上还提着四瓶茅台和两条烟。不管怎么说,李善都不肯收礼,他在里面又红了脸,也不愿落了面子,干脆提了出来。
想到还要拜访近十户这样的人家,苏刑更觉脚跟发软,心里不禁想:苏城是怎么做到的?对了,他在记者招待会里面,加了人家报纸要重点报导的东西,送礼只是附带的。
再想到老爹苏东元的评论和比较,苏刑更是觉得不公平,暗想:我这是要阻止报导,比苏城难多了。
他站了一会,觉得身体冷了,才要往前走,后面又传来“咔嗒”的开门声,然后是李善和妻子的道谢声。
苏刑仔细听了一下,知道他们是在送补课的老师,也不以为意,正准备开路,忽有“苏董”两个字飘入耳中。
过了一会,补课的老师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了过来。
苏刑藏在黑暗处,等补课老师走过了,才慢慢的跟上。
两人相隔十多米,一前一后的出了家属院。
之后,就见补课老师站在路边,不急不躁的等着。
苏刑看了一下表,晚上9点了,难道还有公交车不成?
正想着,一辆蓝色的“面的”停在了补课老师的前面。后面的厢门打开,里面传来声音:“小林今天结束的早啊,顺利不?”
“老样子,今天来了个人,我就早结束了,回去给你说。”补课老师说着钻进了车厢。
“行。”车厢内却又有一个人钻了出来,笑道:“等会小刘,你们两个大学生是咱公关部的宝贝啊,要不是你们两个,这几个高中生,咱还真找不出人来辅导,辛苦你了。”
“没啥辛苦的,公司都给发加班费,也是工作。”
“对,也是工作。”这位明显是个领导,趁机对着车厢里的几个人搞思想教育:“苏董上次到咱们公关部来,说的话我现在还记得。不管是政府关系还是媒体关系,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你们才来公司,可能不理解,我告诉你们,别小看了做家教,这是咱们公关部的创举。中国人最在乎的就是子女,多大的领导都不例外。你们每天陪领导喝两个小时的酒,说两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个星期给领导子女补习两次功课有用。”
连补习老师都是苏城的人!
这私生子,真是属耗子的,无孔不入。
苏刑气的抡起烟酒,大步奔着自己借来的车去了。坐在了驾驶座上,他才不经意的想起黑暗中,大华人说的那句话:媒体关系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想着这句话,再看副驾驶座上的烟酒,苏刑的感觉糟透了。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三角债
十月二十三日。
大华实业记者招待会在香山饭店如期召开。
香山饭店座落在北京西郊的香山公园内,由“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设计完成,1982年投入使用后,乃是一等一的会议中心。说是80年代中国最好的会议中心也不为过。
苏刑早早的到了会场,看着记者们欢天喜地的领了房间钥匙去休息,眼睛里就在冒火:这些不听招呼的东西,大报也就算了,就连这些不大不小的报纸记者,也不听话。
他其实也知道,苏东元找的到报社,却找不到下面的小记者。这些家伙听说能在香山饭店住一晚,哪还管你领导说什么。报导还看不见,人数却比预想的还要多。
香山饭店因为设施齐全先进,又极具东方特色,因而成为80年代在中国举行的国际会议的首选之地,每年要接待上百个国际会议,不仅房间难定,房费也贵的惊人。
苏刑不知大华实业使了什么手段,但他知道,如今的中国能拿出这种手笔的公司,兴许真的只有大华一家。
比大华富的都是国企,花钱总有人管,比大华穷的更不必说,为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包租一家酒店的事,那些私人企业家无论如何都是不肯的。就是苏刑,也没在香山酒店里住过一晚,看着记者们按名单白领钥匙,他不屑而嫉妒的撇撇嘴。
记者招待会的具体时间,定在了下午3点。这可以从大堂里的宣传画上看到,或者问旁边精神的大华实业的员工也可以。
先来的记者,有的去房间里休息了。有的不想留在房间,就在酒店里瞎转悠,或者干脆采访大华实业的招待人员。
苏刑听着偶尔响起的相机“咔嚓”声,心里渐渐浮起很深的忧虑。这些记者还要在酒店呆一晚上呢,也就是说。除了记者招待会,他们还要再逗留一半天时间,在大华实业安排的房间里休息……谁敢保证,他们不会因此得到不该得到的信息?
“阴谋!不能让记者们受他摆布。”苏刑涌起强大的信念,走到大堂前台道:“给我开一个房间。”
“对不起。标准间和商务套间都没有了,现在只剩下间行政套房。”香山饭店的服务员笑的很甜。
“简直比的上重工业基地了。”一个记者小声说话。
杨明就在他旁边。大声道:“海上钻井平台,就像是把一个重工业的工厂搬到海上,你们别看它有7500吨重,但是,等到一个油井采完。它还可以移动到别的地区去继续工作。一个海上钻井平台的寿命长达30年,不仅能够给中国生产石油,而且能够租借给外国人赚取外汇,一台石油钻井平台的日租金可以超过10万美元……”
“1天10万美元?”直接的金额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也就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力。
苏城给予肯定的答案,道:“我们生产的石油钻井平台,如果租借给中东的其他石油公司。每天的租金最少要12万美元。”
“钻井平台,是大华实业做的?”
苏城无比肯定的道:“由大华实业研发设计,由中远船务进行工程制作。可以肯定的说,华106作为三代钻井平台,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正在中远船务生产第三艘华107号将是定型后的第二艘,预计明年1月就将布置在瑟坦油田。届时,瑟坦油田的产量将达到每天8万桶,也就是每年400万吨。以国内标准而言,也是超大型油田了。”
年产400万吨,是埕岛油田顶峰时期的双倍产量。而在1989年末,瑟坦油田的即时产量是埕岛油田的4倍。虽然双方的产量都会增加,但瑟坦油田将会增加的更多。
知道的记者纷纷表示惊叹。有人不等录像放完,就问道:“瑟坦油田的产量预计会有多高?”
“到1990年中期,我们预计将开采4到6座海上油井,将日产量提高到10万桶每天,600万吨每年。还有可能更多。”
苏城说话的同时,电视上也正在播放华106当日钻出石油的景象。
虽然很多人都不懂得开采海上石油的心酸。但是,看着数十名中国工人。围着黑色的工业流又跳又笑,看着老外工程师也冲进了黑色石油雨**同欢庆,就能明白这股喷涌的石油的重要性。
刹那间,苏刑也有些受到感动,但也就是刹那间。
苏城的成就越高,对他威胁就越大。苏刑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苏家的资源流到另一个私生子手中,任何人都不行……
录像放完没多久,苏城就谈到了大华实业的投资,说道:“我们大华实业准备将利润分成三部分。其一是企业再生产,其二作为现金储备,其三准备用于投资购买工厂。”
“你们有目标了吗?”财经记者率先发问。
“是的,我们其实已经收购了两家外国的船业公司。我们原本希望收购天*津石油机械总厂,现在则部分放弃了。”
“为什么?”
苏刑盯着台上,他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所有报纸都听招呼上。苏刑已经打定主意,如果苏城说到津石总厂贷款的问题,他就大闹会场。
但苏城没有说贷款的事儿,他看着台下,笑道:“主要是因为天*津石油总厂的三角债问题很严重。也就是说,从账面上看,津石总厂好像有些盈利,实际上,由于应收款都收不回来,他们的盈利只体现在账面上,企业本身的现金极少,其实已经陷入了资不抵债的状况。”
三角债,是中国在90年代遇到的第一个经济难题。在1990年4月新华社发表国务院决议前,它就已经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了,比起违规贷款这种黑暗故事,三角债是光明正大的难题。
只看记者们打出的成片闪光灯,就知道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关心程度。
在1989年,记者们的关心,就是社会的关心。(未完待续
..




超级能源强国 天堂和末日,只隔一张月票!
自从写全文字小说效率和水准就会大大下滑。在连载状态下,影响会持续很久。
但是,鸟豚每年固定两三次感冒,像是诅咒似的,躲也躲不开。今年的份额看起来用完了,但今年看起来也要结束了……
趁着身体健康,海豚要好好码字。
2012年都闯过来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大家都闯过来了吧?
最近其实是有些疑虑的,因为自12月21日以后,鸟豚虽然出了两三次门,但都没有见到多少人。24号平安夜,凌晨去教堂,教堂关门了,25号出门看圣诞老人,结果店家都关门了……
往日热闹无比的圣诞节,肿么了!莫非,圣诞老人没有闯过世界末日?
还是说,只有宅人们才闯过了,其他人都……所以,我最近几天出门,看到的实际是末日后的景象?
荒凉、人烟稀少又有网络和食物的世界,真是善良的末日啊。
感觉像是天堂似的!
闯过末日的兄弟姐妹们,用月票庆祝一下吧!
投一张月票,让鸟豚知道你的存在!
投一张月票,让读者们知道本书的存在!
一张月票,天堂和末日的距离啊!
……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二十四章 连锁超市
10月24日是个星期五。
在一周工作44个小时的状态下,周五的衙门还算平静。各部门各做自己的事儿,该签字的签字,该整理文件的整理文件,该喝茶的喝茶。
苏刑摆出一副龙门阵的架势,自到了办公室以后,就展开办公室的报纸,认真的看了一遍,眼眉都笑开了。
没有一家报纸报导津石总厂的贷款问题。倒是有一些报纸说到了大华实业的新闻发布会,也有说到三角债问题的,苏刑全不关心,只是得意的想:借他们三斤胆子,也不敢不听招呼。
预想中的风险消失了,苏刑得意的哼着小曲,又去了单位的阅览室,看那些办公室不放的中小报纸。
部委阅览室,等闲没有人来,坐在里面的是个快40岁的老板凳,见了苏刑,弹簧似的跳了起来,笑问:“苏科怎么来了。”
苏刑就很自如的说:“看看最近有什么热点。”
“热点啊,那就是旧金山大地震了。到现在有一个星期了吧,估计财产损失二三十个亿,美国保险公司统计的是40亿美元。你说说,40亿美元要多少?建的东西太多了,也是麻烦。”
“听说震了15秒钟,那就是1秒2亿美元了。”苏刑配合的说着,自己却在翻各个报纸的财经版。
“苏科关心经济啊。”人家还在他后面看着呢。
“正好有空,老王,今天的报纸,有什么比较集中出现的?”
“国内经济呀,那就是三角债了。”
“怎么说?”
“中央不是一直说要清理三角债?昨天好像又被大华实业给闹起来了,你看报纸上说的……”老王随手扯了一个早报,指着二版头条,道:“大华实业宣布,坚决不允许应收款的延期支付,要杜绝三角债。还指出几家三角债严重的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了,所以,这报纸都在热议呢。不让延期支付可是要得罪人的,不过他们是私企,钱比面子重要,和国企不一样。”
“大华的消息多吗?”
“挺不少的。也有些谈三角债不说大华实业的,呶,《法制日报》就不谈企业光谈政策。《参考消息》谈政策就更多了。咱们的金部长都有说话,你看……”
金副部长接受采访,说明“三角债”确实升温了。这让苏刑百思不得其解,自言自语道:“这么说,三角债的事。比大华实业的新闻发布会还要热了?”
“那当然,三角债是中央关心的事,各大报纸都要着重报道的,同一家公司的事,一家报纸总不能发两篇文章吧。大华的发布会,最多就放在二版,好多报纸可是把三角债放在头版的。我看这些报纸的意思,中央说不定真的要动手清理三角债。”老王说着笑了一下,道:“不过。要是没有三角债,大华实业也蹭不上这么多的报纸,像是《法制日报》这种中央大报,平时哪会理他,你说对不对。哦,晚上好像还有电视台说这个,电视报呢……”
“中央台吗?”
“那倒不是。”
“这是为了什么?”
老王看苏刑问的认真。于是笑着回答说:“也许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明天了,估计大家只会谈三角债,不会谈大华实业了。”
苏刑心想:这样最好。
他稍微轻松了一些,又看报纸上的评论。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阅览室的门被猛的推开。
“有没有人见到苏刑?”说话的人声音挺大,房梁都在嗡嗡作响。
1...8889909192...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