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闺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面北眉南
三娘知道,孙氏这种对她母亲娘家的不满是经年积累的结果,不是她三言两语就能开解得了的,因此也就恭顺地听着。
等孙氏说完只道:“王家子孙忠孝仁义,这是历代圣上都金口称赞的,祖母何必为了那起子眼红小人的酸言酸语动怒?公道自在人心。”
王柏也道:“谁要敢胡乱编排,就让他们来我们王家的三槐堂跪一跪先帝钦赐的牌匾。”三槐堂是王氏的祠堂,门楣上的对联是某一任皇帝亲拟的“珠树家珍,古今侈圣主贤臣之颂;槐堂世相,记载传忠臣孝子之名。”二十四个大字。
孙氏心中稍顺:“如此,你们兄妹俩就去一趟兖州府吧。”
三娘还是一付柔顺的姿态躬身应了。
孙氏沉吟了一下,吩咐甘松道:“让大夫人从库房打点一些药材出来,到时候给璟哥儿与三娘带去兖州,别失了礼数。”
这时外面常嬷嬷请见的声音响起,不多会儿便见她进了来。
“你来的正好,璟哥儿与三娘去兖州府的事情就交由你去安排。车马与随行之人你都细细打点好了,别让人到时候看我们府上的笑话。”
常嬷嬷忙应了。
三娘明白,这回去兖州可能不会像上次那么得“寒酸”。孙氏极要脸面,她容不得外人看王家的笑话。何况此事还是由兖州知府牵的头。
“你们速速打点好了,明日就启程吧。”孙氏道。
“娘,此去兖州府因有女眷,马车速度定然不快,因此怎么也有近两日的路程。只他们两姐弟上路的话恐怕不妥,正好兖州知府魏大人的夫人前一阵子回青城县探亲,后日便要启程回兖州,不如让三娘他们与之结伴而行,一路上也好多个照料。”王柏道。
孙氏闻言沉吟片刻便点头道:“还是你想得周到,既如此我便派人去跟魏夫人打一声招呼。”
三娘听着孙氏他们讨论启程之事,有些分心想着这次的出行。
对于外祖一家她是毫无印象的,只知道赵家是兖州府首屈一指的富商,按理说这样的人家是不应该与王家这样的世家大族结亲的,但是当初太夫人陆氏硬是一力促成了这一桩婚事。还有一件让三娘奇怪的事情就是,不仅仅是她的母亲家世平平,就连大夫人金氏的娘家也只是一个没有什么根基的六品小吏而已,就更别提二房的白氏了。
虽说赵家之人于她而言是陌生的,但不管怎么说也是这具身体母亲的娘家,长辈有疾看望当是应该。只是此次祖父的来信有些蹊跷,三娘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难道是见惯了老太爷胡闹,因此便见不得他偶尔正经上一回?
再想到要坐上近两天的马车。三娘有些腿软。去清明寺的那一次她已经领教过古代的这一远程交通工具了,实在是没有办法适应。不过来这里一年,也只有上次去清明寺出过一次府,若说她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好奇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这次远行,除了可以替原本的三娘看望一下长辈之外,有机会能仔细看一看这个世界也是不错的。这样想着,三娘似乎觉得即将到来的舟车劳顿之苦会轻一些了。
三娘正这么天马行空地想着,突闻孙氏道:“你便先回院子去准备吧,你那院子里要带哪些人走,要留哪些人下来都要先安排好了。璟哥儿若是回来了就让他来我屋里一趟,我还有话要交代他。”
三娘忙应了,分别向孙氏与大老爷行了礼,退出了正房。
三娘带着白芷回到荷风院的时候,白英正带着小丫头们在庭院里晒书,地上铺了好几张放书的草席子。
“把书都翻开看看,若是见着起了虫,便用鬃刷刷一刷,不要敲打。”白英细细叮嘱道。
“晒得倒是挺细致。”三娘上前笑着道。
“小姐,您回来了?”白英见了三娘眼中一亮,自三娘离开荷风院之后她就一直有些提心吊胆,即便是表面上装着镇定,可是刚刚自己说了些什么竟是想不起来了。
三娘朝白英点了点头,弯腰从草席子上拾起一本书在手中晃了晃道:“可惜晒的方法不太对。”
白英闻言一愣。
三娘接着道:“这书大部分用的都是毛边纸,质地脆,韧性差。若是在太阳地下暴晒的话,书页会变的更脆,以后若是翻开可能会裂开。”三娘笑着指了指廊下道:“放到那里吧,通着风,阴干就好了。”
“小姐,我……”白英有些不好意思,她以前好像是听过晒书的法子,今日不知怎的……,亏得赵嬷嬷还夸她办事牢靠,却原来也是毛毛躁躁的。
三娘朝她一笑:“无妨,见见光也好,横竖也没晒太久。”白英虽说性子沉稳,但终究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并未经过什么事情,能做到她这样已经很好了。
“让她们晒吧,我有事交代你。”三娘对白英道,又偏头吩咐一个小丫头:“去把赵嬷嬷找来,说我有事跟她说。”那丫头应声去了。
白英却是不放心得又仔细叮嘱了小丫头们一遍,让她们仔细些别碰坏了书页,才跟上三娘。
三娘等这赵嬷嬷也来了,才把刚刚在孙氏房里的事情说了。
“夫人她病了?”赵嬷嬷闻言很是忧心地问道,她尚在赵家的时候便是喊的夫人,因此一时忘了改口。
三娘点头道:“祖父的来信里是这样说的。”
赵嬷嬷道:“老夫人允了小姐您去看望夫……老夫人,那是好事,说不定老夫人见着您与少爷,一高兴病就好了。”赵嬷嬷反过来安慰三娘,虽然她是赵氏的乳娘,与赵老妇人的情分及不上与赵氏的,但是当年在赵府的时候老夫人待她不薄,因此她也是希望老夫人的病能好。
三娘点了点:“希望如此。”又道:“嬷嬷你去安排一下,看看院子里哪些人要带去,哪些人留下来。刚才祖母已经吩咐了让常嬷嬷准备马车与一应事物,你到时候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我们自己备着的。”
“呀,这个我可得盯紧了。这回不比上次,若是让您寒酸着去了兖州府,就是让已故的小姐没脸。小姐她性子要强,这些年在府里不管受了什么委屈都自己忍着,从来没有在娘家人面前诉苦过。如今她不在了,我可不能让她受这侮辱。”赵嬷嬷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称呼又混乱了,每次一牵扯到赵氏,赵嬷嬷便会像一根点着了的炮仗。
三娘摇了摇头有些无奈,说道:“嬷嬷你放心罢,这次我们是与兖州知府夫人一同上路,祖母已经吩咐下去要好好打点行程。”
赵嬷嬷闻言终于放了心:“那就好,那就好。至于丫头婆子们的安排,我看着让白芷白英白果都跟着,另外把三七也带上吧,她今日来寻我说伤已是好全了,让我给她指派差事。我把她的手细细看了,到是真全好了,只让她少干一些活儿暂且别碰水就无碍了。”
三娘闻言点了点头。其实她想让赵嬷嬷留下不要跟去的,这一路车马劳累,即便是她也会觉得疲累,何况是赵嬷嬷?只是她知道,赵嬷嬷定是不放心他们兄妹离了她眼下的。何况兖州府怎么也是赵嬷嬷的家乡,自从随着赵氏到了王家,就一直没有回去过,想必也会想回去看一看的。
“那嬷嬷您看,派什么人留守的好?”人都跟了去了,谁留下来看院子?
赵嬷嬷沉默了一会儿,却是说道:“奴婢留下来看院子。”
三娘闻言一愣:“嬷嬷不想回去看看?”
赵嬷嬷想了想,摇头道:“我在兖州已经没了什么亲人。小姐既是在这里,我便在这里。这院子没有我看着也是不行的。您与少爷既是与知府夫人同行,安全必是无虞,我也不用担心了。”
三娘仔细地看了赵嬷嬷几眼,见她眼底有些挣扎不禁有些疑惑,赵嬷嬷这次执意要留下可是有什么她不知道的原因?否则以赵嬷嬷护犊子的性子怎么会放心让她独自去兖州?
名门闺杀 第四十九章 启程
因三娘早就谴了婆子守在二门,因此王璟一下学回到府里就被告知要去孙氏那里一趟。等王璟听完孙氏的嘱咐回到荷风院便径直来到了三娘的院子。
“妹妹,听祖母说我们后天就要启程去兖州?”王璟一进屋就嚷嚷道,声音中还带着隐隐的兴奋。
三娘从思索中回过神来,看着眼前虽只有十一,二岁,却身材健硕挺拔的少年,这个年龄的男孩子谁又愿意被拘在小小的一方天地里?
“嗯。”三娘微笑着点了点头。
王璟只高兴了一会儿,马上又情绪低落了下来:“听说外祖母病的很重。”
“信中并未指名是什么病又病得如此突然,想必是因为思念母亲所致,不然也不会想要见一见我们了。心病还需心药,说不定外祖母一见到我们病就好起来了。”三娘安慰道。
王璟眼睛一亮,点点头道:“妹妹说的有道理。这是我们第一次去见外祖母,妹妹你说我们要准备些什么才好?听说大舅舅家还有两位表兄,我们是不是要准备一些见面礼?”
三娘笑着点点头:“还是哥哥想的周到,那见面礼的事情就交给哥哥了,三娘的那份你可也要一起备了。”
王璟憨笑着摸了摸头:“妹妹你就放心好了,那我先去准备了。”
三娘起身送了王璟出屋。
刚坐下没多会儿,常嬷嬷与赵嬷嬷两人便相携而来。
“三小姐。”常嬷嬷笑着上前来给三娘行礼,说道:“奴婢已经去了外院的马房吩咐了,拉车的马定要挑那骠肥体壮的,这两天让专人好生喂了以备远行。马车以及车内用具都着人仔细备了,单子都拟好了,只等明日从库中领了布置。至于送给赵老夫人的药材,奴婢都瞧过了,都是顶好的。因公中的人参只剩下一些年头较短的,老夫人特地让奴婢从自己的私库中取了两根上了百年的老参。”
“那怎么使得,这参还是留着祖母自己用吧,我们去外面的药铺里寻一寻,也是能找到老参的,不必动用祖母的体己。”三娘道。
常嬷嬷闻言笑道:“三小姐您有所不知,老夫人说了,这外面铺子里有是有,却没有好的。即便有那看上去粗壮的像是老参的,也是一根整参截成了好几段再将一些或是短了年份的或是放久了失了药效的参的参芦与参须接于其上。对那些用惯了参的人家,这种假参也是容易分辨的,若是不慎将假参送去了赵家,岂不是让王家没脸?”
三娘这才作罢,只道:“我年纪轻,经验浅,不曾懂这些。那就麻烦嬷嬷你操心了。”
“小姐你就放心吧,还有奴婢在呢。奴婢想着,那坐垫被褥之类的还是用您在家用惯了的好,还有一些日常器具,也是用惯了的,因此叫了常嬷嬷来看看。”赵嬷嬷对三娘说完,又转头与常嬷嬷道:“你来看看那一套玉色闪缎的坐褥靠垫与车围子的色儿配不配,还是用那一套锦裀蓉簟?”
常嬷嬷对三娘行了礼便跟着赵嬷嬷往外去了。
三娘看着这些风风火火的人,笑着摇了摇头。她这个做小姐的什么也不必做,只等了众人将一切备好启程了。
第二日,在赵嬷嬷与常嬷嬷的协力之下,出行的的准备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所以等到第三日一早要出行的时候,反而没有去清明寺的那个早晨那么忙乱了。
“小姐,这些都要带上吗?”三娘业已梳妆完毕,正等王璟来了好去松龄院跟孙氏辞行,白英捧了一摞书来问道。
三娘抬眼一看,平日里她常看的书都让白英收拾了来。
“随便拿上一两本在路上解乏就行。”其实就连在房车里看书对眼睛都是一大考验,三娘并不认为这里的马车里还能用上书这种消遣工具。
“是,小姐。奴婢再带上一套笔墨纸砚,万一小姐要练字画画儿,还是用惯了的笔墨好。”说完也不待三娘答应就转身去了。
“小姐,五少爷与五小姐来了。”白果的话刚一落音,一高一矮两个身影便进了屋。
“三姐,你们今日就要启程吗?”五娘越过王璟,快步跑了过来,扯着三娘的衣袖问道。
“是的,向祖母请完安就走。”三娘笑着回道。
“你们都不跟我说一声,我还是刚刚听玉贵说起才知道的。”五娘看了三娘一眼又低下了头,声音有些委屈。
三娘顿了顿,安慰道:“昨日本想跟你说的,因要打点一些带过去的礼物便耽搁了,是我的不是。”
一旁的王璟大大咧咧道:“现在不是也知道了吗?”
不想五娘一听这话就恼怒地抬头朝王璟道:“那怎么一样!现在这会儿就连四姐姐与六妹妹都知道了,不,是她们知道的都比我要早。”五娘说到这里更加委屈,眼里泪珠在打转,“三姐与五哥有什么事都不肯告诉我。”说完这一句便转身跑了。
“五妹妹。”三娘喊了一声,但是五娘已经跑出了院子。
“五妹妹她怎么了?我说错了什么?”王璟目瞪口呆。
三娘摇了摇头,道:“不是哥哥你惹的。罢了,她定是去祖母院子了,我们也过去吧。”
王璟闻言点了点头。
兄妹两人去了孙氏的松龄院,孙氏又叮嘱了两人一番。其他房的人也都陆续到了。
三娘与王璟听完孙氏的交代又去给白氏行礼,与兄弟姐妹们见礼。
“你到是好,这下名正言顺的逃了课。”王玬趁孙氏没有注意手臂一勾,搂着王璟的脖子去了一边。
三娘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与元娘聊了几句,看向五娘,却见她故意将脸撇向一边。元娘也见到了,便询问似得看向三娘,三娘无奈地笑笑。正想求了元娘等会儿开解五娘一番,孙氏已经发话了:“时辰也不早了,璟哥儿与三娘这便启程吧,已经与魏夫人约好了辰时二刻与城外柳亭汇合,别去迟了让人等。”
“是,祖母。”王璟也走了过来,与三娘一同躬身应了。
“德安家的。”孙氏突然朝外喊道。
“奴婢在。”只见一个圆盘脸型,个子较高的嬷嬷走了进来,显然是一直在门边候着的。
“德安家的这回跟你们一同去兖州,你们年纪轻,有什么不懂的就让她帮着拿主意。她跟了我几十年,见识上比一般人还是强一些的。”孙氏指着德安家的对三娘与王璟道:“喊一声张嬷嬷吧。”
三娘倒是听说过这位张嬷嬷,知道她是孙氏的心腹之一。张嬷嬷年轻的时候是孙氏房里的丫头,后来嫁给老太爷身边的随从王德安。如今王德安已经是王家的外院大总管,而张氏也主要管着外院的事物以及与各府之间的人情往来。
三娘知道怠慢不得,忙悄悄拉了王璟要上前行礼。不想张嬷嬷却先一步朝着他们行了礼,笑道:“此行老夫人安排奴婢跟车,主要是伺候五少爷与三小姐的饮食起居。少爷小姐第一次出远门,老夫人不放心呢,昨日就拉着奴婢千叮呤万嘱咐。”
孙氏却道:“他们的礼,你也是受得起的,何必躲那一躲。”
张嬷嬷却笑道:“少爷小姐们瞧着老夫人您的面儿上愿意给奴婢脸面,奴婢心里受了。可要是真的安心受了那就是奴婢自己不要脸面了。”
“你就是个扶不上墙的。”孙氏瞪了张嬷嬷一眼,张嬷嬷却是眯着眼睛笑了并不反驳。
“我们王家在兖州有别院,你们此去兖州住在外头也不像话,等到了兖州就在别院里歇着吧,前日王德安已经遣人送了信过去,等你们到了那边院子必定是已经收拾好了的。”孙氏又道。
三娘心中一叹,孙氏虽是顾着颜面准了他们去兖州,心里却始终有些情绪。更是嫌弃赵家是商家,因此不肯让他们住在赵府。王家在兖州有院子,他们是王家的子孙,住自己的别院别人也不能说什么。
三娘心里虽想着这些,面上却是恭谨地应了。
孙氏满意地点点头道:“既如此你们就启程吧。”
三娘与王璟又上前恭恭敬敬地向孙氏磕头道别。
“我们送送五弟与三妹妹,正好这点儿也该去学里了。”王玬向孙氏道。
孙氏点头准了。
元娘也站起身来道:“孙女也送他们到二门。”
孙氏摆摆手:“你们都去。只是记着别耽误了他们启程的时辰,左右过不了几天也就回来了。”心里却对这一副兄友弟恭的画面很是满意。
孙氏这一发话,四娘与六娘便不得不也起身相送,只是眼中带了些勉强之色。
兄弟姐妹几人说说笑笑往二门走。
三娘看了一眼还是偏着头不理人的五娘,笑着对元娘道:“听说兖州府有一种叫做孩模的陶娃娃,每一只高不过二,三寸,面容栩栩如生。还有一套一套的如“嫦娥奔月”“二郎救母”之类的故事人物,用一个雕工精致内布置有小人儿用的生活器物的大盒子装了,很是有趣。”
元娘也会意地看了五娘一眼,笑道:“真有这么有趣的事物?那三妹妹您定要带回来一套让我开一开眼。”
“那是一定,到时候一定第一个给大姐姐看。”三娘与元娘一唱一和,果然,五娘憋不住悄悄往这边看了几眼。三娘与元娘相视一笑。
“有什么好东西三姐可别厚此薄彼。”也在一旁悄悄听着的六娘忙出声道。
不待三娘回答,五娘就一下子蹦了过来抱住了三娘的手臂,着急道:“有什么好东西三姐也是先给我看的。”说完之后突然想起自己还与三娘生着气,看着自己还抱着三娘手臂的那两只胳膊,五娘脸上便有些讪讪的,也不抬头。
三娘见状一笑,故意背着众人在五娘耳边悄悄说了一句。五娘瞬间眼睛一亮,随即弯成了月牙状。
名门闺杀 第五十章 汇合
到了垂花门,元娘,五娘等止了步。二门外已经排满了一溜八辆马车马车,这几辆马车较上回去清明寺的那几辆要大上很多,赵嬷嬷说这几辆都是上好的金丝楠木马车,坚固耐腐,适宜远行。
三娘与王璟让王玬等人先上车出府,以免耽误了上课的时辰,王玬虽有些不愿意但也反驳不得,只得愁眉苦脸地上车走了。
因等会儿还要与城外的魏夫人汇合,三娘与王璟不便同乘以免落人话柄,王璟乘了最前面的那一辆,三娘与张嬷嬷以及白英白芷上了第二辆,此行跟来的其他丫鬟婆子们六人一辆车坐满了三辆,最后的三辆马车放着一些日常用具以及备给赵家的礼。
三娘上了车才发现今日的马车比上回乘坐的那一辆宽敞明亮了很多,马车上铺陈的物品并不簇新却显得低调雅致。三娘明白,这些老牌世家们平日里用的穿的都喜欢用半新不旧的以彰显家族底蕴,他们认为只有那些暴发的新贵们才用些张扬华丽之物,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
马车缓缓往正门行去,微风掀起窗围,却吹来了一阵沁凉的风,三娘看了看马车两角,那里放着两只大冰釜。
“因还是早晨,怕三小姐受凉,奴婢只吩咐她们开了上边的细孔盖,若是等会儿三小姐觉着闷热,奴婢就让她们换上大孔的。”张嬷嬷注意到三娘的目光,忙笑道。
三娘点了点头温声道:“嬷嬷有心了,现时正好。”
马车出了府,却在正门停了。外面响起了更多的马匹嘶鸣声,三娘听着一行人的脚步声靠近了,先停在了前面王璟的那一辆马车旁,其中一人似乎还隔着帘子与王璟说了几句话。
三娘略带疑惑地看向张嬷嬷。
“哦,是此行护送少爷与小姐去兖州的随扈,带头的那个是李大,上回三小姐去清明寺上香随扈的也是此人。”张嬷嬷笑着说道。
前日说到人手安排的时候三娘向常嬷嬷随口提过上回去清明寺的李大等人,所以此次护卫之人是李大三娘也并不十分意外。
“奴婢下去交代几句就上来。”张嬷嬷虽这样说着,却没有下车,一边拿眼神询问三娘。
三娘点头笑道:“嬷嬷请便。”
张嬷嬷便躬身下了车去了。
三娘隔着车围子,隐隐听见张嬷嬷吩咐了那李大几句,无非是前面开路的马尽量不要走太快,也不要与少爷的马车拉开太远,两边也要派人围随,路过闹市的时候要注意周围的情况,不要让什么惊了马匹……
好一会儿,只听那李大一声令喝,接着便是陆陆续续的马嘶马鸣声,想是那一群随扈都上了马,也在这同时张嬷嬷掀帘子上了车。
外头又是一声令喝,马蹄声响起,过了一会子三娘所乘的这一辆马车也动了起来。
这次出城所行的路线与上回别无二致,加上这回随侍在旁的是孙氏身边的张嬷嬷,三娘不好往外看,便靠在引枕上休息,心里还琢磨着此次出行赵嬷嬷选择留在府中的原因。
“小姐可要看书?”白英出声问道。
三娘摇了摇头,今日这辆马车虽比上次的要舒适,但是在这上面看书的话她眼睛就别想要了。
“今日可能要行到落暮时分才到历城,三小姐若是觉得车内烦闷不妨躺下来歇息歇息。”张嬷嬷倒了一杯茶,捧到了三娘面前。
三娘接过张嬷嬷的茶,只小抿了口润唇,却不敢多喝了,怕路上要如厕不方便。
山东省省府是济南府,省城乃是位于济南府南部的历城,历城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是济南府府衙所在。
昨日三娘特意让王璟寻了本舆图也就是古代的地图来查看了一下,虽说古地图绘制的精确度与能辨度让三娘很是头疼,但是结合赵嬷嬷对此行路线的讲解,大致知道了从青城到历城大约是先南行,然后再沿着泰山山脉往西行,总共约一百多公里,按照古代马车日行约200公里的速度来算,差不多也是要傍晚才能抵达历城了。
“等过了龙山镇,我们便让李大打发人先快马赶去历城寻那住宿之处,今日就先委屈小姐在那里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启程,然后再走一日的路程便能到兖州府城滋阳了。”张嬷嬷又解释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