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闺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面北眉南
这种拉帮结派欺生之事从古自今哪里都有,到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薛氏性子软,胆子也小,刚来京城的时候也被公中的太后皇后召见过一次,听王筝说太后当初还说过以后要她多递牌子进宫陪她说话,以示恩宠。但是薛氏自从第一次进过宫之后,除了非不得已的新年朝拜就再也没有进去过了。薛氏对上位者还有着一种骨子里的畏惧,对孙氏王栋尚且是如此,何况是高高在上的太后?
所以太后即便开始想着要抬举她,可是当事人自己不往前凑,皇太后也没有精力总是惦记着薛氏这个人。所以久而久之,薛氏便被皇太后给忘了。
三娘摇了摇头,也难怪那些夫人们要孤立薛氏了。
她开始还有些奇怪,为何薛氏身为三品大员的嫡妻,竟然是前一日才拿到这次赏菊宴穿的衣裳,又见这楼中的掌柜对她们还算热心并没有怠慢的意思。现在想想定是薛氏自己不想讨那个没趣,在人多的时候过来与人抢裁缝,以免更让人不喜欢。
“好了,帮我将衣裳换下来,我们该出去了。”三娘听完白英打听来的消息,想明白其中的关节,便起身道。
“小姐,这一身还没有试呢。”白果拿着那一套鹅黄色的长袄道。
三娘摇了摇头:“不试了,是一个裁缝做的,这件合身那件必定也是差不离。我们出来的久了,再不回去夫人要担心了。等会儿就说都合身吧。”
三娘穿的这一身新衣裳很是称肤色,丫鬟们看着欣喜,所以想要她再试一试另一身,见三娘说不试了,脸上都有些失望。
三娘看着垂头丧气给自己换衣裳的白果,摇头失笑:“等回去就试一次给你们看。”
白果闻言又高兴起来。
三娘几人回去的时候,薛氏果然还是自己一个人坐在一边饮茶,三娘看得出她其实是想过去与那边的几个夫人说话的,无奈人家就是那她当空气,薛氏便不好上赶着凑上去了。
见三娘出来了,薛氏松了一口气:“怎么样?还合身吗?”
三娘点了点头:“很合身。”
薛氏闻言也高兴了,转身对还候着的裁缝道:“那再照我刚刚说的按照这个尺寸再做那桃红,粉蓝以及浅紫的三套,这三套我们不急着要,你们做细致一些,到时候送到我们府上来。”
那裁缝见又有生意了,很是高兴,忙不迭地应了:“夫人请放心,我们云想楼的衣裳错不了。”
薛氏这才笑着对三娘道:“刚刚我又看了几个新到的布料与花样,又想着有几个款式很是称你,便给你又做了三身。”(未完待续)
名门闺杀 第二百一十七章 领薛氏入门
三娘注意到她们这边在说话的时候,那边的几位夫人虽然是没有往这边看但是还是注意这边的动静的。
三娘知道薛氏虽然不被这京城贵妇们的所接受,但是她的行为还是之一一直受到关注的,而这一年多以来京中并有传出关于薛氏不好的流言,也从侧面印证了薛氏平时为人低调并无恶行。
这么想着三娘便心中有数了,薛氏在众人面前并非隐形人,那么想要打进这个圈子也并非什么难事。只是这也是需要时机的,还急不得。
在三娘与薛氏挑完了衣裳准备离开的之前,三娘想了想还是吩咐白英了几句让她暗中去打听了一下,等白英回来之后在她耳边说了几句之后,三娘便拉着薛氏往那几位夫人那边走去。
薛氏有些惊讶地看了三娘一眼,三娘回了她一个安慰的表情,让她不要紧张。
那边的几位夫人将三娘与薛氏走了过去,都有些惊讶,停住了话语。
因为以往只要她们摆出了这种拒绝的姿态,薛氏都是很自觉地避开的,并不会凑上前来自找没趣。
几位夫人又是互看了一眼,不动声色。
“王氏三娘给李夫人,周夫人,谭夫人请安。”三娘朝着几位夫人灿烂一笑,行了晚辈礼。
伸手不打笑脸人,加上三娘是王家正经的嫡女,在身份上也让这些注重家世的夫人们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因此那三位夫人也都笑着应了,离着三娘近一些的那位谭夫人还好心托了三娘的手肘一把。
“王三小姐怎么认得我们?”周夫人笑道,说着还看了薛氏一眼。
三娘刚刚一直有注意这边。发现这位周夫人比较严肃,而另夫人都隐隐以她马首是瞻的样子。
而先前白英出去就是打听这几位夫人的身份去了,三娘知道以薛氏的性子又加上平日里与这些夫人并无往来,薛氏可能还记不住这些夫人哪个是哪个。
三娘笑道:“那日去叔祖母府上,听叔祖母说了京中有几位最是心善的夫人。每年冬天都会发动京中的夫人们捐钱捐物,救助附近遭受雪灾的灾民。”
三娘刚刚打听到这位周夫人是督察员左都御史夫人,三娘进京的时候没少对京中几位有名的贵夫人们的情况做过一番恶补。因此知道京官的夫人们这一善举,也知道正是由眼前的这位周夫人牵的头。
要想打进一个圈子,自然要前打听清楚这个圈子里主要成员的情况。否则贸贸然然闯进去是不会合群的。与人交流也需要一个突破口。
交际之前先做功课,这在三娘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三娘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对几位夫人就很是景仰,刚刚又正好听母亲说起了这件事情,才知道原来几位夫人就在眼前,三娘便厚颜让母亲引我过来与几位夫人打招呼了。”三娘有些不好意思道。
交往第一步,说好话总是没有错的,或许有人不会卖账,但是至少没有人会讨厌听好话。
周夫人点了点头:“做善事不说求好报。总算是积德之行,王夫人若是有这个心,今年冬也可以往善堂里捐一些物资。”
薛氏愣了愣。忙道:“夫人说的是,我也该略尽些心力。”
三娘笑道:“母亲刚刚就一直在说想要做善事呢。还怕自己一人力薄。现在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母亲也不用担心凭自己一人成不了事了。”
周夫人闻言面色又和善了一些,京中的官夫人们虽多,但是愿意捐出大把的银钱的还是少的,毕竟京中开销也大,很多人连自己府上都是入不敷出拆了东墙补西墙,哪里还能捐出银子?去年天冷,京中附近还好,临近的几个郊县可还是冻死过人的。
周夫人便又对薛氏细细说了怎么往善堂捐助物资,最缺的是些什么物资,薛氏都细细地记下了,很是认真。
见薛氏与周夫人交流,三娘又笑着对李夫人与谭夫人道:“刚刚母亲还要三娘向两位夫人府里的姐妹们多学学呢,母亲说两位夫人府上的姐妹这样好那样好,她见了羡慕,所以为我和妹妹请了个教习嬷嬷。三娘实在是忍不住对两位夫人府上的姐们们好奇了,不过也正是拜她们所赐,今后三娘想偷懒怕是不能了。”
三娘说着一副遗憾懊恼的样子,逗得两位夫人当即失笑。
三娘知道这两位夫人家有女儿,是因为刚刚她们都为自己的女儿仔细挑了些布料与衣裳款式,而那位周夫人却没有。而这两位夫人言语温柔,举止也有大家之风,想必对女儿们的教养必定是十分上心的。
交际秘籍,从目标们重视的人寻找突破口,会是比对她本人下手更便捷有效的方式。
这时候周氏与薛氏也已经说完了话,看了过来,那位和善的谭夫人笑着道:“你有空就来我们府里玩,我们家只有颖儿一个闺女,她总是抱怨没有玩伴呢。你们年纪相仿,想必是会谈的来的。”
李夫人也道:“三小姐若是学那些学腻了,也可来我们府上坐坐,我家的两个丫头不比谭夫人家的小姐,她们性子最是调皮,让我很是头疼呢。”
周夫人却是故意冷哼一声:“你这是故意在我面前炫耀吧?明知道我府上只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小子。”
李夫人和谭夫人都笑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等三娘得空了就去夫人们府上拜访,怎么也得去见一见这几位姐姐们,好让自己心服口服的。”三娘也笑道。
“这有何难,明日的赏菊宴你不是也要参加么?到时候就能见到了。”周夫人道。
“夫人提醒的是。”三娘闻言眼前一亮。
几位夫人又是失笑。
三娘见今日搭讪的目的已经打到,便适可而止地提醒薛氏准备告辞。之后两人便拜别了三位夫人出了云想楼,上了马车往下一条街的金铺去了。
在马车上上,薛氏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口道:“三娘,你是怎么认识这三位夫人的?我都是只知道那位周御史夫人,其余的两位夫人都是不认识的。”
三娘叹气,她早就料到了。
“母亲,这些人你今后总是会有来往的。最好是记住了她们谁是谁,有些什么爱好。否则,万一她们与你说话,你叫不出她们的称呼,她们心里会不愉快的。”三娘相信,即便是薛氏不认的她们,她们都是认的薛氏的,当年的赐婚也是这些夫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薛氏有些不好意思道:“我记性不好,一下子没有办法记住太多的人。这些人都只是一些宴会上见过一两面而已,并不曾说过话的。”
三娘安慰薛氏道:“谁也没有办法一下子记住太多的陌生面孔的,这样很正常。”
三娘看了沉香一眼,对薛氏道:“我记得以前在青城县的时候,祖母就经常夸赞沉香记性好,以后母亲你若是出门,就娘沉香带上,让她帮你记住这些个夫人们的特征,回去再细细说与你听。或者等您实在是想不起来的时候,她也可以提醒。”
薛氏闻言看向沉香高兴道:“这倒是个好法子。”
沉香知道这是三娘在给她脸面,对薛氏笑道:“奴婢自当尽力。”
之后三娘跟着薛氏去了多宝楼,因为不是挑样子新做,而是买铺子里原先就打好的,所以到也快。
三娘自己挑了一套镶嵌粉色蜜蜡石的头面,以及耳坠子。薛氏又帮三娘挑了一套金镶玉的头面,一套金镶多宝的头面。
眼见着快到中午,薛氏与三娘打道回府。
“对了,开始在云想楼的时候周夫人问起了五娘。”马车上薛氏皱眉的道。
开始三娘见薛氏与周夫人搭上了话,便与李夫人和谭夫人说话去了,没有注意那边薛氏与周夫人说了什么。
“是问那日五娘伤了县主一事?”三娘问道。除了这件事三娘想不出五娘还有什么事情能让这些夫人们想起。
薛氏点了点头:“正是这事,她们只听说是我们府上的姑娘将县主伤了,并不知道是你还是五娘。周夫人见我今日只带了你一人出来就问了一句,我说五娘因为不小心伤了县主心中内疚,正在家中闭门思过。”
三娘想了想,对薛氏认真道:“多谢母亲了。”
薛氏摇头:“应当我谢你才是,之前她们见了我都是不搭理的,这以后想必不至于太过冷淡了。”
三娘笑了笑,薛氏领情就好。帮她也是帮自己,因为薛氏若是被拒绝在圈子之外的话,她以后也无法与那些小姐们相处了,因为她总不能自己出门。身处她们这个地位,交际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工作了。
但是今天仅仅是与三位夫人简单的搭上了话而已,若是想帮薛氏真正地融入这个圈子里去,还是远远不够的,三娘闭目沉思。
在马车行驶到猫儿眼胡同前头的一条街道的时候,马车突然停了下来。(未完待续)
名门闺杀 第二百一十八章 这叫做炒作
往日王家的马车出行一般走的是东边的一条大街,只是今日因为眼见着就要到中午了,薛氏便吩咐车夫走了近路。
这一条小街并不太长,平日里也只能容纳两辆马车并行。街道两边都是一些买书画笔墨的铺子,并不嘈杂,也不算拥挤,所以薛氏才让人从这一条道岔回去。
“车怎么停下了?”薛氏隔着帘子问外头的跟车婆子道。
“回夫人,前面的路被堵住了,要不要奴婢派人去将他们驱散开了?”跟车婆子答道。
“不用,别人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堵住路的,必定是出了什么事情。让马车掉头,另外找条路回去就是了。”薛氏忙道。
三娘倒是无所谓,便也没有出声。外头的婆子听了便吩咐车夫掉头。
因为这条街宅,王家又是来了好几辆马车,要掉头也不是立马就能掉的,车夫便先将马车往边上靠了,想要让前头转弯的地方宽一些。
“等等。”耽误了这么会儿,外头的声音早已经透过帘子传了进来,三娘听着便直起了身子朝外头道。
外头的婆子又忙吩咐车夫先暂时将车停了,走到了帘子下听候吩咐。
“怎么了?”薛氏疑惑地看了过来。
三娘摇了摇头示意薛氏听外头的动静。
一个中年男子道:“林夫人,你这只砚台与这架瑶琴好到是好,可惜您要价太高了,想必这里是没有人会买的。这样吧,看在你家当家的病了。你一个女子带个孩子也不容易,这两样我都帮你买下了,我给你纹银五十两,现钱,您看如何?”
“贾掌柜的。你可真黑,人家夫人要价五百两,你只给五十两。你还真好开这个口。”旁边一个看热闹的老秀才道。
那贾掌柜一听不乐意了:“去去去,五百两银子拿出来啊?我这是小店面,五十两银子买她的东西顶了天了。五百两?呵——这是做梦呢吧!”
旁边围观的人也纷纷议论道要价五百两确实是贵了一些。但是掌柜的给的价也太便宜了。
那贾掌柜见自己出的价引起了大家的不满。咬了咬牙道:“那我再加三十两,一共八十两!就是这个价了,再多也没有了。”
围观的人声音小了一半,有些人觉得这个价格已经合适了,也有识货的劝那林夫人道:“林夫人,这个价还是低了。我看你这砚台是方古砚,还是出自前朝名家之手,到了现在能抵个百儿八十两的不止。这架瑶琴就更别说了。你们林家家传的绿绮琴可是与焦尾琴齐名的古琴,这是大伙儿都知道的,就是五百两银子也卖亏了。”
那贾掌柜的急了:“我这里只能出这个价了。菩萨大了我这小庙也供不起,夫人你要是不卖就不要将东西摆在我家店门前了。当了我家的生意。”
“林夫人,你到是说句话呀。”有人喊道。
这时候一个女子的声音道:“砚台与瑶琴五百两,少了不卖。”
那贾掌柜有些失望地叹息了一下,其余的人也都觉得林夫人不卖也是应当的,毕竟是传家之宝。
这时候那女子又道:“我只卖五百两,是要立契约的。若是我的儿子有生之年能将这砚台与琴赎回来,卖主不得为难,也不能刻意抬高价格。”
这时候人群中静了一静。
半响才有人道:“夫人你这是将我们这里当当铺呢,还有个活当死当的?你还是收拾东西回去吧,没有人会买的。”却是刚刚那个贾掌柜有些气愤的声音。
眼见着那位林夫人当真收拾了东西要走,这时候外头又有个年纪大的老者站出来道:“林夫人,老夫是前面儒林书店的店主。这砚台与瑶琴老夫不要,不过我听说府上有几本前朝留下来的孤本。老夫原意以两百两一本的价格买下来。”
众人听到这个价格都议论纷纷,虽说孤本珍贵,但两百两一本的话也不算太压价了。毕竟人家书店也都要赚一些的。
于是众人便把目光投向了林夫人。
不想那林夫人却是半分犹豫也没有,摇头道:“林家祖训,穷死饿死不堕志,砸锅卖铁不卖书。家夫重病,不得已才要出卖祖传之物,已经是愧对于林家的列祖列宗了,怎么能将祖宗家法也弃之不顾?”
听了这话,那老者虽是有些失望,不过还是赞叹道:“林家也是书香门第,有这气节也是理所应当,是老夫冒昧了。”说着就作了一揖,离开了。
周围的也都是读书之人,听了这话也都纷纷夸赞林家的好家风。
三娘听到这里若有所思,朝着一旁的白果使了个眼色,让她下车去打探一下,白果平日里最喜欢做的就是这个了,欢欢喜喜地就下了马车。
薛氏听了半天只听出来是个买东西的妇人与掌柜的因价格起了争执,并未听出别的。可是见三娘这么兴致勃勃的样子,她也不好提出要回府,便只当是陪着孩子看热闹了。
不一会儿,白果就回来了。
“小姐,这位林夫人听说是位举人娘子呢,她本是陪着自己家夫君进京考来年的春试的。不想这位林举人却是半路上染了病,进了京之后非但不见好,反倒是更为严重了。这林家原是安徽凤阳府的一个大族,只是现在没落了,也是中了举人之后才凑足了盘缠上京。只是林举人这一病花光了林家所有的银钱,病却还不见好,这位林夫人就只有将自己家的传家宝拿出来卖了。”
白果喘了一口气又接着道:“林家只有一家三口加一个小丫鬟。现在正租了后街胡同的一个院子的东厢住着,刚刚我就是跟那租给他们院子的一个老婆婆那里打听到的。听说林家现在家徒四壁,但是却有一屋子的书没有动呢。许多人劝他们将书卖了,都被那林举人骂了出来。”
这个时候,书是珍贵的东西,若是有一屋子的书,那也是一笔大的财富了。虽然对三娘这种将性命才看作的头等大事的人来说,这是迂腐的行为。但是这种气节也真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白英坐着离车帘子近,透过窗围子的缝隙能看到外头的情景。
“小姐,那位林夫人收拾东西要离开了。”
三娘沉吟了片刻之后,转头对薛氏道:“母亲,你身上有没有带一千辆的银票。”
薛氏有些惊讶,但还是吩咐沉香将自己的小钱箱子拿了出来。
今日因要出来买首饰,所以薛氏备了足够的钱的,只是刚刚为三娘买了些行头,已经花去了许多。
“夫人,还有八百两的银票,三十两的碎银子。”沉香数了数钱箱子里的钱道。
薛氏点了头,看向三娘。
三娘道:“母亲,我们将那林夫人的砚台与瑶琴买下来可好?”
薛氏听了这话虽有些惊讶,不过还是笑道:“原来你喜欢那架琴,那就买下来吧,听说还是古琴呢,砚台就送给璟哥儿吧。”
三娘知道她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不过却没有解释什么。
只是听了薛氏的话心中还是温暖的,几百辆银子,对现在的薛氏来说不算是太多,但是也不少了。薛氏却死半分犹豫也没有地愿意拿出来,只是以为她看上了人家的琴。
“小姐,不是五百两银子就够了么?怎么还要一千两?”白果眨着大眼睛不解道。
薛氏也想起来三娘刚刚是问她有没有一千辆票。
三娘却是认真对薛氏道:“母亲,你相信我。”
薛氏虽是不明白三娘为何会有这么一说,但还是点了点头:“若是不够,我叫人回去取。”
三娘眼睛往薛氏头上的那一对赤金点翠的凤钗上一瞧,笑了:“不用,这里有更好的东西。母亲,把你头上的凤钗给我吧。”
薛氏有些无奈,但是还是依言将自己头上的一对凤钗拔了下来递给了三娘。
三娘朝着薛氏一笑,心道,我不会让你后悔的。
这样想着,三娘示意白英从沉香手上将那匝子接了过来,三娘又将手中的凤钗放到了匝子里,低声对白英吩咐了几句。
白英点了点头,捧着那匝子就下了车了。
这时候林夫人已经将那架瑶琴用布帛包好,背在了自己的背上,正要离开。刚刚围着的人群也散去了大半。
白英急急走到林夫人身边捧着匝子行了一礼:“夫人请留步。”
林氏有些讶异地看向白英。
白英将手中的香樟木雕漆匝子恭谨地奉于头顶,低头道:“我们家夫人说她在闺中时,老爷就教过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才是读书人应该具备的气节。今日听了夫人您一番话,让她心中感触颇多。这里是我家夫人身上所有的财物,林夫人您的砚台与瑶琴我们夫人买下了。”
说着白英将手中的匝子打开了,里面有一叠银票,几个金银裸子,还有一对赤金点翠的凤钗。
白英的声音并不低,原本已经散去的人群又渐渐围了过来。
待看见那匝子里的东西时都惊住了。(未完待续)
名门闺杀 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钧一发
“小姑娘,林夫人的砚台与瑶琴要卖五百两呢,你家夫人的银子是不是不够才拿金钗来顶替的呀?”一个老婆婆凑上去将白英手中的的匝子里的东西看了看,啧啧称奇道。
白英摇了摇头:“这里是八百两银票,三十两碎银子。读书人的气节怎么能用这些银子来衡量?我家夫人说了,请林夫人尽管放心将东西手下,还让奴婢随你去定契约。林家的砚台与瑶琴她只是暂时替林家保管,等林家人渡过了难关之后尽管派人拿银子去换回来,无论何时都行,我们家半文钱也不多要。她以这对金钗为誓。”
围观之人群无不为白英的话动容。
有人道:“姑娘你家夫人真是高义,不知是哪家府上的夫人?”
白英却是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林夫人。
林夫人盯着那匝子看了一会儿,又转头往三娘的马车这边看过来。想了想,她将自己肩膀上的瑶琴卸了下来。双手捧着,往马车这边来了。
围观的人群忙跟了过来,白英了捧着匝子跟在了林夫人的身后。
林夫人走到马车前,将手中的琴双手递给了马车旁边跟着的跟车婆子。
之后二话不说,就跪了下来,当即“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再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青乌了一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