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发展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瑞雪星晨
电子设备都损坏了,李强看着摊开在弹药箱上的纸质地图,命令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原四连指导员方士名过来。
“方士名,”李强手在额头一挥,算是给方士名回礼,“七连连长是个胆小鬼,他宁可自残,也不愿意上前线,我已经命令就地执行枪决了。”
“大功七连现在缺干部,你去,担任连长兼指导员,任务是守住山口,直到指挥部人员全部撤退。”
“大功七连?”方士名心里一个哆嗦,“大功背后是大凶啊。”。
该连赫赫有名,不是一般的有名,历史上大功无数,总在最关键的时刻力挽狂澜,当然每次也几乎全员死光。
除了最出名的朝鲜战场那次,最近的一次是马小帅带着在山西建立防线那会儿,被老功臣一激,除了提前后送的重伤员还有一个年轻的小兵,也都死了,再往前不那么出名的几次,从红军时期组建起一直保留关键时刻立大功的传统,多少次大功,也多少次重组了。
用美国大片最著名的一句话,“这是最后的机会,一切都看你的了。”
大功七连总是不缺最后的机会。。。
方士名继而有些愤愤不平,肚子里骂,“妈的,老子的四连哪点不如七连了?白白死光了,还他妈差点被营长、连长给搞臭了,还害得老子当了俘虏,老子拼着死在总司令面前力争,才弄了个集体二等功,这他妈看来死,也要看风水的啊。”
现在方士名被派到大功七连做连长兼指导员,一方面腹诽,有点儿发毛,另一方面也知道十有**得死了,有种豁出去的心理准备。
即便再坚定的无神论者,到了狗日的末世,也有股子听天由命的感觉,一句话,妈的这都是命啊。
方士名冷眼看来接他的七连通讯兵,十七八岁的小战士,吊儿郎当满不在乎。
方士名心想,“大凶七连是名不虚传,小不拉点兵心里都他妈有觉悟了,我可不能丢脸。”
遂向李强一个有力的敬礼,低吼道,“坚决完成任务!”
方士名跟着小通讯兵疾速奔跑在弯弯曲曲的战壕,远处密密麻麻的枪声已经响成一片。
方士名来到七连阵地,兵们都在稀稀拉拉的整理武备,他扫了一眼,知道早整理完毕,只在等候命令了。
方士名下令七连集合,他站在战壕上看着满战壕的兵们,敬了个礼,也没喊稍息的命令,就大笑起来,“同志们!我给你们带来了立大功的机会!”
“妈的,”小通讯兵在身后肚子里发牢骚,“谁不知道大功七连,必定难逃一死啊。”
七连的兵们个个吊儿郎当,没人凑趣的搭话茬,混不当回事儿的样子。
方士名脑子急转,转身喊道,“通讯员!你说什么?”
通讯兵没有通常那种见了领导问话毕恭毕敬的样子,大声回道,“进了七连,这命就不是俺们的了!连长,说吧,命令俺们干啥?”
方士名大笑,“哈哈,好小子!上级命令我们守住阵地!这次的大功,还他妈是咱们七连的!”
兵们在加入七连之前,早就听饱了七连的传奇事迹,不幸加入大凶七连后,觉得也就是那么回事了,末世么,还想怎么着啊,活着干,死了算呗。
当下方士名再不废话,下令各排去后边补充弹药,反引力飞机运力紧张,人都不可能全运走,何况物资,与其销毁,不如尽可能打光拉倒。
按照七连无数次的老规矩,总要在年龄最小的一个兵身上重组大功七连。
方士名命令小通讯员去向李强报道,汇报七连已经准备好了。
没成想通讯员哭了,“连长!俺不去!就让七连成为历史吧!”
方士名心里一惊,没想到七连赫赫威名之下,给后来者的巨大心理压力如此之大,宁死也不愿背负命运的重担了。
“好兄弟!”方士名说道,“咱们身上有着七连牺牲的数千名前辈烈士的重担,可不能松懈哪。”
好说歹说,小通讯兵哭着一步三回头的走了,七连的兵们若无其事,继续往凑手的地方堆积弹药,火红的大功七连战旗高高飘扬。
“都给我他妈的听着了!”方士名咬牙切齿,很有些气败坏,拔出手枪对天空打空一个弹夹,吼道,“老子他妈的不想死!都给老子好好的活着回去!连死都他妈不怕,还他妈怕活着么?!”
吃他一骂,七连满脸死气的兵们慢慢的有了些许活气。
是役大功七连再次立下关键性大功,他们和一线部队一直坚守到李强想方设法修复了几台机械控制的飞机,然后派来后撤人员为止,而大功七连也一直坚守到人员全部撤离,才坐上最后的飞机撤走。
飞机刚飞起来,脚下已经堆满了攻上来的丧尸群,最后上飞机的方士名,一只军靴都给丧尸群高举的手臂给扒拉掉了。
大功七连共计135名指战员,活着回来92名,加上后送的小通讯员,共计93名,此后大功七连再无全员阵亡的记录。
方士名此战之后,拒绝数次升迁机会,一直到退役,始终是七连的连长兼指导员,也是末世人民解放军里独一无二的永久性的连级大功英雄,末世人类英雄谱记载了他的一句话,他说,“我要看着这帮孩子,要让他们活着立大功。”
末世发展 第359章 一夜回到解放前
卡特丹一伙发动进攻的时候,李峰毅在北京西山地下指挥部,李强在山西太行山前线,而孙晓山在非洲塞林格电站,特委会一直以来的发展保证:有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军事系统,工业力量完全被分割,失去了联系。
李峰毅下令所有能动的人顶着还在轰炸的敌机,都出去搜集情报,他坐在紧急避难所里,一筹莫展,只能等待汇总上来的情报。
他还不知道这次事件是针对总部的,还是大范围发生的,他所能知道的只是人类敌人又针对特委会展开的又一波,卓有成效的攻势。
很快情报如同流水般留到他身边,所有的电子设备都不能用了,他只好找了几个参谋分门别类进行手工作业整理。
在能够向他汇报的范围之内,所有的电子设备都损坏了,特委会的防空系统,飞机都不能使用了,敌机的轰炸反而更加带劲了。
在电子设备损毁之前,有人看到特委会飞机击落了一架敌机,已经派出人员去搜寻敌机残骸了,具体情报要等一等再汇报上来。
“妈的,电磁攻势?”李峰毅做过多年it工程师,也做过多年科技公司老板,有了大概的猜测,“范围多大?难道敌人使用的是纯机械飞机,还是敌人做好了电磁屏蔽的准备?如果是后者可就糟糕透了,只能任由敌人轰炸了。”
两个小时之后,科技部派驻李峰毅身边的科学家小组也给出初步结论,“电磁炸弹。而且是多种多样的电磁炸弹,初步判断特委会北京区域已经不存在能够使用的电子设备了。”
“妈的,用你们说,”李峰毅肚子里骂翻天了,他翻着科学家小组给出的手写报告文本,“老子早就知道北京区域电子设备都失灵了。关键是电磁炸弹是针对北京区域还是全球都出问题了?全球范围内有多少影响怎么没有结论?”
三个小时后,前去搜查敌人飞机残骸的人员返回了,他们还抓获了跳伞的飞行员。
根据观察和审讯得知,敌人的飞机是纯机械飞机,喷气式动力,一点电子器件都没有,操作十分麻烦,敌人的飞行员起飞前被告知,到了目标地点之后,高空投掷携带的特殊弹药,然后就近观察特委会总部动静,接着用导航图,在导航员人工导航下,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判断往回飞。
他们要返回的地点是欧洲的一个基地。
再多的情报被俘的飞行员就不知道了,危急关头可由不得人权考虑,可即便火狐的人把飞行员的蓝眼珠子都给抠下来了,重视人权的敌飞行员也说不出更多的内容了。
敌人的飞机飞走了,现在也不能做什么,李峰毅能做的只能是组织总部区域内部队加强警戒。
“妈的,”李峰毅骂道,“辛辛苦苦二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信息化时代忽然回到机械化时代了。”
他以往每时每刻只要有需要,就能看到全球范围内的大量信息往来,忽然感受到信息孤岛的寂寞感,他想起末世前有一次出差,当地信号不好,网络、手机都不通,有线电话也因故不能使用的感觉,那会儿有种发自骨子里的寂寞。
而现在的形式跟和平时期不能比,每时每刻都有潜在的危险来临,李峰毅不相信敌人光让通信中断就停手,敌人肯定有大量的后手跟在后面。
对电子行业十分精通的李峰毅知道,相比信息时代纯粹民用电子产品,武器装备、工业设备有个好处,会保留备用的手动操作,毕竟在先进的的电子产品,也不如机械可靠,转为手工操作后,会带来效率、精确度大幅度降低的问题,不过那也比没有好。
现在李峰毅所知道的总部区域,电子失灵的武器装备,电子瞄准设备、自动化装填设备肯定都不能用了,那些飞机、坦克装甲设备,只要是采用电喷的,也都不能使用了。
“至少还能用瞄准星,”李峰毅发狠,“你们的飞机也是机械瞄准装置才能用,那就看看谁够狠!就算你们不断的使出黑虎掏心的战术,也得顶住外围不断回援部队的压力!”
目前为止,李峰毅还不知道全球范围内所有电子产品全都失灵,成建制的部队移动都很困难---部队能有效集结都几乎成为不可能。
李强率领身边的警卫部队乘坐纯机械飞机撤退到大同,这儿有个优势,末世前大同为了返古需要,修筑了完整的古代大同城墙,这儿将会成为李强的指挥部。
李强想起一路飞回来的情景,大规模的建制抵抗没有了,部队都被放了鸽子,能看到远处地平线丧尸群渐渐加强的扑击狂潮。
“这次出问题,肯定不是小事,”李强身处一线,危机感很深,“联系不上总部了,部队无法指挥,我得尽快回到五哥身边。。。还不知道能回去了。六哥那儿不知道怎么样了。”
“就几架临时改装的喷气式飞机,”李强皱起了眉头,“没有有效的导航方法,也许按照飞行员说的那样,顺着地理坐标飞回去?迷航的可能性也太大了,他也只是末世前在航校接触过这种方法,末世前都多少年没有这种导航方式了。。。”
“我的兵们几乎都回不去了。。。”李强深深叹口气,“我是不是和他们死在一起呢?”
最终李强选择了飞回特委会,因为特委会久久联系不上,明显也出问题了,按照规定,如果一段时间联系不上,总部应该直接派人过来,恢复紧急联系,但是总部迟迟不派人过来,李强派出去的飞机试探着摸索地理坐标往回飞,也没有回复。
怀着对李峰毅的担忧,同时李强也深知自己做为特委会最大的军头,紧急时刻,出于政治敏感性,也必须让最高领导知道自己还在掌握中---李强也不知道自己主要出于哪方面原因了,反正他觉得这种时刻自己应该尽快出现在五哥身边。
“我必须尽快回到总部,”李强临上飞机的时候,下令所有能出动的兵都派往四面八方,通知所有能通知到的部队回防就近的地点,他按照大同为起点,往北每隔100到200公里设定一个回访基地,让部队就近集结,这些集结基地其实也是每段战线的后勤基地,物资充足。
---------------------------------------------
感谢书友虎视眈眈4587的打赏!
末世发展 第360章 要返回蒸汽时代的孙晓山
事情发生的时候,孙晓山正在非洲塞林格电站,这儿做为特委会第一批全球重点建设工程中的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一直是孙晓山工作的重点。
当时,孙晓山忽然听到几声巨响,就停电了。
孙晓山有条不紊的检查了身边的电子设备后,很快就知道所有的电子设备都失灵了,那几声巨响只怕是水轮机的转子出故障了。
他还注意到身边的几台电脑先蓝屏,然后才自己停机,继而再也不能使用了。
“妈的,”孙晓山出生入死那么多次,又整天混在工地,早就没有了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文气,张嘴就是粗话,“老子就说么,狗日的西方肯定在电子设备里留了后门,搞起电子袭击来了!妈的,估计我们所有的电控装置的设备都报废了!”
他派出身边的工作人员出去统计各处情况,开始思考如何应对纯机械化时代的工业工作。
还没等第一波派出去的人回来,手动的防空警报响了。
孙晓山带着身边的警卫人员往紧急避难所跑,不住嘴的骂骂咧咧,“狗日的,我就知道这帮孙子么不会这么简单的,妈的,别让我飞天上去。。。”
在紧急避难所里,孙晓山听着高射炮零星的射击声音,间或有炸弹爆炸的声音传来---他知道全自动高炮目前也只能恢复手动操作了,而且非洲区由于被列入大后方的范围,军事力量很薄弱,只是在巨型化动物密集的区域,才会有重火力部队---这会让已经不能想象那些重火力部队的作战能力了。
“虽然说,人类机械化时代比信息化时代要悠久的多,”孙晓山在紧急避难所哼哼唧唧的想,“可我们都是信息化时代的人,谁见过纯机械化的时代如何组织生产的啊?再说了,那些玩意,能顶住全球的丧尸和巨型化动物么?敌人明显有了全面准备,估计我们这次难过了。。。不知道五哥和李强咋样了,他们在一线能顶住么?”
好歹等敌人折腾了个把小时撤走了,孙晓山赶紧下令启动备用通讯设备,他知道各种电磁干扰方式只能对正在使用设备产生作用,干扰结束也就结束了,这就是所谓的干净炸弹。
但孙晓山明显低估了敌人的电子作战方式,一天之内,不论啥时候开始的设备,都纷纷损坏,没有和任何地方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最多听到了李峰毅那边传来噼里啪啦的电流噪声,紧接着又中断了。
“不管怎样,”孙晓山松了口气,“我知道你们在前线还好好的。。。不知道李强怎么样了?家里也都联系不上,不过她们那儿是更安全的区域,远离丧尸和巨型动物,也没有有价值的目标,不值得轰炸。”
“可我怎么把你们接回来呢?”孙晓山知道除了他,恐怕没有人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了,可他也没办法。。。
现在的特委会区域,非洲、南美洲、澳洲或者被大洋阻隔,或者被特委会挖掘出运河和丧尸密集的欧亚大陆隔离,除了巨型化动物和人类敌人空袭,不用担心什么,唯独李峰毅、李强带领的几百万军队都给陷到欧亚大陆,而且还是和丧尸作战的最前沿,其中欧亚大路上还有一些科研、工业基地也陷入了险地。
思来想去的孙晓山没有啥好方法,下令开始拆除车辆上的电子装置,先让车能动起来,然后派出人手通知苏伊士运河那儿,哪怕用手刨,也要继续加大开挖的运河宽度,建立好和欧亚大陆丧尸狂潮的隔离准备,巴拿马运河那块只能听天由命,希望那儿的人员也能主动些。
紧急避难所漆黑一片,孙晓山在昏黄的火把前深思,可以想象敌人肯定全方面开展电子作战了,所有的工业设备,几乎都是基于西方发明的芯片技术的,芯片做为主控的智能核心,估计都会是西方攻击的重点,传回来的几个消息中,有关于把库存设备启动后,很快就自动损毁的报告,如果不是操作人员早有了心理准备,早就酿成重大生产事故了。
等到敌机空袭结束,孙晓山紧急召集技术人员,在非洲炙热的阳光下,工业部技术人员坐了一草地,茂密高耸的草丛让站在高处的孙晓山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片脑袋,他说道,“我们要重新发明机械,第一步,想办法进入蒸汽机时代,先造出蒸汽机做为动力设备。”
但事情比孙晓山想象的复杂很多,没有资料可供参考,光是预计中的试验就是天文数字了。
他看着一堆存储设备欲哭无泪,要说工业部关于人类最新工业进展的技术资料最是全面,孙晓山也习惯性的带一堆,以便查询。
之前孙晓山甚至开始建立3d数控中心的尝试,准备大幅度提升特委会的生产能力了,可现在就是提取不出来这些资料。。。
一开始有技术人员做过尝试,只要启动存储设备,就会自动损毁,显然西方这次的电子作战非同小可。
有熟悉电磁干扰的技术人员找到了厚厚的铅皮,做了个铅皮屋子,总算是可以无故障启动,但仅凭电池的电量,还读取出多少数据,就快没电了,光靠人手工抄写,那是不可能的。
而电池,就更加操蛋了,末世前后的发展,使得电池都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所谓智能化,除了电池芯就要有个控制电路板,说到电路板,就要有芯片,老旧的例如日常生活常见的五号电池什么的,末世好几年了,早就不能用了。。。
要用太阳能发电,那就不可能让太阳能板包裹在厚厚的铅皮里,而只要暴露出来,就会损毁。。。
“形式很严重,”孙晓山不是军事方面的专家,但对电子技术的精通让他知道,敌人肯定在持续大范围的发送电磁干扰,那就是说,敌人保留了很多行动能力,而特委会几乎都给搞瘫痪了。。。
“我们探测不出敌人在哪儿,尽管敌人的设备也无法使用了,可他们肯定早就有准备了,就算是没有准备,目前也是我们损失更加的大。。。”孙晓山咬牙切齿,经过了末世那么多风险,他知道干什么事情都不能等不能靠,立足自己先解决问题再说,做的慢的恐怕都得死。
孙晓山下令不再开启任何电子设备,让大家先列出蒸汽机时代必备的技术目录,准备在铅皮屋子开启存储设备的短暂时间,尽可能抢出这部分资料,减少研发周期。
末世发展 第361章 孙晓山的新任务
时间在孙晓山忙着派人统计各区域设备损毁情况,忙着安排技术人员回忆蒸汽机时代技术体系中不知不觉过了三天。
这天跟着通讯员进来了一个人,孙晓山一开始没注意,直到来人喊一声,“孙部长。。。”
他才抬头看去,原来是第九研究所所长孟浩廷。
“你怎么在这儿?”孙晓山奇怪的问道,“你不是在东非大裂谷么?家里的电子设备也都损毁了吧?人都好吧?”
“电子设备都坏了,”孟浩廷回答道,“人还都好,一开始还有几次空袭,后来就没人光顾了。”
“哦,我想也是这样的,”孙晓山挠挠头,问道,“家里乱么?”
“乱还没怎么乱,”孟浩廷显然话里有话,他拿眼看屋里的工作人员。
孙晓山点点头,“咱们到会议室说话。”
被孙晓山从北美基本劳动力大队调回来的刘莽悄不声的跟在后面担任警戒任务,总部几次被袭击事件后,高级领导的警卫工作很受重视。
到了会议室,各自坐下,孟浩廷认出此人是孙晓山的心腹,没有避讳什么,他说道,“孙部长,科技部判断是敌对势力的电磁作战,应该是全球性,针对特委会的。”
“英雄所见略同啊,”孙晓山无奈的摊开手,“还能怎么办?我正试图建立蒸汽机时代的工业体系,尽管欧亚大陆是没指望了,可咱们还得活下去啊。”
“我们所开会讨论了下,”孟浩廷沉吟了一下,“孙部长,这会儿你得站出来。”
“站出来?”丝毫没有政治感觉的孙晓山莫名其妙,“我每天都忙的不可开交,哪里偷懒了?”
“不是这个意思,”孟浩廷对李峰毅、孙晓山、李强哥叁的政治敏感不报啥期望,直接了当的说道,“李主席、李总司令估计都被困在欧亚了,特委会这摊子不能散了,不能乱了,不然等李主席回来,你怎么向他交待呢?。”
“嗯?”孙晓山一个机灵,“有造反的?他妈的谁敢?”
“现在还没有,”孟浩廷也不拐弯了,搞政治的其实最忌讳直来直往,但孟浩廷没法顾忌这个了,对面前这个高技术智商,低政治智商的人他早有了如何沟通的想法。
“但任何一个组织,各个部分脱离掌控久了,肯定就会滋生很多问题,”孟浩廷说道,“例如独立,割据,造反等等。。。”
“目前欧亚前线的后方,澳洲,南美洲咱们鞭长莫及,先不去管它,非洲这块,在李主席不在的时候,没有人比你更适合站出来了。”孟浩廷说道。
“咱们不是有各个部门么?”孙晓山更加糊涂了,“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等等,哪个领域的事情,哪个部门去管啊。”
“可是这些部门谁管?”孟浩廷一句接一句,“非洲分成了几个行政区域,这些行政区域的领导谁管?”
孙晓山本来就不是傻人,只是平时脑筋不往这方面想而已,听了孟浩廷这么说,思忖片刻,“我站出来,人大能同意么?我记得法律规定有顺位继任人的,直到任期满了换届为止。”
“民主只适合没有危机的时候,”孟浩廷尽管平时也忽悠李峰毅采用法律化的方式进行管理,而不是搞人治,但民主、独裁的特点是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清楚的,何况这些专门研究人的政治动物们。
“如果乱起来,再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可就不是几年能解决的问题,现在的人类拖不起啊。”
“具体方法呢?”孙晓山想来想去,知道事情也确实如此。
“你带着人视察非洲各行政区域,”孟浩廷说道,“尽可能多的带着武装人员,一方面震慑,一方面可以了解基层情况,便于组织大家行动起来。另外你还要给李主席太太说一下,让她出面,坐镇总部,也接见下去总部的人员,安抚人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