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发展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瑞雪星晨
侦查结果很不乐观,呼和浩特市区到处腾起巨大的烟柱,一片片断瓦残垣,市区回响着激烈的枪炮声,特委会的155毫米大炮响声很容易听出来,听了半天,只觉得炮声听起来都是包头叛军的。
头上包头叛军的飞机飞来飞去,时不时扔下炸弹,发射出火箭弹,轰炸的呼和浩特市区浓烟滚滚。
整个公园已经成了包头叛军的补给修养基地,经常有坦克装甲车辆开回来加油加弹,然后开出去。也有成群结队撤下来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士兵,同样有士气不佳,却身强力壮的士兵开出去。
得绕道!李强和姚成凯对视一眼,然后他们示意两位姑娘慢慢滑下山棱线,伏在山谷中开小会。
时间已经是2016年9月19日中午13:10分,四个人边吃边交谈,说起吃,让李礼和王嫣红郁闷不已,她们都能做的一手好饭菜,要抓住男人,先抓住男人的胃,她们很是准备露一手,还带了很多调料,结果李强和姚成凯为了赶路,没有时间细条慢理的做饭,上路前就想好的野外烧烤这么酷毙浪漫的用餐方式直接被否掉,他们有特委会解放军的背负式流质食品,还带了几罐备用,每次吃饭都是喝流质食品。
这种食品使用方便,热量极高,就是口感特糟糕。
最终商定的绕行路线是往东北行进2.5公里,绕行元山子,然后再往东进入市区。
四人吃喝完毕,开始上路。
刚走出不到1公里,来到一处山坡,就听到“砰”的一声枪响,接着密集度枪弹好似下雨般打到四人周围。
两个姑娘吓得瘫倒在地,恰好卧倒在山石后面,李强和姚成凯就近找掩蔽物,然后仔细观察,发现200米山顶上有大群敌人出现,他们大咋呼小叫唤的往四人开火。
交火不到10分钟,南边山脚下绕过来一群敌兵,也开始开火。
四个人被压制的抬不起头来,只能伸出观瞄系统当潜望镜,然后把枪举到头顶开火,倒也蒙准几个,一时间阻挡住敌人的进攻。
李强脑筋急转,暗想道,“这么快我又要做出决断了么?”他下意识看一眼老姚,老姚正在聚精会神开火。
老姚感觉李强在看他,转了下头,不由的苦笑不已,“本来我是你从工业部借调的,把我紧急征召入伍也就罢了,”姚成凯嘟嘟囔囔腹诽不已,“再把我弄丢了,看你怎么向我老大孙晓山交代。”
“全当你没从丧尸堆里把我救出来吧,”姚成凯想到这儿冲着李强用力的点点头,小声喊道,“你走吧,我拖住敌人!”
李强脸上十分纠结,他又看看两位竭尽全力把自己缩到山石后面的姑娘。
姚成凯看出他的心思,接着喊道,“你需要人指路,带走李礼吧......我和王嫣红都是党员,该怎么做我们早有心理准备了!”
姚成凯肚子里恶狠狠的想,“妈的,就算要死,咱们也是成双成对的死!”
山顶上和山脚下敌人在步步逼近,枪林弹雨中,李强没有太多时间犹豫,立刻爬到两位姑娘身边。
对王嫣红说道,“我有紧急军务......你是党员,我需要李礼做向导......”说到这儿他犹豫了,包头叛军的残忍有目共睹,巧燕儿提供的情报表明包头方面对女人尤其残忍,这一别可能就是生死之别了。
随即又硬起心肠,说道,“我现在征召你入伍!我命令你!和姚成凯坚守1个小时,然后自行撤退到指定地点!”
说完转头看着姚成凯,姚成凯开了几枪,射倒一个敌人,转头冲着他笑道,“走吧!别忘了每年给我们烧点纸。”
李强不顾目瞪口呆的李礼和王嫣红,一把拉着李礼就往山坡北边爬去。
王嫣红惊得呆了,看着两人在山石缝隙间爬远了,李礼反应过来,使劲挣扎,要挣开李强的手,嘶声喊叫着,李强趴到她耳边说着什么,李礼慢慢不挣扎了,回头看着王嫣红,眼泪哗哗的往下流淌,被李强拉着远去了。
姚成凯抽出自己的手枪扔给她,说道,“拿着!教过你怎么用的。”
王嫣红下意识拾起手枪,比比划划,结结巴巴说道,“他跑了!他跑了!”
“他有任务!”姚成凯满不在乎,说道,“你是党员!我也是党员!考验你的时候到了!”
“我只是想被推荐读研的啊,怎么就要做这事儿。”王嫣红六神无主,敌人的子弹在头顶飞来飞去,不时击中山石,碎石崩的到处都是。
“特委会有大学,等咱们出去了,我推荐你免试读研,”姚成凯给她许下好处。
王嫣红渡过慌乱劲儿,话说末世见惯生死的人渡过慌乱都比较顺利,因为度不过的都死了。
她拿着手枪乱打一气,很快打光了一梭子子弹,手枪过了50米,能打着什么就得看老天爷的意思了,就算50米之内,只是军训摸过几天枪,又在这几天被紧急教导了些开枪知识的她,也就是增加些火力密度而已。
姚成凯扔给她几个子弹夹,自己继续仔细用电子观瞄系统瞄准敌人,他成功的挡住了山坡和山脚下的敌人。
好景不长,敌人的炮弹开始在空中拖着长音飞了过来,乌苏图国家森林公园就是敌人的装甲后勤基地,坦克、自行火炮战车很多,在山顶的敌人用电话指示目标后开始了轰击。
姚成凯叹口气,爬到王嫣红身边,紧紧搂着王嫣红,隆隆炮声中,他对王嫣红说,“今天咱们算是生死在一起了。”
正在这时,一发炮弹带着近爆的哨音逼近了,姚成凯搂紧王嫣红,亲吻在她的嘴唇上,觉得温柔凉滑。
“轰”的一声,炮弹正好炸在两人身边不到20米的山坡上,碎石冲天而起,王嫣红眼睛忽然瞪得老大。
话说男女亲吻,从来都是闭上眼睛的,姚成凯被双眼圆睁的王嫣红搞得心里发毛,又用了几分劲儿,试图安抚王嫣红,王嫣红好似要窒息的鱼拼命挣扎,姚成凯终于控制不住她,王嫣红喘着粗气说道,“你看,好像有个山洞被炸出来了!”
---------------------------------------
下章咱们讲述死里逃生的故事,呵呵。
请不吝收藏、推荐、打赏哦,我用精彩的作品回报您!
末世发展 第244章 中微子通信
李强为了进入呼和浩特,和西征包头的部队同生共死而绞尽脑汁,李峰毅却从2016年8月16日凌晨2点开始的卫星大战开始就伤透了脑筋。
卫星大战当天幸亏冒出个临危不乱齐三着,顶住了特委会半边天。
从那天开始,李峰毅直接就住到了特委会总参谋部,他让人把总参旁边的一间小屋略微打扫,支起了一张折叠床,困极了就睡,醒了就到总参谋部开始动脑筋琢磨如何杀人。
“凡事就怕想明白,”李峰毅自嘲的想,“现在我的主要业务范围就是破坏、杀人。”
心里如是想,说出口的话可就正大光明,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气息。
“我们要防范敌人的核弹攻击,这群人已经彻底丧心病狂,站到了反人类的立场上!”李峰毅把话说得慷慨悲壮,他对着总参谋部的参谋们说道,“每个人负责的领域都要切实抓起来,我会根据整体情况进行协调。”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整套防空体系,不能让核弹靠近我们!就连别的导弹也不能靠近我们!其次摸清楚敌人的核弹情况,最好能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李峰毅强调几项重点工作,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分管范围,比较全面,其中每个阶段又有重点任务要进行,这些要靠领导的重视来提高效率,确保完成,这些任务不完成,别的任务完成的再好也是白扯,这就是任务关键点原则。
“太空体系齐三着全面负责,抓紧时间重新建立我们的天网,重点要监控核弹情况,如有可能,尽量摧毁敌人的反击反击卫星武器,钳工考核正在进行,一旦完成,人员、物资任你调用。”
“反引力发动机要抓紧落实量产,咱们要尽快开展面向全世界的攻略计划。”
“这几项工作我重点抓下,其余的各项工作也都不能放松了,”战时会议简洁有效,李峰毅这就开始准备散会了,“还有谁有什么需要说的么?”
大家都摇摇头。
“散会吧。”
防空体系的建立容易又简单,末世前中国空军还不是很发达,长期面临空中打击的威胁,结果导致中国拥有了完善的防空体系,末世后只需要在此基础上改善即可。
中国的防空体系分为高炮、导弹、飞机三种平台。
高炮系统一般用于近程、低空防空,导弹用于远程、高空防空,飞机则是带有进攻性质的防空,说到底还是以防为主,进攻力量远远不足。
为此特委会国防部经过协调,第一步是恢复防空体系,首先恢复的是防核弹系统,特委会区域的卫星网络倒是没有被打掉,只是通讯联络成了大问题,卫星之战后,大家都开了全频道阻塞干扰,以往的无线通信方式几乎不能使用,没有无线信号,发现敌人踪影也无计可施,因为地面上根本就不知道有敌核弹飞来。
所以齐三着在此之前得先解决这个通信问题。
他走访了科学技术部通讯实验室,柳部长不放过这个抛头露面的机会,陪同齐三着这位特委会新秀一起和通信科学家详谈。
听取了几种快要临近实用的通信技术,齐三着觉得它们的特点都不是很适合,出现全频道阻塞式干扰也会被干扰。
直到一位叫何建的50岁出头的通信专家向领导汇报了自己的科研课题,中微子通信,才算让齐三着看到了希望。
“中微子束沿直线传播,不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因而保密性能好。在战时,当所有有线通信都受到破坏,无线通信又遭受强烈干扰的情况下,中微子通信将由于稳定、可靠而突显战略优势。”何建手指灵活的点击着鼠标,把他的研究内容在超大电子屏幕上展示着。
齐三着和柳部长对视一眼,就它了!
“不过目前无法大量运用,因为中微子的生产是个瓶颈。”何建说着不足之处。
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战争需要。
齐三着站起身来,走到何建身边,握着何建的手,“你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只要你尽快保证生产出能用于卫星和地面通讯的设备。”
“这很简单,这很简单。”何建满口应承,他的课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解决宇宙深空通信问题。
最后离开的时候,齐三着狮子大张口,对何建承诺道,“这个项目完成,今年的最高科学大奖就是你的了!”
何建顿时血涌上脸庞,真正醉心于科研的人其实不善于奔走钻营,往往出了成绩不是过很多年才会被人们想起,就是快要出成绩的时候,被往课题组塞领导们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等成果出来后,这些人的名字都得署上,一般排名还在前面,成绩被大大的注水,分不到多少实惠。
他颠三倒四的点头道,“好好好......”
齐三着又和柳部长回到部长办公室,深入的谈如何加快中微子通信设备的定型、生产进度,柳部长也很受鼓舞,他承诺增加人手,增加物资,尽快拿出量产化的方案,同时暗自考虑谁谁是他的亲信,这次得一并塞中微子课题组去。
一种新通信设备的投入使用,主要考虑和原有系统的结合问题,例如中微子设备来说,分为调制和解调两部分,调制用于把信号按照中微子协议编组发射,解调是收到中微子信号,编译成系统能够执行的指令,并把收到的中微子信息内容进行传输,不论是调制还是解调部分都要重新和原有系统结合。
这种结合又分为软件结合和硬件结合两种,如果是软件结合,只需要把硬件接口做成标准通信接口,比较快捷一些,如果是硬件结合就需要重新设计电器连接部分。
中微子这种定向通信信号的接收部分一般天线要适当的大一些,确保发射误差落在接收范围内,好比把枪靶弄大一些,就算没打到十环靶心,也可以把子弹接住。
技术上的问题由柳部长盯着何建完成,其余的外部协作事务就需要齐三着亲自出马协调,幸好李峰毅授予了他最高权限,各个部门也知道搞不定这个问题,大家都得完蛋,配合的比较顺利。
2016年8月18日,卫星大战的第三天就已经决定建立一个中微子通讯设备制造厂,8月19日,软件和硬件工程技术人员就位开始工作。
---------------------------------------------
话不多说,请多多支持,最好付诸实际行动,诸如投票、推荐、收藏、打赏!本书不上架,全靠打赏补贴写书的成本啦。
末世发展 第245章 大干快上造卫星
“命令宣传部门无线电24小时给我宣传,无线电不好使,就给我印制传单,揭发敌对势力反人类的暴行,宣传我们迫不得已还击的真相,我不管他们用飞机洒传单,还是炮弹打传单,总之尽快给我传遍每一个角落!”李峰毅让一个参谋给他起草命令,签署后做为一个高优先级的命令下发了。
背后的超大电子屏幕上显示齐三着正在航天指挥中心发号施令。
齐三着在航天领域的能力目前无人能及,做事情也很负责任,他办事,李峰毅很放心。
李峰毅在开始的时候给齐三着派去了一个连的兵力负责维持次序外就尽量不干涉专业人士的工作,当然国安部和总参情报局也都启动了相关安防措施,谁也没规定好人就不会一时想不开往自己脑袋上开一枪,安全第一,防范为主。
技工们选拔出了一批,正在各处航天器材堆积的地方,他们在加班加点精加工航天器材,组装好的卫星等航天器材不用考虑大型火箭等发射设施,他们将采用最新的反引力系统发射。
李峰毅8月17日的行程安排是视察技工们的工作场所,即便有完善的组织体系,领导的重视也是必不可少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被肯定。
李峰毅到了航天器材加工厂,这儿一片叮叮当当呲呲啦啦之声不绝于耳,仔细一看,顿时汗流浃背。
号称最尖端,最精密的航天器材被高级技工们拿着铁锤、錾子、电锯一顿猛捶猛割,然后再用砂轮机打磨,然后才是进行什锦锉、砂纸、刮刀等手工精细加工。
所以整个加工厂分成了3部分,从粗加工、精加工到精细加工三个环节。
“这活也太糙了点吧?”李峰毅嘴都合不拢了。
航天器材加工厂厂长是一个叫黄志刚的40余岁老钳工,他的手艺不是最好的,却很会协调,是资格认证委员会主任原来工厂的主管,当时推荐了3个人员竞选厂长,一个老钳工黄志刚,一个机械教授,一个党委推荐的,他们认为这个部门很重要。
最终黄志刚获胜,他首先要来了要求达到的工艺指标数据,然后要人准备精密测量工具和加工工具。
闭门读了两天工艺指标,有了大概思路,工具也准备齐全,通过考核的钳工资料也发给了他。
然后他要了一块场地,建立了个这个航天器材加工厂。
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划分完工序后,就开始干活了。
现在厂里共有钳工300余人,全是特委会区域最顶尖的钳工高手。
按照一般道理,应该是流水线生产效率最高,把每一批同样的器件都加工到符合要求的精度,然后再加工另一批次。
现在是战时,那就意味着符合战争需要才是最大的道理,所以他们把能组装成一台套航天器材的所有器件归为一类,加工完一台套满足出厂发射的需求,然后再次组装另一台套。
导致这三百人大约平均每7天才能组装出来一台套,如果按照流水线方式,初步计算,需要3个月就能组装成100台套,效率相差悬殊,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最要紧的是补天裂,如果核弹轰炸到脑门上,再高的效率也不如有一颗能派上用场的卫星重要。
尤其离谱的是刚发射上去的卫星主要轨道是敌人威胁最严重的空域,能够一对一撞毁地面攻击武器是最理想的,其实这种理想状态几乎都达不到,往往是几颗卫星连续发射,第一颗弄准位置,第二颗如果不能设定正确攻击参数,还会被敌人像第一颗那样摧毁,那往往就需要第三颗,第四颗卫星了。
即便算上齐三着的真假卫星战术,能达到2颗真正的卫星摧毁一台套敌人激光攻击武器的效果就能让大家偷笑了。
这就是拼消耗,拿高精尖的卫星当炮弹使,大家都在苦撑。
李峰毅走过每一个大汗淋淋的钳工师傅身边,和每个人握手,道一声辛苦了,300多个重体力劳动者因为看见最高老大,都惊喜交加的使出吃奶的劲儿使劲摇啊摇的,唯恐让领导感觉不出自己的惊喜,经历了300条壮汉的欢迎,结果李峰毅胳膊疼的放不下了,端着胳膊进了黄志刚办公室。
黄志刚也很感动,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和满手机油的师傅们握手,他赶紧招呼李峰毅洗手,换了好几盆水才算是见到清水的颜色,只是机油痕迹渗透到皮肤纹理还得几天才能消除。
末世前他虽然做上了工厂主管的位置,算有些地位,往来的客户们也都是油头粉面,寒暄得十分亲热,可就是不跟他握手,担心抹一手油泥,末世后全家只有他和女儿活了下来,现在又在前老板提携下成了厂长,上级又重视,感觉越来越有奔头了。
李峰毅尽管心里对这种野蛮的精加工方式心存狐疑,还是高调的夸奖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当然也暗示卫星这种设备很精密,是不是细心些操作呢?
他的话换来了黄志刚微微一笑,“放心吧,我们心里有数的。”
这话让李峰毅想起了末世前自己看过的一部科幻片,俄罗斯人的太空站出了故障,按照美国人一贯的风格,这个太空站是最后的希望,美国人急的满头大汗到处查找资料,俄罗斯张口骂道,“又是台湾制造!”
然后老毛子拿起一个硕大的扳手,照着设备猛烈敲打,火星四射中,设备好了!
钳工方面黄志刚是专家,李峰毅就没再多说,专业的事情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做才是道理。
李峰毅临走前交代黄志刚晚上给工人们加餐,大鱼大肉尽管上,不当班的还有罕见的烈酒,工厂里自是爆发出热烈的干劲。
黄志刚很会来事的安排人把最高领导视察这事儿记录到厂史里,还把工厂监控录像剪裁出效果好的镜头打印成照片挂在工厂各个位置,这代表着工厂的荣誉,也让各位大小领导知道这家厂子和最高领导有关系。
这些中国人惯有的做法就不一一叙述了。
---------------------------------------------------------------------
投票、打赏、推荐、收藏,我也是看了好长时间别人书的书虫啦,才发现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支持作者,鼓舞作者在枯燥的写作中提起尽头的。
感谢春寒飘雪、lmxy投推荐票,打赏!
末世发展 第246章 我有不能让你有
现在航天用的反引力发动机还是个瓶颈,李峰毅觉得自己应该去反引力发送机试验、生产现场去检查下,尽管自己插不上手,领导到场还是可以让人觉得受重视,工作起来也更加带劲。
战争年代讲究效率,李峰毅立刻命人安排前往位于北京玉泉路19号乙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这儿是反引力物质生产基地,反引力粒子系统也是这儿发明的。
这儿守卫森严,并不因为李峰毅有着特委会最高领导出行的全套仪仗装备,例如车辆等而简略验身份验证。
验证完身份后,开始了繁琐的进入准备工作,洗澡,清除静电等等进行了好几次,李峰毅只觉得浑身发紧,浑身上下比刚出生的婴儿还干净了。
当李峰毅穿戴着武装到每一根头发丝的衣服进入最核心的对撞机的时候,他锐利的眼神在头盔观察窗后面都开始散射了,“最核心的科学工作真不是人干的啊,才一次我就受不了了,这些科学家怎么成年累月熬得啊。”
“衣服里居然还有宇航员用的装排泄物的袋子!”李峰毅正在感慨,实验室负责人已经迎了过来,他刚从生产线过来。
负责人叫郭宏阳,是一个身材瘦小的中年男子。
两人寒暄几句,郭宏阳开始汇报工作,“现在我们把别的试验都停了,反引力系统通过定型试验后,整套设备都改成生产线,用来生产反引力粒子了,只是我们产能不足,主要原因是设备是科研设备,不是按照连续生产的高强度设计的。建造新的生产线报告已经提交通过审批了,正在进行基建工作。”
“现在的产能也就是完成战略运输的作用,可以取代火车、轮船、战略运输机的作用,其余的战术级别的暂时还顾不上,发射卫星的反引力发动机还是现赶制出来的。”
目前人类的机械设备动力部分还是以内燃机为主,反引力的运用还没有全面深入,和以往任何的重大发明一样,首先应用领域还是军事,等过了军事上全面展开了才能广泛运用。
李峰毅点点头,得加快科技转化速度,搜寻燃油可不是一件轻巧的工作,随着收复区域的扩大,人员的增多,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越来越多,末世前那点储油量日渐缺乏。
“我们这个实验室的对撞机长度仅为240米,做科研绰绰有余,做生产就很不足。反引力系统的发明,所有的地面交通设施都会被取代,所以我们新的对撞机选址在北京东北郊区的环形铁路,地基良好,可以简化很多基础设施工作量。周长为9.1公里,同时安装生产线10条,主设施也从地底挪到地面,减少施工难度,计算后的产量可以满足目前军事、生产、生后需求,架设周期为1个月。人力部门已经拨给了我们足够的人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