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带着青山穿越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漆黑血海

    化为一地琐屑。

    “是啊!可惜了!”杨太后一脸的感触,这张圣旨,若是在宋朝大势在握的时候,或许是一把致命的杀手锏。

    但对于当下的宋室,不过是一块烫手山芋,或许能膈应一下对方,但绝对没有设想中的力挽狂澜。

    可惜,宋宁宗醒悟太晚,终究没有留下一些靠得住的后手。

    “另外,哀家会承认你手中那份圣旨,也会选定杨康继承大统,在其占据大义名分,这个条件是是否满意”

    “这自然最好不过!放心,在下会信守承诺,给赵氏宗族一条活路。”

    “哀家很好奇,你费心筹谋,到最后也是为他人作嫁衣,为何你不自己做皇帝这于你有何好处”杨太后继续问道。

    这个问题,困扰她很久,如今有机会,自然要询问清楚。

    李天生莞尔一笑,“那位置虽然耀眼,但却是个累死人的活计,我生性惫懒,能躺着绝不坐着,且不说坐上那位置,要守住基业,需要多少呕心沥血,但论前期的苦楚和收买人心,就已经让在下望而却步。”

    说到这里,李天生慵懒的态度忽然一变,颇有些郑重地说道:“那位置虽是千般好,但于我如浮云,我自有我的路,我的道。”

    “至于这其中,有何益处”

    李天生语调放慢,似笑非笑地盯着略微探着身子,眼中探究之色再难掩盖的杨太后,一字一顿地言道:“恕不相告!”

    “你……!”

    看着一本正经,耍自己的李天生,杨太后面色一黑,差点忍不住破口大骂,这种将心中馋虫勾起,又不负责杀虫的货色,真应该千刀万剐。

    就像平时听戏,正要到关键时刻,忽然唱戏的跑了,是一个道理。

    真恨不得将其关在小黑屋里,让自己听个够。

    但也知晓,这是李天生对自己方才举动的报复,看似微小,但足以让人心中膈应。

    看着失态的杨太后,李天生不厚道地一笑,心中的郁闷总算发泄不少。

    好处,自然是有,而且还是天大的好处,李天生处心积虑,大费周章地谋划这么久。

    否则,他闲的没事干,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除了心中那点种花情,真心想为百姓做点事情,换了一靠谱的朝廷,至少在前六十年的朝代繁荣定律中,给予普通人相对安稳的生活外。

    更重要的是有巨大的利益诱惑。

    只是究竟是怎样的果实,李天生自然不会告诉他人。更不会让分属敌对的杨太后知晓。

    “既然无事,在下就先告辞了,希望太后言出必行。”

    正事即罢,两人又无深交,自是相顾无言,李天生转身离开大殿。

    与此同时,身后的杨太后嘴巴翕动,欲言又止,终究以一声耐人寻味的叹息结束这场对话。

    “大宗正!”

    “太后!”

    殿外,肆虐喧嚣的喊杀声减小,但耳中却越发的清晰可闻,杨太后带着仅剩的几个赵氏宗老,跨出殿门,抬首望着远处欲要沉沦的落日。

    心中涌出巨大的感伤,这如今的大宋皇室于这垂暮夕阳,几无二致,余辉散尽,黑夜将至,待到明日,恐怕已是另一番天地。

    杨太后哀叹几声,紧了紧手中的龙头拐,看着外界已经逐渐平息的喧嚣,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刺鼻血腥气。

    仿佛见到了满地的流淌的鲜血,惊慌失措的仆从,竭力拼杀的禁军身影……

    “走吧!为这垂暮江山,皇宫内流得血已经够多了,没必要再让人为之白白丢了性命,浪费了大好人生。”

    杨太后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老迈的身体,却步履坚定,朝着皇帝停灵的大殿走去,身后,大宗正等几个皇室宗老,紧随其后,昂首挺胸。

    像是战场上心怀死志的战士,姿态从容,初时的慌乱、惶恐,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只剩下看透生死的从容与淡定。

    唯有夕阳将众人的影子拖得老长,在周围空荡的宫室中,显出几分萧索。

    枯叶终会落地,戏剧总会落幕。

    ……

    一间灵幡幢幢的偌大宫室前,染血的白帆随风飘舞,杨康站在人前,手中长枪饱饮鲜血,一身血染的战袍,使其面如冠玉的脸上,多出几分狰狞。

    盯着数量锐减,退无可退,如今一脸惶恐,但在统领高压逼迫下,不得不拼命,负隅顽抗的残兵败将,杨康满是肃杀的声音,在这大殿外的广场上,显得异常响亮。

    “你们能坚持到这一刻,我很钦佩,但如今大宋失德,已经是大势所趋,何必再执迷不悟,白白丢了性命。

    现在放下武器,是改弦易辙,弃暗投明之举,无人会嘲笑你等贪生怕死,你们都是英雄,是缔造真正为民谋福的新朝而出力的功臣。

    现在,放下武器,缴械投降者,生!冥顽不灵者,杀!”

    “杀!”

    “杀!”

    “杀!”

    山呼海啸般的声浪,震荡九天长空,其冲霄凌云的气势,震慑人心,撼动心魄,令心中仓皇的剩余禁军,魂飞魄散,心下颤然。

    “噗!”

    有禁卫动摇,吓得上前几步,结果还未反应,就被统领一剑斩杀,血溅三尺,令原本意动的一众禁卫噤若寒蝉。

    “谁胆敢投降,我就先杀了谁,让他先一步入黄泉。给我杀!”

    “既然你等不识好歹,




第五十一章 都是演戏的高手
    ;跟在杨太后身后的赵氏宗老,也为之一愣,表情呆滞,一时搞不清楚杨太后的路数。

    太后,难道你这么快就叛变了说好的,为这大宋朝留下最后一抹气魄风骨,慨然赴死

    前一刻还言犹在耳的约定,下一刻就若垃圾一般,被抛诸脑后。

    尽管心中叫嚣,满腹怀疑,但长期养成的习惯和生活的阅历,让仅剩的几个老人,明智地闭口不言。

    他们相信,太后此举定有深意,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答复。

    果然,不出所料,杨太后的话中藏着后手。

    只见其对杨康错愕的表情,满意不已,不等其反应,就继续说道:“你说的不错,皇帝确实是被天雷劈死,众目睽睽之下,难以辩驳,这大宋江山确实到了尽头,子孙不肖。”

    就在众人越听越迷糊的时候,杨太后话头忽然一转,“但老赵家的子孙,虽然庸碌、懦弱、贪图享乐,但绝不是抛弃百姓之人,所以,他们早有自知之明。

    当初鼎力支持北伐之战,后又全力协助与草原民族的战争,历经两代帝皇,目的便是为了消除外患,其后便留下一道圣旨,为天下百姓,择选一名真正为他们做事的明君。

    愿以老赵家的无上权势,换取百姓安泰,以解内忧,以富百姓。”

    “所以!”杨太后话音一顿,目视全场,语气激昂,“不是你杨康为民请命,推翻旧朝,而是我赵家,甘愿为百姓放弃这大好江山。

    否则,你又怎能一路顺利回到临安,势如破竹地攻入皇宫,当我大宋的其他兵将,都是软柿子不成”

    几位宗老听得涕泪横流,百官听得羞愧难当,禁军统领难以置信,杨康和场中兵将为之震动,一时讷讷无言。

    隐匿在一旁的李天生,啧啧称奇,对杨太后的这番言语,真心佩服,以退为进,先抑后扬。

    既承认皇帝被雷劈死的事实,又抛出赵氏知晓江山易主的事实,后又指出赵家皇帝早有准备,将赵家江山拱手相让,给为百姓谋福的明君。

    这一番,不过是象征性地的抵挡一二。

    这话一出,场中这么多人在,定会传出去,届时,占据大义的将是赵氏,在已成定局的事实面前,留下一个好名声,博一波赞扬和同情。

    百姓可不会计较,究竟谁对谁错。他们只听与自己有利的言论,只会同

    同情弱者。

    到时,与成功上位,执掌大权的杨康相比,强弱颠倒,处于劣势的赵氏,将更加惹人关注。

    至少在明面上,赵氏宗族子弟的安全,又多了一层保障。杨康作为新君,为天下考虑,不得不放弃、甚至保护赵氏宗族子弟。

    最次的也是睁一只看,闭一只眼,任由赵氏子弟生死随意,不加干涉。

    而杨太后的这一反击,又含有一层引出那份圣旨的意思在内,他人可能不懂,但杨康和李天生心知肚明。

    逼得杨康不得不心里含泪,脸上露笑的“心甘情愿”地接受。

    毕竟接受上代皇室的禅让,是美谈,是正统,无人再会讥讽,杨康来路不正。

    而若是杨康不接受,在这场面中,即使其之前做的再多,暴力上位,终究要受世人诟病。

    故而,他需要杨太后“背书”,至少经此一幕,表面上,无人敢在明面上置喙,杨康得位不正。

    至于文武百官,一些被蒙在鼓里的人,自然不敢多加妄言,另外一些,虽然有所猜测,但明哲保身,即使要出力,也不会得罪死其中一方。

    装傻、附喝,才是明智的生存之道。

    而一些手握兵权的将领,一个个都呆在自己府邸,不去掺合,自然不会反驳,待到事情尘埃落定,自然不会多嘴。

    此刻,场中

    见众人无从反驳,尤其是杨康一副恭听教诲的模样,杨太后心中不得不承认,眼前这小子,确实比赵氏子弟,更识时务,懂进退,知形势。

    一时有些意兴阑珊,只想快些完成此事。

    所幸在言语占据上风后,见好就收,懒得多言,直入主题,“故而,先帝和皇帝在世时,曾留下一道圣旨,里面写有下任帝皇的名选,只是这道旨意,被交予了那位青山仙君,想来,帝都发生如此大事,那位心怀天下的仙君,肯定不会错过。”

    如果说,杨太后之前的话,在众人心中掀起波澜,那么,此刻,她的话,就犹如一块巨石砸入水中,溅起大片水花。

    将众人浇得全身浸湿。

    只是,不知或许是为了报复,膈应一下躲在暗中的李天生,这位大宋朝最后的太后,在提及心怀天下四个字时,语气加重,牙齿紧咬,破有几分咬牙切齿的味道。

    只是因为消息,太过震撼,故而只有李天生、杨康等少数人,

    听出了其中的讥讽。

    只不过,如今都不会与其多加计较。

    而就在杨太后话音刚落的当口,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鹤鸣,天边一人一鹤飘然而至,青衣、白鹤,飘动的衣袂,飞舞的长发,飘渺的云雾。

    这一幕尽数落入皇宫众人眼中。

    白鹤身上,那道清晰的身影,就犹如临凡的谪仙,乘奔御风,出尘卓然。

    尤其是随着脚下白鹤独自飞去,在上空盘旋舞动,李天生虚空踏立,不借任何助力。

    就那样站在哪里,仿佛整个天地的中心,更是引得场中众人瞩目、惊叹。

    望而生畏,一些来不及逃走,躲在一旁的宫女内侍和一些意志不坚的禁卫,更是不由自主,认为天仙将世,下意识地跪倒在地。

    “神仙下凡!”

    “神仙下凡了!”

    ……

    朝中文武百官,在场的太后、宗老,兵将武士,虽然不及前者愚昧,但也震惊异常,目瞪口呆。

    这一幕活生生地就出现在眼前,无有任何掺假的嫌疑,更是令他们心头震动。

     



第五十一章 都是演戏的高手
    ;跟在杨太后身后的赵氏宗老,也为之一愣,表情呆滞,一时搞不清楚杨太后的路数。

    太后,难道你这么快就叛变了说好的,为这大宋朝留下最后一抹气魄风骨,慨然赴死

    前一刻还言犹在耳的约定,下一刻就若垃圾一般,被抛诸脑后。

    尽管心中叫嚣,满腹怀疑,但长期养成的习惯和生活的阅历,让仅剩的几个老人,明智地闭口不言。

    他们相信,太后此举定有深意,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答复。

    果然,不出所料,杨太后的话中藏着后手。

    只见其对杨康错愕的表情,满意不已,不等其反应,就继续说道:“你说的不错,皇帝确实是被天雷劈死,众目睽睽之下,难以辩驳,这大宋江山确实到了尽头,子孙不肖。”

    就在众人越听越迷糊的时候,杨太后话头忽然一转,“但老赵家的子孙,虽然庸碌、懦弱、贪图享乐,但绝不是抛弃百姓之人,所以,他们早有自知之明。

    当初鼎力支持北伐之战,后又全力协助与草原民族的战争,历经两代帝皇,目的便是为了消除外患,其后便留下一道圣旨,为天下百姓,择选一名真正为他们做事的明君。

    愿以老赵家的无上权势,换取百姓安泰,以解内忧,以富百姓。”

    “所以!”杨太后话音一顿,目视全场,语气激昂,“不是你杨康为民请命,推翻旧朝,而是我赵家,甘愿为百姓放弃这大好江山。

    否则,你又怎能一路顺利回到临安,势如破竹地攻入皇宫,当我大宋的其他兵将,都是软柿子不成”

    几位宗老听得涕泪横流,百官听得羞愧难当,禁军统领难以置信,杨康和场中兵将为之震动,一时讷讷无言。

    隐匿在一旁的李天生,啧啧称奇,对杨太后的这番言语,真心佩服,以退为进,先抑后扬。

    既承认皇帝被雷劈死的事实,又抛出赵氏知晓江山易主的事实,后又指出赵家皇帝早有准备,将赵家江山拱手相让,给为百姓谋福的明君。

1...2526272829...1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