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带着青山穿越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漆黑血海

    李天生不动声色地瞥了一旁,恭敬侍奉的老内侍。

    又看了一眼除了见面时的久别寒暄,就一直静静品茶的杨康。

    也轻轻抿了一口茶水,慢慢回味,似乎这早就喝惯了的茶水,蕴含无穷妙处。

    令人心神沉醉。

    一时院内无人言。

    梧桐树下摩擦得沙沙作响,茶壶中泉水发出咕咕沸腾之声。

    添水、清汤、推杯、换盏,袅袅茶香起。

    老内侍恭恭敬敬煮茶,大气都不敢喘。

    杨烈、张君宝和郭襄乖乖地站在一旁,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再好的茶,喝多了也憋的慌。

    一人平均两壶茶水下肚后,杨康看着闲坐对面,老神在在,专心品茶且还能再静静喝上几壶的李天生,心中蓦然升出几分火气和憋屈。

    “喝了这么多年,都还没喝够,该说你专一,还是该说你无趣。虽然他承认,这茶水味道非比寻常,颇有神妙,他垂涎欲滴,恨不得将装有茶叶的瓷罐踹回去,慢慢品尝。

    你这老不死的,绝对是故意的!”

    尽管杨康内心将李天生骂得狗血淋头,但想到自己这次有求于人,终于还是败下阵来,率先开口,单刀直入主题:

    “仙君,朕这次来,是想向仙君求取一些延寿灵药。

    朕老了,如今在处理政务上,已经越发力不从心,但真不甘心,你曾说所言的那个和谐大同社会,朕还未曾建立。

    还未令天下百姓,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家家有医瞧,顿顿有肉吃,建立国富、民强、文明、和谐的大周。”

    杨康身体前倾,口中诉苦不断,恨不得与李天生脸都贴到一块去,揪着他的衣领,让李天生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为国为民和力有不逮。

    “仙君,朕这些年虽然夙兴夜寐地处理政务,为天下百姓的生计殚精竭虑,但看到子民安居乐业,朕无怨无悔。

    只是可惜,人之寿命有限,大限将至,恨不能再多活几年,将朕的一腔抱负与谋划交代下去,妥善安置,令子孙后代,继承朕的志向,为民谋利……

    故而,恳请仙君,能赐予延寿灵药,让朕再多活一段时间,也好为百姓再尽些心力,也好死而无憾。”

    看着朝着李天生倒豆子一般,历数自己多年的丰功伟绩,倾诉自己的苦衷和身不由己的杨康。

    老内侍紧忙低首退下,眼观鼻鼻观心地当起了聋子。

    只差明确告诉对方“你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至于一旁一直默默关注这里的杨烈三人,直接无语到嘴角抽搐!

    张君宝和郭襄还好,虽然惊愕一代帝皇会有如此不要脸的举动,但这大青山,每年一度的青山布武结束后,都有一些在武林中颇有名望的前辈、俊杰,无所不用其极地赖在大青山不走。

    想要多带些时日。

    更有甚是,不顾脸面,撒泼翻滚,求着仙君将其收为座下弟子。

    也不想想,仙君那么“冷血”的一个人,连他们两个得天独厚的天才,都看不上,只沦为旁听生。

    何况是他们这些“蠢货”!

    在张君宝和郭襄的眼中,这位大周皇帝已经是相当含蓄了。

    而杨烈却是觉得自己长久以来的三观尽毁。

    在他的印象中,杨康一直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严父,身上充满了帝皇执掌天下的威压。

    从未有人敢忤逆他,一言九鼎,决断天下。

    他高高在上,一直是他施舍别人,何时见过这位父皇“低声下气”的模样。

    而今,不仅见到了,也见识了父皇的自夸,心中惊骇的同时,对这位传说中的青山仙君肃然起敬。

    只是看着杨康这般模样,怕李天生被说动,隐隐生出几分忧患。

    见李天生目光投向他,赶忙低头看向脚下,借机匆忙敛去眼中异色。

    李天生大有深意地看了一旁规规矩矩的杨烈,忽然一笑,见杨康住口,端起茶盏轻轻一抿。

    旋即,漠不关心的目光,忽然锐利如剑,令杨康整个身子都下意识地蓦然一紧,“杨康,你已经是少有的活得长久的帝皇了,人贵在知足,太过贪心,只能是害人害己,少不得要自食恶果。”

    杨康脸色如七月天空,说变就变,瞬间阴沉如水。

    倒是杨烈在心中颇为赞同,算一算,杨康登上皇位的时候,也才二十多岁,加上事情过去了三十多年,也过了花甲之年。

    “自己这个太子当的命苦啊,自家老爹不死,把持军队,一点上位的曙光都见不到。”




第七十三章 武道盛世,突破有望
    大周

    建元四十六年,曾经北上抗击大漠,建立大周朝,让百姓安居乐业,初步从战争阴影中走出,缔造盛世雏形的周太祖——杨康。

    终于寿终正寝,龙驭宾天。

    对他的评论,世人褒贬不一。

    因为他早期确实为民出力,统合文武,摆脱了文臣武将地位不等的问题。

    推行廉政,轻徭薄赋。

    更是兴办教育、建立养老院和福利院,大力扶持商业发展。

    但晚年的他,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一些政策的出台,确实给百姓生活造成一定压力。

    他的传奇一生,更历朝历代的大多数太祖一般无二,早年睿智,英明神武,赢得众人青睐。

    年老时昏聩,被自己的功绩迷惑,沉醉于献媚与夸耀之中,逐渐在人心中架构起一丝阴霾。

    而轰轰烈烈的葬礼和祭祀大典以后。

    太子杨烈登基称帝。

    并遵循先皇遗嘱,李代桃僵,将先皇生前贴身之物偷偷换入棺椁,将尸体置换出来,火化之后,送往活死人墓。

    交到穆念慈手中。

    后者虽然年迈,但因为多年呆在山中,静心参悟武学的缘故。

    身体尚算健朗。

    值得一说的是,杨康在死前,给后代留下遗训:

    “不得冒犯大青山,违者逐出皇室宗族,贬为庶人,生死由命。”

    ……

    二十年后

    老一辈的人物,例如黄药师、一灯大师、老顽童等人,原著当中,本该寿终老死。

    但因为李天生的缘故,一个个尽皆成为先天真元境的高手。

    寿命延长,虽未突破一百五十岁的大关,但活过一百三十年,还是轻轻松松。

    只不过,如今的他们同样年老,不再会轻易动手,更加注重养生,一个个都成了“宅猪”。

    守在一块地盘上,除了钻研武道,渴望更进一步,突破生死大限外。

    就是静静地享受生活。

    而天下,也在这段时间内,迎来真正的武道盛世。

    郭靖、杨康、小龙女、黄蓉等人,相继凝结真元,步入先天真元境。

    成为新一轮江湖中的扛鼎人物。

    金刚宗,金轮法师也在十年前,成功破入先天真元境。

    除此之外,少林寺终于向世人,展现了武林泰斗的底蕴和实力,觉远和尚成功进阶先天真元境。

    一门双先天!

    与桃花岛、丐帮、古墓派,成四足鼎立之势。

    不知不觉,这个世界上的武学层次,在渐进地蜕变、升华。

    先天级数的强者,成为衡量、平衡各方势力的标志。

    而得益于大青山和李天生。

    现在江湖上,半步先天的武者,虽然少见,但也是万中有一。

    相较于越发庞大的武者人口基数,这半步先天强者的总量,也不容小觑。

    即使大周朝廷也逐渐重视武道,大力培养忠心的武道强者。

    军队的存在,虽然依旧具有较大的威慑,但随着武者的崛起,若是高端实力不足,没有盖压天下武者的强者。

    天知晓,那群战力倍增的武者,是否会夜入皇宫,在皇帝脸上画个乌龟,留下点痕迹。

    以此向江湖武林证明无论是从军队上,还是从纯粹的武力上,大周都拥有不容小觑的实力。

    杜绝再有武林中人依仗武力,以下犯上之举。

    毕竟,大周皇室确实发生过一起类似的事件,不过当时遭殃的并非皇帝,而是一位公主,贴身衣物被偷去不说。

    醒来时,直接迷迷糊糊地出现在恭房内。

    这是一桩难以掩盖的皇室丑闻,被所有皇族中人视为耻辱。

    因此,防微杜渐,同时,顺应大势,才会更加重视武者。

    至于那位公主,受此奇耻大辱,直接自削一臂,以明志向。

    自此勤修武艺,跋山涉水,心性、意志都极为强大,加上不错的资质,皇朝资源的倾斜,修炼环境的改善。

    短短十年的时间,就修成绝顶高手。

    随后,亲自出手,耗费三天三夜,将当初的匪徒,战于剑下。

    在江湖上引起一阵风波,人称“独臂神尼”!

    之后返回门派,潜心武道,不再外出。

    ……

    而经过近四十年的青山布武,除大青山成为公认的武道圣地外。

    少林、桃花岛、丐帮、全真教、古墓派、金刚宗等有先天高手坐镇的势力,也相继模仿李天生,构建自家的武道石柱。

    传承自家武学,留下武道感悟。

    有目光长远之辈,甚至在青山布武时,亲上大青山,将其中武道石柱的内容记录下来。

    返回所在势力后,直接拓印在自家的武道石柱上。

    学着青山布武的架势,一步步完成自家武学传承体系。

    故



第七十四章 事情总是措不及防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太极衍生阴阳,真神存于识海,与意相合,唯体共存。

    周天意念,本我元性,灵魄生变,先天元神。”

    “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有思有虑,灵而不虚。”

    “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

    大青山,李天生将逗留山中,直接化身掘土机,恨不得刮地三尺的张君宝和郭襄——

    外界敬称的两大真人,外人面前人模狗样,实则天天吃土的两人,不顾他们“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叫嚣,直接扔了出去。

    随后,就封了大青山,陷入闭关当中。

    凝神静气,清净身心,将全身调至最佳状态。

    脑海中闪过张君宝就太极阴阳的谈论,梳理这些年自身对元神的认识,结合脑海中关于先天化神境的介绍。

    待感觉自己神完气足。

    李天生直接心神沉入识海,那里除了一座微缩的青山,散发莹光,上下沉浮,照亮冥冥黑暗。

    成为这方混沌空间,唯一的光亮。

    而元神成于混沌,藏于识海,如今,他要凝聚元神,自然是要心神归识海。

    另外,元神乃于母胎形成的先天一点灵光,动物有识神,人体藏真性。

    若要成功凝聚元神,跨入先天化神之境,就必须让自己重新归于母体混沌状态。

    而识海恰满足这一点。

    不过,还不够!

    想到这里,李天生放缓呼吸,按照武道碑林中记载的一门龟息法门,调整喜欢的呼吸。

    所谓熟能生巧,李天生高于常人的境界,和以往进行的实操,使其很快就进入状态。

    呼吸按照某种特殊的规律,频次越来越少,呼出的气流越来越小,不过几个呼吸,就从“气若游丝”,转变到“奄奄一息”。

    心脏蓦然间都停止跳动一般。

    李天生感觉自己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混沌的识海蓦然变得更加神秘。

    四方寂寥,冥冥空沓。

    他恍惚中有一种感觉,在识海中寻摸良久,才豁然醒悟。

    元神藏于意识。

    心神本身就是元神寄托之所,是灵性所在。
1...3334353637...1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