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魏国武士正向前那汉子缓缓逼近,身前忽得爆出一阵浓烟,冲在最前面的魏国武士嗅到一股极怪的味道,脸上登时蒙了一层黑色,扑通扑通纷纷倒在地上。
在魏国武士向前的地上,布满了虫尸,那些烟雾显然是来自他们身上。但汉子脸上并没有露出丝毫笑意,迷雾已经散了,他清楚地看到密密麻麻的魏国武士仍向自己缓缓逼近。
刀已出鞘,明晃晃的刀光映得汉子心底发寒,他目视前方,缓缓拔出刀,刀锋磨得刀鞘发出连续刺耳的锋鸣声。
几声急促密集的刀剑交击声后,山林归于平静,魏国武士们提着汉子的尸体走出林子。
满宠拿着从汉子身上搜出的信函,不由得背脊发寒,若不是自己发动阴魂封锁江上消息,只怕还发现不了吴国的信使,真不知道这人是怎么避过自己布下的明岗暗哨深入到如此腹地的。满宠想了想,忙拟了一封书信发给明帝。
襄阳水寨,陆逊剑眉深敛,暗叫满宠厉害,想不到竟能擒到自己亲手**的斥候营首领韩扁。原来,陆逊深知战情瞬息万变,清楚斥候之重,故而花了不少心血培养了一枝斥候营,并将其虫蛊引路之道传授给这些人。可以说,这枝斥候营为陆逊东征西讨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却万万想不到满宠精通鬼道,竟能调派阴魂,这却是陆逊的蛊虫也察觉不到了。当这些蛊虫自爆时,陆逊便知道韩扁出了意外,不由得暗叫可惜。
长江之上,明帝端坐在龙船之上,看到满宠的信件,面色大变,旋又朗声大笑:
“陆伯言(陆逊字)!好个陆伯言!”
见众臣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明帝不由解释道:
“陆伯言欲与孙仲谋约定,弃新城、襄阳之围于江上共谋朕的水师。”
众臣闻言无不变色,吴军步骑兵虽然不及魏蜀,但水军却称得上独霸天下。而陆逊更是天下难得的军事奇才,不仅精通水军,在步骑兵上的造诣与魏蜀一流名将也不遑多让,是天下间不可多得全才。
如果由他指挥与吴王孙权前后夹击,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陛下当速速上岸扎营,以防不测!”
“应让满宠速来接应陛下!”……
众臣纷纷提议,明帝却摆手阻道:
“诸位爱卿不必惊慌,满伯宁已经擒住信使,而且孙权已经下令退兵,只要满宠封锁住巢湖口,切断陆伯言与孙权的通信消息,朕便可先图孙权!再破陆逊!”
几日后,孙权下令全线退兵,进攻广陵的孙韶收到消息后知道独力难支便立即退兵。而襄阳一线因为被满宠切断了联络,几日后,诸葛瑾方才收到吴主退兵的消息,当即大惊。
此时只有陆逊和自己这枝孤军深入魏国腹地,而此时的曹睿正准备举兵南下襄阳,共图陆逊。此时雨季将过,一旦水位下降,吴军优势荡然无存,形势可谓凶险至极。
诸葛瑾不敢耽搁当即提笔写了封书信劝陆逊尽快退兵,但陆逊方面却迟迟没有动静,急得诸葛瑾再也按捺不住,只得亲自离开水寨过营拜访陆逊。
诸葛瑾步入陆逊军帐,却见陆逊正聚了一堆将领对弈,但那群将领显然不是陆逊的对手,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陆逊自人群中看到诸葛瑾忙招呼道:
“子瑜,你来得正好,且帮兄弟们看看可有破局之法?”
诸葛瑾满脸急色紧走两步走到陆逊面前:
“伯言,你收到我的书信了吗?”
陆逊满脸笑意道:
“收到了。”
说罢长身而起,拍了拍诸葛瑾语重心长道:
“子瑜!”
说至此处,遣散了众人。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三十一章 祈禳之法
东吴大寨,陆逊令人备好香茗,与诸葛瑾相对而坐。陆逊幽幽品了品茶,眉毛微翘,正要品评一番,诸葛瑾迫不急待道:
“伯宁,陛下和孙韶可都已经退兵了,现在魏主曹睿亲临前线,定会全力对付咱们,你还不撤兵……”
陆逊淡然一笑,打断诸葛瑾道:
“子瑜!兵者,诡道也!此时局势已定,魏军气势如虹,我军军心动荡。如若此时退军,势要遭受魏军全力追击,必损失惨重。”
诸葛瑾知其所言不虚,登时汗若雨下,恨只恨孙权退兵连声招呼也不打,直到退出战场才给了自己这么个消息,陷自己与陆逊于如此被动的境地。
陆逊却丝毫没什么紧张感般笑道:
“子瑜,我有一计,还需你配合,一旦计成,定可凯歌高旋。”
说至此处,陆逊示意诸葛瑾近前说话,诸葛瑾附耳过来,陆逊在他耳边耳语了几句,但见诸葛瑾神色忽晴忽暗,终是点了点头。
这几天,明帝已经调转兵锋进军襄阳,显然意在陆逊。按计划,陆逊应该刚刚知道自己的使者被截,吴帝退兵的消息。一旦陆逊退兵,明帝便可联合襄阳守军对其迎头痛击,若能借机歼灭陆逊,实是相当于去了孙权一大臂膀,魏国受益无穷。
襄阳方面水军已经陈兵江上,陆逊已是瓮中之鳖,被自己牢牢握在手中,剩下的就是自己如何进一步扩大战果了。
明帝正自得意,忽中军来报:
“启禀陛下,江陵方面战报!”
说罢,中军将战报呈了上去。
明帝展信观看,不由面色微变,眉头紧皱:
“陆逊竟然如此不顾死活,仍向襄阳进军?”
一时间,中军帐内诸将无不震惊:
“陆逊诡计多端,其中必有奸诈,陛下万不可轻易涉险!”
“陆逊胆敢如此,必有所凭借,陛下三思!”……
见众臣一个个紧张的样子,明帝朗声大笑:
“要朕看,陆逊小儿不过是障眼之法,东吴三路大军已去其二,独他陆逊一路能有何作为?”
阶下满宠出列道:
“陛下,白衣渡江、夷陵之战……东吴例次主要战役均有陆逊的身影,此人精通兵法韬略,熟悉水陆两军,万不可小视。”
满宠只说了陆逊对蜀作战的风采,但明帝当然清楚,当年的石亭之战让曹魏江淮实力大减,也是出自于陆逊的手笔。满宠久镇江淮,对陆逊最是熟悉,他说的话,明帝不由不掂掂份量。而且,陆逊之名尚在,是东吴诸将中为数不多的能统领水陆两军的将领,明帝不由得沉吟道:
“传朕旨意,全军就地驻扎,襄阳方面紧守城池,不得轻举枉动。”
众臣齐声高呼:
“吾皇英明!”
陆逊与诸葛瑾水陆并发,攻打襄阳,直进至白围,又在白围驻扎。
在白围盘旋几日,仅接着,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等地战报频频,魏军城池尽皆遭到吴军偷袭,搅得吴魏边境魏国人心遑遑,却不知陆逊已与诸葛瑾在白围会合,率军登船顺利归国。
陆逊这一手惹得明帝怒极反笑,心中亦不由得暗赞陆逊谋略过人,竟让自己眼睁睁看着他从自己眼前从容遁走。
祁山大营,诸葛亮闻报,心头大震,待听完禀报,缓缓坐回帅椅。
刹那间,他似乎突然明白了上方谷的那场大雨,不由得冷汗骤降,掐指暗算,手一滑,竟没捏出手印,忙又掐指捏算。
待推算出来,不由得面色铁青,只觉眼前发黑,登时昏倒在地。
众将七手八脚将诸葛亮救起,半晌,诸葛亮才缓缓苏醒过来,但见眼前姜维、杨仪等人无不紧张地围在自己周围,诸葛亮长叹一声:
“吾恐命不久矣!”
众将面面相觑,只觉得诸葛亮在刹那间好像苍老了许多。
姜维宽慰道:
“丞相正值盛年,怎得这般说?”
诸葛亮抬眼极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姜维,长叹一声。
当晚,诸葛亮在姜维的陪同下夜观天象,身躯一震,身后姜维急上前扶定诸葛亮道:
“老师……”
诸葛亮深吸口气:
“吾命只在旦夕之间!”
姜维皱眉道:
“老师何出此言?”
诸葛亮扬手指着天边星曜解释道:
“你看那三台星,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正是预示吾命数已定。”
姜维自然知道诸葛亮底细,深知其通晓阴阳,能掐会算,当即道:
“天象虽如此,但老师本非常人,何不用祈禳之法续命?”
诸葛亮已揣摩出天道,知其不可逆转,摇头道:
“天数已定,又有何用?”
姜维仍不死心道:
“老师,你看,此是何地?”
诸葛亮看着脚下道:
“这不就是五丈原吗?”
姜维高深一笑:
“丞相忘了,这里是祁山!祁山!歧山!”
诸葛亮会意,恍然笑道:
“你这滑头!”
对于人间道,所谓天道,无非是圣人一念所及,诸葛亮的祈禳之法,也便是向玉虚宫祈命罢了。
当年,姜子牙于歧山封神,立下无上功果。今日自己在祁山受阻,大限将至,真可谓成也歧山,败也祁山。但诸葛亮自然清楚,自己临凡修道,虽有灭人种族这种有伤天道的作为,但以自己的身份,阎罗殿不可能如此苛刻,显是阎罗殿发生了什么变化。
他自持身份,自然不可能向十殿阎君祈寿,换而言之,纵然向十殿阎君祈寿,怕也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向玉虚宫祈寿,也只能卖卖这封神大功和师徒之谊了,但此番怕不是那么简单了。可除此之外,自己还能如何?
主意既定,诸葛亮当即吩咐姜维:
“你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穿皂衣执皂旗,环绕帐外,我自于帐中祈禳。”
姜维闻言惊道:
“丞相,何不依封神台而建祈禳?”
诸葛亮苦笑一声,拍了拍姜维的肩头,心中道,不枉昔年你我有这份驮负征讨之谊,只可惜此天数既定,也不过是尽尽人事罢了。
诸葛亮本想和盘托出,但又恐姜维担忧,只叹道:
“我时日无多,实是等不及再造封神台祈禳,若天道佑我,七日之内,主灯不灭,吾增寿一纪;如若灯灭,吾大限将至,再无力回天。”
这番话说得姜维眼圈发红,诸葛亮心中不忍宽慰道:
“你等只管守好帐门,休将闲杂人等放入。凡一应需用之物,皆令天明、天亮搬运即可,我等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姜维当即领命,退下去安排去了。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三十二章 七星灯灭
正值八月中秋,皓月当空,秋风徐来,颇有几分凉意。中军帐外,姜维引着四十九名皂衣甲士在帐外守护。但见帐内设了一应祭品,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一盏本命灯。
诸葛亮每晚步罡踏斗,拜祝祈寿;白日则处理军务。但肉身渐渐难以支撑,甚至吐血不止,已有气血不忌之兆,显是肉身已腐。
姜维在帐外不知帐内情形,内心焦急,却又不敢入帐打扰。而天明、天亮在帐内眼见诸葛亮如此费心熬力,心急如焚,苦劝诸葛亮,但诸葛亮根本不听,只是一味苦干。冥冥中,诸葛亮仿佛已经预知了自己的结果。
却说昆仑山上,仙云袅袅,烟雾缭绕,南极仙翁拄着桃木手杖透过云层向下观望,身后鹤鹿二童侍立左右。仙鹤童子满脸焦急道:
“师尊,师叔大限将至,今生怕是又空耗了,您真忍袖手旁观吗?”
白鹤童子曾下界与诸葛亮共事,与诸葛亮感情匪浅,此时明知诸葛亮前功尽弃,心中自是不忍。
但南极仙翁面色平静,慢条斯理道:
“天数已定,为师又能如何?”
白鹤童子气呼呼道:
“真不知道大天尊是怎么想的!非要……”
南极仙翁脸色一沉,这位仙翁平日里最是平易近人,但谁敢说大天尊的不是,那便是自找没趣了。
白鹤童子自知失言,登时不语,只是气呼呼的生闷气,显示自己对元始天尊极为不满。
南极仙翁自然不会和白鹤童子过不去,面色已经恢复如常,以他对老师的了解,自然不会像白鹤童子这般肤浅。
玉虚门人日益凋零,十二金仙已去其四,其他八大弟子虽被恢复了顶上三花,胸中五气,但道行江河日下,已很难回复全盛时期。
修真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风云变幻,玉虚宫昔日光华早已不复,形势极不乐观。
在这个时候,既然老师舍弃了爱徒,自然有其道理,以此看来,人皇之争应仍掌握在玉虚宫手国,故而老师有此算计。何况,冥界正发生巨变,显然已经脱离了控制,否则也不会对姜子牙如此苛刻。冥界连玉虚宫的面子都不卖,如果非要玉虚宫降一道符诏,师父的脸面何在?看着祁山上的诸葛亮,南极仙翁心中也难免心生不忍,却哪有什么办法?
其实,天道天道,不过是圣人的一念之间罢了,但谁知这圣人念起念灭间是不是真的就是天道所致呢?冥冥中,或许早有定数,纵使圣人也难以逆转罢?昔年,元始天尊为了人皇之争,不惜亲自下界诛仙,如今又怎会这般轻易放弃人皇之争?
天道既已显露,诸葛亮能窥探天机,司马懿又如何看不破其中关节?
司马懿夜观星相,眼见三台星主星晦暗,若隐若现,便知诸葛亮大限将至,精神登时为之一振,当即将夏侯霸召入帐中。
不多时,但见一个脸颊削瘦的青年将领步入帅帐,这名将领浑身上下透着精明强干,正是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夏侯渊当年走的仓促,并未来得及对后辈进行培养,但夏侯渊毕竟是天狗降世,其子或多或少受其裨益。
夏侯氏与曹氏渊源甚深,二者子嗣都是作为曹氏宗亲来看待,被安插在曹魏军政两界,把持着曹魏的政局。司马懿清楚,这些后辈将来都是曹魏未来的驾海紫金梁,擎天白**,前途无限,现在虽为自己帐下将领,但谁都清楚,他们只是暂时在基层历练,未来必是青云直上。
看着眼前这名青年将领,司马懿微有点走神,恍然笑道:
“仲权(夏侯霸字),你来得正好,正有一件紧要事要你做!”
一连六日,三台星竟星芒微振,隐有抬头之势。
诸葛亮心情大好,步出军帐,正看到姜维四面巡视,丝毫不敢懈怠。
听到身后脚步声,姜维回头望去,见是诸葛亮,忙迎上前扶定诸葛亮:
“老师,您怎么出来了?”
诸葛亮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只要过了明晚,便可祈得一纪之寿,成就仙身,扫平宇宙。”
姜维脸上亦露出掩不住的喜悦:
“恭喜老师!”
诸葛亮看着姜维面上憔悴,显是连日来日夜守护帐前,心疼道:
“伯约,先去休息片刻吧,今晚应该没什么大碍了。”
姜维听诸葛亮这般说,心下一宽:
“丞相不必为维担忧!”
诸葛亮点了点头,转身回帐做法,压镇将星。
诸葛亮独坐在大帐中,终日不见人影,甚是古怪,不免让众将心生疑虑。只当诸葛亮又在思索破敌之法,但众将多是信天命之人,上方谷一战让众将实是有些灰心。
这个时候,魏延反倒极为振奋,日夜苦思破敌之策。但上方谷一战,实是杀破了司马父子的胆,司马父子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再出战了。
正寻思间,忽见一小校满脸喜色奔来急报:
“将军!山下发现大批魏军出没!”
魏延闻言,精神为之一振,喜上眉梢,急奔主帐而去。
姜维小心掀帐步入帐内,正见诸葛亮披发仗剑,踏罡步斗。
忽听得帐外阵阵呼喝,二人不由大为诧异,相视一眼,正要唤天明、天亮出帐看个究竟。忽见帐帘掀起,一将急急奔入帐内拜道:
“丞相!魏兵来了!”
那将不是魏延又是何人?魏延奔入甚急,衣衫飘舞间,主灯火苗跳动数下,忽明忽暗,诸葛亮、姜维心头大震,整颗心几乎都跳将出来。
魏延不明就理,但看诸葛亮、姜维神色俱变,天明、天亮瞪大了两只眼睛,紧紧盯着帐中灯火,不由愣愣,刚要开口,但见那火光挣扎着跳了两下扑的一声……灭了。
仓啷啷……诸葛亮掌中剑应声坠地,诸葛亮长声叹道:
“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天明、天亮眼泪登时落下,姜维满脸怒色,死死盯着魏延,宝剑已然出匣,但觉手上一紧,正迎上诸葛亮的目光。
但见诸葛亮摇了摇头:
“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
姜维闻言,眼圈腥红了,直愣愣盯着魏延,真恨不得一剑刺死魏延。
魏延见状,不知什么情状,但从几人支言片语间也听出一二,惶恐万分,急急拜倒:
“末将死罪!”
正低头间,忽听得诸葛亮发出两声闷哼,抬头再见诸葛亮,只见诸葛亮满手血渍,竟口吐鲜血。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三十三章 大限将至
诸葛亮此番五丈原禳星,自是有天数左右,但五百年后,诸葛亮再次下界修行,祈禳延寿,得续命一纪。只可惜天命不在,终未得大道。所以,自古便有传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而此世间,便也只有诸葛亮、刘伯温祈禳延寿,皆是因其有封神大功傍身,有立神之功,否则如何能祈禳?这也便是为什么这世间只有此二人祈禳。
眼见诸葛亮昏倒,天明、天亮急拥上前扶定诸葛亮,泣道:
“师父!”
诸葛亮稳了稳身形,满脸平静地看了一眼魏延:
“狡狐久不出洞,看来司马懿已经料到吾命不久矣,此举定是来探吾虚实。”
说至此处,强打精神吩咐道:
“文长,速引兵迎敌!”
魏延不敢怠慢当即领命。
不出诸葛亮所料,夏侯霸果是奉司马懿之命前来试探诸葛亮虚实。若诸葛亮令人出兵迎战,则说明蜀营未乱尚有人主事,今见魏延出兵,便仓皇而走。
魏延方走,诸葛亮面如土色,身子登时便软了下来。姜维、天明、天亮一拥而上扶定诸葛亮,将其放到云塌上,天亮不住地擦眼泪:
“师父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间……”
天明、天亮毕竟见识有限,但姜维自然明白其中玄机,禳星祈命本就是以肉身相搏,一但搏败,肉身自会速腐。想到此节,姜维突然有些后悔了,但他又如何想的到诸葛亮竟会失败呢?或许连诸葛亮自己都没有想到吧?
诸葛亮整个人都失去了生机一般,却仍不肯休息,示意天明、天亮,天明、天亮会意,眼圈犯红,自书箱里取出两卷书稿,一人一卷捧在手中立在诸葛亮的云塌前。
诸葛亮示意姜维坐下,姜维坐在诸葛亮云床塌,眼圈发红:
“老师……是我害了你……”
诸葛亮摇了摇头,拉着姜维的手缓声道:
“天命如此,与你何干?”
说至此处,诸葛亮长叹一声,这一声长叹不知饱含多少无奈,真听者落泪:
“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
说至此处,示意天亮,天亮呈上手中书稿,却听诸葛亮续道:
“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
天亮手中呈着的这部书稿,便是闻名于世的诸葛亮兵书。其实姜子牙一直就喜欢著书立说,他自己本就著有《太公六韬》,乃其挂帅乏纣征战杀场多年的心得,极受后世推崇。转世为鬼谷子,也著有鬼谷十四篇;之后,转世刘伯温也著有《刘伯温兵书》。可见,姜太公这一习惯一直未变,直到后来,时代变了,才未再著书立说,终成就了仙道。
诸葛亮当然知道姜维底细,这头大老爷所赐,随自己转战南北忠心不二的四不像,此番下界取姜姓,不正是为了辅佐自己吗?
遥想当年,闻太师征西歧,请来西海九龙岛四圣助战。四圣各带神兽阵前交战,王魔骑陛犴,杨森牵狻猊,高友乾骑花斑豹,李兴霸跨狰狞,四兽齐出,西歧诸将尽皆滚落鞍鞒,除了哪吒没有掉下风火轮,连子牙都落于马下摔得灰头土脸。子牙二上昆仑山,掌教老师元始天尊赐其四不像下界应战。那四不像本是万兽灵长,岂会怕这些野兽?
遍观蜀将,再无可托付之人,不是姜维又是何人?
姜维接过兵书,眼泪直在眼圈里打转:
“老师!”
诸葛亮示意天明上前:
“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成图本。汝可依法造用。”
天明忙将连弩图卷也交到姜维手上。
此连弩却非黄月英所造的元戎弩了,元戎弩威力太大,有伤天道,若用于杀场征伐,不知为黄月英平添多少业障。故而黄月英为诸葛亮设计了这等可传于世的诸葛亮连弩,此弩是骑行射弩,威力虽大,但本身设计颇为繁复,威力也大不如元戎弩。这等利器用于杀场,并非夺天地之造化,终是无伤天道。
凭借这两样东西,加之诸葛亮多年培养,足以让姜维名列三国时代顶尖军政榜(军事建树、政治建树)。从前期来看,曹操、刘备、孙策、诸葛亮、周瑜自然榜上有名(连孙权都难以上榜,军事能力太差,大兵团做战就没有什么功绩,三次亲征合淝,三次铩羽而归),而后期自然便要数陆逊、司马懿、姜维。但再加上单兵做战能力的话,怕也只有孙策、姜维了,刘备勉强也能入伍。但无论从任何方面,姜维跟孙策都不是一个档次,连曹操都不得不在煮酒论英雄之后发出狮儿不可争锋的慨叹来纠正自己当时的看法,足可看出孙策之强。因为孙策不只在军政界建树极大,在武力上他也是三国二十四名将榜上有名,如果不是前期死的早,只怕整个三国的历史都会被改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