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终南道
诸葛亮接到兄长的书信之后,仔细思考了三天,然后做出了一个超乎众人想象的决定。
诸葛亮向几位老师和同窗好友辞行,结束了在南阳的游学生涯,但他没有返回寿春追随兄长诸葛瑾,而是决定前往洛阳和晋国游历一番。
在诸葛亮如今晋国已立,朝廷一时不会再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其他各州又无力对付晋国,大汉内部正好遇到一个难得的平稳时期,他正好可以放心大胆地四处游历,亲自耳闻目睹天下变化,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做个谋划。
可以肯定的是,此时的孔明胸中,肯定有着经世致用的理想抱负,但他却难以选择一位合适的明主进行投靠。按照原有历史的发展轨迹,此时诸葛玄已被朝廷解职归田,整个诸葛世家将会走向更加没落的境地,身负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还要在南阳的田间地头劳作上十来年,直到等来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这才登上历史的舞台,掀起一阵狂风巨浪。
“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句话是对那个时代文士和武人出路的精辟总结。任你是天纵之才,任你是万人无敌,遇不到赏识和重用的明主,那只有被埋没的份。
有史可寻的例子太多,比如郭嘉当初供职于袁绍帐下,不得重用,然后转投曹操,最终弄死了袁绍;贾诩原本在董卓手下混饭吃,也就是个小吏,没有得到重用,后来投靠曹操,最终官至太尉;赵云原在公孙瓒帐下听用,也是籍籍无名,后来公孙瓒死,赵云做了山大王;张辽当初跟着吕布,不过是个小小偏将,一身才华难以施展……
心高气傲的诸葛亮之所以拒绝了兄长代表袁耀发出的邀请,那是因为他不家这棵歪脖子大树。如今天下形势远非另外一个时空中三分天下那么明朗,就算现在的刘备遇见了孔明,恐怕也问不出个什么高屋建瓴的结果来。
让诸葛亮难以作出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按照历史脚本发展本来不该存在的赵兴和晋国。如今大汉朝的形势,实在诡异的让人难以琢磨,不仅仅是诸葛亮楚,就算各方有识之士都难以。
占据北方大片土地,拥有精兵强将十多万和数百万百姓的并州,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变成了晋国,封王的还是当今天子的亲弟弟。虽然赵兴图谋天下的野心昭然若揭,可他就这么理所当然地玩弄朝廷和各方势力于股掌之间,任谁也难以撼动其坚不可摧的地位。
你让声名不显的诸葛亮投靠谁好呢?摆在孔明面前的有四个选择。
第一条道路,投靠晋国赵兴。这条道路无疑是平坦的,至于是否光辉灿烂,则完全本事高低。尽管各方势力肆意诋毁赵兴的形象,可赵兴招揽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名声早已在外,无论谁投晋国,大小都能有所收获。但是,一旦踏出投靠晋国的这一步,那就要做好今后当“反贼”和“谋逆”的思想准备,有识之士都能,赵兴志在天下。当然了,如果押宝押对了,那就是一份天大的功业。
第二条道路,投靠朝廷。这条道路也算中规中矩,但却有着诸多的限制与困难。朝廷用人选人,如今尽管有刘备主持大局,但还是会受到世家集团外戚集团武人集团的影响,并非是人才就能得到提拔重用。而且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相互算计实在是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落个家破人亡的凄惨结局。如果诸葛有幸被刘备慧眼相中,今后肯定也是会大有作为,一切就要了。
第三条道路,投靠其他州郡势力。这条道路十分考量择主之人的眼光。如今天下十三州,每州都有一两个势力存在,其中不乏见识卓越之辈,比如曹操孙坚司马防袁绍等人;亦有庸庸碌碌之辈,比如刘岱孔融陶谦刘表;还有目光短浅之辈,比如刘焉袁术公孙瓒公孙康。不论投靠其中的哪一个主子,结果到最后还是称王称霸,或者只求自保,甚至到最后被人消灭。
孔明如果投靠曹操孙坚等人,会因为资历浅去的晚而受到排挤,不一定得到重用;孔明如果投靠孔融陶谦等人,早晚沦落到被人吞并的下场;孔明如果投靠刘焉袁术等人,这样的主子压根就不会容得下能力太过卓越的下属,去了更憋屈。
第四条道路,谁都不投靠,姑且等着。这么做的好处和坏处都是显而易见的:谁都不靠自然将风险降到了最低,可也错过了许多可以展示才华的重要机会。等到天下形势明朗之后,再去找人抱大腿,自然没有乱世之中表忠心让主子觉得受用。
已经将各中利弊楚明白地诸葛孔明,最终决定先四处走走进行一次深入充分地“社会调研”,通过比较分析,最终决定自己的出路。
在涉及到人生道路的选择方面,诸葛亮给大家做了很好的表率。不盲从不着急,货比三家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ps:铁杆粉丝大象说在24小时之内要爆雷,南道的小心肝快要承受不住了……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