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天地烈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流口水的老鸡
拜巴斯巴恩瞟了达达兰一眼,道:“不经历一些苦战,新兵是永远无法成为老兵的。况且我军只有这一股疲劳而已,其他的呢?”
达达兰这些明白了。原本他的意思是劝拜巴斯巴恩从两翼抽调兵力来耗干对方的兵力,可是拜巴斯巴恩却想着等到敌军战力衰竭的那一刻,从两翼发起合击。当下便道:“小人可以立刻前去准备么?”
拜巴斯巴恩点点头道:“去吧,这里有我在他们是攻不进来的。”
“遵命!”达达兰当即领命而去。
比哈布军的徒劳进攻一直持续到了傍晚时分,此时那些由领主部队组成的阵型已经从头到位打过了一轮,在蒙受了巨大损失以后他们又被重新编组成了二十几个新阵继续发动进攻。这个时候拜巴斯巴恩的营寨也已经被打得支离破碎难以为继了。此时比哈布才命令希尔门率领精锐部队展开全面进攻,顿时多达七万的比哈布精锐部队开始了对拜巴斯巴恩的全力进攻。领主们的军队像落叶被洪水冲刷一样散开,给希尔门的部队让开了通道。
面对这样庞大而猛烈的攻势,箭支早已射罄的帕斯军队只能凭借着盔甲和刀剑来保护自己,疲惫不堪的他们却没有丝毫的动摇,因为他们的主将拜巴斯巴恩就坐在他们的背后,甚至连马都没有上,只是懒洋洋的继续下达着新的指令。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让士兵们安心的了,因为所有的帕斯人都知道拜巴斯巴恩是战场上如同鬼神一样的武将,如果有必要投入他的力量的话,那么他必然会毫不犹豫地冲在队伍的最前线,可是他现在却懒散的坐在那里指挥,那就说明眼前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自己只要听从指挥做好分内的工作就能赢得胜利。
对于主将的崇拜心理在这一刻释放出了它应有的功效,帕斯军不但顶住了比哈布军的猛攻,甚至还略占上风。
此时战场开始产生了变化,不是在人数或者局势上,而是在人的心中。(未完待续。)





天地烈风 第一百零八章 六 收割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任谁都能看出一件事,那就是比哈布军赢不了。
浩浩荡荡的十五万大军,苦战了整整一天,蒙受了巨大的伤亡,却始终攻不破对手的防御。甚至在对方的防御工事已经形同虚设,并且出动了最精锐的部队发起总攻以后依然没有起色,那么结局其实已经不言而喻了。
这些追随比哈布的领主们不管是已经与拜巴斯巴恩达成协议的,左右摇摆不定的,还是想要继续支持比哈布的,几乎都想到了一块去——既然这一仗已经不可能获胜,那么也就意味着比哈布不可能再有机会战胜拜巴斯巴恩了。这么一来比哈布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那么何必要在一条注定会沉没的船上继续呆下去呢?
有良知的人选择了弃船跳海,而更多的人则选择了尽可能的搜刮一下船上剩余的财产,因为碰巧这艘船最大的财富比哈布本人,此刻已经和他的主力部队分开了。
当这些领主们转过头来对着比哈布挥起屠刀时,比哈布立刻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希尔门的预言果然不幸命中。好在希尔门对此早有防范,他留下了最精锐的三千名弓箭手守护着自己的主君。
可怜比哈布麾下最强的射手们射出的箭雨并没有落在帕斯军的头上,却插入了昔日同袍的身体里。这些既快又准的箭每一次齐射就会造成上千人的伤亡,领主们的部队哪里能够抵挡得住?很快便扔下自己的主君作鸟兽散,但是铁了心的领主们如今已经到了不抓住比哈布便没有未来的地步,他们奋力驱动着剩余的部属们继续猛冲,最终还是突破了距离的壁垒,杀进了弓箭手的阵列之中。
这些精锐的弓箭手一旦被敌军发起近身战,那么他们的数量劣势便立即显现出来了。不过他们的牺牲并不是没有意义,至少为比哈布的逃亡争取到了时间。
比哈布逃了。比哈布原本不打算这么做的,因为他的身后已经没有兵力来阻止拜巴斯巴恩的进攻了,这一逃,也就意味着彻底的失败。对于一个贵族而言失败的耻辱,甚至比死亡更加可怕。可是当死亡的阴影切实笼罩过来的时候,比哈布还是经不住本能的力量,选择了逃亡。
希尔门当然目睹了这件事,但是此时他已经骑虎难下。贸然从前线撤兵的话一定会被拜巴斯巴恩乘势掩杀过来,可是要眼睁睁看着主君被杀的话,那么那些领主们将会立即朝自己杀过来,被前后夹击输得会更加凄惨。几经考虑以后他决定把后卫的一万人派出去,朝着领主们的后方发动攻击。而他本人也开始调配力量准备组织突围撤退。上一次共戈平原会战希尔门也是在最快时间内决定了撤退才得以保全了性命,这一次他打算故伎重演。
可惜命运之神这次并没有眷顾他。此时达达兰从其左翼,毕尔留达斯从其右翼同时发起了进攻,而洞悉一切的拜巴斯巴恩也终于跨马扬刀,率领部队开始了反攻。
比哈布的部队到了这个份上,就是神仙也难救了。被左右夹击,前有敌军,后有叛军,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希尔门带着他临时组织的五百多人,舍弃了大部队朝着领主部队里猛扎——这支部队是最容易被突破的。
比哈布军由于失去了统帅的指挥,变得更加混乱不堪,达达兰和毕尔留达斯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军事素养,把这些混乱的敌军像成熟的麦子一样收割掉。
按照这种情况,无论是达达兰还是毕尔留达斯都没有把狩猎希尔门作为目标,拜巴斯巴恩则距离太远,希尔门是很有希望逃掉的,可惜的是希尔门却没能逃掉。因为他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比哈布的逃走。那些领主们在消灭掉弓箭队以后才发现比哈布早已逃之夭夭,在懊悔不已的同时,许多人顺势就把狙击目标转移到了希尔门身上了。因此领主们率领部队像疯了一样朝希尔门涌了过来。
希尔门原本打算从最薄弱的地方下手,却万没想到这里成了最难突破的天险。眼看着部下们一个个倒了下去,而敌军的包围却越来越厚实,希尔门明白自己已经没有希望突围而出,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把试图取下自己人头的敌人砍落马下,却无法杀开一条血路来。一个闪神,一支箭深深射进了希尔门没有盔甲保护的后腰,希尔门的身子一震,手里的剑略略慢了半秒,立即又有一支长矛刺中了他的大腿。希尔门奋力砍杀了那个拿长矛的士兵,却被更多的长矛刺中了身躯。
大量的鲜血从胃部翻涌上来,希尔门噗的一口将满腔的鲜血喷向了面前的敌人,同时向敌人挥出了最后的重击,随即便翻身落马,随即无数的刀枪便朝他身上落下。
希尔门是幸福的,因为他不用看到自己的部下被彻底消灭的那一刻。扫荡战整整进行了一夜,等到第二天的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比哈布军的十八万大军已经有超过十一万人永远的成了尸体,投降者超过五万人,逃脱者仅有原先被配置在其他战线的一万多人。
比哈布的大部分属下都归降了拜巴斯巴恩,因为所有人都看清了两者之间的差距,也都明白比哈布东山再起的机会已经不存在了。拜巴斯巴恩对于这些归降者当然是好言安抚,承诺保存他们的所有领地和特权,并且如约支付了承诺的黄金。由此支持鲁达内尔的比哈布集团分崩离析。
比哈布侥幸逃脱,但是他并没有回自己的老巢。此刻他已经成了孤家寡人,即便是自己的老巢也不能保证安全,相反回到老巢他还必须面对鲁达内尔这个傀儡国王,这个时候鲁达内尔已经不是自己的王牌,反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累赘,所以比哈布才不会去做这种傻事呢。
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南方的布谢港,那里还有一整支帕斯舰队和大量的驻港军队,只要掌握了这里比哈布就还有资本,至少可以用这个作为筹码和阿鲁巴尼亚谈判。
但是他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迟迟没有赶到战场的阿兰特兰并不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干,他接受了克巴尔多的归降以后顺着海岸线一路西进,包围并切断了布谢港与帕斯的一切联系。比哈布如果想进入布谢港的话就必须杀过阿兰特兰的重围才行,可惜他的护卫可没有这个本事。最终比哈布只得匆匆忙忙一路往西南逃遁,从陆路逃入阿鲁巴尼亚境内。(未完待续。)




天地烈风 第一百零八章 七 败者之责胜者之忧
比哈布逃了,他的势力也随之灰飞烟灭,就连布谢港和驻港的舰队最终也选择了投降,至此帕斯帝国持续一年多的分裂状态宣告结束。从比哈布,克巴尔多,松格瑞斯废除珀农卡尔一世国王另立新王鲁达内尔开始,到比哈布流亡阿鲁巴尼亚为止的这一段时期,被后世称之为“双王执政”时期,由于巴丹那领主拜巴斯巴恩的介入和鼎力相助,这段时期被压缩到了仅仅不到两年。结果比喀留斯四世国王去世前的预言实现,珀农卡尔一世在拜巴斯巴恩的帮助下重新坐稳了帕斯国王的王位。
但是事情却没有到这里就结束,因为还有一件必须要处理的事情,那就是另一位国王鲁达内尔的处置问题。
已经登基近两年的鲁达内尔国王陛下其实还只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孩子,无论是他的登基还是他最终的被俘,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出自于他的自愿。这这两年的时间内这位小王子所经历的就是不断被人摆弄来摆弄去,兴衰荣辱都与他无关,可是最后失败的责任却有他不可推卸的一部分。
关于鲁达内尔的处置问题拜巴斯巴恩和他的部下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毕尔留达斯认为应该将其解送回耶克巴达城交给国王珀农卡尔一世来处置,可达达兰却认为应该立即将他处死才对,阿兰特兰则没有发表意见,只是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拜巴斯巴恩来做最后决定。
“说说你们的理由。”拜巴斯巴恩道。其实两个人的目的他心里很清楚,只是就连他自己也很纠结这件事情无法做出决断而已。
毕尔留达斯抢先道:“理由很简单,这是帕斯王室起的纷争,自然应该由帕斯王室的最高代表国王陛下来决定如何处置鲁达内尔殿下。身为臣子没有权力去决定王室成员的生死,这不但是僭越的行为,更会损害到国王陛下的威信。”
达达兰立即反驳道:“在下不是不认同毕尔留达斯大人的观点,这也是常理,可是这一次却不能按照常理来办事。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叛逆行为,鲁达内尔虽然不是元凶,却是主要责任者,是必须加以严惩才能以儆效尤的,所以即便是把鲁达内尔押送回耶克巴达城,陛下也一定会将鲁达内尔斩首示众的。只有杀死了鲁达内尔,才能彻底断绝那些还有意复辟鲁达内尔王朝的人的念头。就算陛下一时之间下不了手,鲁达内尔也会在成年之前被陛下秘密除掉。可是这么一来,陛下就必须承担着一个弑杀兄弟手足的恶名,这对于陛下的威信才是更大的损害。如果我们把鲁达内尔送回耶克巴达城,而陛下又因为兄弟之情没有对他下手,最终却又因为一些理由不得不将鲁达内尔除掉的话,那就会对陛下的威信造成二度损害!相反现在由我们来动手的话,那么陛下就不必沾上兄弟手足的鲜血,罪过只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这样就能避免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谣言对陛下进行恶语中伤了。”
“可是这样的话,杀害国王同胞手足的罪名又有谁能承受得起呢?”毕尔留达斯这么说的目的很明确,如果杀死鲁达内尔的污名不由珀农卡尔一世来承担的话,那么势必就会落到拜巴斯巴恩的头上,这显然对于拜巴斯巴恩即将要在帕斯施行的新政是不利的。
达达兰当即挺起了胸膛道:“身为领主大人的奴仆,当然应该挺身为主人承担这个污名了!再说我这个人的名声本来就不好,素来有乱杀无辜的习惯,这一次就当做是我旧病复发,行为悖逆好了。”
被达达兰这么一说,就连毕尔留达斯也不禁对他有些敬佩起来,要知道这可是弑杀王室成员的罪名,国王不追究则罢,要是真追究起来可是要身败名裂的。达达兰这么做不但表现出来对拜巴斯巴恩的强烈忠诚心,更表现出对珀农卡尔的无视,亏他刚才还义正词严的以维护珀农卡尔的威信作为理由来和自己辩论呢。
拜巴斯巴恩用手抵着额头揉了半天,才道:“达达兰的话虽然立场极其不明,可是说的道理却是对的。我想问你一件事情,你真的不怕陛下责罚你吗?”
达达兰挺直了腰板道:“小人的这条命都是主人的,随时随地愿意为主人将其舍弃!对于小人而言,对陛下的忠诚不过是因为主人您对陛下效忠而已,对于主人的忠诚是必须优于陛下的!如果主人有什么吩咐,就请立即交给小人去办!”
拜巴斯巴恩摇摇头道:“我还不至于为了杀掉一个已经失去利用价值的无辜孩子去牺牲掉自己忠实的部下。这件事情最好是有别人代劳才是。”
“您的意思是在押解鲁达内尔回都城的途中遭遇到其残党的营救,在双方的混战中鲁达内尔不幸遇难么?”达达兰立即反应了过来。
“我没有这样说过,也没有听到过类似的说法,只是在事后才得知这一情况的。”拜巴斯巴恩低着头答道。
就这样,可怜的鲁达内尔国王的命运就被这么决定了。两天后,在押解鲁达内尔国王返回的过程中,押运的队伍不幸遭遇到了比哈布残党的攻击,双方在激烈交锋后险些被对方夺走鲁达内尔国王,好在达达兰率军及时赶到,将敌军击退。但是在混战中鲁达内尔国王陛下不幸被流箭射中身亡,拜巴斯巴恩得知这件事后后悔不迭,但是却为时已晚,只得将鲁达内尔的尸体火化后带回京城葬入帕斯王家陵园。这件事情对于外界是如此宣称的,实际情况则只有少数人知情,除了参加过争论的三位万骑长和拜巴斯巴恩以外,实际操办这件事情的人事后都被灭了口。
于是关于鲁达内尔国王陛下的一切都结束了。整个事件只留下了一件后遗症,那就是亲手杀死鲁达内尔的达达兰始终忘不掉小国王临死时望着自己的眼神,从那以后鲁达内尔的身影与米福拉公爵的那个小儿子的身影渐渐重叠在了一起,经常出现在他的梦中,给达达兰造成了很深的困扰。(未完待续。)




天地烈风 第一百零九章 一 狼来了
从八一零年的夏天开始,刘龑便被一件事情所困扰,那就是突契即将来袭。
原本突契对于绢之国的袭击几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而绢之国相应的防御措施也已经建设得十分完备,应该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可是这一次的情况却有点不同于以往。
首先,突契方面并没有刻意的隐瞒即将来袭的意图,这和以往是完全相反的。要知道突契的兵力以轻骑兵为主,高机动性和掠夺是他们的特色,所以攻击的突然性就是他们最为重要的克敌制胜之道。以往突契都会尽最大可能隐瞒他们出击的时间和方向,可这次他们却没有这么做,这让刘龑感到蹊跷。
更为蹊跷的地方是,以往突契无论怎么隐瞒,刘龑都能通过伍思成或者刘献之的情报网得知到一些端倪,这一次突契人并没有刻意保密,结果反而找不到头绪,各种说法混杂在一起,完全理不出一个头绪来,情报的甄别工作在海量的各类情报中几乎陷入停顿。
这还是刘龑与突契开战以来第一次遇到的情况,他感觉自己一下子就像陷入黑夜的瞎子一样不知所措,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一条消息已经被证实,那就是这一次突契将举倾国之力来袭,其总兵力将超过二十万,甚至有可能逼近三十万之众。
面对两国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交战,自己竟然不知道该如何防守,这件事情急得刘龑连日里不断与几位高官商议。其实说穿了突契可能进攻的主要方向也无非是辽东,幽州,太原和丰州麟州一线,可是问题在于尽管这些年来这几个方向的防御都得到了显著加强,并且也已经派遣了绢之国目前最厉害的武将镇守,但是归根结底每个方向上都只有十万左右的兵力,而且需要防御的正面都相当的宽广,如果突契举三十万大军来犯的话,单凭一个方向上的守军是很难应付得过来的。连日会议讨论的结果是大多数高级官员认为幽州有可能成为突契军的主攻方向,因为幽州的防御正面比其他几个地区都要宽广,且又不像其他几个地区的地理条件有利,再加上年初时高定边的北伐中重创了突契的右贤王巴德尔,因此这里最容易成为突契军的首选目标。
不过兵部侍郎薛伯仁却不肯赞同这种主流的猜测。他认为幽州的确是绢之国防御链之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却并没有弱到可以被轻易突破的地步,突契想要攻下这片土地绝非易事,反而会付出相当的代价。那么就应该仔细考虑一下突契的真实目的,如果突契的目标还是像以往一样仅仅是为了掠夺的话,幽州其实是最不适合的地方,因为在突契与绢之国交战的过程中,幽州地区遭受到的损失其实是最为惨重的。可以说幽州地区的北部几乎都曾遭受过突契铁骑的蹂躏,有些地区甚至被蹂躏了不止一次,因此那里的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即便是突契军想要掠夺也没有可以掠夺的物资了。这样的状况即便是一支小部队来也有可能满足不了对方的胃口,更何况这次来的可能是数十万大军呢?所以除非是突契的目标根本不在掠夺,否则是不可能进攻幽州方向的。如果不是为了掠夺,那么就是为了更为远大的战略目的了。在上述的四大防区内,幽州的战略价值又恰恰是最低的。攻陷幽州好处就是可以切断辽东都护府与绢之国中央政府之间的联系,可是绢之国拥有无以伦比的海上运输能力,即便真的发生这样的情况也无法完全切断辽东都护府与中央的联系,更何况辽东都护府所辖的地区广袤,物产丰富,自给自足不成问题,切断了也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可能,突契在攻陷了幽州地区以后准备继续南下,往冀州,青州一线发展,甚至可能打过黄河长驱直下。
关于这一点,可能性并不大,尤其是绢之国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地区里挖掘了数量众多的运河,这些运河在平时可以为洛阳地区运送大量江南的物资,在战时则可以非常方便的调集兵力,而突契的骑兵在这种水网密布的地区就完全发挥不出威力来了,两者此消彼长,突契军一旦进入这片地区必定会如同深陷泥潭一样无法自拔。
因此薛伯仁认为突契军的主攻方向不会在幽州地区,而是在别处。他的推论一经提出立即招来以安靖边为首兵部官员的强烈反对,因为薛伯仁的说法虽然对幽州地区不会成为主攻目标的理由十分充分,却难以判断出突契的真正主攻方向,也没有给出突契不打幽州而进攻其他方向的理由。
刘龑越听越觉得头痛,因为他很明白薛伯仁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可是安靖边的说法同样有理。如果说幽州作为最没有进攻价值的一个软肋尚且不足以成为突契进攻的目标的话,那么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太原经略府和丰州麟州方向的防御力量显然更为稳固,突契进攻的难度更大,而绢之国的援军驰援的速度却要快得多,突契进攻这里的可能性也是非常的低的。至于辽东地区,虽然阿比契力尔曾经偷袭过那里一次并且险些得手,但是那是利用了绢之国本身的失误避实击虚才达成的,如果让苏成栋好整以暇的去迎战长途奔袭的突契军的话,突契一定讨不到便宜。
判断不出敌军的主攻方向的话,朝廷的战略物资究竟该如何调配,后备兵力该集结在哪里呢?刘龑心里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如果能够在这一次彻底挫败阿比契力尔的企图的话,突契的战斗力就会在几年内无法恢复,这将成为绢之国从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的绝好时机。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思在心头萦绕,才使得刘龑的压力变大,迟迟没能做出决断。最后绢之国为了迎击所准备的战略物资还是集中在了洛阳,并没有发往任何一个具体的防区。
可是突契人的进攻并不会因为他的烦恼而延迟,秋天终究还是到了。(未完待续。)




天地烈风 第一百零九章 二 长驱直入
当萧瑟的秋风掠过大地的时候,突契的骑兵也如期而至,而他们兵锋所指,正是幽州地区。
当茫茫大地上出现漫天遍野的突契骑兵的时候,蔚州城的守军清楚地感觉到大地正在发出颤抖。
蔚州告急,幽州告急,易州告急,各地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堆积到了幽州防御使朱天顺的书案前。
朱天顺的脑袋上渗满了汗珠。当年薛伯仁为他所制定下来的幽州地区防御体系并不足以挡住三十万的敌军,因为在当时突契经过分裂以后举国之力也不足二十万。如果突契军真的把矛头指向自己,那么幽州地区将大面积遭受敌军蹂躏,就算重要据点还能掌握在绢之国的手中,民生国计也将遭到毁灭性的的打击。
朱天顺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各地严密防守,利用现有的防御体系来抵御敌军,同时向朝廷请求救兵,因为如果幽州地区被突契军攻破的话,那么往南的广大地区都会向敌军敞开大门了。
可是他的观点遭到了马军都指挥使高定边的反对。高定边认为单纯消极的防御只能白白浪费战机,也会使得敌军更加容易突入境内,应该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兵力控制住桑干河南岸,尽可能的阻止敌军继续向南进攻,在不断的拉锯战之中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同时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寻机攻击突契军的薄弱环节,为幽州地区的百姓向南转移赢得时间,最终使得突契军既不能掠夺到粮食也掠夺不到人口,逼迫对方放弃继续进攻的企图。
对于高定边的意见朱天顺不以为然,他觉得高定边的做法不切实际,过去的战例表明桑干河根本阻止不了突契大军,反而会迫使绢之国的步兵不得不在野外面对有绝对优势的突契骑兵,其结果只能是造成巨大的伤亡,从而威胁到原有防御体系的稳固程度,而且过早的南撤百姓也很容易动摇己方的军心士气。
两位军事长官争执不下,最后不欢而散。
高定边回到易州城以后立即点齐所有的骑兵出了城。他手里只有四千余骑,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新兵,但是他依然决定用这些微薄的兵力前往袭扰突契大军向桑干河以南侵袭的脚步。以高定边的做法来说实在可以说是无谋的举动,不过他还是有他自己的考虑的。高定边觉得阿比契力尔这次会大举进攻幽州地区,完全是为了替右贤王巴德尔报仇雪恨,那么突契军的目标其实应该是自己才对,所以如果能刻意的宣示自己的存在的话,那么或许能够吸引住敌军的主力,自己则可以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尽力和突契军周旋,从而达到拖延时间的目的。高定边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在无法说服朱天顺的情况下,毕竟他不是幽州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只能在职权范围内贯彻自己的原则,结果高定边的这次出击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件事情。
1...213214215216217...2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