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天地烈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流口水的老鸡




天地烈风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六 突变
李天昊的大获全胜对于阿鲁巴尼亚而言则是天大的噩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八万大军只剩下了一万多人,两员大将一个战死一个被俘,几乎可以说是全军覆没。更关键的一点是原本用于拱卫都城巴士拉底的主力几乎在这场战役中消耗殆尽,如今可以用来防守巴士拉底城的兵力只有不到三万人。
人们在惊恐之余,自然而然的把失败的责任归结到了负责巴士拉底城防御作战的总指挥卜波斯身上——如果不是卜波斯指挥失误,调度无方,何至于遭受如此大败?在这群人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就是宰相比留乌尔达斯,他暗中煽动民众闹事,同时也推动自己的党羽向国王陛下进言要求把卜波斯撤职查办。
可惜他的所有努力都没有得到国王迪卡尔二世的回应,理由也十分简单,当初驳回卜波斯重新启用阿德勒姆的人正是国王本人,而卜波斯认为除了阿德勒姆以外无人能在野战中挡住李天昊。事实也正证明了阿德勒姆的预料不错,李天昊压根儿就没有进攻巴士拉底的企图,而是一直在周边打转,如果不是派出去的两支部队都被轻易击败的话,原本是可以制止帕尔契军的企图的,事到如今迪卡尔的确没有什么脸面来责怪卜波斯。
除了这个理由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苏拉暗中的运动所致。作为苏拉一党的重要棋子,卜波斯的去留将直接关系到权力天平往哪边倾斜,为此苏拉也是不遗余力地要保住卜波斯的位置。两边暗中博弈的结果是迪卡尔二世最终决定对于卜波斯只是予以训斥,并没有剥夺他的指挥权。
迪卡尔这么做当然不光是为了平衡两派的权力天平,更关键的是他现在还需要卜波斯的指挥能力来拱卫都城,如果这时候把他撤换掉,那么整个阿鲁巴尼亚唯一可以替换卜波斯职位并且还有余裕的人就只剩下赋闲的阿德勒姆了。
可以算是替迪卡尔背了黑锅的卜波斯表面上虽然没有任何怨言,但是他还是希望迪卡尔二世能够重新启用阿德勒姆来挽救危局,这一点让迪卡尔二世非常恼怒,却又不能太过发作。毕竟眼下最大的危机是城外的李天昊的部队,至于其他的内部斗争则可以稍后再议,因此迪卡尔只能以远水难救近火作为借口,希望卜波斯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来力挽狂澜,拯救巴士拉底。
其实卜波斯对于守住巴士拉底倒是没什么担心,毕竟李天昊的兵力也不过四万人,想要攻克巴士拉底是不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头痛的是白白丢掉的数万军队和巴士拉底城周边地区百姓对国王的信心。
事情的转机很快就到来了,第一个转机就是被李天昊俘虏的两万多士兵居然毫发无伤的回来了。这对于卜波斯而言可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可是迪卡尔二世对此的反应却是禁止这些士兵入城!
从迪卡尔的角度来想这件事情很简单,这两万多人既然是被帕尔契给放回来的,那么里面不知道混了多少个奸细。一旦放进城来,他们就会趁机打开城门放帕尔契军队进来,到时候王都就沦陷,这正是对李天昊最为有利的局面。把这两万人关在城门之外,如果帕尔契军真的杀过来至少他们还能成为巴士拉底的第一道屏障。
从这一刻起,卜波斯对于迪卡尔二世的忠诚发生了改变。他意识到自己的国王已经不再是当初效忠的对象了,国王的双眼已经被蒙蔽,他的思维开始走向了一个畸形的角落——迪卡尔根本不曾考虑过这两万多名士兵的感受,他们在历经了投降被俘的屈辱以后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己的都城,却被自己人拒之门外,这些人没有武器,粮食,甚至连水都极度匮乏,可是他们的国王竟然期待在没有任何安抚的条件下让他们继续作为都城的肉盾!卜波斯甚至庆幸帕尔契军解除了这些士兵的武装,否则他真不敢想象究竟会是帕尔契人还是阿鲁巴尼亚人对都城的墙壁发起攻击。
好在上天似乎还没有舍弃阿鲁巴尼亚,就在这两万多人被拒之门外开始鼓噪骚动的时候,第二个转机到来了——镇守在北部边境的大将阿鲁法带着他的七万大军连夜赶奔到了距离巴士拉底城不足百里的地方!
阿鲁法何以会到来,这一点别说卜波斯,就连迪卡尔二世也觉得大惑不解,但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当口,迪卡尔至少觉得这七万人的忠诚比门外的两万士兵要可靠得多,他立即派出使者前往慰劳阿鲁法和他的军队,并且让他们直接开赴到与帕尔契军交战的前线去,顺便把城门外的军队的指挥权也交给了阿鲁法。
事后,迪卡尔二世才查明白,阿鲁法之所以会在这么关键的时刻赶到战场的背后有两层原因,这两个原因对迪卡尔而言是一好一坏。坏的一面是阿鲁法并没有接到任何人的调兵命令,他的行动完全是自行其是的,而主使阿鲁法调兵的人正是他最不想看到甚至不想提到的人,阿德勒姆。
早在迪卡尔二世否决了卜波斯的提案后,阿德勒姆就判断出阿鲁巴尼亚军有可能败北,因此他秘密写了一封信给在北部边境的儿子阿鲁法,让他随时做好调兵南下拱卫首都的准备。阿德勒姆认为帕斯帝国在内乱之后一定不想太快与阿鲁巴尼亚发生冲突,当然也更不愿意阿鲁巴尼亚就此灭亡,换来一个强盛的,充满未知数的帕尔契。因此坐山观虎斗更合乎帕斯的利益,此时调兵南下帕斯对阿鲁巴尼亚出手的可能性非常低。
至于第二个原因则是阿鲁法几乎把边境上的精锐部队全部调集起来南下的根本原因——帕斯帝国不但调走了南部边境的指挥官名将阿兰特兰,甚至还调走了将近一半的兵力。阿鲁法不明白帕斯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是至少他可以放心的调兵南进了。
有了阿鲁法的七万大军,迪卡尔二世总算是把悬着的心放进了肚子里。可惜的是他高兴的太早了,因为还有一个更大的噩耗在等着他,那就是奈格-玛安会战。




天地烈风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七 奈格-玛安会战
正当李天昊在巴士拉底周边大闹特闹的时候,阿鲁巴尼亚的南部边境也卷入了战火之中——由魏松统率的帕尔契大军突然对阿鲁巴尼亚展开了全面攻击。
原本帕尔契与阿鲁巴尼亚在边境上的冲突一直不断,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帕尔契一直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地,这当然是为了把舒尔亚和阿布拉赫稳住,以便继续让阿德勒姆处于赋闲状态的布局,可是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了有一天能够给阿鲁巴尼亚军一个突然袭击,而魏松认为现在就是最恰当的时机了。
在同一时间内,葛尔那斯、达拉、扎兰和渥德领兵七万出梅奥兰要塞,魏松、布鲁克斯和海克托尔领八万大军出阿哥巴,穆勒、依莲和奇克尔达则率领新训练完成的三万帕尔契骑兵从图尔要塞直取库提拉,整整十八万大军同时对阿鲁巴尼亚展开了全面进攻。
要在阿鲁巴尼亚军的眼皮子底下把后方的大军集中到出发点来可不像说说那么容易,这多亏了魏松和布鲁克斯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各种欺瞒之术骗过了对方的眼线。尽管这次的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新征募来的士兵,不过他们也都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严酷训练,其战斗力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于是乎帕尔契军达成了两倍于敌的数量优势。
面对帕尔契的突然进攻,舒尔亚和阿布拉赫倒是没有太过意外。这两位久经战阵的老将可不是省油的灯,尽管最近这一年多来他们屡屡在与帕尔契的作战中取得优势,可是还没到被这些小胜冲昏头脑的地步,他们很清楚帕尔契这段时间内一直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一定是为了积蓄力量,所以他们一直暗中准备,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只不过他们请求国王陛下增兵的请求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帕尔契的大军来势汹汹,两位老将果断决定将有限的兵力集中在其中一路上——既然对方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那么把兵力分散在各个点上抵抗只会处处被动挨打,与其如此倒不如把兵力集中在一起先击败其中一支敌军才更容易掌握战场主动权。
帕尔契的三路大军中很明显北路军是最弱的,中路虽然只有三万人,可是却几乎全部是骑兵,以步兵为主力阿鲁巴尼亚军显然很难歼灭这支部队,而且这支骑兵部队对于城池的威胁也相对较低。把阿鲁巴尼亚军的主力集中起来,就有了超过北路军的兵力优势,而且阿鲁巴尼亚军还有骑兵的优势,只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击败这支帕尔契军,那么双方就可以取得均势,至少还有希望打成持久战的局势,时间一久帕尔契军也就只能撤军了。
舒尔亚和阿布拉赫不愧是阿鲁巴尼亚名将,他们集中兵力和运动兵力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竟然在魏松的南路军对奈格城发动攻击之前就与北路军遭遇,双方在玛安城以西三百里的沙漠中展开了决战。
参战的帕尔契军有七万,而阿鲁巴尼亚军队共有八万八千五百人,其中包括近两万名骑兵。这已经是舒尔亚能调动的最大极限兵力,剩余的兵力必须在他打败北路军之前坚守城池不失才能完成战略目标,这不得不说是一场赌博。
舒尔亚的战术很简单,就是用阿鲁巴尼亚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作为先锋进行突破,虽然在两年前这个战术并没有能打败葛尔那斯,可是舒尔亚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只有中央突破战术才能在最短时间内瓦解敌军,眼下阿鲁巴尼亚军的时间可是比黄金更宝贵。敌军中有不少新兵,在骑兵的猛攻下不会像老兵那么沉稳,这是舒尔亚唯一的机会。
阿布拉赫再次担任了骑兵队的指挥,他也很清楚这一战的重要性,即便再危险他也必须为全军打开这个局面。
“突击!突击!”阿布拉赫大声的呼喝着,阿鲁巴尼亚骑兵像发了疯一样的朝着对面的帕尔契军冲了过去。
事实和舒尔亚预料的一样,帕尔契军产生了动摇——哪怕是再多的训练也不可能模拟出上万骑兵朝自己奔腾而来的震撼感,帕尔契新兵们无一例外,双腿都颤抖了起来。
随着阿鲁巴尼亚骑兵的锋头冲进帕尔契的阵列,便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弯刀砍飞的人头在空中飞舞,被长矛戳翻的马倒在了地上,同时也压断了骑兵的腿骨,骑兵还来不及惨叫,就被后续的马蹄踩碎了胸骨,步兵试图用盾牌抵挡骑兵的巨大冲击力,却被巨大的冲力撞翻在地,随后便在马蹄之下被踩成了肉泥。
帕尔契军前锋战列产生了动摇,几乎就要被阿鲁巴尼亚军切成两半,舒尔亚在后方看的明白,立即投入了步兵队给予对方致命的一击。
就在这个时候,帕尔契军中出现了一支五百人的队伍,这支小队运动到了阿鲁巴尼亚骑兵队的右侧排开了阵列,锋头正盛的阿布拉赫根本没有把这样一支小小的队伍放在眼里,兀自直奔他的目标而去,可是在后方的舒尔亚却大惊失色——这支小部队手中拿着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黑色铁棍!
舒尔亚的大脑中刹那间联想到了过去的一幕:在马哈比小道之战中他就被敌军的一种不明武器打断了左手,而在当时的黑暗中他并没有看清对方用的是什么武器,只记得那是一种活喷火的东西,而如今这支拿着不明物体的小队的行动让他依稀感受到了那天晚上的战法。
随着这支小队手中的黑铁棍发出了轰鸣声,舒尔亚确认了自己的判断无误,可这种确认却充满了苦涩的滋味,因为他明白这对于自己的骑兵部队意味着什么。当从侧面飞来的弹丸集中密集突破的阿鲁巴尼亚骑兵时,许多人都在糊里糊涂中跨越了生死两界的大门。
比起火铳队造成的伤亡而言,它那巨大的声响更让阿鲁巴尼亚军队震惊。就连帕尔契军自己也有许多部队被这种新式武器的威力给吓得不轻,就更不用提阿鲁巴尼亚骑兵胯下的战马了。马儿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吓得乱踢乱跳,把身上驮着的骑手一个个掀飞了出去。可怜的阿鲁巴尼亚骑兵们并非骑术不够精湛,可是就连他们本人也是惊慌失措,怎么会有余裕去控制那些发了疯了战马呢?




天地烈风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 双重打击
阿鲁巴尼亚骑兵的进攻势头一旦变缓,葛尔那斯立即指挥部队发起了反攻。达拉和扎兰各领一支分队朝着骑兵的侧翼发动了猛烈攻势,正乱作一团的骑兵们顿时被杀得落花流水。可是这个情况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后方的舒尔亚不可能坐视阿布拉赫陷入困境,更不能让阿鲁巴尼亚硕果仅存的骑兵部队就这么溃灭掉,他投入了最大限度的兵力朝着帕尔契军压了过去。
在阿鲁巴尼亚军的全力进攻之下,帕尔契军的阵列产生了动摇,纷纷开始后退,这么一来达拉和扎兰两人光是阻止士兵后退就已经耗尽了精力,就没有力气对阿布拉赫发动致命一击了。而阿布拉赫也利用了这个时机重新调整了阵列,尽管帕尔契的火铳兵还在不停的射击,但是已经适应过来的骑兵们至少不像刚开始那么混乱,况且五百挺火铳的杀伤力毕竟有限,加上火铳的射速又很慢,上万骑兵一旦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射击精度不足的毛病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察觉到这一点的阿布拉赫再次调整了部署,改变了一路突破的策略转而变成分左中右三路合力突破,这么一来火铳能够威胁的仅仅是阿布拉赫的右翼部队而已。很快,阿鲁巴尼亚骑兵凭借其自身优势再次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终于,帕尔契军的第一阵被突破了,阿布拉赫毫不留情的朝着葛尔那斯的本阵发起了突击。
如果战事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那么至多再过两个小时,葛尔那斯的本阵就会遭遇灭顶之灾,到那个时候葛尔那斯如果撤退那么整个帕尔契军就会崩溃,而他要是不肯撤退则必然会死在骑兵的乱刃之下。尽管努比亚勇将渥德拼尽全力阻止敌骑兵的前进,也只是在把这个时间往后拖延而已。
渥德的死战产生了他的价值,阿布拉赫的进攻势头被迫放缓,从而为帕尔契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使得战局得以扭转。战至午后时分,帕尔契的援军赶到了战场,而且这支援军出现的位置位于阿鲁巴尼亚军的身后,它就是由穆勒率领的帕尔契骑兵军团。
舒尔亚和阿布拉赫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错误判断了帕尔契军的战略目标。魏松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攻占阿鲁巴尼亚的诸多要塞,或者说这些要塞并不是帕尔契军的首要目标。帕尔契军此次战役的真实目标不是城,而是人,是为了消灭阿鲁巴尼亚军的有生力量!所谓三路大军同时进攻只是为了造成一个帕尔契军全面进攻的假象,其目的就是要把阿鲁巴尼亚军钓出来,如果舒尔亚采取消极防守的策略的话,那才是魏松真正头疼的事情。魏松故意把南北两路军弄得声势浩大,却又偏偏比阿鲁巴尼亚军略微弱一些,就是故意给舒尔亚留出一个各个击破的空间。可惜的是舒尔亚不是平庸将领,正因为他不是平庸的将领,一定会采取最有可能取胜的战术才会中了魏松的圈套。魏松之所以把穆勒率领的骑兵放在了中路就是为了不管阿鲁巴尼亚军朝哪一路发动攻击,穆勒都能以最快速度与友军形成夹击之势。
当然舒尔亚不是没有想到这层危险,只不过穆勒来的速度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原本舒尔亚以为穆勒的军队最快也要明天夜间才能赶到,在那之前他应该可以与葛尔那斯分出胜负并且转入防守态势的。但是舒尔亚用以参考的是阿鲁巴尼亚骑兵的最大行军能力,而穆勒的行动超出了舒尔亚的常识,他的轻骑兵的装备精良,并且在他的精心训练下行军速度比阿鲁巴尼亚骑兵快了一半!
当穆勒的骑兵出现在阿鲁巴尼亚军后方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舒尔亚的败北,因为此时舒尔亚的全部兵力都已经投入到了作战之中,而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调转头来对付帕尔契骑兵的全力突击。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穆勒的骑兵由于长途奔袭产生了大量的掉队者,实际赶到战场的只有约九千骑,可是这近万名骑兵产生的巨大心理压迫力已经足以让每个阿鲁巴尼亚士兵感到脊背发凉了。
“突击!突击!突击!把所有阿鲁巴尼亚人全部杀光!”作为穆勒副将的依莲显然比自己丈夫更加狂热,她的叫嚣声总会让人联想起她是一个食人族的酋长出身。
与之相对的另一个副将奇克尔达则继续着他一贯的风格——默不作声地领着骑兵朝敌军全力突击,虽然他的武艺比不上依莲,气势上更是不能相提并论,可是却能给士兵们无形的鼓舞,因为有他坐镇的地方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队列上的混乱。
穆勒也挥舞着他那令人生畏的双刀,如同一团金属火焰一般吞噬着胆敢挡在他面前的一切敌人。
在这三位勇将的带领下,帕尔契骑兵气势如虹,朝着阿鲁巴尼亚军的后方猛攻。此时的阿鲁巴尼亚军只能以可怜来形容了,他们的前方是尚未崩溃的敌军,而自己的后方却有随时崩溃的危机,而后方部队的迅速瓦解也迅速把这种恐慌情绪传给了前方的将士们。
“不准后退!击败前方的敌军!”舒尔亚大声呵斥着。如果此时能突破葛尔那斯的本阵,拿下葛尔那斯本人的话,那么或许战局还有扭转的机会。与其说舒尔亚是这么想的,倒不如说除了这个办法以外已经没有别的能挽救这支军队的办法了。
遗憾的是阿鲁巴尼亚后军瓦解的速度远比前锋推进的速度要快,随着身后一阵大乱,舒尔亚明白敌军已经到了自己的背后。当他回过头来的时候,他清楚的看见了一名身穿白色帕斯长袍,手使双刀的俊美武将。
“敌将!受死吧!”穆勒的话简明扼要。
舒尔亚并非想要引颈就戮,可惜他在马哈比小道之战失去了左手,如今要凭借这残疾的老迈身体打赢正直盛年的穆勒根本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仅仅四个回合舒尔亚的脑袋就和身体分了家,当他的头颅翻滚着坠落尘埃的时候,穆勒已经头也不回的继续向前突进了。




天地烈风 第一百二十二章 二 急转直下的局面
阿布拉赫大概是整个阿鲁巴尼亚军中除了骑兵队之外最后一个得知帕尔契骑兵从后方来袭消息的人,这主要还是因为他带队攻击位置太过靠前了。
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其震惊程度完全不亚于舒尔亚。阿布拉赫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多年与舒尔亚的合作使得两人的心意相同,他立即明白现在除了自己攻破葛尔那斯本阵之外已经阿鲁巴尼亚军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了。阿布拉赫知道舒尔亚一定会竭尽全力拖延帕尔契骑兵到来的时间,如果舒尔亚为此而战死疆场,那么接下来这支军队就必须依靠自己才能得以保存了。
想明白这些的阿布拉赫带着自己的骑兵开始了决死突击,这些骑兵不再是仅仅为了获胜,更是为了活下去而战斗,由此阿鲁巴尼亚骑兵的士气一时之间完全压倒了帕尔契军。
正面承受这份压力的正是帕尔契勇将渥德,渥德明白自己能否坚持住敌军的这波攻击不但决定了主将葛尔那斯的安危,更决定了帕尔契能否获得全胜,为此他奋力挥舞着手中的铁棍,不断将迎面冲上来的阿鲁巴尼亚骑兵打下马来,再由他身后的步兵将敌军结果了。他作为武将亲临战场最激烈的前线也是为了激励士兵们继续奋勇作战,可是渥德很快察觉到了异样,敌将正在朝自己急速接近中。
“贼将,接招!”阿布拉赫居高临下朝着渥德就是一刀。
“老东西,找死!”渥德情急之下说的是努比亚语,不过这种危急时刻他也根本没有余裕去考虑对方听不听得懂了。
两人的交手短暂而激烈,每一击双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消耗,尽管在体力上渥德占据优势,可是渥德也不得不承认对方的技巧比自己更胜一筹。而且阿布拉赫是在马上,借助着马的冲力进行攻击使得渥德的招架越来越吃力,可是渥德还是咬着牙继续坚持,他必须等待战局的转机到来。
两人都是拼尽全力,一直打了四十多个回合,渥德虽然处于下风却死战不退,完全不顾及身上已经有多处被阿布拉赫的刀锋所伤。
阿布拉赫可是心急如焚,这个敌将如此死战,他每拖延一秒就意味着更多阿鲁巴尼亚士兵被杀死。此时的阿布拉赫恨不得能年轻十岁,如果十年前自己一定早就把眼前的敌将给宰了,可现在自己却明显感到体力正在一点一点消退下去,正如阿鲁巴尼亚军的希望正一点一滴的消逝一样。
“后方出现敌骑兵!”阿鲁巴尼亚士兵的喊声近乎悲鸣。阿布拉赫的心头一凉:一切都完了。帕尔契军已经杀到这里,那就意味着舒尔亚一定已经战死了,而自己的这支骑兵队也终将难逃覆灭的厄运。
可是至少要把眼前的这个敌将拿下,哪怕是死也要让他陪葬!阿布拉赫怒从心头起,决意不顾一切也要取下渥德的性命。
可是此时的渥德可不再像刚才那样死战了,援军的到达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那还有什么必要和敌将硬拼呢?渥德虚晃一招,纵身跳进了己方的阵列之中。
“拿命来!”阿布拉赫怒吼道。
“老头,你的对手是我!”一声清脆的女声在阿布拉赫身后响起。
阿布拉赫回头一看,只见一位身材高大,体格健硕的女将正朝着自己冲了过来。
阿布拉赫当然不认识依莲,可是一交上手他才大吃一惊:这个女子的武艺之高丝毫不在自己之下!更要命的是对方的臂力和腕力都在自己之上,即使自己没有和渥德大战一场要对付这样的对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如今兵临绝境的时候?
十几个回合之后阿布拉赫便渐渐招架不住,依莲突然大喝一声,格开了阿布拉赫的弯刀,同时反手一刀刺进了阿布拉赫的右肋!
一阵剧痛从肋部炸裂开来,这是阿布拉赫生平受过最重大的伤害。看来是致命伤呢。阿布拉赫用手抓住了依莲的刀刃,露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此时此刻他才意识到帕尔契军中实在有太多强悍的武将,而放眼阿鲁巴尼亚军中这样的人却寥若星辰。
“真是孤木难支啊,阿德勒姆??????”阿布拉赫最后吐出了这几个字,随即便断了气。
1...238239240241242...2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