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官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可大可小
蚊子再小也是肉。十万元在平常看起来很多,但投在养殖场,连个水泡都没响,三天时间就被种猪场给消化了。
朱代东带着养殖场的会计侯峰,天天跑种猪场,跟牲畜局派下来的支援干部董金海商量、核算,种猪场在投入了这三十多万后,至少还要投入二十万。这二十万其实养殖场也能拿得了来,但要等二个月。可二个月的时间对农户来说,他们等不起,也不想等。最后董金海建议,向邻县的种猪场购买猪苗,先撑过这段时间再说,等到树木岭的种猪场缓过两个月,一切就全部水到渠成。
去年树木岭乡的养殖户达到了四千户,一过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了八千五百户,人们已经从养殖中尝到了甜头,原来的养殖户要趁热打铁,新来养殖户也是心热不已。
光是一个养殖场就让朱代东忙得脚不沾地,这乡长的日子比自己预想得艰难。特别是要干出成绩,就更艰难。
这天,乡政府办公室领来一人,白白净净的,戴着副眼睛,见到朱代东就递过来一张名片,一看上面的名字,朱代东乐了,长得像个白面皮,也姓白,叫白丁,这名字,有趣。此人是市日报的记者,特意来采访朱代东的。
朱代东经常会写些材料,有的送到县里,有些则寄到市报,侯家塘村的豆腐厂就出现在市报好几回来,既能让树木岭的工作得到肯定,也能为豆腐厂做广告,朱代东乐此不疲。而养殖场的规模和效应比豆腐厂不知道大多少,而且朱代东还把这件事与市里的“菜篮子工程”挂起钩,就更能上报。从饲料厂投产,到生猪的供应,鸡蛋进市,朱代东写了好几篇文章寄到市报,基本上都发了出来,现在更是引起了市报的重视,派了白丁来深度采访。
朱代东口才好,对养殖场的情况也熟,各项数据记得清清楚楚,听说今年树木岭将年产生猪六万头以上,白丁也很吃惊,如果这些生猪全部供应市里,可就解决市民吃肉的大问题了。
误入官场 第一百四十一章进入副市长的视野
,
第一百四十一章进入副市长的视野
感谢书友:“达旺财”投的第第第18第18第189、190、191、192张月票;“清泉第193张月票
昨天说今天的目标是新书月票榜第11名,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现在已经稳稳的站在11名的位置了。新的目标又来了,这也是我最想达成的心愿,杀入前十。现在距离前面一名还差153张月票,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但如果分成十份,每天不过超过他十五票而已。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本月终极目标,杀入前十,不管前面多艰难,让我们一起来拼搏
面对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的朱代东同志,白丁有些不敢相信,记得这么清楚?不会是提前背好的吧?白丁提出想去种猪场和养殖户家中实地看看,朱代东没有犹豫,爽快的答应了下来。离开办公室,朱代东推出摩托车,载着白丁,就出了乡政府。
白丁暗中点了点头,他人虽白,但心不粗,见这个年轻的乡长没有避开自己,也没有提前给下面打电话,显然是对养殖场有信心。到了种猪场,朱代东也没有去打扰那些工作人员,种猪场有多少母猪,栏内有多少猪苗,一天可以出多少猪苗,每天消耗多少饲料,怎么喂养,怎么防疫,娓娓而谈。白丁悄悄看了看在种猪场拿到的数据,发现跟朱代东介绍的丝毫不差,他这才相信朱代东刚才的话,心里也对他有些敬佩起来。
去了种猪场又去了苗圃场,再跑了几个村,每到一个村,朱代东就能说出这个村有多少养殖户,去年出栏多少生猪,在栏多少生猪,预计本月将有多少生猪出栏。光就养殖这一顶,村民们纯收入增加多少,除此以外,还能增加多少有机肥,数字说得非常精确,把白丁听得是一愣一愣的。
“朱乡长,你对情况可真够熟悉的。”白丁坐在摩托车后面,钦佩的道。坐在朱代东后面,听他介绍着情况,特别是进了村之后,他的摩托车基本是不停的,不停的把刚刚经过的养殖户情况报出来,白丁试验了几次,从无差错。
“这没什么,熟练生巧而已,每天看的多了,听的多了,不知不觉这些数据就牢牢的印在脑子里。”朱代东回过头来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回到乡里,白丁问,养殖场以后的发展规划,朱代东告诉白丁,养殖场的计划一是响应农业部提出的“菜篮子工程”,二是要让树木岭的农户受益,通过他们勤劳的双手致富。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村村委会大力支持,全乡农户鼎力配合,养殖场才取得现在的规模。去年全乡的养殖场是四千户,今年已经上升到八千五百户。养殖场的最终目标是让全乡所有农户全部参与进来,使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在家里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那树木岭整个都将成为一个大养殖场了,白丁展望着养殖场的未来。要真的达到了像朱代东所说的那样,树木岭将家家成为养殖户,十条猪,一百只鸡看起来不多,可将这个数字乘以一万甚至是二万,取得的结果将让每一个人都吃惊。
“如果树木岭每个月出栏的生猪达到一万头,会不会影响销售价格和销路?”白丁为朱代东的规模吃惊,可同时也担心,高速发展的养殖场能不能保证农户现在的利润率。
“不会,至少短期内不会,现在我们的生猪供不应求,光是市里的市场,就足以消化掉。”朱代东信心十足的摇了摇头,“如果真要是出现了那样的情况,我们也不会让农户的利润受损,毕竟你也知道,猪苗和饲料都是养殖场免费提供的,真要是亏损,那也是亏损养殖场。”
“可养殖场是由全乡农户集资建成的。”白丁问。
“市场只会越做越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对肉类、蛋类的要求相应就会越来越大,市里真要是吸收不了我们乡的生猪,那可以卖到省里,甚至是外省嘛。”朱代东觉得白丁有些杞人忧天,也许记者这个职业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情都要抱着怀疑的态度,防微杜渐。
“如果省里甚至外省的情况也不乐观呢?”白丁又紧跟问,打破沙锅问到底就是记者的天性,只是很多时候,有些问题他们不会当面问而已。
“那说明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乐观。”朱代东轻轻的摇了摇头,自从去年总设计师的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的经济又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据朱代东查看各方面的资料得出的结论,这种高速发展,至少会保持十五至三十年。也许到了那个时代,树木岭的产业结构早就做了调整,或者发展了产品深加工。
“朱乡长对养殖场信心百倍啊。”白丁故意刁难朱代东,可对方不但没有恼怒,反而想要说服自己。
中午朱代东陪白丁吃饭,经常在外面跑新闻的白记者酒量颇大,朱代东隆重介绍树木岭酒,从树木岭酒厂的历史,曾经的辉煌和短暂的衰落,到现在抓住南巡讲话的机遇,调整结构,推出树木岭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重现昔日的成就。
“我发现朱乡长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看看,吃个饭,也不忘给树木岭做宣传。”白丁还是第一次喝树木岭酒,他高档酒喝的多,树木岭酒别有一番风味。
“你白大记者多难得来一次?像我们这样的穷乡僻壤,当然得牢牢抓住这个机会。”朱代东微微笑道,如果白丁能在报纸上给树木岭说点好话,效果可比自己投稿要强得多。
“朱乡长,咱们在酒桌上见个真章如何?咱们每个人喝三斤酒,如果谁没倒,那就听谁的。”白丁见朱代东话说得多,酒喝得少,想故意为难他一下,白丁在外面跑新闻,每天的饭局不断,可以说是酒精考验的新闻战士,他有自信,哪怕是树木岭酒这样的高度白酒,自己喝下三斤不成问题。
“那哪成呢,我们得让事实说话,树木岭的情况摆在这里,确实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嘛。”朱代东不上当,装作为难的样子,用喝酒来决定,也太儿戏了吧。
“树木岭取得了成就确实不错,但全市哪个县乡没有成绩?报道树木岭也是报道,报道其他地方也一样是报道,并没有什么差别。”白丁呵呵笑道,像树木岭养殖场的情况,确实值得报道一番,可酒厂的事就属于可报道可不报道的行列,全看记者的决心。
“可我平常不怎么喝酒的。”朱代东为难的道,他平时确实不怎么喝酒,一旦喝起酒来就不平常。
“那为了树木岭酒厂喝一回呗。”白丁内心其实有些佩服朱代东的,能力强,人也年轻,而且还是大学毕业,最重要的是,把老百姓装在心里,这样的人能扎根基层,实属难得。其实不管朱代东能不能喝下三斤酒,他都会争取给树木岭一个大一点的版面,既是对树木岭的宣传,也是对朱代东这个乡长在工作上的肯定。当记者这么多年了,其中的门道还是很清楚的。
“那好吧。”
朱代东喝了三瓶树木岭酒,像没事人一样,而白大记者在喝下三瓶酒后,看着朱代东已经有了重影。白丁不服,说再来三瓶,结果一瓶后,他就是墙走人不走,朱代东最好还是背他回去的。一直到晚上,白丁才醒来,想起白天的情况,他哑然失笑,这个朱代东,竟然跟自己打埋伏,也怪自己大意,乡镇干部有几个是不能喝酒的?
白丁当然晚上挑灯夜战,洋洋洒洒写了大几千字,一起完稿三篇文章:“记树木岭乡长朱代东二三事”、“能让农户致富的树木岭养殖场”、“树木岭乡的树木岭酒”。
朱代东是在看到报纸上的文章才知道白丁竟然给自己搞了个宣传报道,写这篇文章的是市报的资深记者,这对朱代东来说,就是一种资历,一种工作上的肯定。给白丁打了个电话表示感谢,电话那头的白丁呵呵直笑,说口头感谢不行,得拿出实际行动来,让朱代东下次来市里再跟他喝一次酒,到时他一杯,朱代东喝两杯,不把朱代东灌醉一次,他不服。
白丁自以为得意,没想,就算是这样朱代东也醉不了啊,除非他能喝一件高度白酒,但这是不可能的事。
朱代东并没有意识到,白丁接连发表的这三篇关于树木岭的报道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当“能让农户致富的树木岭养殖场”发表后,不但身在树木岭的朱代东看到了,坐在市政府内的副市长时友军也看到了。
去年年底,市里要求他亲自挂帅,亲自主抓沙常市“菜篮子工程”,为了让全市市民过上一个欢乐、丰盛的新年,必须保证肉、蛋、鱼的充足供应。当时的时友军还在发愁,市肉联厂每天供应的生猪不足三百头,哪能供应全市的需求?当时时友军的头发都快急白了,这猪有个生长的过程,不是今天你去喂了,明天就能出栏的,如果让市民们在过年时,连肉都买不到,市政府不被群众骂娘?
但就在年前最后的两个月,肉联厂的情况得到了缓解,每天供应的生猪开始增加,到春节前,每天已经上市五百头生猪,这才让他松了口气。当时只顾着到处检查工作,也没有去问事情是怎么解决的,看了这篇文章,时友军才发现,正是这个雨花县树木岭乡的乡长同志无形中帮了自己一个大忙。
误入官场 第一百四十二章树木岭今年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求月票)
,
第一百四十二章树木岭今年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感谢书友:“陆心之海第1第第第197张月票;“唐唐第198张月票;“four-ocl”投的第199、200张月票。
二百票了,赞一个先,如果说心里不美,那是假的,我在偷着乐。与前一名还差148张月票,两个时间的时候,我们就拉近了5张月票的差距,成绩斐然。让我们一起努力,杀进前十
接到时副市长的电话,王力军还在诧异,不知道市里又有什么事。可时友军在电话里说的既不是市里的事,也不是县里的事,而是乡里的事。时友军开门见山的问王力军,知不知道树木岭乡的朱代东。
王力军心中一凛,朱代东这小子不会干了什么坏事撞在时友军手里吧?去年视察树木岭的情况还历历在目,王力军对朱代东的印象是极佳的,能力强责任心也强,很替老百姓着想。朱代东护着树木岭的群众,就像马明义护着大山村的村民一样。他愿意为树木岭的群众着想,也愿意为他们谋福利。
没什么,这个朱代东同志帮了我一个忙,也帮了市政府一个忙,我得向他说声谢谢才行啊,时友军在电话那头爽朗的笑着,好像明白王力军的担忧似的。被上面的领导记住,一般都是两个极端,要么很好,要么很差,国情而已,时友军能理解。
王力军松了口气,只要是好事就好办。他在电话里详细的介绍了朱代东同志的成长历程,从刚大学毕业分配到树木岭中学开始,一步一步走上树木岭乡乡长的位置,前后也不过三年时间而已。朱代东刚来雨花县时,无根无基,当时心情也很沮丧,谁能想到,仅仅三年时间,他就走上了领导的岗位,带领树木岭几万人民群众奔赴在致富的大道上。
“这个同志很年轻嘛。”时友军听到朱代东的实际年龄,有些意外,自己二十五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好像在工厂当技术员。
“朱代东同志虽然年轻,但是本科毕业,能力也很强,善于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下面的村干部当中威信很高。”王力军介绍道,肯定朱代东的成绩也是肯定县政府的工作,这一点一般的领导干部都有这个觉悟,何况他对朱代东的印象确实不错,去年树木岭的几项工作完成得都很出色,这其中朱代东功不可没。
第二天,市政府办公厅有位处长到了雨花县,在王力军的陪同下去了趟树木岭,听取了朱代东的汇报,也到养殖场视察了工作,并且还深入养殖户,面对面的进行了交流。虽然那名处长时不时的会用手挡住鼻子,猪栏里的猪屎味可不是那么好闻的,但那名处长对树木岭的取得的成就还是表示了高度肯定,言明回去后会如实向领导汇报。
朱代东一直跟在那名处长和县长身边,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但他张了张嘴,并没有说什么,这确实是个问题,像大山村,现在一进村子都能闻到那股味道。村民们习惯了,不以为然,但毕竟这也是对环境的一种污染,朱代东暗暗记下了这件事。
这次的视察还是很成功的,市里的领导也注意到了树木岭?陈树立和朱代东都很兴奋,能在工作上取得成绩固然高兴,但能让上面的领导看到,那就更高兴了。成绩是什么?成绩就是政绩,也是以后的资本。送处长和县长离开后,陈树立和朱代东还站在路边,望着车队离开的方向,久久回味着。
“代东,用十箱树木岭酒就打发了市里的干部,是不是显得咱们太小气了?”良久,陈树立才收回目光,望着身边的朱代东,笑吟吟的说道。给处长送酒是朱代东想出来的,树木岭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树木岭酒了,东西不贵,也有树木岭特色。
“书记,如果咱们的树木岭酒能被市里的领导喝到,那也是一种宣传作用嘛。”朱代东笑呵呵的说,工作再苦再累,他不怕,有成绩就高兴,能被上面肯定,就更是像喝了蜜似的。
当天晚上,包装古雅的树木岭酒就摆在了时友军的饭桌上,虽然酒瓶上“树木岭”这三个字实在不敢恭维,但这酒喝想也别有一番风味。芳香秀雅、醇厚丰柔、甘冽爽净、回味悠长,很有特色。第二天,时友军让秘书给市里的常委和另外两名副市长各送了两瓶树木酒,剩下的就放到机关食堂里。
朱代东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让酒厂供销科的人给各个经销商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件事,市里的所有领导对树木岭酒那是交口称誉,赞不绝口,而且也请他们关注前段时间的沙常日报,当月,树木岭酒的销售增加三成。
听到酒厂的汇报后,陈树立直奔朱代东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主意都打到副市长头上去了。陈树立这段时间整天喜气洋洋,一向以来他也只与县里的领导有过交往,树木岭从他当上这书记开始,什么时候引起市里的领导关注过?省里倒是有领导过来,但那是检查组,是来找茬的。
朱代东却开始关心起猪粪味来,他到种猪场询问那些技术员,朱代东学习的是中文,这可不是他的专业所长,只能问专家。董金海告诉他一个解决的办法,不但能解决猪粪气味的问题,而且还能变废为宝,董金海向他建议,养猪的养殖户完全可以搞一个小弄的沼气池,不但可以用来收集粪便,还能解决农户烧水、做饭甚至点灯的问题。
朱代东上次听到沼气这个词语还是在中学的理化课上,回去查了一下资料: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由于这种气体最初是在沼泽、湖泊、池塘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叫它沼气。
据董金海介绍,沼气是一种可燃烧的气体,比天然气、煤气更加容易形成,一般只要有适当的温度、湿度,以及有机物和甲烷菌,经过几天的发酵有机物就能产生沼气,但沼气的热值比天然气要低。国家也大力推广发展农村沼气,建议每家都安装沼气设备,充分利用农村人畜粪便、麦秆、禾秆等有机物较多的优势,使用上沼气这种清洁的能源。
沼气燃烧后无任何污染,其热值为5500~5800大卡/立方米,沼气池内发酵后的沼液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机肥料使用在农业种植上。因此,进了沼气池后,有机肥料的作用并没有丧失。
朱代东现在只关心一件事,沼气池的成本。如果成本过高,农民可就负担不起,而要是沼气气的成本是在能接受的范围内,朱代东一定会在全乡大力推行沼气池。他实在不想再看到像大山村那样,为了一堆羊粪而争夺的事。
建造沼气池,事先要进行池子容积的计算,就是说计划建多大的池子为好。计算容积的大小原则上应根据用途和用量来确定。池子太小,产气就少,不能保证生产、生活的需要;池子太大,往往由于发酵原料不足或管理跟不上去等原因,造成产气率不高。
这个问题靠朱代东不能解决,因此他拜托董金海,同时也给畜牧局的陈韶华打了电话,甚至朱代东还亲自去了畜牧局,当面向陈韶华汇报了这件事。树木岭如果能在全乡范围内推广沼气池,这对畜牧局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国家扶持,还可以向上面申请专款资金,雁过拔毛的事,并不是树木岭一家独创,此乃中国特色也。
在畜牧局的支持下,很快便有了数据,一个五口人的家庭,建造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如果管理得好,所产沼气基本上能满足一家人一年四季煮饭、烧水或点灯的需要。朱代东倒没有想还能解决点灯的问题,农村里有多少人一到天黑就睡觉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也许就是为了省那几个电费,如果能用沼气点灯,农户们也没有那么心疼了。
根据树木岭所处的气候地带,牲畜局建议,树木岭的家庭只需要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便能满足一年四季所需。
建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需要水泥1吨、砂子2立方米、碎石1~2根、钢筋(直径14毫米如果建10立方米沼气池,其水泥、砖、砂再增加10%,若建6立方米沼气池,则水泥、砖、砂比8立方米沼气池用量要减少10%。这是牲畜局从兄弟县市和上级主管部门那里得来的准确数字,是从已有实例中得来的,非常可靠。
具体到钱呢,朱代东也找人核算过,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不包人工,光材料的话,全部加起来在260元左右。如果全乡统一采购,成本还可下降30至50元。
而沼气池的施工技术也并不复杂,从放线到池坑开挖,再到混凝土浇筑,出料道通道,池墙及水压间,池拱盖和池底,一般的建筑队都能胜任,这些人从树木岭就能解决,无需从外面请专业人士。
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密封问题,沼气可是气体,如果密封不好,形不成气压,沼气池可就成了摆设。为些,朱代东特意请陈韶华找来了专业数据和图纸,甚至一开始,还可以从别人地方请熟练的工匠来当大师傅,指导树木岭的施工。
从那些资料上,朱代东也看到对方对密封处理的重视。由砖和混凝土组合建造的沼气池只靠结构层还不能满足防渗漏要求,必须对池体进行密封处理才能不漏气、不漏水。沼气池密封层采用7层做法和3层做法两种,贮气室及池内进料管部分采用7层做法;池底、池墙、水压间、出料口通道等采用第1层用450#水泥砂灰刷浆、灰与水的比例是第2层抹水泥∶砂子水泥砂灰,厚度为第第4层抹水泥∶砂子=1∶第第6层用1∶1的细砂灰抹第第第第第7层一起做。
朱代东看的头都大了,听董金海介绍,沼气池很简单,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要想做好,其中有许多地方都要特别注意。但不管怎么麻烦,为了让沼气池的使用寿命尽可能延长,朱代东绝对要保证工程的质量。
等到这一切的核算都完成后,朱代东才向陈树立作了汇报,今年树木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八千五百户养殖户家中都建立一家沼气池,这个任务一旦建好,将保证树木岭的长远利益。这是一个大工程,如果能做好,功德无量,能解决农村的烧水、做饭、点灯这三件事,将在树林岭的历史上留下浓墨的一笔。
陈树立听到朱代东如此详细的汇报,当即表示全力支持,如果能在今年办好这件事,可比他原来办十个硅藻土厂还要强得多,这个朱代东硬是要得,既为老百姓谋了利,也能让树木岭的成绩得到上面的肯定。
误入官场 第一百四十三章争取项目资金
,
第一百四十三章争取项目资金
感谢书友:“”投的第201张月票;“ty_lin”投的第第第第205、206张月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