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马踏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路人家
马超自矜一笑:“想来是不会差的。”但随即脸se又是一沉:“不过随之而来的麻烦,也颇让人觉得头疼哪。”
马越很快就猜到了兄长所愁的是什么:“想必兄长是因为董卓的招揽而不快吧?”
“不错。”面对着自己的兄弟,马超全然没有隐瞒的意思:“你说你也被那姓董的招揽,我却实在看不上此人。别看此人表面看着很是粗豪,不象歹人。但细观其行止,却是个自大傲慢之人。要是投到他的麾下,恐怕未必能展我抱负哪。”
没想到兄长居然还能看出董卓的某种特质来,这让马越略有些惊讶了。在他眼里的兄长马超,除了武艺过人之外,其他的并不怎么突出,有时候让他难以把他和自己脑海里那个后来叱咤一时的西凉锦马超对应起来。可今ri这番话,却让马越对兄长有了新的认识,觉得兄长之能绝不只在武艺高强,还有其他过人本领的。
马越看了看四周,确信几丈周围没有他人偷听之后,便也点头道:“这个董卓的确不是明主,他所包藏的野心和凶恶本xing,一旦让其掌握了一定实力,对我大汉天下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既然你也看出此人不成,为何却要答应于他呢?”马超不解问道。
“为势所迫,不得不虚与委蛇。”马越压低了声音道:“我观这董卓绝非那肯容人的大度君子,一旦我不肯从他,只怕连命都保不住。当时,我身在城里,只有王风等几人而已,怎么可能逃得出他的控制呢?”
“原来如此。不过现在我和父亲都来了,谅他也威胁不了咱们,你大可现在去和他把话说明白了,然后我们回陇县。”
“不,我还是决定跟随董卓身边。”不想马越却摇头拒绝了兄长的打算。见马超有些诧异地盯着自己,马越只得给出自己的理由:“我们想要出头,就必须在沙场之上建功。而父亲现在的身份毕竟还不足以让你我兄弟扬名立功,而这董卓则不然了。
“虽然他现在只是一个被夺了官职的富家翁,但随时都有被朝廷起复的可能。一旦被朝廷起用,他自然就会对羌人用兵了。而我们,也就能从中获取好处。”
“你就这么肯定此人将再次被朝廷起用?”马超不禁有些疑惑地问道。
“不错!”马越郑重点头,却没有作过多的解释。只因为他这也是根据自己的记忆来的,在他所知道的三国历史里,这个董卓随后可是做了许多大事的人,想必很快地,他就不再是寻常的百姓,而成为西凉一地的重要官员了。到那时,自己就可以借此势来攫取自己的势力,从而在乱世大起之时有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能力。
不过这些理由是不可能告诉兄长的,所以马越只得把理由省略了。而马超因为对兄弟很是信任,自然不会有什么怀疑了,便点头道:“既然你这么判断,想来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那我也……”
“大哥,你可以答应他,今后但有征召,必为其效劳。但现在,却不必追随于他,还要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马越却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这却是他在为今后打算了,自己不过一个谋士,即便董卓为恶也不会被人注意,可马超要是真成了董卓的手下,这名声可就毁了。想想后来的那些董卓部将吧,除了那动手杀他的吕布,有哪个不是很快就随着董卓之死就完了?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兄长也步这些人的“后尘”。
马超本来就不愿意追随董卓,听了兄弟的建议后自然很容易接受了:“好,那就照你的意思办!”
两兄弟谈定了这些大事之后,便联袂去到了前厅见父亲和董卓。当马腾知道儿子竟被董卓招为手下谋士之后,吃惊之下半晌说不出话来。不过他也知道董卓在西凉的势力,也不敢得罪此人,只得认了。
董卓趁机还想把马超也收入麾下,对于这个能于敌军阵中取主将首级的悍勇少年,他甚至比对马越更有兴趣。但对此,马超却拒绝了,而他的理由也很是充分:“还请董公见谅,在下很快就要与林氏女成亲了,现在实在离不得陇县。不过,只要董公今后有什么需要我出手相助的,超一定不会推辞。”
董卓稍一思索,便也接受了这个理由。他也清楚,只要马越还在自己手下,马家就别想置身事外。所以还不如大度一些,这样还能让马家更容易接受自己这个主子呢。
次ri一早,马腾就起程返回了陇县,这一次的胜利对各方面来说都有不少的好处。董卓能凭借此番的胜利重新出现在官场之上,马腾也得以在凉州地界里真正站稳了脚跟,至少那千余追随着他与羌人进行死战的兵卒们是铁了心要跟随左右了。另外,王风等原来的马贼们,也终于凭此一战使自己与官府完全消除了以往的隔阂,他们也有了个正经出身。
不过马越却知道真论起来的话,还是自己所得到的好处更多些,虽然这些好处现在看着很虚,但其作用却是极大的。
一者,他终于和董卓这个今后历史上有着极重要作用的大人物挂上了关系,那就真个和即将到来的三国乱世有了关联,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者,因为他救下了那些百姓,他马越之名很自然地在这些朴实的百姓中间传了开来。就连那些从羌人营地里救出来的其他村落的百姓们,也把这次自己得救的功劳归到了他马越的头上,他无形之中就获得了不少百姓的感激之情。
而在这个口口相传的时代里,百姓们的观点虽然不是主流,但其所拥有的巨大能力却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马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在西凉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将变得很高,到时便是自己一展所长的时候了!
@@@@@@@@@
主角已经踏出了他争霸天下的第一步,虽然这一步很小,却很重要!认为路人说的有理的给点红票支持一下,认为路人说的没理的,收藏本书,看将来的发展,看路人是否说错了o(n_n)o~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40章 短暂的平静
两道奏表一前一后地送进了汉都洛阳城里,顿时就震动了朝堂内外,使朝中权贵们开始将目光真正地移到了西凉之地。
一开始,当朝廷得知羌人作乱时,虽然心下恼怒,却也并没有太当回事。在那些大人物们来说,边远之地的一些不通礼教的胡人作乱根本算不得什么,他们或许只是为了抢夺一些财物,伤不了大汉皮毛的。但现在的事实情况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那些羌人不但发展壮大,使不少汉人官民都成了同伙,而且居然还一战击溃了凉州数万大军的征讨,这对朝廷来说就不能等闲视之了。谁也不敢保证,这会不会又是一次黄巾之乱。
那由一小撮的太平道妖人揭竿而起的黄巾乱贼在短短的时ri里就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几乎将大汉天下倾覆。虽然最终通过各方的努力,还是将这些乱贼给平定了,但大汉朝也是元气大伤,没有个五六十年是不可能恢复了。
如果这个时候再出现新的大乱,只怕大汉朝就要寿终正寝了。这是朝堂里那些掌握着绝对权力的大人物们绝不能容忍的,所以他们即刻就开始着手如何镇压这些乱贼,就连最近一向不怎么理事的黄帝陛下刘宏,这回也不得不出面作决定了。
而趁着这个机会,朝中一直与十常侍争斗不休,但却一直处在劣势的官员集团也借口对这些事实上掌握着朝政大权的死太监发起了攻击。他们所找的理由也很是简单,那就是已经被杀的耿鄙是由十常侍的人推举出来的,而正因为耿鄙的无能,才会导致如此后果。
这前一封奏报是由李相如等太守所写,自然不会给耿鄙留任何颜面了,书中极言其在西凉的倒行逆施,把羌人会作乱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耿鄙这个死人的身上。再加上他轻率出兵,给敌以可趁之机,丧军失地,其罪自然不轻。而作为曾经推举他任此职位的宫中常侍,这回自然是难辞其咎了。
官员们就是抓住这一点全力攻讦十常侍,认为他们是使羌人作乱的罪魁祸首,朝廷必然要严惩这些人,如此才能让天下人心服,从而顺利地平定乱局。而这些宫中内侍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在皇帝面前哭诉自己的委屈,乞求天子的谅解。
而结果,也正如当初党锢之争时一般,几乎可说全不占理的死太监们靠着皇帝对他们的信任很轻易就过了一关。虽然他们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抛出了几只代罪羔羊,但这罪名却还是没能真个落到他们几个人的头上来。
而在把这事的责任给解决之后,中官与官员之间的争夺又开始了,这回他们争的便是派什么人前去凉州主持大局。毕竟如今凉州的局面已经很坏了,朝廷必须派遣有能力的将领前往平定叛乱。而在这时,董卓所写的那道奏表也随之送进了洛阳城。
当得知在初战失利后居然很快就有人拿下一胜,并且将数万乱军jing锐击溃后——作为一个想要向朝廷表功的人,董卓的奏表里当然会适当地对自己所立功劳进行必要的夸大了——朝廷上下都大大地松了口气,这么看来至少西凉的局面还没有糜烂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董卓总算是如了自己的愿,这次功劳足够抵消他之前在平定黄巾之乱时的兵败之罪了。但他的第二个愿望却不能轻易实现了,对于凉州平乱的统帅选择,几乎没有人看好这个刚刚才把羌人击败的宿将。
这却与董卓的身份有着关系了,他是靠着父荫才做的官,所以并不需要如一些人般靠向宫里的常侍们买好来获得地位,自然算不得宦官一党了。而董卓又一直是在地方为官的,在朝廷里根基很浅,所以也算不得这些朝中权贵的人。在双方把这个位置看作一番新的较量的情况下,这些人又怎么可能把董卓定为此番西凉平乱的主帅呢?
如此在经过好一场段时间的争论和扯皮之后,终于在奏报入京一个月后,朝廷决定了人选,然后将这道旨意与给董卓及其下属军队的封赏一道发去了西凉。而这些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拖延着时间的人们压根就没有想到这一个月是多么的宝贵,很可能在他们还在争论某个无关紧要的问题时,西凉的局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
而事实却也让人无语,西凉的情况并没有因为朝廷的拖沓就迅速恶化,羌人并没有趁着这个工夫继续挥军南下,而其原因就在气候上。
就在临洮之战后不久,今冬西凉地界里第一场大风雪就来到了。这一场大风雪足足下了有七天七夜,山河瞬间就被白皑皑的积雪所彻底覆盖,所有的道路都被雪掩埋。纵然是对西凉的地理情况再熟悉,在如此举目只见雪白一片的情况下,也没有人敢远行外出了。更不要提让人率数千上万的人马远征他方了,只怕真这么做了,这些羌人就不用汉军收拾,自己就死在行军的道路之上了。
作为前世生活在南方的马越,对于这样的大雪也感到很是惊奇。当雪下来的时候,他还在担心着自己怎么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季呢。要知道,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的空调暖气等取暖设备,他这小身板可未必顶得住啊。
但事实却告诉马越这一切都是过虑了。作为董卓所看重的谋士之一,他的待遇很是不错,不但有着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小跨院,而且还有七八个可供他差遣的仆人。而在天气变寒冷后,他的房间里就被人生起了碳炉,那散发着幽香的碳炉不但能使整个房间里保持着chun天般的温暖,而且还没有让人难以忍受的气味,这让马越着实地感慨了一番。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身在古代也不是真不如现代生活舒适的,只是一切都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拥有极大的权力,或者拥有许多的财产。
而在生活上有了保障,同时又不用考虑此时会有羌人来袭之后,马越的ri子就过得很是逍遥了。每ri里,他不是在自己房中读书,就是与李儒这样的其他谋士谈天说地,说说自己对眼下朝野形势的看法。又或者,他也会去跟王风等几个已经成为他亲信手下的人们外出喝酒,如此惬意的生活让马越有时候都希望时间就此停止了。
因为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卷入到连场的征战之中,马越在看书时就更注重看那些兵书以及前人所著的历史记载。而与李儒等这个时代的有见识的人的谈话,也让马越对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原来东汉之时太监和外戚在朝廷里的分量是那么的重,如今的朝堂可以说彻底被这两方面的势力给瓜分了。虽然朝廷官员们多以忠臣自居,可事实上他们还是投靠到了这两大阵营之中,所谓的忠诚根本就不是对江山社稷的。
而一向以来在教科书里被人称道的黄巾起义,其实对这个时代来说分明就是一场灾祸。这些放下了锄头,拿起了兵器的农民根本没有自己的行事准则,更多的是做着流寇一样的事情。这也正是黄巾之乱在大盛之后很快就被扑灭的原因所在了,而前世所学,多半是站在某阶级的立场上所随意扭曲出来的看法。
当然,黄巾乱军势力实在太过庞杂,即便是到了几年后的今天,这些各自为战的以黄巾军之名闹事的乱贼还没有完全剿灭,而这也正是朝廷的隐患之一。
这些原来对马越来说很是陌生和模糊的知识在这段时间里迅速被他所掌握,而他也发现自己这个脑子对用兵之道也有着很强的领会能力。虽然现在所掌握的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尚未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但他相信有了这些知识的武装,自己在今后的历史里必然能扮演一个重要的角se。
除了用知识武装自己外,马越也没有忘记继续锻炼自己的体魄。那次差点被乱军所杀的危险已经让他知道习武是一件多么迫切的事情了。所以在这段ri子的一大早里,他都会来到院中习练马超所教授的那套拳法,同时也向王风等人请教了短兵器的战法。他并不求自己真能如兄长般纵横沙场,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只求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自己能有一战之力,从而不至于死在某种难以预料的变故之中。
而看到这一切的董卓对马越这个某士就更加的高看了几分,觉得此人的确不简单,今后必能为自己的重要助力。
时间在简单而充实的情况下飞速划过。当这一ri,马越又如往常般练了一套拳使自己的身体完全活动开,而后打算再练一套斩将刀法的时候,一名仆人过来禀报道:“马公子,李公子有事请你到前堂一叙。”
马越点头答应了一声,返回房中披上一领皮裘之后,便踏着厚实的积雪往前堂而去了。不过他的心里对这次李儒的相请却充满了疑惑。
@@@@@@@@@@
那啥,牛b的封面没有了,但票和收藏还是要求一下的,各位请继续支持路人!!!!!!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41章 劝谏(上)
却说马越应李儒之邀前往正堂,在踩得积雪嘎吱作响的一路上,心里却犯起了嘀咕。李儒因为身份之故也是住在董卓府上的,他与马越之间有什么要交流的,多半也是在各自的跨院里见个面,少有这么正式去前堂里说话的。倘若这是董卓的意思,这还可以理解为主公要招他们这些谋士商议事情,可这是李儒请他前去,就显得有些古怪了。
虽然心下有着疑惑,但马越脚下却走得很快,不一会就穿过了几重院落,来到了最外一进的会客场所了。进入前堂,看到内里所坐之人后,马越的心里又是一动,这里居然汇集了董卓麾下所有的谋士,除了李儒外,其他几个可都是住在董府之外的。他们这些人今ri冒着严寒,踩着大雪来此究竟是为了什么大事?
马越心里存疑,但礼节却不能疏忽,忙拱手向几人作了个罗圈揖,然后坐到了最下首的位置上。无论是他的年龄,跟随董卓的时ri,还是曾立下的功劳,都要在这些人里敬陪末座的,所以这段ri子只要几人聚首,他都是坐在最下首的。
几名文士也朝马越拱了下手,而后才有个方正脸膛的男子看向了李儒:“文优兄,你今ri把我们几个叫来究竟是所为何事啊?现在仲凌也到了,你总能说了吧?”此人名如其相,姓方名正字远志,也算是西凉一地有名的人士了,早几年就被董卓收到了手下。
其他人听他这么一说,也都看向李儒,显然大家都对李儒今ri的所为大感意外。虽然李儒有着董卓首席谋士和女婿的身份,但向来不以此自夸,待人也还算有礼,今ri的行为和他以往的风格的确差得有些大,众人不能不感到奇怪。
李儒扫了众人一眼,随即脸上露出了苦笑:“今ri请各位前来,为的是一件大事,事关主公与你我之将来。不过在我们得出一个普遍认识之前,此事却还不能让主公知道。但此事又过于重大,我不敢拖延太久,所以才会把诸位一同请来。”说着便从宽大的袖子里掏出了一份帛书来:“你们各自传看一下吧。”
要不是李儒的身份摆在那里,要不是后面他拿出了帛书,马越心里都要生出此人对董卓有异心的想法来了。这让马越有些想笑的冲动,但看到前面那些谋士们看了帛书后一脸惊疑和担忧的模样,他那笑容也很快忍住了。
因为身在末座,所以马越是最后一个看此帛书之人。他仔细读了上面的文字后,眉毛也是一挑。这份书报其实并不是什么机密之事,只是朝廷对董卓的任免情况而已。朝廷以董卓在临洮之功,而赦免了他之前因剿黄巾失利而被免去官职的罪责,同时任其为破虏将军。
到这里,一切还是相当不错的,这破虏将军虽然只是个杂号将军,但也是一种身份和认可的体现,对董卓今后的发展也有帮助。但是,后面提到的事情就不那么好了,除了封其为破虏将军外,朝廷还让他节制手下军队,暂时维持住眼下的局面,静等司空张温率大军到来,然后听其指挥!
居然没能如董卓之愿,把他任命为平乱的统帅,而只是将其封了个杂号将军,然后听人之命而已!这对一般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了,毕竟你现在连官都不是,还能有什么奢求呢?但董卓可不是一般人,他的野心之大,此时还没有几个人能够相比,让他做人的下属去和羌人作战,他是怎么都无法接受的。
如果是在此次临洮大胜前朝廷有此安排,他还能勉强接受。但现在他自恃已立下了大功劳,自然更难接受朝廷如此的不公举动了。而马越也可以想见,一旦让董卓知道了这事,势必会大发雷霆,谁也不知道他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来。而李儒等作为久伴其左右的亲信之人,对此就更加担心了。
沉默了一阵后,当先说话的方正才道:“此番主公立下如此功劳,却只得了这么点赏赐,这朝廷的确有些过了。”
“是啊。”另一个叫李别的也点头叹道:“都道朝里有人好做官,而我家主公在朝里的根基实在太过浅薄,这需要有人帮着说话时,便少了几分把握了。”
李儒听他们这么说话,眉头忍不住就皱了起来:“我找你们前来并不是想听你们说这些废话的,现在大家应该合计一下该怎么让主公不因此事而动怒,最好是能听从朝廷的安排。”说着一顿,而后又道:“这是我们的人从洛阳得到的旨意的大概。想必此时颁旨之人已经在来我西凉的路上了,虽然因为大雪封道,他们会在路上受阻,但想来也不会太久。我们必须在此之前说动了主公,不然……”
马越心下也对李儒的说法很是赞同,这才是真为董卓着想的人哪。要是董卓因此事而愤愤不平,在旨意来时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又甚至是一怒之下做出反叛之事,那就真个把自己陷入到绝地里去了。
但马越并不知道的是,其实如今的尴尬局面都是由他一手促成的。在那历史当中,董卓并没有立下这次的功劳,所以在随后朝廷想到了他而重新起用,而后又让其受张温指挥时,他还是没有太大怨气的。但因为马越的一番话,说动了董卓出兵,这才有了之前的一场胜利,从而改变了他此时的心理预期。可以说,马越的一番救民之心,这回却把董卓给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了,这是他之前怎么都想不到的。
“仲凌,你有什么看法么?”看马越拿着帛书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李儒便问道。
马越张口想说什么时,那扇为了防寒,以及防止他人听到他们所说之事的房门突然被人大力地推了开来,随即董卓就带着一股寒风走了进来。众人一见主公到了,脸上都是一变,旋即一个个都站起了身来,朝其行礼。
董卓对此却全然不顾,而只眯着眼扫过众人:“你们真是好大的胆子,竟敢瞒着我拿主意!”说着他把目光落到了马越身上,一伸手道:“拿来!”
马越一声苦笑,只得把手里的帛书递了过去。很显然地,董卓已经从其他渠道知道此事了,也知道了自己这些谋士在背着自己商议,这才会突然出现在这里的。不过在看到那帛书上所写后,董卓的脸se又黑了几分,手紧紧捏住了帛书,几yu将之捏碎一般,随后才重重地哼了一声。
“主公……”众人见其真个怒了,更是心下忐忑,纷纷弯腰行礼,yu要劝说一番。、
但董卓却一挥手道:“你们都不必说了!这些人之所为分明就是在欺我董卓在朝没有靠山了!这些所谓的朝廷重臣,一门心思只在如何争权夺利,从来没有真想过江山社稷!无论是宦官一党也好,后戚一党也罢,都不过是一群蠹虫而已!终有一ri,我董卓会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多么无能的!”
说这番话的时候,董卓须发皆张,似是一只放了狂的怒狮一般。而马越看在眼里,心里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压力,他想到了自己所知道的后来的事情——董卓提兵入洛阳后,在那里杀了许多朝廷官员,一时名人,或许此时便已经埋下种子了吧。
“主公息怒,此事……”李儒赶紧想要上来说什么,却被董卓一眼看得不敢说话了。而连李儒这样的亲信加女婿都不敢说了,其他人自然更不敢开口了。
董卓恨恨地将手里帛书丢在地上,然后道:“他们如此辱我,我董卓绝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的!张温?不过一老朽而已,他有过什么带兵的经验,凭的什么对我指手划脚?西凉可不是洛阳,他来了,我有的是手段来让他回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