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三国之马踏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路人家
“苍天庇佑,我军必胜!”
“苍天庇佑,我军必胜!”
“苍天庇佑,我军必胜!”军士们再次高声呼喊起了这句出战时的口号,董卓军的士气和凝聚力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当董卓回首看向那些有些茫然和畏缩的俘虏时,他的心里更是充满了一种豪情和野心——我董卓,将来也要让天下英雄都如这些俘虏一般匍匐在我脚下,臣服在我手中刀剑之下!
远远地,马越也看出了董卓眼神中的变化,心里不禁想道:“是这一次的胜利改变了他,还是这次胜利将深藏在其心里的某种野心给引诱了出来呢?”
而在十里之外的张温军营之内,众将却是一脸的失落和担忧。这一战,董卓只靠一军之力便彻底击溃了羌军,他们这边都没来得及派出任何的援军。他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董卓军杀入羌军大营,一番砍瓜切菜般的冲杀之后,整支羌军就彻底崩溃了。而这里的汉军,却因为全军上下受那天火之惊直到现在都不曾恢复,更不用提出兵了。最终,他们只能接受一个事实,这才平乱的首功将不再属于他们,而是前方那支董卓军的!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90章 局势不同了
汉中平三年十一月中,汉羌两军战于北地郡。是ri也,天忽降下大火,焚烧羌之粮草辎重,又伤人无算。其时,太祖伴于董卓之侧,见事起乃建言曰:“此天助我大汉也,当出兵。”董卓乃从其所请,挥军西击。
时,羌军已胆气尽丧,全无招架。以七万之众临三万汉军竟无一可战之士,直至天明,死者以万计,降者无数。经此一战,羌乱几平,董卓因功受封,然太祖之功却不得呈于朝廷,实可疑哉。
又十数年后,曾有臣下以此旧事问于太祖,太祖但笑曰:“董卓者,国之逆贼也,吾不意与其构连甚多,故弃此功也。”此言可信乎?只恐后人难以猜度太祖之用心也。
——《晋书.太祖本纪》
马越行走在原来羌军的营地之中,这里的地面上依然留有两ri之前天火降临的烧痕以及被杀的双方战士所流鲜血的凝结。远处,几名士兵正将十多具尸体推进深坑之中,然后用工具将这个下面埋葬了数百具敌我尸体的深坑掩埋。
这样的场景,这两ri里马越是看得多了,这也让他原来生出的几分不适应慢慢地消散。在那ri夜间,看到汉军顺利攻进羌人大营时,他还感到很是兴奋呢,但当天亮之后来到这战场之上,马越才感受到了那杀戮之后的残酷。
无数的尸体堆积在一起,虽然因为天气原因并未发出什么味道来,但看在马越的眼中还是让他浑身不自在。这便是生命在战争面前的价值了,不过是化为一具具没有意识的躯壳而已,很快地,他们将尘归尘土归土。
不过马越并不后悔自己之前劝董卓出兵,因为他清楚战争总要有个生死与胜负的,杀敌总好过被敌杀。如今将羌人彻底击败,今后一段时ri里西凉乱局就会迅速平定,也能示jing于那些还敢在侧虎视耽耽的外族之人,所以这一战的价值并不光光在杀敌,更在攻心。
正当马越低头对接下来西凉及周边外族的可能举动进行推敲的时候,身边的王风突然拉了一下他的衣袖:“公子,那边又着人来了。这次,来的似乎是个军中将领。”
马越闻声向辕门处望去,正看到百来骑出现在了那里,当先一人身着全副的甲胄,气宇不凡。对此人的到来,马越只是随意一笑:“无论来的是什么人,就算是张温他亲自来了,想让董卓答应继续出兵追击也是做不到的。”
原来,就在两ri前那一战结束之后,董卓便听从了马越的建议,没有继续对羌人败军穷追猛打。虽然对外他所提出的理由是穷寇莫追,担心真这么做了会逼得羌军狗急跳墙,从而对大军造成损伤。但马越却很清楚董卓真实的想法,他是因为觉得把羌人乱军留在西凉对自己更加有利,这才没有继续对羌军赶尽杀绝的。
养寇自重,这是马越对董卓此行为的最终解释。因为董卓还需要在西凉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就必须有一个让朝廷能把他继续留在这里的理由。而尚有羌军余孽为祸地方的说法,便是其中最冠冕堂皇的了。
不过,张温却不这么想。他已经错过了一次立下大功劳的机会,自然不能再错失趁胜追击的机会。不过论起对西凉这里情况的熟悉,他自然是比不得董卓的,为保万一,也是因为已经吃够了对地理不熟的苦头,他便下令让董卓配合自己继续西进平乱。
对此,董卓的态度就很是冷淡了。虽然已经接到了不少命他西进的号令,他却总是以大军新战之后军卒疲惫不堪需要休整为理由拒绝了张温。在几次派人传达命令都被董卓给拒绝后,这一回张温终于忍不住派出应该与他地位不相上下的将领来做最后通牒了。
看到这员战将黑着张脸,迈着大步走进董卓的主帐时,马越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丝同情的神se来:“现在的董卓已无所畏惧,他立下了如此大功,朝廷势必会有所封赏,何进对他也会更加信任,有此底气,他又怎么可能再受人支使呢?经过这一场胜利,如今西凉的局势已经完全不同了,他张温难道就感觉不出来么?”
果然,此时在中军主帐之中,董卓面对这员可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将军,并没有如以往般避席而起,而是继续大剌剌地坐在那里,品着手中美酒,而后很是随意地道:“原来是周将军到了,却不知突然造访所为何事哪?”
来者正是在军中地位仅次于张温的荡寇将军周慎了。他在这次对羌人的战斗里几乎没立什么功劳,心里自然是很急切的。这回眼看着其他人都在董卓这里碰了壁,他想着以自己的身份董卓应该不敢太过倨傲,或能成事借此立上一功,这才前来当说客。
周慎见董卓如此态度,心里便是一阵火气上涌,但因为有事在身,才按捺下了心火,用硬邦邦的语调说道:“本将军此来是为了两件事情。第一,是恭喜董将军得以立下大功,想必朝廷的封赏不ri就会到了吧?”
“嘿,不过是些微功劳而已,算不得什么。只不过比起某些只知道与羌贼拖延时间的人来,本将这功劳还算拿得出手!”董卓喝了口酒,又斜睨了对方一眼:“不知周将军这第二件事情又是什么呢?”
“你……本将军来见你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想敦促你赶紧出兵。现在我们好不容易才将羌人乱军杀败,正当趁胜追击才是。可你呢,却只是驻留在此,不见派出一兵一卒继续西进,这实在有负朝廷信任哪!”
董卓放下酒杯,摇头叹道:“周将军,你可知道为何我董某人可以取得如此之胜,而你们却只能一直被羌人压制么?”说着嘿地一笑,也不待对方开口,就给出了答案:“只因为我深得军士之心,他们肯为我卖命。正因为将士人人用命,所以在面对羌人大军时,才能如此酣畅地赢得一场大胜。
“而我之所以能得军士之心,便是因为我比你们更关心他们。在几番大战之后,将士们身心皆已疲惫,此时又怎好继续让他们西进呢?所以我才会让大军停留此地,养jing蓄锐之后再观情况而动。不知周将军以为我这话可对哪?”
周慎一听董卓这话,鼻子都要气歪了。他居然是在拒绝自己的意思之外还借此来讽刺连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这让他如何能不愤怒?但周慎也清楚如今董卓正在势头上,自己又身在其军营之中,与其起了冲突只会惹来大麻烦,便只得强压怒火道:“你可知这是张大帅的意思?你几次不肯领受大帅军令,却是什么用心,难道就不怕因此获罪么?西凉羌乱已起一年有余,而你却一直不肯尽全力平乱,究竟是何居心?此事大帅一定会就实上奏朝廷的!”
“你回去转告张大帅,就说某所以这么做,正是为了更好地平定此番之乱。”董卓见对方已经被自己yin阳怪气的说话逗弄得快要失去控制了,这才收敛了一下刚才的态度,肃然道:“本将军已经把我的主意上报朝廷,之所以不趁胜追击,是为了使羌人内部出现分歧,从而兵不血刃地解决这次叛乱。”
“什么,不出兵追击是为了平乱?你这说的什么梦话,朝廷不可能信你这番花言巧语的!”周慎很有些不解地说道。
“具体情况如何,相信很快就能有个结果了,你们静待后续便可。”董卓突然沉声喝道:“送客!”旋即就有几名亲兵掀帘而入,对周慎道:“周将军,我家主公事务繁忙,实在没有太多工夫陪你说话,你还是请回吧。”
周慎眼见已无法说服董卓,只得恨恨地哼了一声,便即甩手而走。目送其离开,董卓的眼中却也少了几分适才的自信:“仲凌所言究竟是否能成真?要是那些羌人内部出现了纷争倒也罢了,若是他们不出现乱象,我可就麻烦了。”
原来,对于是否要趁胜追击羌人在董卓军的内部也有过争论。最终,却是马越的一番言辞打动了董卓。而他的话里除了提到养寇自重的说法之外,还提到了不追对汉军来说也有不小好处这一点。
因为马越认定了羌人内部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团结,在外力威胁之下,他们或许还能一致对外,可一旦没有了外敌,羌人中间的矛盾就会爆发了。
“虽然这支乱军被我们称为羌人,可事实上有近半人马却是我们汉人子民。他们或是因为被羌人胁迫,或是因为不满于现状,才会投靠羌人,但终究不会与他们一条心。在羌人势力盛时,他们自然不会有什么举动,可一旦羌人势败,就是自保都很困难时,这些汉人子民与他们的矛盾就会彻底激化了。到时,我们只需要在旁远远看着,就能看到他们自相残杀,最终羌军分崩离析了!”
马越的一番话董卓还能清晰地想起,但对于此事究竟有几分成算,他依然带有怀疑:“希望这次真能被他说中了,羌军内部当真会起什么乱子来!不过,纵然羌人内部不起什么纷乱,我亦不能出兵,不然只会便宜了张温。他现在已没有能力压在了我的头上,如今的局势已不同之前了,我董卓又何必再听命于人呢?”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91章 羌军内乱
北风呼啸着从天地之间吹过,卷起了地上的积雪,打着旋地向南而去,天地间一片苍茫。而在这样寒冷恶劣的气候里,却又一队队的人马尚在全力赶向更寒冷的西北方,这就是在北地郡被董卓军趁陨石而杀得大败亏输的羌人乱军,此时他们已逃出之前的战场百里之外了。
这一战的失利,已经彻底打掉了羌人的士气和斗志。在这些人的眼里,那从天而降的陨石天火便是上天的安排,既然连上天都在帮着汉军,那么他们又凭什么与汉军斗呢?所以这一败就无可挽回,再不敢回头了。
眼看着天se已晚,士兵们也都个个无jing打采的模样,北宫伯玉这才下令大军停驻到了一个靠山的背风处。因为败得仓皇,逃得狼狈,羌人军队连必要的粮食和御寒之物都没有带齐全,所以大军停下之后只竖起了零星的十多个帐篷,食物更是寥寥无几,连炊烟都不见几缕。
在将军士们都安顿下后,北宫伯玉方才来到一处帐篷之中,这里面躺着李文侯,在撤军的时候,他中了汉军流矢,再加上一路之上受了风寒,现在已经彻底病倒了。看到北宫伯玉进来,本在帐中照顾李文侯的人才退了出去,给二人的说话留出了空间。
“北宫,现在大军情况如何了?”李文侯强打jing神问道。
北宫伯玉叹了口气,坐到了李文侯的身边道:“情况很不乐观哪,这两ri下来已经有上千人离队脱逃了。照此情况看来,当我们回到领地时,能剩下两万人马就不错了。”
“这是意料中的事情,军中缺粮少衣,气候又如此恶劣,军心又被这一败彻底摧垮了……汉军可有追击上来?”李文侯想到了更要紧的事情问道。
“没有,看来他们也损伤不小,再加上我们走得快,所以暂时我们是安全的。”
“那就好……不过你也不要太过松懈,这段时ri里我在一边观察,发现我们军中的气氛有些不一样了。”李文侯强撑起身子,很是郑重地看向北宫伯玉。
“嗯?你这是什么意思?”北宫伯玉不禁有些奇怪地问道。
“你在前面指挥大军行进所以没有察觉,现在我们军中可以完全信任的族人数量已经大大减少,而那些之前受迫才加入我军中的汉人现在已占了多数。这些汉人之前慑于我们的武力才肯为我所用,但现在……只怕他们将会做出什么对你我不利的事情来哪。”李文侯说着眼中闪过几丝担忧来。
“这……应该不可能吧?现在我们同处一条船上,汉人向有同舟共济之说,怎会在这个时候对我们下手呢?把我们给除了,只会便宜了那些官军,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很不利的。”北宫伯玉不怎么相信地说道。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并不是汉人,所以在此情况下难有退路,可他们却不同,要是他们回头归顺汉廷,或许还能保住xing命。而如果他们杀了我们这些人,带了我们的头颅回去的话,或许还能受到汉廷的封赏呢!”
听他这么一说,北宫伯玉的脸se也猛地凝重了起来:“就你这么说来,这段时ri里逃走的多半都是汉人,如果他们真有心要算计我们,只怕……”
“所以我们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李文侯的眼中闪着幽幽的光芒。
“我们能怎么做?难道把这里的汉人都杀了么?那只怕立刻就会引发内部的分裂和残杀了,而我们羌人的人数已经远不如汉人,不可能压制住他们的。”北宫伯玉为难地道。
“根本不必把所有汉人都除去,汉人有着一个习xing,那就是即便遭受再大的不公也很少有人敢于站出来反抗,只有当出现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人登高一呼后,这些被压迫的人才会顺势而起。前些年席卷大半个中原的黄巾之乱,就是如此才会产生的,而今ri在我们的军中,也可能存在象张角这样的人……”李文侯这几ri里因为身体有伤病,所以没有管事,这反而给了他一个静思的机会,想了许多。
“你指的是……韩约?”北宫伯玉也不是蠢人,经他这么一说后便即想到了那个最可疑的人了。
“正是。此人本就是汉将,再加上一直以来在这些汉人中有些不小的声威,正是我们最大的隐患。现在我们势弱,如果不能尽快将他铲除,势必会引起大的风波。我的意思,就是先下手为强。”
听李文侯说得在理,北宫伯玉也登时陷入了沉思,最终当他抬起头来时,已经有了决定:“就照你的意思办,我们已不能再冒险了!”
同一时间里,在军营的另一个角上,韩约却已经拿着刀跟身前一众心腹兄弟作着最后的动员了:“如今除了把这些羌人杀了,然后拿他们的头颅去归顺朝廷已经没有其他路可走了。跟着他们回去羌地,那是自寻死路,你们可敢与我拼上这一把么?”
“我等誓死追随韩将军!”两百多名心腹军士低声应道。
正如北宫伯玉他们所说的那样,在如今这个时候,汉羌之间的矛盾越发的尖锐,尤其到了这个时候一些羌人还自视高于汉人,还抢夺汉人仅有的一点口粮后,双方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韩约就是抓住了这一点,知道此时行事一定能成,才会决定冒险一搏的。当然,这也是因为他知道此去羌地他和这些汉人同胞的下场必将很是不堪,才会最终下此决心的。不过,此事毕竟太过关键,他不敢让太多人知晓以免走漏了风声,所以只是在最信任的那两三百名亲军中进行了传达,他相信只要事发突然,这两三百人也足以杀羌人个措手不及,一举除掉北宫伯玉这样的首领了。
“好,别的我也不多说了,现在立刻摸过去,杀光那些羌人将领,如此我们才能控制这支队伍!干他娘的!”最后他为了提气更暴了一句粗口。
“干他娘的!”众汉人兵士也恨恨地骂了一句,随后分成若干队向着羌人的几处要紧营帐摸了过去。
??????????
北宫伯玉刚和李文侯说完了话要离开准备什么,就听到外面传来了一声惨叫,当他掀帘yu出之时,正好有一个人也从外面抢了进来,两人正好来了个面对面。北宫伯玉先是一怔,随即面se就变了:“韩约,你做什么?”
来的正是韩约本人,他手中还拿着一把带着淋漓鲜血的钢刀。本来他是想先解决掉那个还带着伤,没什么反抗能力的李文侯,却没想到在这里竟遇到了北宫伯玉,也是一怔。但很快地,他就恢复了镇定,二话不说便是一刀砍向了北宫伯玉的脖颈。
北宫伯玉的动作也不慢,一看出韩约的意图之后,便即闪身向侧方跳去,同时伸手去抽腰间的佩刀。他没想到自己这里才刚想对韩约下手呢,人家就抢先一步发难了,这实在让他措手不及。
“来人哪,有人造反!”这时,帐中躺着的李文侯也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叫喊,在发现韩约杀进来后,无力帮助北宫伯玉的他只有用这招了。
但他却也只来得及叫这么一声而已,因为韩约并不是一个人来杀他的,后面还跟了十多名面目狰狞的汉人军士。一见他喊叫,这些人二话不说便挺刀刺向了李文侯。可怜李文侯此时身体发软,又有伤在身,连大的动作都做不了,更别提躲闪几口斫向自己的钢刀了。只听得几声惨叫,他便被乱刀砍成了数段。
另一边的北宫伯玉此时也已经陷入了绝境,因为他所遭遇到的也不是韩约一人的进攻,而是七八个凶狠的军士。在勉强招架躲闪了几下之后,他终于被韩约砍中了持刀的右手,快刀斩下,他的右手连刀一齐与身体分离,惨叫一声的北宫伯玉便再没有了反抗的能力。
“韩约,你为何要这么做,你一定会后悔的!”北宫伯玉看着再次挺刀逼上来的韩约,只能用言辞来进行拖延。
但韩约却不为所动:“后悔?我只后悔当ri怎么会投降了你们,闹得现在只有杀你们去向朝廷表明心迹了!”说完这话,他手中刀便狠狠地挥下,一道血光伴随着北宫伯玉的一声惨叫斜飞而起,落到了韩约的身上。
韩约杀死北宫伯玉,又斩下其首级后,才和拿着李文侯头颅的人一道走出了营帐。这时,这军营之中已经乱作了一团,汉羌双方正混战一起。却是李文侯临死前的一声惨叫将所有人都给惊动了,而这声叫嚷也彻底激发了双方的矛盾。
羌人本就对汉人有些不信任,一听这声惨叫便即下手对汉人发起进攻。但汉人也有所提防,而且兵力上又占了优势,所以很快地便和羌人乱战在了一处而不落下风。
眼见内乱将起,韩约当即提着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二人的首级高声喝道:“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人首级在此,尔等还不速速放下兵器,莫要再做无谓的反抗了!”
众羌人本还要与汉人战上一场的,一看到这两个熟悉的首领首级,顿时就泄了气,茫然地看着韩约,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了。
汉中平三年十一月下旬,被董卓击败的羌人乱军内部突然出现内乱,韩约杀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等人,遂夺取了整支军队的主导之权。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92章 收编问题
端详着面前几案上所放的三个依旧能清晰辨认出长相来的首级,董卓的脸上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情,看向恭敬地站在下面等着自己说话的壮汉:“他们三个果然就是逆贼北宫伯玉、李文侯和边章?”
“小的不敢在此事上欺瞒将军,这三个首级确实乃是此三人。就在十ri之前,他们便被我家将军枭去了首级,军中羌人也都已被压服。如今,只等朝廷同意,我等便能归顺!”那壮汉当即郑重其事地说道,他正是韩约身边的亲信之人杨秋了。
原来,就在十ri前杀死北宫伯玉等人,将那支乱军指挥大权夺到手后,韩约就开始筹划如何为自己等找出路了。而归顺朝廷自然是最为妥当的做法,他这才派出了心腹杨秋携此三人首级来求见董卓,希望由他来做个中间人,使朝廷能够答应他们的请求。
“那韩将军有什么要求没有哪?”董卓的目光又一次落到了那三个首级之上,就是这三人,闹得整个西凉一年多来不得安宁,这次终于作法自毙了,这让他的心情很是畅快,这语气也变得好了许多。
“我等皆是有罪之人,不敢奢求朝廷有何封赏,只求朝廷能准我等归附,并不加罪!其实我等汉人之所以归于羌人那也是为势所迫,不得不做此选择,而前几ri有董将军一战击溃羌军主力,这才使我等有了反正的机会,还望将军明查!”
“哦?这么说来你等作乱犯上倒也是情有可原了?”董卓又一次似笑非笑地看了杨秋半晌,随后才道:“某倒是可以接受你等说辞的,但朝廷中诸多公卿大人是如何想的,我却无法做主了。”
“多谢董将军的信任。”杨秋见董卓似有所意动了,便立刻道谢,却不敢多说什么。
“你先别急着谢某,我还有一事不明想要问一问你,那就是为何你们找的是某,而非张大帅呢?如今这西凉军务之事,多半还是张大帅做得主哪。”
“这个……还望将军恕罪,此事关系到我等xing命前程,不敢轻忽,而就我等所知那张大帅并不晓军事,只怕不懂其中利害,唯有董将军才是我西凉军中的灵魂人物,故而来求见于你了。而且,击败我们大军的是董将军而非他张大帅,军中之人最佩服的便是如董将军般能战的英雄,故而……”
杨秋这话说是想请董卓恕罪,其实却句句都在讨好于他,这让董卓再次露出了一丝笑意来。不过纵然心中欢喜,他也没有当即就答应下此事来,只是道:“兹事体大,某需要思虑周全之后才好给你们答复,你先下去休息,两ri之内再给你答复。”
“是,那在下就静候将军的佳音了!”杨秋不敢过分追逼,只得在拱手之后由几名军士监视着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1...3536373839...1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