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三国之马踏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路人家
可如今看来,事情绝对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了。或许对漫长的历史来说,相对于紧接而来的三国乱世,凉州的这次乱事根本算不得什么。但对于生活在西凉一地的人——无论是官是民还是匪——来说,这次的乱事绝对是重大的灾祸。
“父亲,此事必须禀报刺史和太守大人,官府要赶紧做好应对的准备了,不然只怕整个西凉都将陷于羌人之乱里去了!”马越又接着说道。
马腾也当机立断:“不错,事情重大,我必须赶紧让州郡官府有所预防,同时也要立刻遣人向朝廷禀报此事了!”说着他只是和几个马贼头领打了个招呼,就急急离开了。而随着他的离开,酒席宴上的气氛也变得凝重起来,很快众人也都散了开去。
?????????
直到这天的深夜,马腾才迈着沉重的脚步回来,脸上满是疲惫之se。而马越兄弟还在等着父亲归来,见到他就赶紧迎上询问情况:“父亲,刺史和太守是怎么说的?”
“他们也不敢轻视此事,已经派出探马前往查看北地的情况了。毕竟事关重大,我们可不敢只听人一面之词就把羌人势大的消息奏报朝廷哪。不过,我们也已经派出人马带信给其他各郡了,让他们做好抵御羌人乱军的准备。”马腾简单地说出了官府的应对之法。
马越却又一次皱起了眉头,对于官府的谨慎行事很不满意。这火都烧到眉毛了,他们依然还想着如此稳重行事,生怕谎报军情被朝廷斥责,实在是让人无语。但在这事上,他也无能为力,因为此事甚至都不是父亲马腾能做得了主的,他更是说不上话。
“希望现在还来得及吧。一旦让羌人真个把势头闹了起来,就不光是北地郡了,整个西凉之地,都可能被乱军搅动,这里毕竟多羌人哪。”马腾忧心忡忡地道。
但马越所担心的却与父亲不同,他所担心的,是生活在西凉这片土地之上的汉人百姓们的安危。凉州一地,羌汉杂居甚众,就是这陇县城中也有许多的羌人。而胡汉之分,古来就有,双方之间的矛盾是无可避免的。汉人因为xing格方面的原因,还能在自己强势时与羌人和睦相处,可一旦这势头扭转过来,情况可就未必如此了。只怕西凉的汉人百姓将在这次的乱局之中受到严重的冲击。
一想到村落百姓被羌人劫掠或是杀害,马越的心里就是一阵阵的发紧。他不想这样的悲剧发生在汉人百姓的头上,他必须在这事上尽自己的一切来挽回可能的出现。
“父亲,除了紧守门户,官府还应该做些别的,应该派出人马对羌人乱军进行打击才是啊。”马越忍不住提议道:“如果能打压他们的气焰,使其不敢随意扩张,自然就更好了。”
“这个,谈何容易哪?”马腾苦笑:“西凉一地虽然驻有近十万的军队,但却分于六郡,就是耿鄙恐怕也难以在朝廷没有下达指令之前调动人马平乱的,为父就更没这个权力了。”
马越默然,这个他自然懂得。无论哪朝哪代,除非是边疆受到重大威胁的时候,守边的将领才有全权调动边军去和敌人拼杀的机会,不然只能先请示朝廷。这也是保证zhong yang安全的无奈之举,否则边将要是一个不忠,就可能带兵打入中原,皇帝的位子都可能换人坐了。
这或许是维持统治稳定的好办法,可一旦真有乱事生起的时候,这样的规矩就显得太过死板了,势必于平乱很是不利。
“父亲,就没有其他办法么?”马越又问了一句。
马腾却只是无奈摇头,他手中可以调动的人马本就只有几百,剿个马贼还成,想有大的举动显然是不成的。马越叹了口气,正要说算了时,突然一个想法就从他的脑海里冒了出来:“父亲,除了官军,我们大可以让活动在西凉的汉人马贼们为我们所用的。”
“嗯?你的意思是……”
“正如那田充所做出的决定,在羌人乱起之后,他们为了自保就会向官府投诚,那其他各路马贼只怕也会产生同样的想法。只要我们能劝动他们与官府合作,让他们借着对地理的熟悉sao扰和打击羌人乱军,或许就能迟滞他们的行动了!”马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只怕很是困难哪。那些马贼,未必个个都如田充般明白事理,更不会用自己的命去与羌人为敌哪。”马腾不怎么确信地道。
“事在人为,父亲我们必须试上一试,为的是我西凉一地的安定!”马越忙又劝道:“而且出面的人我也已经有了,就是这些才投诚的马贼们。他们也希望自己能赶紧立下功劳好获得朝廷信任的,这事对他们来说有着不小的好处,他们一定会答应的。”
“这个……”在犹豫了半晌之后,马腾终于点头:“就照你的意思一试吧,希望那些人真有这份心才好!”
次ri一早,马腾就招来了这些马贼的首领,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们。而他们在权衡之下,居然也真就同意了这个说法。毕竟他们也是需要尽快立功,好在官军里站稳脚跟的。何况这样或许还能拉更多的同类进入官军之中,到时候地位更稳不是?
?????????
就在这些马贼们开始活动的时候,西凉一地的局面已经急转而下了。已经把北地郡控制在手的羌人们稍作休整之后,便即分兵向周围各郡出兵,而此时这些郡城尚未有太过完善的准备,一下就被其接连攻下城池,西凉彻底地乱了。
而更要命的是,就在这个时候,羌人们居然打出了清君侧,诛杀中官(皇帝身边的太监)的口号。而这,对于本就对阉人当政大为不满的汉人也大有鼓动作用,几ri之内,汉阳、武都、安定诸郡也生出了不少叛乱,官府再也难以掌控局面了。
此时,朝廷才骤然惊觉事情大为不妙,尤其是如今掌握着朝政大权的那些中官们。他们对于西凉的这次叛乱倒不是太担心,毕竟那是在西陲之地发生的暴(无语的和谐)乱,影响不到洛阳的他们,但对于他们提出的这样的一个口号那是深恶痛绝的。
朝中文官势力已经开始以此为借口,对这些中官进行攻讦了,一封封的奏本也都如雪片般递进宫来,要汉灵帝刘恒赶紧把身边这些中官发落了,以安定西凉之乱。好在这些奏本都被中官们给扣了下来,才没有造成太大的问题。可一旦事情闹得太大,他们势必难以一直遮掩下去,那他们这些人的末ri可能也就到了。
无论是为了大汉的统治安定,还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中官们都必须要下力气去把西凉的羌人之乱给平定下来了。
所以在中平二年的秋天,朝廷便即下旨,着凉州刺史耿鄙统六郡人马平息乱事。但朝廷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的凉州六郡多半已经被羌人所夺,耿鄙真正能够聚拢的人马不到五万了,而面对的,将是十数万的羌汉乱军……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21章 董卓的祸心
凉州陇右郡临洮县,一条青石铺成的街道将整座县城分为左右两边,街面之上稀拉地摆着一些待售的物品,不过却并没有人前来光顾。在这个秋天的中午,整座县城都显得格外的安静。
但一阵嘚嘚的马蹄声却突然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一个青衣男子驾着马飞也似地从街上奔过,直朝城东头的那座最是气派的大院而去。整座临洮县的人都知道,那处比县衙门,甚至是州里衙门更显气派的宅院正是临洮有名的董宅了。
“莫非董家老爷终于又一次接到朝廷的任命,就要去外面当官了?”
“那就谢天谢地了,自从董老爷被夺去官职回来后,董家人的脾气可就更差了,咱们也没少受他们的气哪。”
“我认得刚才那人,他就是董老爷的女婿,看他那急切的模样,应该是有大事发生了。”周围的一些小商贩们难得有个话题可以聊聊,便立刻作出了自己的猜测。
而这些草民们的推测却没有被那青衣人所留意,他迅速来到了那处大宅跟前,然后一挽马缰,不待马儿停稳了,便已经翻身下来。门前两个家仆一看是他,赶紧过来伺候,帮着他牵住了马往里去,口里还问着安。
直到这个时候,才能看清楚此人的模样。这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长得很是清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双倒三角的眼睛,让人有一种yin鸷的感觉。青年把马交给仆人之后,便快步向前,同时问道:“岳父现在府里么?”
“在的,老爷现在后花园的听雨亭里歇息呢。”其中一个仆人忙说道。
那青年一点头,不再多说什么,当即就直奔后花园而去。这董府占地足有三十来亩的样子,除了一般的院落之外,后面更依着水流建起了一座将近十亩方圆的大花园,若只知道人在花园里,想找却也没有那么容易。
不过既然知道对方的确切所在,青年就好办了,快步走了有好一阵后,他终于来到了一座建于水流之上的凉亭跟前。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稳下了脚步,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和衣裳后,才走过去,而后朝亭中之人行礼道:“小婿见过岳丈大人。”
亭子里斜卧着一个庞大的身躯,听到有人招呼,那人才回过头来,入眼的却是一张硕大的脸盘,五官很是粗犷而分明,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一把杂乱的胡须,浓密而杂乱的胡须让人立刻就能感受到此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狂野之气。
不过看到来人,这个威武而高大的男子却笑了起来,这就冲淡了许多的野xing:“原来是文优哪。你不在县衙里做事,这时候来见我,可是出了什么事么?”
“岳丈果然英明,我此来正是因为刚刚得知了一件大事。”青年笑着很自然地坐到了大汉的身边席位之上,然后才又道:“朝廷的政令终于下来了。”
“哦?是对那些羌人之乱的么?”大汉端起身前的一只酒尊,大大地喝了一口,很是随意地问了一句。
“不错。前番羌人乱起之时,小婿就曾断言这是岳父的再起的好机会,眼下看来,很快此话就要成真了。”
“何以见得?朝廷发布的是什么政令?”大汉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来。
“命耿鄙为帅,统六郡兵马平乱。”说这话时,青年的嘴角微微上挑,露出了不屑之se。
“哈,朝廷当真是会用人哪!”大汉听了也忍不住讥笑了起来:“耿鄙此人,不过是善于阿谀奉承,与那些阉人交好才能当上这个刺史的,他有何本事统帅六郡十万大军?羌人可不比寻常的马贼盗匪,就凭他,只怕我西凉全地都将陷于敌手了。”
“正是如此。不过岳父,这么一来对你来说却是极好的一个结果。一旦他耿鄙用兵失利,丧师失地,朝廷必然要另选贤能来统兵与羌人一战的。而整个西凉地界里,论威望,论能力,乃至于论对羌人的熟悉,岳父你都是首选哪。所以小婿以为此番是我们翻身的时候了。”青年很有些激动地说道。
大汉也微有些变se,随即点头:“不错!想我董卓在西凉之地经营多年,又岂能因为前番剿黄巾之乱失利就彻底失去权势呢!此一遭,我一定要借羌人之乱重新获得朝廷的认可,让那些想打压我的人知道厉害!”此人自然就是西凉一地的豪雄,也是将来使得东汉天下彻底动荡的罪魁董卓董仲颖了。
董家在西凉向来是大族,势力极大,而到了董卓当家之后,他更是与周边的羌人有着不浅的交情,从而手里掌握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最后为朝廷所重用。
不过董卓的官途却并不顺畅,在前几年黄巾乱时,他就曾奉朝廷之命带兵平叛。不想这一回他却连连吃了败仗,最终惹得朝廷将其官职全部夺去,遣返回到了家乡临洮。
不过董卓却不是个随便肯放弃的人,即便朝廷夺了他的官职,他还是在暗地里抓着自己原来军队的大权。只因为大义所在,董卓才没有做出什么出格事情,这几年里,他一直在蛰伏待机,等待着自己东山再起的一刻。而此番的羌人之乱,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了。
本来,董卓还希望朝廷在得知羌人作乱后就把自己官复原职,然后让自己带兵平乱呢。可没想到最终朝廷却根本没有想起他来,而是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了耿鄙这样的无能之辈,若说他没有怨怼之心是不现实的。
不过,即便心里有所怨恨,面前的又是自己信任的谋士加女婿李儒,董卓也依然没有太多的情绪表露,只是认为耿鄙必然会失败,到时候自己就有机会了。
而李儒可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继续说道:“不过事无绝对,岳父若是耿鄙此番真个万一取胜了呢,那对我们可就大不利了。”
的确,若是耿鄙带了凉州之兵平定了羌人之乱,其在西凉的地位,以及在朝廷中的地位都将大涨。到那时,朝廷就只记得耿鄙而将完全忘记曾经有个叫董卓的人了,他很有可能就要这么平淡地过一生了。
虽然董卓对这样的推测很有些不以为然,但还是皱了下眉头:“那依你之见,我们却该如何做呢?”
“以小婿之见,我们该当出手帮一帮他。”说这话时,李儒的眼中闪过一丝狠辣来:“牛辅身在军中,应该有法子行事的。”牛辅和他一样既是董卓手下心腹,也是其女婿,可以说是对其最是忠诚的几个人之一了。
董卓沉吟了起来,作为统过兵的人,他自然知道一旦内部有人心怀不轨对军队的破坏之大的,他更明白这样的后果。很可能这会导致凉州大军整体的崩溃,最终凉州为羌人所夺。但一想到如果耿鄙成功对自己的伤害,他还是很快就将这分顾虑抛到了脑后:“就照此而行吧,牛辅一定能把事情完满做成的!”
“那小婿这就想法子去通知于他,让他相机行事!”李儒说着站起了身来,便要去安排一切。董卓满意地点头,然后又叮嘱道:“此事重大,务必要谨慎行事!”
“主公放心,儒一定不负所托!”这一回,李儒没有再以翁婿相称,而改成了主从的称谓,这就更多了一分的慎重之意了。
待李儒离开,董卓便也出了听雨亭,来到了自己的书房之中,迅速地写了好几封的书信,然后叫来亲信手下,命他们将信送往各处。以董卓以及董家在西凉多年的经营,其势力自然不只牛辅一人,为了确保自己的算计能够得逞,他这一回将动用所有能用的力量来扯耿鄙军的后腿,务必要陷其于死地!
?????????
在董卓秘密想要对付耿鄙的时候,陇县城里的官军也都知晓了朝廷的意思,其中就包括马腾。而当他把这个消息转述给马越知道时,后者的脸上露出了担忧之se:“父亲,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哪。耿鄙此人能力有限,更从未有带过兵作过战,让他领兵与羌人一战岂不是拿几万大军,整个西凉开玩笑么?”
“圣旨上这么说的,难道我们还能拒绝不成?”马腾也对此很是不安:“小康,你对此可有什么破解之法么?”此前的一系列之事,已经让马腾对儿子的智谋产生了某种依赖,现在有了问题,也忍不住想问一问他。
但这一次,马越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虽然如今羌人之势已经比我们更大,但他们毕竟是异族,不得民心的。只要三军肯用命,扫平他们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不过,这事是不能再拖,必须让耿刺史赶紧出兵,在羌人的势力没有再一步膨胀之前将之平掉!”
“也只有如此了,我这就去见李太守,让他与其他官员一道进言,敦促耿鄙出兵平乱!”马腾当即做了决定,甩手就往外而去。而马越的最后一句话却被他忽略了:“而且耿鄙一旦掌握了如此大权,势必不会放过我们这些与之为敌的人的,我们也该有所准备了!”
@@@@@@@@@@@@
本书已发有十天了,路人有些话也可以说一说了,待会有个单章会发出来,望各位能去看看,谢谢!




三国之马踏天下 发书十天的心里话
首先,得谢谢各位的捧场,能让路人的这本书在发书后第九天,也就是昨天就升到了分类新书的第一位,在这里路人要拱手多谢了。
第二,说说之前一本不成功的扑街书的事情吧。本以为已经对网文有所了解的路人在上一本《逆子乱臣》里妄想写一点架空的历史小书,并且想不某些yin暗面的东西写进去。结果却是不自量力,贻笑大方了。而成绩,自然更是惨不忍睹。
虽然最终,我还是好歹把书给完结了,但事实上却是一本极度不负责的书,路人在这里要和可能看过此书的各位说一声抱歉,污染各位的眼睛了。
在那本书的失败后,路人想了好久,考虑过要不要就这么放弃了。但最终,还是决定继续,因为写书是我的兴趣所在,能写出让大家看到的小书,把我心里对某些事情的观点道出来,对自身来说也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不过,路人是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再写什么架空小说了,所以这次把新书背景定在了三国这个大热门的时期。
三国是大热门,但也很不好写,因为有太多的珠玉在前了。为了对得起各位来捧场的书友,为了不再扑街,这回路人是做了不少准备的,还跑到了小县城小小的图书馆里背了不少书回来啃。所以这次两本书之间的间隔才会长了些。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各位一件事情,已经尝过扑街滋味的路人不会再走同样的道路了,一定会好好写出这本书来,以报答大家的。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今天两章路人都没有求关照,所以在这个单章里,路人就拉一拉收藏和红票了,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路人,让我这本应该不会太差的三国小说能有更好的成绩。路人再次拱手以求,拜托诸位了!!!!!!!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22章 败局已定
马腾、李相如的劝谏并没有能说动耿鄙,在他想来,既然羌人势大,朝廷自然就当以稳妥为主,在其他各郡兵马没有赶来之前,陇西的人马无论如何也不能擅自主动出击的。
而这一拖,居然又是一个多月,这让整个凉州的形势变得更加的严峻。就在时间进入深秋之后,乱军再次东进,而此次他们的目标就不是周围的小城小县了,而是直奔凉州中枢——陇西郡而来。
即便有不少的马贼已经为人所说动,开始有组织地对叛军进行袭扰,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不到千人的sao扰队伍并没能起到太大的作用,反而使得不少人马因此丧命。如此一来,等到乱军进兵陇西郡时,他们已全无后顾之忧。
经过半个月的进击,中平二年的十月下旬,乱军杀到了陇西重镇——金城县下。金城便是后世之兰州,其地理位置很是重要,扼守陇西郡之西面,可以说是陇县面前最为要紧的一道屏障,为防有敌入侵,此地驻有三万大军,照理是足够守住一段时ri的。
但事实却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在乱军围攻金城的第三天,守城汉军就突然将一颗首级,而后城门大开,城中三万守军悉数投降。当看到城内守军高举着兵器出来投降之时,乱军首领北宫伯玉、李文侯大感意外,甚至要怀疑这是官军在用诈了。
只是当有人认出那被抛下城来的首级之主正是金城太守陈懿之后,他们才相信官军这的确是出城投降来了。但一个疑问却还是困扰着他们——为何守军在大有机会与自己等一战的情况杀主官开城投降呢?
这个疑问,由一名三十多岁,赤红脸膛的将领给出了答案。此人姓韩名约,字文约,乃是这金城县里一名战将,而他之所以这么做,乃是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
就在一个月前,韩约就因一些琐碎小事与太守陈懿发生了龌龊,双方不欢而散。当时韩约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里,毕竟他手握军权,即便陈懿是太守也不敢拿他怎么样。可谁知道,这时朝廷却突然将统兵大权交给了耿鄙,而陈懿也与耿鄙一样,都是靠着向朝中宦官奉承阿谀而得到的官职,两人的交情向来不错。
这样一来,当耿鄙掌握军权之后,陈懿也就水涨船高,连军权也已被其拿在了手里。韩约当时也没把此事放在心里,他早已忘了前段时间里自己与陈懿之间的争吵了。可没想到,他忘了,对方却并没有忘,就在乱军攻城之后,陈懿就找借口要对其下手了。
昨天夜间,当指挥守军抵挡乱军攻城一整天,疲惫不堪的韩约下城休息时,一队官军突然上来就把他给围了起来。韩约顿时就怒了:“你们这是做什么?难道想造反么?”
这时,陈懿施施然地从人群之中走了出来,一脸正气地道:“姓韩的,你就不要再装了,你与城外乱军勾结之事我已全部掌握,束手就擒吧!”
“你说什么?”韩约勃然变se,随即才想到了问题所在:“你……你这是在陷害于我!”
“陷害?若不是如此,何以你两ri下来依然不能将乱军杀退?本官看得清楚,你这分明就是在拖延时间,好给外面的乱贼创造破城的机会!”陈懿冷声道,随即又下令:“来人,将韩约给我拿下,但有反抗,格杀勿论!”
那些官军都是陈懿的心腹手下,听得他的吩咐,不待韩约争辩就已经凶狠地扑了上来。韩约此时也已经知道对方这是在公报私仇了,借着一点由头就要把自己杀死,他自然不会真个束手就擒,便即拔出佩刀与官军战了起来。
韩约一身的武艺虽然不弱,但终究劳累了一整天,再加上以寡敌众,还是在一会之后被打落兵器,身陷人手。看到韩约被拿住了,陈懿更是得意一笑:“韩约,看来你确实心里有鬼,不然怎么会抵死反抗呢?来人把他投进大牢,待退敌之后,本官便会向朝廷禀明此事,再杀他也不迟!”
就在韩约自以为必死之时,当ri半夜,几名亲兵就冒险偷进了大牢,将他给救了出来。韩约作为金城多年的守将,在军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现在一旦得以脱身,他就立刻返回军营,将手下兵马召集起来,而后就对陈懿所在的太守府发起了攻击。
1...7891011...1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