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日不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白面黑厮
杨宝荫却没有什么信心,问道“如那明太子真的有传言中那般能耐,朝廷的兵真的能打过他们吗平西王都折在了云南,李定国以前是被平西王和赵布泰收拾得妥帖的败军之将,怎么去缅甸兜了一圈,军势便如此厉害现在两藩包围云南,却不敢动作,反倒拖出来一条‘真龙’打进了广东……”
杨遇明听到儿子如此胡言乱语,斥道“休得乱言。”
&n
107 议政王大臣会议
顺天府,建奴的朝廷,自清军入关以来,这里已经经历了好几位掌权者,曾经的多尔衮,颇有志向的福临,现在又轮到了鳌拜。
尽管坐在皇帝这张椅子上的人是爱新觉罗玄烨,不过小鞑子皇帝现在还没有亲政的能力,对于很多事情还懵懵懂懂。不太满八岁的玄烨仍在读书朗诵,对于政务是一概不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各项政令都握在“圣诞老人”鳌拜之手。
福临死时,任命了四位顾命大臣,除鳌拜之外,还有索尼、遏必隆和苏克萨哈。索尼年老体衰,实际上已经管不了事情;遏必隆出身名门但为人庸怯,不能任事;而苏克萨哈原本是从倒台的多尔衮那里投靠过来的,更不被认可。
这也使得四位托孤顾命大臣之中,仅有战功彪炳、为人强势的鳌拜真正的掌握权力。
在这一时期,满清的核心政治是完全排汉的,鳌拜等人更都是满人。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努尔哈赤设立八旗制度之后形成的一种贵族军事和议制度,尽管军令仍由上出,不过还是会考虑一下来自八旗各部的意见。在清早期,议政王大臣会议做出了非常多重要的军事决策。
当南明太子朱慈煊领大军从海上来,收取广东,广东一省望风而降,清军连败的消息传来京师,京师并没有发生意想中的那种震动,广大的八旗贵族反而对云南和广东的情况感觉到比较镇定。
其实这种风气在清军攻破云南,将永历帝赶跑到缅甸去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很多满清八旗贵族都认为他们已经胜利,现在汉人的反抗,包括明室的斗争,都只不过是癣疥之患,不值一提。
实际上,满清八旗在这个时候战斗力基本上已经没多少了。早年间打天下的那些勋贵已经死得差不多了,多铎、多尔衮、豪格、阿济格、满大海、罗洛浑、勒克德浑、阿巴泰、博洛、瓦克达、尼堪、济尔哈朗等宿将先后病死、战死。这些满清郡王亲王的寿命都不长,三十几岁死都很是常见。而他们的下一代比起他们的野猪皮爹爹们,差了不止一星半点,虽然这一波人其实也根本不算是多么强大,是明朝太弱、内讧也太严重。
如今满清尚存的将领,宗室这边也就是济度、硕塞等一些还有一些掌兵经验的,或者就是鳌拜三兄弟(卓布泰、鳌拜、穆里玛)等一些勋贵子弟,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第三代后金建奴了。
清朝军事在这个时期已经严重依赖汉军汉将,要不然也不会出现之后三藩之乱,几个汉奸就差点把这个鞑子朝廷整个掀翻掉。
不过毕竟此时南明太子朱慈煊入粤,反清声势大涨,不将其扼杀是不行的。鳌拜召集议政王大臣会议,商讨灭明之事。
此时尚不到鳌拜的气焰到最巅峰的时候,但是整个朝廷已经纳于鳌拜的控制之下,不管是宗室还是勋贵,在面对鳌拜的时候都要矮一头,低声下气。
“……如今汉人仍旧在南方闹腾,那朱慈煊和李定国各自起事,怀有不轨之心的汉人也蠢蠢欲动,国朝不安,不狠狠地杀他几回,这些汉人怕是不知道什么叫老实。”鳌拜的话可谓是开宗明义了,从当年关外一路打过来今天,鳌拜见过了太多怯懦无用的明朝将领,叛国者和小人无数,令鳌拜压根就看不起这些汉人。
安亲王岳
108 经略南方
却说鳌拜最终愿意重新启用洪承畴,背后还有玄烨的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推力。这位并未垂帘听政但是在清廷享有重要地位的女性,身份超然,就算连鳌拜也不敢轻易忽视,索尼等老臣是紧密跟孝庄站队的,孝庄的一道懿旨也决定了洪承畴第二次经略南方的开始。
原本鳌拜想要委任的弟弟穆里玛反而不能做所有的主,得跟洪承畴的幕府商量着来。
洪承畴此时已经垂垂老矣,这位古今中外驰名的大汉奸在离开京城的时候,他的儿子洪士铭出郭送行。
洪承畴望着京城高耸巍峨的城墙,叹道:“此行南方,恐怕此生再无幸履京畿。”
洪士铭连忙道:“父亲何出此言,您老人家当年出马已经平定南方,这次出马,一样马到功成。”
洪承畴已经须发皆白,甚至走路都有一些颤颤巍巍,他毕竟已经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自己都已经可以预感到时日不久。
“如果真的平定时局,就不会走现在这一遭了。本来为父已然致仕,只求安享残年,却没想到最终还是被圣母皇太后所召,再度南行。”
洪承畴这一辈子其实都是清廷的一条狗,虽然他的方略、他的谋划实际上比起八旗的千军万马都要有效,但终究比不上那些宗室、勋贵们。而面对坐在宫中那位来自科尔沁的贵人,洪承畴更只能予取予求。
外面都有传闻,此处不表。
洪承畴的身边跟了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此人名叫周昌,早年经战乱流离,后来依附权贵来京。洪承畴有次见到此人,与其对答,发现此人颇有才气,虽无经世之国之大才,但好奇谋,也堪一用。原本洪承畴已经致仕,无意栽培些新人,不过这一次洪承畴再赴南方,自然也启用了一些人才,其中就包括这个周昌。
洪承畴有意考校周昌,问道:“培公,此次南征,南明太子朱慈煊借所谓澳洲兵,以坚船利炮破广东,撼动半壁江山,你有何平乱之见”
周昌欠身行礼,对答道:“明公,所谓起海外郑和遗族,借得坚船利炮,恐怕都是虚言,如真的有郑和遗部在海外建国,为何这个时候才冒出来,至于行军打仗靠得不仅仅是火铳大炮,关键还是看战略格局。如今南明起事,所依仗的实际上还是那些不归心的前朝遗老遗少。李定国在滇,朱慈煊在粤,郑成功在闽,实际上已经是对朝廷非常不利的局面。
如两藩被朱慈煊或李定国击败,朱李河流于桂,东并郑贼于闽,在西南至东南连成一片,郑家有通海之利,前番海上袭击南京,虽未全功,但震撼朝廷;朱慈煊有广东之富饶,有广西之狼兵;兼李定国控扼西南滇缅为后方,则明清两分对峙的局面,可能持续下去。”
洪承畴微微颔首:“依你之见,情况居然如此之糟糕吗”
周昌道:“只怕,比原本更糟糕。李定国世之良将,如今灭平西王,经营滇中,有兵马四五万,而朱慈煊虽然不过一稚子,却有前明之旗号,仍有吸引力。
109 入潮州
白明修接受了杨宝荫的投降,但是并未率军返回广州府,全省最后一个没有投降大明的州府就是潮州府了。杨宝荫也向白明修招供称,他老爹杨遇明原本打算与吴六奇合兵一处,做最后的抵抗,并等待清军的援军。不过杨宝荫还算是有点眼力,知道他老爹加吴六奇也挡不住太子殿下的兵威,索性勾结部将,控制了他老爹,向白明修投了降。
大明复**从惠州府出发,向东开进,大军抵达普宁县,普宁不战而降。之后大军又至惠来县,惠来县虽然城池紧闭,但是在白明修发动炮击之后,惠来县也扯起白旗投降。
潮州府屡经战乱,尤其是郑家控制的南澳岛就在潮州之外,郑家不断会发兵来到潮州府进行征缴粮饷。清军如果实力足够则会同郑军作战,如果实力不足,就会坚壁清野,留下老百姓。而近年来,吴六奇开始执行海禁的政策,让居住在海边的民众内迁,收缩清军的防线,使得南澳的郑军并不好过。
只是吴六奇这些年考虑的更多是来自海上的威胁,却没有想到真正的威胁居然来自陆地。
“吴六奇的军队驻在饶平,其余县城的守军都不多,之前慑于吴六奇这个土皇帝,周边的县不敢向我大明投降,现在整个广东只剩下潮州府未臣服,而吴六奇已经是孤军奋战,翻不出什么浪花了。”白明修领军时,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他提军在普宁暂时休整,而派遣使者前往潮阳、揭阳等县,要求当地知县和守备投降。
白明修已经稍稍习惯了领军的生活,虽然作为太子,他本应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可是奈何他现在已经是刀枪不入的体质,所以也并不担心战争的威胁,更何况他带领103团和骑二师,清军无论从兵力还是从战斗力,都无法与大明复**媲美。
“狮姐不在身边,多少还是有些不习惯咧。”白明修有点贱气地自言自语道,虽然他跟狮姐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男女活动开展,但是毕竟狮姐是一个超级漂亮、超级细心的妹子,可以照顾好他的生活起居。
而领兵作战的日子,白明修是跟大头兵们同吃同住的,不过他的以身作则也让他手下的部队对太子殿下充满好感。白明修不仅对于普通官兵没有架子,而且还会询问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表达意见。这样在后世可能很常见的做派,在这个时代却让白明修显得格外的不同。
白明修大军在普宁休整两日,周边的县城除了海阳县、澄海县和饶平县三地,其余都已经投靠南明,白明修的部队没有进行什么激烈的战斗。投降的县城的防御力量也都很薄弱,在清楚明军拥有“重炮”之后,直接就爽快投降了。
白明修还命人前往南澳接触隶属郑家的部将杜辉,即便白明修没有出示任何有关郑成功的手信一类的凭证,杜辉还是连夜坐船来到揭阳觐见太子殿下。
“杜将军,你能来见本宫,本宫大为振奋,你镇守南澳多时,对潮州的情况也清楚,本宫正可以你之能,协助本宫攻占本省最后一处顽抗的州府了。”
“能为殿下效力,是末将三生有幸,愿在殿下座下,牵马提蹬,赴汤蹈火!”这杜辉也是一个墙头草一类的人物,原本的历史上,随着郑成功的英年早逝,杜辉也向清廷投降了。不过现在这个局势,至少在岭南是明军占据极大优势,不仅是民心所向,而且明军精强,清军被秋风扫落叶般地击败驱逐。
杜辉的
110 连城璧
太子殿下纵马入城,锦衣卫副指挥马走日紧随其后,跟随在太子殿下身边的则是一众锦衣卫和蒙古骑兵。城门早已落入明军控制之下,103团的士兵们已经在城墙上架设火力点,海阳其实已经算是落入白明修的手中。
入城之后,白明修便见到了层层拒马,设置出的人为街垒,骑二师的人马难以突入禁区,而街垒之中,清军拿着鸟枪和弓箭朝外射击。因为103团的士兵都在控制城墙,并尚未大量涌入城中,所以骑二师的人马直接绕过这个防御区了。
城中战斗的人除了白明修的复士兵们,还有一群反清复明的义士。当年李定国多次进攻广东,都有大量的反清力量配合,他们虽然规模不大、也不算正规军,但往往能在很多地方起到作用。
在城中白明修还见到了一位有官身的人。
“卑职连城璧参见太子殿下。”
这个名叫连城璧的中年人在见到白明修的时候,涕泪横流,直接跪倒在白明修的脚下,喜极而泣。
白明修对于此人也是颇有敬重,连城璧是被他便宜老爹永历封过两广总督的人,虽然他从来没有设衙,也从来没有真正管理两广,但是在战争中他主要负责联络各地义军,也算是居功至伟。
他当年单骑召大盗王兴为反清义军,时佟养甲诱惑王兴以重金将连城璧的官印献上,王兴与连城璧说了,连城璧撩开衣服,剖开自己的肚子,把官印放进肚子里。王兴与士卒大哭,说:广东易得,此印难得,按察不可威劫,王兴岂可利诱!
后来广东彻底沦陷,王兴被清军围攻,以金银遣散士卒之后,王兴举家。连城璧闻之大哭。之后尚可喜、李率泰等人皆延揽连城璧为官,连城璧躲入山中,宁死不降。
当白明修进入广州之后,连城璧在山中还不知道,后来才听人说,原来太子入主广东,复明大业可望。于是连城璧一面靠着自己的人脉联络反清人士,一面偷入潮州府,希望鼓动义军夺下此城献给太子。
白明修亲自将连城璧扶起,动情地道:“如白公(如白是连城璧的字),汝心日月可鉴,我亦深为感佩,蹉跎数十年,仍不忘忠心,卿不负大明,大明不能愧于卿。封如白公为海阳侯,加太子太傅。”
连城璧却长跪不受道:“殿下,微臣寸功未能立,有何颜面敢受侯爵”
白明修温言道:“为何不敢,那些投清的、卖国求荣的,一个个能在鞑子那里封个什么二等公、一等子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这样的狗汉奸,还能封王,为何如白公这样为国数十年如一日忠心不改,宁愿避入山中也不远投清的忠臣不能受爵位这个爵位如白公你接着,不仅你做你的海阳侯,你的后代也要世袭,我大明以忠贞勤勉为荣,你的子孙世代都要因你的忠心和付出而感到荣耀。”
连城璧感激涕零,说不出话来。
其实白明修鼎立新朝廷,已经把爵位体系完全改进成了一套荣誉性质的东西,首先所有爵位不管世袭不世袭,只有第一代爵是享受终身俸禄的,实际上也就是加码版的养老金荣养制度,后代就算袭爵,也不能从国家领一分钱。除非有特殊安排,或者是烈属,不然子孙在就学就业上也不能享受优惠政策。
另外全部爵位是没有封邑的,能流传下去的,只有爵位这个名字。不过其实对国人来说,有个爵位挂在头上,就已经是倍有面子的事情了。
&nbs
发烧了各位,今天先别等了,等明后天补
年前忙得发烧了,各位书友大?
111 系统便利
大明复攻克潮州后,白明修也动过一下心思,是不是直接从潮州府发兵进入福建,攻克漳州,直接与金门厦门据守的郑家连为一片。不过实际在战略上,现在就走出这一步的收效并不会太大。因为白明修已然克复广东全境,而且他手下还有着强力的海军舰队,郑家水师更是能压制满清的水上力量,所以双方在沟连起来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
而当前对于白明修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其实还是彻底消化吸收广东的力量。尽管他已经初步通过大明复的体系开始深入到广东各地,进行一定程度上发动群众、组织生产的活动,但彻底将这个地区变为如同后世一般,走在世界先进之列,创造出大量价值,为大明复国提供有效的人财物力,白明修显然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大明复凯旋,并没有做什么特别夸张的庆典或者游街,为了尽量不扰民,白明修将复驻扎在城外。其101团基本上已经分拆在何地,以执行地方性任务居多,102团则随狮姐和孟辉前往云南,103团驻在黄埔。至于骑二师则驻扎在了原杨遇明所在的惠州府。
有超过三万名投诚人马和新招募的新兵则在新建的广州府陆军训练基地中接受整训,他们已经被完全打乱原本的编制,并且严格按照大明复的方案进行训练,当然也在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
说到这,白明修倒是有一个任何军事领导者都无法比拟的优势。他身负系统,虽然系统给他找麻烦的次数也不少,不过系统也为他提供了许多的便利,比如说,只要隶属于他麾下的部队,他都能够得到一个大体的部队属性面板,了解到部队的具体状况。
其中士气、忠诚、纪律三大项就给了白明修一个明确的认知点,知道新训练出来的大明复能不能派上战场,或者协助他进行其他的任务。白明修还让系统给他做了一个更直观的数值化。
士气1-100,基本在40以下就属于低落的,战斗力是没有什么太强保障的,白明修也发现这个士气区间其实是他在穿越后所遇到的大部分军队的士气,这也说明这个时代的军队并没有真正的战斗之心,只是被动地参与战争。
士气在40-60属于中等偏差的,白明修之前在缅北击败的八旗军就属于这个区间,也说明其实八旗军队的战斗力也已经彻底消磨了。
士气60-80属于良等士气,80以上就属于高士气的军队了,士气越高战斗的决心就越强,战斗力也越高。其实在战场上,高士气部队只要不崩溃,就能冲击着敌人一直作战,而士气低的敌军很容易就崩溃了。
忠诚和纪律相对而言也比较直观,忠诚在75以上的部队就绝对不会动摇对自己效忠对象的忠心。而纪律对于白明修来说是有点头疼的,高纪律部队需要达到80以上的纪律值,才能贯彻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能很好地去实现发动群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