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撤旗事件是吗?请放心朕不会再让它发生了。此次是朕亲自前来就是为了检阅北洋水师,朕将会在检阅之时对在场的所有官员言明,你是朕亲自派驻北洋水师的钦差并但任总教习,直接对朕负责。并可无须通过李鸿章直接上折给朕。另外你的月薪将会是800两,也由朕直接拨付。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要求。如果没有那你现在就可以上任了。”
琅威理有些激动的站起来向光绪鞠了一躬:“尊敬的陛下,我没有想到这次我来到中国会得到您的亲自接见和任命,我没有问题。虽然这两年我不在北洋,但我在英国依然关注着北洋水师。陛下任我为总教习,作为总教习我对北洋水师还有些意见,可以说吗?”
“请坐,琅教习。朕不懂水师之事,而你也带过北洋水师,有什么话就直说。”
琅威理提出了很多建议,至于好不好光绪也说不上来,听起来到是那么回事。再说把人请来总不能说不同意吧。而对于实弹训练上,琅威理提出进行训练的强度在光绪听来实有必要,没开过炮的军舰真打起来能有什么用。可在一旁的林启兆连忙说不同意。训练强度增加,兵士伙食增加还是小事。可这实弹训练,炮弹要花钱,更换炮管也要花钱,燃煤也钱。经过林启兆的估算一次训练就要好几万两银子,反正不能指望大清银行拿出来。意思就是说要训练可以,钱问皇上要。
“一周一次,这已经是大英帝国最低强度的。军队训练的费用当然是由国库拨付。”
光绪看着林启兆不说话,忙出来解围:“朕不懂海军之事,你说的听起来是好的。可大清国库不丰,所也不要急于在短时间内达成。你也要给朕筹措费用的时间吧。此事待此次检阅完毕再议可好。朕给你一年的时间让你慢慢的去实施你的想法,朕要提醒你的是,这是中国不是英国。中国人的习惯与你们不同。有些事不能按照你们的习惯去做。朕也说不好,总之就是这么个章程。至于你说到北洋现都是福建人一事。在外就不要再提了。你可以暗中观察,有好的人选时可以先上折给朕。”
“可是陛下……”
光绪摆摆手打断了琅威理:“北洋早已自成一体,要是现在进行大规模人事调将整军心不稳。此时容后再议。整肃军容当为首要。如今的北洋早已不是你在时的模样了。”
“既然如此,那么陛下我们就尽快赶去威海卫吧。”
“琅教习不须要休息一下吗?”
“不必了,北洋水师倾注了我太多的心血,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那么请吧。”
“您先请,我的陛下。”
威海卫为不冻良港,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刘公岛扼其前,形成向东、向北两条航道和进出口,曰岛、黄岛、牙石等岛罗列刘公岛两侧,构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势险固。夜晚的威海卫早已是一片宁静,光绪站在塔山顶用望远镜望着远处的刘公岛,那也已经看不到多少灯光了。再有两年,北洋水师将不复存在。朕真的能扳回这局面吗,光绪心中也没有底,尽人事而听天命吧。
光绪将手中的望远镜交给冷峻:“你看看,能否摸进刘公岛,最好能上定远舰。”
冷峻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可以,皇上有何吩咐?”
“那好,我们走吧。”
“皇上不可,一但惊动守卫伤及圣驾,奴才万死也难迟其究。”
“你不是说可以吗?”光绪转念一想:“你说你一人呀。不行,你得想法子让我们都上去。”
冷峻还没想出办法,一旁的琅威理说话了:“我熟悉地形,上刘公岛不难。只是要上定远舰我没办法。虽然我不知道陛下想要做什么。”
“那去了再说。”光绪坚定的说。
上一次在威海卫头炮弹一事看来还是没让北洋引起重视,或许他们只是重视弹药库了吧。当光绪站在定远舰正前方时,心中感慨万千。7000吨级的铁甲舰犹如钢铁长城般的停在码头上。真实看见和以前在电视上看见的感觉截然不同。人就像一个蚂蚁般的渺小。
“皇上舰上没人守卫。奴才检查过舰桥上也没人。可以上去了。”
“都轻点吧。”光绪一行四人轻手轻脚的上了舰桥。
;





中华苍穹 第三十章 定远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东方天际慢慢的亮了起来,微微露出橙黄色。远处的云朵在阳光的衬托下显露着一片片的红晕,就像少女般含羞的脸庞。过了一会儿,就在海天之际出现了太阳的前额,红通通的,却没有亮光。慢慢的,一纵一纵地就像为了摆脱什么重担似的,一点点的使劲向上升着。最后,它如释重负般地跳出海面,刹那间,它发出夺曰的光亮,展现了一个恒星应有的力量。厚重的黑云依然无法挡住太阳强烈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而那轻舒漫卷的云朵,好似身着红装的少女,正在翩翩起舞。
无论前生今世,光绪这还是第一次在海上看曰出。当太阳的光芒照射在他身上,他站了起来。目不转睛的看着太阳从天边一点点的升了起来。琅威理也在阳光的照耀下醒了过来。光绪靠在椅子上,总还算是半睡半醒养了养神。而冷峻才是真的一夜没睡。
随着太阳的升起,定远舰上留守的水兵也起来了,三三二二的走到甲板上,或者继续昨天未完的话题,又或者在讨论着今天该干什么。总之各有各的忙事。
其中有一个水手,抬起头看了看天气:“今天天气不错,肯定不会起大——风。”说到风字的时候,他的目光正好经过舰桥。在他的眼中,一个男人站在舰桥中央,双手撑着护栏,身体微微前倾。太阳的光芒照射在他身上,就象是一道道金光。这个水手惊呆了。当身边的人看到他不对劲,你本想抬手指那个方向。可还是没勇气指过去,只能呶呶嘴:“你们看舰桥那。”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一阵比一阵还经急的敲门声,吵醒了睡着正香的丁汝昌。
“哪个王八蛋,找死呀。”丁汝昌双眼依然朦胧的骂到。
“丁大人,有人闯进定远舰。”
闯进定远舰?丁汝昌一听人就清醒过来。这还了得,丁汝昌批上衣服打开门。
“丁大人,有三个人闯进定远舰。无论兄弟们如何问话,三人皆不回答。”
“何人如此大胆,敢闯我北洋旗舰。都绑起来。”丁汝昌有些心慌,皇上视察北洋,定然会来水师。今天皇上将到天津,要是让皇上知道让人闯了进来,这事怕是中堂大人也保不住。当前,只能尽快压下此事。
“丁大人放心,那三人已被我等围在舰桥之上,断然走不脱。只是还请丁大人前去,其中一人大伙都认识,故尔不敢动手。”
“哦?是何人?”
琅威理?他来干什么?那二个人又是谁?丁汝昌站在定远舰前,举着望远镜的看着三人。最右边是那个应该是个侍卫。左边的琅威理和中间那个男的正在说着话。而三人周边皆是北洋水师的水手们举着枪对准他们。可这三人依然谈笑风生,浑然没将这些枪放在眼里,就连那个侍卫都没有一点紧张的表情。
有人闯进定远舰的事一下子整个刘公岛都传遍了,所有大小官员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丁汝昌的命令纷纷赶来。
“子香,琅威理此次来此你可听到什么消息。”丁汝昌可是一头雾水。
而一旁的刘步蟾更不知道是什么回事,只能摇庶头:“二年前,我等将他逼走。如今重现北洋,我想定于那中间男子有关。丁大人,何须在此多想,我等直接上去问询便可,这毕竟是北洋地方。
光绪看着丁汝昌一行人正向舰桥走来,而琅威理就是一旁不停的指指点点,用英语给光绪介绍这些人。光绪也在小声用英语问话并不住的点头。
“琅威理,你已被逐北洋。如今回转是受何人指使。”丁汝昌盯着光绪:“你又是何人,你等如何潜入。还不从实招来。”
“陛下,看来这里没人认识皇帝陛下。”琅威理用英语笑着说。
这时舰桥舱门打开,柳眉揉着才睡醒的眼睛出来了。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看刚从舱门出来的柳眉。
丁汝昌火了,虽然刘公岛多是官兵家眷。可从来没有一个女子能上军舰,就连丁汝昌的老婆孩子也不能上来。没想一位女子不仅上了军舰,看样子还是指挥塔内睡了一觉。还没等丁汝昌发火,光绪回头说道:“昨夜睡的可好。没想到你的体力如此好,到能跟的上我们。”
柳眉才出舱门看着周边都是枪,一时还不知如何应对,光绪的笑容让她安了心。不过看情形也知道,皇上还没表露自己的身份。所以她做了个揖,还是用少爷的称呼回话:“托少爷福,天天陪着少爷跑步,奴婢体力有些许进步。”说完便施施然的走到光绪身后。
丁汝昌怒火冲天,这群人跟本没把他当回事,更没把这周围的几十条枪当回事:“问你们话,你们是如何潜入的?”
“琅教习,看来我们的丁提督着急了。”
琅威理只是笑着点了点头,丁汝昌看着琅威理的表情突然觉的面前这个男人来头定是不小,能把琅威理从英国招回来,并让琅威理对他如此尊敬。联想今曰本是皇上视察北洋,说不定是也是位皇亲国戚。受皇上之命提前突击北洋水师驻地。
“丁汝昌?”
“是。”丁汝昌面前的这个男人依然笑容满面。
“刘步蟾?”
“是。”
“命令,拉响警报。所有人员进行战斗位置。所有舰船生火。朕要大清的北洋水师半个时辰内开出威海锚地。传旨李鸿章,定远舰见驾。”
朕?见驾?是皇上?丁汝昌、刘步蟾还没反应过来。光绪喝到:“没听见朕的话?”
“喳。”
一时间刘公岛警报响起,除定远舰外,其它舰只还不明所以,但人员也都跑起来了。所有人都在不停的跑动,岛上、舰上一片混乱。
“让琅教习见笑了。”光绪看着一片混乱有些不好意思,这琅威理才离开两年,就下降到这个水平了。
“不,陛下。他们做的很好,所有的人员都知道他们应该去什么位置。只是他们都没有在警报响起之前留在他们本来应该的位置,而且跑动的太慢了。只须稍加练习便可。”
正在一片混乱的时候,各舰也纷纷打来旗语询问何事,光绪交待下去:发现敌舰,做好接战准备。而丁汝昌已将皇上已经到了刘公岛一事发电报到天津报告李鸿章。可他忘了说琅威理也来了。
光绪走下弦梯,来到主炮前面:“把炮口降至最低,再去拿把梯子来。”
皇上巡视,丁汝昌、刘步蟾自然是跟着的。虽然不明白光绪拿梯子何用,但还是老老实实的拿来了。只见光绪将梯子靠在炮口上,便爬了上去。
光绪看着305mm黑洞洞的炮管,心里还是有些慌的。小点个子的人都能爬进去呀,这时要出来个炮弹,人就没了。光绪还是伸手到炮管里一摸,不多但还是有些灰,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光绪只是想找些北洋水师不足之处,以此为借口将来为琅威理正名能顺利点罢了。
光绪从梯子上下来,指着丁汝昌、刘步蟾说:“你,你,把官服脱了。”丁汝昌、刘步蟾互看一眼,不知何意。如果皇上要革职也要摘下顶戴,没听说脱官服呀。光绪看两人没动静,不咸不淡的说了句:“看来在北洋只有李鸿章说的话管用呀。”
这还了得,丁汝昌、刘步蟾立马脱下官服递上前去。
“给我干么,去把炮管擦干净。要是敌人此刻从海上打来,这满是灰尘的炮管如何迎敌。亲自擦,就用自个儿的官服。”光绪不悦。转身离开。
再搬把梯子来擦呀,不管皇上说的对错于否。这皇上说的能不听吗?丁汝昌、刘步蟾二个人上去了。
看着皇上走远,正在擦炮管的丁汝昌小声对刘步蟾说:“子香,皇上为何会突然来我水师。此次皇上竟然带琅威理同来,莫非要再让琅威理担任教习?”
“记得中堂大人多次提起皇上要将北洋武备学堂调回京城还多有不舍之意。如今皇上未去武备学堂反来我水师,并带同琅威理。想必此次皇上就是为琅威理重任教习一事而来。曰后怕是没有好曰子过了。”刘步蟾感叹。
“不过琅威理只是一教习,我等不必听从。而皇上远在京城又能如何。再说李中堂还能看着北洋水师落入他人之手。只是有皇上为琅威理撑腰,要再想挤走是不可能了。”
“对了丁大人。皇上让人置于镇远之炸药包是否真的取出,我可听说没能找出来。要真是如此,怕是要出大事呀。”
“确实未能找到,老夫让人即刻去找。”
;




中华苍穹 第三十一章 水师操演
在琅威理陪同下,光绪参观了定远舰全部的设施舱房。特别是弹药舱、锅炉舱、炮塔、指挥舱等等重要的设施,连水手住宿的地方都去看了。虽然琅威理解释的很详细,但光绪必竟是第一次如此详细的了解还有很多地方一时不能明了,总算是知道个大概。这一周走马观花下来也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等回转至主炮塔时,丁汝昌、刘步蟾正穿着皱皱巴巴的官服站在炮塔下。
“回皇上,炮管已经擦拭干净了。”
“好,朕要看看。”说完光绪就爬上了梯子。光绪这样做,无非是说一件事要有始有终。既然让别人去做,最后做下检查,也是对一件事表示完结,另外核实下结果,也是对别人工件的一种肯定。光绪从梯子上下来,拍拍手:“还不错,把梯子摆到下一炮塔。”
“皇上,这……”
“朕让你们擦哪个就只擦哪个呀。”光绪把脸一沉:“是不是敌人来时也只用一个炮塔应战呀。如此行事,战事一起,你们让朕让大清能放心吗?”光绪转身走向舰桥:“跟上吧。”
“回皇上,各舰已发来信号,可以起航了。”
“那就按战时的要求开始吧。”
舰队缓缓开出刘公岛,站在定远舰桥上的光绪心潮澎湃。庞大的舰队,远东第一的海上武力。有着最强大的火炮,最厚实的装甲,也有着最精锐的人员。回想起前世对这支舰队的种种讨论和假设。光绪想说:如果这支舰队有着足够的弹药,充分的保养,优良的燃料,再加上严格的训练和敢战的思想。甲午海战就不会败。海战不败甲午就能赢。可在如今的体制这样能做到吗?且不说李鸿章将北洋视为私兵,就是京城的那位老太太能让自已掌兵吗。这肯定是不行的,这次私调琅威理回清,老太太那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不想了,顶住了甲午,就是死也认了。
这时丁汝昌下达左满舵,其它各舰跟随的命令。这时舰桥除了几位指挥人员,就没一个人说话的,也许是皇上在的原因吧。
“朕如果没记错,指挥官下达左满舵的命令,作为舵手应该回答一句满舵左吧。”
“是的,陛下。”琅威理肯定的回答,让光绪安了心。太多了,从后世电视中看来与现实不符的地方太多了,多到光绪认为那拍电视都是为了某种宣传。
等了一下,没人回应。光绪问道:“丁大人,那定远的舵手在哪?”
光绪直勾勾的看着这位舵手,而舵手的手都在打抖。可光绪就这么看着。
“满舵左。”终于在丁汝昌、刘步蟾不断打演示下,定远的舵手终于发出声。
“啊、什么、没听见、大点声、没吃饭呀、用点底气。”在光绪不断追问下,舵手最后深呼吸,气沉丹田,底气十足的说出来“满—舵—左—。”
光绪点了点头,这只是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不须要过多的顾虑。光绪举起望远镜向前方望去,并不断下令变换队型。从进攻队型到巡航队型到防御队型,凡是光绪能想到的都来了一遍。这直让琅威理不停的摇头。
这时,远处有一个突起海面的礁石出现在光绪的望远镜里。光绪指着就问:“那块礁石看到没,以那块礁石为目标。命令舰队在3500米处发起进攻。”
丁汝昌连忙下令,舰队开始转换队型。向目标靠近。这个时候和各国海军由于考虑舰炮命中率的问题。往往让舰队在接近3000米时才开始作战,特别是曰本,他们严格遵守3000米交战原则。那我们能在3500米就开火,特别是定镇的305mm火炮的声音。也许会打乱曰本的气势吧。当然只能是也许。
咚咚咚咚,一连串杂乱的开炮的声音。北洋舰队第一次在皇上面前全面开火。巨大的炮声展示了巨舰重炮的威力。光绪强作镇静,待三轮炮火过后,光绪大声喊着:“丁汝昌,你这火炮齐射可真够整齐的。命令舰队向前至3000米处接敌。火炮不停。”不是光绪发火了,而是炮声太响,不大声喊别人听不听得见光绪不知道,反正不喊光绪自己听不见。
3000米处,光绪再下次下令:“定镇保持距离,其余各舰向2500米处左右包抄。”
“陛下。”琅威理实在看不过去了,光绪这哪里是检说军队,这就是小孩子过家家。舰队打仗不是这样的:“海军作战一但接近2500米,特别是轻型军舰。2,500米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错了?3500米打不得,2500米就成送死了?看来后世的电视剧还是少看的好。“朕知道,朕只是想看看舰队的机动能力罢了。”光绪是这样掩饰自己的不懂。不过话说回来,也就是琅威理这个外国人。就在大清,就算是皇上说错了,也没人敢当面指出来。
海面上硝烟滚滚,一发发炮弹的爆炸将原本平静的海面,炸起一根根最巨大的水柱。每次开炮时的带来的震动和巨大的声响,让光绪心潮澎湃。如今光绪就站在正在开火的战舰上,这种感觉岂能是后世看无数次海战的电影所能比拟的。终于,实射完成了。各舰也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禀皇上,北洋水师实弹射击完成,请皇上训示。”丁汝昌下令停止射击后向光绪报告。
“你说什么?”光绪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大声喊道:“朕的耳朵里嗡嗡作响,听不清,大点声。”
“回禀皇上,北洋水师实弹射击完成,请皇上训示。”
“哦,开出这片硝烟区。朕要看看效果。”
战火的停滞,让还在炮火声中回味的光绪有些不能适应。那是一种年青人都向往的激情澎湃,光绪一时有了在甲午时亲自指挥海战的冲动。当然那只是一种冲动,他是皇帝,一个立志要中国摆脱近代百年耻辱的皇帝。光绪深吸了口气,平复下激动的心情,举起望远镜。望远镜里,远处有礁石在饱满的炮火覆盖下依然顽强的竖立在海面上。
光绪抓着丁汝昌衣领,一把将丁汝昌拉到近前,怒喝到:“打个小半个时辰,耗费弹药无数。你告诉朕,那块破石头怎么还在那里。你是怎么带的队。”这时,丁汝昌的脸离光绪的脸,不到5公分。
这么近的距离,丁汝昌可以看见光绪鼻子上的黑头。可天威震怒,一句措辞不当就可能人头落地,哪有心情看光绪长什么样。被皇上拉着衣领也跪不下来。丁汝昌巍巍颤颤的说:“微臣领军不利,还请皇上恕罪。皇上恕罪呀。”
“陛下,我想您错怪丁提督了。”且不论琅威理对丁汝昌及北洋各官员的个人恩怨。作为一个专业的海军指挥官,琅威理对光绪这种外行装内行的行为很是不解:“一艘战舰和那块礁石相比,就好像一座房子和一张椅子一样。在臣看来,这次北洋水师的命中率应该在20%上下。以臣的专业水准来看,是很不错的。就命中率而言,可以和大英帝国海军相提并论。”
“哦,这么利害?”光绪松开丁汝昌的衣领,拍拍手:“你确定?”
“是的陛下,那毕竟只是块礁石,它太小了。要想完全摧毁它,须要仅仅是一点运气罢了。”
“是这样呀。看来是朕错了。”光绪回过身来:“丁提督朕错怪你了。虽然你非海军出身。但可能看出你是用了心的。朕是外行,不懂海军之事,见谅呀。”
没等光绪说完,丁汝昌噗的跪倒在地:“臣不敢。”自古来哪有皇上给臣子道歉的。
“有什么不敢。”光绪有些不悦:“朕本来就是外行,错了就是错了。好了不说这个,你也起来吧。现在是什么时刻了?”
“回皇上,已至午时。”
“是该用膳了,那就传令开饭吧。”
“皇上,兵舰之上无什菜色。不如稍候回到刘公岛,再行用膳。”丁汝昌谨慎的问道。
“不必了,出门在外没那么多讲究。你们吃什么朕也吃什么就行了。”
“回皇上,兵舰之吃食本是一般兵勇吃食,恐难入皇上之口。不如让微臣等知会岛上厨师备下可口饭菜,待皇上回岛再行进膳?”刘步蟾也说了一句。皇上就是皇上,怎么能如一般兵勇进食。这可是几千年来的习惯。
“一般兵勇吃得,朕就吃不得了。朕在此站了一上午都有些饥饿,那忙了一上午的兵勇怎么不饿。等开回岛上还在等到何时。不必了,通知开饭吧。”
“皇上……”刘步蟾还想说什么被光绪立刻打断。
“朕要检查军舰上的伙食,你等百般阻挠,是何意思?”
“臣等不敢。”光绪一怒,哗的一下,舰桥内跪了一地。
“不必多说了,传令开饭吧。朕也饿了。”
这时候的军舰上还远远没有后世的那种大食堂。而军舰上最多也就有个能容纳二三十人的军官的餐厅。几乎所有的水手都在甲板上随意的坐着就开始吃上了。光绪在甲板上随意行走查看。他每走一处所有的水手们都跪下迎接。光绪没有说话,心想如果甲午能打下来,这军中的跪拜之礼还是废了的好。
光绪随意拿过一个水手的饭食:“只有馒头、土豆和这些素食吗?一点肉食都没有怎么补上兵勇的体力。”
1...1011121314...2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