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都坐下吧,朕之所以认为事关中华存亡,也是从中西医之争发现的。准不准的也不一定。你们先将之间的争论说给李相听听,让李相判断一二。”
学西医的林联辉讲述了西医对中医的看法。太医院更是直接对西医表示蔑视。光绪与李鸿章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直到两边有吵起来的架势,光绪才出面制止,然后一言不发的看着李鸿章。
如果单是评论这中西医孰优孰劣。李鸿章自认为自己也能评判一二,但这里与中华存亡有关系吗?李鸿章思索良久后谨慎的回奏道:“老臣以为,西医更注重的是表像。比如咳嗽,西医就只针对咳嗽,止住咳嗽就算是治好了。然中医却不同,更注重的是由表及里,医治的是造成咳嗽的成因。老臣以为中医当更胜一筹。只是未能从中看出事关中华存亡之事,还请皇上明示。”
“先说这医学之事。诚然朕也认为中医更佳,却不代表着西医一无事处。如果你们仔细看下朕的布置就知道。在军中,一线交战阵地上的医护兵,全部都是学西医出身的。但后方医院中却以中医为主。为何?”光绪絮絮叨叨如聊天般,没有主次想到哪说到哪。
西医擅长手术治疗中医擅长调理养生是光绪的看法。西医对于外伤、传染病,有独特的办法,但西医对于慢性病是束手无策的,几乎都是采用“饮鸠止渴”的方法。在科学还没有发展到治愈这类疾病的地步,对付这些疾病只能终身吃药。但中医不同。对于防疫、急救、手术上,中医是难望其项背的。却对于这些慢性病却有独特治疗理念与方法。往往也颇见成效。
“战场交战时将士们受伤需要西医来帮助取出弹头并尽快止血,这个中医稍差。但在后方医院中,论调养将士身体,西医就略显无力。你们其实用不着非要争论出一个高低,只能说是适用的方向不同。在认清彼此的情况下,如何扬长避短将自身发挥光大才应该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但朕从中看出一个问题――时间,不是治好一个病所用的时间,当然表面看西医好像更快一此。朕看到的是学习所用的时间。”望着满堂都是迷茫的脸孔,光绪只是一笑:“能进宫为皇室诊病应该说这里的医生都是大清国内最好的医生,但看看你们的年纪。学中医的都已经年过半百,而学西医的不过三十出头。为何?因为学西医的只需要知道手里的药能治什么病就好,但中医却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业为主,农业社会生活的步调慢,因为农作物的生长时间慢,不能拔苗助长。所以我们讲的是厚积而勃发。随着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无论为了国家安定还是追赶西方列强,中国必然要大力发展工业,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就会成为必然。然而,工业社会讲的是速度,讲的是效率。”
“这里就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一个老中医需要数十年的经验积累行能独立行医,而一个西医却只需要几年的学习就可以开药治病。速度和效率必然导至人们希望能在更短的时间里产生更大的效应,如此这个社会就会人心浮燥。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还在苦苦积累中医经验之时,一个西医却早已扬名立万。如此一来,还有多少年青人去学中医?没了传承的中医还会有未来吗?”
“国家工业化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因为国家安定才是百姓最基础的福址。自古以来,中国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但无论官员还是百姓总是希望财富越多越好,财富的多寡都是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其中一种表现,这无可厚非。但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效率带来的短期化效益必然增多,越多的人就会以短期化效益带来的财富做为衡量的标准。一但财富成为社会地位高低的唯一标准,那还有多少人愿意传承中华文明中的厚积勃发。”
“朕担心的是将有无数人会为了财富而不择手段,朕最担心的是中华千年传承会被西方文化所掩盖。以至于整个社会到处充肆着来自西方文化的表现。如此一来中国还叫中国吗?如此一来中华存亡何去?”(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三百章二十七章 飞艇的威力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敢犯任何罪行。”这是马克思写在《资本论》里的话。
光绪知道但李鸿章等其它人都不知道,光绪也不打算说出来,因为说出来也没几个人能懂。所以光绪没有次序的胡乱一通感慨和抱怨,引来的是李鸿章的面脸疑惑,太医们的愤慨和西医们的深表反对。
太医们从皇上的话中听出了危机,而事实在当前皇上确实建立了京师大医馆,大学堂内有专门的课程和实验楼,有专门的药厂,还在军队中鼓励学习西医治伤的手段。但皇上却没有鼓励说要学中医,再说皇上所说的担心在他们看来,可能性不是没有。
西医们表示反对的原因在于皇上把西医讲的太危险了。西医确实实证性是没错,可中医行医几千年无数药方不也得到了证实了吗?现在药厂最大利润来源的药品依然是中药。估计皇上对西方有些忌惮,所以故意把西医和西方科学夸大其词。
“我中华传承已有数千年,西方列强才百年而已,岂能相提并论。老臣窃以为,我中华厚积已数千年,西方文化至多占一时上风而已,皇上无需忧虑。”李鸿章还是觉得不可能。
“其实朕之前也这么认为。但朕还是要把这个忧虑告诉你们。现在中西医之争只能算是个苗头。也许是朕危言耸听。但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李相也把朕的话带去给朝臣们,朕不需要你们强行去限制什么,居安思危。只希望你们能把朕的话当回事,去观察去揣摩,做到有备无患。我们再努力数年,稳定我中国局势,无论如何百姓福址总是第一位的。我们君臣共勉吧。”
“喳――”李鸿章等人行礼齐声应答。
“嘈吵什么呢,不知道皇后正在休息吗?”这边大臣们刚应答完皇帝,那边楼上就传来了太后愤怒的斥责声。
光绪一脸惊慌的站起来就往外走。边走还边说:“快走快走,赶紧躲躲。”
门外。太医等人先行告退。帝相二人闲话漫步。
“回皇上,老臣向各国公使推荐飞艇,可无论怎么说,各国公使最多只是感兴趣。却没有一个说要买的。买飞艇之事老臣办砸了,还请皇上责罚。”
“对于治国,朕不如你,但说到做买卖,你李鸿章就不如朕了。你到处推销,即便你推销出去,这价钱也肯定不高。物以稀为贵,这稀不仅仅是稀少,还包括稀罕。你回去后就说今日朕将你狂骂一顿也好。说是痛打一顿也成,总之朕说飞艇乃国之利器不可轻受于人,然后你不再提飞艇出售之事。朕自有办法。”
飞艇不稀罕。欧洲各国都有人在研制飞艇。所以要把它搞成稀罕货,这就要拿出点特色了。目前全世界只有清国首先将飞艇应用到军事,而且第一次使用就把整个东京炸成一片火海。威力虽不容小视,但也就有点威慑性罢了。日本政府没有因为首都被炸而投降,日本前沿阵地没有因为被炸而出现混乱。军舰也遭到轰炸,这准头嘛。就不提了。
在各国军事专家的眼里,飞艇在陆战上完全不能比拟大量火炮齐射的威力。海战上没有舰炮的威力和命中率。这就给人以鸡肋的感觉,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加上各国本来就有飞艇,虽然还很小,但各国均认为清国这样工业力量薄弱的国家都可以造的出来,没理由他们这些工来强国造不出来。事实上,德国已经开始将炮弹装上飞艇,实验在空中进行投弹了。这也正是各国政府感兴趣了解却没兴趣购买的根本原因。
所以李鸿章才离开,光绪就直奔参谋本部下令召集高级会议。会议上说了什么各国都不知道,但从第二天起,中国空军的行动发生了跟本变化。
依然是一个天刚亮的早晨,北风依然不见呼啸。东京外围品川日军阵地上,日军军曹正挥指着士兵躲进战壕里刚刚修建的隐蔽工事里,只因为清国的飞艇再次飞昨了日军阵地上空。昨天日军就被炸的晕头转向,然后清军一顿火炮之后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冲进阵地的清军给杀败,如果不是清军没有进一步的攻击行动,指不定整个品川阵地就全丢了。所以今天见到清国飞艇再次到来,所有日军开始纷纷就近躲避,只有少数有心的人才注意到,昨天两次轰炸都只有九艘飞艇,而今天来到他们头上的是全部的十五艘。
飞艇以近乎于悬停的状态滞留在日军阵地上空,当弹仓打开,炸弹带着死亡的呼啸从天而降。
“轰轰轰轰轰轰――”一连串急促的爆炸在日军阵地上炸响,爆炸不仅将弹片炸的乱飞,弹药中掺杂的白磷也被爆炸推散开来。硝烟、尘土,夹杂着日军的哀号在爆炸不断的日军阵地上响起。
如果说50公斤和100公斤的对地炸弹只相当于152毫米或203毫米舰炮的威力,只能是杀伤日军和摧毁日军阵地的话,那200公斤的对舰重磅炸弹就相当于250毫米舰炮。这不仅仅是多了100公斤的问题,重量翻了一倍威力可不仅仅只是增大一倍,关键是这些重型炸弹是用来对付军舰的。
针对目前各国军舰水平甲板都不厚的情况,爆炸实验室在研制对舰炸弹时,特意在弹尖上装上了刚刚研制出来的硬质合金。利用高空自然下落的加速度。以重力砸穿甲板,这样延迟引爆装置就可以让高爆炸弹在舰体内爆炸,以达到最大的损毁能力。
当对舰的重型穿甲炸弹落到阵地上。它没有像对地炸弹那样一落下就爆炸,而是重重的砸进了地里只留下一个尾巴。日军还正为这批是哑弹而庆幸之时,炸弹爆炸了。
“咚――”巨大的爆炸让整个大地都开始颤抖,十数米的大坑中间升一起个明亮的火球。吹散了密布的烟尘,也震倒了正在躲避炸弹的日军。“咚咚咚咚――”一连串的爆炸在整个日军阵上四处响起,那些爬在地上还没有起来的日军士兵只觉得胸腹间猛然一抖就没了知觉。身边的战友见他还没爬起来就想去拉他一把,没想到的是他来拉来的是一个已经七窍流血的尸体。战友吓的一抖手。他不知道爆炸的冲击波已经震碎战友的内脏。
日军阵地在爆炸下颤抖,对面的清军阵地上清国皇家陆军司令冯国璋正举着望远镜观看空军重型炸弹的轰炸效果。望着坍塌的日军防线。感受着脚下传的来轻微颤抖,冯国璋点了点头:“如果仅依靠陆军火炮发射这样的重炮,单是火炮重量就没法运输。而且越大口径的火炮发射速度越慢,想要达到空军的轰炸效果需要的火炮也数量太多了。”说完。冯国璋转头对同样举着望远镜的副官说道:“立刻草拟奏折,奏请皇上给陆军配备能搭载重型炮弹的飞艇。规模上至少要达到一个军配属一个炮团的规模。”
副官点点头,这次对日作战中炮一师未能将装备的152毫米重炮带来就是因为没法运输。只是副官抬头问了一句:“那一个炮团到底要抵用多少飞艇,这个不没有计算过。是不是等参谋部计算完了再上折会好一点。”
冯国璋一听勃然大怒,一脚踢了过去:“你管抵多少飞艇,就开30艘……不开50艘,你就不会说要先拿来练练手呀。先要到手再说,不然就被海军那帮王八蛋给要走了,蠢货――”
副官对此深以为然。冯国璋望了眼日军阵地然后就下令了:“空军一结束轰炸,陆军步兵立即发起攻击。”
这样的攻击行动指令是昨晚由参谋本部发来的,要求进行测试不动用陆军火炮的前提下。看空军是否能独立承担起炮兵的作用。不过以目前的情况看,完全可嘛。
作战计划昨晚就已经通知到连队,整个计划唯一不确认的部分已经得到冯国璋的确认,于是端着望远镜盯着飞艇的陆军观察员,当看见飞艇上将最后一轮炸弹投出后就向地面部队打出绿色旗帜后,就开始读秒。
200公斤的炸弹从1500米的高度落下来要多久。经测试约30秒。30秒后观察员示意可以立起代表攻击行动的红色旗帜。一面红旗坚起,就有无数面红旗被坚起。早就盯着后方一举一动的连长们一看到红旗就大呼小叫的指挥着自己的连队冲出战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军队在冲锋的路上总是很沉默。总是一言不发的冲到敌人阵地前面才会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也许这突如其来的呐喊更有威慑力吧。这次进攻还有一个小小的变化,没有投掷一轮手榴弹而是直接端着刺刀冲跳进了日军战壕。
连排长永远是部队战斗的核心。当第一个跳向日军战壕的连长喊出“杀呀――”,整个清军进攻部队就呐喊着跳进了日军战壕。
日本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民族,从服饰到文字都学自于中国。在战场上,他们从牛庄学会了挖壕沟,在田庄台学会使用铁丝网。只可惜,大和民族从来都只学会了皮毛,他们挖的战壕过于平直且兵力平均分布,他们的铁丝网也仅仅只有一层而且没有配备机枪。日本人忘了,田庄台上给他们最大杀伤的是机枪,而造成杀伤的原因是因为铁丝网阻挡了他们的进攻方向。日本人只学会了表面看的见的那一套,他们不到的到是清军战壕内的兵力分布,看不到固定铁丝网的木桩订在地下至少一米。一阵火炮就能把日本人的铁丝网给震倒,这样的铁丝网有个屁用呀。而且还没几挺机枪用来防守,在战壕配铁丝网发明国的眼里,岂不是班门弄斧。要知道甲午过后清国陆军就在琢磨如何破这种防御了。
战斗很激烈,但呈现的却是一边倒的战斗。士气如虹的清军士兵如狼似虎的杀进清军阵地,昨日突然下达的不得继续进攻的命令早就让这些士兵憋着一股火了。而日军却恰恰相反,自从旅顺海战以后,日军士气就直线跌落。清国自登录日本本岛以来,日军就没能打胜过一仗。空有三十万士兵却只能被动的防守,而各地临时组建的一个联队却往往被清军一个连追杀。
慌乱,成了日军最显著的表现;逃命,是日军士兵最擅长的手段。仅仅一个上午,日军大本营苦心经营的品川防线全面告落,东京城内一片风声鹤唳。
山县有朋跪坐在明治天皇的面前,一言不发的听着天皇陛下的咆哮。如今的局势已经失控,帝国勇士已经无法低挡清军的进攻了。山县有朋也是一嘴的苦涩,旅顺海战一战打掉了日本的底气。本以为可以凭借陆军的勇猛至少守住本土给清国以杀伤,为谈判争取一个更有利的条件。可是清国已经不是四年前被日本从朝鲜追杀到辽河还差点俘虏清帝的清军了,四年让清军从一败涂地变成了百战百胜。四年让清军的作战方式变的完全不认识了,清国只用了四年就超过了帝国二十年维新的成果。清国太大了,大到只要稍微一努力就是不是日本可以抗衡,一个没有内乱的清国是日本不可能战胜的存在。
“陛下,还请早已北巡为妥。微臣自会留守东京,与东京共存亡。”眼中落下泪水的山县有朋说完也不等天皇意见,独自行过礼后黯然退出了破烂不堪的大殿。殿外的侍卫虽然站的笔直,但他们眼神中流露出的迷漫与惶恐却全部落在了山县有朋的眼里。也许野原幸之助的选择才是对的吧!!!
当天皇做好了北巡的准备,当山县有朋立誓与东京共存亡之时,却发现清军再一次停下攻击的脚步,开始的新一轮的修整。而那飞天的飞艇却瞄准了停靠在码头上的敷岛号。
敷岛号在旅顺海战中已经受创严重,战后艰难的返回国内却没来得及修复,又遭到清军进攻本土。当离开横须贺港这个最后的维护地后,与金刚号一样敷岛号只能苟延残喘。而清国空军却偏偏死死的盯上了这艘原本是清国定购的军舰,十五艘飞艇二天来六轮的轰炸,彻底将敷岛号炸废了。一万二千吨的舰体如同死去的巨人一样躺在东京湾的码头上。日本人的眼神已经麻木了,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可日本政府不想就此失败,山县有朋见清军不再进攻,于是让外交省四下与各国公使联系,请求各国调停。可日本许出各种承诺,希望能争最对帝国最有利的条件,可均没有得到各国明确的答复。
山县有朋还要在外交上努力一下,可没时间了。就在敷岛号号倾覆的第二天,清国海军在付出惨重的日本劳工为代价终于扫通了一条可以安全进出东京湾的航道。于是,肿了半个月牙齿的吴德仁仅过一晚就彻底消息肿了,天边才发白,吴德仁就跳着脚着下令舰队全体向东京湾进攻。他还特意调回了陆战二师,他要海军要第一个攻破东京城,还叫嚣要活抓明治回京城展览。
“开炮,给老子开炮――”刚刚驶出航道的龙吟号早已装备完毕的舰首炮在司令的叫嚣下爆发出两团红光。发射药的爆炸将弹头推出炮管朝着东京城飞去。(未完待续)
提供无弹窗全文字在线阅读,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高速首发中华苍穹最新章节,本章节是第三百章二十七章飞艇的威力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中华苍穹 第三百章二十八章 要么投降,要么灭亡
“轰轰――”密集的炮火在东京城内炸响,发了疯的吴德仁将憋了一个多月的怒火全部发泄到了东京市民身上。还好他还有点理智,没把炮弹朝使馆区打过去,不然等他回京真的只能被砍头了。只是可怜的东京人才被飞艇引燃的大火烧的焦头烂额,又被清国舰队炸的晕头转向。
逃,向北逃,逃出东京。登陆时一路进展顺利的清军终于被帝国勇士抵挡在东京城外,普通市民相信了政府宣传。但是现在,清国海军攻入了东京湾,帝国已经没有能阻挡清国海军的舰队了。家已经被大火烧的干干净净,在大火和爆炸中幸存的东京人背起仅有的财产,放弃了多年来打拼的成果,步履艰难的朝北而去。
民众可以逃跑,但政府不可以。
“东京必竟是大日本帝国的首都,不能因为清国海军抵近就这样轻易的放弃,不然帝国的声誉将一无所有,在国际上也跟本没有立足之地。我们至少要和清国海军打上一仗,打退他们一次登陆,为帝国争取有利的外交局面。”山县有朋咆哮着在国会上发言,清国海军出现在东京湾海面上的消息成了压倒日本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帝国失败已无经避免了。
“首相阁下,下官认为不应再与清国海军发生正面冲突。帝国应该表明彻底和谈之意愿,请英美等国调停。帝国国民在这次战争中已经饱受创伤。不能再让战事扩大了。”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反驳道。
“你要帝国向清国投降?帝国颜面何存,今后还怎么进行外交?难道你要帝国成为清国的附庸国吗?”台上的山本怒不可遏。
“帝国是与清国和谈,不是投降。而且帝国被清国攻入本土早就没有颜面了――”
“二位。二位。”外相陆奥宗光站来来劝解道:“从英国公使传来消息,清帝依然坚持原有的三条议和条款。但清国总理府却传出不可靠消息称,除将帝国六艘军舰做为赔偿不变外,清廷可以不需要天皇陛下亲至,在赔款上也可以商议。但目前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山县阁下,我们应该立刻联系清国将领表明帝国停战诚意,至少我们应该先听听清国的要求。”西乡从道毅然站起来说道。
“一枪不开与投降何异?就这样投降清国一但提出什么天价赔偿。你让帝国答应还是不答应?”
“如果帝国真挡住了清国有登陆行动,才是帝国的灾难。别忘了清国海军是由那个东方蛮牛统帅的。他是一个什么都干的出来的人――”
……
商讨大日本帝国国运的国会会议成了山县有朋与西乡从道争吵的场所。除了陆奥宗光时而出面调解外,其它所有人都安静的听着。对于山县首相的提议,陆军方面嗤之以鼻。帝国之所以能靠三十万陆军坚守东京不陷落的原因,不是因为帝国勇士英勇。而是清国跟本没有进攻的意图,不然东京早就被清国占领了。单一个清国陆军就对付不了,现在清国有了海军舰炮支援,帝国还哪什么去挡?
见说服不了山县有朋,西乡从道怒而甩手而去。他出了会议室掉头骑马去了海边。
“报告。一艘打着白旗的日军渔船正在向我军驶来。”龙吟号瞭望台向舰桥通报。
“不管他,陆战二师都上船了没?”吴德仁架着个二郎腿,无所谓的问道。
“六艘登陆艇已经装备完毕正在开进,但其它货船还在卸下物资。今天是完不成装载任务了。”行军参谋报告道。
“有六艘登陆艇就够了,叫他们给老子上。舰队做好准备……”吴德仁兴奋的跳了起来。
“消停会吧。你要真这么干,参谋本部肯定会弹劾你。”不等吴德仁激动完,参谋长冯祁就打断了吴德仁的话。
向东京施行登陆战。与其说是速战速决的战术需要,还不如说是战略诈骗。日本败局已定这无人不知,但日本还会坚持到什么时才正式投降却没人知道,目前的国际局势也不允许清国占领日本。参谋本部下令陆战二师装船时便让海军准备东京登陆战,就是希望日本能看清形势尽早和谈。这为了这次对日作战,大清才攒下的一点家底就花光了。尽快结束战事就等于给朝廷节省了大笔开销。这也是自陆军歼灭日第五师团后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的跟本原因――朝廷没钱了。这与甲午年的日本政府一样,都希望能尽快和谈。但不同的是。当年的日本没得选,为了尽快结束战事选择强攻田庄台,最后一击不成反把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地步。大清也穷,但砸锅卖铁也能顶一阵子。所以大清表显的并不激烈,战略战术依然没有跟本的变化。
但参谋本部的战略方向不是作战部队可以违背的,要是没有参谋本部下达可以进行东京登陆战,而海军却实施了的话,吴德仁以往有再大的功劳也顶不了违令的责任。
1...174175176177178...2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