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比洛没有再说话,因为从海参崴之战推理出来的超级重炮已经开始投入研发。德国人都相信,比中国科技更强大的德国不需中国那种用数量来弥补命中率的低下高空轰炸。强大的德国工业部一定能研制出命中率很高的超级重炮。
“必需要深入了解中国空军的作战体制和战略构思,必需要让德国空军将士实际参于中国空军后续的一切攻击计划。只有这样。德国空军的训练费才没有扔到水里。”威廉二世静静的听了一会众臣们的议论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他的提议立刻得到了群臣们的一致支持,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必要的。至于大家都担心让德国士兵参加中国军队的战争是否违法了中立法时,德皇威廉二世一笑置之:“至于参战的名义,就用志愿者的名义。去告诉在中国参训的全部德意志海陆空士兵,他们都必需志愿加入中国对俄国的战争。因为德意志的军队需要实战经验。”
“我的海军大臣,如果俄国舰队决心远征中国,那么你认为他们有可能战胜中国海军吗?”会议的最后。威廉二世提出一个敏锐的问题。
作为海军大臣的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没有立刻回答,他仔细的想了起后回答道:“尊敬的陛下,这个问题我目前还不能回答你。从表面上看,整个俄国海军到现在已经拥有了三十艘主力舰,而中国包括在建的也只有十六艘主力舰,加上藩属国的舰支其主力舰也就二十艘,纸面数据上俄国占有绝对优势。但中国有世界上海战经验最丰富的士兵,相比俄国只有不到半年训练的水兵来说,这等于拉平在军舰数量上的劣势。而且中国军舰在性能上往往在火力上有优势但防护能力却不足,只是目前中国仍有四艘主力舰未下水。因此无法得知这些军舰的实际参数而做出最后的评判。但从中国以往海战的表现上看,中国军舰往往往采用远距离炮击和高航速结合的打击方式。如果中国愿意牺牲海岸线为代价,失去海参崴这个俄国远东唯一补给基地的俄国远征舰队。只能退回欧洲或者最后被中国拖死在太平洋。”
“即使中国采用消耗战术,但俄国同样能破坏中国所有海岸设施。那样占有数量优势的俄国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不能这样想。陛下,要知道那里是中国的地方,他们可以随便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预先安排好物资。对于远东海域的熟悉程度,当然是中国人第一。”
“不仅如此,中国海军即使失去整个远东海岸线,他们还有夏威夷可用催眠疯人怨。”小毛奇站了出来继续说道:“中国和夏威夷的关系就不用说了。中国可以提前将大量物资储备在夏威夷,然后依靠货船向军舰进行补给。要知道,中国可以对军舰进行补给的货船可是占了世界同等货船的百分之七十。”
“如果中国舰队打算保卫海岸线与俄国舰队决战呢?”
“据海军参谋部评估。即使俄国舰队在决战中战胜了中国舰队,俄国的损失肯定在中国之上。虽然俄国舰队可以对中国海岸进行破坏。但残余的中国舰队依然对俄国舰队有威胁,更何况中国海岸线上有大量快速鱼雷艇可以对近岸的俄国舰对给予致命的打击。以我们评估来看。俄国舰队最有可能的是占领坤甸并对中国南部海岸线进行炮击破坏而已。说到底,俄国在远东找不到一处可以维修船支的地方。”
“那就是说,中国肯定立于不败之地了?”威廉二世想了想:“那就从海军中挑选精锐的将士,让他们也自愿参加到中国海军的战斗里去吧。”
“陛下,您的意思是俄国海军准备要远征中国?可以俄国在远东连一个可以进行补给的港口都没有,这对俄国舰队来说并不现实。”
“我的那位表兄弟已经疯了。”
尼古拉二世疯了到不至于,不过他却实在发疯。世界各的消息都已经证实了海参崴被中国占领,更因为德国军官已经在拍摄下了已经空无一个建筑的海参崴。名贵的花瓶被尼古拉二世一挥手就扫在了地上,清脆的破裂声让这个名贵的花瓶变成一堆垃圾。台下的众臣全部低头安静的听着台上的皇帝在咆哮,却没有一个人能在此时为陛下分忧。尼古拉二世发狂是有情可说的。为了确保太平洋舰队基地海参崴的安全,尼古拉二世听从了马卡洛夫的建议。然而却没有想到,马卡洛夫在他所说的能坚守一年的要塞中仅仅十天后就阵亡了。
尼古拉二世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二百五皇帝,他还是太子时就主持过远东铁路的修建。他还出访过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国家,他对那里的地型也有着足够的了解。以放弃伯力为代价全力防守的海参崴已经失去也主意味着俄国失去了在太平洋的入海口,现在整个远东俄国最东边的要塞就是位于远东铁路上的赤塔。然而中国军队所展示出来对要塞的攻艰能力,让整个俄国上下都对包括伊尔库茨克在内的远东要塞能否则守的住产生了疑问。
“该死的马卡洛夫,他丢尽了斯拉夫人的脸――中国人竟然敢偷袭伟大的沙皇俄国,朕要把那群异教徒吊死在火刑架上――”尼古拉二世依然咆哮不止,虽然中国军队发起进攻距离宣战时间已经过了十七分钟,但谁都看得出来这是有预谋的。
他严令西线司令扎鲁巴耶夫,立刻带领大军向中国的新疆发起攻击。然而当扎鲁巴耶夫与聂士成交手过后,传来的却是扎鲁巴耶夫被打的丢盔弃甲,第一场接触战就损失过万军队。事实上,扎鲁巴耶夫已在请求进行增援了。
于是怒气正盛的沙皇陛下把全部的怒火都发泄到了对军队的指责,在关键时刻丢了斯拉夫人的脸面。
还好沙皇俄国还是有忠臣的,一向“忠心耿耿”的俄国海军少将罗杰斯特温斯基向尼古拉二世建议,派出排名世界第三位的强大海军去进攻中国的南方,只要摧毁中国海军主力后再占领坤甸,如果可以进一步占领吕宋或是台湾,那整个中国沿海就笼罩俄罗斯的阴影下。只要能达成目标,相对于失去一个海参崴那算的了什么?
还是有忠臣啊!
尼古拉二世一拍大腿,立刻接受了罗杰斯特温斯特少将的建议,准备派出世界第三舰队彻底的清剿远东。尼古拉二世立刻下旨,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开始集结为远征中国做准备。同时他的严令军方立刻征召五十万士兵向中国发起最猛烈的打击,尼古拉二世要军队开始远征中国,最好打到北京城里、打到黄河边上。
“朕发誓要狠狠教训那群黄皮肤的异教徒。”尼古拉二世挥舞着拳头说道。(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四卷远东风云 第三百八十一章 到东方去
尼古拉二世在发疯,他要集结排水量超过五十万吨的舰队去远东。但更多人却认为真正发疯的是中国。
拿破仑?波拿巴,这个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在极盛之时统一了大半个欧洲。然而他在向统一整个欧洲发起的最后对俄战争中,却在占领莫斯科后被一把大火烧的狼狈不堪,然而真正致命的却是严寒的冬天。让前去征讨俄国的三十多万精锐法**队能活着回到法国的不足三万,也是这场严寒,彻底中结了拿破仑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让整个欧洲人都记忆犹新,俄国严冬的气候让所有欧洲国家想起来都感到害怕。所以俄国就给了其它欧洲人一个深刻的印象,俄国也许可以被打败,但不可能被占领,因为冬天是俄国最强大的盟友。
然而,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疯子,中国就是其中一个最疯的。如果说中国是在初夏向俄国宣战,那么大家还能理解,必竟西伯利亚从初夏到晚秋中间还有四个月的时间。可中国却偏偏选在初冬已经降雪的日子向俄国宣战,更疯狂的是,中国陆军竟然还真的踏着积雪越过北方边境,在大雪纷飞中向着更北的俄国要塞进攻!!!
然后中国的行动更让欧洲列强看不懂了。中国先是在东部以狂暴的轰炸占领了海参崴,然在西线以坚决的反击打掉了俄国的进攻。且不说中国为什么不在西线大胜的情况下趁胜追击,单是结集了中国陆军主力的中央军团的十五万大军,在进入俄国后却没向俄国各要塞发起攻击,反而在各要塞外围形成包围势态。难道中国人认为他们比俄国人更耐的往严寒?
北方战场俄国陆军统帅库罗帕特金也是这么认为的。自从马卡洛夫以放弃伯力全力防卫海参崴的方案得到沙皇陛下的许可之后,库罗帕特金认为他也可以这么做。所以他在西伯利亚冬天来临之际,将分散的各地驻军全部集结到要塞中来,这样要塞可以为士兵提供一个安全而温暖的过冬场所。至于广大的西伯利亚荒野就暂时交给中国人好了,他坚信野地里只有帐篷的中国人是无法和他有温暖房屋的军队相比,狂傲的中国人将在野地里被西伯利亚的寒流给消灭。即使西伯利亚的寒流不能消灭全国的中**队,相信等到来年春天。那时的中国人早就没有战斗力了。他就可以凭借着要塞作为支撑向中**队发起攻击,在消灭敢于入侵的中**队后,就可以指挥着大军冲进中国最后占领整个中国北方。conad1();到那时,说不定自己会成为第一任黄俄罗斯总督。而他所需要做的只是。指挥军队挡住中国人最初的一两次攻击罢了。为此,他也严今各要塞加强防备。
事情的进展如同库罗帕特金预料的那样,中**队冲出连境向俄国在西伯利亚的各个要塞前进,也如果他预料的那样包围了整个要塞,然后库罗帕特金失算了。中国人并没有向要塞发起攻击。而是开始驻扎下来。中国人也并不是简单的立一个帐篷了事,他们在浇水筑冰,中国人用冰块筑就了一条冰墙。库罗帕特金曾向一条朝要塞正在延伸的冰墙进行过炮击,事实证明在西伯利亚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里被冻硬的冰墙跟钢铁一样坚硬,而且修复更方便,只需要不停的加水,寒冬就可以将这些水再次变成坚硬的冰墙。不过这次炮击不是完全没有效果,至少让中国人停止将冰墙向要塞延伸。
中国本来就没打算在冬季向俄国要塞发起进攻,中国的战略意图本意是在初冬时节通过快速推进和短促的交火,将整个西伯利亚除俄国要塞外的其它城市和聚集点的俄军全部消灭或驱赶往各个俄军要塞。然后对各要塞形成严密的包围。这样等到来年春天大雪消融之后,用于攻城的重武器就可以运上来。那时再把通信线路切断,不放一个俄国通信兵离开,这样一来被包围在各个要塞的俄军将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各自为战,因为敌情不明他们只能坚守待援。相反,中**队就可以在局部集结起优势的兵力和火力,将敌人的要塞一个个拔除。为此中情局几乎集中能调动全部特工潜入西伯利亚调查通信线路位置和各地驻军情况,参谋本部甚至已经准备好了会在初冬的军事行动中可能牺牲将士的抚恤金。却没想到,参谋本部计划了数年的第一期军事行动竟然让敌方指挥官库罗帕特金给完成了。人家直接把广大的西伯利亚让了出来,这让整个中**事指挥层目瞪口呆。
马卡洛夫放弃伯力是可以理解的。俄国在整个远东就海参崴这么一个港口。如果失去海参崴,那么即使俄国海军远征也将面临无处停靠、无处补给和修理的尴尬局面。对于俄国远东舰队来说,海参崴就是整个舰队的命根子,丢了海参崴的远东舰队就只能在海上流浪到失去动力而沉没。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所以马卡洛夫放弃伯力,是建立在确保海军有持续作战能力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马卡洛夫的战略自始至终都是在为海军考虑。conad2();
海军需要一个可靠的港口就如同陆军需要一个可靠的后勤基地的道理是一样的。但现在的俄国在远东可以说是没有海军力量,死守海参崴是俄国远东海军唯一的选择。但你库罗帕特金统帅的是陆军呀,在西伯利亚有着大量要塞作为支持,也是有着足够的攻击力量。偏偏却和海军做出一样的选择。也许库罗帕特金认为西伯利亚的冬天可以消灭入侵的中国人,可你呀的就没想想,人家还没来你就收缩兵力。好吧即使你事前没有想到中国人敢在冬天入侵,但人家必竟来了自然就会考虑寒冬的应对,这时你再将兵力撒出去至少也可以有一定的回旋空间。可如今你放弃了陆军的全部机动空间,就等于放弃了全部的战略主动权呀,等来年开春就只有被打的份了。这么简单的道理连参谋本部的实习参谋都知道,你一俄国陆军总指挥不明白?真为库罗帕特金的智商着急。
中国的参谋这是高看了库罗帕特金,他不过只是一个缺乏实践经验的典型的军事官僚。他还没从发展越来越快速的科技中领悟出现代战争的真谛,也不明白传统战争中所隐含的战术意义,他仅仅只是象一个官僚一样指挥着军队,也就决定了他的第一战略思想则是据坚而守。他所倚仗就是让俄罗斯人都害怕的西伯利亚寒冬。然而他目瞪口呆的看着中国人拿出了他们对抗寒冷的武器――冰屋。
中国人累冰成屋,大门南开,加上一个贴着厚厚的毡布的木门可以很好的挡住北风。屋外零下几十度,屋内也就零下几度。在屋里再搭起帐篷。里面架上一个小火炉,虽然还达不到温暖如春的地步,但加上厚厚的冬装,至少屋里不再寒冷。为了这次防止室内二氧化碳过量,参谋们甚至给火炉通上了烟道。包裹着厚厚的隔温石棉的烟道从冰屋内通出来。带走了二氧化碳却把热量留给了帐篷,厚实的睡袋能让士兵安心睡个好觉。
而且中国人不是建一个个的冰屋而是连屋成排,中国人就这样在俄国人眼皮子底下用冰块盖起了军营。库罗帕特金就眼睁睁的看着在伊尔库茨克城外的中国人,用短短的半个月在荒郊野外盖起了连片的军营。有营房有校场,各种战术障碍一个不缺,就连十余米高的瞭望台都有好几座。conad3();
库罗帕特金不没想过去破坏,而是派出去的士兵全都有去无回,以至于再也没有士兵敢出城。当所有军营完工后,库罗帕特金还看到闲的无聊的中国士兵给带来的大炮也盖起了冰屋。这些在俄军大炮射程外的中国人用数条厚厚的冰墙将整个伊尔库茨克给围死,他再也冲不出去了。
“中国人的效率真快呀。”这是库罗帕特金对中国人在半个月内就可以建好完整的军营的感叹。他相信即使由俄罗斯人来干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他哪里知道,这了这一刻整个中国派出无数间谍测量地型,而北方这些军队为此训练了整整五年。
中国对俄国宣战之后,除了对海参崴的一场轰炸外,仅在新疆打了一场反击战就没有其它的地面战斗。到不是聂士成不想打,而是原定战略中西线的聂士成仅仅是以防御为主的牵制性进攻。虽然一场反击战击溃了来犯的俄军,可缺少机动能力的聂士成只能放跑大部分的俄军,因为他的主力只有步兵,而俄国人主要是骑着马。一场反击战打下来突然发现俄国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历害,于是聂士成开始小心的将防线推出国境线。但随着冬天的到来,聂士成只得就地构筑防线等待来年春天。同时,向参谋本部要求给他配备足够的机动力量以便于他进行反击。而让列强重点关注的中国北方中央兵团却出人意料的没一打仗,只是将俄国各要塞包围了事。
短短一个月内。俄国丢掉有远东第一要塞之称的海参崴、三万大军的一次进攻被击溃损失近半、然后就是俄国在西伯利亚各重镇要塞被中国人全面包围。中国人前突部队甚至一度抵达新西伯利亚外围,而突击小队已经在鄂木斯克城外犯下了“杀人罪”。整个地面战斗随着西伯利亚真正的严寒到来后停了下来,只留下让欧洲列强目瞪口呆的、原来冬天还能这么打仗、被称之为中国人发明的冬季战法――冰雪防线。随后,伴随着尼古拉二世不甘的咆哮,大家把目光重新集中到海上。
沙皇俄国有3支舰队,远东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自从远东舰队在对马海战中被中国人全歼之后,为了维持远东舰队的编制,俄国还是派了两艘老式巡洋舰迪亚娜号和维诺克号来维护沙皇俄国的脸面。然而这支远东舰队在马卡洛夫有远见的安排下没有沉没在海参崴,如今正战战兢兢待在新加坡等待来自欧洲的增援。
除去这支远东舰队,波罗的海和黑海上的每一支舰队的单纯力量数字都可以和现在的中国海军比上一下。尤其是波罗的海舰队在尼古拉二世的疯狂大海梦的推动下,已经是一支拥有十四艘一级战列舰和十艘二级战列舰为主力的的庞大舰队,而黑海舰队主力也拥有七艘一级战列舰和五艘二级战列舰。加上其它辅助舰支,整个俄国海军的排水量超过五十万吨。
的确,真要集结起如此强大的一支舰队,却是让人发毛。但中国还没来得及害怕,却把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罗维奇大公吓得半死。五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才刚刚交付,一些小工序的岸上测试都没完成。海试更提也别提,所以他在得知沙皇陛下的打算后,立刻入宫准备阻止这项计划。
但这时的尼古拉二世此时怎么还能听得进去。在他看来,失去海参崴就已经是无法接受的了。库罗帕特金只会守在要塞里求援,而扎鲁巴耶夫更是个蠢货,竟然连一群异教徒都打不过。只有他极其喜爱的罗杰斯特温斯基向他献上了集结俄罗斯海军主力,去远东彻底消灭中国人的计策,他如何不满心欢喜。言计听从?何况按照他的想法,世界第三海军拥有的超过200毫米的舰炮数量是中国的一倍。所以尼古拉二世连亚历山大罗维奇大公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直接把他赶出了皇宫,并固执的命令舰队必须在十天内出发。
一说到这点,尼古拉二世陛下的气还正就不打一处来:白养活这么多将军,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出个有用的主意,眼看着西伯利亚就要落入中国人之手也没人心疼。就只有罗杰斯特温斯基一个人为朕分忧,那这个舰队司令就让罗杰斯特温斯基来当好了。
尼古拉二世宠爱罗杰斯特温斯基的理由是很俄罗斯的,俄罗斯人老有一种古怪的自卑感,总觉得自己太粗太苯。因此在沙皇的宫廷里,凡有德国血统而又身材苗条的就极易得宠,很不幸罗杰斯特温斯基同时具备了这两项条件。虽然维特伯爵对他的评论是:“很难找到像罗杰斯特温斯基似的笨蛋”,但挡不住沙皇的宠爱。
什么?沙皇陛下让我当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温斯基听到这个消息后不是兴奋而是害怕。在他看来,他只是沙皇的伺从武官,而且出这个主意只是单纯的认为这个主意肯定能够得到沙皇的进一步宠爱,成功不成功的与他罗杰斯特温斯基没有一毛钱关系,反正打了败仗就是指挥官无能,但打赢了就是他这个出意的人的功劳。只是他实在没有想到沙皇会任命他,一个少将去担任这支大舰队的司令。
可当他小心翼翼向尼古拉二世委婉的表示自己只是少将。波罗的海舰队司令是中将,所以从军衔上来说无法指挥以波罗的海舰队为主力的远征舰队。
什么?少将不能当舰队司令?可这个问题对伟大而睿智的沙皇陛下来说太简单了。朕是什么?朕就是绝对,朕晋升你当中将,眼红死他们。然后一道命令直接把这位少将先生给提拔成了中将。
这次没人反对沙皇陛下的意思,其实没人出这个主意的原因并不是像尼古拉二世想象的那样众将无能,而是除了相信俄罗斯舰队去了远东能够胜利的沙皇这一个,还有半信半疑的罗杰斯特温斯基算半个,全加起来一个半人之外,全俄罗斯就没有人相信这是个好主意。这么多船能绕地球几乎一周开到远东吗?半路上会不会散架?俄国海军军官们担心的是打仗以前的事。舰队都散了架还打什么仗?但没有人出来反对,沙皇是永远正确的,俄罗斯是不可战胜的,这也能反对?大家还是闭嘴吧。
不得不说的是,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罗维奇大公还是尽职的。在无法反对伟大的沙皇陛下的远征决意,只能苦口婆心的劝说沙皇不能一次所有舰队全部带走,至少要留下点看门的吧。睿智的沙皇终于同意了他的意见,决定留下三艘一级战列舰和三艘二级战列舰,其它舰支全部去远东踢那群黄皮猪的屁股。
罗杰斯特温斯特中将逃不掉了,只得硬着头皮开始筹备出征事宜。他立刻让俄国外交部将远征舰队需要经过地中海走苏伊士运河的消息转达给英国后,英国第一海军大臣费舍尔直接把过境报告扔进了垃圾桶。这支申请过境的舰队拥有新老各式战列舰十八艘和重巡洋舰十二艘和轻巡洋舰四艘以及一些驱逐舰和辅助船支共五十艘舰船,总排水量高达四十四万吨。更重要的的,俄国为了占领坤甸还带上五千名陆军。开什么玩笑,让这么在一支舰队过境苏伊士运河,万一你开到苏伊士运河上突然想通了不去远东了,难不成要大英帝国替中国行道?
“决无可能。”面对游说的俄国公使,费舍尔一句话关上了谈判的大门。
第二个不同意的是奥斯曼帝国。伊士坦布尔是个敏感的地方。英法等国都极为头疼。刚听说俄国远征舰队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去远东,哈里发二世立刻封锁伊士坦布尔水道,不惜以战争相威胁拒绝黑海舰队过境。英国你俄国不敢招惹,可万一你走苏伊士运河就是个幌子。直接下令波罗的海舰队调头和黑海舰队夹击伊士坦布尔,到时哭都哭不出来。
尼古拉二世很恼火,但眼下还不是跟这两个国家算账的时候。不走苏伊士运河就能难得到伟大的沙皇陛下吗?当然不能,很快罗杰斯特温斯特就接到皇帝陛下的旨意,下令波罗的海舰队走非洲的好望角。
从波罗的海出发。绕过整个非洲,最后在横穿印度洋抵达坤甸,其航程高达一万六千海里。一万六千海里呀,就算钢铁的军舰能顶的住,这将士们也熬不住了!
“温斯特,你是舰队司令,不能事事找朕来处理。朕在这件事上最后再帮你一次。”尼古拉二世拍拍温斯特肩膀后,立刻下令征召贵族妇女,不仅需要懂得医护常识,还要懂得歌舞。能够为远征的将士排解寂寞,等招好后立刻塞进了一艘医疗船里。
罗杰斯特温斯只是一个具有帆船时代的作战经验,跟本不懂钢甲战舰时代的海军战术。他无数次隐患的向沙皇陛下建议更换舰队司令,但没有一次成功的。这回没办法了,皇帝陛下都这样了,自己也没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