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朕驾临广州之时听闻,安伯父的生意日渐艰难,好似本地商人有意避开伯父。如果真是如此,那问题怕是出在小侄身上了。伯父不必为此垂头丧气,小侄已经知会下面,几是朝廷定单里有用的着安伯父的地方,定先优先采购安伯父的产品。安伯父要保重身体呀,如此远在美国的安茜也能放心不少。”
“生意起伏实属平常。草民区区小事不敢劳动皇上大驾。只是――小女已经两年未曾来信了――”安父亲长叹一口气。
“哦――安茜两年没写信回来了?”李明却是一脸笑道:“人虽远在美国,信件往来时日虽长,但实不该如此。这就是安茜的不是了。不过美国那边时常有些消息会传来,有时会有些安茜的消息,就在月初朕还收到一封提到安茜的消息。虽然生活算不是富贵,但也是衣食无忧,你那个外孙黄共和也是身体健壮。还请伯父放心呀。”
安父突然跪下磕起头来,却是一句话不说。在他看来,皇上依然还关心着他的女儿,要不然身为皇帝怎么会关心起远在地球那头一个无足轻重的他人之妇,有皇上的关心。想必安茜就算再苦日子总能过的下去。他只能磕头致谢,却又无法说起这个谢字来。
如果说李明迎杨枣儿为后。还心存可以纳安茜为妃的设想,但在得知安茜嫁人之后。李明其实对安茜早已经没有了想法。但要说对安茜没有一些挂念也是不可能的,必竟安茜是他来这个世界的初恋情人。但身为皇帝也不至于昏庸到动用国家力量去关心一个曾经的恋人,李明关心的是身为美国最大的反朝廷“逆贼”黄兴,他的一举一动可能影响到美国最大华人组织致公堂对朝廷的看法,进而影响到朝廷在北美洲的战略布局,那就不行了。黄兴不同于孙文只有理想和口号,黄兴可是实实在在做事的人而且素有章法,如果不是黄兴非要投身革命推翻他李明的话,李明更想将他收旧麾下,这样的人是可以重用的。只是黄兴的革命意志非常的坚定,无数次企图拉拢都失败了。李明当然可以将黄兴铲除但是没有,说到底还是因为安茜的原因。
“都说中国的菜色是南甜西咸,广东最顶级的菜式拿给北方人吃,人家就会说一定好吃吗?反之亦然。同理呀,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整个国家的历史也就一百多年,但中国却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底蕴的国家。适合美国的政治制度就一定适合中国吗?”说完,李明拿出一张纸条放在桌上:“这是他们在美国的地址,好好跟你的女婿说说吧,朕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说完,李明起身而去。安父跪而送行,这次李明没有让他起身,一句话都没说就走了。李明没有回行宫,出了安府转了个身来到黄府。
黄父没有想到皇上会微服来访,连忙迎驾。在黄府的李明显的轻松多了,才进门就拉着黄父的手向他抱怨他的女儿、同时也是中华皇室长公主的黄玲,居然从外国回来没有给侄子侄女带礼物,这让他这个当爹的在孩子面前很没面子呀。也许是黄家彻底摆脱了与黄兴关系的原因,再也没有身为叛逆家属的担忧吧。黄家热情的招待的皇帝。李明也与黄父闲聊家长里短,聊聊国内外大事。谈谈朝廷政策,更是借着此次海战的大胜展望一下未来。之后李明在黄府用午膳,席间更是把酒言欢。一片其乐融融。
可当李明从黄府带着些许酒意返回行宫休息,安父依然失神的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的望着门外的天空。
杨枣儿入宫为后,安茜远避美国成婚的消息传来,所有与安家有生意来往的商家一时间全部停止了生意,安家的生意就如同断线的风筝一样一落千尺。如果不是还时不时的有黄家的定单和早些年存下的老本坚持着,安家早就已经凋零了。黄家,没有因为出了一个叛乱的儿子而抄家,却因为出了一个公主而飞黄腾达。而自己的安家,却因为有了一个嫁给叛逆的女儿而门可罗雀。这个儿女亲家却沦落成为了如果普通商家一样。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来往。不过总算比别人还多一份儿女亲家的情谊在,他总能从黄家多听到一些朝廷的内幕,而黄家却惋惜的告诉了他很多的关于皇后的事情。
他也不是一个古板的父亲,他从小就很注意培养女儿的独立性,所以他也很尊重女儿的选择。当年他知道女儿和朝中大将相互爱慕,他也曾为女儿高兴。但当他知道那位朝中大将竟然就是当今皇上之后,他的态度立刻转变过来。他不是不知道身为国丈的身份尊贵,他只是单纯的希望女儿能幸福,而不是向历上许多皇后那样最后独自到白头。
都说宫女白头闲话帝王,都说后宫争斗血雨腥飞。几千年帝王史都证明了皇帝的后宫从来都是这样,可在当今皇上这里却非如此。皇上后宫仅有后妃三人,而且各管一摊相处融洽。当今皇后也并非向史书里说的那样仅是一个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反而时常巡视周边学堂,更别提经常能返乡省亲。这一切都和历史上的皇后截然不同。
如果当初不是他语气强硬的表示反对,如果女儿能强硬的打开大门,那么当今皇后的一切都是他女儿的,他也将成为国丈受人尊崇,安家的日子也不会向今天这般捉襟见肘。但是事实没有如果,门内门外的差别就是天壤之别。如果说他从来没有懊悔过那是不存在的,只是他从未表露出来,就算在自己的老妻面前……
安母不知道夫君与皇上谈了什么。只知道皇上走后夫君就这么出神的望着远方,她不敢打扰夫君的思绪。生怕耽误的了正事,以至于到了午饭都凉了她才小心的推了推夫君。
“收拾收拾。我们过两天就去美国吧。”安父回过神来,拉着安母的手说:“一会饭后我就去黄家。咱们安家的生意已经惨淡如此,干脆买于黄家还能换个好价钱。你嫁到安家后就忙里忙的操心,最也没出过广州城,更别提远足了。这些年真是辛苦你了。刚好借着这次去美国探望女儿机会,咱们好好的到处看看,就当为夫答谢你这些年为安家的操劳吧――”
说完,安父轻轻将老妻拥入怀里,凝固的脸上也有了笑容。安母没有说话,只是这么靠在夫君的怀里,享受这片刻的温存。
下行到黄家的交涉很顺利,黄家给了安父一个丰厚的价钱。第三天,黄父带着从未出过远门的老妻坐着远洋的轮船前往美国。也就是同一天,完成了俘虏交接的中国海军也结束了为期三天的海军开放,在百姓的欢呼声中或拖或拉着已经全部由中国海军接手的俄国战舰开向北方,他们将沿途在福州、厦门、泉州、宁波、杭州、上海等沿海城市继续属于中国海军的胜利游行,但受创过重急待修复的各舰将不再参于游行,因为海军下一步行动计划已经进入日程,只等这些军舰修膳完毕之后就要开始了。而也在同一天,皇上结束了对广州的巡视,悄然的坐着火车北上。
然而在国际上,中俄海战的结果引发了轩然大波。这支包括辅助船在内,总排水量高达近五十万吨的,让世界各国都心有余悸的俄罗斯远征舰队,在航行了五个月后的这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大战后就全军覆没。新老共18艘战列舰中,10艘沉没、8艘被俘,14艘巡洋舰中7艘沉没、4艘被俘、逃出战场三艘中的二艘最终在班达齐亚俘,三位司令官一战死一病亡一投降,庞大俄国海军最后只有一艘巡洋舰的朝着欧洲逃去。而仅有二十余万吨排水量的中国海军,却用一艘未沉的战绩,向世人宣告了中国海军的崛起。
中国海军如此巨大的战绩带来的局势变化让世界各国都翘首以待,然而中国却用占领班达齐亚和提出国际水道这一文一武的行动让世界再次陷入到对远东局势的担忧和争夺中。外交谈判在世界各国首都中激烈的上演,各国对于此战后的利益和政治述求正在小心的表达与争取中。只有中国如同二楞子般,不听任何一方的调停,继续着在班达齐亚的战争,大有一举控制马六甲海峡之意。但战火也在经历了五天之后全部结束,留守的三千俄国海陆军官兵全部投降,在得到食物和健康的保证下,投入到了中国海军对班达齐亚港的扩建和完善当中,随着一船船的机械设备的运抵达,港口的修建进度也日渐快了起来。南洋的局势因为中国的举动变的再次危险起来,英国远东舰队已经开始了战争准备。
中国人疯了吗?世界各国都不明白中国在干什么,只有德皇威廉二世淡淡的说了句:中国和德国一样,都在争取一个阳光下的位置,但他们的运气实在比德国好的太多了。
随着西伯利亚的天气开始回暖,随着庄稼全部种了下去,中国海军的号角刚刚停歇,陆军的号角接着吹响。中国政府于4月26日下达了招集令,各地预备役开始集结并向北方移动,中俄陆上大战要开始了。(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四百一十三章 北方战事
夜幕降临,黑夜笼罩着大地。村子里各家各户点起油灯,点点星火照亮了整间屋子。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农闲之余也可以到临近的城镇的干点零工来补贴家用,即使远离城镇的农民,在农闲之余也可以参加军事训练来获得补贴。收入的增加让每家每户都不必刻意的去节省油灯,这点油又不是很贵。
年青的女孩在自己的闺房里点燃的油灯,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她美丽的面容。作为十里八乡相貌上佳的女子,前来提亲的总是很多,但她的心里其实已经早有归属。
他高大帅气,干起活来又快又好,是村里人人夸赞的好小伙。脸上总是挂着阳光般的笑容,就是为人有些傻里傻气的。她曾经远远的偷看过光着膀子干活的他,看他在烈日辛勤的劳作,她很想像娘亲上前给爹爹搽汗一样上前搽去他辛劳的汗水,但出于礼教的原因她只能远远的偷看。他为什么不来她家提亲呢?他不知道为了等他,她已经拒绝很多男孩子了吗?
看着水中的倒影,女孩的脸羞红一片。这个傻瓜,难道我长的不美吗?!羞涩的女孩把手伸进水盆搅动了平静的水面,也搅乱了她的心思。
橘红色的灯光照亮着她的一举一动,也将她的身影印射在窗户上,她不知道,其实他就在窗外看着她。
匀称的身材印射在窗户上,她的一举一动都显的是那么婀娜多姿。他喜欢她,但他谁都没说。她却是那么美丽动人,但他只是一个平凡的男孩。他只敢趁着夜色远远的看着她的身影,却不敢上前去敲她的窗户。今夜的他没有往日偷看时的激动,此刻的心情却是无比平静。明天他就要离开这个生他养他的家乡。开赴战场却追寻不再平凡。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我要去远方寻找未来。假如我有一天荣归故里,再到你窗外诉说情怀。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对着你的影子说声珍重。假如我永远不再回来,就让月亮守在你窗外。”他默默的念着不久前才学会的词调。然后毅然转身离开。
夜色总会退去,天空渐渐的亮了起来。当太阳升起来时,村里的打谷场上已经挤满了人。外面围着一圈圈的是村子里的父老乡亲,他们要为自己的子弟送行。
最里面排着整整齐齐队伍的即将开往北方战场的预备役士兵,他也是其中的一员。他看着胡子花白的老族长拄着拐杖站在台上:“俄国毛子在前清时抢了咱们中国多少地方,这些你们在学堂里都是学过的。可他们俄国毛子还是不甘心,派出了大舰队来打我们,这是打算要让我们亡国为奴呀。是可忍。孰不可忍呀。”说到这里,老族长气的拿拐杖重重的敲击着水泥地面:“幸好吾皇圣明,皇上带着咱们中华的海军把俄国毛子的海军都打没了,现在你们要把俄国毛子的兵全部赶走。你们都是我族最优秀的年青人,到了战场上要奋力杀敌,行忠君报国之事。切不可胆小而退,丢了我族的脸面!都记下了?”
“喏。”预备役士兵齐声音的回答道。
“两军相交,勇者无敌。从你们的声音中我听出了勇气,很好!”一位跛脚的上尉歪歪斜斜的走了上来,他环视一周点点头道:“背包打的很好。枪支也背的很正规,列队横平竖直,可见你们平时的训练是下了功夫的。按理说枪支本来不应该现在就发到你们手中。但还是这么做了。为什么?就是想你们再快一点熟悉枪支。至于枪里没有子弹,那是要到了最后集结地才统一发放。作为从战场上活下的士兵,作为你们的教官,在你们出发前给你们最后一个忠告,在战场上枪支就是士兵的生命,除非你死了否则不要松开抓住枪支的手。现在,立正――”
“向左转,跑步前进――”上尉下达了出发命令,在上级派出的指导员的带领下。士兵们踏着整齐的脚步跑远。
他脚步坚定的跑在队列里,但目光却不停的游移。她会出现吗?突然远处一抹艳红印入了他的眼帘。是她,一定是她!他不知道为什么能这么肯定。但他就是坚信那一定是她。他朝着她露出了一个甜蜜的笑容,然后毅然的跑向远方。他告诉自己,他会用战场上赚来的军功做聘礼,去她家提亲。
“小七呀。虽说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这些大义咱们是知道的。可这些都是咱们族里的菁华子弟,也都是些没上过战阵的,一但折损过甚,我族也是元气大伤呀。”老族长望着远去子弟忧心忡忡。
老族长口中的小七,正是这位跛脚的上尉。他笑着说道:“老族长就放心吧,他们跟本到不了战场上。其实这次朝廷征招预备役,主要是为了维持后方次序,最多就是到临近战场感受一下战争的气氛,这可是朝廷有明文规定。皇上曾说过,一个国家未来是否强大,就取决于年青人是否强大,皇上不会让这此年青人轻易的牺牲掉。您也是知道的,咱们中华这次打下了整个西伯利亚,那可是比咱们中华还要大的地方呀,军队需要上前线杀敌,那这么大的地方总得有人守着吧,他们这次去就是要守着这些地方。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危险,总会有些敌特份子在后方捣乱,但这就是战争呀。”
老族长点点头说道:“上阵杀敌马革裹尸也是寻常事,就让他们去吧。前些日子朝廷不是说要移民西伯利亚,你明天去县城的时候,问问清楚是怎么个移法。咱们中华占了这么大块地方,荒着可不行。”
“哎。”小七应了声,恭恭敬敬的送老族长离开。
曾经的小七是村里最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十年前因偷盗最后被赶出村子,没想到他去参了军。历经中俄冲突和日本战争,他军功累积已升到中尉连长。没想到在剿灭伏见宫叛乱的最后一战中腿部中枪落下残疾。军衔升一级后被退入预备役回乡,成为当地这十里八乡的预备役教官。在村民看来,他是村里第一个吃皇粮的官老爷。伤致残的预备役教官待遇很高。除了继续拿着军衔俸禄外,还有伤残补助和教官津贴。再不用在靠天吃饭,以至于一跃成了村子里最有钱的人。别看他是个瘸子,现在人家媳妇也娶了,孩子也有了。也正因为让村子里的年青人除了下田外也多了一份额外的收入,村子里的日子也渐渐的好过起来。也因为向他这样的人在地方上的出现,预备役的征招和训练计划进行的很顺利。
预备役的素质是国家战争持续能力的重要体现,从甲午战争之后李明就非常注意这点,战后就开始了预备役部队建设。伤残老兵的回乡。他们就担负起预备役训练的主要工作。在农村,平时里举着锄头的年轻人要在农闲之时参于训练,工厂和城镇里的人每年也都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军事训练,由于参加训练可以获得补贴,给家里创收,所以很多年轻人也乐意加入其中。由于他们的教官全都是从战场真枪真炮打出来的,训练的科目和目的性也更有针对性。加上每战必胜的中国从战场缴获大量的枪支弹药,也让预备役每年都有一定的实弹进行射击训练。李明敢说,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中,中国的预备役素质是最高的。
所以当征召令下达后。短短一个月内三十万军队便被组建了起来,庞大的人力资源终于体现了巨大的优势,但他们毕竟不是正规军。所以抵达驻扎地之还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封闭式严格训练。最后才会被拉上前近前线的位置,真实的让他们感受一下什么是战争,之后才会被投入一些低烈度的战争,让他们成长。等他们为真正的军人之后,经历血与火的考验老一辈的军人就要渐渐退役,成为新一批的预备役教官。
“老一辈的一代代的退下,年青的一代代顶上来,中华几年千的历史就是这么过来的呀!”李明此刻就站在武昌火车站的站台上,看着一队队的预备役士兵登车。
对很多预备役士兵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出远门。在轰鸣的火车里一坐就是几天几夜,看着火车翻越高山。看着江河从他们脚下流过。昨天还是烈日炎炎,今天却是春雨纷飞。再过一夜醒来外面已是银装素裹,然而依然没有抵达目的地。他们第一次真实的感受到国家是如此的辽阔。
当预备役士兵抵达西伯利亚,原受降的东北军各部也缓缓撤离城市朝着西面战场进发。包括伊尔库茨克在内的所有东部城市,在转移完俘虏之后全部交给这些预备役士兵和朝鲜军队进戍卫,而后勤补给的压力更大了。
“好消息,乌兰巴托到乌兰乌德的最后一段铁路通车了――”段祺瑞显的有些兴奋。战前在乌兰巴托就已经囤积了大量物资,而且火车走乌兰巴托线要比走哈尔滨快上三天。
“好呀,十余万劳工总算没白砸进去,半个月就全线通车,好呀。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新西伯利亚城到鄂木斯克城这一段了。”冯国璋高兴的搓了搓手:“传令野津道贯,让他率建设兵团押解全部的四万俄军俘虏进入新西伯利亚城,必务第一时间开始抢修钱路。如果他能在两个月之内全线修通新西伯利亚城到鄂木斯克城的铁路,本官给他请一等功。”
如今后勤补给能力成了限制前线战果扩大的最大障碍。去年底俄国退出新西伯利亚城时也没忘了破坏铁路,如果他们只是拆掉铁轨还算不得大事。战前参谋本部就估计到俄国人会破坏铁路,所以早就定制了大量的轨道做准备。可没想到俄国居然将铁路炸毁,以至于地基都被炸的全是坑洞,加上冬天大雪的融化,所有的坑洞全部都是积水,等于要重新整体地基,工程量也就大了很多。
“这铁路事关重大,交通部长詹天佑已经亲自带着工程师过去实地考察了,等建设兵团到了相信可以立刻开工。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人的功劳还是有目共睹的。他们是日本人不错。但不要因为他们是日本人,该给的功劳就不给。要想让他们对中国有归属感,就必需要将他们等同中国人一样看待。”王士珍对冯国璋把前线二个日本师往死里用的态度很不满意。他指了指地图说道:“让日本师撤下来的命令发出去了吗?”
“发了发了,刚接到海战战报当晚就发出去了。但他们现在撤不下来呀。”冯国璋有些无奈的说道:“俄国方面在得到海军全面战败的消息。俄军就开始全面反攻。我军之前的战略本来是先攻后撤诱敌深入,但日本人在前期进攻太凶猛,从恰内一路杀到卡拉钦斯克,作战中伤病实在太多。结果日本人才撤到鞑靼斯坦,就被俄国人咬住了。现在干脆是被困死在鞑靼斯坦,就算他们现在抛弃伤员,也跟本撤不出来。”
“我军四天前已经开始全面进军,第一师更是急行军增援日本军。但出于距离的原因。日本人还需要支持五天。”段祺瑞指着地图有些无奈。没有了铁路的西伯利亚,想要做到快速行军真的太难了。
“还要坚守五天呀。”大山岩比着地图无奈的摇了摇头,因为日军的现状跟本撑不了五天。
为了达到进攻突然性的战术目的,就要求军队必需进行急行军。所以日军从新西伯利亚城出发时,全部携带的都是轻武器,步枪、手榴弹是主要武器,配备了少量的机枪和屈指可数的迫击炮,这也是中国军队突击方案的标准配备。然而在接战初期,日军出其不意而迅猛的攻击,让前锋俄军陷入崩溃的状态。跟本没有思想准备俄军一触即溃。日军就紧跟在他们后面进行追杀。前方的部队总算向后方发出了警报电文,但却把日军过于夸大,而且传到了普通士兵的耳朵里。让后方才停下来修筑防线的俄国忧心忡忡,这样提心吊胆的军队面对日军的猪突战术只有崩溃一途。
顺利,太顺利。日军的攻击凶猛而迅速,大量俄军跟本还没来的及做出有效反应,就被日军攻破。俄军的防线一道道丢失,溃退的俄军官兵漫山遍野。日是军没有收剿俘虏,只是一昧集中兵力向前突进,以至于日军的攻击速度快过于溃退的俄军。
面对前线一败再败的战局,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圣彼得堡的咆哮传到了鄂木斯克。作为俄国陆军前线指挥官的阿列克塞耶夫要分析过战情后推测日军最多不超过三万人。而且只有轻武器。争对这个情况,他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他曾经组织了两条坚固的防线,他坚信可以抵御五万日军的攻击。但是攻破他阵地的却是俄国的溃兵。
从前方溃退下的俄军蜂拥的向阵地逃去。面对逃命而来的自己人,俄国没有开枪只是尽情的接纳他们。可俄军的溃兵后面紧跟着的就是日军。在这敌我难分的时刻,阿列克塞耶夫所有防御计划都失效了。日军只是一轮强攻就攻陷了阿列克塞耶夫苦心经营的防线。溃败的规模更大了,后一条防线甚至连日军都没见到就丢掉阵地全军后撤。阿列克塞耶夫痛定思痛,在卡拉钦斯克前线立下了森严的军规:所有前线撤下的官兵全部绕过阵地,强冲阵地者杀无赦。为了保证军规能彻底的执行下去,阿列克塞耶夫亲自在前线巡视,终于在不分敌我的杀伤下,借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终于守住了卡拉钦斯克防线,随后的几天里日军两次发起强攻都被俄国击退,日军的攻击终于被遏制了。
对进展顺利有日军来说,其实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只有轻武器的突击行动,让他们在交战时火力输出不足,一但某处俄军进行抵抗,往往对攻击中的日军造成很大伤亡。出发前两个师的总兵力是两万余人,一路的进攻已经有三成战损。好在有第四师玩命的向前输送物资,所有作战物资到也还勉强够用。自从在卡拉钦斯克两次进攻被俄军击退。大山岩就很清楚,日军的攻击就到此结束了,但依然保持着进攻姿态。俄军也被日军凶猛的攻击吓住了,不敢轻易离开阵地,于是两军进入了对峙阶段。
1...235236237238239...2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