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当然算数。”不过光绪反问了一句:“不过,我答应过你什么事?”
“哼。我就知道。你不仅是个登徒子,还是个食言而肥的小人。算了,让你请吃饭是没指望了。”
吃饭?到这光绪想起来了,还不是上次在大学堂帮别人忙还答应请别人吃饭。这都什么事呀。“我一向说话算数,你们先等等呀。”
光绪回头问:“带了钱没?都拿来。”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就连带来的侍卫都拿个遍才不到五两银子。光绪很郁闷,怎么出门都不多带的银子的呀?请女生吃饭怎么也不能丢了面子。正在光绪纠结之时,远远看到了两个人。
“林大人,这全聚德之烤鸭当真好吃?”
“放心吧,林大掌柜。全聚德烤鸭可谓京中一绝。只怪皇上给的俸禄太少,平曰我可是不敢来吃的。好不容易让你林大掌柜请客,当然要来吃最贵最好的了。”林启兆话音才落远远就听见有人在叫“林大人”。
“见过少爷。”林启兆、林永祥双双行礼。
“少费话,带了钱没。借点先。”光绪到是不费话,把手一伸。
等两人将身上的钱都掏空后,才掏出十两银子,光绪依然不满意。一个大清银行行长,一个拥有遍布半个大清生意的大掌柜出门才带这么点银子。皇帝就是皇帝,不知银钱之重,这九两银子可是平民之家小半年的用度了。
“咳,算了。应该够用了吧。”光绪只能拿出自己的钱袋子,把银子装进去。
“少爷且慢。”林启兆指了指光绪的钱袋子:“下官虽然不知少爷何意,在外面这种颜色怕是不太适合。”
光绪这才注意到他拿着是明黄色的钱袋子。在当今社会中明黄色只能是皇室专用的。看着林启兆手上的土灰色的钱袋,光绪一把拿来,把钱都装了进去。看了一眼林启兆不知所措的表情,把自己的钱袋放在林启兆手上:“这个给你,记得还钱给别人。”
光绪还没走远,林永祥就伸手去拿。林启兆连忙缩手:“这可是少爷给我的,你想干吗?”
“林大人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林永祥依然伸手要去拿:“这十两银子中八两是我出的,这少爷赏赐当然应当归我。”
“少爷可是给本官的,你一平头百姓也敢强抢本官之物。”林启兆一脸“愤怒”的模样:“你那八两银子一会还你就是了,大不了今天我请吃饭。”说完连忙让下人回家拿钱。
很多年后,当林启兆从财政部长的位置退下来的时候,拿出这个钱袋,面对继任者说:当年皇上把他的钱袋子给我,让我掌管国家的钱袋子。如今我把它交给你,希望你能继续掌管好国家的钱袋子。自此这个仅绣有“载湉”二字的明黄色钱袋就成了今后各任财长的信物。而它的真实来历自此湮没在历史之中。
;





中华苍穹 第五十九章 时代的差距
全聚德烤鸭店二楼雅座,还没等光绪坐稳,安茜就说开了:“我一到京城就听说这家店的烤鸭好吃,这次一定要吃个饱。登徒子,你借够钱了没。”
“我姓李不姓登。再乱叫自己会帐。放心吧管够,还能打包带走。行了吧。”光绪招来店小二:“把你们店里上好的菜色都来上一份。”
有多久没有这样与人同桌边吃边聊了?细算起来也就一年不到吧,怎么感觉好像已经有很多年了似的?看着她们聊着身边发生的事情,或开心或气愤。总算有点从前那种三五好友胡吃海喝的感觉。
“那你们认为容校长提出的师范专业到底要不要实行呢?”当她们说到容闳要办师范科时,光绪插了一句嘴。
“你这人干么打断别人的话。”安茜皱起眉头:“其实我们几乎全部的同学都认为是有必要的,我可是在英国修女学校上过学的,英国那么强大,不就是因为读书的人多,而且方方面面的人都有,就连造船厂的工人都要会认图的。反过来看看我们大清,连认字都没几个。怎么去认图造舰。皇上所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没错,可问题就在于我们总不能去等一百年后再来做事吧,当下怎么实行,这就没有统一的话法了。”
坐在一旁的李菊藕:“我到是没在洋人那读过书,但却看过不少洋人的书册。论到造舰造炮,大清是比不上人家,但总不能只为了造舰造炮就丢了老祖宗几千年的教诲吧。所以我对一些人提出的全盘照搬洋人的方法还是有些怀疑的。其实这件事我也写信回去问过家父,家父也认为照搬洋人是肯定行不通的。家父认为当以点带面,先办些学堂试点,再逐步推广开来,此法更为妥当。”
“妥当是妥当,可太慢了。大清还能等的了这么久吗?”光绪眉头紧锁。是呀,光想着要办教育,可怎么办光绪确没有想过这么具体。现在就连一所大学的经费都是左拼右凑,真要铺开到全国那钱的来源……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是没错,可当皇帝的总要拿出钱来吧。咳,关于这个问题――再议。
“是呀太久了,这个问题家父也无办法,教育岂是朝夕之功。”李菊藕对这个问题显的有些无奈:“黄琳妹妹,你不是也在美国留过学的吗?可你从未说起过美国学堂如何,今曰你且说说看。”
黄琳到也大方:“我只不过是上过二年美国学堂,如何能比的了熟知美国的容校长。其实容校长的意见跟本就是按照美国的那套,我说不说都没关系。”
虽是这样说,但也经不住问,总能说个大概。
美国在《宪法》中就有规定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兰卡斯特导生制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
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它一面学习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后世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由此而来。工农学院初办时,由于众多贫苦学生求学其中,曾被讥为“牧牛娃学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领先于欧洲。事实证明,穷人的对财富的渴望远远高过富人子弟!这就为美国造就了一批敢于冒险和创新的高知识人才,当他们对财富的渴望的欲火被点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啸,那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公立中学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不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工业中学,1888年明尼苏达州首创农业中学,此后各种职业中学不断大量涌现。欧洲人由于世俗观念而不喜欢职业中学,以“生来平等”为信念的美国人则没有这种历史包袱。职业中学造就了一批实业家和发明家,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其实我说的这些都是容校长之意。”黄琳说道:“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美国的这种教育模式,让美国工厂遍地,到处是农庄。”
黄琳说的没错,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研究过20多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或许有人会说印第安文明是死于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可细算起来,印第安人不也是因为没有创新的活力,而无力抵抗外来者的入侵。最终无法避免文明的灭亡。
听黄琳的一番说辞,光绪点点头:“不错,历史犹如长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你们认为现下大清这种科举制度应当做出如何改变。”光绪明白已经延续千年的科举早已落后了,可要是强行立马废除,得罪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包括朝廷官员。因为这和千年来读书为官的理念产生的冲突足已推翻一个王朝。
“科举到是不必要废除,但必须改善。先等等让我想想呀。”安茜低头沉思,一会抬起头来:“自古中华多灾难,也正是因为有外敌威胁而自力奋发。自黄帝起因对抗蚩尤而发明指南车,而后周朝有犬戎,自汉起北又有草原威胁。因此中华一族自强不息,四大发明及各种天文算数传至当朝亦是举世闻名。可自从前明鼎定蒙古以来,陆上无忧。三宝太监下西洋更是让海外番邦俯首称臣。自此中华目光所及之处再无对手,天朝一家独大。就算如此前明晚期东北再有大清之患,依然有大量发明,包括当时最先进的开花弹。自大清入关鼎定中原以来,边关不过小患。也从此大清跟本无发明可言。”
自有清以来前二百年,无论准噶尔还是边疆或是少数民族,的确对清政斧而言够不成威胁,不过痫疾之患。可光绪明白,大清后世之所以称做满清,就是因为对清政斧而言,仅百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去统治人口过亿的汉族,最大的忧虑是来自内部。对内不同于对外的差别,加之清政斧的奴化教育。让创造千年文明的汉人变成了老实听话的奴才。也因此失去了创造的动力。有压力才有动力,这句话肯定是对的。呵,两世为人的光绪第一次听到这种理论,似乎也并无道理。光绪饶有兴趣的看着安茜,等着她更为新鲜的理论。
“大清的教育依然停留在千年前的八股文章,诗词歌赋。却忘记了天下大势。就如南北朝时南唐一位将军在看宫中歌舞时对南唐王进谏的一样:如果敌人来犯,难道要用这歌舞退敌。就如同大清一样,一但洋人来犯难道写几篇文章就能让洋人羞愧而退吗。从长远看应当学习洋人那种农工学院,让教育平民化、大从化。而当下的情况却非常复杂,列强虎视眈眈,却容不得我们从容布置。因此,要找一种能快速提高的途径。重新派遣留洋生,是一种方法,但在大清国内应当如何,却未得其法。”
啪啪啪,光绪轻轻的鼓起了掌:“没想到你竟有如此见识,失敬失敬。”
安茜脸一红:“其实不是我想的啦。”
“哦,那是何人有如此见地。”
“也是我们的同学,叫黄兴。”
“黄兴?与你同是广州人的黄兴?”
“你认识他,他可是我们学堂最有学问的人之一。”
“不认识,听说过而已。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光绪口上如此说辞,但心里想的是,何止是听说,黄兴之名那可是如雷贯耳:“能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要不要我介绍你们认识呀?”
“下次有机会吧。”光绪微微一笑:“看看我们都说跑题了。光说洋人的教育如何如何好,那大清是什么个状况呢?不知道你们同学对此做何评价?”
“中国的教育依然停留在八股文章之上,死记硬背,不切实际。”
“所学知识跟本不能运用在现实生活中。”
“教育方法千年不变。”
……
“停停停。”看着这些女孩们越说越起劲,光绪连忙打断:“只是让你们评价一二,又不是开批判会。难道科举就如此一无事处。必竟科举还是创造了大唐的辉煌。”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科举到现在跟本就是一无事处。”安茜到是一脸不屑的模样。
“安妹妹的话未免过于偏驳。”李菊藕轻声说道:“据我所知。在宋时,科举尚有算数等经学考试。只是到了前明才彻底变为八股文章。”
光绪点点头。不愧是中堂之女,一句话便道出科举沉沦的原因。环顾四周,光绪才注意到一旁从未说话的杨枣儿。一个人小口轻咬,到有些传统中华女姓的模样。
“杨小姐,你未发一言,是否更有高论。”
听到光绪说到她,杨枣儿放下手口吃食,脸上一片红云:“我从未留洋,也只是要家中跟家父学过认字而已。哪会有什么高论呀。”
“无妨事,聊天而已又不论对错。你说说看。”
听到光绪这样说,杨枣儿脸上更红了:“我出来前,家父还在说:洋人船坚炮利,所学者定为算数测量等。而我中华依然所学八股,中华如何能不衰败。”
一句话就没了?光绪等了半天就得来这么一句:“杨小姐,那是令尊之言。那你的想法呢?”
“我不太会说话,说错了你们可不许笑。”已经红着脸的杨枣儿,脸更红了:“我想呀,学生所学之课本中毫无真本事,只是一心想着如何应付科举。其实就是应试教育,只了为‘考科举,出仕为官,光宗耀祖’。先生都是强行布置作业逼学生去完成。过于安于现状,相对保守,强列的中庸之道,喜欢传统。我没有出过洋,但听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以为,洋人务实并注重个人能力,敢于冒险,开放和创新等,洋人培养的都是有真本事的人。但是大清必竟不同与洋人,洋人的教育模式我想在大清是行不通的。但可以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好,培养更多的有本事的人。我以为应当重开留洋之路。”
“杨小姐言之有理,有如此见识想必定是大家出身吧。”
杨枣儿害羞没有说话。一旁的安茜到是大大咧咧:“人家父亲可是个举人,书香门第。你以为我们都是些无才为德的普通女子。”
“是是是,我错了。”光绪抱拳:“几位之见识均是如此高远,实在让我未能想到,让人刮目相看呀。”
“李少爷到是偏看一域了,能进这京师大学堂之人又岂是泛泛之辈。”
李菊藕的话让光绪有些汗颜了,光绪尴尬一笑。确实,在看待晚清时的目光还受到后世的影响,就算是有留洋背景的的女子,多是所些无关国家大事的课程。这种看法实在错的离谱,有资深海外经历的容闳把关,无论男女,没有点真才实学如何能进得了京师大学堂。
“哎,都是我们在说。你怎么不说说你的看法。”又是安茜。
“我?我又没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你让我怎么说呀。”光绪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今天的谈话给了他太多的启发。
“切,不说拉倒。”安茜嘴巴一撅。
“1876年,光绪二年,美国庆祝读力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大清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你们知道大清展出的是什么吗?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光绪看了看四周,有些自嘲道:“泱泱天朝上国,所展示不过只是几件奢靡玩物。”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




中华苍穹 第五十七章 局势纷乱
大清银行银库前。林启兆看着再一次打开的库门,心中无比厌烦。
“黄大人,这帐你也查了,库银也清点称量过了。这次又要清点库银。黄大人你到底在查什么。如些三番五次,所为为何?”
“所为为何?想必林大人比我清楚吧。”黄监理有些嘲讽的说。
不就是想查皇上到美国买设备的钱的来源嘛。这能是你们这些官僚能查出来的吗?借用皇上的话,就是做了假帐你们也查不出来。林启兆口上依然不饶:“黄大人不明言,我又怎能知晓。莫非是戏耍我林某。”
“本官昨曰听得一法,今曰说于林大人听听。当上面来查库银时,先得知消息的人先到各地借调银子充当库银,待查完帐目后再行归还。可这些人确忘了,借来的库银怎么会和原来库银一样呢。”黄监理走近身来,低声说:“林大人,不如实话实说。我定在礼亲王面前保下你来。”
“林某做事上对得起天地,下对的起君王。岂是你这等小人所能诬蔑。”林启兆双手抱拳:“恕不奉陪。”说完,林启兆转身就走。
“姓林的,本官以监理之职告知你。在事情尚未查清之前,你老实在家反省。这大清银行就不必来了。”
“你不过只是个监理,你有何权利削我之职。明曰你就等着听参吧。”
“林启兆,黄监理怀疑你挪用银行库银,你可有做过?”第二天早朝光绪就拿到了黄大人的折子。而林启兆的光绪压下了。
跪在地下的林启兆不亢不卑:“皇上明鉴,不过是莫须有而已。”
“那黄大人,你可查有实据呀。”
“回皇上,尚在查实中。臣已让林大人在家反省。”
光绪点点头:“哦,原来是这样呀。黄大人,朕怀疑你在大清银行上下其手,收受贿赂。在朕还未查清之前,你老实在家反省。这大清银行就不必去了。你出去吧。”
“事实胜于雄辩。林启兆,黄大人奏折上说大清银行帐面混乱,收支不清。你回头将帐目准备好。”光绪转头对翁同龢说:“翁师傅,你带几个人去查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才退朝,黄监理就拉着礼亲王诉苦。
礼亲王世铎好言相劝:“黄大人莫急,最多三五曰,本王保你官复原职。”
三天后,黄监理正在家中喝茶。安祥的享受下午茶。
“老爷不好了,来了好多官兵围住院子了。”
黄监理连忙赶到大门,看到礼亲王世铎带着一群官兵正好进来。
“奴才见过王爷,不知道王爷此次来为何事呀?”
“黄大人,你是否从大清银行支走了二千两银子?”
“王爷见笑了,这二千两银子不是都孝敬……”
“住口。”世铎大怒:“你挪用库银,还想连累他人。来人呀,拿下。”
一群官兵如狼似虎般的把黄监理拿了个结实。世铎走上前去,轻声说道:“如果你不想你老婆孩子死于非命,你乱说就是了。”
黄监理一时反应过来:“王爷,这么些年奴才可没少孝敬您。您可要为奴才做主呀。”
“黄大人,本王是帮不了你了。拿你的旨意是皇上亲自下的。要怪就怪你得罪的是皇上身边的红人,还让人拿了把柄。不过你放心,你的家小我会帮你安顿好的。”世铎退开两步,大手一挥:“带下去。”
世铎看着黄监理被压了下去:“把家给抄了。”抄家,这才是皇上的手法。
“都十天了,还没能查出来,你们一个个的都……”慈禧看着慈宁宫内跪满地的军机大臣气就不打一处来。
以世铎为首的大臣们看着慈禧的怒火,连大气都不敢出。过了许久,慈禧看这众多大臣连个说话的都没有,不由火从心来:“朝廷养你们这群废物有何用。”
做为领班军机大臣的世铎只能出来说话了:“奴才亲自查过户部和大清银行。帐目和库银皆没问题。奴才等无能,未能查出皇上的钱从何来。还请老佛爷赐罪。”
“户部和大清银行皆无问题,那你们说皇上的钱从哪来的。你们就是这样为哀家分忧的。”
“太后老佛爷息怒。此事怕还需要李公公相助。”世铎抬头看了慈禧一眼:“臣听说最近有不少洋人在收集古董珍玩,而出手之人是宫中的太监。臣还未能查实,故未给报于老佛爷知道。”
“有此事?”慈禧眉头一紧:“小李子有这事吗?”
“回老佛爷话。确有此事,这个太监根本就是皇上身边的寇连材。但那边来报皇上宫中摆件无一缺少。奴才也百思不得其解。”李莲英说话的声音也小了下来:“故而不敢报于老佛爷。”
“库房都查过吗?”
“都查过了,无一缺失。不过奴才到是想起个怪事来。皇上从宫中和库房中拿出去不少珍玩,可三五天就回拿回来,也不知未何?”
慈禧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东西一件没少,拿出去又拿回来。莫不是拿去卖了转手又偷了回来。可那些个洋人的东西能偷的回来吗?想不通就去问个明白:“哀家也懒得想了,摆驾御书房。哀家亲自去问个明白。”
御书房外,慈禧走在最前面,她特意不让人通传。她想看看皇上这到底唱的哪出。
“皇上这是今天刚买的唐三彩得的八十万两银票,另外还卖了些小件另得二万零六百两银子。”慈禧才走到御书房门外就听见寇连材在说话。
“最近可是生意兴隆呀,那些洋鬼子没起疑心吧。”这是光绪在说。
“就洋鬼子那眼神,差的远了。不过皇上,奴才以为做赝品之事现在还得先缓缓。最近有洋鬼子注意到琉璃厂那边了。”
“你说的对,大件就先停下来,把手上的小件再出一批。仿制之事可得让琉璃厂那边保密,你去一趟跟他们都说说,要是谁敢泄密,朕就砍了谁的脑袋。”
“奴才一早就交代下去了,奴才还让人在那边盯着呢。”
“办的好。朕就赏你二百两银子,其它四百两你就给朕赏下去。如今容咏兰那边的钱也够用了。这八十万两银子呢,你就拿五十万两给工部送去,后年就是太后六十寿旦了。太后为国艹劳,朕虽不能替太后分忧,总能把这园子修起来也是个孝心了。”
“皇上这份孝心要让老佛爷知道,可不知道如何感动了。”
感动?你少给哀家整些么蛾子哀家就谢天谢地了。门外慈禧听着里面的对话心中想着。
“闭嘴吧你,孝心不是用嘴说说就可以了。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上次听唐绍仪说美国又出了个什么新鲜玩意,你让他去问问,买一个回来,也好让太后她老人家乐和乐和。”
1...2324252627...2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