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鄂木斯克以西之西北之地由朝廷直接管辖,设三个行省。但此地久在俄人治理之下,亦有不少俄人不愿离开故土。为张显我朝仁义之形像,这些俄人在得到保证其私有财产的前提下愿加入中华国籍,然此地仍有大战之可能,故治理之法亦不能等同于汉地。因此地依然行羁縻政策,此三行省上在鄂木斯克设北庭督护府。”
“正西,我国在西域诸国的力量薄弱,收复此地也大多借用藩属国之力。所以战后朝廷要直接统治该地则不可能实现。但西域诸国之地必竟是我军打下的,所以这些地方并入我国领土之事不容致疑,各藩国也表示认可。从朝廷名义上,各藩属国由皇上分封,所封之地仍旧是他们的故地,不过一切礼仪依汉礼而行。分封之后,其行政关系如同春秋诸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行外藩王例。此地也行羁縻政策,在塔什干设安西督护府。”
“南洋诸岛与我国关系深厚,且不说该地皆为我汉民与我等属于同宗,其战略地位也是屏蔽我南方本土安全之要地。虽然兰芳国有意并入本土,我等还是予以拒绝。其一是南洋诸岛所行之共和政治与本土之帝制不同,一但并入其制度的变更恐会引起骚乱。其二也是做给世界各国看的,一来张显帝国无意侵战他国,即使他们愿意并入中华;二来就是告诉世界各小国,中华之心胸宽阔如海,容的下任何政治制度。这也是为将来扩大我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做的准备,眼下至少现在南美诸国是认可的。”李鸿章的话才一停顿,与会众人无不发出会心的低笑。
“正东的琉球行内藩王例。朝鲜虽然有独立行政权,但其地理位置却处在我国军事力量范围之内,加之朝鲜是我中华千年属国,所以也行内藩王例。”
“至于东北极地,目前并无我军一兵一卒,更别提派驻官员。所以设立的安东督护府也只能暂驻海参崴,朝廷要对那片东北极地实施治理,还需要等到军队进驻之后了。”
“我国北方已并入本土,西面也有两大督护府守卫,西南方向则是高山峻岭,也有廓尔喀等藩属国以为屏障。中南半岛等地眼下虽处英法控制之中,但缅甸、越南、南掌等诸国民众依然心向我朝,暹罗更是唯我国之命是从。南洋海上有兰芳为外屏,东面海上有关岛、光绪群岛为警戒,东北亦有阿努依为屏番。可以说我汉地处于四面保护当中。唯独东面的日本是我国所有外部防御圈上唯一的漏洞,一但被敌所趁,我汉地本土东部沿海将直接暴露于敌人舰炮的直接威胁之下。故今后我朝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政策都需要谨慎,一切以控制日本为目的。”
“未来的国际局势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争斗,我中华经此大战之后已经确认我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然而此战虽然掠地无数,但战争却消耗了近十年来储备的各类物资。所以战后将以经济建设为主,前期因为战争而停止的各项建设将重新启动,发展国家经济重新储备各类物资当为首要。”
随着李鸿章的拱手而下,国家军政大体方向已经确认。这是新中国自旷世大战之后第一次确认朝廷未来的行政方向。当主方向确定后,各部也纷纷呈报本部草拟的方案。
外交部长唐绍仪在欧洲赶不回来,所以外交部的汇报由副部长梁敦彦发言。外交部发言简短,作为后崛起的国家在无力挑战当前霸主地位之时,自然要老实的当好小弟。裁军是做给外人的看来,以来表中国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对各藩属国的态度,也是想表明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发展国内经济,无心扩张。在对外关系上,加强与德国的关系、稳定与英法的关系、保持与两奥的往来、恢复与俄国的交往,这是外交部的对欧基本政策。对行积极进行经济活动,扩大华人在澳大利亚、南美与加拿大的影响力。对于美国,将在经济与军事上尽一切可能限制其向东扩张,巡访舰队将成为最重要的一环,外交部已经做好了相关准备。
“对外寻找投资、扩大市场。对内刺激经济,引导投资与消费。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按市场需求稳定投放货币。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有序引导国家经济。降低税率,发展经济,是未来五年中户部的主要工作。”户部尚书林启兆用一句话就概括了户部的大致方针。但随后提出近五年期的一个重点财政政策――累积税率:“跟据对全国各商家工厂近来的变动发现,小型企业平均生存时间大幅短于大型企业。企业规模越大,抗外部风险能力越强。因此将国内各家小型企业进行合并是必需的。如果仅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强行合并,未来企业发生分裂的可能性也极大。所以户部决定出台累积税率政策,意为一个企业交的税越多,则可得到越大幅度的税收减免。如此一来,大量小型企业为能享受这样的优惠,将会以最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式自行合并。这样最大程度避免了行政去干预市场。当然,累积税率政策仅仅只是一个临时政策,也将设定上限。否则可能出现某一产品全国只有一家企业生产的情况,这会导致失去竞争而市场不能有序发展的宗旨。所以累积税率执行期限预定为三年,最长五年。”
吏部尚书孙家鼐也说的很少。为了实行全国教育普及,从年初就对全国进行了详细的人口普查。国民总体情况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已经完成,后续主要任务是向北方进行移民,同时对西、北新占之地人口重新登记造册。不过随时时代变化,对官员的考核要求也需要随之变化。所以吏部重新拟定官员考核标准就是今后五年最重要的工作。至于宣传,孙家鼐笑曰:“没有什么比西北大捷的事实更能鼓舞人心的了。”
全国教育普及工作的顺利开展,礼部的工作就完成了大半。之后五年里,就是不断加强和完善三级教育体系,普及初等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完善精英教育。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中已经不断涌现出为了钱财不惜一切的行为。所以加强礼法的引导性,让国民行为更加有序化也是礼部重要的工作内容。还有就是明年的科举大考之事了。
现在兵部已经不是前清时代掌握全国军队极其行动的部门,现在兵部已经实际成为全国军事后勤单位和军法审判单位。虽然不掌兵权,但权责却也更重了。军事物资的制造、分配与储存,宪兵部队的分派与管理,都必需条理化。尤其三大督护府的设立,官员的选派就是兵部必需小心应对。
工部很忙,无论道路建设、科技研发、军工制造、民用生产,凡是跟工业制造有关的行业都归属工部管辖。而中国的工业发展又极不平衡,大量工厂集中沿海沿江一带。虽然也能完成工部的生产需要,但总不能西北用兵所需物资每次都从江南调运吧,不仅运费高昂,而且路途遥远恐日久生变。因此就地生产与制造就必需提到日程中来。以新西伯利亚城和鄂木斯克为核心,建立西北重工体系就显的极为重要,这也将是工部五年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而西域诸国则以扶持以采矿、冶炼、粗加工为主的基础工业,至于精加工和成套装配自然不能流露出去,这是也是朝廷控制西域诸国的手段之一。同时西南工业需要进一步完善,东北、东南的重工工业需要重新整合优化,帝国腹地的安全性自然有保障,所有中原重工集团的组建也在工部的考虑之内。同时道路向帝国边疆的延伸与国内建设的冲突,也需要重新梳理……张之洞说这些方略时是轻描淡写的,时代的不熟悉成了这些老臣们最大的短处,所以他们退下也是大势所趋。也正因为年后他就正式退休了,所以他说完就拍了拍坐在身边的下一任工部尚书盛怀宣,示意他好好看。盛怀宣抬起头来苦笑了一声,他第一次发现,当官尤其是当大官,未必全是好事。
作为全国司法拟定与执行部门的刑部,正在草拟各类律例条文。只有完善律法条文,才能有效的指导国民进行各类经济与政治活动。而所有律法中最核心的基本法――宪法,已经经过两次修改至今尚未能定稿草案。即将上任的刑部尚书伍廷芳很是苦恼。
“旧的问题解决,就一定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有问题不可怕,解决就好。”作为皇帝,总要是做最后结案呈词的:“大理寺,作为全国最高军事审判机构,朕看还是让他独立出去吧。军、政、法三权分立,应该是一个国家三根最坚实的基柱。帝国太大了,大到哪怕最英明的皇帝也无法一手撑握国家的全部权利。集权的好处在于兴也勃焉,但最大的弊病也是亡也速焉。之前十余年帝国倾颓,需要重拳整治,皇帝大权独揽有利于集中力量。但时至今日,完成对俄战争的胜利后的中国,已经渡过兴也勃焉的阶段。朕不是什么英明之主,这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治理国家、行军打仗都是众位卿家的功劳,其实朕唯一的的功劳也仅仅是找到了你们而已。”
“朕近观史书,无论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年青时都创下了不世功勋,自以为天下秋春将以自己的意志运转,却不知道,天地大道跟本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所以当他们晚年之后便是昏招不断,一个帝国在他们手里达到了巅峰,却也在他们手里开始衰弱。可以肯定的是,曾经那套维持中国几千来的大统一制度已经不合适现在社会了。王朝更迭,是中华民族苦难的轮回,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中结这轮回的诅咒。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家不能分裂,如此庞大的国土更需要强力的中央集权制度,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只是这个中央集权不能再集中在皇帝一人手里了。”
“当今天下治国制度无非三种,独裁、共和与立宪。帝王独裁带来的危害,已被历史演绎了无数次。中国不是美国那样的移民国家,也就注定无法实现美国共和制度。所以,立宪吧。眼前中国外部危急依然存在,就先实君立宪,但在律法上要做好虚君立宪的准备。”
“皇帝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掌握着国家稳定基石的军队。几千的中华史其实都说明了一件事,只要军队不乱,国家就不会乱。由皇帝掌国内外安全,让宰相行治国之权,由独立司法机构监察国家,这是朕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如今欧洲各国实行军政法三权分立的制度,我国最早的汉代三公制度也是如此。既然自今中外都认为这是一个好的行政制度,我们现在实行也不算晚。一道宫墙隔开了皇帝与民众,深宫之内的皇帝跟本不了解百姓的真实需要。但民间出身的宰相知道呀。所以宰相的任期最长就定为二界各四年,朕希望八年之后能开始中国第一次民主****,让民众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宰相,这也许对中国来说会是最好的选择。”
“皇上……”大臣们全部跪倒在地。在中国历史上,所有君王无一不是加强皇权而削弱臣权。几千年来,这还是第一位主动放权的皇帝。一时间,大臣们张口,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想说朕英明?还是朕伟大?其实都不是呀,朕治国不如李严与众卿,打仗更不如王段冯吴等将军,其实朕要感谢你们,是你们的兢兢业业才创造了今天中华的伟业。当今中华有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国土面积,本就是盛事之一。更有了放眼全球以争霸的信心,王朝在短短十余年间就推上了一个盛世。兴也勃焉呀,看秦隋二朝无不如此。但朕不想也如同秦隋一般二世而亡。许多夜里,朕总听见秦皇隋文的叹息。亡也速焉,朕也害怕。但人生一世终有一死,百年身后世谁也不知道,所以朕就想,能不能为未来做些铺垫?”
“朕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朕也不清楚未来会是什么模样?切在黑暗中前行吧。”
“皇上胸襟,必能光耀千古。”李鸿章说的斩钉截铁。
“耀不耀的,朕不在乎。就凭今之国土之宽广,朕的名字必将被历史所记住。朕只希望上天能看到朕的恭谨之心,好让这盛世多延续几年。”呵呵――李明突然笑了起来:“都起来吧,本来今天是你们君臣商讨未来国家战略方向的会议,朕却突然莫名其妙的感慨了起来。本来挺高兴的事,被朕这么一搅和都乱套了。好了不说这个了。众卿的方略总体没什么问题,先经济后军事的安排不仅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眼前的现实。有问题就解决,不行就坐下来商议。朕不认为现下中国有什么问题是你我君臣解决不了的。”
皇上总是这样,当满朝哀伤之时,皇上却显的信心无比,就如甲午年全军溃败之时,皇上却满怀胜利的信心亲自带兵北上。如今大战方停,帝国荣耀至极,皇上却发出二世而亡的忧虑。
处危而不乱,亦不被鲜花而迷眼,这才是一代明君之风范,中华千年君王之中,吾皇当为第一。事后李鸿章是这样评价皇帝的。不过在今天的会议上,国家军政各部的总体方针是确认了下来,这也是今后五年的工作内容。会议主体结束了,但许多杂事也需要商讨。比如就有人问,如今帝国有东西北三大督护府,何时在坤甸或雅加达设立安南督护府呢?
“安南督护府会设的,首先绝对不会设立在坤甸或雅加达的。督护府自古设立之目的是为统驭番邦之地,兰芳可以算是我华人海外之地,岂能等同于番邦?安南督护府不是不设,是还没到时候,因为安南督护府所辖之地还没有打下来。”对于皇帝的解决,大家会心一笑。
ps:做为政治小白和军事外行,写这样的内容真的很难。bug是必然会有,请大家不小心忽略掉吧。感谢!(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四百三十七章 政策的变化
北土城,元大都城垣遗址外,耸立着一幢八层楼高的八角型白色建筑物。
最初李明是要建成五角型的,只是方案才提出便遭到满朝文武官员的反对。均认为五角型毫无意义,当建成八角并各安一剑,是为剑指八方。
建成五角型的本来就李明的一种恶趣味,既然大家反对,那就算了,咱当皇帝的这点心胸还是要有的。别说建成八角型,就是建成八十角型也由的你们。
就在十二年前,城东的小校场迎来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三军检阅式。在检阅式上大怒的皇帝将这片小校场圈了起来,建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级的军事学院,随后各类建筑拔地而起。就在这只能容纳二万来人的小军校里,一支强军诞生了,他们迎着敌人的火炮前进,也是在这里,决定了中国海军海外练兵的计划,最后让日本含恨田庄台。也是在这里,拟定了北据沙俄、东挡日本,最后回军京城一掌朝权的谋划。还是在这里,发出了帝国经略南洋、东征日本的命令。可也随着帝国军队的日渐扩大,小小的军校再也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参谋本部的需要。于是在五年前,参谋本部选址北土城、元大都城垣遗址外的一片荒地,开始设计新的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当设计图获准后,参谋本部立刻圈地八万亩开始营建新的参谋本部大营。
营建进度是很快。在动用包括建设兵团在内的近七万劳工人同进开工后,仅仅过了八个月,八层楼高的参谋本部框架基本建成。又四个月完成最外部墙体和封顶营建后,七万劳工被解散。划分房间、接搭线路、安装管道,参谋本部将官带着宪兵开始一砖一瓦的自己搭建着内部结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秘的需要。
经过一年繁琐的建设的,电话电报线路、照明设施、指挥系统、供暖系统、安保系统……所有一切能想到的都想到了。即便连接上了外部供电系统,参谋本部依然有独立的发电机组,以确保在紧急状态下依然能够正常的工作。一年辛劳的建设终于使这个新的参谋本部达到了可以投入使用的地步,于是参谋本部全体就从军校搬迁而来。军校中的参谋指挥设施和体系,就留给了正在学习中的学员们。然而由于习惯的原因,参谋指挥体系被完整的保存下来,这样通过军校考核的参谋们在正式进入参谋本部工作时,能够很快适应过来。
新的参谋本部可以投入使用,并不代表着一切建设工作的终结。不仅仅是跟据实际需要临时变更,内部装饰也需要缓缓进行。终于,在开工四年后,装修一新的全部的参谋本部正式投入使用。就在此时,谋划近十年的北进计划,在皇帝的旨意下,参谋本部下达了作战命令。数以百万计的军队先后越过边境线,随后的北地炮火连天,中国军队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朝俄国发动了蓄谋以久的进攻。一支支军队,一车车物资在参谋本部的调令下发往前线,终过一年的苦战,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然而,即便战事繁忙,参谋本部外部的装修依然没有停止。培植草皮、修建标致,一个硕大的石雕巨龙耸立在参谋本部的广场上。凝视的龙目、锋利的龙牙和狰狞的龙爪,无一不展示着帝国的威武。
这里是中华帝国的军事指挥中心,所有的军事布防、调动、作战等等全部的军事命令都从这里发出。就在这里,全国现役一百三十万军队、六十万武装国民警卫队、三百四十万一级预备役部队、总计三百二十万各藩属国和自治领军队,以及海外近十万名各类谍报人员,执行着从这里发出的每一条命令。这是就中华帝国的参谋本部驻地。整整一年从未停止过的装饰,终于在北方战事结束时也宣告结束,装修一新的参谋本部,终于迎来了前方胜利而归的将士们。
今天的参谋本部外依然寒风呼啸,但挡不住将士们火热的心情。段祺瑞、梁华殿、袁寿山、聂士成、刘盛休……前线的将军们都回来了,这一刻的参谋本部将星云集。
“怀化将军,一别经年今日得见,快快请入室内坐下来饮清茶一杯呀。”
“哪里哪里,宣武将军为国征战劳苦功高,当你先请呀。”
“云麾将军来迟了,当罚一杯呀。哈哈哈――”
“看看我后面,还有归德将军呢――”
“那就罚他三杯嘛――”
将军奉圣旨领军出征,征战归来第一件事不是上朝拜见皇帝,而是要先回参谋本部交令。与此同时,同行的宪兵长官将一军的功劳簿上交兵部,兵部将跟据功劳簿上的记录对回来交令的将军们拟定赏罚折子呈皇上批阅,之后将军们才能受到皇帝的召见。其实将军们交令的过程,就是等待赏罚的过程。不过此战各军皆是大胜,罚是不会有的,爵位、称号的赏赐已经颁布,但真金白银的赏赐却听不到一点风声,这就让人揪心了。
真金白银当然要现场给。三天后的大朝会上,五位将军每人受赏京城别院一套,其它将军的犒赏也一一颁下,之后还有其它赏赐也是当场宣告。
中国是一个以食为天的民族,凡是大事无论悲喜都要大吃一顿,于是上元宴更显的热闹非常。上元宴其实就是以前的新年晚宴,因为古时中国将新年的第一天称之为元日,所以从头一天晚上就开始的辞旧迎新的宴会就称之为上元宴。这是礼部翻查古书重新拟定汉家礼制时规定的,就连皇帝也必需遵守。
其实李明烦透了这些繁杂的礼节,因为李明很清楚,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交流的加快,这些繁复的东西肯定会被时代抛弃。为此李明跟大臣们不知道吵了多少回了,身为皇帝的李明跟本无法撼动这些夫子们的意志。没办法,皇帝虽为天下之尊,但最大的依然是传称了数千的礼节。
“前明失国已逾二百年,我汉家礼制被满清剔发易服之举毁之一尽。如今西洋礼制在我中华大地四处蔓延,若朝廷再不强行推行汉礼,恐百年之后我汉礼将荡然无存呀――”礼部尚书翁同龢伏地泣不成声,宰相李鸿章连同七部尚书等附议同请。李明长长的一个深呼吸后,点头同意了。的确,百年之后的危机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李明又忽然笑了起来,如今的时代不同了,李明深信这个危机不会再出现了。因为中国是一个上行下效的社会,只要从皇帝到朝廷大员们都一致依汉礼,那这个国家就会迅速的回复传统礼节。不过还好,除了祭祀、朝会等官方行为外,平时到没有要求。
所以,上元宴就成了中国展示传统礼仪最重要的一个方式,因为在上元宴上,不仅是满朝勋贵,还有各藩属国、自治领的君王,以及各国使节。当李明将文化扩张和军事扩张的区别告诉大臣们后,文官们就对此报有级大的热情。到是武官们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认为:只要老子把炮口顶在他脑门上,别说让他们学汉礼,就是狗礼他们也得学。
对此李明无所谓的笑了笑,因为文化扩张需要军事扩张为前提。
正因为这个原因,也因为这是中华立国后第一个上元宴,更因为这是国朝大胜的第一个上元宴。所以三省六部官员都为办好这次上元宴亲尽全力。
三省六部制在众多官员的劝谏下还是恢复了,不过恢复的只是名称,权责其实都变了。皇帝为全国最高领导人,亲掌军事设中书省,下辖参谋本部、军种司令部、兵部,主官全国军事;尚书省设宰相,下辖六部――户、礼、工、吏、司法、外交六部,主管全国内外行政。门下省下辖――刑部、御史台、检查院,主官全国监察、审判。
李明真心佩服这些官员们,为了能合上老传统,硬是能扯到一块去,不过还是达到了李明设想军政法三权分立的目的。
今天的上元宴上海陆空纷呈,各种食材应有尽有。欢笑满堂是必然的,不过不同的人的的欢笑却有着不同的意义。中国的官员自然是开怀大笑,因为是得胜而来;自治领、藩属国的君王们则是小心的陪笑,生怕在这里一句话没说好惹怒了中国,最后把账算在他身上;其它各国使节则是纠结的笑,在如此欢乐的气氛下当然也要表现出欢乐的气氛,这是世界第一领土大国和第二海洋大国,还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呀。他们每每想到这,心里却又寒凉一分,这样一个大国又得了如此大胜,今后的对华政策该如何调整?
二十年前的中国还任由他们揉捏,今天的中国已经需要他们小心应对了。看看门口值守的宪兵们挺直的腰杆,看看他们刚毅神情。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国家想要真正获得自信心,一场胜仗、一场畅快淋漓的巨大胜利,是必需而唯一的前提。现在中国有了,他们不再惧怕外国人。要跟这样的国家开战,除非集合欧美全部的力量,但这又是不可能的。在很长的时间里,无论是这些公使还是在他们本国的议会里,都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
在欧美白人的眼里,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普通白人百姓对中国的印像大多还停留在:中国是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国家。而这一切的认知,除了对中国片面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思想方式的上的差距。
1...253254255256257...2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