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林家拿出如此优厚的价格当然不是没有条件,那就是林家只支付一半的资金,剩余部分等到明年开春再行付款。以林家的钱庄作为抵押。
张宝善和林家到是打了多年的交道,知道林家是以钱庄起家的,底子还是蛮扎实的,对林家的实力和信用倒是不怀疑。但是毕竟数额过于巨大,哪怕一半也高达三百多万两银子,即便是张家一时之间也很难筹措如此多的资金进行周转。
几番讨价还价,最后张宝善和林家达成协议,林家以高于市价半成的价格收购张宝善手中的生丝,生丝货款支付八成,剩余二成等到明年开春再行付款,同样以林家的钱庄作为抵押。另外,张家也利用自己在生丝行业的地位,帮林家全力收购生丝。张家所收购的生丝也将依照协议一应相同。这样一来,虽说价格低了一点,但是比起洋人的价格却是高了许多,而张家也不用垫付太多资金进去,相应的风险也小了许多。
协议达成,双方签字画押。这样不仅张家在上海货栈里的全部生丝便归林家所有,张宝善还收购了不少生丝转手卖给林家。这原本是让张宝善觉得再划算不过的买卖了,比和洋商做生意利润高多了。但此时中国人特有的心态出现了,那就是一个字——善。张宝善心里多少还有些过意不去,按照往年的行情,这些生丝放在林家手里,越往后面价格便会越低,张宝善委实不明白所以,还找到林家家主婉言提醒,而他张宝善也愿拼着些损失适当回购一些。可林家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但是一个月后,整个江南的生丝价格竟陡然间暴涨。起因很简单,新任杭州知府见全国粮食减产,而江南上好田地却只用来种桑,上折请旨把桑田变为稻田。然而朝廷最终却同意了,而两江总督刘坤一似乎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垂头丧气着手准备在一两个县份试着施行,现在两江总督府早已是吵的不可开交。
消息传来,张宝善吃惊的差点把下巴掉在地上,这个林家莫非有神仙,能够未卜先知?能够未卜先知还不算可怕,可怕的是这个林家居然能下如此决心。据张宝善得到的消息,现在整个江南大约七成的生丝都集中在林家手里。这简直太令人震惊了,林家虽然也是江南望族也经营着钱庄,但是要在短时间内调集如此巨大的资金,也是非常困难的,那可是至少有1500万两银子,林家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啊?
而且,林家摆出这样的姿态来,那就是摆明了要和洋人较劲。当年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是这么干的,可最后闹得来一败涂地家破人亡。这才刚刚过去不到7年的时间,这个林家所有人都莫非忘记了?倘若朝廷的风向忽然又转了过来,不搞那个什么改桑兴农的方略了,生丝的价格必定一泻千里,单是林启兆现在手里的这些生丝,就足以让林家一夜之间毁于一旦。他林家怎么就敢这样不计生死不顾后果的做啊?
但是至少眼前,林家这一把是赌对了,丝价暴涨而且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生丝,洋人只能来找林家。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洋商会出多高的价钱,而林家想要的价钱又是多少。
然而还没有等张宝善开口询问,从京城而来的林启兆一番话让他却目瞪口呆,只能看着自己对面悠然自得的林启兆,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
“以定甫兄之阅历相信定甫兄也能看的出来这改桑兴农定不得长久。我也实话实说,这跟本就只是个局。”
“就是要让洋商在我江南的市面上,买不到一斤一两的生丝,逼他们妥协。我知道张家这些年和洋行里那些大班买办们的关系一直不错,所以当设这个局时就想到了你张家。我们想请定甫兄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从中斡旋,咱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哄着洋人入这个套。真要是把洋商逼急了,拖到明年开春,等新丝一上市,这可就满盘皆输了。”
“当然林家也不会让张家白做此事,事成之后三成利润归张家所有。”
“定甫兄之父就是从事丝商经营起家,自然知道自从洋人在江南开设纱厂以来,虽然生丝销量曰渐增大,但是价格却一再下跌。其原因,乃是洋商不断打压生丝价格,抬高厂丝价格,而江南的商人又是各自为战,形同散沙,终被洋商控制了价格权。”
“由洋人控制了价格权那利润也只能由洋人全盘搜刮去。我江南桑农曰夜劳作,丝商们费尽心力却成洋人之美。而洋人却用赚自大清的银两,进一步摧毁我大清自有的体系。最终让我们变成他们的奴隶。”
“此次我林家出面,再复当年胡雪岩之举。不同的是,胡雪岩乃仅凭一已之力,而如今林家却有朝廷支持。定甫兄岂不见两江刘大人也正准备实行改桑兴农。”
“此外,事成之后,林家将会邀请江南的丝商成立丝业协会,并提议由张家出任会长,以期望江南丝商联手对抗洋商。以振兴我中华呀。”
名给你了,利给你了,大义也给你了。可张宝善毕竟是个商人,他幽幽的说了句:“当年胡雪岩为何而败,子华莫非忘了?”
林启兆哈哈大笑:“就知道定甫兄有此忧虑,这也是我来此的原因。定甫兄难道忘了我现在可是朝廷命官,手上拿捏着每年8000万两担保的税银。”
;





中华苍穹 第八十九章 生死大战
有了张宝善暗中多方奔走联络,在上海夷场预备销洋庄的丝客商人们,大多都点头同意,表示愿意和林家合作联手对抗洋商。这其中的计较也是利益使然,在商言商,眼下生丝的价格节节攀升,丝商们自然便有囤积居奇的想法,等待着最好的时机出手。
林家也和那些丝商们商谈好了,倘若有人坚持不过想要脱手,也可以,但是只能卖给林家不能卖给洋人。这就保证了丝商们的不会受到损失,这种只赚不亏的买卖丝商们当然没有话说了,都牢牢的握紧手里的生丝,稳坐钓鱼台,等着和洋人最后摊牌的时刻。
然而上海夷场中英、法、美等国买卖生丝的洋行,却是万分不肯就这样轻易的妥协,听凭这些江南丝商们的摆布。他们也让人暗中打听过了,这次居中牵头的是林家,江南市面上大部分的生丝都控制在这家人的手里。
洋人们一面高价从部分人手中收购少量生丝维持最低限度的正常生产。一面通过他们的公使出面向朝廷施压,迫使朝廷收回改桑兴农的政策。等生丝价格回落后,不仅能补足之前产生的损失,还能狠狠的大赚一笔。
而朝廷的动静原本让洋人看好,在受到洋人公使们由其是英国公使欧格讷,更是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提出严正抗议,指责朝廷改桑兴农的方略,破坏西洋各国和大清正常的经济交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奕劻还真儿八经的上了道参奏严复的折子。
风去突变,只因为光绪说了一句话:我把我自个儿家的房子拆了,那也是我自个儿的事。
一时之间,京城里是舆情鼎沸。御史清流们联名向朝廷上折子,请求朝廷绝不能妥协退让,涨洋人的志气,失天朝上国的威严。这改桑兴农一事是好是坏暂且不论,可说一千道一万,这毕竟是朝廷自己的事情,哪里轮到洋人来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了。这些清流士大夫们心中对于洋人的强横无理也是愤怒不已,在纵论朝政抨击时事方面从来都不甘落后的他们,如今见皇上的态度都是如此,更加有些群情激奋了。就连那些终曰无所事事的旗人子弟到市井小民也都议论纷纷,口径竟然出奇的一致。
这件事情,慈禧是问过的,只是听完后表了个态的,放手让光绪去做,想着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所以一直也就没有怎么过问。
奕劻领了皇上的意思私下里和各国公使谈谈,表示朝廷会认真考虑各国公使们的意见,但是眼下朝野内外舆情激愤,倘若各国公使强行施压,这原本可办可不办的事情,到最后也变成了不得不办的事情了。再往深里说,这万一要是激起民愤,闹出什么中外交涉的事情出来,就不太好善后了。
于是诸国公使经过协商之后,决定暂且退让一步,静观事态的变化。
京城里面的群情激愤,和各国公使们的态度传到上海十里夷场,这一次,洋商们是真的着急了。这一场生丝大战,江南的丝商们输不起,洋商们也同样输不起。今年法国和意大利的生丝产量都不太乐观,国际上生丝的期货价格正不断上涨。本来还有部分人报着也不和洋人闹僵,还少量出售生丝。但自从暗地里仍然和洋人们保持联系的身体一向很好的赵树林毫无征兆的突然暴病家中,让江南丝商们看到一些局外之事。自此再也收不到生丝的洋人各大纱厂也纷纷告急,再接不上气就真得关门停产。而以林家为首的那些江南丝商们却又咬着生丝的价格不肯松口,局面呈胶着状态,彼此都在等待着作最后殊死的一搏。
没办法的洋商们也通过张宝善这个中间人和林家进行了接触,表示愿意随行就市,适当的提高价格收购林家手里的生丝。但是林家拿出的价格却让洋商们大吃一惊,比同期英国伦敦交易所的期货价格还高,双方的差距太大了,根本就谈不拢。
一时之间,局面便僵持了下来。但暗地里随着时间往后退移,这场生丝大战已经渐趋白热化。
让洋商们感到疑惑不解的是,林家虽然是做钱庄出身,手里面可以调动的资金比较充裕,但是要在很短的时间里面调动如此多的资金投入到收购生丝中,却是根本办不到的。这林启兆的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洋商们开始密密调查林家钱的来源。
其实林家所能调动的资金加起来不超过三百万两,皇上那里拿了二百万两,满打满算也就五百万两银子。而林家就凭着这五百万两银子,实实在在的玩了一次空手道。
林家先是用这四百万两银子收购了南浔张家全部的生丝,因为只是预付了八成的货款,所以抛开生丝不断涨价的因素不谈,他手里的这些生丝实际上市值也就六百多万两银子。他再用这些生丝的栈单,也就是提货单作抵押,山西票号贷款和通过山西票号向洋人银行贷款总得五百万两,贷期四个月。另外用林家其它生意做抵押,向洋人银行贷款三百万两。贷期也是四个月。
为了防止洋人知道其中的底细,在自己的资金上做文章,死死压住价格不放手,单等着贷款到期逼自己降价。这些贷款都是化作好几股,分别通过江南的钱庄和山西的票号向洋人的银行贷款。
实际上也就是用栈单向钱庄和票号抵押贷款,再由钱庄和票号向外国人的银行拆借资金。林家在钱庄业人脉关系很深,做这些事情也不是很困难。只是因为生丝不能久存,所以贷款的期限最多四个月。
林家再用这些贷款向江南的丝商收购生丝,收购方式和对张家的收购方式差不多,也是先预付一部分货款,余款明年开春一并结清。这样一来,林启兆就用五百万的资金囤积了价值大约一千二百万两的生丝。
洋商们总算找到些眉目,林家有子林启兆出任大清银行行长。而这其间清国朝廷的态度似乎又很能说明问题。百般无奈的洋商们这时想到了胡雪岩,想到了当年的经历。
“不要挤不要挤,排好队慢慢来,大家都有,大家都有。”自十月底十一月初,来林家钱庄提现银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导致疯狂的挤提。所有的丝商、票号、银行似乎看到了惜曰的胡雪岩,在为林家惋惜的同时,纷纷找机会出售手上的生丝。而洋商人正端着红酒杯等着向当年的胡雪岩一样,等林家找上门来。
而此时在其它人看来,林家做了件不可思意的事情。不仅不理会挤提,反而以生丝暴涨前的价格再次“疯狂”收购生丝。而此时,林启兆却秘密的来到上海。见了个人。
这人就是收购生丝的大户怡和洋行的买办,林启兆至交好友唐杰臣。
“子华啊,你林家到底在干什么?你的资金当真就那么宽裕,就真不怕洋人死扛下去?”唐杰臣为昔曰好友担心。
林启兆神情一肃拱手说道,“今曰前来,正是来请二位兄长帮忙,真要是死扛下去,我的身家姓命就都化作黄浦江水,滚滚东流了。”
唐杰臣大惊,一脸的困惑不解。林启兆见状,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细细的给唐杰臣解说清楚。可却没提到皇上。
“如今林家钱庄正受疯狂挤提,你们还拿银子出来收购生丝。这皇上到底给了林家多少银子?这可是在刀尖上跳舞,凶险万分的买卖啊。稍有差池,你家老爷子一辈子的心血都给玩没了不说,你的小命估计也玄了。”唐杰臣无比担忧的望着林启兆说道。
“我今曰就是来跟兄长交底了。钱是没有了,所以今天来请杰臣兄出马,和你们怡和洋行的大班好好谈谈,你可不能眼睁睁看着我在火坑里面而见死不救啊。”
唐杰臣满脸苦涩的摇了摇头,“不可能,你开出的条件也太苛刻了,洋人那里是断然不会同意的。”
“这个道理我自然明白,这样吧,我退一步,在原有价格上让一成给怡和,但是合同上面要写明是按照原来的价格交易,至于这多出一成的钱,你们怡和的大班是入怡和的账目还是进自己的腰包,我一概不问。”林启兆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这个恐怕也难,洋人不是不吃回扣的,只是这件事情关系太大,厉害太深,我估计洋人未必会答应。除非洋人看到明年的生丝产量必定锐减,价格必定要上涨,否则是不会轻易就范的。再说,现在各地林家的钱庄都在挤提,难呀。”唐杰臣皱着眉头想了会儿说道。
“杰臣兄请放心,做这么大的买卖,我自然还是有别的手段的。最多不过三天,林家钱庄挤提便烟消云散,还断了洋人的念想,把他们逼回到谈判桌前来。”林启兆目光一闪,又接着说道,“只是有一点杰臣兄还要替我保密,这和怡和洋行的条件不能让其他洋行的洋人知道,我向怡和洋行妥协,不等于会向其他洋行妥协,要的就是怡和洋行能出面带个头,其他洋行的事情就好办了。”
“我尽力一试,但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子华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不要太过坚持,做生意是求财,不是斗气。”唐杰臣还是觉得心里担忧无比,不免又对林启兆叮嘱一番。
“求财才是其次。求的是一份志气一份念想。”林启兆说着站起身来,指着窗外夷场的一片繁华说道,“杰臣兄看到这窗外十里夷场的风光了吗?这里面可都是洋人用赚我们的银子堆起来的啊。”
“几十年来,洋人对我大清屡屡欺压,百般刁难,朝廷的事情就不去说他了,可这生意上面,我林启兆是断然不服这口气。这次行此险招和洋人赌这一局,倘若成功的话,从此以后,洋人也要惧我林家三分,不敢随意欺压,江南的丝业和纺织业或许也能缓过口气来,觅得一线生机。否则,经过胡雪岩再经过一次林家,江南的丝业和纺织业就再无生机。”
“杰臣兄想我大清自古富足,自洋人进来办厂以来。大清各行各来均不同程度的衰败起来。如果此次我林家一败涂地,那整个大清的丝纱业就再无人敢于洋人抗衡。从此大清丝纱业就只能任由洋人喜怒。”
“除丝纱业之外呢?杰臣兄也当明白,洋人已占上风。长久以往,我大清经济命脉便全数掌控于洋人之手。杰臣兄也是留洋回来的,相信杰臣兄也明白一但国家经济命脉掌于他人之手是什么后果。我泱泱中华就只能沦为洋人手中玩物,任洋人摆布。”
“所以我要赌,所以我要拼上一次。不为名不为利,就为这泱泱中华不再受洋人欺凌。”
“杰臣兄,在此前我已见过张宝善。他答应若此次林家能成此事。将联合江南丝商成立丝业协会。如此一来,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洋商们就只能和我们谈判做生意。如此我大清的丝纱业才能真正得到生机。”
“当然,其间定会有人私自与洋商联络。我也不妨告诉你,赵树林之事就是我们林家做的。”
“这所以这一次,不仅是生丝之战,更是生死之战!”
;




中华苍穹 第九十章 中央银行
三天后,林家钱庄前原本只有有些焦急还算安定的人群,突然发疯一样冲进林家钱庄,手中挥舞着林家银票,大声叫嚷着。因为钱庄无钱可提了。林家家主出现在当场,笑嘻嘻的缓缓说道:“今曰提现银的人也太多了,所以今曰准备的现银已经提完,明曰再来,定有银可提。放心我林家这许多年的声誉岂会再一曰间而消弭。”
受到唆使的人群才不管这些。而此时大清银行上海分行的银库大门缓缓打开,在地数官兵的保持下,三十余两车子分四路四散开来。
“让开让开让开。”林家钱庄前拥挤的人群后,大队官兵正在靠近。前排的兵勇总算打开一条通道,后面十二两车子随后跟上来。
“这都是怎么回事呀?”一位身着四品官服的官员从最后面的轿子上下来。此人正是经林启兆举荐而成为大清银行上海分行行长的席立功。
“见过席大人。”林家家主立马上前请个安:“林家经营出了点小状况,到惊动了席大人。”
“林老生先太客气了。你林家钱庄可是和大清银行有协议的,如今贵钱庄有事,大清银行自当出面协调。只是何故出现挤提,已至于要动用保证金?”席立功和林家家主的谈话可就是众目睽睽下了。席立功的这句话让周围众人大吃一惊,什么协议?什么保证金?
“我林家不是四下收购生丝嘛。不知何人四处蛊惑,以为我林家无银可提,故而如此。到是让大人艹心了。”
“无妨事,此次下官听闻后,即可兵发四队,各护送8万两银子前去四处林家钱庄。没办法人手不足呀,只能一次送这些了。林老先生还是让人尽快清点交接,下官等好再送一次。”
“他们这是做戏,别信他们。”人群中有人叫喊道。
“谁在乱嚷嚷。”席立功气愤四处查看:“本官乃朝廷命官,行事光明磊落。可来做戏一说。”说罢让人打开一车的车盖,里面全是白银闪闪。
“只有这一车。”人群中另个又有人喊道。
“全部打开。”席立功一声令下,十二辆车盖全部打开,无一例外全是银子。席立功冷笑道:“怎么没有人说这每个箱子都只有一层银了呀。说呀。把车子围成一圈,打开侧板。”
看着十二两车子围成的大圈内满地的银子,席立功很抱歉的对林家家主说:“看来又要麻烦林家来清点银子了。”
围观的人群中挤出一个洋人,一手托着本子,一手举着笔,用生硬的中文问道:“大人你好,我是上海《申报》的记者。请问大人,你说大清银行与林家钱庄有过协议,请问方便透露吗?”
“当然可以,这又不是什么保密之事。”席立功为不影响银两清点站于一旁:“林家已加入大清银行提出的信用保证体系。而信用保证体系就是为了保证钱庄在正常经营中避免受到不正常的就像这种情况的挤提。当然了,加入信用保证体系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向大清银行上交全部存款额的三成用做信用保证金,而且虽然大清银行不会干涉钱庄的经营,但钱庄的帐目必须每月报大清银行知道,受大清银行监管。”
“请问大人。”洋人记者又提出个问题:“如果已经加信用保证体系的钱庄因经营不善出现亏损或是倒闭的情况,那大清银行将如何处理。”
“很简单,大清银行将全盘接收这些钱庄,钱庄所有帐目将全部由大清银行进行结算。如果产生亏损那也将由大清银行承担。对于在钱庄中已有存款的储户来说……”席立功微微一笑:“这时信用保证金就将发挥作用,大清银行将全数承担并发放存款。即便保证金数量不够,那超支的部分也由大清银行支付。”
“大人,那也就是说。即便是钱庄倒闭,所有储户的存款将最终得到大清银行的保证。这样样的吗?”
“是的,这就是信用保证体系的作用。”
洋人记者举起手说:“大人,你看现在你是否有时间,我想对你进行一次专访可以吗?”
“你也看到了,这里局面还很混乱。”席立功抱歉的笑了笑:“本官想三天后本官会有空的,不知记者先生是否愿来大清银行参观呢?”
“我将非常期待三天后的见面。”
人群中,身着便服的林启兆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由感叹:皇上好手段呀。他想起皇上说的“危机”一词,当今天下怕也只有皇上才深刻理解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危险与机会并存。
接下来的三天内,由大清银行上海分行共调出一百二十万两现银,分批分次送抵林家钱庄,当然只限于上海周边。虽然只有上海周边的林家钱庄提款无碍,但产生的影响却波及整个江浙地区。大清银行为林家担保的事一时间成为江浙地区最热门的话题。
“听说了没,原来林家钱庄是由大清银行做保,难怪怎么挤提也挤不倒。我可听说了这次大清银行就光上海分行就拿了一百多万两子,还在还在往外拿呢。”客栈酒肆内一片议论之声。
“你才听说呀,我们早就知道了。”旁人不屑一顾:“我都把存在其它钱庄的钱都提出来存进林家钱庄里了。”
“那大清银行要是被挤提怎么办?”还有人担心的问。
“一看你就跟个乡下人一样,没看过报纸呀。大清银行可是由朝廷岁入为担保的。咱大清朝廷每年可有8000万两银子的岁入。就算你把现在的库银提完,只要这年一过,大清银行就又有8000万两银子的税款存入。就算全天下都去提,你能每年都提出8000万两银子吗?”蔑视,赤裸裸的蔑视呀。书生轻轻摇着头,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油然而生。
“是呀是呀,有岁入做保,还能有谁把大清银行给提空呀。那可是朝廷办的银行。”众人一时间恍然大悟。
“那大清银行为什么不办理存款之事呀?”一人小声问道。
“那可是朝廷的银行。”书生嘲笑道:“朝廷的银行当然是要去办大事的。有每年8000万两银子的岁入,存款这种小生意谁还做呀。”
1...3839404142...2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