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幻新晨
“对!我们决不降金!”李显忠和他身边的一干宋军将领也立刻响应道。
王公公见着这一幕,却是有些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没想到魏胜竟然不听从皇帝的命令了。
“李将军,眼下我们还有五万多人,我想从海上进攻临安的金军数量应该不人太多。如果我们这五万多人杀回去,说不定能杀金人一个措手不及。万一能救回官家。岂不就可以扭转局势了吗?”魏胜突然灵机一动,想了一条计策。
李显忠微微一思量,便点了点头道:“好!李某就舍了这七尺之躯,随魏将军拼一把了!就算长江防线失守了,我们如果能夺回临安,大宋依然还有一线希望!”
两人于是将目前的情况告知了部下,表示将率军回返救临安。而他们所属的士兵大多也安家在临安,绝大部分都愿意随同救援。
两人商议之后,便留下千余人,虚张声势,在长江南岸『插』上了许多旗帜。让对岸金军以为宋军仍在。然后留守的小部分士兵又日日驾船在江上巡弋,让金军『摸』不清楚状况,不敢蓦然进攻。
如果,情况真的这样发展下去,魏胜倒是极有可能挽救大宋的命运。因为在临安的金军只有五万人,且他们的将领徐文和钟子仪都是水军统帅,对于守城并不擅长。这些金军也全是水师官兵,真打起陆战来还不及宋军。
更何况临安城内被俘的三万宋军还随时有可能起来反抗。城中百姓也仍然心向大宋。如果真的发现宋军援军出现在城外,极有可能发动暴『乱』,打开城门迎援军进城。说不定赵构便又能苟且偷生多年了。
不过,因为一个人的决定,却让大宋的命运从此滑向了深渊。那个人便是纥石烈志宁。
纥石烈志宁在分三路过江,一举击败王德后,他就得到了完颜亮在瓜州渡江作战失败的消息。
原本他的副将白彦敬建议其向东进攻建康至镇江一线,以接应完颜亮过江。但纥石烈志宁却道:“待陛下过了江,南朝皇帝闻知此事,岂有不跑之理?当年因赵构小儿逃到海上,才使四王爷‘搜山检海’的抓捕计划落空。让宋朝又延续了二十余年。如果此次我们又让赵构跑掉,只怕再用二十年也未必能完全灭宋!”
白彦敬一想也是,于是便问道:“那依将军之意,应当如何呢?”
纥石烈志宁一指地图上的临安道:“我们直接南下,以轻骑直奔临安,中途的宜兴、湖州等城池皆绕过。当我们的大队骑兵出现在临安城下时,宋军的抵抗意志必将随我军的到来而崩溃。届时,我们就是金国的第一大功臣了!”
不过,他也想到,不去策应一下完颜亮也的确说不过去。于是纥石烈志宁便让白彦敬率五万军队向东攻打建康,自己则和熟悉江南地形的汉军将领孔彦舟、李成乖,率骑步军十万人,直扑临安。
虽然从采石矶到临安比从镇江到临安远,但由于金军多为骑兵,因此纥石烈志宁的六万骑兵反而比魏胜先进了临安城。只有孔彦舟率领的四万步军还落在后面。
徐文和钟子仪攻下临安后,原本心中一直有些战战兢兢。毕竟自己只有五万人,还多是水军官兵,而临安却是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四周又全是宋朝的州府,虽然兵力不多,又都是战斗力低下的厢军。但万一集合起来,援救临安,只怕自己也有手忙脚『乱』半天。他唯恐自己守不住,一直待得纥石烈志宁率六万骑兵赶到后,才总算放了心。
惊宋 第四百八十九章 赵构退位
纥石烈志宁到达临安后,方发现临安已经被海上来袭的徐文和钟子仪拿下,自己的首功已经抢不到了。不禁心中有些沮丧。而徐文和钟子仪见他神『色』不善,自然很知趣地把合并后的部队指挥权交给了这位完颜亮身边的红人。并表示攻破临安是两军一起攻下的。
纥石烈志宁见两人如此懂事,倒也放下了心。可就在这时,城头上的金军却报告,从城外来了约五万宋军正准备攻城。
纥石烈志宁听闻之后大喜,他眼珠一转,胃口大张,想一举吃下这五万宋军。
于是,他灵机一动,喝令徐文领军故意在城中放了几处火,伪造城中发生暴『乱』的迹象。然后又将一名投降的宋军禁军将领全家拿下,以生命威胁,让他去与魏胜联系,称可以里应外合,配合他攻城。
魏胜不知是计,以为城中金军只有五万人,便发起了进攻。而当他攻入城后,纥石烈志宁却率军从地道出城,断绝了他的退路。在前后夹击之下,宋军大败。[]惊宋489
魏胜和李显忠好不容易率残兵突出重围,却又运气极差,在湖州附近遇上了孔彦舟率领的四万步兵。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后,李显忠和魏胜只余数十亲兵,但总算逃脱了重围,向福建方向逃去了。
十一月二十七日,完颜亮率金军主力抵达临安。经和投降的大宋皇帝赵构,以及部分宋朝大臣密议后,赵构宣布退位。并在退位前下旨让各地宋军停止抵抗,将原宋国的领土全部并入金国。
原有的以何铸和刘子羽为代表的中立派大臣全部被罢免,以对金国不恭敬为由,逮捕下狱。而极力主战的皇子赵眘,以及拥护他的主战派大臣,如史浩、陈伯康、张浚等全部在城破时被“『乱』军”杀死。而完颜亮事后公布这些“『乱』军”是“宋朝的『乱』兵”,但是个人都猜得到十有八九是金军要从肉体上消灭宋朝的主战派人士。
随即。完颜亮又派临安皇宫中原有的传旨太监给还在襄阳、随州一带和金国以峙的宋军下令,要他们立刻放弃抵抗,投降金军。同时派人去接受江南一带的州县。目前。宋朝境内已是一片混『乱』。
当临安失陷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
难道大宋就这样——事隔二十年后,再次蒙受当年靖康之难那样的耻辱吗?
岳云听巩月漓述说完宋金之战的全过程后。不禁感概。这一次完颜亮南征,和原本历史上1161年的那次完颜亮南征非常相似,当然,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首先,金军的实力要强得多了,纥石烈志宁、白彦敬等名将也随同出征了,而在原本历史上,他们这时却在北方平定契丹人叛『乱』,并没有参于南征。
此外金军还率先用上了火炮及抛『射』炸弹,使金军的实力大大强于宋军。
而反观宋军这边。人才调零,武备松懈,尤其是赵构中了完颜亮的『迷』『惑』之计,以为金军要撤军。没有加强临安的防守和增加长江沿线的兵力。
更让宋军雪上加霜的是:原本历史上为宋军赢得采石矶大战的功臣虞允文这时还在台湾当他的国防部长,不能再为宋军力挫群雄了。
而为宋军在海上击溃了来犯的金国水师的功臣李宝。眼下也在台湾当海军舰队司令。不能象历史上一样,在海上大败金军偷袭临安的水师。
而且宋军的水师又被岳云两年前在舟山打得元气大伤,至今未恢复,加上临安的水师又全部抽调去了长江内,导致海面上的防守等于零。
如此一来,原本历史上在胶州海域就折戟海底的金国水师。竟然安全开到临安海面上了,而且还顺势攻占了临安。原本历史上由宋军大获全胜的采石矶之战,却因宋军少了个虞允文,金军多了个纥石烈志宁而变成了金军大胜……
这一变化实在让岳云也有些惊讶不已。虽然他也曾想到过金军会胜,但却没想到完颜亮能一举攻破临安,将宋朝的皇室和大臣一网打尽。眼下,金国势力大涨,而辽国又陷于内『乱』之中。自己该如何应对呢?
“月漓,帮我通知所有都护府五品以上官员和军中将领,明日开会商讨如何应对中原目前的剧变。我们养精蓄锐了两年,已经到了该出手的时候了!”岳云面『色』沉稳地说道。
对于这一天的来临,他其实心中已有所准备,虽然比他预计的提前了几年。但既然来了,就勇敢地去面对吧!
“好的!”巩月漓点了点头,眼眸中闪过一丝兴奋,她要把这事赶快通知自己父亲和哥哥。巩家的秘密,也到了该向岳云坦白的时候了。这个机会终于等到了,一定要说服自己夫君!
*****************************************************************[]惊宋489
十二月三日,台北的海外都护府府衙内,坐无虚席,还在台北的官员和将领们,大部分都到了。他们开始商讨目前宋朝境内的剧变,以及海外都护府应该采取的行动。
听巩月漓介绍完目前面临的形势后,众人皆不禁感叹。三个月前,似乎一切都安好如初,大宋也是那么坚不可摧,但没想到三个月后,竟然就一举崩溃了。重现了二十年前的靖康之耻。
“眼下官家已经投降了,金国皇帝完颜亮也宣布宋国灭亡,并派人到江南各地受降。听说湖州、明州、嘉兴、常州、苏州、无锡等地已经望风而降。由于赵氏子孙全集中在临安,因此已被金军一网打尽。目前已经可以说,宋朝是基本上濒临崩溃了!”岳云面『色』凝重地说道。
众人这时均『露』出悲愤的神『色』,虽然他们也对这个朝廷极为不满,但是当大宋灭亡的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却也痛心不已。毕竟他们从出生起就是宋人,虽然宋国朝廷的所作所为已经伤痛了他们的心,但其中却有一部分人还对朝廷抱有幻想,期望在赵构之后即位的新君能够对金国重新变得强硬起来,带领宋国军民北伐中原,收复河山。
这种想法,尤其是在最近两年才新移民到台湾的民众中尤为突出,就连岳飞、张宪、岳雷等或多或少有些类似的,对宋室朝廷的幻想。
不过,这一切都随着完颜亮攻破临安,宣布大宋正式消亡而破灭了。开会之前,岳云原本也请老爹岳飞来参加会议的,但岳飞和李若虚、黄纵等人都以自己心『乱』如麻,无心国事为由,婉拒了岳云的邀请。
岳云倒也没有介意,他知道要自己老爹岳飞接收大宋已经灭亡这个现实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他也想好了,就算现在自己起兵北伐,也不能自立旗号,仍然要打大宋臣子的旗帜,才能减少各地的抵抗。
“诸位兄弟,眼下金军已经控制了江淮和江南之地,如果我们不加以阻止的话,整个大宋都会落入他们手中。所以,我决定:向金军发起进攻,不能让他们在江南站稳脚跟!”岳云斩钉截铁地说道。
众人全都点了点头,在对金开战一事上,他们都没有意见。不过,巩义却提出了一个疑问:“应祥,咱们这海外都护府也应该换个名称了吧。大宋都已经覆亡了,我们还叫大宋海外都护府吗?”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现在出师,讲究的是名正言顺。自己现在名义上还是大宋属下的海外都护府,但大宋都已经亡了,赵构也已宣布退位,并下令各地宋军放弃抵抗。如果自己等人还要奉宋朝为主的话,难道还得听从赵构退位前的命令,向金军投降。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岳云犹豫了片刻,方瞥了巩义一眼道:“大哥,对于我们今后的打算,可有什么好的提议吗?”
虽然他心中早已有了决定,但对大舅子的意见,却不能不重视。他也想由此抛砖引玉,看看大家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
巩义这时胸有成竹地说道:“应祥,我觉得我们正式立国了,可以预料:荆襄的刘琦、四川的吴璘也不会甘心投靠金国,而辽国见金国一举灭了宋国,也会对金用兵,以免金国将占领的宋国领土完全消化掉后,势大难敌。我们抢先打出驱逐金人,恢复汉人江山的旗号,有助于接纳不甘心投靠金人的原宋朝官吏和将兵!”
“嗯!大哥你说的很对!不过就这样建国,只怕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啊?”岳云还是有些迟疑不决,他不是没想过立国的事,只是感觉那应该是在定鼎中原之后,现在他感觉自己的威望和实力都没达到立国的标准。现在就蓦然建国称王或者称帝,只怕反而会引来各地百姓和官员的反感,将自己视同叛逆。对于收复失地并不有利。
“应祥不用担心!你看这是什么?”这时,从门外传出一阵高呼声。
岳云一眼望去,只见门口过来一位络腮胡子的中年男子,正是自己的老丈人巩千寻。他手中正提着一个用黄布包裹的四四方方的东西。
岳云连忙起身问好。巩千寻微微一笑,将那东西放在桌上,解开了包裹。
只见里面是一个镶金的盒子,作工细致,雕刻精美。仅从这盒子的外观就能看出,里面装的东西定非凡品。
“岳父大人,这东西是……”岳云有些疑『惑』地问道。
惊宋 第四百九十章 传国玉玺
巩千寻微微一笑,将盒子打开,只见里面『露』出一方镶金的白玉印玺。看上去晶莹剔透,庄重华贵,上面刻着“受命于天”四个大字。
“啊!看这印玺外观,似乎是传国玉玺!”张择端大叫了一声,他久在宫中,见多识广,自然认了出来。
“传国玉玺?不是说在后周朝时就失踪了吗?”
“是啊!听说本朝太祖和太宗找了几十年都没找到啊!”
“怎么会在巩老手中出现了呢?难道大夫人家是后周朝的皇族?”[]惊宋490
众人不禁议论纷纷起来。
这时,巩千寻望着满厅众人惊异的目光,方郑重地说道:“张大人没猜错,这真的是在后周朝时失落的传国玉玺。它原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和氏壁,秦统一天下后便用它雕刻成了一方玉玺。由皇帝代代相传,但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时,此玉玺被摔在地上,缺了一块。王莽便用黄金将缺的一块补上,故号称镶金玉玺,中原王朝皇帝便代代相传,凡有持有此玉玺者,均被视为正统,有野心称帝者,无不欲得到他,三国时期曾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这两名枭雄也因此而丧命……”
他顿了一下后,又接着道:“它之所以会在我手中,乃是因为我的先祖是柴世宗的贴身侍卫。这传国玉玺在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篡周之时,掌握在周太后手中。她知赵匡胤如果得到玉玺,将再无后顾之忧,定会杀柴氏孤儿寡母满门灭口。便命我先祖携此玉玺逃走。这样,赵匡胤为了寻找玉玺下落,说不定反而会保全柴氏血脉!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赵匡胤死后,其弟赵匡义虽然没有玉玺,却仍然将柴氏后人暗中杀绝。至此。我巩家也绝了扶持柴家再兴大周之念。此传国玉玺便在我巩家一代代流传下来。以期交给有天命之人……”
说到这里,巩千寻方凝视着岳云道:“应祥,你就是那个有天命之人,带领大家成就霸业,驱逐金贼,兴复汉家天下,就靠你了!”
说罢。他便跪了下去,双手将玉玺举过头顶道:“臣巩千寻恭请陛下就位!”
他这一带头。满厅之人都意识到,这是拥立岳云为帝的大好机会,于是全部都跪拜了下来。唯恐慢了一点。
岳云自己也吓了一跳,他连忙将众人一一扶起来。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如果我说自己没有一点野心,那是欺骗大家的。只是现在称帝还完全不是时候……”
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拿出点希望给众人也是不行的。毕竟别人也想捞个开国功臣当呢。
“不过眼下六十万金军正盘据江南,辽国虽然正在举丧,实力依旧强劲。而四川的吴璘、荆襄的刘琦只怕也是不安份的人。他们任何一方的军力皆强于我们。在此中原混战之时。我们如果先称帝。则必将成众矢之的!因此,我觉得,现在还根本不是称帝的时候。”岳云苦口婆心地说道。他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讲述了一遍。
众人一想,也是这个道理,现在辽国和金国都号称拥兵百万,虽然其中吹牛的成份居多,但有个七八十万军队是肯定的了。而四川的吴璘和荆襄的刘琦手下均有军队十万以上。而海外都护府因为走的精兵路线,正规军才六万。比这几方皆有不如。如果在这时还大张旗鼓地称帝,岂不是引来众人围攻?
巩千寻听罢点了点头,却是眉头一蹙问道:“咱们的国号定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众人全都议论纷纷起来,有人说宋朝是篡的后周的政权,不如国号叫周。
有人说唐朝是汉人史上疆域最广,最强大的朝代,且不过才灭两百多年,不如改叫唐。
还有人说咱们以前都叫岳家军,不如叫“岳”也不错。当年南朝的陈也是以国君的姓为国号的。
岳云待众人讨论得差不多了,方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我觉得现在不管打什么旗号。关键是看如何才能更好地号召百姓。为了更快地将福建、岭南一带还未沦陷之地纳入我们的管理,还是暂时打大宋旗号吧。”
“大都督英明!”众人听岳云如此一说,也觉得这样较为妥当。等北伐成功,收复临安之后。再立国,无论是威望还是民心都是众望所归,阻力最小。于是,便都同意了岳云的提议。
岳云随即和众人一起,商量了一下进军的路线。初步决定兵分四路,举行北伐。
第一路军由张宪率领,从红河州进攻广西,全是陆军,共三万人,其中两万是预备队,目标是占领广西,再北上进攻贵州。
第二路军由岳雷和曹宁、高宠率领,从广州登陆,兵力约为三万人,以原预备队为主。争取控制整个广东地区,不让其落入金国手中。如果有机会的话,再向湖南发起进攻。[]惊宋490
第三路军则分为两支,分由岳云和陆文龙率领、以虞允文为军师,李宝、关铃、牛通等为副将,进攻泉州和福州,兵力约有五万人,其中半数为预备队。力图占领福建,再向江西进攻。
而最后一路军则由杨月和吕浩率领,进攻浙江。不过这一路军队兵力却是最少的,仅一万多人,且全是海军,而岳云交给杨月的任务也仅仅只是攻占舟山就行了。
不少人对于岳云的安排均有所疑『惑』。进攻浙江可是面临与金军直接交锋的,怎么才安排这么点人?这样不要说打败金军,就连攻占浙江的州县都有些困难。
只不过他们却没想到,岳云根本没打算这时就和完颜亮硬拼。开玩笑,完颜亮可是有六十万大军的,仅在江南的就有近三十万部队,自己的正规军才六万人,怎么和完颜亮打?
岳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姿态要高调!行为要低调!
自己要成为举旗反金的第一人。吸引前宋的官吏和军民来投,壮大实力。待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北伐中原,收复河山。如果现在就把主要兵力用在浙江,岂不是自取灭亡?他还没有那么不自量力,用六万人去和完颜亮的六十万人火拼。
安排好了四路军队后,岳云便亲自前往琼州吉阳军,在起兵前,他要拜会一个人,取得他的支持。才能使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达到最高。
惊宋 第四百九十一章 老臣出马
绍兴十六年十二月十日,长江以北的北方大地正是朔风正寒,白雪飞舞之时,但位于南海里的琼州却依然是草木葱郁,气候炎热,一派盛夏景『色』。
在这里,遍地的椰子树上挂着一个个小西瓜般大小的椰子,绿树成茵,青竹幽幽,花草丛生,溪流萦绕回转,清澈见底。大海上碧海蓝天,渔帆如画,看来真是如人间仙境一般。
“征鞍南去天涯路,青山无数。更堪月下子规啼,向深山深处。凄然推枕,难寻新梦,忍听伊声音。更阑人静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大宋的前任宰相赵鼎此时正在一间茅草房内临窗远眺,望着窗外这如诗画般的风景,嘴角却『露』出苦涩的笑容,喃喃念着这首《贺圣朝.道中闻子规》。
这里真的是世外桃源么?或许在外人看来是这样,但在他心里绝对不是,风景再美,看久了也厌了,他心中想往的依然是在临安的朝堂斗争,自被发配琼州吉阳军后,他无时不刻地苦苦思索,千方百计想将秦桧扳倒,以实现自己北伐中原,收复汴京的梦想。[]惊宋491
可是,随后从临安传来的消息,却让他越来越绝望。
『奸』相秦桧的位置是越坐越稳了,官家丝毫没有要换他的意思。
而现在又多了一个和秦桧是一丘之貉的万俟卨,也是个彻彻底底的主和派。更让他绝望的,还是前几天从一位江南逃过来的商人口中传出的,关于大宋已经被金国灭亡,赵构宣布退位的消息。这让他更是痛不欲生,想不到多年来的努力和希望,从此便化为泡影,自己不但没能北伐中原成功。倒让金军南征胜利了。
大宋既已灭亡,一切的期望都已无法实现,自己也只能老死在这琼州了。从此埋骨异地,说不定子子孙孙还要受金人的奴役了。
想到这里,赵鼎的一双老眼不由湿润了,不过就在这时,房门却是“吱嘎”一下子打开了。
他回头望去,只见和他一起被发配到琼州的前兵部侍郎王居正快步跑了进来,一脸惊喜道:“赵大人。有官员来找咱们了。”
“什么?朝廷的官员?”赵鼎不禁惊讶不已,宋朝不是已经亡了吗?难道会是金国的官员?
想到这里。他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摇摇头道:“金国的官员我是绝不见的,金国皇帝给我再大的官也绝不出仕!赵某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一生至死绝不叛宋!”
王居正这时忙分辩道:“赵大人,来者不是金国的官员!而是咱们大宋岳元帅的大公子,现任海外都护府大都督的岳云。他已决定不服从官家的命令,拒不投降金国,而要进军临安。收复失地。誓要恢复大宋江山,因此,想请咱们重新出仕,帮助他!”
“什么?岳云?”赵鼎一听,心中剧震。
他这两年也没少听人提起这位少年英雄的事迹。知道他在台北开府立衙,担任了海外都护府大都督,坐拥台湾、琉球、吕宋、红河四州,兵力达六万以上,还有最强大的舰队,可谓兵精粮足。财多将广,听调不听宣。连朝廷也一时拿他没办法,还要依仗他的威望和水师来压制南洋诸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