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惊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幻新晨
岳云闻后也是一阵无语,两人就这样沉默着赶路,不多时便到了中军帅帐。
两人一起进入帅帐后,只见大帐内已经摆了二十多张灰漆的行军椅子,每张椅子前均有一张小桌,上面端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盖碗茶,而在每张椅子上都坐着一名岳家军的各军统制,现在已经来了约十来人。
这些统制坐在椅子上,一边喝着盖碗茶,一边却是在窃窃私语。他们看到岳云和张宪进来,均纷纷点头微笑示意。
而在大帐正前方,岳飞正端坐于此,他身旁一名文士模样的军师,正在和他商谈着。
岳云这时方仔细打量了一下岳飞,虽然之前在接十二道金牌时他也见过岳飞一面,但那时他才刚刚穿越而来,脑子浑浑噩噩的,根本没注意看这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究竟长何样子。
只见面前的中年男子皮肤白净,浓眉大眼、鼻直口方,国字脸,留着几绺长须,相貌甚是威武,黑白分明的双眸正仔细地看着自己。他戴着一顶精铁头盔,身披一身白铁锁子甲,在这锁子甲的正中间还有一个明晃晃的护心镜。他只是气定神闲地坐在大帐内的一张椅子上,却自然有一种统帅大军多年的凛然气度。
看着岳云和张宪上前行礼,岳飞才微微『露』出了一丝微笑,他和蔼地对两人说道:“云儿、循礼,你们坐下吧。”
待亲兵给两人搬来椅子坐下后,一名头戴纶巾、身穿鹤氅,面『色』白净,下巴上长着五绺长须的中年文士方说道:“元帅此次叫大家来,亦是事出有因,近日,颖昌、偃城、郑州、陈留一带的百姓均遣人到我军中,要求随大军南返,最近两天,已有不少百姓留滞朱仙镇上,意图于月随军撤退。只是,随行百姓增多之后,我军准备的时间亦将会增加许多,一个月的缓撤期已是远远不足。况且如若百姓随我军南返,粮草短缺之窘亦让我军左右为难,据下官的估算,仅上述四地的百姓人数就达二十余万,且近日还在不断增加中。眼下尚未秋收,百姓的存粮亦大多被金军劫走。如百姓随我军撤走,粮草问题势难回避。此事如何应对,还请大家一起商量斟酌。”
岳云看着这一脸精明,宛如诸葛亮再世的中年文士,心知这就是岳飞的军师,行营后护军参议官李若虚了,他的弟弟就是在靖康之难时,随徽宗皇帝被掳到金国,因怒斥金国大太子粘罕被杀的吏部侍郎李若水。
在历史上,此人是岳飞的第一智囊,为岳飞出谋划策多年,岳家军的后勤供应,内部调拔运转的很多工作都是他的功劳。[]惊宋7
李若虚说的情况,在座的岳家军将领都有所耳闻,这些天来,附近城镇的百姓在得知一个月后岳家军就将撤离,且朱仙镇的百姓已决定随同南返的消息后,纷纷扶老携幼来到岳家军大营,要求一起随军同返大宋,免遭金军欺压蹂躏。
现朱仙镇内外的各地百姓越积越多,人数已达数万人,按这个趋势,一个月后甚至可能突破二十万。这可是件很棘手的事。
众将皆知,带这么多百姓南返,会给岳家军带来不小的麻烦,如遇金军趁机进攻,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将会成为岳家军极大的包袱和拖累,他们一旦混『乱』逃跑,就会冲散岳家军的阵形,影响战斗。
况且就算金军不来进攻,这么多人的吃饭及安置也是一个大大的难题。可以说,单凭岳家军本身是根本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不过,若要不理会此事,立马南撤,又和岳家军长期以来的立军宗旨相违背。
岳家军北伐的目的就是要光复中原,解救受金人欺压的汉人百姓,现在北伐不成,饱受金人欺凌的汉人百姓要求一起随军南返,岂能对这些一心归宋的百姓坐视不理,只管自己一溜烟跑掉。
这时,那脾『性』暴烈如火的牛皋当即便叫道:“元帅!这种情况俺们还撤什么啊?马上就秋收了,要撤也是等秋收后再撤啊!这段时间正好留给百姓处理变卖田宅财物。不然,大伙儿没饭吃,饿也饿死了,还如何走路啊?”
牛皋的话音刚落,李若虚却轻摇折扇道:“牛将军此言差矣,现虽粮草紧缺,但只需后方能及时运来粮食,却也不算太过为难之事。眼下最大之难题还是撤军期限太紧,百姓有的要收拾家中细软,通知亲朋好友,有的甚至还想迁坟、变卖田宅。这些杂七杂八之事可不是一月内就能完成的。如若我军超过一个月的期限还未撤回鄂州,就会落下一个抗旨不遵的罪名,徒送把柄于朝中『奸』臣。亦让元帅难以自处!依下官之见,不如先行撤军,至于百姓南返及安置之事,恐怕只有暂且推后一步了。”
李若虚的一番话,除牛皋等几个脾『性』暴躁,『性』格鲁直之人,大多数将领都点头称是。他们虽然也不愿撤军,但在不撤军就会落个“抗旨不遵,不听号令”的罪名时,他们还是愿意选择遵守圣旨的,虽然当地的百姓们也令人同情,但这却不足以让他们去冒违抗圣旨的风险。
但众人都没想到的是,这时岳飞却脸『色』沉重地说道:“收复中原,解救百姓乃是岳某一直以来的心愿。现官家的旨意虽要执行,但岳某又岂能眼见百姓因我等撤军而再陷于金人之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军定当待百姓准备妥当之后,再行南返之事!”
众将领这时一听都呆住了:违抗官家十二道金牌传来的军令和圣旨可是杀头的大罪啊!元帅昏头了?





惊宋 第八章 撤军危机
岳云更是心中大骇,这怎么和历史上不一样了呢?历史上岳飞只等了五天就撤了。自己好不容易给他争取到了一个月期限,结果这便宜老爹干脆就不撤了。咋事态的发展会成了这般模样呢?
李若虚听见岳飞的话后也眉头一蹙,连忙劝道:“元帅还请三思啊!据下官在朝中的好友告知,官家对元帅屡次违抗旨意之事已极为不满,今趟下令撤军,诸路大军皆只收到军令而已,却独给元帅一人连发十二道金牌,还派这内廷红人曹公公亲来宣旨及行监军之举,已暗证其事。如元帅此次再度违抗旨,下官唯恐官家会对元帅不利啊!”
岳飞听后也是脸『色』十分阴沉,不过他略微思索了片刻之后,却一脸凛然地朗声道:“岳某如何不知官家对岳某已有猜忌之心?只是我辈行事但求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民。岳某实不忍中原百姓再遭大难!虽然岳某无能,无法收复中原河山,但也不能任由金人欺凌我大宋百姓……”
顿了一下后,他脸『色』略显犹『色』,但仍继续说道:“官家亦是一位爱民之君,即使因此违抗军令,吾料只需向官家补个奏章,说明缘由即可……如今金贼仍对我大宋虎视眈眈,官家应不至于因此就降罪我等!”
岳云这时算是看出岳飞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暗叹真不知道该说岳飞是圣人还是蠢人了。[]惊宋8
原来岳飞并非完全不知赵构已对自己有猜忌之心,但却依然愿意为了百姓而违抗赵构的旨意,更以为有金军随时可能南下的威胁,赵构不会动他。
这些所作所为在后人看来,自然表现出了岳飞的爱民之心,认为他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大英雄大豪杰。但在赵构看来,这位手握重兵的大将三番五次违抗自己命令,桀傲不驯,还企图收买人心,十有八九不会认为他是圣人,多半会认为岳飞是个心怀叵测的枭雄。反而会促使赵构下定决心与金人议和,再想办法辗除这位心腹大患。
岳飞此言一出,那些武将大多如牛皋一般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他们原本就不想撤军,听岳飞这样一说,立刻纷纷附和。
李若虚虽多次好言劝阻,但岳飞却丝毫不肯改变主意,只不过他倒也知道完全不撤军是不可能的,于是拟定延期三个月后再行撤退。
眼见岳飞主意已定,再劝也无济于事。那几个看得深远的将领也就没有再劝了,李若虚亦只能愁眉不展地盘算如何筹集粮草了。
倒是张宪灵机一动说道:“元帅,撤军之事再行延期,我等即便给官家上奏,官家亦未必会同意,我看应祥能说服曹公公上奏延期一个月,足见口才大有长进。不如由应祥再请曹公公代我等上奏,相信官家采纳之机会将大增,更可免朝廷怪罪于我等。”
张宪此话一出口,众将皆惊。他们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曹公公同意延期一个月之事乃是岳云去说服的,还当是岳飞本人或者李若虚去劝说的。这一向以冲锋陷阵闻名的岳小哥儿,何时有了这么好的口才了?
李若虚一听,眼睛顿时一亮,立刻对岳飞说道:“元帅,循礼此计甚妙,如由曹公公代为上奏,则官家大有可能同意,咱们也不必背负那抗旨不遵之罪了!”
岳飞一想也是,于是一双虎目望向岳云,微笑着说道:“云儿可有信心再度说服那曹公公呢?”
岳云心中暗自叫苦,上次说服曹公公,乃是王童动员朱仙镇的几名商人捐钱行贿,才打动曹公公的。否则似曹公公这等见钱眼开之人,就算你说得天花烂坠,他也决不会动心。
但今趟如岳飞所说,要再度将撤军期限延期到三个月,可是十分艰难之举。就算自己与王童商议,说服这附近商人百姓筹足了钱财,那曹公公也决不敢答应。因为他之前已说得明白,再要延期已无权作主,必须上报官家批准。而依赵构的个『性』,必不会答应。他绝对不可能一次再一次的被岳飞以百姓为由要挟。
如果赵构和秦桧坚决不同意岳飞继续拖延撤军,而自己这便宜老爹又一根筋地强行不撤的话。弄不好风波亭的悲剧还得提前了。
想到这里,岳云不禁面『露』苦『色』地说道:“曹公公那里,我自是可以前去劝说,但撤军之令乃是官家通过枢密院下达的。恐怕曹公公亦没那个胆子擅自更改,顶多答应我等代行上奏朝廷。但从这里上报临安枢密院,奏章一去一回恐怕就得一个多月,时间可拖不起啊!且就算曹公公同意代为上奏,只怕在此之前,我军还得依原来的命令如期撤退才行!”
众将一听,眼中都『露』出失望之『色』。
岳飞作为多年统兵的大将,自是知道岳云说的一点没错。这曹公公只是监军,又不是枢密使,自然无权改变军令,上次岳云能说服他延期一个月,恐怕多半是官家事先对此有所交待,授予他一定的变通权力之故。这次再度延期撤军,谅曹公公也无胆自作主张了。而依大宋军规,在新的军令到来之前,所有军队均应按原来的军令行事。
想到这里,岳飞的脸上不禁『露』出极其为难的表情,脸上肌肉都有些微微颤动,显现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心知这一步踏出去,必将使官家和朝廷中的文臣们对自己更加忌惮。但眼见百姓遭此苦难,他却始终于心不忍。
岳飞内心挣扎了半天,方终于下定了决心,语气沉重地说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岳某行事,但求无愧于心。这次为了百姓,岳某说不得也只好再违抗一次军令了!”
岳飞此言一出,众将齐声道:“元帅,此事不可啊!”
岳飞叹了一口气后说道:“诸位兄弟,岳某岂不知违抗圣旨和军令的下场,但岳某从靖康年间起,亲眼看到金兵杀入我大宋境内,俘我二帝、占我土地、抢我财物、杀我百姓,令我大宋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岳某最大的心愿,就是收复中原,解救二帝回国,让我大宋百姓安居乐业。现在眼见他们在金人治下饱受欺凌,岳某怎能忍心?想来官家也是疼爱百姓之君,应能理解岳某苦衷……如若官家因小人蒙蔽,未能体察百姓疾苦,怪罪于我……岳某就解甲归田以息圣怒罢了。反正我大宋还有韩将军、吴将军、刘将军在,金兵也未必就那么容易南下的!”[]惊宋8
这最后几句话,岳飞当真是说得嘘唏不已,但话中语气却是斩钉截铁,显见决心已定。
岳云这时却是心『乱』如麻,他不禁深为岳飞的爱民之心和无惧牺牲的想法所感动。不过他这个穿越之人却是知道,岳飞可是大大低估了赵构对他的忌惮,以为顶多不过是被罢官,却根本没想到赵构会杀了他。
而且岳云更知道,赵构是比秦桧更心恨手辣的人。在原本的历史上,秦桧调查完岳飞之案后,上报给赵构的拟定判决是将岳飞和张宪斩首,而岳云只是徒刑,但赵构观后却大为不满,将岳云也改为了死刑。从这点上看,赵构是比秦桧更凶残之人。
岳云当初之所以极力想延期撤军,也是想拖点时间想出一个保命之法。但如果这延期撤军之策反而会让风波亭的悲剧提前爆发的话,那岳云也不能不为保命着想,反对撤军了。只是,看今日岳飞的态度,他貌似已决心一意孤行了。
“唉,如何劝说这死脑筋的便宜老爹呢?看来他比我想象中的固执得多啊!”
岳云心中惶急:“他也太异想天开了吧,虽说用心是好的,但他根本没想过,这赵构躲在临安城安全的皇宫内,过着享乐的生活,怎么可能知道此地的真实状况呢?就这样报上去十有八九认为岳飞是假借护民之举,企图拥兵自重,违抗军令,向朝廷示威呢。”
就在岳云心中焦急不已时,却脑中灵机一动,想起曹公公之前说过,已派使者和金人商谈议和一事。
“有了!朝廷之所以要求必须撤军,主要是想和金人谈和,所以必须将各路宋军撤回来。企图以土地换和平!如果由岳飞上奏,多半朝廷会认为是岳飞找的借口,而如果由百姓自己请愿,不走枢密院这条线,恐怕效果会好得多吧。再说了,岳飞就算真的把几十万百姓撤回去了,他们如何安置也是个大问题啊。这包袱还是得交给朝廷的。”
想到这里,岳云不禁喜出望外,立刻大声说道:“父帅,孩儿有一计,或许可以让朝廷主动提出,要我们延期撤军!”
————————————————————————————————
新的一周到了,《惊宋》正在冲榜之中,为了咱们的岳小哥,大家都把推荐票砸上来吧!没收藏的朋友也请注册一个帐号收藏一下吧!




惊宋 第九章 群体性上访
(感谢孟筱初mm投的评价票)
“什么?要朝廷主动让我们延期撤军?”众将一听,都愣出了。
他们均脸上不以为然,心想连李若虚都没想出办法来,你岳云才二十二岁,就能想出妙计来?
貌似以前岳小哥儿也光会上阵冲锋,只是一个有勇无谋的猛将,就算前几天显示他有些口才,也不至于还能有军师之才吧。
“云儿,你有何计让朝廷主动下令缓期撤军呢?”岳飞依然不动声『色』地问道。[]惊宋9
“父帅,您打算将这数十万百姓撤回后,上报朝廷安置在何处呢?”岳云没有说出自己的计策,反而先问岳飞道。
“这个……”岳飞一下子眉头一蹙,这问题倒还真的让他很为难。
之前他也和李若虚商讨过这个问题。李若虚提出过可以将百姓暂时分散安置在荆楚一带。但是,安置的费用及粮食却还没有着落,因此具体的安置计划还没有正式确定下来。
岳云这时侃侃而谈道:“父帅担任的是湖北、京西路宣抚使,我岳家军的驻地也是在鄂州。不过荆楚之地基本上未被战火波及,此地人口密集,各处田地尽皆有主,不象中原及江淮一带,因连年战争,原住民大多逃亡,田地荒芜,只要为百姓搭起简易棚屋,着令其屯田,即可安置下来。如若将百姓撤回荆楚一带,就算分散安置,亦是拿不出多少无主田地供百姓种植的。况且,这数十万百姓涌入我军驻地后,他们的吃穿住行,所需费用尚不知几何,恐怕仅靠我等是解决不了的。”
岳飞听闻之后,亦微微点头。他前几次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主要原因就是军中缺粮,导致无法更进一步。这几年他在荆楚一带加强屯田,才算改善了粮食紧张的局面,能够支撑他打到朱仙镇。如若这数十万百姓涌入,则必将拖累岳家军的存粮,到时连军队的吃粮都成问题,还谈何继续北伐呢?
虽然岳云刚才也提及,江淮一带因连连战『乱』,土地荒芜,有大量的无主之地安置南返百姓,但那里可是张俊的防区,自己和张俊的关系极差,想要说服他几乎不可能,且依张俊的个『性』,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他是绝对不会同意接下这一包袱的。
想到这里,岳飞不禁沉『吟』了片刻,然后和李若虚对视了一眼,微微一笑问道:“云儿,那依你之见,我们现在应该如何行事才好呢?”
其实他心中已有计划,只是对自己这只知道冲锋陷阵的大儿子突然能运筹帷幄了大感好奇而已。
岳云这时却狡黠地一笑道:“父帅,依孩儿看来,一个月期限到后,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开始撤军。这样便可向朝廷表明,我行营后护军是服从官家和枢密院指挥的,不会违抗军令!避免一些『奸』佞小人以此为由,恶意中伤我军不听号令,擅自行动……”
然后,他又接着说道:“不过,我军虽然遵从军令,从中原撤回荆襄一带。但撤军总需时日吧,不可能今日方撤,明日十几万大军就已撤回鄂州了吧!况且,眼下宋金还在交战期间。在金军虎视眈眈之下,我军即使撤军亦只能分批撤退、预留断后军……呵呵,我们安排第一批撤走的军队自然是那些生病、受伤,和一些老弱的军士……”
“另外,安置百姓之事终究还得上奏朝廷解决才行!只不过,如由我们上奏的话,官家和朝中大臣说不定还以为我们夸大其词,想违抗军令,企图以百姓来要挟朝廷,拥兵自重。因此,孩儿之意,是让百姓们自己去临安上访比较好!”岳云解释道。
“上访?”听到这个词,不光岳飞一愣,就连李若虚也一阵愕然。
“嗯!”岳云这时便将“上访”是怎么回事大致用他们能听懂的话解释了一遍。他可太清楚了,前世那些领导最怕的就是百姓上访了,而且对于规模越大的上访越头痛。
“应祥,你这办法,的确比我们自己上奏要强上不少,亦让官家能体察到民间疾苦,明白我们的苦衷,实是一举两得之策。只是这上访之人由谁去比较合适呢?下官想,总不可能让这些百姓们都去吧!”
李若虚是岳家军的参议官,又是文人出身,头脑反应最快,自然一下子就看出了岳云提出的“上访”会让朝廷处理起来多么棘手。
岳云微微一笑,方说道:“上访的人数,依我的想法,以两三百人左右为佳,人太少了影响力小,声势不够大,无法引起轰动效应;人太多了一路上安顿和吃饭都是个大问题,行动起来也不方便。当然,这两三百人自然得挑选一下,不可能是随便找些大字不识的佃农就行!我建议多找些有影响力的文人和商人,这样他们见到官家及朝中的大臣才可以侃侃而谈,将这里的现状讲述清楚。”
岳飞和张宪听后都点了点头。他们也知道不可能叫些只会种地的农民或者工匠去和朝廷交涉。大宋重文轻武,让文人作代表上访是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李若虚心中却是有些疑『惑』,他问道:“大公子,让文人前去临安自然可行,但为何还要找些商人随行呢?”
岳云先是一愣,但随即就明白过来了。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最低,士农工商四大行业,商人是排在最后一位的,即使在宋朝这个最重视商业贸易的朝代也是如此。所以李若虚才有此一问。[]惊宋9
不过作为穿越者的岳云却是深知商业的重要『性』,更了解商人的价值所在。他之所以要让商人一同前去上访,乃是因为一个很现实的因素。
这时,岳云方微笑着说道:“李军师,上访的代表有数百人,他们到达临安最快的途径就是向南行,到达鄂州,然后再坐船沿长江到达建康,经常州、苏州、抵达临安。末将亦知文人大都视金钱如粪土,不愿和商人多来往,但一路上大家坐船、吃饭、住宿总还是要钱吧。这些钱自然应该是那些商人出了。”
“哦,这倒也是!商人一向逐利,这次想要延期撤军,他们自然也应该多出点钱财了!”李若虚倒是点头称是。
岳云微笑不语,其实他还有一个理由没说,那就是:游说朝廷下令不撤,不对朝中大臣甚至内廷的宦官嫔妃打点一番怎成?只是这理由却是不便在这会上说出来而已。
岳飞又问道:“云儿,你这计划倒是可行,不过上访的数百人总得有个承头之人吧,你心中有合适的人选吗?”
岳云早就在等岳飞问这话,听闻之后,立刻行了一礼,然后说道:“父帅,孩儿心中已有一合适人选,乃是朱仙镇上的私塾教师王童。此人是名秀才,年纪虽轻,但头脑灵活,反应机敏,熟悉附近情况,言谈举止也十分得体,足以担当组织上访请愿团的大任!”
“哦?王童?此人名不见经传,真能担当如此重任?”岳飞有些疑『惑』地问道。
他原本认为派个年长稳重,最好有过功名的名士。没想到岳云却推荐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私塾教师,还只是一个秀才。他心中着实有些不放心。
“是的!”岳云这时微微一笑道:“不瞒父帅,几天前说服曹公公同意我军缓期撤军一个月,就是王童和孩儿一起前去才说服的,此人年纪虽轻,口才和机变却甚是厉害。定比那些年纪和名气虽大,行事却墨守成规之人更为合适!”
其实说服曹公公基本上是岳云自己干的,但他这时不得不将功劳放在王童头上,以显其才能。
岳云也不是没想过让别的文人去,但他却拿不准别人会不会按自己的计划去上访。毕竟他的计划中有些是不好意思拿出来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的,某些行动甚至会让那些保守的文人认为是胡闹、走偏门了。而王童是个年轻人,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比起中老年人来说要容易得多,更何况王童对自己心存感激,又答应了作自己的谋士。岳云对王童执行自己计划的信心可要足得多。
岳飞这时瞥了李若虚一眼,见他亦微微点头,当即便笑道:“云儿,我原本属意此地名士张择端的,他既是文人出身,又在宣和年间当过翰林学士,只是他擅长作画,却不善言辞。云儿既有更好的人选,那上访之事就交给那王童去做吧!只是在他们出发之前,你觉得还需请曹公公为百姓们再次上奏呢?”
1...34567...3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