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入戏之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暗香
东宫内部的情形真的是让苏辛夷很意外,不只是太子身边没有侍妾之类的人,就连后殿服侍的人也多是以內监为主,也就是她嫁进来后从内廷府那边调来一批女使,再加上苏辛夷自己带来的丫头陪房,这才感觉到人手上算是够用。
苏辛夷不太习惯用內监服侍,但是晏君初还是给她送来一个帮手,做她身边的总管事宜,与佘嬷嬷也算是一内一外,还是个熟人,黄卓。
当然这个熟悉,是苏辛夷单方面,因为她有上辈子几次见黄卓的记忆,但是黄卓对新上任的太子妃却不是很了解,除了在宫中参选时见过,其他时间并未与太子妃有过接触。
所以,她现在到太子妃身边做总管,当真是小心翼翼,万分谨慎。
“去给皇后娘娘请安?”佘嬷嬷听着太子妃的话,想了想才慢慢开口,“太子妃不如先让人去元徽宫那边问问,毕竟皇后与太子殿下不是亲母子,若是让您天天过去请安,皇后娘娘只怕也未必愿意。”
苏辛夷听懂佘嬷嬷的意思了,皇后为了名声,肯定不能让她天天往后宫跑,又不是正经婆媳,传到外头,怕是还不得落个刻薄儿媳的名头。
“那我让黄卓走一趟。”苏辛夷立刻说道,黄卓是太子身边的人,元徽宫那边的人肯定认识,毕竟黄卓以前都在少阳院当差。
佘嬷嬷笑着说道:“那是最好不过。”
黄卓去,元徽宫那边的人对太子殿下的人肯定更加忌惮谨慎三分。
苏辛夷让人把黄卓叫来吩咐几句,黄卓就忙往元徽宫去了。
东宫事务以前都是张鉴处置,现在她嫁进来,这位东宫总管立刻把东宫的账本还有权利一股脑地交了。
所以现在苏辛夷新婚的日子,就不得不面对着了解东宫事宜的处境。
听到有脚步声传来,苏辛夷抬起头,随即就听到外面传来请安行礼的声音,她立刻站起身往外迎出去,才掀起帘子,就见到走进来的晏君初。
晏君初看着苏辛夷就笑了笑,“你出来做什么?”
苏辛夷还是有点不太好意思,被太子这么一问,脸颊就微微有些发热,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很正常,道:“也没什么,就出来走走。”
晏君初那双乌黑的眸子就笑了,走过来十分自然地握住苏辛夷的手,“那你先陪我坐会儿,我有事儿跟你商量。”
苏辛夷总觉得晏君初的小动作很多,不是喜欢牵她的手,就是总喜欢抓着她的手腕,便是有宫人在一旁他也不避忌。
最初几天她很别扭,习武的人不太喜欢与人这么亲近,但是架不住晏君初很执着,如今她虽然还有点别扭,但是也不会时时刻刻想着把手甩出去了。
“殿下有什么事情要与我说?”苏辛夷落座之后看着晏君初问道。
晏君初知道苏辛夷是个害羞的性子,当着宫人在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叫他的字,总是称呼他殿下,不过鉴于俩人单独相处时她会改口,也就不着急了。
“七弟可能这几日就要南下。”
“嗯?不是说要给几个王爷选王妃吗?”苏辛夷挺惊讶的,昨儿个去给皇后请安,皇后还提及此事,那意思大约是迟疑着要不要苏辛夷搭把手。
但是皇后不喜欢她,估摸着肯定不喜欢她插手,但是又忌惮皇帝,怕陛下过问,这才迟疑。
苏辛夷可不是揽事上身的人,给几位王爷选王妃这样的事情,她一点也不想掺和,以后人家小夫妻万一过得不顺心,只怕就得怪她呢。
所以,她当机立断就表示她刚嫁进东宫,东宫事务繁杂,她性子愚钝一时半会怕是熟悉不过来,不能为皇后娘娘分忧。
皇后松口气,苏辛夷也松口气,俩人难得达成一种默契与诡异的平衡。
现在,容王要南下,那选王妃的事情怎么办?
晏君初对上苏辛夷惊讶的神色,他望着她,“漳平府送回急报,鞑靼有异动。”
苏辛夷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这么快?”
她与晏君初预估会在夏收时,现在距离夏收至少还有一个半月。
晏君初微微颔首,面色也多了几分凝重,“这件事情瞒不了多久,很快朝廷就会调动兵马。”
苏辛夷看着太子,话到嘴边转了转,她想问太子会不会去,但是她知道这件事情只怕现在晏君初也无法做决定,想了想就问道:“这个时候父皇让容王南下接管商队,是不是有运送军粮的意思?”
“不好说,父皇的心思一向无人能猜。”晏君初握着苏辛夷的手捏了捏,“但是,七弟南下肯定是件好事。”
苏辛夷听得懂太子的意思,她抬头看着他,眼睛里已经没有犹豫,直接说道:“殿下,你想去漳平府督战?”
晏君初轻笑一声,他就知道辛夷能懂,“是。”
苏辛夷立刻说道:“只怕朝臣与陛下也未必愿意。”
一国储君,事关社稷,肯定不会轻易让他出京,上次前往漳平府,太子也只是做押送粮草的事情,但是这一次她分明看出他是想督战,而不是留在后方管粮草。
“我会让父皇答应的,只是你会同意吗?咱们才刚新婚我就要离开……”晏君初凝视着苏辛夷,这个时候走,对于她这个新进门的太子妃来说并不是件好事情。
“当然,殿下所想,我都会支持。”苏辛夷立刻说道,她虽然觉得殿下伸手弱一点,但是上次在漳平府能顶着巨大危险出城与她汇合,她那时候就知道殿下的骨子里流着皇族的骄傲的血液,不允许自己躲在人后。
晏君初一怔,就这么答应了?
不你应该吧,她一向把他看得死死的,一丁点的危险都不肯让他遇到,所以这是成了亲就不在乎了?
晏君初这一刻的想法很微妙。
苏辛夷脑子里全都是太子的话,一时间没注意他的神色,想了想她立刻又说道:“我会陪殿下出征,殿下不用担心,我说过会一直守护你。”
晏君初:?
“这恐怕不可能。”话是这样说,但是晏君初的神色已经舒展开来,果然,苏辛夷心里最在乎的还是他。
“那就是我的事情,殿下曾经说过,如果我要与你一起出征,需要得到陛下的首肯,我会为这件事情努力的。”苏辛夷坚定地开口。
“阿沅,你留在京城守着东宫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知道,但是我更想陪在殿下身边。”苏辛夷很是认真地看着晏君初,“不管能不成成功,我一定会去试一试。”
当初漳平府一战,她知道战场上的凶险,还知道晏君初是一个敢亲身上阵的人,坐在京城干等消息,那怎么能行?
她可不是屋子里的菟丝花。
“你……”
“殿下不用劝我,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苏辛夷对着晏君初莞尔一笑,“如果陛下拒绝了我只能认了,但是现在还有希望,所以请殿下让我试一试。”
晏君初握着苏辛夷的手微微一紧,然后就释然了,是了,就是这样的她致命地吸引着他,让他没有娶妻念头的人想把她娶进门,甚至于不惜在父皇面前几次三分的演戏。
“好。”
听到这句话,苏辛夷就微微松口气,她还真的怕他不同意。
瞧着苏辛夷偷偷松气的样子,晏君初的心情当真是十分复杂。
很快,漳平府的奏折就在朝堂上被陛下拿了出来,历经两年,鞑靼又卷土重来,朝堂之上因为此事立刻沸腾起来。
也因此,给王爷选王妃的事情,暂时中止。
朝堂上因为出不出兵的事情吵得是火星四溅,后宫里因为此事也并不轻松。
“你要去漳平府?”李贵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盯着自己的儿子怒道:“不行,这可不是闹着玩,鞑靼凶悍无比,危险万分,你不能去。”
襄王闻言一点也不意外,看着自己的母妃慢条斯理的说道:“这次太子肯定会主动请缨,如果再让他立下军功,那么储君之位就再也没有动摇的可能性。母妃,我非去不可。”
李贵妃的脸色一下子变的乌黑,“你为什么要这样执拗?母妃就你这么一个儿子,你若是……让我可怎么办?”
“母妃,便是到了漳平府,以我的身份,难道还去冲锋陷阵不成?必然是待在漳平府议事,不会有危险的。”襄王安慰道。
“难保会没有意外,上次太子倒是押送粮草,鞑靼大军攻城,太子还不是带人出城伏击?”李贵妃想到这里就觉得鞑靼也是没用,当初怎么就没能把太子留在那里。
想到这里,不免又想起苏辛夷,是因为她!
因为苏辛夷察觉到鞑靼的运粮大军,还助太子埋伏偷袭立下大功,想想就呕血。
“有危险才能立大功,母妃,想要父皇看重我这个儿子,我只留在京城是不够的,现在父皇眼中只有太子,我只能另辟蹊径。”襄王神色认真的开口,“而且我预计这次太子肯定会请战,不能再让他独占鳌头。”
李贵妃知道儿子说得有道理,但是儿子没有领过兵,心里很是担忧。
襄王看着母妃,笑了笑,那双黑黢黢的眸子里似有什么闪过,“再说,这次也许会有机会,太子做事一向标榜公允,说不定会亲自上战场,战场上可是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李贵妃心头一凛,她仔细打量着儿子,沉声说道:“你跟母妃说实话,当初在按定位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怎么觉得你这性子越来越激进了?你以前可不是这样。”
“母妃,现在的形势跟以前又如何一样?父皇让太子去了苏辛夷,这对我们就是很不利的事情,苏辛夷可不是寻常女子,不只是她的父亲,便是她自己也即难对付。”襄王轻哼一声,“母妃最好想办法把苏辛夷留在京城,不要让他随太子出征,若是有她在太子身边,只怕儿子的谋划就有很大变数。”
李贵妃察觉到自己的呼吸有些紧张起来,她沉着脸,显然很是有些犹豫。
襄王却不肯再说了直接起身,“儿子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太子妃的事情就交给母妃了,其他的儿子自然会处置。”
“等等。”李贵妃立刻站起身走过去挡住儿子,一双眼睛锋锐的盯着他的眼睛,“是不是那个伏云蛊惑你?”
襄王一怔,随即一笑,“母妃,您这是说什么话,她怎么可能蛊惑的了我?”
李贵妃仔细大量儿子的神色,没有发现丝毫端倪,但是却总觉得这件事情肯定跟她有关系。
------题外话------
先送上一更,还有一更,可能会稍微晚一点,大家久等了。
太子入戏之后 269:太子妃不过是小人得志
鞑靼即将攻打漳平府的消息还未传开,京城内却是歌舞升平,繁华依旧。
大街小巷的茶楼酒肆,花街柳巷依旧宾客满座,一直到背插旌旗的八百里快骑一路扬着灰尘从城中而过,这才引起百姓们的瞩目。
又要打仗了!
这个消息一下子就传开来,整个京城都震动了。
当初漳平府大捷还是两年前的事情,没想到现在鞑靼又要南下,南齐与鞑靼诸部的战事虽然每年都要来一趟,但是依旧让百姓心惊不安。
文臣武将在朝堂上慷慨激昂,私下里打着不同的算盘,齐国公府立刻成为焦点,拜帖如雪花般飞了过去。
便是处于半隐居状态的郑国公,都亲自上门拜访齐国公老太爷,美其名曰探讨兵法。更不要说京城其他诸卫蠢蠢欲动,有战事便能立军功,是多少将士想要搏一搏的机会。
文臣与武将素来不睦,武将主战,文臣主和,因为这个大有在朝堂上一定要分个高下的意思。
仗义执言?
各抒己见?
五军都督府,各地卫所都会盯着京城一举一动,牵一发动全身,非夸张之语。
苏辛夷有了上次的经验,知道不会这么快决定出不出兵的事情,现在鞑靼只是试探,还并未真的出兵,但是若是不尽快做出决断,这也非好事。
皇后让苏辛夷初一十五去元徽宫请安,这日正好到了十五,她一早睁开眼睛太子已经去上朝听政,她自己起身熟悉用早膳,想起昨晚太子与她说过的话,她的心情不免也有些沉重。
挑了一身不那么扎眼的宫装,苏辛夷这才带着连翘做上肩舆往后宫而去。
从东宫到后宫要穿过两道宫门,一道是东宫的门,一道是后宫的门,两边宫门落玥之后便不能打开。
连翘察觉到太子妃的心情不太好,想起之前黄卓给她递的消息,还是开口说道:“太子妃,黄总管说,他打听到今日皇后娘娘可能会召见广平郡王妃。”
苏辛夷微微皱眉,“这么巧?”
连翘忙说道:“奴婢问过黄总管,黄总管说皇后娘娘以前也经常见广平郡王妃,一个月里总会有一两次。”
苏辛夷知道这一点,上辈子就知道,因为每逢皇后召见广平郡王妃的时候,平靖郡王妃有时候为了给她施加压力,也会故意挑那一天进宫拜见皇后。
想起这些她的心情本来不好此时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她现在身份不同了,不管是广平郡王妃还是平靖郡王妃可都不敢再对她不敬。
进了元徽宫,果然见到广平郡王妃也在,苏辛夷目不斜视走进去,对着皇后见礼,“儿媳拜见母后,母后安康。”
皇后立刻摆出一副亲切的笑容,“太子妃来了,起来吧。来人,看座。”
“谢母后。”苏辛夷笑着道了谢这才坐下。
此时,在苏辛夷进殿之后就站起身的广平郡王妃开口,“臣妇拜见太子妃。”
苏辛夷这才抬头看向广平郡王妃,“郡王妃不用多礼。”
苏辛夷身姿不动坐在那里,安然受了广平郡王妃这一拜。
佘嬷嬷说了,这天下除了帝后之外,便是对上李贵妃等人,她都不用心虚。
皇后看着苏辛夷这架势,眼尾扫了过来瞄了一眼,虽然有些不悦,但是也没说什么,毕竟太子妃没做错。
广平郡王妃此时的心情就很微妙了,想当初苏辛夷才刚回来的时候,这满京城的世家可真是没把她放在眼里,不过是乡下长大的村姑。
但是架不住人家有个好爹,转眼间就成了太子妃,真是不服气也得憋着。
广平郡王妃因为女儿与商君衍的婚事,确实对苏辛夷一直不满,就算是容王与商君衍都说与苏辛夷没有关系,但是她总觉得若是没她,指不定这婚事就稳了,这种感觉很难讲。
反正,她与这位太子妃没有眼缘,总觉得打心里很排斥,厌恶。
广平郡王妃行完礼落座之后,暗中打量着苏辛夷,瞧着她新婚却穿一身不怎么鲜亮的衣裳,看来在东宫的日子也未必好,不免就有些舒心了。
皇后看着苏辛夷笑着问道:“东宫的事务可还顺手?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只管来问我。”
苏辛夷面上一副恭谨的神态慢慢开口,“多谢母后观念,如今还算是顺利,若是真有不懂之处,再来请母后指点。”
听着苏辛夷婉拒皇后,广平郡王妃的神色就有些不太好,笑着开口说道:“太子妃不用觉得不好意思,东宫事务繁杂,以前太子妃也没仔细学过这些,若有不懂的还是要认真学一学,也免得出错。”
苏辛夷侧眸看向广平郡王妃,脸上的笑容不断,不疾不徐的慢慢开口,“广平郡王妃说的是,只是东宫人事简单,确实没多少繁杂之务,哪里还用麻烦母后。”
听着苏辛夷提及东宫人事简单几个字,广平郡王妃的嘴角抽了抽,一时间脸色也有点不好看。
以前东宫内务也没人敢去问,太子殿下在外从不说东宫的事情,但是娶了太子妃之后,大家的眼神不可避免地对准了东宫。
太子妃的位置虽然被苏辛夷抢了,但是还有其他的其他的位置,殿下可是储君,将来便是东宫的良娣等人,获封也不会太低,若是有李贵妃这样的好福气,也能一步登天。
但是谁能想到呢?
东宫居然连个侍妾都没有,若不是她问过皇后,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太子不是有什么毛病吧。
所以,这会儿听着苏辛夷这话,广平郡王妃就觉得她是对着自己炫耀,这口气当真是憋得慌。
就在这个时候,便听到外面宫人的声音传来进来,“贵妃娘娘到,贤妃娘娘到,明妃娘娘到。”
这几位一进来,殿中立刻就热闹了,给皇后见过礼之后,苏辛夷给几位也见了礼。
贤妃与明妃微微避了避没有受全礼,李贵妃则不然,安安然然地受了全礼,看着苏辛夷漫不经心的笑道:“太子妃的气色看起来好像不太好。”
苏辛夷:……
她笑了笑,“贵妃娘娘真爱说笑,如今我早起就要在东宫演武场练一练枪法,身体真是再好不过了。”
李贵妃脸上的笑容都僵住了,她不敢置信地看着苏辛夷,“每天都要早起习武?”
开什么玩笑。
苏辛夷一本正经点头,“是啊,这是我多年的习惯,太子殿下也说了,我这一身功夫不练生疏可惜了。”
众人:……
大家看着苏辛夷的神色,就跟见了鬼一样,就没听说谁做了太子妃还能舞枪弄棒。
皇后立刻说道:“身为太子妃要以身作则,贞淑贤静,怎么好做这种打打杀杀的事情?”
苏辛夷惊讶地看着皇后,“可是,父皇说不许我懈怠,要勤练武艺,不要丢了我父亲的脸。母后,您训诫的是,回头我去给父皇请罪,以后不练就是。”
皇后:……
众人:……
这是拿着陛下压皇后?
太子妃这胆子可不小啊。
李贵妃瞧着皇后的脸色不太自然的样子,本来是应该很高兴的,但是也见不到苏辛夷太过得意,只是她搬出陛下,她却不好再说什么。
就很憋屈。
苏辛夷可没撒谎,陛下确实提了这么一句,只是没有说得这么清楚明白。
不过,也不妨碍她扯大旗做虎皮。
阮明妃看了太子妃一眼,这一位还真是跟以前一样,是一点亏也不肯吃的,这以后有这一位在,后宫怕是要比以前还热闹了。
齐贤妃的眼睛也是一闪,太子妃这才嫁进来多久,这底气还真是足。不过也是,皇后毕竟是继后,与太子的关系也就一般,她这个太子妃对皇后又能有多少敬意。
这以后有热闹看了。
皇后压下心里的不悦,不想当着李贵妃的面与苏辛夷斗,免得被她看了笑话,于是就转开话题,看着李贵妃开口说道:“贵妃,你上次跟我说襄王妃的人选,可是拿准主意了?”
李贵妃便是真的看中哪家闺秀,也不会真的说给皇后听,眼睛微微一转,便幽幽叹口气,“如今鞑靼对漳平府虎视眈眈,选王妃的事情倒是不急了,等陛下的旨意再说。还是边关的事情要紧,娘娘您说呢?”
皇后被李贵妃暗搓搓地怼了一把,面色淡淡的说道:“本宫也只是奉陛下的意思问问诸位,你们若是有喜欢的先跟我说一说,我也好说给陛下。区区鞑靼,不过是廯疥之疾,我天朝铁骑必然能将他们驱赶回草原。”
皇后这大义凛然之语,齐贤妃跟阮明妃便立刻附和几句,广平郡王妃也立刻开口声援,李贵妃面色依旧看不出喜怒。
苏辛夷在这件事情上没有说一个字,只听着大家说,便是李贵妃有意将她拉下去,她也避开了。
“说起来,也不能只想着给几位王爷选妃,东宫也该挑几个人,毕竟东宫的位置多空悬,太子妃也该上心才是。”李贵妃笑了笑看着苏辛夷又把话题绕了回去。
苏辛夷看着李贵妃,面上的笑容已经淡了,微微抬眼看着对方,“贵妃娘娘,不知道伏姨娘在襄王府可还好?说起来当初从定安卫回来的时候,襄王殿下还请我多照顾她。伏姑娘温柔良善,又是襄王殿下的救命恩人,我想这样一位姑娘,以后的襄王妃一定会与她相处的极好的。”
苏辛夷可不是上辈子那个她,这些人还想着能轻易拿捏她?
李贵妃的面色一沉,“太子妃,这有些话可不能随便乱讲。”
苏辛夷做出一副惊讶的神色,“贵妃娘娘,这样的事情我怎么会信口胡说,您若是不信问问襄王殿下,这可是襄王殿下亲口与我说的,让我帮一帮伏姑娘,只可惜我对京城的事情所知不多,委实没能帮上忙罢了。”
李贵妃拿着东宫嫔妃之位刺她,她就敢拿着伏云怼李贵妃。
太子殿下洁身自好,但是襄王可未必,伏云对他有救命之恩,也不是非要把人带在身边,也可以以别的方式回报嘛。
归根结底,不还是襄王见色起意,说起来伏云那长相确实也不俗。
而且,苏辛夷也隐隐听说,因为伏云进了襄王府,襄王把身边曾经伺候的人都打发了,只留了她一个。
以前她不知道真假,但是现在瞧着李贵妃对伏云这么不喜,大概应该有几分真的。
“太子妃倒是好心。”李贵妃别这一口怒火,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没有异样,心里却是气得不行,她早就让儿子把伏云打发了,给一大笔银子不就成了?
偏他跟中了邪似的,现在被苏辛夷拿着这一点往她身上捅刀,让她丢脸,越发的对伏云厌恶不喜。
皇后看着李贵妃也没能讨了好,瞬间就舒畅了,还故意加了一句,“贵妃,太子妃说的也有道理,伏姨娘对襄王有恩,既然收在身边自然要好好待人家。嗯,本宫也相信,以后的襄王妃会是个通情达理的姑娘,你也不用太过担心。”
李贵妃:……
好你个皇后!
李贵妃压着怒火起身告辞,齐贤妃跟阮明妃一见也一起告退,苏辛夷自然也跟着离开。
猜你喜欢